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改革 读后感(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6-29 15:16:5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8

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的读后感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有很多原因,,1.首先,中国的改革开放始终有十分坚强的领导引导,中国采取的是渐进式的方式...

读懂中国改革 读后感(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的读后感)

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的读后感

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有很多原因, 1.首先,中国的改革开放始终有十分坚强的领导引导,中国采取的是渐进式的方式,先试点再全面推开,逐步发展。通过经济改革入手,中国改进了激励机制,提高了集体和个人的福利。 2.其次,中国的改革始终坚实实事求是的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中国根据改革开放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不断的总结经验,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同时中国也积极的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为世界的共同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鼓励、促进了我国科技的发展前进。 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5。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大了教育投入,如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从而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 6。对外开放,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国际合作加强。 7 正确的指导方针和领导 8 相对安全的国际环境。 9 我国资源的丰富

中国奇迹 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读后感

  “滴答,滴答,滴答……”水龙头不断的流出水,可使用水的人不知去向。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它像我们的血液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不会珍惜水,因为在人们心中有一个概念:水是源源不断的,是取之不尽的。然而有谁又知道,我们的中国早已是个干旱,严重缺水的国家,而地球上可以被我们直接引用的占地球的百分之零点三,而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节约一滴水,我国就节约了13亿万多滴水,这些水可以解决一个干旱山区的燃眉之急,可以挽救一片即将枯死的禾苗,这何乐而不为呢?
  在生活中,我可是一个“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地节约水资源文明小标兵啊!我喜欢吃妈妈做的菜,于是常常会跑进厨房看妈妈做菜的样子,久而久之,我会帮妈妈做些事情。记得有一次,我一如既往的在厨房里,而妈妈回来晚了,因此就叫我帮她煮饭,我非常高兴,立刻行动了起来。先舀几勺米,接着注入水,然后再淘米。我将清水注入后,淘了一会后,我正想把这浑浊的水倒掉时,我眼前浮现了那些正缺水地区的画面,看到地球上的水资源正一天天减少的样子,我不禁停住了手。我心想:不行,不能这样浪费水,那么应该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听别人说淘米的水可以浇灌植物,这样会有利于植物。于是我就把淘米的水浇花了。我既节约了水,又有利于植物生长,这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但我又有时也会浪费资源,又是开了房间的灯忘了关,以致于浪费了许多电,真是不应该。
  人们啊,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珍惜水资源,我们可以用淘米的水来浇花草,用洗菜的水来冲厕所……为了我们的地球明天更美好,我们要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从大家做起,一起来珍惜水资源吧!
  【刚找的,千里挑一】 节水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看看国外的的一些国家是怎么用水的:日本每增加一万美元GDP耗水208立方米,美国为514立方米,中国则高达5045立方米,是美国的近10倍、日本的24倍之多。如此巨大的差距意味着什么?
  3月22日至28日是第十七届中国水周,22日还是第十二届世界水日。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灾害”,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则为“人水和谐”。因为水与每个人的生活生存息息相关,谁也不能置之度外。笔者以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途径有四种。
  首先,靠观念节水。如今许多国民还没意识到节约用水的极端重要性。其思维定式尚停留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教科书所宣传的那样: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他们觉得多用水不算什么浪费。比如在我国最缺水的西北内陆城市,居民人均用水量居然是欧洲国家的两倍之多。可见节水潜力巨大,假如国人每人每月少用一吨水,那么13亿人口所节省的水无疑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这种潜力是完全可以挖掘出来的,关键要教育和引导公民转变用水观念,牢固树立节水意识。
  其次,靠科技节水。据统计资料,日本每增加一万美元GDP耗水208立方米,美国为514立方米,中国则高达5045立方米,是美国的近10倍、日本的24倍之多。如此巨大的差距主要差在科学技术落后。差距意味着潜能,我们要坚持科技进步,大力发展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就一定能大大降低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消耗。
  第三,靠法制节水。目前我国对水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已经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法律法规条文线条粗,执法弹性大、处罚力度小,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依法治水需要从严从细,国外的经验值得借鉴。比如城市家庭普遍使用的抽水马桶,英国议会早在60多年前专门制定一部“马桶法律”,规定坐便器每次用水不得超过6升,耗水量6升以上的马桶不得进入市场。小小马桶每天要“吃掉”多少水?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立法限制马桶的“吃”水量。
  第四,靠价格杠杆节水。水价偏低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如黄河沿岸一些农村使用1000立方米黄河水浇地,所付价格居然比买一瓶矿泉水还便宜。过低的水价不利于公民节水意识的培养,提高水价势在必行。水价的提升不单单是个价格问题,也体现了水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此举有助于公民节水观念和习惯的养成。北京、上海、江苏、四川、河北、广东等省份开始着手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计价,北京最高水价5年内将达到每吨5元。这种“阶梯水价”对正常、合理用水的居民没有增加大的负担,而超额用水者则须付出高价,这是科学、合理和公平的。
  我们从3月22日开始的第十七届“中国水周”的活动中得知,缺水之弊正日益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不少城市实行定时供水,居民不得不半夜起床接水;有的城市甚至出现“理头不洗头,麻雀喝柴油”的奇特景观。专家预测,此种势头不遏制,至2021年,城市一半以上居民有可能过“上甘岭”似的生活!
  缺水何以至此?专家指出,主要问题还是出在“人”身上。据了解,我国城镇生活用水漏失率高达40%,居民用水多为一水一用,“长流水”和“跑、冒、滴、漏”的现象严重。造成的结果就是,“地下水越抽越深,水源地越来越远,远距离取水的城市越来越多,用水成本越来越高”。
  君不见,单位里的公用水管又没关严;君不见,自家洗完澡的热水器龙头仍在滴答滴答地往下流水……有人可能会说,这点水算什么?可知道,这点滴之水日积月累,足可成江河。在生活中,节水与不节水其实就在一念之间,归根到底是节水意识的建立与否。所谓节水型社会,还得从人们用水的“点滴”习惯入手。

读《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有感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邓小平于1985年3月28日在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提出的论断,他阐述道:“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大胆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量变中有部分质变的过程。其主要原因有:

第一,社会主义改革不是那种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  治大革命,但也不是个别方面和环节上的细枝末节上的修补,而是  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第二,改革必然会涉及和  引起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深刻变  化,必然会引起人们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  必然会触及到每个人的实际利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调整。从改  革引起的社会变革和深度来说,他实际上是一场新的革命;

第三,  改革的目标同过去革命的目标一样,都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  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自觉地、持续地、全面地展开这样的改革和开放。

扩展资料:

该书系《邓小平: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编写组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所著,由台海出版社出版。全书共9章,43万字。

书中主要描绘了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走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的历史画面。透过一个个历史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更加真实、更加清晰的邓小平,从而对他的丰功伟绩有更多的了解。

《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录》读后感

《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录》一书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由迟福林所著。该书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展望了我国的经济复兴之路。在总序中,就已经指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该书跨越多个领域,客观系统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伟大历程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对我们研究改革开放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正式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政府部门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紧紧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建六大改革主题,制定了从思想解放到改革实践,从农村到城市,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2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大会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结论。这意味着,我们在过去的40年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依旧任重而道远。

我国改革开放40年中, 我国的经济、文化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顺利乘上了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的顺风车,把握住了时代的机遇。2021年-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位居全球第一。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普及化,我国已逐渐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和外汇储备大国。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用40年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300年才能达到的城镇化水平。目前,我国已经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了。这无疑是中国政府一心为人民服务,用心办实事的结果。为了提高人民的幸福生活水平,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升级、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受惠群体不断扩大。在很多方面,我国在国际赛道上已经从“跟跑”,发展到“并跑”,乃至领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空前坚定。

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风风雨雨, 我国成功开辟了了一条适合中国基本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结起来,一共有六条经验:

“1.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党的基本路线。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群众首创精神。

4.坚持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大方向不动摇。

5.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

6.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

我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自知还不具备参政议政的能力。但我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始终关心着我国的政治局势。我深知,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的必须要面临的课题。因此,我特地选择了改革开放史这门课,目的就是通过这门课,培养我的政治觉悟,好为我将来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积累理论经验。也有人问过我,为什么想选这门课?毕竟从现实角度来看,我选择这门课“不够划算”。我的回答是,我从没指望从这门课中获取什么世俗利益,我只希望学完这门课,我能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史有进一步的了解,以便于我运用我的专业技能,向社会传递正确的声音。听完我的想法,问话的人笑了,我也跟着笑。笑闹过后,我更加坚定了要好好学习改革开放史的立场。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从未动摇过。 我作为一名00后,也见证了我们国家不断发展的历程。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智能手机、网购、机器人等概念都还没有普及,可如今这些都已经成为了大家很熟悉的名词了。再回顾过去,这仿佛是很遥远的一件事了。如何不让人感慨良多呢?我们完全可以信任自己的祖国,并为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
本文标题: 读懂中国改革 读后感(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1844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梁衡夏感读后感(夏感读后感)读后感巜会开枪的狮子(一只会开枪的狮子读后感_8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