阻抗与移情读后感(听李鸣老师讲心理学课有感)

发布时间: 2023-10-22 04:13:1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1

阻抗、移情与防御机制阻抗,实质上就是一种防御机制(两股力量的对抗),表现为自由联想的障碍、对咨询的回避等。阻抗,也是以往客体关系的再现,来访停留...

阻抗与移情读后感(听李鸣老师讲心理学课有感)

阻抗、移情与防御机制

阻抗,实质上就是一种防御机制(两股力量的对抗),表现为自由联想的障碍、对咨询的回避等。阻抗,也是以往客体关系的再现,来访停留在过去的客体关系中,而不愿进入新的客体关系,也就是移情。

听李鸣老师讲心理学课有感

最近在听李鸣老师讲精神分析。
老师说精神分析就是将潜意识意识化。
怎么才能将潜意识意识化呢?
从来访者角度来看,是咨询师讲了一些话,这些话让来访者知道咨询师知道他的感受,来访者就会觉得咨询师理解他,他就会信任你,这样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咨访关系就很好,就建立了治疗联盟了,在这种联盟里,来访者就会觉得安全,安全了,他就敢在你面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或说是自由联想,而自由联想就会带出潜意识的东西,在这些东西里面,咨询师就可以看出移情和阻抗,之所以有这些移情和阻抗,是因为在这移情和阻抗背后是隐藏着很强烈的情感(行话叫强烈优势的情感集团),而这些强烈优势的情感集团常常是童年期未尽事宜。这些未尽事宜就会通过症状来显示出来。
举个例子,一个青年男子正谈着恋爱,不成想被女朋友甩了,这男子就难过了活不下去。你觉得他是怎么啦?他是太爱女朋友了!意识层面可能是这样,但在潜意识里很有可能是他引发了他童年时的分离痛苦。
原来他小的时候,妈妈突然生了传染性病,为了他的健康,不能再亲自带他了,只能由其它的亲人来抚养。那个小小的人,原在母亲的爱下,突然没有了母亲熟悉的爱、温暖、目光、声音、怀抱,一下子跌到了黑暗中,似乎被死亡擒住,他的无助、害怕、恐惧、绝望、仇恨一定会充满整个人。他那么小,根本无法解,但他还得活,但那段经历因为太过痛苦而被压下去,压到潜意识中,虽然后来的他也长大了,在意识中他自己都不见得会记得。而女朋友的离去,将那时最痛苦的记忆和感觉钩了出来,让他再次经历着恐惧、绝望,因此,他才会不想活了。
咨询师是怎么做呢?

咨询师须对来访者进行诊断,诊断就是寻找潜意识。要找到潜意识有两条路:找到移情或阻抗。而移情和阻抗都需要治疗联盟,而建立治疗联盟是一切的开始。要想建立治疗联盟,咨询师就要让来访者感到你理解他,这就需要共情。共情就是咨询师站在来访者的位置体会到来访者那时的感觉。你共情到他,他就会信任你。信任你,就有安全感,就会自由联想,有自由联想,潜意识就出来,就会有移情和阻抗,而移情和阻抗中间就会有症结或行为。这就是潜意识内容意识化。意识化后,他知道了原因,就有好的希望了。
以上就是精神分析对非正常心理产生疗愈作用的原理。
而用沙盘治疗也有异曲同工之效,沙盘治疗是属于分析心理学的,它本身也归为大的精神动力学派。
沙盘特殊点是它用沙具、沙盘来代替语言交流,沙盘室形成了自由和受保护的空间,而咨询师是最重要的容器。它是用来访者摆出的沙盘来代替自由联想,给出了潜意识的一个意像立体画。
在沙盘图这幅潜意识立体画中会呈现情节,即是成长中经历过挫折和糟糕的事等未顺利解决而在这点形成的情绪集丛,就如同上面的移情和阻抗,都是能量结。咨询师是有抱持功能的容器,当能量结放入容器中时,这些结就会松动,松动了,就有发展,因为分析心理学认为人是有自性发展必须趋势的,进而症状就得以减轻或治愈。
以上是两种心理咨询的方式。
你们会不会觉得有趣且神奇呢?

如何处理咨询中的阻抗

阻抗的表现 阻抗是深入咨询时必然伴随的现象。只要进行深入的心理咨询,只要触及内心情感的心理治疗,咨询师都会遇到咨客不同程度的阻抗.所以对阻抗的处理是咨询师必须面对的事情,也可以说从对阻抗处理的表现可看出咨询师的咨询成熟度.如果一名咨询师对阻抗没有应有的认识和相应的处理方法,那么深入的咨询过程就会举步为艰,甚至会给不成熟的咨询员带来对咨询的灰暗心理,从而怀疑心理咨询和治疗.有些咨询员因对阻抗现象没有把握而与咨客进行辩论,当然这注定会两败俱伤. 那么阻抗以什么形式来表现?这些表现为什么会产生?对此我们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只要深入地去探索就会发现,阻抗是对原有自己的“坚持”。咨客急于得到症状的解决,但又不愿放弃症状背后的一些症结,这是阻抗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直接的阻抗一点一点被解决后,咨客又会以移情的方式来迂回地进行阻抗.所以说,咨询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阻抗和移情的过程,一名咨询师必须熟练地掌握临床知识和技巧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核心问题”。 阻抗的基本表现方式; 一,不主动 这种不主动表现为:咨客表面上表现得有耐心,背后却把咨询员的分析当作“耳旁风”。有些时候他们表面上也并不积极,只是口头上说自己被病魔折磨得很厉害,需要尽快解决.或者有些时候他们认为医生说的一些话合乎自己的意愿,对医生表示感谢的同时,似乎对此次咨询有不少体会.可等到下一次见面时,他们对上一次医生提出的很多建议却已遗忘了一大半.每次咨询以后,他们似乎都会领悟很多,但自己就是不愿主动去实现。有时候,在家长的反复督促下他们才会勉强做一些.有些咨客甚至稍有好转就不按时来咨询,他们会忘记咨询时间或迟到.以上这些现象其实与他们的治疗欲望是不成正比的,即使有些时候给咨询师的感觉是他们看似不是真心想把病治好。事实上,咨客之所以会给人以这样的感觉,是因为症状里有太多他们留恋的东西,如果症状真的完全消失,将意味着这些“好处”也随之消失。所以,为了保留这些“好处”他们惟有以保留一些症状作为代价。(当强迫症患者与自己的强迫行为很和谐的时候,治疗过程更是艰难。) 二,反复诉苦 这种表现多见于心理治疗中。当咨客见到咨询师的时候总感觉有满肚子话要讲,他们会反复倾诉自己的那些症状.可当咨询师问到他们的一些问题时他们又常常闭口不谈,或则回避医生的提问,依然说回他们的那些苦恼.他们急切地希望医生快些把病治好,总认为医生的很多"忠告"都是多余的。有些病人虽然口头上同意咨询师的解释,但不一会儿,又重复叙述他们的苦楚.有些咨客甚至认为"医生的耐心是对他们疾病的不报希望"。他们只想让医生回答自己一个问题就够了:"你说怎么办我才能尽早好"。给人的感觉是,他们陷入"痛苦的逻辑"不能自拔,他们总以诉苦的方式来阻止医生的解释,不让医生触及他们心理的禁区. 三,要求“灵丹妙药” 有些强迫症患者,诉说强迫症如何折磨她.迫切地希望医生给他们开出“灵丹妙药”或“特效药”,或则要求咨询师告诉他们一些具体办法来有效地对抗症状,有时干脆就说"您给我拿主意,我该怎么办",有些视恐症咨客甚至要求咨询师给他们一个"大胆"去处理自己的问题.当咨询师告诉咨客:那些症状只控制是不行的,需要你深入思考自己症结的根源,重新拥有成熟的态度去面对它,那些症状就会自然消失.对此他们常常不以为然,坚持要求医生给他们具体办法而自己不愿多去思考.给人的感觉是:他们不愿寻求真正的病因,不想“根治”他们的病。 四,为症状辩论 当一名强迫症患者恳求咨询师治好自己的"病"时,咨询师会指出他的症状的幼稚性和他对一些问题的回避性,并要求他放弃。这时,他会“狡辩”说这些症状是有用的.当一名咨客反复诉说自己的苦恼来自无穷尽的思考并要求我给予帮助时,我回答说"你说的这些没有意义,应该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有用的地方",她会立即反驳道"我想的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为什么要放弃?"--他们全都进入了一个既要求帮助摆脱症状,又不愿舍弃症状的怪圈.我习惯把这个怪圈说成"陀螺现象"。进入"自我陀螺"里的人有着旺盛的精力去思考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惊讶于他们精力的旺盛.但当咨询师把事情的原由解释给他们的时候,他们又以"万一不是这样"来否定咨询师的分析和建议,他们总是有很多"万一"来支持自己的合理性。当他们实在没有更好的话来反驳咨询师的建议时,又会以"咨询师也是人,再权威也有局限性的,再说很多的问题在科学上还没有发现"来继续支持他们所做事情的合理性.似乎他们所做的事情一旦遭到否定而被迫停止下来,整个生命就将失去意义。他们这样做给咨询师的感觉是:他们来咨询的目的并不是想改变自己原来的问题,而是企图从咨询师那里得到对自己所做一切事情的肯定.他们反复在人生的道理上与咨询员进行辩论的最终目的也就是“战胜”咨询师,以此来肯定自己的所做所为。他们似乎不像是来自询的,更像是来做学术讨论的.当我问到一个反复思考生活意义的三十多岁的咨客:“你为什么想的这么详细,你不觉得没有意义吗?”的时候,他会回答说:“我是学理科的,我喜欢科学论证,您说的话有一些缺乏科学性.”一言譬之:他们不愿放弃原来的自己,只想把症状祛除,但这些症状正是他们的思考和行为来的,对此他们似乎并不关心。一旦涉及到"他这人",他们就极力为自己辩解,在辩解过程中,他们有时甚至会感觉咨询师不够深刻.有些不成熟的“不够深刻”的咨询员则与这些咨客辩论得面红耳赤。咨询如果到了这一步,也就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 有些咨客会以很柔和的"科学态度"进行辩解。譬如有洁癖症的咨客反复洗手很怕受到"感染",当咨询师说到这样做无意义时,他们除了同样以"万一"来说明自己的正确性外,有些时候还会带来一些报纸或医学书籍来说服咨询师:你看"癌症的病因还没有查清","不能排除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来证明自己的反复洗手和反复"搞卫生"的"科学性".有些疑病症的咨客做了各种现代化的检查还是不放心,原因是"有些疾病是仪器检查不出来的",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从各种报刊杂志上收集一些"科学道理"来做为生活的指南,同时,这些“指南”也成为和医生进行辩论的有力证据. 五,归因于外界 我们在咨询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咨客:他们有满肚子牢骚,觉得自己的出身不好,自己的生活环境差,自己不够聪明,家人朋友对自己不关怀.似乎外在的一切事物"都跟她过不去",他们认为只要外界事物符合自己的意愿,所有的问题就会烟消云散。但经过深入了解之后就会发现,他们所说的麻烦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自己.但当咨询师通过分析,指出他们的烦恼的内在根源时,他们往往会加以否认,甚至有些时候会抱怨咨询师"不近情理"。对于这样的咨客,咨询师需要很大的耐心与之反复讨论,才可能让他们对自己的问题有所认识.不然,如果过早地分析咨客的内心世界,常会引起他们更大的阻抗甚至是反感。 阻抗贯穿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它也是造成咨询费时费力的重要原因.作为一名咨询师无法回避阻抗,因为它是咨询的核心问题之一。咨询师如果没有足够的自恋和经验将它处理得当,那么在漫长的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就会出现危机.很多时候阻抗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所以过早地触及它或许不是好办法。有时咨客虽然给人的感觉象是"无理取闹",但这并非他们的初衷.得当地处理阻抗需要咨询师的人格因素,同时也需要长期的临床经验.心理治疗的难易程度也能从阻抗的表现方式中可见一斑。
本文标题: 阻抗与移情读后感(听李鸣老师讲心理学课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3919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繁星春水第3章读后感(急寻《繁星·春水》的第三篇的读后感)跟着民宿去旅行读后感(在旅途中遇到一个“家” 我的民宿初体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