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读后感怎么写一、格式和写法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一般用自己的感受...
幼小衔接读后感怎么写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一般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主标题,下一行是读《xxx》有感,为副标题。也可直接写读《xxx》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否则作文会显得空虚。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注意不要写成流水账!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一般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主标题,下一行是读《xxx》有感,为副标题。也可直接写读《xxx》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否则作文会显得空虚。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注意不要写成流水账!
《幼小衔接,家长准备好了吗》观后感
幼小衔接,家长你准备好了么?
对于孩子从幼儿园升上小学,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一切都很好,上小学肯定没问题。其实,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一年级以学习为主。上小学后,孩子在精神上、体力上的压力明显增加;情感、意志上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在生活和活动方面都有了硬性的规定,很多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无法适应小学生活,甚至产生厌学心理。那么怎样做好幼升小衔接,让宝宝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呢?国内众多知名的儿童教育专家给出了几个方法和建议:
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国内外心理学研究都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
孩子走进校园以后,难免和同学发生小矛盾,孩子受了委屈回家告状也在所难免。不少家长往往领着孩子去找老师或同学理论,甚至为孩子打抱不平。这样做的结果其实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父母必须抑制自己帮孩子解决问题的欲望。碰到这样的情况时,可以多启发式的问问孩子:你觉得别的同学(自己)这样做对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呢,别人会喜欢这个同学(自己)这样做么?有没有别的方法能做得更好呢?这样,孩子就能逐渐锻炼出独立的见解、选择和判断的能力,也养成了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的习惯,发展了自我管理、时间管理、领导能力等情商方面的才能,更好地在小学环境中成长。家长要做的是,从日常的点滴中在旁观察和协助孩子的成长,把选择权交还给孩子,使他成为主角。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一年级以学习为主。小学每节课时间为40分钟,因此,对刚入小学的孩子的注意力要求提高了不少。学会认真倾听是孩子入学以后专心听讲的重要前提。
家长应该在家里就要逐渐培训孩子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比如,当家长向孩子提要求时,孩子就应放下手中的玩具,眼睛看着家长,在讲完后最好让孩子再复述一下,克服边玩边听、漫不经心的坏毛病。
家长也可尝试着给孩子布置任务,比如给父母讲故事、绘画等,并要求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以增强孩子的时间意识和约束力。
四、生活独立及调整作息
孩子在幼儿园里,事事有人照顾,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
从早上起床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休息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上床睡觉时间……小学生的作息时间是这样环环相扣的。为了适应小学较为紧张的学习生活,一定要培养好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要提前调整好作息时间。开学前两周,安排孩子完全按上课时间起床、吃饭和睡觉,特别要注意训练孩子的上厕所时间,为适应40分钟的课堂教学做准备。
坚持让孩子独立进餐,不少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或吃的满桌都是,或吃得时间太长,这些习惯产生的源头就在于家长的“顾虑”。
五、培养孩子遵守规则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小学对孩子提出了更多的规则要求,比如课堂的学习常规,课间与同学的交往,放学上学排队的纪律,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家长要尽量要了解小学的规则要求,通过示范、游戏、故事等形式告知孩子。谦恭有礼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比如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跟别人讲话,眼睛要看着对方;在学校里对老师,对同学都要有礼貌,说礼貌用语;出入老师办公室如何敲门等等。
孩子的安全是必须放在首位的事情。教孩子上小学前,学会熟练写自己的名字,熟记家庭电话和家长信息,知道自己所住的小区名字、第几号楼第几层,是所有家长必须要做的事情。眼睛里面进了小虫子怎么办,小腿磕伤了怎么处理,天冷天热自己穿脱外套,女孩子背心和小裤衩盖着的地方老师和陌生人都不能摸等等,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要向孩子讲述这些安全知识。
六、正确看待幼小衔接班
家里有幼儿园大班孩子,很多家长不想孩子进入小学就“慢人一步”,就算价钱再贵也要上幼小衔接班。然而,上幼小衔接班真的能帮助到孩子吗?
提前学过的孩子进小学后,一开始是会显出优势,但这种优势很快就会就被追平。其实,小学的拼音、算术课时都很充足,只要学习能力正常的孩子,按照老师的教课进度,掌握好都没问题。低年级的孩子自制力不太强,部分提前学的孩子反而会因为已经学过了,上课不好好听,养不成专注倾听的习惯。提前学习拼音的孩子如果教得不规范,出现发音不标准等问题,之后就很难改变。幼小衔接有必要,不过不是提前学拼音、算术,重要的是在生活、学习习惯等多方面衔接;知识方面,让孩子在入学前对拼音不陌生,在生活中接触一些数字,学会简单的加减法就够了。这是众多儿童教育专家的一直看法。
当然也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孩子没有读学前班,直接读小学,没有接触过汉语拼音,简单的加减法也没有学过,这样的孩子去参加一些正规幼教机构开办的假期幼小衔接班还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孩子从幼儿园升上小学,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一切都很好,上小学肯定没问题。其实,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一年级以学习为主。上小学后,孩子在精神上、体力上的压力明显增加;情感、意志上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在生活和活动方面都有了硬性的规定,很多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无法适应小学生活,甚至产生厌学心理。那么怎样做好幼升小衔接,让宝宝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呢?国内众多知名的儿童教育专家给出了几个方法和建议:
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国内外心理学研究都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
孩子走进校园以后,难免和同学发生小矛盾,孩子受了委屈回家告状也在所难免。不少家长往往领着孩子去找老师或同学理论,甚至为孩子打抱不平。这样做的结果其实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父母必须抑制自己帮孩子解决问题的欲望。碰到这样的情况时,可以多启发式的问问孩子:你觉得别的同学(自己)这样做对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呢,别人会喜欢这个同学(自己)这样做么?有没有别的方法能做得更好呢?这样,孩子就能逐渐锻炼出独立的见解、选择和判断的能力,也养成了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的习惯,发展了自我管理、时间管理、领导能力等情商方面的才能,更好地在小学环境中成长。家长要做的是,从日常的点滴中在旁观察和协助孩子的成长,把选择权交还给孩子,使他成为主角。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一年级以学习为主。小学每节课时间为40分钟,因此,对刚入小学的孩子的注意力要求提高了不少。学会认真倾听是孩子入学以后专心听讲的重要前提。
家长应该在家里就要逐渐培训孩子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比如,当家长向孩子提要求时,孩子就应放下手中的玩具,眼睛看着家长,在讲完后最好让孩子再复述一下,克服边玩边听、漫不经心的坏毛病。
家长也可尝试着给孩子布置任务,比如给父母讲故事、绘画等,并要求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以增强孩子的时间意识和约束力。
四、生活独立及调整作息
孩子在幼儿园里,事事有人照顾,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
从早上起床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休息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上床睡觉时间……小学生的作息时间是这样环环相扣的。为了适应小学较为紧张的学习生活,一定要培养好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要提前调整好作息时间。开学前两周,安排孩子完全按上课时间起床、吃饭和睡觉,特别要注意训练孩子的上厕所时间,为适应40分钟的课堂教学做准备。
坚持让孩子独立进餐,不少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或吃的满桌都是,或吃得时间太长,这些习惯产生的源头就在于家长的“顾虑”。
五、培养孩子遵守规则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小学对孩子提出了更多的规则要求,比如课堂的学习常规,课间与同学的交往,放学上学排队的纪律,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家长要尽量要了解小学的规则要求,通过示范、游戏、故事等形式告知孩子。谦恭有礼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比如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跟别人讲话,眼睛要看着对方;在学校里对老师,对同学都要有礼貌,说礼貌用语;出入老师办公室如何敲门等等。
孩子的安全是必须放在首位的事情。教孩子上小学前,学会熟练写自己的名字,熟记家庭电话和家长信息,知道自己所住的小区名字、第几号楼第几层,是所有家长必须要做的事情。眼睛里面进了小虫子怎么办,小腿磕伤了怎么处理,天冷天热自己穿脱外套,女孩子背心和小裤衩盖着的地方老师和陌生人都不能摸等等,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要向孩子讲述这些安全知识。
六、正确看待幼小衔接班
家里有幼儿园大班孩子,很多家长不想孩子进入小学就“慢人一步”,就算价钱再贵也要上幼小衔接班。然而,上幼小衔接班真的能帮助到孩子吗?
提前学过的孩子进小学后,一开始是会显出优势,但这种优势很快就会就被追平。其实,小学的拼音、算术课时都很充足,只要学习能力正常的孩子,按照老师的教课进度,掌握好都没问题。低年级的孩子自制力不太强,部分提前学的孩子反而会因为已经学过了,上课不好好听,养不成专注倾听的习惯。提前学习拼音的孩子如果教得不规范,出现发音不标准等问题,之后就很难改变。幼小衔接有必要,不过不是提前学拼音、算术,重要的是在生活、学习习惯等多方面衔接;知识方面,让孩子在入学前对拼音不陌生,在生活中接触一些数字,学会简单的加减法就够了。这是众多儿童教育专家的一直看法。
当然也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孩子没有读学前班,直接读小学,没有接触过汉语拼音,简单的加减法也没有学过,这样的孩子去参加一些正规幼教机构开办的假期幼小衔接班还是很有必要的。
幼小衔接家长感言怎么写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小衔接教育,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实行家园联系,采取家园共育的措施。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经常性的双向沟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了。《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1、情感衔接——家园合作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之情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马上成为小学生而感到兴奋,同时也担心上了小学后老师要求严、受拘束、有作业任务而产生恐惧畏难心理,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保护和放大儿童前一种心理,让孩子在兴奋与期待中开始小学生活。此时,老师应指导家长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家长一起带着孩子去挑选孩子自己喜欢的书包及文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宝贝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指导家长千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2、作息衔接——家园协调适当改变孩子的作息制度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园的时间是很宽松的,一般在7:30—8:30之间;但到了小学,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动是在25—30分钟左右,而到了小学每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许多不适应,我们认为幼儿园应与家庭相互沟通,在作息时间上做出适当的调整。(1)规定幼儿来园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我园就对孩子来园时间作了调整,请家长配合务必让孩子8:00前来园。在孩子来园时间的同时,教师引导他们对照活动室内钟表的时间,在“来园时钟”记录单上做好记录;评选出“遵守时间的小明星”通过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逐渐形成了时间观念。(2)逐步减少睡眠时间,适应小学生活针对很多一年级老师反映部分孩子一到下午精神就难以集中的现象,适当减少了孩子午睡时间,有2小时调整为1.5小时以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利用减下来的时间组织一些安静的区域活动,如:棋类游戏、智力拼图、搭积木、画画、做手工等一些操作性的游戏,让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认真的进行各类活动。3、“意识”衔接——家园互动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幼儿心理学表明4—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因此,在幼儿入园初期我们就有意识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幼儿可采取自选的方式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我们还通过值日生安排小任务并设置情景的方法,让幼儿完成各类任务,让幼儿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方法,记清小任务的要求,引导幼儿变被动完成为主动完成。同时还根据主题内容设计一些亲子小任务,让幼儿养成按时完成小任务的好习惯。刚升入大班的孩子没有任务意识,时间观念也是迷糊的。孩子常会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忘记了,还说:“是爸爸忘给我做了。”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还懂得了与同伴比较完成任务的情况好坏。另外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们积极利用环境以及各个活动的准备环节,让幼儿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如走路要靠右行,回答问题要举手,别人发言不插嘴等等,慢慢地变练习为习惯。我们在设立学习内容时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开始,逐渐延长活动时间,使幼儿注意的坚持性不断提高,提高活动的坚持性以适应小学的生活。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4、习惯衔接——家园一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生活学习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尤其在亲人的关心、爱护、指导、鼓励、教育和共同活动的影响下得到发展。为了巩固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还可以开展以下一些活动:(1)亲子新闻快递活动。每天利用一点时间,请幼儿向家长讲一个小新闻,并每次让孩子按时看新闻,并坚持不懈。意图在于引起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培养其有意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是从另一个角度为孩子入学后能主动按时地完成作业做准备。(2)亲子模拟作业活动。让孩子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一些小任务,如画一幅画,听一个故事后复述故事的内容,写几行数字。在完成小任务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地知道了一定要完成作业的道理和怎样快速完成作业的方法(抓紧时间,集中注意力,不能随便玩耍)。提高孩子完成作业的兴趣和完成任务的意识。5、行为衔接——家园共同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长、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我安全。于是,幼儿园每周都会安排一次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每次活动都有内容、目标、以及过程,平时的随机教育就更不少。在指导家长时这方面的内容也不含糊。
本文标题: 看过幼小衔接家长手册读后感(幼小衔接读后感怎么写)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0109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