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槃读后感郭沫若,诗集,的读后感,越多越好!!!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我看《女神》内容提要:《女神》收集了郭沫若1919年到1921年间的主...
凤凰涅槃读后感
郭沫若 诗集 的读后感,越多越好!!!凤凰涅盘的读后感100字
凤凰涅盘的读后感100字《凤凰涅槃》是郭沫若五四时期新诗的名篇,是他的《女神》诗集的代表作。凤凰,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它饮朝露、息梧桐,被人们认为是吉祥和美好的象征,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故事和传说。
全诗共六章:序曲、凤歌、凰歌、凤凰同歌、群鸟歌、凤凰更生歌。序曲渲染凤凰自我牺牲时悲壮的气氛;凤的哀歌是对旧社会罪恶的揭露;凰歌是女性悲痛的倾诉;凤凰同歌再次表现了革命青年所向往的悲壮而美丽的自我牺牲;群鸟歌是一个插曲,让凤凰的形象和群鸟的形象形成鲜明的美与丑的对比;凤凰更生歌是长诗的主要部分,“凤凰和鸣”以汪洋恣意的笔调及无数的重奏复唱,表现更生后的凤凰的极度欢欣,象征中国社会新生后的光明、自由、幸福,洋溢着浓烈、炽热的向往光明、追求理想的火山爆发式的激情。
诗人采用了古老而有趣的传说,以他那化腐朽为神奇的笔,写下了这一著名的诗篇,抒发了他希望祖国在烈火中得到新生的理想。它熔化中外关于凤凰的神话于一炉,赋予新的内容,创造了象征旧中国的毁灭和新中国的诞生的凤凰的形象。凤凰是祖国的形象,“凤凰涅槃”这个命题就是表示中华民族要在这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烈火中获得新生。同时,诗中的“凤凰”也象征着在革命烈火中死而复生、弃旧图新的自我。凤凰的忧愁、痛苦和自我牺牲的决心,也正是诗人所抒发的自己忧国忧民的激奋和准备投身革命烈火化为新我的决心。通过凤凰顽强主动地为自焚创造条件,无情地批判否定旧的宇宙和人生,不顾凡鸟的嫉妒、嘲笑而义无反顾,无保留地焚烧旧我,以及更生后的无比美好和欢乐,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深情,对旧世界的无比痛恨和对祖国新生的热切追求,同时揭示了只有在革命烈火中才能除旧布新的真理。
“凰歌”,细腻、低抑、真切。在“凰歌”中,诗人充分发挥了比喻这种手法的妙用。诗人将凤凰的处境比作茫茫大海中前不见灯台、后不见海岸的一叶“孤舟”,这孤舟“帆已破,樯已断,楫已飘流,柁已腐烂”,而且驾驭这孤舟的是疲倦的呻唤中的“舟子”。又将凤凰“缥缈的浮生”比作“黑夜里的酣梦”,“睡眠当中的一刹那的风烟”。一切旧传统、旧束缚以及自身内一切因袭的影响,被诗人强烈地诅咒为“环绕着我们活动着的死尸”,“贯串着我们活动着的死尸”。从这一系列艺术形象所构成的画面中,人们不难体味出:旧中国黑暗腐朽到了何种程度,人生活在这样的世界已失去了应有价值;烧毁旧中国、旧我,创造新中国、新我,已经刻不容缓。“凰歌”着重从历史的回顾和切身的经历中,进一步揭露和控诉旧世界。“凰”悲叹“五百年来”生活中的“羞辱”和 “污浊”,眼泪“倾泻如瀑”,“淋漓如烛”。她深感自己的处境苦痛、险恶,不由得呼天问地,发人深思地提出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这缥缈的浮生,到底要向哪儿安宿?’’探求人生“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究竟在哪里?她很自然地追忆自己青年时代曾有过的 “新鲜、甘美、光华、欢爱”。这种对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传统的缅怀,既是对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的有力揭露,更是对未采的热切渴望。因此,尽管现实“只剩下些悲哀、烦恼、寂寞、衰败”,尽管凰也有人生如梦的淡淡悲凉,但可贵的是她并不悲观、颓丧。在这“涅盘”的庄严时刻,她感到“一切都已去了,一切都要去了”。一场熊熊的圣火,将烧毁旧世界,而自己也将得到永生不死。
由《凤凰涅槃》联想到当今时代,一场旷日持久的经济社会大变革、思想大解放、声势浩大的“两城建设”,也需要人们来一次“凤凰涅槃”,来一次思想大洗礼,来一次除旧布新,用改革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去迎接更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大潮。
我们青年人看了《凤凰涅槃》后,更应该如同凤凰一般,遇到挫折和困难,要勇敢的面对和解决,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如凤凰般在苦难中浴火重生,寻找到真正的自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自己的高尚品格,确定自己追求的目标,并坚定不移。
凤凰涅槃作者是郭沫若,这首诗给他带来哪些好处?
郭沫若是中国新诗的界的代表人物,抛开人品不谈,他在诗坛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够撼动。他的诗总体而言都是气势磅礴,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状态。他的诗歌主要代表作有《凤凰涅槃》《星空》《地球,我的母亲》《天上的街市》《骆驼》等,从题目来看就是恢弘无比。其中《凤凰涅槃》是他的得意之作,可以说100年过去了至今无人超越。现代文艺理论家周扬《悲痛的怀念》:他的有名的《凤凰涅槃》,预告了旧世界、旧中国的灭亡和新世界、新中国的诞生。涅磐不是寂灭,而是新生,是经过剧痛和死亡的新生。这首诗充满了辩证的哲理,热烈的幻想,对自己祖国的卷恋之情和对未来世界的光明理想。以下是全诗内容。
天方国古有神鸟名“菲尼克司”(Phoenix),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
按此鸟殆即中国所谓凤凰:雄为凤,雌为凰。《孔演图》云:“凤凰火精,生丹穴。”《广雅》云:“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
序曲除夕将近的空中,
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
唱着哀哀的歌声飞去,
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
飞来在丹穴山上。
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
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
山前有浩茫茫的大海,
山后有阴莽莽的平原,
山上是寒风凛冽的冰天。
天色昏黄了,
香木集高了,
凤已飞倦了,
凰已飞倦了,
他们的死期将近了。
凤啄香木,
一星星的火点迸飞。
凰扇火星,
一缕缕的香烟上腾,
凤又啄,
凰又扇,
山上的香烟弥散,
山上的火光弥漫。
夜色已深了,
香木已燃了,
凤又啄倦了,
凰已扇倦了,
他的死期已近了!
啊啊!
哀哀的凤凰!
凤起舞、低昂!
凰唱歌,悲壮!
凤又舞,
凰又唱,
一群的凡鸟,
自天外飞来观葬。
即即!即即!即即!
即即!即即!即即!
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
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
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
宇宙呀,宇宙,
你为什么存在?
你自从哪儿来?
你坐在哪儿在?
你是个有限大的空球?
你是个无限大的整块?
你若是有限大的空球,
那拥抱着你的空间
他从哪儿来?
你的外边还有些什么存在?
你若是无限大的整块,
这被你拥抱着的空间
他从哪儿来?
你的当中为什么又有生命存在?
你到底还是个有生命的交流?
你到底是个无生命的机械?
昂头我问天,
天徒矜高,莫有点儿知识。
低头我问地,
地已经死了,莫有点儿呼吸。
伸头我问海,
海正扬声而呜唈。
啊啊!
生在这个阴秽的世界当中,
便是把金钢石的宝刀也会生锈!
宇宙啊,宇宙,
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
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
你悲哀充塞着的囚牢呀!
你群鬼叫号着的坟墓呀!
你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呀!
你到底为什么存在?
我们飞向西方,
西方同是一座屠场。
我们飞向东方,
东方同是一座囚牢。
我们飞向南方,
南方同是一座坟墓。
我们飞向北方,
北方同是一座地狱。
我们生在这样个世界当中,
只好学着海洋哀哭。
足足!足足!足足!
足足!足足!足足!
五百年来的眼泪倾泻如瀑。
五百年来的眼泪淋漓如烛。
流不尽的眼泪,
洗不净的污浊,
浇不熄的情炎,
荡不去的羞辱,
我们这缥缈的浮生,
到底要向哪儿安宿?
啊啊!
我们这缥缈的浮生
好像那大海的孤舟。
左也是漶漫,
右也是漶漫,
前不见灯台,
后不见海岸,
帆已破,
樯已断,
楫已飘流,
柁已腐烂,
倦了的舟子只是在舟中呻唤,
怒了的海涛还是在海中泛滥。
啊啊!
我们这缥缈的浮生。
好像这黑夜里的酣梦。
前也是睡眠,
后也是睡眠,
来得如飘风,
去得如轻烟,
来如风,
去如烟,
眠在后,
睡在前,
我们只是这睡眠当中的
一刹那的风烟。
啊啊!
有什么意思?
有什么意思?
痴!痴!痴!
只剩些悲哀,烦恼,寂寥,哀败,
环绕着我们活动着的死尸,
贯串着我们活动着的死尸。
啊啊!
我们年青时候的新鲜哪儿去了?
我们青年时候的甘美哪儿去了?
我们青年时候的光华哪儿去了?
我们年青时候的欢爱哪儿去了?
去了!去了!去了!
一切都已去了,
一切都要去了。
我们也要去了,
你们也要去了,
悲哀呀!烦恼呀!寂寥呀!衰败呀!
啊啊!
火光熊熊了。
香气蓬蓬了。
时期已到了。
死期已到了。
身外的一切!
身内的一切!
一切的一切!
请了!请了!
岩鹰
哈哈,凤凰!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灵长!
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
从今后该我为空界的霸王!
孔雀
哈哈,凤凰!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
从今后请看我花翎上的威光!
鸱枭
哈哈,凤凰!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
哦!是哪儿来的鼠肉的馨香!
家鸽
哈哈,凤凰!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
从今后请看我们驯良百姓的安康!
鹦鹉
哈哈,凤凰!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
从今后请听我们雄辩家的主张!
白鹤
哈哈,凤凰!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
从今后请看我们高蹈派的徜徉!
凤凰涅槃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传说中的天方国,有一对神鸟,雄为凤,雌为凰。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从此鲜美异常,不再死。
雄奇的大黑山上,全彩激光灯映射出长达数公里的时光隧道和漫天的云彩,高达十米的烈焰从山顶喷薄而出,飞瀑飞流直下,在水与火的交融中,凤在歌鸣,凰在和弦,演绎一部五百年前的神话,一个流传千古的美丽传说。
扩展资料凤凰涅槃一说出自于郭沫若先生的同名作品,并非中国古代传说,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并没有凤凰会浴火重生的说法。郭沫若先生所作诗歌《凤凰涅槃》中的凤凰,其实是指西方传说中的不死鸟菲尼克斯,虽然郭沫若先生将不死鸟菲尼克斯翻译为凤凰,但两者本质完全不同。
在郭沫若的《凤凰涅槃》中说:凤凰每500年自焚为灰烬,再从灰烬中浴火重生,循环不已,成为永生。
引申的寓意: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与幸福。同样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练后它们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躯体得以重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凤凰涅槃
郭沫若《凤凰涅槃》的剖析
《凤凰涅槃》是一首现代诗歌,由郭沫若所作,发表于1920。后收入《女神》诗集,也是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诗篇。
《凤凰涅槃》以凤凰的传说为素材,通过凤凰集木自焚,从烈焰中更生的故事,表达了彻底埋葬旧社会、争取祖国自由解放的思想,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精神。全诗基调雄浑悲壮,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作之一。
本诗充满了对黑暗社会的深恶痛绝、势不两立,和对现实反抗的强烈精神,对新的理想社会表现了热烈的追求和对新生活的积极创造精神。
同时饱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歌颂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表现与万物相结合的自我力量,体现了五四时代个性解放的鲜明要求。
扩展资料:《凤凰涅槃》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古老传说,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诗人笔下的凤凰形象壮美而崇高。
她大胆否定旧现实的一切,扬弃因袭的旧我,严厉斥责浅薄猥琐的群丑,热爱向往信箱、净朗、华美、芬芳的新世界,体现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和战斗的乐观主义气概,充分表达了作者彻底破坏旧事物创造现世光明的进步社会理想。
全诗共六章,是诗剧形式。第一章“序曲”,写凤凰自焚前为自焚所作的准备。诗中描写凤凰自焚前的典型环境,以及描写一场大火升腾的情况,都具有对现实世界深刻的暗示作用。“凤歌”一章,诗人赋予凤以粗犷雄壮的歌喉,让其怀着强烈愤恨的感情去诅咒现实世界。
凤对宇宙的质问、诅咒,言辞愤慨,感情强烈,犹如海中卷起的波涛,拍击着堤岸,造成了地动山摇的气势。这正是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冲破历史闸门,掀起反帝反封建怒潮的回声。
第三章“凰歌”,借凰的悲诉,控诉了旧世界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不幸,凤与凰对现实世界无所留恋,勇敢就焚,求得新生,乃是必由之路。“群鸟歌”以一群凡鸟,比拟社会上某些丑类,对凤凰的行动起到了衬托作用。“凤凰更生歌”是全诗最后一章,它是一曲光明的颂歌。
总之,火种凤凰的整体形象,是象征性的。凤凰是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年青诗人的化身,自然万物的象征;凤凰的更生就是中国的新生,中华民族的觉醒,诗人新我的诞生,自然万物生命力的获取。可以说,《凤凰涅槃》是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凤凰涅槃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