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1000字,急!!!!!!!,或许是我浅显的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对我来说,,爱情故事往往能更直接的打动我。,...
求《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1000字,急!!!!!!!
或许是我浅显的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
对我来说,
爱情故事往往能更直接的打动我。
读
完》罪与罚》之后已经觉得好像无法完全消化,读了《白痴》倒反而更有一种更直接的感动
和震撼。再读《卡拉马佐夫兄弟》
,题材又是颇为沉重的家庭与社会伦理,心里莫名多了一
份焦躁,真是不晓得自己能理解多少,只能浅浅的说一说。
本书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
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
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
一天黑夜,
德米
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
逃离后,
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
造成了一桩震
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
书中卡拉马佐夫一家四个同父异母兄弟分别代表了情、理、圣、魔人性中的四种可能;
四个手足相生相克,
显示了人性中生而俱来无法消弭的基本冲突。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本小
说中说道:
“这是一场上帝与魔鬼的战争,战场就在人的心中。
”他在另一本小说《罪与罚》
中写道:
“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任何事都可能发生。
”的确,如果没有代表道德力量的上帝
存在,
那么弑父也随时可以发生的了。
“弑父”
这项最违反人伦的罪恶便是这本小说的主题。
在重重宗教、
伦理、
道德德压束之下,
而人类那股最原始的嗜血乱伦的冲动却仍旧蠢蠢伺机
而发。
小说真的太沉重了,而且篇幅又长,我没有读完。其中老二伊万是我比较喜欢的角色。
伊万最初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学识渊博,
积极沉稳的年轻人,
但随着故事的不断进展,
伊万变
得越来越空灵,仿佛一直飘荡在天空中,没有根,没有着落,以至于在父亲被杀害后,被斯
麦尔科加夫诱导得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恐惧中,
甚至出现幻觉,
在正反两面中徘徊,
不过最终
在良心和信念的拷问下,
知道真相的他决定为了还米嘉的清白,
冒着自己可能背上弑父罪名
的风险,在法庭上作证。伊万的心理活动很丰富,但却往往表里不一,比如,他深深爱着卡
捷琳娜·
伊万诺夫·
维尔霍夫策娃,
但却常常矢口否认。
再比如,
其实他也憎恨自己的父亲,
但是却不像米嘉般展露无疑。总的说来,
伊万在小说后期,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
本来清晰
的人生目标,态度,
一下子变得迷茫,慌乱。
或许是因为在伊万的身上好像看到了一些些自
己性格上的影子,
我没有他的理性却如他一般的有些表里不一,
只是程度不一样吧。
或许这
样的表里不一说到深处也是自卑的一种。
在网上看了《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故事大概,这个社会上真的在发生很多很多我无法理
解的事,弑父、虐待、枪杀„„且这样不该发生的事却愈演愈烈,恐惧与平安一样,始终在
围绕在生活周测。人内心掩藏的黑暗似乎愈来愈浓,一件小事往往也能引发出这样的能量。
这个世界是不是生病了?法律规范了人的行为,但人的道德底线是不是越来越模糊不
清,或者甚至不能称它为底线,只是一种虚晃的准则。
不过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需要衬托,
正因为看了这样多的不完美这样多的悲剧,
或许我们
更应该感恩现在的生活,
如今我能坐在电脑前写这样的文章,
其实也是幸福的一种,
很多的
人,竟连如此也做不到。于是我们兴起相濡以沫的同情与怜悯,生活于这社会之中。
或许文学最大的功能,
大概就是唤起人类常常处于休眠状态中的恻隐之心吧。
这也是读
此书的一大收获。
对我来说,
爱情故事往往能更直接的打动我。
读
完》罪与罚》之后已经觉得好像无法完全消化,读了《白痴》倒反而更有一种更直接的感动
和震撼。再读《卡拉马佐夫兄弟》
,题材又是颇为沉重的家庭与社会伦理,心里莫名多了一
份焦躁,真是不晓得自己能理解多少,只能浅浅的说一说。
本书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
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
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
一天黑夜,
德米
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
逃离后,
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
造成了一桩震
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
书中卡拉马佐夫一家四个同父异母兄弟分别代表了情、理、圣、魔人性中的四种可能;
四个手足相生相克,
显示了人性中生而俱来无法消弭的基本冲突。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本小
说中说道:
“这是一场上帝与魔鬼的战争,战场就在人的心中。
”他在另一本小说《罪与罚》
中写道:
“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任何事都可能发生。
”的确,如果没有代表道德力量的上帝
存在,
那么弑父也随时可以发生的了。
“弑父”
这项最违反人伦的罪恶便是这本小说的主题。
在重重宗教、
伦理、
道德德压束之下,
而人类那股最原始的嗜血乱伦的冲动却仍旧蠢蠢伺机
而发。
小说真的太沉重了,而且篇幅又长,我没有读完。其中老二伊万是我比较喜欢的角色。
伊万最初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学识渊博,
积极沉稳的年轻人,
但随着故事的不断进展,
伊万变
得越来越空灵,仿佛一直飘荡在天空中,没有根,没有着落,以至于在父亲被杀害后,被斯
麦尔科加夫诱导得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恐惧中,
甚至出现幻觉,
在正反两面中徘徊,
不过最终
在良心和信念的拷问下,
知道真相的他决定为了还米嘉的清白,
冒着自己可能背上弑父罪名
的风险,在法庭上作证。伊万的心理活动很丰富,但却往往表里不一,比如,他深深爱着卡
捷琳娜·
伊万诺夫·
维尔霍夫策娃,
但却常常矢口否认。
再比如,
其实他也憎恨自己的父亲,
但是却不像米嘉般展露无疑。总的说来,
伊万在小说后期,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
本来清晰
的人生目标,态度,
一下子变得迷茫,慌乱。
或许是因为在伊万的身上好像看到了一些些自
己性格上的影子,
我没有他的理性却如他一般的有些表里不一,
只是程度不一样吧。
或许这
样的表里不一说到深处也是自卑的一种。
在网上看了《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故事大概,这个社会上真的在发生很多很多我无法理
解的事,弑父、虐待、枪杀„„且这样不该发生的事却愈演愈烈,恐惧与平安一样,始终在
围绕在生活周测。人内心掩藏的黑暗似乎愈来愈浓,一件小事往往也能引发出这样的能量。
这个世界是不是生病了?法律规范了人的行为,但人的道德底线是不是越来越模糊不
清,或者甚至不能称它为底线,只是一种虚晃的准则。
不过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需要衬托,
正因为看了这样多的不完美这样多的悲剧,
或许我们
更应该感恩现在的生活,
如今我能坐在电脑前写这样的文章,
其实也是幸福的一种,
很多的
人,竟连如此也做不到。于是我们兴起相濡以沫的同情与怜悯,生活于这社会之中。
或许文学最大的功能,
大概就是唤起人类常常处于休眠状态中的恻隐之心吧。
这也是读
此书的一大收获。
求《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1000字,急!!!
给你找了两篇
第一篇:
在看了《拯救与逍遥》的修订本前言后(正文才看了一点),我才知道有陀斯妥耶夫斯基这么个人。在这篇不长的前言中,给了我太多的震憾和亮光。原来人生的追求和领悟是可以如此不同寻长和耐人寻味的。我接下来想看的书是令刘小枫看了之后改变了其小说阅读观、使其泪流满面,心口作痛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同样也是陀氏的著作。扯偏了,当我知道有陀斯妥耶夫斯基之后,我忘记我当时为什么不是选择《罪与罚》——他最出名的作品,而是选择他最后的巅峰之绝唱——《卡拉马佐夫兄弟》(以下简称《卡》)。当然,《罪与罚》也一定会看的,我相信不会太久。
看《卡》这部小说,前前后后总共用了二个多月的时间。不是这部小说不够吸引人,而是在看这部小说的同时,我还在看另外的书,并且每天要上课,做作业,及面对期末考试。等到回家的时候,还剩下最后几章,又因着刚回家忙里忙外,拖到前几天才看完。要写这篇感想,又拖了好几天,真是愧对陀翁了。
以前看外国的小说总害怕那多如尘沙又难以记忆的外文名字,有时总看到后面,突然出现一个角色让你不知道之前他是干什么的。为此外国的小说总不如国内的小说阅读起来那么轻松。不过《卡》不会令人有这种感觉。可能是因为小说里出现的人物不是太多,作者主要突出的是角色的心理描写、语言动作及一连串的叙事。刘小枫博士谈到他想要了解哲学时,有一段时间是通过阅读陀氏的作品,去了解、探索和思想哲学的奥秘。确实,《卡》这本书给读者带来的哲学思考可以说是非常的震撼和发人深省。陀氏本人被冠以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但我个人认为他更是一个哲学作家、心理学作家、神学作家。《卡》里面伊凡与阿辽沙的长篇对话,佐西马长老的临终回想,米卡的精神冲突,伊凡与魔鬼的对话等篇幅,都不是令读者一次就能够明白,甚至说专门研究陀氏的学者都没有办法得出一致的结论。因此,这本书不是只看一次就够了,里面实在有太多的精华值得令人深思和回味的。看完这本书令我对刘小枫所说的“看完陀氏的书之后再无法阅读垃圾”的说法深有同感,尽管我的境界和刘氏的相差十万八千里。
简要回顾一下本书的内容,或者说本书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本书的书名《卡拉马佐夫兄弟》很清楚的说明了本书是围绕了卡拉马佐夫兄弟几人而展开的故事。可能“兄弟”还不足以完全涵盖整卷书的内容,因为老父亲费尔多也是贯穿整卷书的人物。本书描述了旧俄罗斯的一个富有的地主及其三个儿子、包括一个可能是他的私生子之间的故事。
老父亲费尔多是一个完全反面的角色,这一角色在故事最后律师激情的演说中被评价为不可能让他的儿子将他当作父亲来看待。他贪婪、好色、自私,但他本身又是一个悲剧。妻子早早去世,儿子们又不尊重他甚至不爱他,他晚年所爱慕的女子又只是在玩弄他。因着财产的纠纷,他被大儿子冲进家里暴打一顿,最后又被私生子所杀。传统对小说的理解都是讲述诸如“万恶的农奴制下所产生的贪婪、欺诈、压迫的农奴主阶级”,以此来批判沙俄的农奴制。但其实在这个社会之下,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公平,这样的人在封建社会,在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在中国所谓的社会主义社会中,都是比比皆是。我不认为老费尔多有多么的可恶,他只是一个悲剧的贪婪者,一个可怜的人。
大儿子米卡是一个复杂的人,或者这就是所谓的“卡拉马佐夫”因子。一方面他不惜进取,胡乱花钱,为了女人神魂颠倒;另一方面他又追求高尚。他可以为了素不相识的女人递出三千卢布而不思回报,他可以为了不做一个完全的贼而不肯花掉卡捷的另外的一千五百卢布。米卡的身上有很多东西值得人思考。他追求爱情时的一无反顾,他维护人格时的坚定不移,他内心深处的怜悯,都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的不顾后果,冲动易怒,无视尊长,不学无术等,都是对人的一种警戒。
二儿子伊凡虽然在主要的故事情节和线索中看起来并不是非常的重要。他和父亲没有明显的冲突,但其实故事的悲剧却是他一手造成的。没有他对父亲的私生子的思想灌输和影响,没有他高举的“一切都是可以做的”理念,就不会酿成最后的悲剧。不过伊凡透过故事而带来的巨大的影响更多是在情节以外。他在与阿辽沙的谈话时所流露出的思想令人深思。
他的“小孩子的眼泪与无辜如何能成为上帝和谐国度的肥料”确实令人难以回答。“和谐被估价得太高了,我出不起这样多的钱来购买入场券。所以我赶紧把入场券退还。只要我是诚实的人,就理应退还,越早越好。我现在正是在这样做。我不是不接受上帝阿辽沙,只不过是把入场券恭恭敬敬地退还给他罢了。”伊凡他就是因为这样不愿意接受上帝,他接受不了为了最后的幸福而出现如此的苦难。
他的宗教大法官的诗更是本书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神学和哲学思想。在宗教大法官这一篇章中,他以宗教大法官为了给予人类幸福这样一个崇高的目的,而拒绝耶稣基督的再来,拒绝耶稣基督为使人类获得自由的教导。他认为人类的软弱不配拥有真正的自由,人类要服在那可怕的精灵之下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他认为教会的高层真的有像宗教大法官那样,为了人类的幸福而采取欺骗的手段,甚至将再来的耶稣送上火场。
伊凡的信念因着父亲的死而受到冲击。他因此犯上了脑炎,在梦境中魔鬼与他的对话同样非常的精彩。魔鬼只是伊凡思想中拒绝上帝、相信一切都可以做的那个信念,是伊凡的另一个自己。在两个自己的冲突与辩论中,伊凡战胜了自己的另一面,他最后敢于在法庭上宣告是因为自己的默许和影响,使斯麦尔佳科夫杀死了父亲。作者用伊凡的行动去辩驳之前伊凡不信上帝,相信一切都可以做的宣告。
三儿子阿辽沙我倒不知道该如何来回顾他了。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讲到的,关于将阿辽沙作为书中的主人公,他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呢?作者自己也说不上来。因此我的感觉是,阿辽沙就是一个天使,一个将近完美的概念。或者是陀氏将基督的化身植入到阿辽沙身上,使人看不出他的缺点在哪里。但是这样的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或者是很难找到的。阿辽沙可以早早的入修道院修行,他完全的爱着佐西玛长老,深信他的每一句话。他同样的爱着他的父亲费尔多,虽然他的哥哥们都不爱父亲,但他依然爱着父亲,听父亲的话。他的爱感染了他的父亲,使费尔多这个冷酷的人也会生出爱心来。他爱他的哥哥米卡,可以为了米卡东奔西跑,毫无怨言,并深深的为着哥哥与父亲的冲突而担心。他也爱他的二哥伊凡,希望能改变伊凡的信念,并用他的行为最终使伊凡有所改变。他还爱那个可怜的生产的女孩,甚至答应和她结婚。他还爱着那几个孩子,并在孩子们中间广受尊敬。他在整本书中都用爱来履行佐西马长老的教导,或者说履行基督爱的教导。这使我想起佐西马长老的一句话,当你对信仰不够坚定时,用不断的爱去爱人,你就会感受到上帝的存在。
佐西马长老也是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他同样也是爱的典范。他在临终时的长篇叙述令人印象深刻。关于他个人的经历使人感受到一个曾经是如此暴躁和没有信仰的年轻人最终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修士,这都是上帝的作为。他在讲话中谈到那个因着杀人而饱受心灵痛苦的中年人更是引人深思。这也说明了上帝所给赐人的良心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可以使一个人几十年为了过往的错事而不断谴责自己。虽然可以瞒过自己的妻儿,但却欺瞒不了自己的良心。最后这个中年人宁愿向众人宣告自己的不义,来换取心灵的真正平安。就算最后因此付出生命,他也没有后悔。这正是上帝值入人心中的良心和道德律,使人对罪恶、不义生出抵抗和拒绝。正如康德的墓碑上所刻的,有两样东西令我感到伟大和深不可测,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但尽尽靠道德律是不够的,人们更需要头顶的星空,就是创造天地的主帝,才能真正的使人脱离罪恶和死亡。
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所描写的每一个人物都如此的细致和生动。除了以上主要的人物以外,书中其他的人物同样也令人深省和回味。卡捷的为了父亲的名誉宁愿牺牲自己的身体,及她和米卡、伊凡之间的敢爱敢恨的感情,令人感动。格鲁申卡也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令人难以理解。她可以同时玩弄卡拉马佐夫父子二人的感情,为了和等待许久的旧情人相会,而躲避米卡。但最后却发现她爱的人其实是米卡,并在米卡犯罪受审的时候依然陪伴在他身边,也是一个为了爱情勇于付出的可怜的女人。斯卡尔佳科夫同样是一个悲剧的人物。他受了伊凡的影响又杀死了可能是他亲生父亲的主人,并且策划了一个完美的谋杀和陷害的计划,使米卡替他承担了杀父的罪名。但最后他却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而自杀,一切都化为虚无。
最后谈一下那几个小孩子。伊留莎的悲剧使人禁不住想掉眼泪,多么可怜的一个家庭!他为了父亲的名誉而与小孩子们起冲突,同时因着使一个狗吃了大头针可能死掉而良心受责,最后病倒直到夭折,实在令人心痛。柯里特是一个有趣的小孩,人小鬼大的他比其他小孩胆大而聪明。可以为了一个赌而卧身铁轨,可以做很多惊心动魄的事。但他终究是一个孩子,在最后他去看望伊留莎时,才展现了他真正的自我。在人性里面的纯洁的、真正的、无瑕的爱在这里体现出来。虽然他自认有知识有智慧,但他却从心里佩服阿辽沙。可能阿辽沙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样的知识和学问,但他从内心的散发出来的生命力却使每一个和他接触的孩子都深深为之倾倒,毫无保留的听从他的话。阿辽沙最后的讲话中告诉孩子们,不要忘记伊留莎,也不要相互遗忘。让他们记得要珍惜友情,永远的彼此相爱。
从这本一千多页的书中,可以读到太多的令人感动、难以忘怀、激动人心、发人深省的文字。而且里面有好多的内容不是只看一遍就可以真正认识的,而是要一次又一次的用心去体会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思想美、感情美、哲学美。可能别人看到的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但在我眼中本书却是一部复杂的思想著作。从这本书中可以感受到人性深处的真善美,让人不断的思考自身的处境,思考人类的意义,思考心灵的跳跃。可能很多思考没有答案,但人就是需要在不断的思考中,破碎自己,从而提升自己。时间和精力的有限使我写这些文字时有些凌乱,不论是形式上或者思想上的。很多内容和人物我都没有展开详细的回顾和探讨。虽然我对伊凡的“孩子的眼泪”依旧没有答案,对宗教大法官的理解依然有限,对佐西玛长老的临终绝唱认识不够,对书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主体思想、人物所要带来的意义领悟或许不当、偏颇,但阅读本书已经带给我很多的不可言说的价值,并且我还会一再读它,和作者其它的作品。
第二篇:
人是复杂的,太复杂了。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米佳的话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种感觉。
你独自一人正处在半梦半醒之间,那种感觉真的很神奇,几乎是恐怖的。你似乎正处在两个世界的交界点,想极力醒过来却又难以动弹,拼命想睁开双眼却怎么也睁不开,你感到自己似乎正在被一种强大的力量拽向另外那个不可知的世界,很害怕,竭尽全力的向朦胧中的那点光扑过来。
忽然,你终于终于醒了。
却怎么也回忆不起刚才做过的梦,环顾四周,忽然有隔世的陌生感觉,半天才想起原来自己是在熟悉的屋子里。
我曾经问起一位有慢性血管病,几次晕倒休克的朋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他说在自己倒下的一瞬间,是有种预感的,声音先消失了,然后是影象,当漫漫苏醒的时候,又是声音先恢复,才是影象。
那就是死亡的或者接近死亡的感觉吧,我想。
对我们这些现在毕竟还坐在电脑前,上豆瓣的人来说,就在此时此刻应该感到是幸福的---比起那几个跳楼的青年人来说,我们确实是幼稚的,不懂得人生与世界的,我们经历过的我们知道的,是没有资格谈论沉重的话题的。我们永远不能说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因为人对不可知的恐惧正是对神畏惧的初始。
人是一种这样的东西,永远需要有人打他一下提醒他,你是个人,这是布来希特说的,是的,人之狂妄总是试图与神抗衡,永远需要命运提醒他,你并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为所欲为的生物,你只是一个过渡。巴赫每作一首乐曲都要说一声,感谢上帝,这不可笑,因为他知道上帝是存在的。
有一个此间的朋友曾经邀请我一起自杀。
我谢绝了,并且请他读读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是我第二本圣经,我所有的困惑,都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而且我认不能容忍哪怕一丁点对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指责,那近乎渎神。
我从他那里得到的有关人性与人生的哲理,是现实中任何人都无法教给我的,自从我18岁第一次哭着读完他的《穷人》。
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居然不是哭着读他的作品的,假如你没有哭没有被撕裂的感觉,就等于没有读过他的书。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谁能只是通过文字就能够彻底的征服世界上任何一个不同种族时代的人。他是有一种魔力可以把读者的灵魂带走的,说句不太高雅的话,读他的书,有种被强奸般的感觉,就是这样的。尽管有点脸红。被他的斯塔夫罗金,他的罗果仁,他的米佳还有斯维里加诺夫,我爱他的恶魔们。就象他作品中的梅诗金和左西玛,阿廖莎和那些白痴女人可以净化你一样,这种魔鬼与天使,圣洁与卑贱,崇高与下流,灵魂与肉体的交织正是他无比的魅力。他把他的读者打倒,然后把十字架举到你面前,而你也只好亲吻那受难的基督,因为这是他索取的唯一的报酬---信仰俄罗斯的基督。
关于性欲。
说实话,写下这两个字对一个处女座女人来说是很尴尬的,不过我真的不是在劳伦斯或者A片里得到的关于人的情欲最深刻的解读,而是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那些男人和女人身上。
老卡拉马佐夫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女人都和其他女人的味道不一样,在真正的色鬼眼里是没有丑的手里。
米佳卡拉马佐夫说,女人的美丽只在于线条,他甚至可以在一个女人小脚趾上发现那种迷人的线条。
我不能不说,只有真正的色鬼才有这种让人折服的天才。
他作品中每个恶魔男人都有一种令人震惊的恐怖的强烈的情欲,但是那种欲望又是如此的忧郁和深沉,并非只是流于表面的而是要直达你的灵魂,他要的不仅仅是你的肉体还有你的灵魂,罗果仁杀死娜司塔西雅,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他永远得不到她的灵魂,只能占有她的肉体,因为她的灵魂是属于那个善良白痴的。
但是不能否认,娜斯塔西雅发疯式的爱着罗果仁,爱他的性欲,而且明明知道他会杀了自己,也在所不惜。这两个人之间的那种强烈的性欲仅仅是通过看似朴实的文字来交代的,但是我感到这是作者本人写的最强烈的性欲。
罪与罚中写的最好的人物不是罗佳而是斯维里加诺夫,他自杀是因为他得不到杜尼雅的灵魂。
占星术上说,天蝎座男人对你有多少性欲,就有多爱你,而陀正是一个天蝎男人。
我总是在他的恶魔身上感到这种东西,阴郁的,强烈的,炽热的,仇恨的。在他那里爱与恨没有界限,是永远相互交织的,他让我知道人的感情竟然可以这样表达,我丝毫不怀疑。
他笔下的女人。
他是擅长写女人的男人。从早期作品中罗莉式的少女,到后来有罪的女人,白痴女人,我想他对女人是了解的非常深刻的,他笔下的女人,要么神经错乱要么温顺过人,反正都是有强烈的个性,敢于奉献也敢于堕落的。她笔下的女人是分裂的,精神上无比骄傲,可是肉体又可怕的沉沦,既是圣洁的女人又是害人的魔女,很难驯服。她有多爱你就有多恨你,她的爱就是一种折磨,不折磨就不是爱,没有恨就不是爱。他的女人们是受虐狂也是施虐狂,她朝他扔钞票,她在法庭上翻供,她把他们父子两人搞得人头落地流放西泊利亚,这就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女人们,你永远无法制服她。那些女人是渴望被拯救的有罪的女人,但是连耶稣也无法拯救她们,因为她们又是如此的渴望堕落。女人是可怕的。
魏宁格说过,女人身上都有妓女性和母性,她们是引诱男人堕落的原罪,只有瓦格纳的傻子男人帕西法尔才是真正拯救堕落女人的。
他正是一个不想占有女人的男人。
这个又是难以接受的。
温顺如羔羊,狂暴如狮子,这就是他的俄罗斯女人。
他的孩子们。
我想他一定有一颗童心,才会写出卡拉马佐夫书中最可爱的一群儿童形象,要写孩子,就必须自己某方面是个孩子。无论是倔强的伊柳沙还是小大人科里亚,都是那么栩栩如生,生动活泼,他们知晓世界的一切,早熟而自尊心强的可怕,象小猫一样可怜又一个小英雄,捍卫着自己的父亲和自己的尊严,每当读到伊柳沙哭着对自己穷困的父亲说,爸爸我不许他们这样欺负你,我就会哭。
这个死了的小伊柳沙是他作品中最美丽光辉的形象,正是在他的葬礼上,阿廖沙发表了新的福音宣言,在孩子们的名义下,人们相爱吧!
只有在童年时代遭受过忽视,侮辱,一个敏感的孩子才能懂得这一切,我刚好经历过,所以我可以说自己懂得他的孩子们。而他的圣徒们,就是一些孩子。
他的穷人们。
他的穷人是人。我是人,一个人。
我不知道这句话对一个中国人有什么影响,按照我的经验,没有什么影响,人太多了,就不值钱了,因为人这个词在中国是没有特别意义的。人就是口,人口,就是说,人吃饭就足够了。
这就是我们很难理解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们总是呼喊人,人,人的问题所在。
进化论说,人是猴子变的,一个英国基督徒无法接受就自杀了,其实人是猴子还是猪变的有什么关系呢。中国人最爱说的就是,人脱了衣服都一样,就是动物,对我们这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来说,人就是只具备吃饭功能的动物,而不是神的造物,既然大家都是畜生就可以随意的贩卖人口,制造冤狱,生产有毒的奶粉,就是畜生吗。
尊严的生活,多动听的言辞啊。
身份证这东西是沙皇发明的,把人按照东西一样编号,每个人的相貌在在那上面都象个罪犯,所以果戈里很痛苦,说,你们为什么欺负我,我是你们的兄弟啊!
所以陀斯妥耶夫斯激很痛苦,说,人们要彼此相爱。
可是中国人就是不觉得痛苦,是麻木了,没有感觉吗,不,事不关己,我们很难有那种丧钟为谁鸣的感觉。勿施于人嘛!
他笔下的穷人很穷也自我沉沦堕落,但是即便是这样也还有一丝人性的闪光,他的老卡拉码佐夫这个最肆无忌惮的魔鬼和那些虚无主义者都感到了一点罪恶,他的小丑们也有一点点人的尊严,他们捍卫着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他的穷人们自尊心很强,比如说那个潦倒的上尉,把钱仍到地上--是啊,他的人物很喜欢把钱扔了,烧了,挥霍了,他们喜欢这样来表示自己的尊严和对金钱的蔑视。
作为容克贵族的俾斯麦却和社会主义者拉撒尔是知音,因为他们都憎恨中产阶级,一个人想与众不同和超越世俗,就不能是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就意味着平庸,俄罗斯不能平庸,不能做第二,做了第二就完了。宁肯做一个潦倒的穷人也不要做卢仁式的庸人。
我至少活过,当一个人可以这样说的时候,你就知道,那是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
他教我热爱生活。
这样一个毕生在贫穷,灾难,疾病中度过的人,让人们热爱生活中的一切,一棵树,一滴露珠,好人和坏人,因为他最终明白这就是上帝的世界。即使现在的他作品的前言里还充斥着对他后期走向上帝的指责,我想,这样一个经历了一个人所能经历的所有不幸和痛苦的人,思考过所有关于世界和人生的问题之后,不失去对人类的爱,就只有走向上帝。
人要活下去并且还要作为一个有灵魂的人活在这残酷的世界上,还有什么办法呢,人类那些最伟大最博学的人都选择了这条路,我们这些人还有什么办法呢。
美是一种可怕的东西,他无法琢磨,因为那是上帝的谜。
美就在所多玛城,你可知道这个秘密,美是一种神秘又可怕的东西,这里上帝与魔鬼在搏斗,人心就是他们的战场。
人真是复杂,太复杂了,我想要简单点。
---德米特里卡拉玛佐夫
我们可以说,陀斯妥耶夫斯基生活过,爱过,写过,并且永垂不朽,他是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他既通晓人性最黑暗的一面也知道最圣洁的一面,他知道所有的秘密,却又寻求单纯的答案,他有多爱这个世界就有多么憎恨这个世界不完美的一切,他有多么热爱人类就拼命的折磨人们,他就是要在这种痛苦中得到狂喜。
读陀肆妥耶夫斯基的书吗,
你必须是个神经要么极其脆弱要么极其坚强的人,
最好有受虐倾向,
最重要的你的灵魂很渴望高尚,而你的肉体很沉迷于堕落,
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第一篇:
在看了《拯救与逍遥》的修订本前言后(正文才看了一点),我才知道有陀斯妥耶夫斯基这么个人。在这篇不长的前言中,给了我太多的震憾和亮光。原来人生的追求和领悟是可以如此不同寻长和耐人寻味的。我接下来想看的书是令刘小枫看了之后改变了其小说阅读观、使其泪流满面,心口作痛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同样也是陀氏的著作。扯偏了,当我知道有陀斯妥耶夫斯基之后,我忘记我当时为什么不是选择《罪与罚》——他最出名的作品,而是选择他最后的巅峰之绝唱——《卡拉马佐夫兄弟》(以下简称《卡》)。当然,《罪与罚》也一定会看的,我相信不会太久。
看《卡》这部小说,前前后后总共用了二个多月的时间。不是这部小说不够吸引人,而是在看这部小说的同时,我还在看另外的书,并且每天要上课,做作业,及面对期末考试。等到回家的时候,还剩下最后几章,又因着刚回家忙里忙外,拖到前几天才看完。要写这篇感想,又拖了好几天,真是愧对陀翁了。
以前看外国的小说总害怕那多如尘沙又难以记忆的外文名字,有时总看到后面,突然出现一个角色让你不知道之前他是干什么的。为此外国的小说总不如国内的小说阅读起来那么轻松。不过《卡》不会令人有这种感觉。可能是因为小说里出现的人物不是太多,作者主要突出的是角色的心理描写、语言动作及一连串的叙事。刘小枫博士谈到他想要了解哲学时,有一段时间是通过阅读陀氏的作品,去了解、探索和思想哲学的奥秘。确实,《卡》这本书给读者带来的哲学思考可以说是非常的震撼和发人深省。陀氏本人被冠以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但我个人认为他更是一个哲学作家、心理学作家、神学作家。《卡》里面伊凡与阿辽沙的长篇对话,佐西马长老的临终回想,米卡的精神冲突,伊凡与魔鬼的对话等篇幅,都不是令读者一次就能够明白,甚至说专门研究陀氏的学者都没有办法得出一致的结论。因此,这本书不是只看一次就够了,里面实在有太多的精华值得令人深思和回味的。看完这本书令我对刘小枫所说的“看完陀氏的书之后再无法阅读垃圾”的说法深有同感,尽管我的境界和刘氏的相差十万八千里。
简要回顾一下本书的内容,或者说本书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本书的书名《卡拉马佐夫兄弟》很清楚的说明了本书是围绕了卡拉马佐夫兄弟几人而展开的故事。可能“兄弟”还不足以完全涵盖整卷书的内容,因为老父亲费尔多也是贯穿整卷书的人物。本书描述了旧俄罗斯的一个富有的地主及其三个儿子、包括一个可能是他的私生子之间的故事。
老父亲费尔多是一个完全反面的角色,这一角色在故事最后律师激情的演说中被评价为不可能让他的儿子将他当作父亲来看待。他贪婪、好色、自私,但他本身又是一个悲剧。妻子早早去世,儿子们又不尊重他甚至不爱他,他晚年所爱慕的女子又只是在玩弄他。因着财产的纠纷,他被大儿子冲进家里暴打一顿,最后又被私生子所杀。传统对小说的理解都是讲述诸如“万恶的农奴制下所产生的贪婪、欺诈、压迫的农奴主阶级”,以此来批判沙俄的农奴制。但其实在这个社会之下,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公平,这样的人在封建社会,在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在中国所谓的社会主义社会中,都是比比皆是。我不认为老费尔多有多么的可恶,他只是一个悲剧的贪婪者,一个可怜的人。
大儿子米卡是一个复杂的人,或者这就是所谓的“卡拉马佐夫”因子。一方面他不惜进取,胡乱花钱,为了女人神魂颠倒;另一方面他又追求高尚。他可以为了素不相识的女人递出三千卢布而不思回报,他可以为了不做一个完全的贼而不肯花掉卡捷的另外的一千五百卢布。米卡的身上有很多东西值得人思考。他追求爱情时的一无反顾,他维护人格时的坚定不移,他内心深处的怜悯,都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的不顾后果,冲动易怒,无视尊长,不学无术等,都是对人的一种警戒。
二儿子伊凡虽然在主要的故事情节和线索中看起来并不是非常的重要。他和父亲没有明显的冲突,但其实故事的悲剧却是他一手造成的。没有他对父亲的私生子的思想灌输和影响,没有他高举的“一切都是可以做的”理念,就不会酿成最后的悲剧。不过伊凡透过故事而带来的巨大的影响更多是在情节以外。他在与阿辽沙的谈话时所流露出的思想令人深思。
他的“小孩子的眼泪与无辜如何能成为上帝和谐国度的肥料”确实令人难以回答。“和谐被估价得太高了,我出不起这样多的钱来购买入场券。所以我赶紧把入场券退还。只要我是诚实的人,就理应退还,越早越好。我现在正是在这样做。我不是不接受上帝阿辽沙,只不过是把入场券恭恭敬敬地退还给他罢了。”伊凡他就是因为这样不愿意接受上帝,他接受不了为了最后的幸福而出现如此的苦难。
他的宗教大法官的诗更是本书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神学和哲学思想。在宗教大法官这一篇章中,他以宗教大法官为了给予人类幸福这样一个崇高的目的,而拒绝耶稣基督的再来,拒绝耶稣基督为使人类获得自由的教导。他认为人类的软弱不配拥有真正的自由,人类要服在那可怕的精灵之下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他认为教会的高层真的有像宗教大法官那样,为了人类的幸福而采取欺骗的手段,甚至将再来的耶稣送上火场。
伊凡的信念因着父亲的死而受到冲击。他因此犯上了脑炎,在梦境中魔鬼与他的对话同样非常的精彩。魔鬼只是伊凡思想中拒绝上帝、相信一切都可以做的那个信念,是伊凡的另一个自己。在两个自己的冲突与辩论中,伊凡战胜了自己的另一面,他最后敢于在法庭上宣告是因为自己的默许和影响,使斯麦尔佳科夫杀死了父亲。作者用伊凡的行动去辩驳之前伊凡不信上帝,相信一切都可以做的宣告。
三儿子阿辽沙我倒不知道该如何来回顾他了。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讲到的,关于将阿辽沙作为书中的主人公,他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呢?作者自己也说不上来。因此我的感觉是,阿辽沙就是一个天使,一个将近完美的概念。或者是陀氏将基督的化身植入到阿辽沙身上,使人看不出他的缺点在哪里。但是这样的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或者是很难找到的。阿辽沙可以早早的入修道院修行,他完全的爱着佐西玛长老,深信他的每一句话。他同样的爱着他的父亲费尔多,虽然他的哥哥们都不爱父亲,但他依然爱着父亲,听父亲的话。他的爱感染了他的父亲,使费尔多这个冷酷的人也会生出爱心来。他爱他的哥哥米卡,可以为了米卡东奔西跑,毫无怨言,并深深的为着哥哥与父亲的冲突而担心。他也爱他的二哥伊凡,希望能改变伊凡的信念,并用他的行为最终使伊凡有所改变。他还爱那个可怜的生产的女孩,甚至答应和她结婚。他还爱着那几个孩子,并在孩子们中间广受尊敬。他在整本书中都用爱来履行佐西马长老的教导,或者说履行基督爱的教导。这使我想起佐西马长老的一句话,当你对信仰不够坚定时,用不断的爱去爱人,你就会感受到上帝的存在。
佐西马长老也是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他同样也是爱的典范。他在临终时的长篇叙述令人印象深刻。关于他个人的经历使人感受到一个曾经是如此暴躁和没有信仰的年轻人最终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修士,这都是上帝的作为。他在讲话中谈到那个因着杀人而饱受心灵痛苦的中年人更是引人深思。这也说明了上帝所给赐人的良心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可以使一个人几十年为了过往的错事而不断谴责自己。虽然可以瞒过自己的妻儿,但却欺瞒不了自己的良心。最后这个中年人宁愿向众人宣告自己的不义,来换取心灵的真正平安。就算最后因此付出生命,他也没有后悔。这正是上帝值入人心中的良心和道德律,使人对罪恶、不义生出抵抗和拒绝。正如康德的墓碑上所刻的,有两样东西令我感到伟大和深不可测,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但尽尽靠道德律是不够的,人们更需要头顶的星空,就是创造天地的主帝,才能真正的使人脱离罪恶和死亡。
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所描写的每一个人物都如此的细致和生动。除了以上主要的人物以外,书中其他的人物同样也令人深省和回味。卡捷的为了父亲的名誉宁愿牺牲自己的身体,及她和米卡、伊凡之间的敢爱敢恨的感情,令人感动。格鲁申卡也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令人难以理解。她可以同时玩弄卡拉马佐夫父子二人的感情,为了和等待许久的旧情人相会,而躲避米卡。但最后却发现她爱的人其实是米卡,并在米卡犯罪受审的时候依然陪伴在他身边,也是一个为了爱情勇于付出的可怜的女人。斯卡尔佳科夫同样是一个悲剧的人物。他受了伊凡的影响又杀死了可能是他亲生父亲的主人,并且策划了一个完美的谋杀和陷害的计划,使米卡替他承担了杀父的罪名。但最后他却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而自杀,一切都化为虚无。
最后谈一下那几个小孩子。伊留莎的悲剧使人禁不住想掉眼泪,多么可怜的一个家庭!他为了父亲的名誉而与小孩子们起冲突,同时因着使一个狗吃了大头针可能死掉而良心受责,最后病倒直到夭折,实在令人心痛。柯里特是一个有趣的小孩,人小鬼大的他比其他小孩胆大而聪明。可以为了一个赌而卧身铁轨,可以做很多惊心动魄的事。但他终究是一个孩子,在最后他去看望伊留莎时,才展现了他真正的自我。在人性里面的纯洁的、真正的、无瑕的爱在这里体现出来。虽然他自认有知识有智慧,但他却从心里佩服阿辽沙。可能阿辽沙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样的知识和学问,但他从内心的散发出来的生命力却使每一个和他接触的孩子都深深为之倾倒,毫无保留的听从他的话。阿辽沙最后的讲话中告诉孩子们,不要忘记伊留莎,也不要相互遗忘。让他们记得要珍惜友情,永远的彼此相爱。
从这本一千多页的书中,可以读到太多的令人感动、难以忘怀、激动人心、发人深省的文字。而且里面有好多的内容不是只看一遍就可以真正认识的,而是要一次又一次的用心去体会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思想美、感情美、哲学美。可能别人看到的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但在我眼中本书却是一部复杂的思想著作。从这本书中可以感受到人性深处的真善美,让人不断的思考自身的处境,思考人类的意义,思考心灵的跳跃。可能很多思考没有答案,但人就是需要在不断的思考中,破碎自己,从而提升自己。时间和精力的有限使我写这些文字时有些凌乱,不论是形式上或者思想上的。很多内容和人物我都没有展开详细的回顾和探讨。虽然我对伊凡的“孩子的眼泪”依旧没有答案,对宗教大法官的理解依然有限,对佐西玛长老的临终绝唱认识不够,对书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主体思想、人物所要带来的意义领悟或许不当、偏颇,但阅读本书已经带给我很多的不可言说的价值,并且我还会一再读它,和作者其它的作品。
第二篇:
人是复杂的,太复杂了。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米佳的话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种感觉。
你独自一人正处在半梦半醒之间,那种感觉真的很神奇,几乎是恐怖的。你似乎正处在两个世界的交界点,想极力醒过来却又难以动弹,拼命想睁开双眼却怎么也睁不开,你感到自己似乎正在被一种强大的力量拽向另外那个不可知的世界,很害怕,竭尽全力的向朦胧中的那点光扑过来。
忽然,你终于终于醒了。
却怎么也回忆不起刚才做过的梦,环顾四周,忽然有隔世的陌生感觉,半天才想起原来自己是在熟悉的屋子里。
我曾经问起一位有慢性血管病,几次晕倒休克的朋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他说在自己倒下的一瞬间,是有种预感的,声音先消失了,然后是影象,当漫漫苏醒的时候,又是声音先恢复,才是影象。
那就是死亡的或者接近死亡的感觉吧,我想。
对我们这些现在毕竟还坐在电脑前,上豆瓣的人来说,就在此时此刻应该感到是幸福的---比起那几个跳楼的青年人来说,我们确实是幼稚的,不懂得人生与世界的,我们经历过的我们知道的,是没有资格谈论沉重的话题的。我们永远不能说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因为人对不可知的恐惧正是对神畏惧的初始。
人是一种这样的东西,永远需要有人打他一下提醒他,你是个人,这是布来希特说的,是的,人之狂妄总是试图与神抗衡,永远需要命运提醒他,你并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为所欲为的生物,你只是一个过渡。巴赫每作一首乐曲都要说一声,感谢上帝,这不可笑,因为他知道上帝是存在的。
有一个此间的朋友曾经邀请我一起自杀。
我谢绝了,并且请他读读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是我第二本圣经,我所有的困惑,都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而且我认不能容忍哪怕一丁点对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指责,那近乎渎神。
我从他那里得到的有关人性与人生的哲理,是现实中任何人都无法教给我的,自从我18岁第一次哭着读完他的《穷人》。
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居然不是哭着读他的作品的,假如你没有哭没有被撕裂的感觉,就等于没有读过他的书。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谁能只是通过文字就能够彻底的征服世界上任何一个不同种族时代的人。他是有一种魔力可以把读者的灵魂带走的,说句不太高雅的话,读他的书,有种被强奸般的感觉,就是这样的。尽管有点脸红。被他的斯塔夫罗金,他的罗果仁,他的米佳还有斯维里加诺夫,我爱他的恶魔们。就象他作品中的梅诗金和左西玛,阿廖莎和那些白痴女人可以净化你一样,这种魔鬼与天使,圣洁与卑贱,崇高与下流,灵魂与肉体的交织正是他无比的魅力。他把他的读者打倒,然后把十字架举到你面前,而你也只好亲吻那受难的基督,因为这是他索取的唯一的报酬---信仰俄罗斯的基督。
关于性欲。
说实话,写下这两个字对一个处女座女人来说是很尴尬的,不过我真的不是在劳伦斯或者A片里得到的关于人的情欲最深刻的解读,而是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那些男人和女人身上。
老卡拉马佐夫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女人都和其他女人的味道不一样,在真正的色鬼眼里是没有丑的手里。
米佳卡拉马佐夫说,女人的美丽只在于线条,他甚至可以在一个女人小脚趾上发现那种迷人的线条。
我不能不说,只有真正的色鬼才有这种让人折服的天才。
他作品中每个恶魔男人都有一种令人震惊的恐怖的强烈的情欲,但是那种欲望又是如此的忧郁和深沉,并非只是流于表面的而是要直达你的灵魂,他要的不仅仅是你的肉体还有你的灵魂,罗果仁杀死娜司塔西雅,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他永远得不到她的灵魂,只能占有她的肉体,因为她的灵魂是属于那个善良白痴的。
但是不能否认,娜斯塔西雅发疯式的爱着罗果仁,爱他的性欲,而且明明知道他会杀了自己,也在所不惜。这两个人之间的那种强烈的性欲仅仅是通过看似朴实的文字来交代的,但是我感到这是作者本人写的最强烈的性欲。
罪与罚中写的最好的人物不是罗佳而是斯维里加诺夫,他自杀是因为他得不到杜尼雅的灵魂。
占星术上说,天蝎座男人对你有多少性欲,就有多爱你,而陀正是一个天蝎男人。
我总是在他的恶魔身上感到这种东西,阴郁的,强烈的,炽热的,仇恨的。在他那里爱与恨没有界限,是永远相互交织的,他让我知道人的感情竟然可以这样表达,我丝毫不怀疑。
他笔下的女人。
他是擅长写女人的男人。从早期作品中罗莉式的少女,到后来有罪的女人,白痴女人,我想他对女人是了解的非常深刻的,他笔下的女人,要么神经错乱要么温顺过人,反正都是有强烈的个性,敢于奉献也敢于堕落的。她笔下的女人是分裂的,精神上无比骄傲,可是肉体又可怕的沉沦,既是圣洁的女人又是害人的魔女,很难驯服。她有多爱你就有多恨你,她的爱就是一种折磨,不折磨就不是爱,没有恨就不是爱。他的女人们是受虐狂也是施虐狂,她朝他扔钞票,她在法庭上翻供,她把他们父子两人搞得人头落地流放西泊利亚,这就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女人们,你永远无法制服她。那些女人是渴望被拯救的有罪的女人,但是连耶稣也无法拯救她们,因为她们又是如此的渴望堕落。女人是可怕的。
魏宁格说过,女人身上都有妓女性和母性,她们是引诱男人堕落的原罪,只有瓦格纳的傻子男人帕西法尔才是真正拯救堕落女人的。
他正是一个不想占有女人的男人。
这个又是难以接受的。
温顺如羔羊,狂暴如狮子,这就是他的俄罗斯女人。
他的孩子们。
我想他一定有一颗童心,才会写出卡拉马佐夫书中最可爱的一群儿童形象,要写孩子,就必须自己某方面是个孩子。无论是倔强的伊柳沙还是小大人科里亚,都是那么栩栩如生,生动活泼,他们知晓世界的一切,早熟而自尊心强的可怕,象小猫一样可怜又一个小英雄,捍卫着自己的父亲和自己的尊严,每当读到伊柳沙哭着对自己穷困的父亲说,爸爸我不许他们这样欺负你,我就会哭。
这个死了的小伊柳沙是他作品中最美丽光辉的形象,正是在他的葬礼上,阿廖沙发表了新的福音宣言,在孩子们的名义下,人们相爱吧!
只有在童年时代遭受过忽视,侮辱,一个敏感的孩子才能懂得这一切,我刚好经历过,所以我可以说自己懂得他的孩子们。而他的圣徒们,就是一些孩子。
他的穷人们。
他的穷人是人。我是人,一个人。
我不知道这句话对一个中国人有什么影响,按照我的经验,没有什么影响,人太多了,就不值钱了,因为人这个词在中国是没有特别意义的。人就是口,人口,就是说,人吃饭就足够了。
这就是我们很难理解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们总是呼喊人,人,人的问题所在。
进化论说,人是猴子变的,一个英国基督徒无法接受就自杀了,其实人是猴子还是猪变的有什么关系呢。中国人最爱说的就是,人脱了衣服都一样,就是动物,对我们这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来说,人就是只具备吃饭功能的动物,而不是神的造物,既然大家都是畜生就可以随意的贩卖人口,制造冤狱,生产有毒的奶粉,就是畜生吗。
尊严的生活,多动听的言辞啊。
身份证这东西是沙皇发明的,把人按照东西一样编号,每个人的相貌在在那上面都象个罪犯,所以果戈里很痛苦,说,你们为什么欺负我,我是你们的兄弟啊!
所以陀斯妥耶夫斯激很痛苦,说,人们要彼此相爱。
可是中国人就是不觉得痛苦,是麻木了,没有感觉吗,不,事不关己,我们很难有那种丧钟为谁鸣的感觉。勿施于人嘛!
他笔下的穷人很穷也自我沉沦堕落,但是即便是这样也还有一丝人性的闪光,他的老卡拉码佐夫这个最肆无忌惮的魔鬼和那些虚无主义者都感到了一点罪恶,他的小丑们也有一点点人的尊严,他们捍卫着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他的穷人们自尊心很强,比如说那个潦倒的上尉,把钱仍到地上--是啊,他的人物很喜欢把钱扔了,烧了,挥霍了,他们喜欢这样来表示自己的尊严和对金钱的蔑视。
作为容克贵族的俾斯麦却和社会主义者拉撒尔是知音,因为他们都憎恨中产阶级,一个人想与众不同和超越世俗,就不能是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就意味着平庸,俄罗斯不能平庸,不能做第二,做了第二就完了。宁肯做一个潦倒的穷人也不要做卢仁式的庸人。
我至少活过,当一个人可以这样说的时候,你就知道,那是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
他教我热爱生活。
这样一个毕生在贫穷,灾难,疾病中度过的人,让人们热爱生活中的一切,一棵树,一滴露珠,好人和坏人,因为他最终明白这就是上帝的世界。即使现在的他作品的前言里还充斥着对他后期走向上帝的指责,我想,这样一个经历了一个人所能经历的所有不幸和痛苦的人,思考过所有关于世界和人生的问题之后,不失去对人类的爱,就只有走向上帝。
人要活下去并且还要作为一个有灵魂的人活在这残酷的世界上,还有什么办法呢,人类那些最伟大最博学的人都选择了这条路,我们这些人还有什么办法呢。
美是一种可怕的东西,他无法琢磨,因为那是上帝的谜。
美就在所多玛城,你可知道这个秘密,美是一种神秘又可怕的东西,这里上帝与魔鬼在搏斗,人心就是他们的战场。
人真是复杂,太复杂了,我想要简单点。
---德米特里卡拉玛佐夫
我们可以说,陀斯妥耶夫斯基生活过,爱过,写过,并且永垂不朽,他是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他既通晓人性最黑暗的一面也知道最圣洁的一面,他知道所有的秘密,却又寻求单纯的答案,他有多爱这个世界就有多么憎恨这个世界不完美的一切,他有多么热爱人类就拼命的折磨人们,他就是要在这种痛苦中得到狂喜。
读陀肆妥耶夫斯基的书吗,
你必须是个神经要么极其脆弱要么极其坚强的人,
最好有受虐倾向,
最重要的你的灵魂很渴望高尚,而你的肉体很沉迷于堕落,
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狼图腾》章节读后感
高中水平,31篇,可一章一篇,可多章一篇,每篇不少于300字,要带相应篇章精彩文段摘录这个假期,我有幸拜读了姜戎先生的《狼图腾》这本书,心灵被作者描写的蒙古草原及蒙古狼深深震撼了。作者姜戎,在内蒙额仑草原插队11年,用了3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这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史诗般的小说,给我们展示了在宽广、辽阔、深沉、静谧的蒙古大草原上,蒙古游牧民族对狼图腾的崇拜,演绎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
在环环相扣的“狼故事”的紧张氛围中,蒙古狼卓越的智慧、机警的作战、坚强的意志、忘我的忠义、浓厚的亲情历历在目,还有以毕利格老人为代表的蒙古草原的游牧文化也是文明悠长。主人公陈阵养的小狼活灵活现,把狼性的热爱生命与顽强的忍耐力更刻画的栩栩如生:在对待食物上,小狼对喜爱的食物居然可以先观察在偷袭;对烈日的暴晒,小狼能想出用挖洞的方法隐藏身体;对脱离家园的迁移小狼可以一次次宁死不屈的和牛马车抗争也不妥协。对着野性十足的小狼,我却油然而生敬意与怜爱之情。
起初以为狼只是喜欢群居的野兽,凭借着数量的优势扑捉一些小动物,苟且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生物而已。读<狼图腾>,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狼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狼是智慧的.
这一点在草原狼捕杀猎物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它们的每一次进攻都堪称经典.它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在狼与人的争斗中,这种智慧也随处可见.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人发现的狼,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的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这绝非聪明,而是智慧.
狼是团结的.
它们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即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它们依然镇定自若,阵形不乱.
狼是勇敢的
狼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继,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条也毫不畏惧.在那片草原上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王者,谁与争风?
在草原上,人类成了名副其实的学生,人从狼那里学来了智慧,团结和勇敢
从蒙古草原的食物链上,我们看到了蒙古狼的自然价值。狼是捕杀大批黄羊、旱獭、老鼠的杀手,从而保护了草原上最珍贵的草资源。狼对动物的腐尸也是乐此不疲,既清洁了草原,也预防了病菌的传播。草原有草,才能抵御风沙、大旱;草原有草,才有牛羊的食物,才有人的生存啊!
这一切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人类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也是合作的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把工作做好的。所以我们得像狼一样有团队意识,充分的信任工作伙伴,各司其职而又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在草原游牧民族信仰狼图腾的同时,作为农耕民族的我们,信仰的却是龙图腾!其实那所谓的龙只是人们精神的一种寄托吧?我觉得狼图腾精神,才是中华民族的坚韧向上的进取精神的一种。愿这种狼图腾的精神能永远在我们中华大地上扎根,永不衰竭!同时也为那任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群纵横驰骋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经消失而感到惋惜!
阅读此书,将是我们这个时代享用不尽的关于狼图腾的精神盛宴。因为它的厚重,因为它的不可再现
在环环相扣的“狼故事”的紧张氛围中,蒙古狼卓越的智慧、机警的作战、坚强的意志、忘我的忠义、浓厚的亲情历历在目,还有以毕利格老人为代表的蒙古草原的游牧文化也是文明悠长。主人公陈阵养的小狼活灵活现,把狼性的热爱生命与顽强的忍耐力更刻画的栩栩如生:在对待食物上,小狼对喜爱的食物居然可以先观察在偷袭;对烈日的暴晒,小狼能想出用挖洞的方法隐藏身体;对脱离家园的迁移小狼可以一次次宁死不屈的和牛马车抗争也不妥协。对着野性十足的小狼,我却油然而生敬意与怜爱之情。
起初以为狼只是喜欢群居的野兽,凭借着数量的优势扑捉一些小动物,苟且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生物而已。读<狼图腾>,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狼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狼是智慧的.
这一点在草原狼捕杀猎物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它们的每一次进攻都堪称经典.它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在狼与人的争斗中,这种智慧也随处可见.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人发现的狼,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的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这绝非聪明,而是智慧.
狼是团结的.
它们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即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它们依然镇定自若,阵形不乱.
狼是勇敢的
狼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继,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条也毫不畏惧.在那片草原上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王者,谁与争风?
在草原上,人类成了名副其实的学生,人从狼那里学来了智慧,团结和勇敢
从蒙古草原的食物链上,我们看到了蒙古狼的自然价值。狼是捕杀大批黄羊、旱獭、老鼠的杀手,从而保护了草原上最珍贵的草资源。狼对动物的腐尸也是乐此不疲,既清洁了草原,也预防了病菌的传播。草原有草,才能抵御风沙、大旱;草原有草,才有牛羊的食物,才有人的生存啊!
这一切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人类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也是合作的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把工作做好的。所以我们得像狼一样有团队意识,充分的信任工作伙伴,各司其职而又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在草原游牧民族信仰狼图腾的同时,作为农耕民族的我们,信仰的却是龙图腾!其实那所谓的龙只是人们精神的一种寄托吧?我觉得狼图腾精神,才是中华民族的坚韧向上的进取精神的一种。愿这种狼图腾的精神能永远在我们中华大地上扎根,永不衰竭!同时也为那任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群纵横驰骋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经消失而感到惋惜!
阅读此书,将是我们这个时代享用不尽的关于狼图腾的精神盛宴。因为它的厚重,因为它的不可再现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读后感(500字左右)
读后感最好写些从诗中得到的感悟,心境少些评论有追加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真正令我喜欢的就是那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它是那样的让人回味无穷,意境深远,有一次百度里评你最喜爱的诗时,我挑的就是这一句,它让人感到生活的美.人的一种追求!
下面是我给别人写的信,在这里摘录一小段,以供你一看!
5.12地震,中央台的节目我大部分都看了,最为感动的一个画面就是那个3岁小男孩给营救他的解放军敬礼的镜头;最感动我的歌词是: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成龙唱的,人要感恩!人要坚持!死了的人已死去,但活着的人却依然要前行,生活没有因为灾难而停止,人生要继续,生活要继续.
大难来临,活着的意义很明了,很简单,活着的意义只为了活着,为了生命的延续.
我记得很早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一个记者在大山沟中采访一放羊娃.
他问放羊娃:”长大以后干什么?”
放羊娃回答:”放羊卖钱,再多买羊,赚了钱,取妻生子,盖房子,”
记者又问:”生了儿子后,有什么打算?”
放羊娃说:”儿子长大后,教他放羊,然后是卖羊,赚钱盖房子,”
由此往复,没有什么目标,没有什么享受!
由此,记者感叹放羊娃的卑贱与低下.
人生没有目标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但地震来临,活着就是一种目标,活着就是人生的目的.
我就是属于那种放羊娃式的人,我的人生没有什么金钱的目标,没有人说我像个做保险的,因为我与别人不同,他们说:”你一点都不象做保险的."因为我以为,人都是有自尊的,活得有尊严是我的一个生活目标.
去年挣500,今年挣一千.金钱增加了,快乐却并没有增加,幸福感依然保持原样,金钱并不能带给我快乐,因为金钱增加了,欲望也就增加了,有时欲望的增长速度大于金钱增长的速度,那么有那么一点点钱,那就不是幸福而简直就是痛苦了
要么做一有钱人,如你般富有,要么就做一穷光蛋,犹如放羊娃,穷并单纯着,唱唱山歌,放放羊,数数白云朵朵,青山座座.
有时,我想起海子来,他的死因.他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但他卧轨自杀了.
因为他想,挑水,砍柴,盖房子.这些都是穷光蛋的想法,单纯的理想,所以生活会相对的简单,这些目标对于海子来说,对于穷光蛋来说,易实现,易满足,易幸福.
但转眼诗中写道:”要环游世界.”那就是要象你一样的富翁才消受的起的,海子没有这些财富来支撑他的梦想,他无法实现这个目标,所以他痛苦.
人说世上最高境界是有钱,有闲,有情趣,但是,有闲的人往往没有钱,如我们.有钱的人又没有闲,如你们,而生活活得要有情趣,则需要钱与闲两种条件才可能构成,所以人生注定幸福不了,圆满不了.
只是我想,我早起可看花开的模样,晚睡可瞧花谢的姿态,晨跑可数小鸟的飞翔,看江河流水东去,看朝阳升起,微风拂身而过.似乎我也能感觉到一丝穷光蛋似的幸福.
金钱是留不住的,感情是看不到的,我想:人活着的意义是终其一生在找一种感觉,幸福的快乐的感觉,我不知道它会不会象小狗打圈咬自己的尾巴那样,总也咬不到.或许它离我们不远,但我们却总是握不到它.
我不知道!
我很喜欢铁凝的一句话:永远有多远
空洞但又含义深远,令人感到盲然但似乎有说不尽的情感在其中.
很想念穷的日子,一毛六的肉丝面,七分钱两根的麻花,伍分钱的猪血豆腐,那段日子,穷并快乐着,叫穷开心.
很想往富的日子,房子,车子,存折一张张,钱币一捆捆,幸福有多远呢,前行吧!
抬头看天,天是蓝的,低头看草,草是绿的,左看山,山是青的,右看水,水是碧的,愿我们都是幸福快乐的.
祝你开心快乐
如云高手于2008-6-18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真正令我喜欢的就是那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它是那样的让人回味无穷,意境深远,有一次百度里评你最喜爱的诗时,我挑的就是这一句,它让人感到生活的美.人的一种追求!
下面是我给别人写的信,在这里摘录一小段,以供你一看!
5.12地震,中央台的节目我大部分都看了,最为感动的一个画面就是那个3岁小男孩给营救他的解放军敬礼的镜头;最感动我的歌词是: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成龙唱的,人要感恩!人要坚持!死了的人已死去,但活着的人却依然要前行,生活没有因为灾难而停止,人生要继续,生活要继续.
大难来临,活着的意义很明了,很简单,活着的意义只为了活着,为了生命的延续.
我记得很早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一个记者在大山沟中采访一放羊娃.
他问放羊娃:”长大以后干什么?”
放羊娃回答:”放羊卖钱,再多买羊,赚了钱,取妻生子,盖房子,”
记者又问:”生了儿子后,有什么打算?”
放羊娃说:”儿子长大后,教他放羊,然后是卖羊,赚钱盖房子,”
由此往复,没有什么目标,没有什么享受!
由此,记者感叹放羊娃的卑贱与低下.
人生没有目标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但地震来临,活着就是一种目标,活着就是人生的目的.
我就是属于那种放羊娃式的人,我的人生没有什么金钱的目标,没有人说我像个做保险的,因为我与别人不同,他们说:”你一点都不象做保险的."因为我以为,人都是有自尊的,活得有尊严是我的一个生活目标.
去年挣500,今年挣一千.金钱增加了,快乐却并没有增加,幸福感依然保持原样,金钱并不能带给我快乐,因为金钱增加了,欲望也就增加了,有时欲望的增长速度大于金钱增长的速度,那么有那么一点点钱,那就不是幸福而简直就是痛苦了
要么做一有钱人,如你般富有,要么就做一穷光蛋,犹如放羊娃,穷并单纯着,唱唱山歌,放放羊,数数白云朵朵,青山座座.
有时,我想起海子来,他的死因.他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但他卧轨自杀了.
因为他想,挑水,砍柴,盖房子.这些都是穷光蛋的想法,单纯的理想,所以生活会相对的简单,这些目标对于海子来说,对于穷光蛋来说,易实现,易满足,易幸福.
但转眼诗中写道:”要环游世界.”那就是要象你一样的富翁才消受的起的,海子没有这些财富来支撑他的梦想,他无法实现这个目标,所以他痛苦.
人说世上最高境界是有钱,有闲,有情趣,但是,有闲的人往往没有钱,如我们.有钱的人又没有闲,如你们,而生活活得要有情趣,则需要钱与闲两种条件才可能构成,所以人生注定幸福不了,圆满不了.
只是我想,我早起可看花开的模样,晚睡可瞧花谢的姿态,晨跑可数小鸟的飞翔,看江河流水东去,看朝阳升起,微风拂身而过.似乎我也能感觉到一丝穷光蛋似的幸福.
金钱是留不住的,感情是看不到的,我想:人活着的意义是终其一生在找一种感觉,幸福的快乐的感觉,我不知道它会不会象小狗打圈咬自己的尾巴那样,总也咬不到.或许它离我们不远,但我们却总是握不到它.
我不知道!
我很喜欢铁凝的一句话:永远有多远
空洞但又含义深远,令人感到盲然但似乎有说不尽的情感在其中.
很想念穷的日子,一毛六的肉丝面,七分钱两根的麻花,伍分钱的猪血豆腐,那段日子,穷并快乐着,叫穷开心.
很想往富的日子,房子,车子,存折一张张,钱币一捆捆,幸福有多远呢,前行吧!
抬头看天,天是蓝的,低头看草,草是绿的,左看山,山是青的,右看水,水是碧的,愿我们都是幸福快乐的.
祝你开心快乐
如云高手于2008-6-18
本文标题: 卡拉马左夫兄弟读后感(求《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1000字 急)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9234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