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青岛的陷落读后感(《建党伟业》5篇初中生观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 2023-09-07 04:13:5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1

拜占庭的陷落读后感200字拜占庭的陷落读后感200字马霍梅特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者,立志攻陷拜占庭那坚固的泰奥多西城墙,不惜一切代价。他是个梦想家...

1919青岛的陷落读后感(《建党伟业》5篇初中生观后感600字)

拜占庭的陷落读后感200字

拜占庭的陷落读后感200字

马霍梅特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者,立志攻陷拜占庭那坚固的泰奥多西城墙,不惜一切代价。他是个梦想家,有着坚强的意志,从而让自己的梦想得以实现,也正是这坚强的意志,让他富有创造力,无视了战争的规律,最终站在了神圣的圣索菲亚大教堂里,对安拉进行虔诚的跪拜。

但我始终不能明白,中世纪的人们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们诚恳而又狡诈,宽容却又自私,仁慈而又残忍,他们可以背诵整段经文与优美的十四行诗,酷爱艺术,可转身又是那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战争之前他们虔诚的朝着心中的信念跪拜,那般善良。可长达三天的屠城又让他们如野兽无二,那虔诚的眼神被黄金的光芒掩盖,之前还在祈祷的双手沾满了鲜血,原先在念诵经文的嘴中现在却充满污言秽语。在教堂前,土耳其的王者强抑制住自己躁动的心情,卑恭的祈祷,并将一把泥土撒在自己的头顶,告诫自己不可妄自炫耀胜利。可又是他纵容手下的士兵进行屠城,不管他人死活。他高大威猛的战马踏过尸身遍野的街道,竟视而不见。他为大教堂恢弘的建筑,华丽的陈设以及柔和的光芒所感动,可第二天却又带领士兵拆毁祭坛,粉刷掉镶嵌的图案。也许这一切可以用宗教的对立来解释,他们的善良、虔诚、宽容不会对异教徒展现,只有进行杀戮才能进行社会的重组,消灭那些对政权心怀不满的人,方便统治。也只有进行杀戮才能释放士兵心中对于鲜血的恐惧,抢掠是统治者对于士兵们的补偿与慰藉。至于焚毁旧建筑更是向世人宣告了新政权的建立与独一无二,它不是在旧政权的复刻而是全新的精神体系。

赶在陷落之前读后感

武德三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我站在长秋寺的莲池旁,手捧在脸前哈气。不远处有个跟我差不多年纪,面目模糊的小沙弥趴在岸上敲着池面的薄冰,一面嘴里嘟囔着:“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新皇帝选了长安做都城。那是一座在若干年前我们曾路过的城市。洛阳从长安的身上碾过,向着日落的方向奔去。东都变成了西都,西都变成了东都。而在我们身后,名叫李渊的新皇帝端坐在崭新的龙塌上,他的子民在倾倒的残垣间修筑起一座全新的帝都,长安就如同当年的洛阳一样,接受着世界的朝拜。
洛阳并没有陷落,人们却已渐渐将它忘记了。
我的五官和四肢日益敏锐起来。我能在黑暗中穿针引线,在青兽一样的屋脊之间跳跃,在比丘尼的歌声中听见洛阳城里最私密的呢喃。直到有一天,在我习以为常的迦毕试的心跳之外,我突然听到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心跳。这种陌生的心跳就像猫走过屋檐或是雨滴落庭院。最后我终于搞清楚,那是我自己的心跳声。
我也终于明白原来命运并不是一条路,而是一条河。它会推着你走向某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在一个晦暗的黎明,波波匿突然厌倦了她这辈子惟一着迷的事情。“禅师,”她用一种不紧不慢的口气对我说,“你去抓朱枝吧。抓住她之后,就去找迦毕试。”
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害怕。就好像突然被人看穿了一样。我已经可以抓住朱枝,但每次都故意放走了她。我甚至不再关心洛阳什么时候陷落,因为我害怕阳光照到洛阳城里时,离阿奴就永远消失了。
然而波波匿的话对我来说是无法抗拒的。孤独像脐带一样连着我们,我已经把波波匿当成了世上惟一的亲人。

冬至这天,朱枝把自己关在永康里的一间客房。
她从里面把房门闩上,独自在房里诵起了《大悲咒》和《小十咒》。
我正在门外发愣,楼梯上传来蹬蹬的脚步声。刚藏好,就听到来人已经走到了门口。
接着响了三下叩门声。
门内诵经的声音停了一下,马上又唱了起来。
来的人声音急切地说,自己是宇文士及。
宇文士及为什么会来找朱枝?我百思不得其解。
而那房门一直没有开。
他站在门口兀自说了许多话。他的愧疚,他的无奈,他的思念,他的不知情,他的身不由己。最后,他问她:我们还能做夫妻么?
她回答:我与你仇深似海,这辈子恐怕没这个缘分了。
宇文士及又说了很久。朱枝仍旧不开门。
宇文士及说的那些话,就是石头听了也会开出一朵花儿来,门里的人却说:非要见上最后一面,我只能打开门一剑杀死你。
最后,宇文士及鼓起了他这辈子全部的勇气,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客栈。
他的脚步声是那么的孤独,一下一下地敲打着走道……
这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门里的那个女人不是朱枝。
朱枝一定是从房门进去,又从窗户溜走了。她能在月光里像珠子那样弹得很高,像鸟儿那样展开裙阙华美地飞翔。
原本在房里的人,应该是南阳公主。
朱枝为什么会设下这个圈套,引我去抓南阳公主?
我跃上屋顶,那里果然已经空无一人了。
澄黄的月亮下,洛阳城那连绵的重檐、藻井、卷棚、庑殿都在微微颤动。连成一片的屋顶随着西阳门外那副白骨的呼吸而轻微地起伏着,如同洛阳是一个挤满了兽的畜栏。朱枝经过的地方会留下红色的印记,现在,这抹红色正淡淡地延伸向西门御道。
我说过我会在洛阳城青兽一样的屋脊之间跳跃。现在,我就正在鱼鳞一样滑腻的瓦片上跑着。每一次落脚,都能感到脚下的青兽在拱起脊背来接住我,于是我能弹得很高,落到更远的地方去。跑得快时,青兽都变成了巨大的鲤鱼。它们从洛阳城焦灼的土地中跃出,朝着长秋寺的方向游去。

在替波波匿抓鬼的月夜里,离阿奴教会了我在屋顶奔跑。
一开始,他须得牵牢我,不然我就会从屋顶上掉下去。后来,当我自己已经可以从东阳门的宜寿里一路跑到宣阳门的衣冠里,再又按着佛诞日游佛的路线,经过永宁寺,独自跃上宫城里那些华丽的庑殿时,就换成我牵着他了。
波波匿并没有向我提起过把离阿奴装进竹篾笼子的方法。他大部分时候并不像一只鬼,只是有一次,我用食指戳他的眼睛,才发现那里并没有什么眼球和眼白,而是一汪墨汁。
有时候我也会想,为什么一定要抓住朱枝呢。为什么一定要让洛阳城停下来。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太阳照到洛阳城。这都是波波匿盼望的。但是离阿奴一定不爱在陷落于日光的洛阳城里变成水汽。而其他人呢?洛阳城其他的人和鬼魂呢?他们会想要抓住朱枝吗?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人抓住过朱枝?他们不知道朱枝与洛阳城之间那种隐秘的关联吗?而从不开口的迦毕试,他最大的秘密或许正是他的沉默吧。波波匿故意编了一个漫长的谎言,里面只有一个永远抓不到的女鬼和一个永远不开口的哑巴,这样,就没有人揭穿她了。
只有想到这里,翻涌的好奇心才会让我不顾一切地想要抓住朱枝。而除此之外,似乎再没有比离阿奴的一举一动更吸引我注意的事了。

我跑了不多一会儿就追上了朱枝。长秋寺的院墙,树木和驮着释迦牟尼佛的六牙白象,都已经变得赤红。
而这条血舌一样的路的尽头,是云休方丈的禅房。
我进到禅房里的时候,朱枝正在梳头。
她的头发就像一泓墨色的泉水,流泻在房间的四处。
云休方丈锃亮的脑袋浮在这汪泉水之中,若隐若现。
我的手心里全是汗。朱枝就在我的面前。波波匿和我各自追寻的谜底,就活生生地在禅房里站着,等待揭开。
禅房里有一种熟悉的味道随着朱枝的头发弥散。我突然发现,云休方丈用来放条尺的案上,放着一钵新摘的石香菜。
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把这气味搅得有些奇怪。在这熟悉又奇怪的气味里,我伸出手来,触摸到了从未想到过的那个结局:
朱枝的头发一寸一寸地断裂了。它们在静夜里发出蚕啃噬桑叶的沙沙声,纷纷扬扬地落到了地上。最后,朱枝的头上只剩下了一簇乱蓬蓬的白发。而云休方丈刚才被她的黑发遮住的身体这才露了出来。他正盘着腿坐着,紧闭着双眼。
我正想叫醒他,这时,朱枝的衣服也一寸一寸地掉落了。那层层叠叠的深红色裙阙像被无形的刀所剪裁,从她身上絮絮地剥离。最后,朱枝的身上只剩下了一套脏兮兮的灰衣。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就像三年前我第一次看着她珠子那样弹落到长秋寺的院墙上一样。
而紧接着,朱枝的脸竟然也开始脱落了。我还没有看清她的模样,她的脸皮就变得干燥而翻卷,一阵风吹来,就像拂尘扫过佛案,那层贴在脸上的皮肤就消失不见了。最后,朱枝的面上只剩下了一张皱巴巴的老脸。
波波匿的脸。

武德四年 元宵

洛阳城仍在一刻不停地陷落。
防风氏的白骨日以继夜地牵着它往西走去。而洛阳已经不再是一匹淹没在夜色里的马了。在跋涉过不可计数的山峦与江河之后,洛阳成了一张千疮百孔的渔网。时间在这张网里无可阻止地流失,而关于洛阳城的种种传说和回忆也像光阴之河中的漏网之鱼一样,从洛阳松动的房梁上、倾倒的城墙边游走了。
若干年前那场浪漫而璀璨的迁徙,遗落为今日黑暗中的背叛与逃亡。
洛阳城里再也找不出一个可以说故事的人。洛阳即将陷落,而它早已被自己的城民遗忘了。
因为迦毕试还是没能在黑魁魁的影子中遇到他昔日的爱人。
我没有把朱枝交给他。

正月初十下了一场雪。
到十五的时候,雪还没有化。
我和离阿奴在院子里扎兔子灯。白纸糊的兔子灯往雪地里一放,几乎寻不着了。离阿奴就剪了几片红色的油纸,给它们做了眼睛。
我们做了一个特别大的兔子,这是兔婆。另有一些小的,是兔仔。做骨架的竹篾不够了,就拆掉波波匿用来抓鬼的笼子,再一弯一折,拿纸糊了,又多出几只兔仔。那几只被突然释放出来的鬼魂,带着有些意外的神情,嗡嗡地说了好一阵,赖在原地不走。过了一会儿,他们像狗一样扬着鼻子在空气里嗅着,最后一个接一个地钻进了兔子灯里,爬到装着茶油泡过的白米的小盏子上,把身体浸在米粒间,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这是一些无家可归的鬼。没有了装他们的竹篾笼子,他们就自己钻到了竹篾做的兔子里。
我和离阿奴一边扎着灯,一边等“过灯”的队伍。他们会从东边的建春门出发,一路都会有人加入进去,队伍走到我们延年里的时候,就能是几百号人了。
我拿手拧着兔婆的耳朵,扯来扯去。等了半天,“过灯”的队伍还没到。
后来我竟等得在雪地里睡着了。
我在睡梦里听到离阿奴说“来了来了!”,然后看到两盏扇面灯打头,一条长长的灯龙进了延年里。沿路不断有人擎着荷花灯、芙蓉灯、狗灯、猫灯加入进去。等队伍出了延年里经过长秋寺时,和尚们也点着灯加入进来。最后,有上千人都参加了“过灯”。人们似乎习惯于明媚的灯火,而不是长久的黑暗。人们也似乎忘记了洛阳正在陷落这回事,纵情享乐着。经过永宁寺的时候,三个比丘尼的歌声变成了一阵大风,把“过灯”的队伍吹散了。我手里的兔子灯晃了几晃,装着米和灯芯草的盏子倒了,噗啦一下,米都撒到了我身上。火苗像温暖的豆子,在我的头上、脖子里、手背上、裤腿上滚落。我变成了一根燃烧的灯心草,灼热难耐的滋味从头到脚蔓延开……
我突然惊醒了。
院子里静静的,一片白皑皑的雪上,端坐着一圈红睛的白兔。
白兔的肚里点着灯,先前还在睡觉的那几只鬼被灯芯草烧到,噼噼噗噗地跟着燃了起来。他们只惨叫了不多一会儿,就都烧成了一缕青黑色的烟。
我突然觉得难受,坐在雪地里哭了起来,呕出许多东西。
离阿奴从院子外面跑回来,他对我说:今天城里漆黑一片,没有人扎灯。
“谁让你点这些灯了?”我气鼓鼓地说。
他看着我,没有说话。
“都熄了!”我爬起来,拿脚去踹那些灯。
离阿奴默默地跟着拿脚去踹灯。
等所有的兔子灯都黯下去,变成跟雪地一样的颜色,我开始把它们一个个都翻过来,朝里面喊:波波匿!波波匿!
离阿奴没有再帮我。
他站在雪地里,脸上带着疑惑的表情,一动不动地看着我。

在发现朱枝和波波匿就是同一个人的那天夜晚,我把波波匿装进了她亲手做的一只竹篾笼子里。
原来“抓鬼婆婆”就是鬼;而她穷尽一生要抓的鬼,就是她自己。
波波匿和迦毕试究竟有怎样的恩怨,我想这个故事一定与波波匿口中那个朱枝与迦毕试的故事大不相同。
可是不管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我都不能把朱枝交给迦毕试。
波波匿和离阿奴是这昏暗无光的洛阳城里我惟一的亲人。如果把朱枝交给迦毕试,我就要失去波波匿;而当阳光照进洛阳,我也将失去离阿奴。惟一的办法就是把朱枝囚禁起来,永远不让迦毕试找到她。
离阿奴不知道,朱枝就关在一只兔子灯里。
米是鬼魂的禁符,她只能伏在那盏浸了茶油的米上。那些灯芯草,不能点。
等我在一只兔子灯里找到波波匿时,她已经被熏成了黑乎乎的一团。我提起灯,走到院中的水缸边,把灯整个儿按进去。再拧上来时,波波匿已经被涤过,变成了朱枝的样子。身上的黑灰掉干净之后,露出她深红色的裙子,像一尾被捞起来的金鱼。
“波波匿!”我叫她。
她睁开眼睛,诡秘地微笑了一下。
“禅师,你为什么不肯放了我呢?”
“因为我不能把朱枝交给迦毕试!”
“洛阳的秘密,并不是我和迦毕试之间的秘密,”她缓缓地说,“洛阳早就已经停止迁徙了。”
“不可能,”我说,“我听得到迦毕试的心在防风氏的胸腔里跳着;我的眼睛里总是无尽的黑暗。如果洛阳早就已经不动了,太阳会照进这里的。”
“你听到迦毕试的心在防风氏的胸腔里跳着,那没错。只是你听到的另一个心跳声……并不是你自己的。”
“那是谁的?”
“是别人的。禅师,你在大业四年的时候就死了。”
“不可能!你撒谎!”
“禅师,洛阳城只是你的一场梦。只是你有的梦长,有的梦短。短的,像元宵的梦,十四年前的洛阳燃了起来,或是今年‘过灯’节上灯笼燃了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长的,像迦毕试的梦,一直要在黑魁魁的影子里遇到另一个人,却总是遇不到。”
“洛阳的迁徙也是梦么?”
“是的。这是你最长的一场梦。”
“你又在编故事了。我是鬼,你们是什么?”
“你梦里的洛阳城就是一个鬼城。禅师,你想想,为什么会这样?洛阳为什么总是黑夜,洛阳的鬼魂为什么总也抓不完?因为你在这里遇到的所有‘人’,都是鬼。所有你以为是鬼魂的,其实都是人。南阳公主和宇文士及都还活着,他们并没有变成鬼。而我既不是人也不是鬼,我是迦毕试左臂上的那只朱红色的鸟儿。”
“你编出这样的话,为的就是让我放了你。骗不了我!”
“禅师,有一个人不在你的梦里。他可以证明我的话。”
“谁?”
“云休方丈。”

云休方丈有一张白净年轻的脸,一双素净柔弱的手。单看这些,是断不会料到他和我有多么复杂的前因后果的。
然而我对波波匿的话将信将疑,终于还是带着那盏兔子灯去了长秋寺。
僧人们正在佛堂里唱着《伽蓝赞》。我走过种着桂树,朱槿,香茅,优昙花和暴马丁香的五味园,再又去园子里依依查看了地瓜,芝麻,莲藕和石香菜。我还使劲掐了一把石香菜的茎,里面立刻流出明绿色的汁液来。这怎么可能是梦呢?有这样细致入微、活灵活现的梦么?
甚至经过那六牙白象的时候,我都特别仔细地抚摸了它。它冰凉、坚硬,不像是可以梦出来的。
进了云休方丈的禅房,他像所有比他年纪大出许多的得道高僧一样,早就知道了我的到来。
他平生第一次用和蔼的眼光端详着我,然后半是自言自语地开口道:
“禅师,这是你的执念,还是我的呢?”
然后,从云休方丈的口中,我了解到了一段波澜不惊的传奇——听起来如同发生在陌生人身上,却又的的确确与我有关。
隋朝的长公主南阳与西域来的胡商迦毕试相爱了。大业四年,长公主下嫁宇文士及,同年生下一名女婴。女婴出生的时候,脖子上缠着脐带,连哭都没有哭一声就离世了。宇文士及怕公主伤心,也怕得罪了皇帝,连夜从民间抱来一名男婴。当夜负责接生的产婆和宫女后来在一场宫廷瘟疫中全部死去。
那个女婴,其实就是公主和迦毕试的孩子。她并不是难产死的,而是被人下了咒术。下咒术的,正是迦毕试左臂上纹的那只鸟儿。原来那只鸟儿可以化作人形,是一个黑发白肤的女子,自唤朱枝。朱枝也爱上了迦毕试。可是她那颗鸟儿的心脏是如此之小,而嫉妒又是如此之大。朱枝咒死女婴之后,陷入了死婴的梦里。在梦里,洛阳变成一座黑暗的城市,总是无法被阳光照射。而朱枝也成了一个白发黑肤的老妇,叫做波波匿。在这个婴孩的梦里,所有的因果报业竟然得到了精确的安排。波波匿背负着一个生生世世的难题,那就是她必须抓到朱枝。

我大气也不敢出地听完了云休方丈的话。
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把手里的兔子灯揉成了一团纸。我低头看着这团雪白的纸,想起兔子灯都是中间一个大的兔婆,两边各有一只小兔仔的。云休方丈说的都是真的么?为什么听起来那么离奇?原来我不愿放手的亲人,并非亲人;而我一直视而不见的人,却又是生我的人。
这都是真的吗?
如果是真的,那我十四年来的生活,波波匿教给我的一切,都是谎言了?
我举起食指,鼓足勇气戳进自己的眼睛。
再拿出来看时,食指上果然沾着墨汁。
我真的,只是一个死去了十四年的鬼么?
白骨拉动的洛阳城,真的只是一个离奇而冰凉的梦么?
赶在陷落之前,南阳公主遇见了宇文士及,朱枝变成的波波匿遇见了迦毕试,离阿奴遇见了我。而我已经死了……
每个人,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相了么。

夜凉如水。石香菜的味道又幽幽地散开来,好像很多年前的那一天。
朱枝从揉成一团的兔子灯里飞了起来,好似一枚赤红的弹珠。她在空中长出了翅膀和鸢尾,在禅房中盘旋了数圈之后,飞入云休方丈的左臂。我吃惊地发现他的左臂上竟然纹着不空成就佛和他的坐骑迦楼罗,跟迦毕试左臂上的一模一样。
而云休方丈敞开的僧袍里,露出一条蜈蚣一样黑色的疤痕。
在这个非凡的夜晚,世界碎裂成了千万块呈现于我面前。夜色中迁徙不止的洛阳城,到底是因为朱枝太爱迦毕试,还是迦毕试太爱南阳公主?是他们刻骨的爱驱动了防风氏的白骨,亦或一切真的只是我的一场长梦?还是如同朱枝到了我梦里就变成了波波匿,云休方丈到了我梦里就变成了迦毕试。而到底是谁挖出了自己心脏去驱动防风氏的白骨,云休方丈还是迦毕试?
如果是迦毕试,那就如同波波匿和云休方丈告诉我的,这一切只是我的一个梦。
而如果是云休方丈,那么迦毕试就完全是一个幻影。而云休方丈在遁入佛门之前,需要多么刻骨的爱,才会掏出自己血淋淋的心脏?又该有多大的执念,才会去驱动白骨拉走洛阳城呢?如果洛阳城是真的在迁徙中住进了我们这许多鬼魂,那么当云休方丈放下他的执念的时候,阳光就会照进这里,那时对于鬼魂们来说,才是洛阳真正的陷落。
这个世界的真相如此之多,谁又真的知道呢。

《我弥留之际》读后感

听闻福克纳的大名已久,这是第一次读他的小说。震撼,确实不一样,填充了我对文学认真的另一个空白。

难怪余华和莫言都说很受福克纳影响,他的小说确实和我们平常看到的不太一样。一些伟大的作品如《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悲惨世界》,都是凭其宏大的叙事反应了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但《我弥留之际》从叙事方式到语言风格都很跟一般的小说不一样。

AS I Lay Dying ,主要讲述了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一家(四子一女)在十几天发生的事儿。妻子死了,为满足她落叶归根的愿望,运送遗体回她故乡,一路上“灾难重重”。但并非是一个为了亲情、信仰而克服重重困难最后完成心愿的俗套故事。

全书由15个叙述者的59段独白组成,无其他旁白,无叙事的主导者。有很多句子都理解起来都是比较难的,但如果看完后再回来看,才稍微品到其中精妙。比如:

“上帝造路就是让人走到,不然干嘛他让路平躺在地上呢。当他造一直在动的东西的时候,他就把他们造成平躺的,就像路啦、马啦、大车啦。可是当他们造呆着不动的东西的时候,他就让他成为竖直的,树啦、人啦,就是这样。……你几时听说过他把一条路放在房子边上呢?”

人不应该是动的吗,为什么说上帝就是为了让其“不动”呢?其实就暗示他觉得人不应该跑来跑去的不得安宁,也暗示路途中的各种倒霉事儿。大部分独白都比较“意识流”,晦涩难懂的较多,下面这段就算简单的了:

"可是我拿不定主意谁有权了说谁是疯子,谁不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好像有另一个自我,这另一个自我已经超越一般的正常和不正常,他怀着同样的恐惧和惊愕注视着这个人的正常和不正常的行径。"

还有一些句子我现在也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儿,如:“得有两个人才能把你生出来,要死你一个人去死好了。这也是世界毁灭的情景吧。”

写景也很有意思。

“我跳过门廊,往前奔跑。谷仓的屋顶在暮色中朝我扑来。要是我挑得高高的我可以像马戏团里那个穿红衣服的姑娘那样穿过屋顶。落入暖烘烘的气味里,也不要等待了。我两只手抓住灌木丛,我脚下的石块在纷纷往下陷落。”

“天空躺在山坡上,躺在隐秘的树丛上!”

最具感染力的是小说采用的“复调”模式,多次重复一些关键的实物和对话。小儿子得到一条鱼,鱼掉到土里,眼睛里全是沙……,此时,他母亲快死了。之后,他整天说它妈是条鱼,甚至有一节就一句话:“我妈是条鱼。”

“朱厄尔的妈妈是一匹马,”达尔说。

“那么我的妈妈也可以是一条鱼,是不是,达尔?”我说。

朱厄尔是我的哥哥。

“那么我的妈妈也非得是一匹马不可了,”我说。

……

“那么你的妈妈是什么呢,达尔?”我说。

“我根本没有妈妈,”达尔说。“因为如果我有过妈妈的话,那也是过去的事。如果是过去的事,就不可能是现在的事,是不是?”

最后,达尔疯了!

小说不那么易读,但很过瘾,这可能就是作者的厉害之处了。

                                                    ——14.6.7  青岛 宿舍

朝气蓬勃的五四运动 读后感 400字以下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自从1840年,英国人利用鸦片和炮舰打开中国大门后,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发动了一次比一次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如鸦片战争、第二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用武力强迫腐败没落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野蛮和疯狂的劫掠。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一步一步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面临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机,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中。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写一篇读后感。(字数120个以上)
读《詹天佑》有感
当我读完这篇课文时,我就已经知道,詹天佑不怕任何困难,都坚持把京张铁路修好,是我们的榜样.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事:因为一点儿困难而放弃;因为心情不好,就找人出气.可詹天佑不是这样,他总是背着压力去勤勉地工作,不管塞外条件怎样恶劣,他从没想过放弃.
如果我们也能象他一样,世界将多美好. 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白华却是抒情的;朱光潜偏于文学,宗白华偏于艺术;朱光潜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白华更是古典的,中国的,艺术的;朱光潜是学者,宗白华是诗人。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宗白华曾在《蒙娜丽莎》原作前默坐领略了一小时,他常常兴致勃勃地参观国内的各种艺术品展览会,即使高龄仍不辞劳苦。他更是一位欣赏家。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书名叫《美学散步》,我们且到这个大花园里走走,看作者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亭台楼榭、花树池石。内容梗概艺术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与感悟,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自己心里。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的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作者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究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界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所以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所以中国艺术家不满足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而总是要在对对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调。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于是,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即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为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不但是盛唐人的诗境,也是宋元人的画境。“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两句话表出了中国艺术的最后理想和最高成就。唐宋的诗词、宋元的绘画莫不如此。中国那些最伟大的艺术品的境界,都植根于一个活跃的、至动的而有韵律的心灵。作者用他的这种一以贯之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尤其是中国的书法。中国人哀乐的情感能在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作者认为,写西方美术史,往往拿西方各时代建筑风格的变化来贯串,中国建筑风格的变迁不大,不能用来区别各时代绘画雕塑风格的变迁。而书法却自殷代以来,风格的变迁很显著,可以代替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凭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的特征。比如魏晋的书法,代表人物是王羲之父子,就是魏晋人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哲学美的具体体现。艺术的欣赏是为了形成艺术的人格,而魏晋人的人格美,正是中国艺术史区别于其他民族,显出中国艺术精神的最精采、最动人的篇章。这个时代之前,思想定于一尊,艺术过于质朴;这时代之后,思想受儒佛道合流的支配,艺术过于成熟。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思想上的大自由。晋人的美,是这全时代的最高峰。晋人发现了山水的美,王羲之说:“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他们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而对于哲理的探索,却是一往情深,王戎说“情之所钟,正在我辈”,顾恺之画绝、才绝、痴绝,痴绝尤不可及。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诗好,是由于他们对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是用心灵在体味自然。晋人之美,美在神韵。神韵可说是“事外有远致”,不粘滞于物的自由精神,比如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这是一种心灵的美,扩而大之可以形成一种镇定的大无畏精神。美之极,则雄强之极。王羲之书法人称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淝水大捷植根于谢安美的人格与风度中。枕戈待旦的刘琨,横江击楫的祖逖,勇于自新的周处,都是千载而下懔懔有生气的人物。这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生气,活泼爱美,美的成就极高的一个时代。这是一种唯美的人生态度,还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把玩现在,在刹那的现量里求极量的丰富与充实;二是美的价值寄于过程本身,不在于外在的目的,所谓“无所为而为”的态度。比如王子猷大雪夜忽忆戴安道,即乘小船就之,经宿至门即返,人问答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宗白华认为这种寄兴趣于生活过程本身而不拘泥于其目的,显示了晋人唯美生活的典型。在这部书里,宗白华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晋人的心灵,待得我们散步归来,发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本文标题: 1919青岛的陷落读后感(《建党伟业》5篇初中生观后感6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3060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独角大陆读后感(独角斗牛读后感怎么写)中学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初中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