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读后感(西方文明史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8-20 17:48:1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0

西方文明史读后感,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

西方文明读后感(西方文明史读后感)

西方文明史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西方文明史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阅读这本书,是非常快乐、重建信心的过程,因为由渔猎采集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人类尽管面临种种磨难——来自大自然的灾荒,来自人类自身创造的灾害,如战争、奴役等到,但人类从未被打倒过,作者在书中第五页写道“特定时代的人以符合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和发展阶段的方式去努力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并使他们的生活颇有建树。”

  看来是的:西方科技进步导致人类对自然及自身命运的掌控能力提高、人类寿命的增长、活动范围甚至拓展到太空;民主制度的建立消除几千年来统治者对民众的高压统治、国际外交秩序与贸易关系的建立,改变了即往以战争做为得到资源的毁灭性手段。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下结论说‘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西方文明史及西方社会的现状已经是证明。

  可是,除西方发达国家之外的其他国家呢?近代世界所能享有的科技文明成果,几乎全部由西方世界提供,在农业文明时代曾经富裕兴盛过的两河文明、尼罗河文明、中华文明,不是彻底衰退,就是不断在演替兴亡的怪圈中循环,文明失去自我更新的能力,倘若不是西方文明的传播、冲击与滋养,这些文明古国现状将如何?

  作为一个以增长见识为目的普通的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不自觉会将本身或本民族的遭遇所带给自己的疑问与阅读内容作对比:为什么西方文明能不断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并改进,而我们的民族照通常所言,只能在朝代的兴替中循环不前呢?

  为什么在公元1500年前后,西方基督教文明能一枝独秀兴起?什么是决定性的因素?是源于希腊文明的惠泽?是如马克斯韦伯所说的新教伦理?或者是戴蒙德所认为的地理环境决定吗?

  照此推论,一则未必不是倒果为因,二则难保不会为种族优越论者提供依据。 何兆武先生曾经著文分析各国社会的发展形态,认为西方社会的发展轨迹是非常态的,可是他没有分析说为什么常态就是“衰退、停滞”?常态与非常态,内在包含何种不同的因子?

  如果说西方文明中有进步因子,那19世纪的中国和日本,同样遭遇西方文明的冲击,为何日本文明能够很快得以新生成为亚洲强国,而中华却不断受到屈辱。

  倘若如某些学者所言,儒教文化的因循守旧该当此罪,那么日本从前也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该如何解释日本的。成功?不管是从感情上还是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探究,不是单项选择题,不是多项选择组合,只有猜测。客观角度,说中华文明因循守旧,都不符合历史事实,正如美国史学家徐中约先生所言:“中国近代史,不只是被动应对外界入侵与压迫的历史,也是主动应对并变革的历史。”那么,又有一个问题产生:“什么是成功因子?”

  追问历史,希望可以借古鉴今,可纵使史料浩繁,也不能涵盖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许这个问题会如我们在生活中的'许多际遇一样,答案难寻,或者我们不应该去追寻“它为何演变至现在的状况”,而应着眼于了解“现在的状况是什么”?“现在的状况好吗?”“哪些是好的。”如果是“好”的,是否可直接“拿来”造福于我们的民族?

  这些是我们的先人自1840年以来一直在思索的问题、是不会止息争论的话题,如果说中华文明以前所进行的变革的努力没有成功,是因为没有受到强大外力的冲击、推动与润泽,那么,现在,以开放的心态,借西方的眼来审视自己的不足并吸收养分,按照汤因比的理论,这次中华文明的自我更新是否会成功呢?身为一个中国人,是否可对自己的民族进步永怀信心呢?

  这是我从《西方文明史》这本书得到的的思考与信心,只是不知道这路还会有多长?

《西方文明史》读后感

[《西方文明史》读后感]我对民族主义的理解  1848年欧洲革命后,民族主义发展起来,据《西方文明史》的记载:民族主义可被定义为共同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其国家的忠诚,民族主义是在1850年萌芽的,”按概念的理解,我认为早在1850年以前就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民族主义,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强烈的认同感和忠诚,美国的独立战争可能要在1850年以后,法国大革命就不可能可以进行那么久,还有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风潮,他们的革命就不只是单纯的反殖民反封建反压迫,我觉得应该不是,像发生在1566年的尼德兰革命,被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南北双方代表在召开三级会议的时候一至通过了《根特协定》这个协定里面有一项内容是:“宣布恢复尼德兰的统一和各城市原有的特权,废除西班牙总督阿尔伐颁布的迫害异端没收财产的一切决定,决定各省联合,共同驱逐西班牙统治”他们为什么有统一,摆脱殖民压迫的想法?我觉得迫于客观原因外,还有一个就是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这种民族自尊心恰恰反映出了一种对祖国的认同和忠诚(待续)   〔《西方文明史》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西方文化概论读后感

  一般以说到西方,大家想到的都是美德法英等西方发达国家,我收集了西方文化概论读后感,欢迎阅读。

  西方文化概论读后感【一】

  以前学习历史的时候了解一点西方的文化,然而并不是很懂,但通过观看《西方文化概论》的视频,对西方的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这本书的内容深邃,读起来晦涩难懂,但是对于一个对知识孜孜的学生来说,沉浸其中,吸取点滴的精华,是非常快乐的一件事情 。

  《西方文化概论》重点介绍了西方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全书共有十三个章节,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四个章节,第二个部分为五到十二章节,最后一个部分是最后一个章节。其主要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教育、法律、哲学、历史、艺术历史和成就。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从未这么认真的去阅读过关于西方文化书籍,对西方文化并不是很清楚。阅读《西方文化概论》对于我而言,收获颇丰,在西方文化的范围有了新的理解,原本以为所谓的西方文化就是英德法等发达国家的文化,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了解,西方文化的最初发源地原来在地中海地区希腊于意大利等国家。

  说到西方文化,就不得不说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它是世界文化构成的主要部分之一,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通过这本书,我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有了比较深的了解。

  在本书古希腊罗马文化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神普》和荷马史诗。《神普》描写的是宇宙和神诞生的故事,荷马的两部不朽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是对杂乱无章的民间神话传说进行系统化整理的卓有成效的尝试。而赫西俄德的《神普》则使这一工作基本完成。分为序曲、主题、尾声三个部分,结构完整,布局精巧。原文提到很多神祗,如正义女神、命运女神、月之女神,太阳、月亮和黎明之父等,对后期希腊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荷马史诗》据说是古希腊的盲诗人荷马所作,分为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采用了诸多的艺术手法,是“系统叙事诗”开山之作。尤其是诗作中呈现出的思想光辉,它歌咏英雄、崇尚自由、以人为本,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 荷马的两部不朽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是对杂乱无章的民间神话传说进行系统化整理的卓有成效的尝试。而赫西俄德的《神普》则使这一工作基本完成。

  除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文化也是我们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关键环节,而在本书中,方老先生用了整整一个章节来介绍,可见其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基督教文化是信仰基督教文化的人群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文化,在谈基督文化的同时我们就不能不先说说《圣经》,《圣经》是基督教教义的载体,是西方的一部政治、历史、宗教、哲学、文艺、社会、伦理、法律等方面的经典著作,作为其母体的基督教在范围意义上更是超出了《圣经》的局限性,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推陈出新。基督教对西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时期是中世纪的西方,因为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基督教直接影响到近代西方文明的出现、磨合、发展和最终成型,深刻的影响着世界的政治格局和人类的未来命运。这些从基督教

  对日耳曼人起到了开化的作用、对古代文化的保留和传播以及基督教在与世俗封建统治者既联合又斗争的过程中,以其举足轻重的社会影响力和不可替代的精神统治作用,成为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成为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可以见出来。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西方近现代文化中最初也是最璀璨的思想之光。文艺复兴主张人文主义,认为人是平等自由的,追求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以人为中心。这是人类思想的一大进步,为资本主义发展和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文学、美术、建筑、哲学等艺术层面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则更为广泛,改革力度也更为彻底。它反对宗教主义、封建主义,反抗权威,以一场伟大的思想觉醒。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它启迪了人类的思想和智慧,使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而且中国戊戌变法中的君主立宪制思想也来源于启蒙运动,极大促进了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的发展进程。

  结合这本书还有之前历史课上学到的知识,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小见解,在西方文化的发展中,许多的文化在艺术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尊古希腊时候的雕像而她的原型就是希腊神话中的女神阿佛洛狄忒,罗马神话中与之对应的是维纳斯女神。他是爱与美的化身,也是古希腊人文主义的象征。同样的作为西方文化思想的大潮流,在文艺复兴时期,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雕像,如大卫、哀悼基督、圣母子等,这些都是当时一些文化思想的体现。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时期兴起的骑士文学与哥特式建筑对当时的世界文学和建筑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建筑类的哥特式风格则来源于哥特式大教堂,“哥特式”建筑特点多采用十字拱、立柱、飞券等建筑元素,显得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宗教色彩浓郁。这种建筑风格曾引起各地争相效仿,风靡一时。这些不一样的艺术品,见证着西方文化的发展。

  阅读《西方文化概论》,我对西方文化的内容以及其文化价值都有了解。使我对西方文化的认知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了读书是多么重要,书不仅是心灵的钥匙,更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窗口。正如冰心老师说的那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西方文化概论读后感【二】

  近段时间,在面临预科结束、期末各种复习之余,抽空看完了方汉文先生的《西方文化概论颇有些许感触。这本书给我展示了一个广阔而绚丽多彩、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的全新的西方世界,也让我对西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从西方文化的.滥觞写起,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概况,民族与种族成分;历数西方社会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分析其文化的主要成就,其社会政治经济的特点,它的历史走向与前途。重点介绍和分析西方文化的主要构成,包括它的自然科学、教育、法律、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的历史与成就。

  一般以说到西方,大家想到的都是美德法英等西方发达国家,所以在我最初的理解中,所谓的西方文化也就是这些欧美国家的民族文化。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这本书所研究的西方文化,是以地中海大西洋文化为主体的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与北美洲大洋洲文化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从地域上说,它一地中海大西洋文化为核心,兼及北美洲和大洋洲。这在地域上就让我对西方的范围有了新的理解。

  说到文化,我一直有个问题搞不清楚,就是所谓的“文明”与“文化”的区别以及联系,虽然我知道文明肯定不等同于文化,但具体的是怎么个不同,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其实是不清楚的。对于文化的定义,这本书的理解是:文化史人类社会具有的独立特定的综合体系,它主要包括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态和精神意识形态三个大的层次。这三个大的层次是相互关联的。它也就必然是人类的行为与精神活动的总体,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文化的总体性构成的观念。据书本的介绍,这种类型的观念在文化研究中相当普遍。至于文明与文化的联系,书本从他们的基本意义上作了介绍,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形成的历史形态。文明包括了文化的基本构成,所有的文化都是文明的具体存在模式,文明所在之处的时代就是一定的文化实践。与文明的概念相比,文化的概念更注重现实的实践性质,文化史文明形态的实践方式。一般来说,文化史具体的、感性的实践行为;而文明史概括的、总体的、历史的形态;当然这也这是相对的区分,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尺。总的来说,这本书认为文化与文明史两个相互关联但又有各自意义与用法的概念,且二者虽然有概念的差异,但是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重合部分,远远多于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与区分之处。

  西方文化概论,就是关于西方文化基本原理的研究,是对于西方文化体系的基本构成、本质特性与发展规律的揭示。它不是一般的文化史,而是对于西方文化历史过程的理性观照。西方文化概论,主要包括西方文化产生的欧美国家与民族的地理环境、民族历史与现状的情况综述;西方文化发展历史阶段的分期与历史进程;欧美国家的民族宗教信仰、社会生产与生活状况、科学技术、教育、政治经济与国家制度、文学艺术等相关方面的分析;西方与世界其他民族,特别是与东方民族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它所要达到的目标在于:通过对西方文化的历史作用及其现象的研究,加深对西方文化本质特性的理解,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为借鉴西方文化中的有益成分,提供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参考。

  这本书共有十三个章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四章,系统的阐述了西方文化的起源与历史,具体为:西方国家与民族概况、西方文化的起源及古典时代、欧洲中古封建文化、西方现代文化。不难看出,这个部分基本上是以讲述历史的方式纵向的介绍了西方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等。第二部分为五到十二章,介绍了西方文化的构成,主要包括:西方文化逻辑与文化理论、西方社会经济以及商业贸易、国家体制与制度的演变、基督教信仰与宗教思想、科学技术的成就、西方的教育制度与高等教育、哲学与社会科学、西方的文学与艺术。这部分则是横向的从西方的社会、经济、政治、宗教、科教以及艺术等方面系统的介绍了西方文化的构成,这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因为想要了解西方文化,基本上也就是从该部分所介绍的各个方面来入手的,因为这是西方文化的真实体现。最后一章也是最后一个部分,讲述了西方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联系,主要讲述了西方从古典时期到近代到18世纪后对东方的看法。在本书的最后一节,是站在全球化的大局观角度上讲述了东西方文化的共存与共荣。我们都知道,每种民族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每种民族文化也都是绚丽多彩的,正是这些不同的缤纷多彩的世界各民族文化,才使得世界民族文化如此丰富,这些都是世界各民族先辈给我们留下的瑰宝。我们应该珍惜与保护。

  说到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古典文化,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古典时期两个重要的文化,那就是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古希腊和古罗马这两大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摇篮,是世界文化史上两座永恒的丰碑,是西方人所津津乐道的光辉时代。勤劳的古希腊和罗马人民用他们的智慧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留给我们一个无论是文化史上还是艺术史上的维以超越的高度。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都是西方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罗马文化无论在建筑、宗教、科学、哲学,还是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希腊文化的影响和印记,它是对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但它在这些方面的成就却又比希腊更胜一筹。而且这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古希腊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最高成就是哲学和史学;古罗马的成就是在法律思想和教育思想。

  要了解西方文化,我们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基督教文化,方先生的这本书中西方文化的构成这一部分用了整整一章来介绍基督教,甚至该部分有关宗教的这一块内容介绍直接以基督教为代表,没有再涉及其他宗教。足可见基督教文化在西方文化中的比重有多高,甚至可以这样说,基督教文化已经深入西方文化的每一个角落,当让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表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力之巨大。在谈基督文化的同时我们就不能不先说说《圣经》,《圣经》是基督教教义的载体,是西方的一部政治、历史、宗教、哲学、文艺、社会、伦理、法律等方面的经典著作,作为其母体的基督教在范围意义上更是超出了《圣经》的局限性,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推陈出新。基督教强调信心、博爱和盼望,在基督教看来,这三者是相互联系而又互为条件的,有信仰才会有企盼,才会产生爱;有信仰才会有希望才会实现希望,才能追求永生的真理;爱是基础也是终极,爱是信心与盼望的核心和最高境界。同时基督教也重视心灵和精神在信仰中的作用,一改古代宗教礼仪重于实质、形式重于内容的传统,强调人与上帝的关系是心灵的关系,人要从内心深处敬仰上帝,人的行为不能由物质支配而应受精神的指引,人要实现信仰就必须提高内心的情操,如虚心、温柔、怜悯、清心、公义等等,这些甚至多多少少影响了后来的马克思,我们从《共产党宣言》里不难找到些许基督教的教义。实际上,基督教对西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时期是中世纪的西方,因为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基督教直接影响到近代西方文明的出现、磨合、发展和最终成型,深刻的影响着世界的政治格局和人类的未来命运。这些从基督教对日耳曼人起到了开化的作用、对古代文化的保留和传播以及基督教在与世俗封建统治者既联合又斗争的过程中,以其举足轻重的社会影响力和不可替代的精神统治作用,成为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成为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可以见出来。

  通过这一次对方先生的《西方文化概论》的学习,使我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我深刻体会到,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一样,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创造了光辉成就的文化。它与世界其他文化一起,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长期以来特别是进入近代社会后,由于西方国家较早实现了工业化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所以一些西方学者和思想家们,宣扬一种西方中心主义观念,认为西方文化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对于其他民族文化则没有正确的而评价。这种“西方中心”观念受到西方国家有识之士的反对,我们也应该报以批评的态度。真正优秀的文化能够公正地看待世界多种文化,肯定其他文化的贡献与创造。因此,我们在学习借鉴西方文化的先进之处时,也要正确地评价东西方文化的历史地位与相互关系,批判西方中心或是其他任何一种文化的自我中心观念,树立起不同文化之间互相补益、互相促进的历史主义观念,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汇通,真诚学习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发扬民族文化传统,促进全球时代多元文化的共存于共同发展。

《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 读后感

急求啊 要求原创 800字以上 拜托了 最好以思考的为主(如果是的话 万分感谢)
03年,我读到一本对我影响深远的书——《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这本书或许不是同类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但它在恰当的时间出现,让我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大历史模式中解脱出来,并指引我遇见一部部更精彩的作品,让十年之后的我,一看到比尔•布莱森这样的作者,《趣味生活简史》这样的书名,就知道这书必然又是我的菜。
与十年前的图书市场相比,“另类史”实已泛滥,我虽时不时读上一本类似题材的书,可读多了就见怪不怪,虽觉得有趣,但已不太会产生任何心理波动。但《简史》里一句漫不经心的话忽然打动了我——“过着体面却注定默默无闻的生活”。我忍不住想,如果说即使我还没有过上这种生活,至少我已经无意识的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生活目标?一个人,如果不是爱因斯坦、卡夫卡或者拿破仑这样拥有绝对实力的人物,想要青史留名,其实是需要搏出位的,每一本“另类史”,都在给读者列一张表,上面都是二三四流人物在历史上搏出位的关键词。
一 日记控
记住塞缪尔•佩皮斯这个名字是由于《黑夜史》,在这部讲述工业化之前欧洲的黑夜历史与文化的著作中,直接和间接引述佩皮斯日记达数十次之多。塞缪尔•佩皮斯是17世纪英国一名海军大臣,尽管在他的时代事业上春风得意,但在历史上他因1659至1669近十年间详细的日记成为还原17世纪欧洲历史最举足轻重的人物。只要搜索一下这个名字,你会发现关于17世纪欧洲的形形色色细节研究里都少不了他,无论是拍卖,葡萄酒品鉴还是居家时尚。阅读《简史》时,当佩皮斯时不时跳出来时,我已经习以为常了。
即使无法像佩皮斯那样广泛涉猎,专攻一两项领域也很不错。比如詹姆斯•伍德福德,他45年的日记里最热衷的就是记下每天的食谱,即使妹妹去世,也不忘悲痛之余记上“正餐是美味的烤火鸡”。正因如此,他的日记成为研究18实际英国饮食习惯的重要文献。对历史的贡献,这位吃货可能秒杀掉了大部分同时代学者。
二 不务正业
唐诺在《唯物者本雅明》里写(有删减):“收藏是对人的拯救补充,把人从分类秩序中分离出来,让他不再只是使用价值,或甚至只是交易价格,从而让人恢复了人的完整尊严及其价值。”这里,人的“收藏者”是指(有失公平的)社会制度。将这些文绉绉的语言说的赤裸一些,便是说一个人若想追求自由,就应该尽可能避免成为社会机器上不可缺少的零件,从性价比的角度进行职业投机,用尽量少的代价成为有闲的中产阶级,这样,你才有机会发挥你的才智,在你感兴趣的领域有所成就。
在西方历史上,最简单的职业投机便是成为一名神职人员,那样你就可以收入不菲而又无所事事。《简史》花了将近4页的篇幅介绍了数位因不务正业而取得杰出成就的神职人员,有兴趣可自行翻阅。退一步说,即使资质有限未能有一番成就,成为一个神职人员也更有希望因生出罗伯特•胡克、简•奥斯汀这样杰出子女而被载入史册。
三 不计后果
1810年,时任纽约市长克林顿决定挖一条运河,把纽约和五大湖连接起来,这项工程预计穿越363英里荒原,建造83座水闸,使用50万蒲式耳水泥,而现实情况是美国没有会开掘运河的专业人士,没有政府资金,也没有性能满足需要的水泥。但鬼使神差,所有的问题在挖掘过程中悉数解决,小城纽约咸鱼翻身。
为了给1889年巴黎博览会增添一座地标建筑,埃菲尔用已经被淘汰的材料铁建了一座巨塔,巴黎人不知道在市中央修一座铁塔有什么用,小仲马、左拉和莫泊桑等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则批评这东西俗不可耐,是一名唯利是图的机器制造商发明的怪物。埃菲尔自己似乎也觉得这座塔没什么用,他的希望就是建一个真正巨大的东西。现在,我们却说埃菲尔铁塔是19世纪最引人注目,最有想象力的大型建筑之一。
四 侵权山寨
托马斯•奇彭代尔是第一个将家具图纸汇编出版的家具商,这个点子促成了批量生产技术的创建,结果是同时代家具商大量山寨其设计,奇彭代尔自己生意凋蔽;坎瓦斯•怀特发明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水凝水泥,确保了纽约运河工程的实现,水泥制造商大发横财,而怀特本人因维权官司筋疲力尽,死后家人连丧葬费都几乎付不起;乔治•比斯尔可能是第一个意识到石油价值(如果不算沈括)并试图开采的人,他创建了第一家石油公司,但当开采和加工石油变得非常容易时,获胜者是原本做猪肉生意的洛克菲勒。
《简史》里每翻几页就会有一则重要发明人湮灭于历史,侵权山寨者取得成功的故事。当我们说善有善报或者天网恢恢时,我们总是低估了历史的宽容程度。我们提起爱迪生时不会在乎他卑劣的品性,甚至知道了他并不是电灯的发明者后,我们仍然会说,爱迪生的天才并不在于发明电灯,而在于创造了商业规模生产和供应电灯,是他使电灯成为奇迹。
比尔•布莱森是一位资料编撰大师,他喜欢抽离历史事件中的因果关系,用“突然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凸显历史的非理性,他知道如何顺应这个段子时代,从卷帙浩繁的史料中节取有用之材,他擅长用一个巧妙的结构把段子组织在一起,把笑话书伪装成一部系统性的大部头,他深知我们就喜欢这些荒唐事,因为历史告诉我们,我们就是这么荒唐。
满意请采纳,谢谢。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

200个字左右就行
用了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把《欧洲文明十五讲》这本书读完了,感觉收获还是挺多的。首先使我大概了解了欧洲国家的文明,同时也明白到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甚至整个欧洲社会的影响是有多大的!
这本书是一本大学里讲解欧洲文明的讲义合集,是北大出版社出的“十五讲”丛书(即“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中的一本,主要是面向大学生的。本身这本书比较薄,很快就可以看完。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很口语化,读起来很省力,其中的内容也很容易理解,所以我觉得通俗易懂是这本书最大的妙处,使我读起来不怎么费劲!但是笔法通俗、“口语化”跟内容的深浅没有关系,语言晦涩的不一定言之有物,清楚明了的不一定内容空洞。陈先生这本书的内容就很给人启发。比如,陈先生认为,如果对欧洲文明进行高度概括的话,那么它的核心可以说有两个,一个是科学,一个是民主。当然,这不是他最早提出的,但是他花了很大工夫说明为什么是这两个。还有,陈先生提出,近世欧洲的文明,主要受三个影响,一是“17世纪”,二是启蒙运动,三是“自由”或“自由主义”。再有,陈先生说,要想真正了解欧洲文明,要从三方面下功夫,一是欧洲通史,二是欧洲思想史,三是艺文史。这些是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能一下子记下来。另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启发,比如强调文明的连续性,强调不能非黑即白,强调精神的力量等等,但是这些不好提炼,是溶在他的整个讲义里面的,能够影响人的观念。这位老师,用十五讲的内容把欧洲文明做了个基本梳理,大致讲了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20世纪、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简单而深刻的语言很让人印象深刻,不会觉得读完之后还是混乱的,这样就能够从整体上把我对欧洲文明胡乱的思绪梳理了一遍。
  读完这本书,除了学到一些有关欧洲文明的东西以外,还有一点个人的感受,就是觉得很遗憾吧!对自己大一这一年没怎么读书的遗憾。看看书里面北大的本科生在课堂上向陈先生提出的问题,真的很有深度,也很会思考问题。反思一下自己,实在是汗颜啊!不仅没读过什么书,而且似乎对自己的中华文明了解甚少,这让我很惭愧啊!陈先生在《欧洲文明十五讲》里不止一次跟学生说要珍惜大好时光多读书,特别是大学四年的时间,应该好好利用图书馆这个资料充实自己!看了这本书之后之后真的使我很受触动,以后有时间还要多读这方面的书,接触有关方面的知识!
本文标题: 西方文明读后感(西方文明史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2777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全国微型小说一等奖 病读后感(微型小说《病》的赏析)动物学校的读后感及个人反思(李维斯《动物学校》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