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原道 读后感(文心雕龙之原道有感)

发布时间: 2023-08-01 05:56:1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4

文心雕龙之原道有感,这是一部批判大作,作者刘勰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精通经史子集,梁武帝时期入仕为官,后遁入沙门,依附著名僧人僧祐,博通佛教...

文心雕龙 原道 读后感(文心雕龙之原道有感)

文心雕龙之原道有感

    这是一部批判大作,作者刘勰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精通经史子集,梁武帝时期入仕为官,后遁入沙门,依附著名僧人僧祐,博通佛教典籍,而立之后著文心雕龙。
      原道是第一篇,思路清晰,先讲文之意义,人文关系,而后讲文之起源和发展,将圣人之道通过文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圣人之道的本源乃自然之道,所以文来源于天地自然之道。

      先讲什么是文?

      广义的“文”存在于天地间,“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为什么说文与天地并生呢?”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光彩)绮(华丽),以铺理地之形”。所以天地自然都有文的体现,除了文学,一切有着本能的外在表现的自然存在物都有文的精髓。与“作文”的区别在于:一种是人类将心灵所想通过符号(文字系统)表现出来,让更多的人类获得共鸣;一种是不管人类是否记录下来,它就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所有有生命的物种看到它自然会产生共鸣。

      文的起源?

      这里的文,指的是中国文明。“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中国文明起源太极,天地始混沌未开,而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早阐明“道”的思想的人文书籍是易经。
      语言的文采是为了体现天地的本心!

      八卦源于河图,河图从何而来?传说伏羲时代,黄河出龙马,背负“河图”;传说大禹时代,洛河出神龟,背驼“洛书”。按此传说,河图洛书是大自然的馈赠,也就是神的馈赠,神就代表了天地,所以根据河图创造的易经就是天地的本心。自从仓颉造字代替结绳记事,文字作用开始彰显。炎黄伏羲记录于三坟五典;唐尧虞舜记录于尚书;孔孟老庄影响深远。

      自然之道很微妙,圣人遵从它而发出光芒,使得忠孝道德得以宣扬。我们在观察天地自然之道的同时,也应该用文章建立不朽和精神传承。

文心雕龙神思 读后感1000字

自己的内心越来越朦胧,以至于我都无法读懂。这些以别人美丽的段落堆积出的文章,往往不能带给我久违的成就感。挥起笔,终于不懂该如何去写。不去用他人的句子,笔下只是几句乱七八糟的话。那些风华,不舍舍弃,亦不敢舍弃。
  想起幼时,笔下如此朴素。里面开出了小花,长出了小草,有我为买来兔子的快乐欢呼,也有我为松鼠死去的嘤嘤哭泣——这才是真实的自己。对比,我不禁掩面叹息,这又是何苦,何苦?
  变的不是笔下,而是自己

读文心雕龙·原道第一

“文心”谓“为文之用心”,“雕龙”取战国时驺奭长于口辩、被称为“雕龙奭”典故,指精细如雕龙纹一般进行研讨。合起来,“文心雕龙”等于是“文章写作精义”。

原道此章主要探讨文学本源问题(即本质论——文学活动的发生)。

刘勰在《序志》里讲到文学理论的关键部分,称做“文之枢纽”。(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原道》就是枢纽之一。

照我的理解,第一个的文应该是指广义的文,指万事万物的文采,而不是单纯指人文的文。因此它在这里说文与天地并生。后面开始阐述这个观点的原因。后面这句前半段讲述天文,天地玄黄,天圆地方,日月盈仄,辰宿列张,纷繁而美丽;后半段讲地文,山川交错,同样有它的文采。因此证明了文与天地并生。有天地,就有了阴阳,就是文中的“两仪既生矣”。天地产生之后,性灵的凝聚就产生了人。因此《周易》提出了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天地人三才的说法。接着就开始阐释人文。有了人,就有了人心,有了人心就有了语言,有了语言也就有了人文。这是自然的道理。

第二段的一整段骈文其实就相当于从侧面论证人文产生的合理性。它的中心句就是最后一句: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这些天地间无心无识的动植万品都有丰富的表现天地之道的文章色彩,或“形文”或“声文”,那么作为天地之心的唯一有心有识的人,怎么没有文章呢?这是以反问表肯定。

这里开始详细地讲人文的源头。刘勰认为人文的源头是太极,而最早阐述太极解释得最精妙的就是周易。周易最开始由伏羲创制八卦,后经过周文王推演为六十四卦象,最终由孔子编订注解十章。称为“十翼”。所以说“仲尼翼其终”。

因此《周易》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经》,主要是周文王推演的《周易》;另一个是《传》,主要是据说是孔子编写的十翼。这十翼之中,基本上所有的文章都是对整个经文或是六十卦象进行分析,而只有《文言》这一篇是《易传》中专门用来解说《乾》《坤》两卦的,因此叫做“《乾》、《坤》两位,独制《文言》。”

易经中有那么多卦只有乾坤两卦是有专门的易传,并且用“文言”来为此传命名。刘勰就解释说“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乾卦是天象,坤卦是地象,用《文言》来解释乾坤,就是在阐述人文与天地的关系,也就是在表达天地之心就是文。 孔颖达 的《 周易正义 》引庄氏的注:“文谓文饰,以乾坤德大,故特文饰以为文言。”也和刘勰的观点差不多。后面两句我觉得他是在说人文的最初表现,以河图与洛书为代表,并且认为这都是神理决定的,而这种神理我认为可以理解为第一段他所说的自然之道。

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中国文化的一段发展史。

从仓颉受到鸟迹的启发发明文字代替了结绳记事,再到记载炎帝神农、皞帝伏羲事迹的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以《 三坟 》,可作古书解释。)虽然他们是人文最初的体现,但年代久远,已经很难考追了。所以作者认为开始焕发光彩的文章,要从唐尧与虞舜说起。并以《尚书·虞书》里的文章(赓歌)举例。然后接着从夏朝讲到商周(文胜其质,胜 阳平,胜任?),受到诗经的影响,好的文章就不断诞生。紧接着文王拘而演周易,文章内隐。周公旦树立周礼,编订诗经。然后后面就是刘勰用极具感情色彩的语言赞赏孔子的文学创作。

最后一段应该是属于整篇文章的理论总结和升华,其中素王指孔子。里面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前面都是在用实例说明 道通过圣人的媒介展现出来,圣人用文章来阐明道。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刘勰的文学起源的观点具有一种神秘色彩,可以说是圣人创立说。而且强调文的功利性,注重文以载道,指出文具有教化人心的作用。

最后探讨几个问题:

一、关于“文”

文心雕龙里的文虽然是一个字,但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第一段来说,文之为德也大矣,中的“文”应该包含天文、地文与人文,泛指一切事物的纹饰。到后面第三段在讲述人文之元的时候,这个文应当专指人文。

二、原道中的“原”

提到原道我们很容易将韩愈的原道联系起来,但我认为,韩愈中的“原”与刘勰中的“原”有所不同。韩愈的原道篇是在探求道的本源,恢复古道,尊崇儒学。但是刘勰的原道篇是在探求文的本源,并且在文章中提出了文本于道的观点,所以在刘勰的文章中的原应该不会是推究本源的意思,而与来源于意思相近,因此原道就解释为来源于道。

三、关于“道”

对于原道中"道"的意义,一直是龙学所争论的问题。学术界有很多说法,包括:(1)儒道说,(2)自然之道说,(3)自然法则、客观规律说,(4)佛道说,(5)“自然之道”与“儒道”并存说,(6)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抽象理念或绝对精神说等等。我在这里就不说这个道是什么了,一方面是因为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的讨论和研究已经很多了,另一方面是因为刘勰也并没有把道解释得十分清楚,连鲁迅都说“其说汗漫,不可审理”,我就更难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了。所以我在这里更想谈一下我觉得这个“道”的观点的提出应该包括哪方面的内容或是说受到了哪些文学思潮的影响。

首先从原道这篇文章来看,文中虽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但很多时候都是引用《易经》中的语言来建构自己的理论框架,包括对“道”,也是在引用古籍进行描述,没有原话阐述。比如:

夫玄黄色杂出自《周易·文言 》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观天文以极变,查人文以成化是化用《周易·贲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包括最后一段直接引用“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来解释文的功用。

因此刘勰 道 的观点一定会受《周易》的影响,而《周易》作为道家与儒家共同认同的经典,因此刘勰的文学本质论也会受到儒道的影响。

最明显的是儒家。先抛却原道来说,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谈到他曾经做的两个梦,一个是攀采祥云,另一个是他手捧礼器,随孔夫子南行。不论这两个梦真实与否,其表达的都是儒家建功立业的积极的入世传统,他自己也提出来“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所以在他的仍然是一个儒士。而在原道中,他说“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尊孔子,崇六经。在最后的“赞”中也提到文以载道,要彪炳仁孝。体现了孝悌与仁,因此这个道一定有儒家的人道。

另一个是道家。但这在文章中体现的不明显,在论述人的起源的时候有讲到无行之秀,提到人文之元是太极,最后也提到占卜问数。但我觉得刘勰的道家思想更多地体现在他的自然观上。儒家偏重于社会人伦,而道家偏重于自然的本质与起源,因此刘勰在提出天道与人道统一的文学观的时候,在天道方面就不可避免地采用了道生化万物的道家自然观。

另外关于刘勰原道中佛家思想的体现,我觉得并不是太明显。虽然刘勰生活的南朝流行三教并行的潮流,并且刘勰还曾经在定林寺校阅经书,但我觉得他的佛教思想可能更多地体现在《灭惑论》(佛学论文)中,而与文心雕龙关系不大。

最后总的来看,文心雕龙·原道把文上升到了一个宏观的角度,不仅仅是局限于人文,还涉及到天文地文,并且谈到了文的教化和起源,在说文的起源的时候,又将其与哲学结合起来,从哲学和审美的角度对写文章提出自己的观点。虽然他的文学起源的观点有圣人创立说的成分,并且有一种神秘色彩,强调人是天地灵气的凝聚,但我觉得我们应该用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问题,刘勰在那个时代有他的历史局限性。而且他写文心雕龙是想进一步尊崇经典,将当时的过于追奇逐艳而远离文学的初衷的文学思潮引入正轨。
本文标题: 文心雕龙 原道 读后感(文心雕龙之原道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2366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荔枝蜜读后感怎么写(荔枝蜜读后感怎么写啊求荔枝蜜读后感 希望写的有)记忆中的父亲读后感50(记忆中的父亲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