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论教育》3500字读后感康德说感受到的东西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够深刻的感受他康德论述教育,他认为人性中有善有恶,教育要去...
《康德论教育》3500字读后感
康德说感受到的东西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够深刻的感受他康德论述教育,他认为人性中有善有恶,教育要去俄杨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有道德和理性的人,教育是一种人为的创造性活动,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标准的,要采取灵活的方式,才能够培养人人性当中有善有恶教育,要去恶扬善教育,要培养有道德的人,让儿童自由的接受李鑫的指导,如何才能让儿童培养有理性的指导呢?康德论教育当中,将全部的教育分为体育管术讯誉道德陶冶四不四个部分体育就是说要发展儿童的体力和感官教育。管束就是说要采取强制性的原则让儿童遵守规则性欲就是说培养学生的判断力注意力理解力推理能力思考力。康德还强调游戏与攻克并重培养有道德的公民。
《熟读精思》的读后感
看完这篇古文的读后感,小学五年级的水平,要有事例!推荐论文
·发挥汉语的正迁移作用,培
·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中尝
·英语教学中怎样带动后进生
·谈谈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功
·英语教学中情景教学的设计
·巧用任务,激活词汇教学
·高中英语同伴互批写作教学
·走出定语从句教学误区
·培养学生归纳文章主旨和大
·浅谈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科目列表
市场营销 管理理论 人力资源
电子商务 社会实践 先进教育
伦理道德 艺术理论 环境保护
农村研究 交通相关 烟草论文
电子电气 财务分析 融资决策
电影艺术 国学论文 材料工程
语文论文 数学论文 英语论文
政治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生物论文 美术论文 历史论文
地理论文 信息技术 班主任
音乐论文 体育论文 劳技论文
自然论文 德育管理 农村教育
素质教育 三个代表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哲学论文 工商管理
证券金融 社会学 审计论文
会计论文 建筑论文 电力论文
水利论文 园林景观 农林学
中医学 西医学 心理学
公安论文 法学法律 思想汇报
法律文书 总结报告 演讲稿
物业管理 经济学 论文指导
计算机 护理论文 社会调查
军事论文 化工论文 财政税收
保险论文 物流论文 语言教育
教育教学 给水排水 暖通论文
结构论文 综合类别
高中 教育优秀论文
巧用电教 熟读精思 感悟积累
论文摘要:由于当前很多的高中 教育优秀论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串讲串问的高中 教育优秀论文通病,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势,新大纲颁发的精神和要求。为了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西方流行的基于建构主义的学生中心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利用多媒体电教优势,以读为本,精讲精练,通过电教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精要地引导学生多读,自主地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充分地发挥语文工具性的特长。还学生主人的地位,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从各个方面阐明了如何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cai课件,诱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熟读精练,感悟积累。
关键词:建构主义 自主学习 感悟积累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重视积累,增加阅读量。少做题,多读书······。”《新大纲》也指出,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
低年级的说话、写话,中高年级的作文一直是个困扰师生的头等难题。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学生苦于“无米之炊”。看到了、想到了,就是没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为了这个问题,老师和学生都在上下求索。平心而论,问题的根源在哪呢?杜莆说过:“读书破百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也提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从这就可以看出多读、多记有助于提高
·发挥汉语的正迁移作用,培
·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中尝
·英语教学中怎样带动后进生
·谈谈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功
·英语教学中情景教学的设计
·巧用任务,激活词汇教学
·高中英语同伴互批写作教学
·走出定语从句教学误区
·培养学生归纳文章主旨和大
·浅谈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科目列表
市场营销 管理理论 人力资源
电子商务 社会实践 先进教育
伦理道德 艺术理论 环境保护
农村研究 交通相关 烟草论文
电子电气 财务分析 融资决策
电影艺术 国学论文 材料工程
语文论文 数学论文 英语论文
政治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生物论文 美术论文 历史论文
地理论文 信息技术 班主任
音乐论文 体育论文 劳技论文
自然论文 德育管理 农村教育
素质教育 三个代表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哲学论文 工商管理
证券金融 社会学 审计论文
会计论文 建筑论文 电力论文
水利论文 园林景观 农林学
中医学 西医学 心理学
公安论文 法学法律 思想汇报
法律文书 总结报告 演讲稿
物业管理 经济学 论文指导
计算机 护理论文 社会调查
军事论文 化工论文 财政税收
保险论文 物流论文 语言教育
教育教学 给水排水 暖通论文
结构论文 综合类别
高中 教育优秀论文
巧用电教 熟读精思 感悟积累
论文摘要:由于当前很多的高中 教育优秀论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串讲串问的高中 教育优秀论文通病,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势,新大纲颁发的精神和要求。为了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西方流行的基于建构主义的学生中心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利用多媒体电教优势,以读为本,精讲精练,通过电教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精要地引导学生多读,自主地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充分地发挥语文工具性的特长。还学生主人的地位,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从各个方面阐明了如何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cai课件,诱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熟读精练,感悟积累。
关键词:建构主义 自主学习 感悟积累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重视积累,增加阅读量。少做题,多读书······。”《新大纲》也指出,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
低年级的说话、写话,中高年级的作文一直是个困扰师生的头等难题。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学生苦于“无米之炊”。看到了、想到了,就是没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为了这个问题,老师和学生都在上下求索。平心而论,问题的根源在哪呢?杜莆说过:“读书破百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也提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从这就可以看出多读、多记有助于提高
请找一篇教育理论读后感
3000字左右,最好不要让人看出明显是在网上抄的。让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书评 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当杜威的教育思想随着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的上天而受到猛烈的攻击时,美国曾有头脑冷静的学者富有远见地指出:对杜威的批评为时尚早,我们至少应当再给杜威50年的声誉。从杜威去世至今,50年过去了,显然,美国学者这一睿智的判断已经展现了它的预言性,只不过现在看来,我们应当给予杜威教育思想的声誉恐怕远远不止50年。 杜威思想的明显复兴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产生于哲学界,它是在分析哲学走向末路,实用主义思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一大批要求弘扬实用主义哲学的思想家纷纷出场,粉墨登台,尽管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欣赏或不承认“新实用主义”这一称谓,但作为局外者,人们一般相信,这是美国"新实用主义"的重新崛起。在努力复兴实用主义的进程中,作为传统实用主义哲学代言人之一的杜威,自然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他的思想和言论开始不断地为人们所引用。可以说,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分析哲学只关注逻辑和语言问题而给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带来的巨大“真空”,正因如此,美国新实用主义主要代表人物R.罗蒂在解释杜威哲学视界的现代意义时,曾明确而形象地提出,每当分析哲学走入死胡同时,人们都会发现,杜威正等在那里。 杜威思想受到人们重新重视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近些年来国外有关杜威著作的整理、出版以及研究杜威的文章和著作明显增多。有统计数据显示,从1970年到1995年之间,北美学术界“关于杜威的著作和文章”多达2200多篇(部),平均每年近90篇(部)。同时,有关杜威研究的文章质量和范围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扩大。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杜威研究中心”经过长期的准备工作,于1991年出版了《杜威全集》,共37卷本,1996年还发行了《杜威全集》的光盘版,这项浩大的工程为人们重新深研究和挖掘杜威丰富的思想内涵提供了更为充足的第一手资料,为将对杜威思想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代欧美处于一种复杂的境地,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联邦或中央政府对教育直接干预的力度大大加强,而目前有政府背景的主流的教育改革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的。这类改革在本质上更为接近西方教育思想流派中的“新保守主义”,而不是“进步主义”。当然,它还打上了现时代的特点--经济领域的“新自由主义”的烙印(其代表人物也被称为“新右派”)。在这个意义上,杜威的教育思想并没有成为80年代以来欧美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没有受到主流教育改革力量的青睐,或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认为,杜威的教育思想经过20世纪前半期的宣传、推广,已经滲透到了美国教育制度和实践中去了,成为许多美国教育工作者日常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是他们赖以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公开的或潜在的指导原则。当我们在进行中美教育的比较中,这一点也许看得更为清楚,中美教育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是人们公认的,如,美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创造性思维较为突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考试中屡屡能获得好成绩等等。追究形成这种差别的根源,从美国方面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进步主义教育带来的,与杜威的教育思想不无关联。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随着进步教育思想在美国基础教育中的滲透和沉淀,杜威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美国教育制度和实践的一部分了,已不需要再以“运动”或“思潮”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为什么杜威的教育思想在美国的基础教育领域并没有受到人们太大的关注、形成与哲学领域巨大反差的重要原因。 但另一方面,杜威的教育思想在教育领域又的的确确被复活了,只不过它不是在基础教育领域,而是在与基础教育领域有着重要关联的教师教育领域。在当代欧美风起云涌的教师教育的改革浪潮中,行动研究、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愈演愈烈、势不可挡的趋势,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杜威强调的真正的学习应当是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尤其从“反省经验”中学的观点,正从美国20世纪上半期对学生的要求,转变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教师的要求方面来。行动研究、反思性教学运动的思想基础是可以从杜威教育思想中找到它的根源的,这也是在行动研究、反思性教学的运动和思想研究中,我们每每会回到杜威思想上去的重要原因。 另外,当前美英等国具有保守主义倾向的教育改革的巨大压力,也引起了一些教育组织和个人的抵抗和反弹,各种抵制或要求修正当前改革的势力开始出现,恢复进步教育所倡导的"儿童中心"的声音也时有耳闻,如1999年,英国就有学者出版了《新进步教育》一书,提出,不仅要恢复进步教育的主张,而且还应当将进步教育建立在新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基础之上;有的学者在教育哲学的层面上探讨杜威思想的方法论问题,发表了《教育哲学的自然化──后分析时代的杜威》(1998年)的研究专著,探讨后现代社会条件下杜威教育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就在杜威的思想在国外受到人们的重新关注并在教育领域中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局面的时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所单中惠教授的《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问世了。该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正式出版,共46万余字,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笔者是在2002年9月下旬昆明召开的教育史年会上首次看见这部书的,此次年会,正值杜威逝世50周年,外国教育史组研讨的话题就是有关杜威。单教授的这本大部头著述,不仅代表了他个人,而且也代表了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界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杜威大师的缅怀和纪念。 阅读了单中惠教授的《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笔者感到有三个方面的特点是值得一书的: 1.该书是我国教育界迄今为止最为系统和全面地研究杜威教育思想的专著 杜威是20世纪屈指可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大师,自1949以来,我国也不乏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80年代初,自我国外国教育史领域的泰斗之一──赵祥麟先生发表著名的《重新评价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论文之后,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更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除大量的论文外,也出现了不少的译著和专著。在有关杜威的专著中,《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书无疑是研究杜威教育思想最为系统和最为完整的一部。该书共分6章,分别讨论了“杜威的大学时代和教授生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传统教育与杜威”、“进步教育与杜威”、“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世界教育”6个专题,所涉及的内容几乎包括了杜威教育思想的每一方面:实用主义哲学、机能主义心理学、教育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道德教育、职业教育、儿童观、教师观、实验学校、杜威与传统教育和进步教育的关系、杜威教育思想对各国的影响等等,对杜威教育思想进行如此广泛的探索,并将探索的成果以专著的形式系统地表述出来,该书应是国内的第一本。 2.充足的资料收集和娓娓的论证过程反映了作者精湛的研究功力 运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来表述和支撑作者的观点也是该书的一个重要特色。从书中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方面是进行过长期的积累,厚积而薄发的。作者曾先后在1982-1983年、1992-1993年、1997-1998年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英国赫尔大学教育学院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对有关杜威教育思想和实践方面的资料进行过专门的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作者的论证和阐释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书后的中外文人名对照和页码标注,为读者的检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当前学术研究急功近利、“学术快餐”极为盛行的背景下,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显得尤为的可贵。 3.轶事化的表述体现了后现代式的写作风格 该书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探索,在表述上并不像一些理论专著那样抽象晦涩,而是将很多问题以"叙事"的方式表述出来,尽管这种“叙事”并不是对一个个个案的完整描述,但它的确是在有关“具体”的叙说中表达作者自己的理论构思的,这多少具有些后现代的风格。当我们注意到象美国著名的分析教育哲学后期代表人物--索尔蒂斯这样注重并擅长理论分析的教育学者,也在近年来的理论专著中有意识地增加了“案例”的叙述,我们就不难感觉到其间所体现的教育理论发展的某种共同趋势。在当今出现的"实践"优先的认识论背景下,这或许是教育理论的一种必然选择。 作为国内目前研究杜威教育思想最为系统、资料运用最为丰富的专著,单中惠教授的《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书无疑为我国学术界对杜威教育思想的进一步探索搭建了更高的研究平台,这对我国教育理论的构建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都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在我国当今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杜威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也许比西方目前流行的新保守主义思潮更大,更适合我们中国教育的改革需要。我们期待着在单教授的《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书的基础上,有更多的有关杜威教育思想的精品论著出现,不仅研究二十世纪上半期的杜威,而且,能够把杜威的教育思想放到近些年来深刻变化了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将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当前教育理论的构建和改革实践结合起来,将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怎样写好语文论文
说实话,教学论文的撰写就如学生习作,如何选材立意、布局谋篇,其实是没有技巧的,不是靠谁能教会或者有什么秘诀可以授受的。不管你多么卖力地讲授写作技巧,多么喋喋不休地传授方法,效果总是有限或者是很有限的。经验证明,写作是通过历练而能自通的一一种能力,撰写教学论文也如此。惟有教师勤写苦练,才能闯出自己的路子,亮出自己的风格。
通过本章,如果能帮助教师打开那么一扇天窗,去认识生活、去审视教学实践,激发涂鸦的热情,养成一种工作并思考着的状态,也就如愿了。就如著名诗人舒婷所说:“诗歌只是一粒种子,花朵是你自己培育出来的。”还有一句话说得好“课改没有正确的答案,但会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愿我们今天的耕耘,为不久的将来编织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可喜图景。
第一节 撰写语文教学论文的基本常识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基础与缩影。特别是在新课程推行的今天,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实践和研究,并把实践中的感性素材,通过归纳整理、概括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这样既有助于先进的教学思想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又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因为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经过实践研究、收集资料、分析综合、理论论证等过程的产物,是以文字为媒介把研究成果固定下来、表述出来的一种载体,所以撰写的过程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了解一下撰写的基本常识也是有必要的。再说,近几年语文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的积极性很高,论文的数量很多,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比如泛泛而谈的多,深入剖析的少;坐而论道的多,策略建议的少;穿新鞋走老路的多,有创意有个性的少;拼凑的多,思考的少;等等。这样说来,也有必要让我们共同去思考探讨提高教学论文的质量问题,共同为“撰写出有事实、有理论、有对策的教学论文”而努力,尽量使教学论文内容鲜活、剖析深入、见解真实。
一、语文教学论文的种类
从论文的内容来看,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对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文章。这类论文有对语文教学的性质这一命题作阐述与解释的,例如:《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年第3期《审视“语文”》(作者: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就是从“精神的家园”、“感性的语文”、“儿童的语文”、“民族的语文”和“生活的语文”几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是什么?”这一命题;有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思考与解释,笔者的《悟什么
怎么悟》(发表于2004年8期《教学月刊》)当属此列;或是站在新的理论高度、用新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例如,批评语文教学满堂灌、机械练等不足,倡导对话教学,《教学月刊》总第41期中的《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就论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的观点。
第二,收集、整理一些分散的材料,使之系统化,用新观点、新方法加以论证,得出新结论。例如,收集各国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有关资料,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寻找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3年第5期有篇题为《中美阅读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比较》的文章,就是在“多”和“活”上分析了美国阅读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的特点。
第三,对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或大或小的体会,总有自己的得意之处,及时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便也成了教学论文。这类论文比例最高,打开我们手中的语文教学杂志,有三分之二的文章就属此列。例如,《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上的“课例剖析”、“教艺例谈”、“教改探索”、“教改尝试”和“教学反思”等栏目登载的几乎都是一线教师的实践所感,记录着广大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执着追求的足迹,镌刻着一位位热血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叩问与咀嚼。
从论文撰写的形式来看,狭义上的教学论文就是指围绕某一论点运用论据进行论证的文字表达。广义上的教学论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 报告性教学论文。如课题研究报告、教学调查报告等。
第二, 论辩性教学论文。此类论文论点明确,论述充分,学术味浓。
第三, 经验型教学论文。此类论文实用性强,如:教学案例、教学叙事、课堂教学评课稿。
第四, 随感式教学论文。如:读后感,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日记等。
从严格意义上说,第三、第四类教学文章可能还不能登“教学论文”之雅堂,有的专家根本不把后两类的文章称作“教学论文”,晋升职称等评审也没有高看这两类文章,但实际上,后两类的教学论文才真正属于教师自己的,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必不可少的平台。
下面先谈谈撰写第一类和第二类教学论文的基本常识。
二、语文教学论文的基本结构
(一)题目
题目是教学论文的窗户,它应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一个好的题目让人一对视,顿生好感,引发阅读兴趣,发挥很好的广告效应。比如“磨你千遍也不厌倦——我的《只有一个地球》成长纪实”寓庄于谐,大俗中透出大雅,不仅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且让读者顿生阅读期待之情。好的题目应是用精辟的语言来阐明自己打算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用准确的语言恰当地反映此文章研究的范围及所达到的深度。例如“创新阅读不是‘大话’阅读”,一看就明了文章将对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创造性与严肃性上进行论述。又如“以小学语文为例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剖析”使读者一看便知研究的中心内容。所以,题目引用语要确切、简洁、精炼、通俗和新颖,使内行人看得明白,外行人也能有所理解。
1、准确。论文的题目和内容要名实相符,也就是说,题目要能准确地反映论文所研究的内容,少用大而统之的术语,比如“浅谈┉┉”“试论┉┉”等表述显得平庸而空泛。一篇论文的题目可以是明确点明题意的,如《低年级课堂呼唤理性的激励性评价》;也可以是不明确点出题意的,如《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几种途径》,哪几个途径不具体指明;还可以问题式的,如《低段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无论用哪种形式,题目都应该能确切地反映所要研究的问题,反映所要论述的内容,切忌穿靴带帽唱高调。请看这样二个题目:“聆听生命的呼唤——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观”(文章从“认识生命之源、感受生命之趣、理解生命之谛”三方面来论述);还有一个题目是“让童心在课堂上飞扬”,这两个题目立足点都太宏观,涉及的范围也很大,没有反映出要论述的理念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2、简炼。题目要简短明了,使人看了一目了然,马上就能明白作者想要论述的问题。如果题目过长,或过于拗口,就会影响读者的阅读期待,如《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的比较实验》,这个题目就显得太冗长了,可以改成《中学语文教学中三种教法的比较实验》,省去十个字,题目更简短明确,也没有违背原来的题意,阅读者看了,同样能理解论文所要研究、阐述的问题。比如有一次我想就如何理解“把握语文教育特点”这一规律谈些浅见,开始时想以“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为题,但发现这样的题目太大太没有针对性,最后就以“悟什么?怎么悟?”为标题,以“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的思考”为副标题,才觉得简明扼要地把意思表达清楚了。
3、新颖。教学是在不断发展,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教学论文的题目如果只是复制前人的话语,教学研究就难以发展。因此,要敏锐地把握教学动态,学习有创意地表达。比如“教学的原生态”、“预设与生成”、“绿色课堂”等等词语非常有表现力。题目要亮丽、醒目,有时可以巧借名句,如“一语天然万古新“、“未成曲调先有情”、“巧把金针度与人”;有时可以妙用修辞,如“眼睛上的窗帘”、“飞扬个性天地,栖居心灵空间”;有时可以反弹琵琶,如“近墨者未必黑”;有时还可以巧改古诗、歌词为题,如:“你看,你看,试卷的脸在悄悄地改变”“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拿什么评价你,我的孩子”“乱:怎一个怕字了得”“佳词妙句巧点击,片言只语总相宜”。当然,想拥有一个既有创意又确切的题目,这需要以稳实的研究、丰厚的积淀、深透的开掘作为基础。
4、巧设题记。如果有必要,可以巧设题记。题记可以是两句小诗,可以是一句格言,也可以是短小的寄语。只要能形象、贴切地体现写作意图,并让读者感受到在笔墨挥动之间,处处流淌着墨韵书香。比如《贾老师教语文》的题记很有意思:当年,我为了生活而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如今,让我离开这三尺讲台,我将一刻也无法生活。又如《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每一篇阅读教学案例前都有高林生老师的题记,撷取一个题记与大家分享:“教人医术者说:要想让别人知道人体的构造,首先你得拿起手术刀,一刀一刀地解剖给人家看;教人武功者说: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自己去摸爬滚打才有可能得到真功夫;教人武功与医术如此,教人学习语言文字大概也是这个理。”
(二)提要
“提要”也称“摘要”,就是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地概括出来,使读者了解论文概貌,以确定其有无阅读价值。提要以二三百字为宜,不要过长。例如《低年级课堂呼唤理性的激励性评价》的【内容摘要】在新理念的倡导下,低年级课堂呈现出热衷于无原则激励性评价的现象。本文通过四个典型案例的阐述,对激励性评价做了深刻冷静的反思,旨在呼唤老师们合理运用激励性评价语,使其发挥应有的功效。
一般较短的论文(三千字以下)可不写提要。
(三)绪论
绪论(也称引论、引言、前言、序言)--提出观点。对本论内容加以简要介绍,把中心论点准确地概括出来。如果是语文教学研究报告,应该概述研究该课题的动机、目的、意义和主要方法,指出前人或旁人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种程度,哪些尚未解决,说明自己研究这个问题的主要成果和贡献。绪论文字要简洁、明确、具体,使人看到绪论,就知道本文的基本价值。请看吕树炯老师写的《语文教学残缺之美之鉴赏》的绪论:追求完美是艺术亘古不变的主题,但任何一件艺术作品几乎都无法达到完美。因为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一种遗憾的美,一种残缺的美。古希腊著名雕塑作品“断臂维纳斯”的不可超越的美就来自于它的断臂,来自于它的残缺。据说一位著名雕塑家化了很大心血为维纳斯续上手臂,可结果却似狗尾续貂,原来的令人目眩的美荡然无存。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同样不可能达到完美。在语文教学中,“残缺”之美能使课堂教学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再请看《小学语文主题拓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绪论:小学语文主题拓展教学旨在通过提升语文教学理念,拓宽可供学生利用的教学资源,营造开放的新型学习环境,构建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教学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兴趣,张扬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里的“主题”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中心”,而“拓展”,则意味着开放,所以“主题拓展”,就是有中心地开放,在开放中体现意义的联结、情感的延续。一句话,小学语文主题拓展教学就是探讨以主题统帅全程、立体开放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方式,其固有特征表现在:主题性:主题拓展需要广泛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范围和资源,但在选择利用其他语文课程资源时要努力把握拓展的中心价值,强调以意义统帅文本,以情感引领过程,追求学习体验的深刻和专一。综合性:要改变单一文本、单一目标的常规学习思路,改造常见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在开放、立体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情感体验、个性化价值观形成等多元素养发展的过程。实践性:指主题拓展必须由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参与活动的全程,从主题的筛选、方法的选择、方向的论证,乃至整个学习过程,都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实践、自主体验,真正体现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的语文教育特点。
(四)本论
本论(正文)--进行论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论点作分析说明。以事实、数据和有关理论作为论据,按思辨的规则进行推理,展开论证。
这一部分是教学论文展开论题、分析问题的主体部分,阐明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的观点的科学性、正确性,以最大限度说服读者、感染读者。因此,这部分内容应当丰富、翔实,观点要与材料一致,论述的先后次序,推理的层次,都要根据事理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做到有条不紊。所以这部分要求做到结构层次性、论证逻辑性和论据丰富性。
如果是语文教学研究报告,这部分是教师表达教学研究成果的主体。这部分的关键在于论证,包括课题的提出,对解决问题的设想、研究过程(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主要数据)、研究结果等。
本论部分要注意理论的运用和逻辑推理,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衔接,注意主次,抓住本质。如果结构比较复杂,在中心论点提出后,还要将其分解,按照不同的层次设置若干分论点或小论点,可加小标题,使用序号书写风格要保持统一。试举笔者写的《论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无为与有为》,希望能印证以上观点。
作文教学似乎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堡垒,成为我们的围城,我们总在突围,方法林林总总,流派形形色色,可我们总感到不尽人意,为什么?原因很复杂,最根本的是我们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所谓简单问题复杂化,指对作文教学的定位,太把作文当作作文。小学生为什么要习作?其一,是语言文字的运用练笔。其二,是因为他们要发表自己的生活感受,要表达对周围的看法,他们只要有触发点,并把它们写下来,就是作文。但是,由于习惯心理定势使然,更何况为了应试,作文教学功利化,教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习作与主题明、立意深、构思巧、取材新挂钩,潜意识中整齐划一地向优秀作文看齐,所以一味拔高要求,还写不通句子,就要求写段、写篇,还写不清楚、写不明白,就要求生动形象,就如孩子不会走就要求跑、跳,结果导致畸形发展。对作文教学人为的“恶炒”、“升值”使学生视作文为海市蜃楼,可望不可及,从而产生消极、失语。这不是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吗?
复杂问题简单化,指对作文教学改革的研究上,在具体的作文教学策略上,有认识简单化倾向,有的认为小学生习作训练只要有所感就写得出,有的认为认识事物的能力发展了同时也发展了表达能力,有的一味强调阅读积累、读中悟写。这种一维的思考方式,把作文教学中的复杂现象简化成单一的因果关系,从纯粹概念中看似辩证地推导出现实来,其实脱离学生认知规律、学习实际,把理想中的完美(如只要从观察获得内容,就能写出文章来)作为标准或依据来解释小学生的作文现实,其结果必然是苍白无力。
通过本章,如果能帮助教师打开那么一扇天窗,去认识生活、去审视教学实践,激发涂鸦的热情,养成一种工作并思考着的状态,也就如愿了。就如著名诗人舒婷所说:“诗歌只是一粒种子,花朵是你自己培育出来的。”还有一句话说得好“课改没有正确的答案,但会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愿我们今天的耕耘,为不久的将来编织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可喜图景。
第一节 撰写语文教学论文的基本常识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基础与缩影。特别是在新课程推行的今天,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实践和研究,并把实践中的感性素材,通过归纳整理、概括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这样既有助于先进的教学思想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又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因为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经过实践研究、收集资料、分析综合、理论论证等过程的产物,是以文字为媒介把研究成果固定下来、表述出来的一种载体,所以撰写的过程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了解一下撰写的基本常识也是有必要的。再说,近几年语文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的积极性很高,论文的数量很多,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比如泛泛而谈的多,深入剖析的少;坐而论道的多,策略建议的少;穿新鞋走老路的多,有创意有个性的少;拼凑的多,思考的少;等等。这样说来,也有必要让我们共同去思考探讨提高教学论文的质量问题,共同为“撰写出有事实、有理论、有对策的教学论文”而努力,尽量使教学论文内容鲜活、剖析深入、见解真实。
一、语文教学论文的种类
从论文的内容来看,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对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文章。这类论文有对语文教学的性质这一命题作阐述与解释的,例如:《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年第3期《审视“语文”》(作者: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就是从“精神的家园”、“感性的语文”、“儿童的语文”、“民族的语文”和“生活的语文”几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是什么?”这一命题;有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思考与解释,笔者的《悟什么
怎么悟》(发表于2004年8期《教学月刊》)当属此列;或是站在新的理论高度、用新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例如,批评语文教学满堂灌、机械练等不足,倡导对话教学,《教学月刊》总第41期中的《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就论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的观点。
第二,收集、整理一些分散的材料,使之系统化,用新观点、新方法加以论证,得出新结论。例如,收集各国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有关资料,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寻找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3年第5期有篇题为《中美阅读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比较》的文章,就是在“多”和“活”上分析了美国阅读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的特点。
第三,对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或大或小的体会,总有自己的得意之处,及时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便也成了教学论文。这类论文比例最高,打开我们手中的语文教学杂志,有三分之二的文章就属此列。例如,《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上的“课例剖析”、“教艺例谈”、“教改探索”、“教改尝试”和“教学反思”等栏目登载的几乎都是一线教师的实践所感,记录着广大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执着追求的足迹,镌刻着一位位热血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叩问与咀嚼。
从论文撰写的形式来看,狭义上的教学论文就是指围绕某一论点运用论据进行论证的文字表达。广义上的教学论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 报告性教学论文。如课题研究报告、教学调查报告等。
第二, 论辩性教学论文。此类论文论点明确,论述充分,学术味浓。
第三, 经验型教学论文。此类论文实用性强,如:教学案例、教学叙事、课堂教学评课稿。
第四, 随感式教学论文。如:读后感,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日记等。
从严格意义上说,第三、第四类教学文章可能还不能登“教学论文”之雅堂,有的专家根本不把后两类的文章称作“教学论文”,晋升职称等评审也没有高看这两类文章,但实际上,后两类的教学论文才真正属于教师自己的,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必不可少的平台。
下面先谈谈撰写第一类和第二类教学论文的基本常识。
二、语文教学论文的基本结构
(一)题目
题目是教学论文的窗户,它应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一个好的题目让人一对视,顿生好感,引发阅读兴趣,发挥很好的广告效应。比如“磨你千遍也不厌倦——我的《只有一个地球》成长纪实”寓庄于谐,大俗中透出大雅,不仅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且让读者顿生阅读期待之情。好的题目应是用精辟的语言来阐明自己打算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用准确的语言恰当地反映此文章研究的范围及所达到的深度。例如“创新阅读不是‘大话’阅读”,一看就明了文章将对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创造性与严肃性上进行论述。又如“以小学语文为例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剖析”使读者一看便知研究的中心内容。所以,题目引用语要确切、简洁、精炼、通俗和新颖,使内行人看得明白,外行人也能有所理解。
1、准确。论文的题目和内容要名实相符,也就是说,题目要能准确地反映论文所研究的内容,少用大而统之的术语,比如“浅谈┉┉”“试论┉┉”等表述显得平庸而空泛。一篇论文的题目可以是明确点明题意的,如《低年级课堂呼唤理性的激励性评价》;也可以是不明确点出题意的,如《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几种途径》,哪几个途径不具体指明;还可以问题式的,如《低段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无论用哪种形式,题目都应该能确切地反映所要研究的问题,反映所要论述的内容,切忌穿靴带帽唱高调。请看这样二个题目:“聆听生命的呼唤——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观”(文章从“认识生命之源、感受生命之趣、理解生命之谛”三方面来论述);还有一个题目是“让童心在课堂上飞扬”,这两个题目立足点都太宏观,涉及的范围也很大,没有反映出要论述的理念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2、简炼。题目要简短明了,使人看了一目了然,马上就能明白作者想要论述的问题。如果题目过长,或过于拗口,就会影响读者的阅读期待,如《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的比较实验》,这个题目就显得太冗长了,可以改成《中学语文教学中三种教法的比较实验》,省去十个字,题目更简短明确,也没有违背原来的题意,阅读者看了,同样能理解论文所要研究、阐述的问题。比如有一次我想就如何理解“把握语文教育特点”这一规律谈些浅见,开始时想以“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为题,但发现这样的题目太大太没有针对性,最后就以“悟什么?怎么悟?”为标题,以“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的思考”为副标题,才觉得简明扼要地把意思表达清楚了。
3、新颖。教学是在不断发展,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教学论文的题目如果只是复制前人的话语,教学研究就难以发展。因此,要敏锐地把握教学动态,学习有创意地表达。比如“教学的原生态”、“预设与生成”、“绿色课堂”等等词语非常有表现力。题目要亮丽、醒目,有时可以巧借名句,如“一语天然万古新“、“未成曲调先有情”、“巧把金针度与人”;有时可以妙用修辞,如“眼睛上的窗帘”、“飞扬个性天地,栖居心灵空间”;有时可以反弹琵琶,如“近墨者未必黑”;有时还可以巧改古诗、歌词为题,如:“你看,你看,试卷的脸在悄悄地改变”“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拿什么评价你,我的孩子”“乱:怎一个怕字了得”“佳词妙句巧点击,片言只语总相宜”。当然,想拥有一个既有创意又确切的题目,这需要以稳实的研究、丰厚的积淀、深透的开掘作为基础。
4、巧设题记。如果有必要,可以巧设题记。题记可以是两句小诗,可以是一句格言,也可以是短小的寄语。只要能形象、贴切地体现写作意图,并让读者感受到在笔墨挥动之间,处处流淌着墨韵书香。比如《贾老师教语文》的题记很有意思:当年,我为了生活而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如今,让我离开这三尺讲台,我将一刻也无法生活。又如《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每一篇阅读教学案例前都有高林生老师的题记,撷取一个题记与大家分享:“教人医术者说:要想让别人知道人体的构造,首先你得拿起手术刀,一刀一刀地解剖给人家看;教人武功者说: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自己去摸爬滚打才有可能得到真功夫;教人武功与医术如此,教人学习语言文字大概也是这个理。”
(二)提要
“提要”也称“摘要”,就是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地概括出来,使读者了解论文概貌,以确定其有无阅读价值。提要以二三百字为宜,不要过长。例如《低年级课堂呼唤理性的激励性评价》的【内容摘要】在新理念的倡导下,低年级课堂呈现出热衷于无原则激励性评价的现象。本文通过四个典型案例的阐述,对激励性评价做了深刻冷静的反思,旨在呼唤老师们合理运用激励性评价语,使其发挥应有的功效。
一般较短的论文(三千字以下)可不写提要。
(三)绪论
绪论(也称引论、引言、前言、序言)--提出观点。对本论内容加以简要介绍,把中心论点准确地概括出来。如果是语文教学研究报告,应该概述研究该课题的动机、目的、意义和主要方法,指出前人或旁人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种程度,哪些尚未解决,说明自己研究这个问题的主要成果和贡献。绪论文字要简洁、明确、具体,使人看到绪论,就知道本文的基本价值。请看吕树炯老师写的《语文教学残缺之美之鉴赏》的绪论:追求完美是艺术亘古不变的主题,但任何一件艺术作品几乎都无法达到完美。因为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一种遗憾的美,一种残缺的美。古希腊著名雕塑作品“断臂维纳斯”的不可超越的美就来自于它的断臂,来自于它的残缺。据说一位著名雕塑家化了很大心血为维纳斯续上手臂,可结果却似狗尾续貂,原来的令人目眩的美荡然无存。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同样不可能达到完美。在语文教学中,“残缺”之美能使课堂教学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再请看《小学语文主题拓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绪论:小学语文主题拓展教学旨在通过提升语文教学理念,拓宽可供学生利用的教学资源,营造开放的新型学习环境,构建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教学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兴趣,张扬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里的“主题”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中心”,而“拓展”,则意味着开放,所以“主题拓展”,就是有中心地开放,在开放中体现意义的联结、情感的延续。一句话,小学语文主题拓展教学就是探讨以主题统帅全程、立体开放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方式,其固有特征表现在:主题性:主题拓展需要广泛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范围和资源,但在选择利用其他语文课程资源时要努力把握拓展的中心价值,强调以意义统帅文本,以情感引领过程,追求学习体验的深刻和专一。综合性:要改变单一文本、单一目标的常规学习思路,改造常见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在开放、立体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情感体验、个性化价值观形成等多元素养发展的过程。实践性:指主题拓展必须由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参与活动的全程,从主题的筛选、方法的选择、方向的论证,乃至整个学习过程,都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实践、自主体验,真正体现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的语文教育特点。
(四)本论
本论(正文)--进行论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论点作分析说明。以事实、数据和有关理论作为论据,按思辨的规则进行推理,展开论证。
这一部分是教学论文展开论题、分析问题的主体部分,阐明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的观点的科学性、正确性,以最大限度说服读者、感染读者。因此,这部分内容应当丰富、翔实,观点要与材料一致,论述的先后次序,推理的层次,都要根据事理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做到有条不紊。所以这部分要求做到结构层次性、论证逻辑性和论据丰富性。
如果是语文教学研究报告,这部分是教师表达教学研究成果的主体。这部分的关键在于论证,包括课题的提出,对解决问题的设想、研究过程(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主要数据)、研究结果等。
本论部分要注意理论的运用和逻辑推理,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衔接,注意主次,抓住本质。如果结构比较复杂,在中心论点提出后,还要将其分解,按照不同的层次设置若干分论点或小论点,可加小标题,使用序号书写风格要保持统一。试举笔者写的《论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无为与有为》,希望能印证以上观点。
作文教学似乎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堡垒,成为我们的围城,我们总在突围,方法林林总总,流派形形色色,可我们总感到不尽人意,为什么?原因很复杂,最根本的是我们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所谓简单问题复杂化,指对作文教学的定位,太把作文当作作文。小学生为什么要习作?其一,是语言文字的运用练笔。其二,是因为他们要发表自己的生活感受,要表达对周围的看法,他们只要有触发点,并把它们写下来,就是作文。但是,由于习惯心理定势使然,更何况为了应试,作文教学功利化,教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习作与主题明、立意深、构思巧、取材新挂钩,潜意识中整齐划一地向优秀作文看齐,所以一味拔高要求,还写不通句子,就要求写段、写篇,还写不清楚、写不明白,就要求生动形象,就如孩子不会走就要求跑、跳,结果导致畸形发展。对作文教学人为的“恶炒”、“升值”使学生视作文为海市蜃楼,可望不可及,从而产生消极、失语。这不是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吗?
复杂问题简单化,指对作文教学改革的研究上,在具体的作文教学策略上,有认识简单化倾向,有的认为小学生习作训练只要有所感就写得出,有的认为认识事物的能力发展了同时也发展了表达能力,有的一味强调阅读积累、读中悟写。这种一维的思考方式,把作文教学中的复杂现象简化成单一的因果关系,从纯粹概念中看似辩证地推导出现实来,其实脱离学生认知规律、学习实际,把理想中的完美(如只要从观察获得内容,就能写出文章来)作为标准或依据来解释小学生的作文现实,其结果必然是苍白无力。
本文标题: 《写作教学新论》读后感(请找一篇教育理论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8673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