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帮忙翻译下:“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最诛修。植益内不自安。”的意思不久,太祖曹操考虑到自己死...
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
帮忙翻译下:“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最诛修。植益内不自安。”的意思洛神赋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洛神赋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洛神赋读后感 篇1洛神虽是个文学人物,然而曹植笔下的洛神体态摇曳飘忽像惊飞的大雁,婉曲轻柔像是水中的游龙,鲜美、华丽较秋菊、茂松有过之,姣如朝霞,纯洁如芙蓉,风华绝代;对洛神的描摹可谓人神隐约、情真意切,似幻想又似现实,让不得不想到,人生现实境况不就是这样吗?一半虚无一半现实。
文中还描写了作者自己对梦幻中见到洛神的感受,及产生的爱慕之情,便有了,托水波以传意,寄玉佩以定情。又因她的神圣高洁使他不敢造次。洛神终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与之相见,倾之以情。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之惜别。想象绚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叹,惆怅丝丝。
曹植用情之深,文章有表,天地可鉴;真不愧是文学上的巨匠,更是现实生活中深情而用心的才子;念念不忘心中的洛神,定是有感而赋,确实野史的八卦和正史的蛛丝马迹都指向,洛神就是甄妃,因为有确切的史料记载《洛神赋》原名就是《感鄄赋》,而在《后汉书》里,“鄄”与“甄”同音同意,互为通假字;后来因为曹睿的忌讳,曹丕死后后便下诏,将《感鄄赋》改名为《洛神赋》,那么野史的八卦和正史的蛛丝马迹,都指向“洛神”之遇,即是怀念甄妃有感而发。
现实疏离人生磨难,曹植在经历了人生中那么多的变故后,依然能够深情的写出《洛神赋》,可见其用心之深;是的,人生坎坷,故人远去,现实中往事会渐渐斑驳,然而,深情生活的人,依然会收藏心中的“洛神”,在浑浊的现实中,找到思念的圣洁和珍藏的清流;心中“洛神”常在,便活着的深情不衰。
洛神赋读后感 篇2“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秋。”这一美好的形象是古往今来多少人心中的向往。在我国江汉一带的水边泽畔,很久以前就流传着许多关于神女的美丽传说。这些传说以它们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墨客。他们心追神往,低回吟咏,留下了无数篇优美动人的佳作。然而,在这些缱绻的咏叹和精彩的描绘中,最富情节和最能感人的,当属曹植的《洛神赋》。
先从文章作者曹植说起。曹植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一首“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诗》便可证明他过人的才气。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从小便十分聪颖,受到父亲曹操的喜爱。但后来曹丕称帝,屡受猜忌和迫害的他,最终郁郁而终。而这篇《洛神赋》或许就是曹植经历了仓皇翻覆的宫廷风云之变,在崎岖山坂的颠簸和悲忧交瘁的沉思间,所做的一场绮丽清梦。
文章一开始,作者描述自己离开京师洛阳东归封地。黄昏时分,在洛水旁停车休息,恍惚之间,看见一位美女,这就是洛神,接着他精心刻画了美人的形象,进而抒写了自己的钦慕之情。然后笔锋一转,终于悟到人和神之间是无法结合的,尽管洛神也对他产生了感情,也只能举起袖子,遮住流下的眼泪,飘然逝去。曹植望着逝去的形象,依依不舍地踏上征途。
纵观全文,这篇文章的语言十分优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是我非常喜欢的句子,读完文章,不得不为人与神之间可望不可即的爱情叹息,同时也为曹植的文学才华所赞叹。
洛神赋读后感 篇3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曹植《洛神赋》
这是曹植为一代皇后甄氏写的一首赋,他几乎把所有美好的词都用在了甄氏身上,可谓有感而发,因曹植深深地爱着甄氏,但是,甄氏是曹植的哥哥曹丕的老婆,即曹植的亲嫂子。在历史上这种事情并不少见,然而,当时曹丕的政治势力要比曹植的大得多,岂能让他夺爱,曹植因爱甄氏差点引来杀身之祸。不仅曹植暗恋甄氏,其父曹操也想恋甄氏,看来只要是美的东西,都是人见人爱的,尤其是美女!
三国时代是一个男权社会,战争和政治都是为男人服务的。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这些形象都是栩栩如生的,而有名有姓的女性形象却少得可怜,仅有的几个也很难闻其言、观其行,更别提命运性格了。“河南大小乔,河北甄宓俏”,甄宓虽贵为曹氏后妃,实为战利品进入曹家。
乱世桃花逐水流,甄宓,这个乱世佳人,在几个男人掌心之中转辗起伏,没有人知道她是否赢得了真正的爱情,是否过得顺心快乐,她的一生都在男人们编写着的历史中奇异跌宕,淹埋于历史的尘土中,这就是被神化的洛神甄宓甚或那种时代女人的悲哀,美丽不是女人的过错,但美丽迷惑于乱世,真是自古红颜多“薄命”。
曹植将《洛神赋》演绎的让人感叹、哭泣、悲伤、欢乐、愉悦,令人回味无穷。但人神有别,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洛神”是他的精神寄托,他不但与帝王之位无缘还屡受兄弟的逼害,无奈之余又感到悲哀和愤闷。
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可见曹植《洛神赋》的艺术魅力,是经久不衰的。
洛神赋读后感 篇4三国有民谣“河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如同三国一般,鼎足而立。
甄宓,何许人也?大名鼎鼎的洛神啊!她在三国的一个小角落里,出场时是披发垢面,乃曹氏父子之俘虏,何等的落魄,可她的美,救了她,胜以眉目。《三国》曰:“……丕拖此女近前,见披发垢面,丕以衫袖拭其面而观之,见甄氏玉肌花貌,又倾国之色。遂对刘氏曰:‘吾乃曹丞相之子。愿保汝家。汝勿忧虑。’”事后,“操教唤甄氏拜于前。操视之曰:‘真吾儿媳也。’遂令丕纳之……”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已闻甄氏美貌,却不慎让儿子抢了去,只能顺水推舟。可见甄宓之美貌。
有野史称,曹植曾向曹操请求娶甄氏,然曹操却令曹丕纳之,甄皇后与曹子建只得抱怨中天。史称,甄皇后有倾城之姿,善绾“灵蛇髻”。子建写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青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兮若流之口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藻出绿波……”
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一斗。”虽说是自大轻狂,却着实道出了曹植之才气,如此有才气的人,却用他满腹的才华,毕生的思念,为一个不可能属于他的女子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与宋玉的《神女赋》一齐成为女性美的终极典范。
只无奈,乱世桃花逐水流,甄皇后再美貌,亦无法左右帝王之心思,终是因不愿曹丕纳妃而被赐死,或许,一开始,便没有多少爱。如果说错,小一点便是曹操的错,若将这美人儿赐予曹植,便许是不会有这等悲剧了。说大一点儿,那便是时代的错了,那是一个“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裳”的时代,皇后,又能如何?
传说,甄皇后死后,曹植入觐,曹丕见了他有愧意,便将甄皇后的金缕玉带枕赐给了他,便有了李商隐的那句“宓妃留枕魏王才。”
历史如此,莫奈何。
我不禁暗叹,如此佳人,不该,不该……
洛神赋读后感 篇5“君王不得为天下,半为当时赋洛神。”
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写的`关于曹植的诗。他是说曹子建终生不得志,不能为国一展雄才,多半是因他当年写了《洛神赋》表达了他对嫂子,甄妃,甄皇后的极为热烈的柏拉图式的爱情。
东晋山水派大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诗才有一石,曹子建一人占八斗,我谢某人占一斗半,剩那半斗留给别人吧!”我看这基本上是胡说八道。除了自吹之外,也过分的吹捧了曹植。乃父曹操,乃兄曹丕都是诗歌大家,曹操在诗歌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并不比曹植差什么。更不要说还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了。不知什么原因曹丕明知其弟恋嫂,偏把甄妃用过的玉镂金带枕赐给了曹植。此时甄后早已残死。“你去想吧,你不是情种吗?想到死,怕是也想不出什么明堂!”这好像是一种精神折磨。吃饭时曹丕让甄氏所生的明帝曹睿陪同皇叔,曹植一见明帝,不但睹物思人,而且见侄子思嫂子,为什么曹植又叫“陈思王”呢?妙在那个“思”字。于是他写成《感甄赋》,明帝觉得太不雅观,才改成《洛神赋》,很快地出现了大批抄本,一时洛阳纸贵。
读《洛神赋》就像走进漫无边际的迷雾之中。是讴歌洛神,还是怀恋嫂嫂?是耶?非也?文辞流光溢彩,曹子建把洛神描绘成天地之间就这一女人合乎黄金分割原理。洛神也对他秋波频频,难割难舍,最终还是飘然而去。留给这位风流王爷的只是无限的哀伤,日坐愁城。
曹植的一生是不幸的,是动荡的,生于魏王之家,却又偏偏迷恋于文学,但在那个年代,战火纷飞,狼烟四起,王侯将相之子弟无不是期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战绩彪彪,封妻荫子,抑或是充当谋士之值,决胜于千里之外。而子建无疑是与他们格格不入的,文采斐然,却惨败于自己的亲兄弟之手,是他斗不过他吗?也许是吧,因为他在心底已经放弃了,但却归隐不得。
但他也是幸运的,否则他何来那么丰富的情感,何来那老少读之皆泪下的《七步诗》,何来那美名远扬的《洛神赋》,何来那段刻骨铭心的……
是巧合,还是命运的规则原本就是这样,与黛玉类似的,让人不舍,却感觉这样最好,他们的魅力也许就在于此吧。
洛神赋读后感 篇6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
后来,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洛神赋》,画了流传千古的名画《洛神赋图》,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是描绘是曹植与洛阳神相逢,但是洛阳深无奈离去的情景,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中日恩之,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
那么曹植所描写的“洛阳神”和“顾恺之画中的洛阳神”到底是谁呢?
有一种观点是曹植感激甄姬所作,洛阳,洛阳女神,传为古帝伏羲氏之女宓淹死洛水后所化。名字如此巧合?
另外在《洛神赋》的背后,还隐藏这一段耳熟能详的曹魏宫闱公案。据说曹植对曹丕的妻子甄妃怀有仰慕之情,却终不可得。其实是暗指甄妃,曹植籍着对洛神的描写,来释放自己内心深处最为炽热却被压抑已久的情感。这个观点最大的依据就是来源于唐代李善在《昭明之选》后的注解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历史上的曹丕,是一个出了名的小心眼,对于自己的弟弟从来欲除之而后快,七步成涛的故事人人皆知。曹植被他死死囚禁在封地大半辈子,最后郁郁而立。其他兄弟,处境也是一样凄惨。曹丕这种防兄弟如防贼的态度,就连陈寿著史时都有点看不下去,评论说:“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多数不过二百人。又植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后薨。”
其甄后,是曹丕的妃子。作为小叔子的曹植居然动了爱慕之心,这就是兄弟之道言,是其不义,就君臣之道言,是其不忠。不忠不义,大逆不道,成何体统?于是从古至今,便有一支浩荡的大军,来辨伪正本,口诛笔伐。唐彦谦曾经说:“惊鸿瞥过游龙去,虚恼陈王一事无。”陈王便指曹植。宋人刘克庄却说,这是好事之人乃“造甄后之事以实之。”明人王世贞又说:“令洛神见之,未免笑子建伦父耳。”后有朱乾,何焯,张云等人群起而鞭挞之。把他们的论点综合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点:第一,曹植爱上他的嫂嫂很不可能。他没那么大胆量写《感甄赋》。丕与植兄弟之间因为政治的斗争,本来就很紧张,植写此之吗,岂不色胆包天,不怕掉脑袋了吗?第二,图谋兄妻,这是“禽兽之恶行”其有污于兄之妻而其兄晏然,污其兄子之母而兄晏然,况身为帝王者乎?第三,《洛神赋图》一文,是“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就是说赋中所说的“长寄心于君王”后来的人否定感甄说不过是重复这些观点。如果有所增加,只是说,14岁的曹植不大可能向曹植求娶已经24岁的已婚女子为人妻的。
这些传说以他们独有的魅力,吸引这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诗人们去阅读,令人向往。作者描述自己离开京师洛阳封底东归时,黄昏时分,在洛水旁休息,恍惚间看见一位美女,这就是洛神,接着精心刻画了这副词。然而笔锋一转,却感悟到人神终不能在一起。遮住留下的眼泪,飘然失去,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读完文章,不得不为人与神之间渴望而不可及的爱情叹息,也不得不为曹植的文采所感叹。
三国志陈恩王传载,黄初二年,曹植被黜为甄城王,至三年,其谒帝返回途中,经洛水,联想战国是宋玉曾随楚襄王游云梦泽,见高唐云气而作《神女赋》,故仿其体《感甄赋》。正是以比赋抒情抱负不得伸展与无由放忠王室的抑郁心情。实与甄后无涉。
由此说来洛神赋还是曹植为甄姬所做都有点牵强了,或许他对甄姬有情,但也只是天涯沦落人之感,联系当年与甄姬当时年老色衰,已不得恩宠,和自己一样不得重用与屈原爱慕君王之文异曲同工。
宁溘死以流之兮,与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可以圜之能周兮,夫熟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制兮,忍尤而攘洉优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同者类推,因此洛阳神赋不是为甄姬所做。
曹植传阅读答案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下面是我整理的《曹植传》阅读原文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曹植传》阅读原文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①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②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③,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徒封临菑侯。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④,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二十二年,增植邑五千,并前万户。
植尝乘车行驰道⑤中,开司马门⑥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始终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⑦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注释】
①属:撰写。②倩人:求人代笔。③简易:坦率和易,不拘小节。④矫情自饰:故意做作,掩其本质。⑤驰道:也称御道,专供天子行车之道。⑥司马门:即宫门,每门有司马主管。⑦行:担任。
《曹植传》阅读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每进见难问
(2)可不勉与
(3)饮酒不节
(4)公车令坐死
2.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使各为赋
故遂定为嗣 阅读材料
B.应声而对
而植任性而行
C.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
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
D.以杨修颇有才策
于是以罪诛修
3.分别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太祖甚异之
植既以才见异
(2)文帝御之以术
宫人左右,并为之说
A.两个“异”字意思相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相同。
B.两个“异”字意思不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不同。
C.两个“异”字意思不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相同。
D.两个“异”字意思相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不同。
4.翻译下列句子。
(1)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2)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5.曹植未能被立为太子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性简易,不治威仪。
B.文帝暗用权术对付曹植,矫情自饰。
C.宫女和曹植身边的人都说曹植的坏话。
D.曹植饮酒不节,终因醉不能受救援曹仁之命。
《曹植传》参考答案1.(1)诘难 (2)努力 (3)节制 (4)判罪
2.C 3.B 阅读材料
4.(1)孩儿开口就能析明事理,提笔就能写成文章,只要父亲当面试试就知道了,为什么要求人代笔呢?
(2)曹植却喝得醉醺醺的不能受命,曹操于是很懊悔地罢免了他。
5.B
《曹植传》译文陈思王曹植,字子建。他十多岁就能诵读《诗经》《论语》以及数十万字辞赋。他还擅长写文章。曹操曾看过他的文章,问他:“你是求人代笔的吧?”曹植跪下答道:“孩儿开口就能析明事理,提笔就能写成文章,只要父亲当面试试就知道了,为什么要求人代笔呢?” 当时恰逢邺城铜雀台刚刚建成,曹操把儿子们都带上台去,让他们各自作一篇赋。曹植落笔如飞,转眼写成,而且写得值得欣赏。太祖很惊奇。曹植所乘坐的马车,所穿的服饰都不追求华丽,每次进见曹操,(曹操)用很难的问题诘难他,他都能应声而对,因此,特别被曹操宠爱。建安十六年,被封为平原侯。十九年,又被封为临淄侯。
曹操带兵去攻打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说:“我先前当顿邱令时,只有二十三岁,想想当时的所作所为,至今我也不后悔。现今你也二十三岁了,可以不努力吗!”曹植一方面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被认为与众不同,另一方面还有丁仪、丁廙、杨修等人作为辅佐。曹操犹豫不决,几次想把他立为太子。然而曹植处事任性,从不掩饰自己,饮酒不知节制。而曹丕处事处处小心,刻意掩饰自己,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一齐替曹丕讲好话,因此曹丕就被立为太子。二十二年时,曹植增邑五千户,加上先前的共有一万户。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