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迟子建的作品请问她的小说有无共同的特点,并且说一下她的作品哪几部作品最出名(两到三部),急!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
关于迟子建的作品
请问她的小说有无共同的特点,并且说一下她的作品哪几部作品最出名(两到三部),急!迟子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她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漠河县,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的研究生院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迟子建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作品500万字,出版著作40余部。她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等。她曾经获过两届鲁迅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各种奖项,作品被译为英、法、日、意大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雾月牛栏》获1995年-1996年鲁迅文学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小说《白银那》获《大家》杂志第二届红河文学奖,长篇小说《晨钟响彻黄昏》获1995年东北文学奖。发表于2005年第3期《钟山》的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使迟子建于2007年10月第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额尔古纳河右岸》于2008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08年凭借散文作品《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获得第三届“冰心散文奖”。《光明在低头的一瞬》,文章不长,写她在俄罗斯一座教堂的经历,在教堂里,她看到了喜爱的画家鲁勃廖夫的壁画,然而当她从画上收回目光低下头来的一瞬,却看到了一位正在安静地打扫祭坛烛油的老妇人。她细写了老妇人的外形动作和对清扫烛油职责的虔敬,感慨道:“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目录
长篇小说
《茫茫前程》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1 年
《晨钟响彻黄昏》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7 年
《热鸟》 明天出版社 1998 年
《伪满洲国》 作家出版社 2000 年
《额尔古纳河右岸》 《树下》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1 年
《越过云层的晴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3年
树下 《花城》 1991/6
晨钟响彻黄昏 《小说家》 1994/5
热鸟 《白花洲》 1997/4
满洲国 《钟山》 2000/3-4
越过云层的晴朗 《钟山》 2003/2
《额尔古纳河右岸》 《收获》杂志 2005.6期
文集
《迟子建文集》(4 卷)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7 年
翻译作品
《秧歌》 (小说集 法文版) Bleu De Chine 出版社 1998年
《磨坊》 (小说集 法文版) Blue De Chine 出版社 2002年
《满洲国物语》(长篇小说 日文版 上、下卷)日本河出书房新社 2003 年
短篇小说
那丢失的…… 《北方文学》 1985/1
沉睡的大固其固 《北方文学》 1985/3
旧土地 《北方文学》 1986/1
没有月亮的抱月湾 《小说林》 1986/2
在低洼处 《小说林》 1986/4
小说三篇 《北方文学》 1986/9
初升 《作家》 1986/2
吉亚大叔和他的墓场《北方文学》 1986/11
傻子轶闻 《北大荒文学》1987/3
柳阿婆的故事 《福建文学》 1987/6
白雪国里的香枕 《作家》 1987/3 #p#分页标题#e#
北国一片苍茫 《青年文学》 1987/8
星期天 《小说林》 1988/3
鱼骨 《山西文学》 1988/3
葫芦街头唱晚 《北方文学》 1988/3
西林小教堂 《北方文学》 1988/3
红罂粟小院 《鸭绿江》 1988/6
无歌的憩园 《北京文学》 1988/9
羁鸟无期 《时代文学》 1989/2
重温草莓 《人民文学》 1989/2
爱情故事 《作家》 1989/6.
小说三篇 《花溪》 1989/10
青蛙的季节 《青年文学》 1989/10
花束 《小说林》 1990/5
关于家园发展历史的一次浪漫追踪 《天津文学》1990/6
荒草 《河北文学》 1990/7
挤奶员失业的日子 《人民文学》 1991/1
稻草人 《北方文学》 1991/1
罗索河瘟疫 《鸭绿江》 1991/3
白雪的墓园 《春风》 1991/4
烟霞生卒年表 《春风》 1991/4
小狗 《小说家》 1991/6
在松鼠的故乡 《人民文学》 1991/7-8
银饰 《青年文学》 1991/8
从山上到山下的回忆 《天津文学》 1991/8
铺天盖地的麻雀 《东海》 1992/4
月光下的革命 《天津文学》 1992/8
与水同行 《天津文学》 1992/8
守灵人不说话 《作家》 1993/3
不灭的家族 《芒种》 1993/4
鸡笼街的月亮 《春风》 1993/9
白墙 《春风》 1993/9
回溯七侠镇 《大家》 1994/1
盲人报摊 《天津文学》 1994/1
跳荡的银扣 《小说林》 1994/4
逝川 《收获》 1994/5
庙中的长信 《山花》 1994/12
飞天 《江南》 1995/5
亲亲土豆 《作家》 1995/6
腊月宰猪 《作家》 1995/6
旅人 《天津文学》 1995/8
岭上的风 《山花》 1995/9
雾月牛栏 《收获》 1996/5
银盘 《山花》 1996/6
闹庵 《时代文学》 1996/2
驼梁 《北京文学》 1997/5
朋友们来看雪吧 《山花》 1998/1
清水洗尘 《青年文学》 1998/8
灰街瓦云 《天涯》 1999/5
河柳图 《作家》 2000/10
行乞的琴声 《山花》 2001/1
月白色的路障 《长城》 2001/3
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 《天涯》 2001/3
换牛记 《作家》 2001/9
花瓣饭 《青年文学》 2002/4
一匹马两个人 《收获》 2003/1
门镜后的楼道 《作家》 2003/5
雪坝下的新娘 《红豆》 2003/9
微风入林 《上海文学》 2003/10
夜行船 《上海文学》 2003/10
中篇小说
北极村童话 《人民文学》 1986/2
初春大迁徙 《中国》 1986/9
没有夏天了 《钟山》 1988/4
海市 《东北作家》 1988/3
左面是篱笆,右面是玫瑰 《中外文学》 1988/5
奇寒 《小说家》 1989/3
小酒店初恋 《莽原》 1989/3
遥渡相思 《收获》 1989/4
原始风景 《人民文学》 1990/1-2
怀想时节 《钟山》 1990/4
炉火依然 《收获》 1990/5
麦穗 《青年文学》 1990/6
旧时代的磨房 《小说家》 1991/4
秧歌 《收获》 1992/1
无边水色 《漓江》 1993/1
东窗 《芙蓉》 1993/2
香坊 《钟山》 1993/3
格局 《鸭绿江》 1993/3
向着白夜旅行 《收获》 1994/1
音乐与画册里的生活 《花城》 1994/3
洋铁铺叮当响 《青年文学》 1994/5
岸上的美奴 《钟山》 1995/2
原野上的羊群 《大家》 1995/2
白银那 《大家》 1996/3
日落碗窑 《中国作家》 1996/3
逆行精灵 《钟山》 1997/3
九朵蝴蝶花 《大家》 1997/6
观彗记 《花城》 1998/1
青草如歌的正午 《十月》 1999/2
五丈寺庙会 《收获》 2000/3
鸭如花 《人民文学》 2001/2
疯人院的小磨盘 《大家》 2001/4
芳草在沼泽中 《钟山》 2002/1
酒鬼的鱼鹰 《天涯》 2002/5
零作坊 《北京文学》 2003/7
相约怡潇阁 《小说月报.原创版》2003/5
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
王实甫的《西厢记》。
第一次读王西厢的时候,我还在读高中,在高中的语文课文上,我读到了王西厢选段《长亭送别》,当我读到下边这句尤其是我加黑的地方,倍感奇怪——
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当时的我还没有成长为今天的老司机,当时没有读过全本王西厢的我,还以为唐宋元明时代的男女全然授受不亲呢,所以一直渴望能给“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但我找不到,直觉告诉我,“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是做爱,但“手儿相携”又不像。
可惜啊,当时的课本上并没有对这12个字给出解释。
直到多年以后,因为听闻王西厢乃一黄书,所以从不读戏剧的我硬着头皮买了一本,耐着性子把这一堆唱词和念白从头读到尾,发现在长亭送别前,崔莺莺和张生果然已做出了那事来,方确定,这12个字果然是对二人做爱一事的描写,“腿儿相挨”是身体与身体的摩擦摩擦,“脸儿相偎”是摩擦摩擦中不由自主地吧唧吧唧,“手儿相携”是心满意足后交流心得。
我当年还是太年轻啊。
所以,黄是我喜爱王西厢的第一个原因,凡是有黄色情节描写的书,我多多少少都会喜欢,比如高行健的《灵山》,比如老舍的《四世同堂》,比如郁达夫的《沉沦》,比如阿莱的《尘埃落定》,比如陈忠实的《白鹿原》,比如迟子建的《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群山之巅》,比如二月河的《雍正皇帝》,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比如施耐庵的《水浒传》,比如冯梦龙的《三言二拍》,比如外国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我就不给大家一一列书单了,凡是我看过的涉及到情色描写的,即便是红楼中的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即便是水浒中的潘金莲与西门庆,都不如王西厢中张君瑞与崔莺莺第一次鱼水和谐时的描写完美。这也是我喜爱王西厢的第二个原因:语言太美了。
我将这钮扣儿松,把缕带儿解;兰麝散幽斋。不良会把人禁害,咍,怎不肯回过脸儿来?
我这里软玉温香抱满怀。呀,阮肇到天台,春至人间花弄色。将柳腰款摆,花心轻拆,露滴牡丹开。
但蘸着些麻儿上来,鱼水得和谐,嫩蕊娇香蝶恣采。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
这段性爱描写非常诗意,非常细腻。既表现了崔莺莺的娇羞,又展现了张生的主动与老练,人物塑造得非常丰满。既通过极其练达的笔触再现了包括调情、前戏、正餐、高潮在内的性爱全过程,又把崔莺莺、张生二人在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展露得分毫毕现。
这段诗意描写之后,便是张生跪下来感谢崔莺莺跟自己解锁姿势,而崔莺莺也像所有女人一样,羞答答地说,从今往后,我就是你的人了,你可别辜负我呦。可能作者觉得崔莺莺看上去有点随便,16岁的大姑娘,自己抱着被子去跟一个只见过一面的帅哥困觉,多少会让观众觉得不够矜持,所以又安排了张生看锦帕上的红来证明崔莺莺把第一次给了张生,为了追求爱情,崔莺莺很是大胆,非常值得歌颂。
但这段描写,反倒让我生疑,崔莺莺果真是处女吗?锦帕会不会是事先备好的呢?锦帕上的红点会不会有假呢?除此之外,还有好多疑惑,这也是我喜欢王西厢的第三个原因:我把王西厢当侦探故事来看,甚有趣味。
王西厢到底有那些漏洞与谜团呢?有很多,比如崔老夫人一家长住普救寺就是个谜团,而且是本书最大的谜团,到底是什么原因,迫使崔老夫人一家长住普救寺呢?崔老夫人一家在普救寺住了多久呢?
按照老夫人的说法,崔相国在任上病逝,她带着儿女运送丈夫的灵柩回博陵老家安葬,因路途有阻,回不去,恰巧普救寺及寺里主持跟已故崔老相国渊源颇深,就把灵柩暂寄寺中,一家人就在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与此同时,老夫人写信给在京城的侄儿郑恒,叫郑恒帮自己运灵柩回博陵。
看上去交代得再清楚不过了。可实际上,疑问却很多。
根据王西厢中的一些细节,我们可以排个简单的时间表:崔相过世———1至2个月内——→崔老夫人一家抵达普救寺并住下———27个月后——→张崔相遇———6个月后——→张崔别离———6个月后——→张生高中———1至2个月内——→崔莺莺收到张生的书信———1至两个月内——→张生接到崔莺莺回信———至少1至2月后——→张生回到普救寺。
按照这个时间表,保守的估计,崔老夫人寄宿普救寺内应当不少于38个月,而且丝毫没有要走的意思。崔家给郑恒写信送信用了多长时间?为什么崔莺莺和张生通信,1到2个月就可以,崔老夫人和郑恒最少也花了33个月的时间?
你们说,如果我可以解开这些谜团,是不是会很刺激?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