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因爱之名读后感(关于张悦然《鲤》)

发布时间: 2023-05-30 14:25:2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1

鲤的鲤书于作者和作品而言,“鲤”是一个优雅而尖锐的容器,把好的小说和动人的图片盛放起来,交相辉映。于读者而言,“鲤”是一个全新的阅读门户,打开它...

鲤因爱之名读后感(关于张悦然《鲤》)

鲤的鲤书

于作者和作品而言,“鲤”是一个优雅而尖锐的容器,把好的小说和动人的图片盛放起来,交相辉映。于读者而言,“鲤”是一个全新的阅读门户,打开它,纵身其中,便可开始别样的阅读之旅。
“鲤”从传统文化中来,但是又具有不息的生命力。它质朴又妖娆,沉静又富有激情。“鲤”书系是一个承载着令人感动的文字和图片的容器。它是优雅的,却又很尖锐。它是从容的,却又很剧烈。它是天真的,可是正在慢慢地走向沧桑。它是告别了一次又一次,挽留了一次又一次的青春。
NEWRITING这个名字,给了这套书系另一个比较正统的诠释。就是一种新的写作,是属于年轻人的文学读物。新在有活力,形式多变,没有任何局限。好的标准,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更自由大胆,更跳跃和充满激情。 《鲤·孤独》 2008年6月江苏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9929064
《鲤·嫉妒》 2008年9月 江苏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9929750
《鲤·谎言》 2009年1月 江苏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9930787
《鲤·暧昧》 2009年3月 江苏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9930985
《鲤·最好的时光》 2009年5月 江苏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9932170
《鲤·因爱之名》 2009年8月 江苏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9932910
《鲤·逃避》 2009年12月 江苏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9934778
《鲤·上瘾》 2021年3月 江苏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9936406
《鲤·荷尔蒙》2021年10月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2139835
《鲤·来不及》 2021年1月 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2140770
《鲤·偶像》 2021年7月 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2141654
《鲤·写信》2021年1月 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9787532142767
《鲤·变老》2021年6月 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9787532144631
《鲤·文艺青年》2021年8月 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9787532145874
《鲤·与书私奔》2021年1月 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9787532147632
《鲤·旅馆》2021年7月 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9787532149674
《鲤·宿命》2021年3月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9787532151769
《鲤·一间不属于自己的房间》2021年六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ISBN:9787530213964 结束了“孤独”、“嫉妒”、“谎言”“暧昧”一系列对内心私密情感的探索,张悦然和她的伙伴们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社会层面,这期有关人生命中最好时光的寻觅,向我们揭示了憧憬幸福未来与沉湎回忆过去间,为何隔了一条湍急的河流。我们就算回到过去最好的时光,是否能把被痛苦撕碎的记忆重新拼贴完整?
无论是作家张爱玲、日本画家奈良美智,还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导演Danny Boyle,他们在作品里对最好时光的怀念全部渗透到了作品里,喜欢他们作品的人从细枝末节中与他们一起感受“最好的时光”鼎盛辉煌之势,质疑他们的人则读解出了被时光碎片划过后的棱角缺失。《鲤·最好的时光》特地专访到了台湾作家朱天文,一个半小时的美好时光里朱天文与我们交换了从事写作以来点滴体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情趣,更畅谈了与侯孝贤导演如何在文字幻化成光影的过程中保持步调一致。
80年代人对于时光的记忆常常源自一件微小的事物,一首歌,一条河流,一个梦中出现过的场景,张悦然邀请了她的好朋友殳俏、周嘉宁、摄影师Madi共同分享贴近肌肤的回忆。对于80后作家群,他们最好的时光定格在1998年到2005年的虚拟世界里,暗地病孩子、晶体论坛、黑锅论坛成了青年们的文学阵地,几乎每一个活跃在当今文坛的80后作家们都在这些论坛上留下了印记,而《鲤》主题书的初衷更夹杂着那些文学论坛未能完成的心愿。
少年时的往事总是让人莫名地兴奋,80年代人在2003年以后时光的概念开始变得模糊不清,而在此之前的青春期里每个重要的时间点都留下了旺盛生命的印记,《鲤》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80年代末年到20世纪初里的共同集体回忆,成长是一件可以分享的事情,青春遥遥无期。
《鲤·最好的时光》里提出了全新的分享概念,从主编张悦然到每一个编辑都与读者分享了生活里最美妙的细枝末节,从一个电影插曲到一个唱片封套,再到小说栏目里编辑们大为推崇的约翰·欧文的小说与创作手记,《鲤》试图把分享这个概念延续下去。
张悦然用随笔《盗美贼》描摹了自己从女孩到女人的蜕变过程,路内的《四十乌鸦鏖战记》继续少年关于工厂生活的回忆,还有新加入的小说作者老王子与徐斯韡都从男孩的角度写了那段私人化的最好时光。
这本献给父母亲的书终于以我们所期待的面貌呈现在大家眼前。
还是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对父辈们就充满了疑问。直至青春期,这些疑问一点都不曾减弱,有关事物的不同看法,也越来越走向两极。争执似乎成了爱的宣泄口,而在最后一个80后也已经成年后,我们也开始寻求少年时这些疑问的答案。试图知道,父辈们所经历的故事。
鲤,因爱之名中,我们试图了解那个特殊环境给父母亲所造成的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们也逐渐认识到,在他们变老的过程中,爱已经以另外一种面貌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这本书也带着我们回馈给他们的爱,而这次的方式,是一次我们希望跨越巨大的沟壑,贴近他们的努力。
在2009年年底重磅出击,精心策划了一场岁末回馈读者的阅读盛宴。特别收录了日本文学大师村上春树在西班牙的独家采访,揭秘《1Q84》的创作心得。著名占星师,时尚达人闹闹献上《一场最华丽的冒险》,有关闹闹所知道的陈绮贞,关于闹闹与陈绮贞的那场东京浪漫逃亡,关于作为粉丝的闹闹和作为偶像的陈绮贞八年的友谊姿态,都将在《鲤·逃避》中看到。此外还有张悦然的最新短篇小说《家》:一对同居的恋人在同一天,不约而同的离家出走了,剩下一座空房子和一只猫,然而故事还在继续……
在北美上市的Nick Cave的小说《巴尼·蒙罗之死》,《鲤·逃避》特邀btr和俞冰夏于第一时间翻译出来,让大家在简体中文版出版之前,抢先领略到这位音乐才子的文学天赋。此外,《鲤·逃避》还收录了小说家兼翻译家于是的《班芙译记》,受到作者Kim Ech lin的邀请,于是在加拿大落基山国家森林公园里的班芙艺文中心历时三周,为大家带来了异常珍贵的《The Disappeared》翻译手记。另外日本小说翻译作者田肖霞首度翻译了曾获得直木奖的日本畅销书作家角田光代的短篇小说《寻物》,也将在《鲤·逃避》中亮相。
在这期《鲤·逃避》,作者们会一一供出他们的避难所。生活总是会有它过分无趣和苛刻的地方,我们或许需要走一次夜路,看一次偶像的演唱会,回忆一段最好的时光,或者继续做一些永远不会实现的梦。然后我们发现寻找避难所呈现了一种积极的处世哲学,很多时候逃避恰恰才是最佳的解决办法。
另外鲤编辑部在年末的时候开始举办“让我们都读同一本书”的活动,从苏童的《河岸》开始,鲤编辑部将把这个读书活动持续地开展下去,给热爱读书的人一个分享和交流的平台,让阅读变成生活态度。 《鲤·孤独》以“孤独”为主题,以当下青年最关注的日本流行文学里的强烈孤独感为引子,展现和挖掘了女性“孤独”这一心理状态的不同侧面。本书收录了日本畅销作家青山七惠、八零年代作家张悦然、周嘉宁、安意如,七零年代作家周洁茹,台湾女作家胡淑雯的最新小说和随笔。其中有中、日八零后生活和内心状态的展现,也带来了七零年代和八零年代作者和作品的碰撞。
“鲤”由青年作家张悦然主编,在中国内地开创了 “主题书”这一全新的出版物概念。这一系列图书在形式上沿袭着书籍的形态,编辑和设计上融合了杂志的概念与光影,在内容上跨越了传统书籍的樊篱,每本均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展开,从内容安排上,以文学性很强的作品主导,题材上关照的是当下青年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使她们找到自己在从女孩到女人的成长历程里的同伴,认识真正的自己。 这是一本探讨人性深处中“嫉妒”情绪的图书,张悦然自己的小说《怪阿姨》讲述了一个永远无法感受到嫉妒情绪的奇怪女人,试图感到嫉妒,体会到人间感情的故事,故事延续了张悦然一贯的风格,诡异而妖艳。德国年轻作家尤迪·海尔曼的小说《露特》、殳俏的《厚煎鸡蛋卷》两个小说分别通过轻描淡写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内心深受嫉妒折磨之沉重;周嘉宁的《密斯特保罗》传神地刻画了一个落魄、邋遢的生活失败者,描写了他与主人公之间的惺惺相惜,以及由此擦出的一种微妙又稍纵即逝的嫉妒之感;葛亮的《龙舟》,用一个惊悚的鬼故事,捉住了嫉妒这只顽固而邪恶的心魔。《鲤·嫉妒》的小说部分几乎将人性中嫉妒的各个层面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而当帕慕克、苏童、棉棉、彭浩翔、王小慧等人直面自己内心中的嫉妒一面时,更让读者从这些坦率的自我招供中洞悉人心。
最终,张悦然的目的是在这一系列对“嫉妒”的探讨和追问中,慢慢地深入80后一代那迷乱纷扰的内心。80后一代的嫉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来自何处,又去往何方,尽在《鲤·嫉妒》之中。 《鲤·谎言》是张悦然主编“鲤”系列主题书的第三本。
本书从“谎言”这个古今中外无所不在的存在出发,以多角度的专题形式深入探讨分析了中西文学影视作品、时代精神及个人生活中谎言这一混沌领域的隐晦主题,从阿加莎的推理小说到安徒生童话,从匹诺曹到爱玛再到潘巧云,还有魏晋风流、人人都爱的美国梦,这本书围绕着谎言及其表现和由此派生的——如“转世”“世界末日”“不死药”等等,逐一进行了分析;另有分量厚重的内地作家张悦然、周嘉宁、于是、路内、韩丽珠等人的小说作品,当代作家保罗·奥斯特的采访等,从而呈现给读者关于谎言的八零年代人为主的多方位解读,带给读者丰盛独特的阅读感受。 2021年春天的第一本《鲤》给大家带来具有争议性的主题“上瘾”。在这个物质泛滥、精神泡沫的时代,有各种可以让人沉溺的角落,“上瘾”也常被当作反义词一提再提。但是只有“沉下去,才会浮起来”,沉溺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罪恶感,也有喜悦、伤感、解脱,也有各种细腻的感知。没有瘾的生活或许过分平常,或许感觉自己时刻都会消失,所以本期《鲤·上瘾》与大家讨论这些不曾公开过的秘密。
文学沙龙带来精彩的英国女作家专题。刚刚在大陆出版了一系列新书的萨拉·沃特斯带给读者的是2009年布克奖提名的最新小说《小小陌生人》的节选,同时她接受了《鲤》的独家采访,在长达两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她首次披露了内心深处的维多利亚情结,并且袒露同时代英国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在写作上带给她的重大影响。而《鲤》参与策划的珍妮特·温特森的小说也将在近期与读者们见面,在本期《鲤》中,读者们可以抢先读到温特森首次在大陆翻译发表的短篇小说《三个朋友》,这位英国当代最具有争议性的女作家值得大家期待。
科学松鼠会一起参与了“上瘾”的讨论,从科学和文学结合的角度,漫谈那些嗑药的作家和诗人们。在态度栏目里,可以看到各种身边人的瘾。女巫闹闹披露占星的心路历程,与大家分享神秘的占星世界背后的种种沉溺。
本期的小说散文部分篇篇都有看点。张悦然的随笔《西班牙女子》节选她西班牙旅行笔迹的一部分。之前颇受大家欢迎的默音的《人字旁》又出三部曲的第二部《真实的模样》。电影《蝴蝶》的原著作者陈雪的短篇小说《桥上的孩子》也是她在大陆刊登的第一篇小说。还有台湾女作家胡淑雯的最新小说《不曾发生的事》。
其实我们总需要一种类似执念、迷恋、热爱或沉溺的东西,才可以在这时常令人绝望的世界里,勇敢地活下去。无论是爱书抑或爱人,并无二致。我们总要沉进某个领域,才会知道这个自己是怎样的自己,才会明白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才会在这个自己重新浮上来之后,如获得了新生般有了新的眼光、新的视野,而那种上瘾的感觉将变成一个秘密,一个充满爱的秘密,于是那些艰难险阻也就再也算不上什么了。
与上一本间隔五个月之久,鲤终于带来重磅主题书《鲤·荷尔蒙》。荷尔蒙浓度或许可以视作一个情欲的指数,它如气候的变化一般影响和改变着我们周围的环境。这期着重探讨了年轻一代对于性的态度,以及性在文学艺术等领域里活色生香的呈现。
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得出了一个颇为有趣的结论,相比六十年代人因为环境压抑而对于性遮遮掩掩下的满怀激情,成长在性不再成为禁忌话题的八十年代人,反而对于性的热情在一点点被消耗,第一次春梦,第一次性幻想,第一次游历他人身体的时间刻度,都变得模糊不清,他们体内稀薄的荷尔蒙可以作证。爱情进入了大萧条时代,人与人关系的疏离,使得性变成孤独而绝望的一个人的游戏。
对于性,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文学词语来形容,小竹的形容是“潮湿而粘稠”、李海洋的形容是“青涩”,而赵婷在国外漂泊的经历使得对性的体验变得“游离”。科学松鼠会的小庄从科学的层面来讨论AV,她认为“没有真正的AV,只有想象的高潮”,素黑跟汤祯兆两位香港学者从文化研究的层面剖析日本AV产业繁荣背后的隐忧。男孩们习惯了关键部位的马赛克,只因为他们拥有一颗无码的心。
色情泛滥、肉欲横流,男人眼中和笔下的性感一成不变,女人被塑造成了理想中的欲望化身。而女艺术家为了避免跟性发生直接的冲突,躲躲闪闪、左顾右盼。《鲤·荷尔蒙》在与作家珍妮温特森和导演伊莎贝尔科萨特谈论性跟欲望时,却得到了简单直接,诚实却又饱含感情的回答,相比一见钟情,她们更相信一见钟欲。导演曲江涛分享了拍摄纪录片《美美》过程的只言片语,四位男同性恋者在他的摄影机忠实记录下,展现了在寻找真爱的道路上,他们是如何痛苦地前行。
《鲤·荷尔蒙》的小说里包含着色情的意味且回味无穷。张悦然带来新作《一千零一个夜晚》。路内的《色情狂编年史选》延续了两个男孩在懵懂中倔强成长的脚步,只不过这次的成长与苦痛关乎于性。小说部分还收录了备受彭浩翔推崇的《肠子》作者恰克·帕拉尼克的《出亡》以及神秘作者Allan.G的《浣熊》两篇分量沉重的作品。 80年代人,是伴随着偶像成长起来的一代,从崔健到五月天,从四大天王到陈奕迅,从王小波到村上春树,从赖宁到韩寒,在成长过程中,在懵懂无知的时代,偶像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更激励着青春前进的步伐,让我们为之付出无悔的热情与爱,用狂热打破一切准则。
长大了我们才发现,偶像被神话的过程中,已经脱离自身而独立存在,他的言行举止均被赋予意义,他在公众面前摆出某种言说姿态,却丧失掉清晰的轮廓。伴随着逼不得已的成熟过程,偶像逐渐被我们抛在脑后,曾经因为拥护同一个偶像而组成的小团体土崩瓦解,当偶像沦为一个标签时,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与青春的逝去。
我们曾经追随着偶像而试图建立或者反抗什么,偶像就像集合的哨声,把很多人聚拢到一起,迈着整齐的步伐朝某个方向前进。但最后我们颓然地发现,原本代表自由和反抗的偶像是一个易碎的肥皂泡,而作为拥护者的我们在摇旗呐喊的同时不知不觉被驯化,活在偶像的虚幻光芒之下,迷失自我。现如今,偶像不再是一种信仰,而变成一种职业。
本期《鲤·偶像》没有着眼于大时代,而从个体记忆里关于偶像的痕迹入手。殳俏曾经为了迈克尔·杰克逊苦学英语,当她真的站在梦幻庄园门口时,一个时代的偶像已经逝去。周嘉宁在十年的青春里,几次与老狼相遇,偶像亲切的像激励她成长的朋友,他们却从未交谈。榕树下网站承载了一代网民的文学梦,虚拟世界让铸造了神秘的文学偶像,如今他们各奔东西。王朔与王小波,两个文学偶像,一个因死亡而获得永生, 一个专心做一位父亲和匠人,王朔骑着二八自行车将接力棒交给更善于调侃的驾着赛车而来的韩寒。歌手田原从未将感情投射在一个人身上,她崇拜的是浓缩生活意义的普通人。
Mary Ellen Mark这位擅长拍摄明星照的摄影师,用一张伍迪艾伦的照片将其美国典型知识分子的形象镌刻在历史的画轴上,他将照片浓缩为叙事,将人物赋予生活的意义,《鲤·偶像》特地选取一组他拍摄的偶像照片,暴露大荧幕下的秘密。
小说栏目,张悦然、七堇年献上最新短篇力作。钱佳楠,滕肖澜,荞麦作为纯文学创作的新生力量,也为读者奉献了新作。克莱尔·吉根凭借短篇小说两获爱尔兰文学奖,《鲤·偶像》特别选取她的代表作《离别的礼物》。
AT在《声纳》别册里带领大家探讨写作与真实的关系,“如果一个作家仅仅让你觉得‘ 感动’、‘真实’, 那他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撒谎。”论调的提出,必定在创作层面发人深省。上千投稿中精选出的《茜绪茀丝小姐》、《炸弹妞是我的姐姐》则展现了新生代小说创作的新风貌。 阔别半年之久的鲤主题书,在“末日”之初,为读者奉上了又一场文学盛宴,于“末日”中找寻那些“旧日”的情怀。回顾《鲤》过往的许多主题,似乎都在怀缅往昔。正如主编张悦然所言,倘若我们对现实的粗陋无能为力,所能做的也许只有逆流而上,溯回从前的时光,从那里带回一点美的东西。
在新一期鲤中,众作者们在旧时光中打捞起“写信”这一动作,追寻那些逝去的温柔与暴力。“态度”中,不仅有苏德对于“重要的都不再重要”以及人们之间“无信”的慨叹,也有唐一斌、drunkdoggy等人挖掘的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与他们各自关于书信扯不断的情缘故事,于现实中寻找那些极具力量的信件的真实轨迹。
“写信”、“沙龙”板块,记录了十几位写作者的“心底之信”。《西夏旅馆》的作者、著名小说家骆以军与张悦然的私人信笺,论及写作,写作者的迷茫、占星,向我们传达出一份属于写作者的善意与赤诚;台湾新锐作家胡淑雯与日渐风生水起的小说家阿乙,为我们带来了那些凡尘俗世中的爱与挣扎,狂妄与焦灼。那些关于爱欲的探讨可谓字字金句。青年作家周嘉宁给他的爱人“张五”的信,尽述了她居住“陶城”中的日日夜夜;微小说作家陈翠梅则小心翼翼的告诉我们她与“怪兽”的那些事儿。除了鲤的熟面孔:恶鸟、曲江涛等人的力作,更有何兮、陶立夏等新近作家的作品。
作为一直致力于引进外国文学的鲤来讲,这次刊载的外国文学依然抢眼。Leonard Cohen的诗作,以及著名作家,《都柏林人》的作者詹姆斯·乔伊斯让人面红耳赤的爱欲情书,同样带给我们别样的精彩。
我们并不刻意再回到旧时代,只是比起随时被删除的电子邮件,140字的微博,符号化的短信来,书信无疑代表着更郑重其事的年代,同时也是更落子无悔的情感。相信新一期的鲤,将给你更坚定的力量。 《变老》是张悦然主编的《鲤》系列丛书在2021年的第二本。全书约二十二万字。《变老》探讨的是对于8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衰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希望以怎么样的姿态老去。他们如何面对偶像的衰老,父母的衰老。如何看待整个社会对于衰老的态度。他们是否畏惧衰老,或者还是他们早早地就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将来,现在所做的,也只是一步步迈向那里。
《变老》中有当红青年小说家路内、曹寇和张惠雯的小说。也有作家孙甘露、虹影和舒国治的专访文章以及张悦然和周嘉宁的散文。从文学角度方方面面阐释了年轻人对变老的看法。《变老》并不寻求一个最终答案,只是鼓励年轻人在变老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敏感的心以及热泪盈眶的能力。
《文艺青年》讨论的是这个时代文艺青年的生活状态。“我不是文艺青年。”越来越多的人急于表明自己的立场,唯恐被文艺青年的人群拖下水去。变成软弱,自私以及没有立场的代名词。非文艺青年们纷纷想要开口说话,想要站到时代的另一个阵营里去。那个阵营放佛有些虚妄的武器,更有战斗力,他们渴望战斗力,以为这是在乌糟世界突围的方法。而那些依然文艺的青年们在这种战斗力的胁迫下,越发蜷缩到自己的角落里。自我防御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就是,他们开始抗拒与外界的对话。他们本来就是对外部世界失望的。他们的精神世界其实可以得到理解,但是多数人都假装无法理解,忙得无法理解。而还有一些人,本身就是文艺青年的一部分,或者说他们是最软弱的那部分,不愿意接受迷惘,不愿意面对自身,却转而用恶意的情绪来嘲讽自己的同盟。这才是脆弱,本身通过各种对文艺青年领袖的采访,以及文艺青年的自述,呼吁一个更好的社会。 每个人都很努力,努力抓住这世间更多的东西。财富,荣誉。可是谁也抓不住那最根本的东西,自己的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宿命观并不是消极的,有些时候,它甚至可以被视作是一种乐观:既然命运是神明为我们精心设计的,生命就是被尊重的,那么来这一趟,便是值得的。
NO.17 《鲤·宿命 》三月上市,带来《云图》作者大卫·米切尔深度访谈,以及《黑河钓事》作者科伦·麦凯恩最满意之作《在这国,万物注定》,鲤独家首发。你愿意相信被上帝设置好的“人生程序”么?
大卫·米切尔 | 访谈
唯一诚实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是否相信重生”……在生活里,我觉得命运是一种不太有用的概念。你是否想成为被动的机器人,由一种宇宙大小的、称为“神”或“历史”或“命”的东西预设了程序?不,谢谢。我宁愿个体和国家能有能力决定他们自己的命运。
科伦·麦凯恩 | 《在这国,万物注定》
“父亲很安静,我想要回到谷仓里,用舌尖等待雨滴。我披着史蒂维的夹克,可我又冷又湿,打着寒战。我吓坏了,因为史蒂维和驮马都会死,既然在这国,万物注定死去。”
殳俏 | 《暖暖》
一切都结束了么?不,我只觉得,一切都还刚刚开始。虽然记忆很沉重,但我还能扛得起。也许没有人相信,这一刻的我的心境,竟然是宁静的,坦然的。
走走 | 《静三的故事》
她想起前一天晚上。前一天晚上,她在浴室里待了很久,带着薄荷味的泡沫在她嘴里滚来滚去,那种凉意让她觉得好过些了。然后她穿上睡衣。那睡衣丝毫没有显示出,自己在等待被重新脱掉。她静静地在门后站了一会儿。然后握住门锁的圆球,将门打开,让他进来。时间是一点三十分。
李舒 | 《太太的诅咒》
韦莲司仍旧孤身一人;梁宗岱后来在百色另结新欢,沉樱愤而出走,两人的婚姻宣告破裂;曹诚英正在沈阳农学院教书,她在和丈夫离异之后终身未婚;陆小曼则缠绵病榻,和鸦片作斗争,在徐志摩去世之后,她尴尬地和翁瑞午同居,接受心灵上的无尽摧残;至于蒋梦麟先生,再过几年,他就会因为被第三任太太欺骗财产,最终病入沉疴,一命呜呼,这似乎再次证明了江冬秀的理念:乱搞,都没有好下场!

张悦然鲤系列好看吗

很好看,你可以买那本因爱之名找找感觉,看看对不对你的路线。
真的不错。有电子版网上可以下载。

张悦然鲤系列独家套装的内容简介

《鲤·因爱之名》
这本献给父母亲的书终于以我们所期待的面貌呈现在大家眼前。
还是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对父辈们就充满了疑问。直至青春期,这些疑问一点都不曾减弱,有关事物的不同看法,也越来越走向两极。争执似乎成了爱的宣泄口,而在最后一个80后也已经成年后,我们也开始寻求少年时这些疑问的答案。试图知道,父辈们所经历的故事。
鲤,因爱之名中,我们试图了解那个特殊环境给父母亲所造成的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们也逐渐认识到,在他们变老的过程中,爱已经以另外一种面貌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这本书也带着我们回馈给他们的爱,而这次的方式,是一次我们希望跨越巨大的沟壑,贴近他们的努力。
本套丛书还包括《鲤·逃避》、《鲤·最好的时光》《鲤·谎言》、《鲤·暧昧》。

本文标题: 鲤因爱之名读后感(关于张悦然《鲤》)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1185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创业史基地读后感300字(创业的观后感300字到400字)国学意第四篇羔羊跪乳读后感(羔羊跪乳报深恩的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