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相见欢读后感800字相见欢是后主被掳之后所写,以一个丧国的君主而言,内心的苦楚与怅惘,时时刻刻如影随形,尤其是在萧瑟的秋夜.作者开头一句,开...
李煜相见欢读后感800字
相见欢是后主被掳之后所写,以一个丧国的君主而言,内心的苦楚与怅惘,时时刻刻如影随形,尤其是在萧瑟的秋夜.作者开头一句,开门见山的将愁绪直接表达於无言独上楼的情绪中,手法上与诗雷同,第二句勾出月,以月如勾的意象,企图传述一种孤清与不圆满的遗憾意境,紧紧的扣住西楼独处的人,月如勾,人独悴;织就一幅好不凄凉的景色.第三句 以寂寞描述所处的情境,用寂寞统领整个情绪,梧桐也寂寞、深院也寂寞,是寂寞锁住了秋,亦或是清秋锁住了寂寞,只因作者的情绪眼中所见皆是寂寞.而在句法上简单的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的景象,将寂寞与清秋紧密的扣在一起,更增添了秋的萧瑟与作者的孤独无言.剪不断,理还乱,这样的情绪想要抛开不理,却是怎样也无法割舍,想要好好的梳理,却又更加的杂乱失序,於手法上作者利用了对峙的情绪,表达心中的冲突起伏,在词的架构上激起了波朝,也让整个情绪高张.
总之,李煜表达了对现实无可奈何之情同时感叹心有余而力不足
总之,李煜表达了对现实无可奈何之情同时感叹心有余而力不足
张爱玲半生缘读后感1000字可有?
半生缘了多少恨,倾城之恋相见欢。
老实说,我不懂张爱玲,她的作品我才是初读。但,看着封面,一个个张爱玲的小说名字,突然奇想,拼凑成两句,感觉还可以。封面上,张一袭旗袍,紧抿嘴唇,双眼生辉,顾盼婉转,头微微上扬,自有种绝世独立的傲气。拈朵微笑的花,看一段人世风光。
早就听不止一个人说,张爱玲的作品值得一看。暑假有空读了一些,果然是大家。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拗口的典故,满眼所见,只是毫不煽情的文字,一直读下去,感觉却很舒服,。偶尔,有些句子入了眼就直达心底,让人心隐隐的痛。
昨天上午,在办公室,众人喧哗中,我默然不语,翻看着《半生缘》的结局,聊天费时间,看书也是费时间,捎带着费眼。当然,若是遇到感兴趣的话题,也会合上书本,东拉西扯一番,有时候也能唬人一番,冒充渊博,心情好时,会耐心作答,仅凭记忆,有时候对有时候也会错。心情不好时,就扔出一句:自己百度去。
以悲剧结尾的故事,开头或是平淡,或是有喜感。然后就急转直下,一步错步步错,步步皆殇,高开低走,直到最好把美好东西毁灭,让我们这些旁观者动容唏嘘。
《半生缘》开头平平淡淡,没什么看头,倒是结尾的悲凉让我深有感触,这是昨天的事了。
虽隔了一天,今儿上午再看,自又是一番滋味了。
十四年后,当世钧再次见到曼桢时,吓了一跳。十四年,弹指一挥间。当初的三年两年,仿佛就是他们的一生一世,而人到中年,十年八年却如同指缝。
不是吗,春又暖花又开,夏又雨滂沱,而如今又秋意飒飒,凉意尚未入骨,却侵入了肌肤,这不算什么,怕就怕的是心寒,就是分手,也不该选在秋季吧。一年一年又一年,四季轮回的频率也加速度了。当初,爱情让他们忘记了时间,如今,时间让他们又淡忘了爱情。
也许,爱不是热情,不是怀念,只是岁月,年长日久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张爱玲如是注解道。
十四年后,再次相遇,想起过往却相对无言。沉默良久后,曼桢一句:世钧,我们回不去了。是的,多年后,尽管再次相遇,尽管还是可以互相拥抱着,尽管心里还是留恋,那些情话,那些甜言蜜语却说不口了。
时光带走了你,也改变了我,还带走了我们之间的故事。。睹物思人之后,往往物是人非,虽悲戚戚却再平常不过。
曼桢
你问,世钧你幸福吗?他却只能抱有沉默。说什么呢?像对普通朋友一样说马马虎虎,可站在眼前的不是别人,而是她,如果对她也不能说,那又能对谁说呢?说不幸福,当初要不是自己负气争吵,哪能有今日之事,还是不愿意认错,或者说不幸福,是否就是对身边人的贬低,还是护短一些吧,她再不好,也是自己的老婆。
我和你。
我和你,是否也曾有过如此无语的时刻?有些话,你若不听,我只能闭嘴沉默到底,山月哪知心底事?纵有万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我们只是怕,怕自己也怕对方。我们爱,却都是最爱自己,爱自己,本来就没错,谁也不能去指责谁?如果我陷进去了,你能离婚吗?你问,不能。我说。错错错,一切都是错。一起沉沦,飞蛾扑火,想想就罢了,谁敢说到手后,还会如此这般的珍惜。人啊,又贪心又懦弱,居然还如鸵鸟般逃避,这是如何不可理喻和荒谬?????
我只要你幸福,是世钧给曼桢说的,这也是我要对你说的。幸福,究竟什么是个什么东西。你说,幸福是求仁得仁。是呀,求仁得仁尚何语,该知足惜福。可,人终究是贪心的动物。贪字染骨无苍生,还是情字染骨误苍生?
曼桢。
还是你开了口,讲起了你的经历。多少次,你想象,有那么一天,你要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世钧听,在梦中你已屡次的讲过,每次都是哭着醒来。如今,这一天就在今天,你却平淡说起了它,仿佛那是别人的故事,和你无关无干。
我和你。
总是如此,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期盼的美好没那么美好,担忧的伤心也没那么伤心,现实不可怕,可怕的是猜忌和想象。面对,不一定难过。过去了就过去了,时间真是霸道的良药,试想,今日的痛,总有一天,你会减轻淡忘,这是好事,但,请你记得,这个人吧,他曾千里迢迢为你一路向南。
曼桢。
你悠悠说着,他却不能平静,恨不得粉身碎骨不顾一切,一念执着,又何须惜我躯,恨不得穿越到那个时间那座阁楼,救你出来。只是当时毫不知情,如果。。。。。,这个世界应有尽有,偏偏就是没有如果。早早遇见,却偏偏失之交臂,都曾彼此苦苦寻找,却总是运气不够好,要么是地点不对,要么是时间不对。
如何,叫我遇见你,不在错误的地点,更不要在错误的时间。在此地,而不是在彼地。不要太晚不要太早,时间要足够恰恰好。
世钧:也许,也许,也许。还有法子来挽救。只要我做,一定能做到。
曼桢:不,能见上一面,就已经。。。。不知道多么的痛快。
当初,耳鬓厮磨,以为能陪钧漫漫一程路,最后,却昨夜黄花尽,咫尺陌路散落在天涯。初遇,相见欢。最后,多少恨。
多少恨,自古多情空余恨。
心中无怨,心中有憾。恨 应当如是观。
PS:黎明 半生缘 歌词:
别来还无恙那年少轻狂,却让岁月背叛。流转的时光照一脸苍凉,再也来不及遗忘。两个人闹哄一场,一个人地老天荒。聚少离多的纠缠,迷惘是唯一的答案
叶落可以知秋,而人生未到半坎,尚未读懂人世,又怎么可以轻易去回首《半生缘》,信笔胡涂,博君一笑耳,欢迎张迷来拍砖。 -
老实说,我不懂张爱玲,她的作品我才是初读。但,看着封面,一个个张爱玲的小说名字,突然奇想,拼凑成两句,感觉还可以。封面上,张一袭旗袍,紧抿嘴唇,双眼生辉,顾盼婉转,头微微上扬,自有种绝世独立的傲气。拈朵微笑的花,看一段人世风光。
早就听不止一个人说,张爱玲的作品值得一看。暑假有空读了一些,果然是大家。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拗口的典故,满眼所见,只是毫不煽情的文字,一直读下去,感觉却很舒服,。偶尔,有些句子入了眼就直达心底,让人心隐隐的痛。
昨天上午,在办公室,众人喧哗中,我默然不语,翻看着《半生缘》的结局,聊天费时间,看书也是费时间,捎带着费眼。当然,若是遇到感兴趣的话题,也会合上书本,东拉西扯一番,有时候也能唬人一番,冒充渊博,心情好时,会耐心作答,仅凭记忆,有时候对有时候也会错。心情不好时,就扔出一句:自己百度去。
以悲剧结尾的故事,开头或是平淡,或是有喜感。然后就急转直下,一步错步步错,步步皆殇,高开低走,直到最好把美好东西毁灭,让我们这些旁观者动容唏嘘。
《半生缘》开头平平淡淡,没什么看头,倒是结尾的悲凉让我深有感触,这是昨天的事了。
虽隔了一天,今儿上午再看,自又是一番滋味了。
十四年后,当世钧再次见到曼桢时,吓了一跳。十四年,弹指一挥间。当初的三年两年,仿佛就是他们的一生一世,而人到中年,十年八年却如同指缝。
不是吗,春又暖花又开,夏又雨滂沱,而如今又秋意飒飒,凉意尚未入骨,却侵入了肌肤,这不算什么,怕就怕的是心寒,就是分手,也不该选在秋季吧。一年一年又一年,四季轮回的频率也加速度了。当初,爱情让他们忘记了时间,如今,时间让他们又淡忘了爱情。
也许,爱不是热情,不是怀念,只是岁月,年长日久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张爱玲如是注解道。
十四年后,再次相遇,想起过往却相对无言。沉默良久后,曼桢一句:世钧,我们回不去了。是的,多年后,尽管再次相遇,尽管还是可以互相拥抱着,尽管心里还是留恋,那些情话,那些甜言蜜语却说不口了。
时光带走了你,也改变了我,还带走了我们之间的故事。。睹物思人之后,往往物是人非,虽悲戚戚却再平常不过。
曼桢
你问,世钧你幸福吗?他却只能抱有沉默。说什么呢?像对普通朋友一样说马马虎虎,可站在眼前的不是别人,而是她,如果对她也不能说,那又能对谁说呢?说不幸福,当初要不是自己负气争吵,哪能有今日之事,还是不愿意认错,或者说不幸福,是否就是对身边人的贬低,还是护短一些吧,她再不好,也是自己的老婆。
我和你。
我和你,是否也曾有过如此无语的时刻?有些话,你若不听,我只能闭嘴沉默到底,山月哪知心底事?纵有万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我们只是怕,怕自己也怕对方。我们爱,却都是最爱自己,爱自己,本来就没错,谁也不能去指责谁?如果我陷进去了,你能离婚吗?你问,不能。我说。错错错,一切都是错。一起沉沦,飞蛾扑火,想想就罢了,谁敢说到手后,还会如此这般的珍惜。人啊,又贪心又懦弱,居然还如鸵鸟般逃避,这是如何不可理喻和荒谬?????
我只要你幸福,是世钧给曼桢说的,这也是我要对你说的。幸福,究竟什么是个什么东西。你说,幸福是求仁得仁。是呀,求仁得仁尚何语,该知足惜福。可,人终究是贪心的动物。贪字染骨无苍生,还是情字染骨误苍生?
曼桢。
还是你开了口,讲起了你的经历。多少次,你想象,有那么一天,你要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世钧听,在梦中你已屡次的讲过,每次都是哭着醒来。如今,这一天就在今天,你却平淡说起了它,仿佛那是别人的故事,和你无关无干。
我和你。
总是如此,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期盼的美好没那么美好,担忧的伤心也没那么伤心,现实不可怕,可怕的是猜忌和想象。面对,不一定难过。过去了就过去了,时间真是霸道的良药,试想,今日的痛,总有一天,你会减轻淡忘,这是好事,但,请你记得,这个人吧,他曾千里迢迢为你一路向南。
曼桢。
你悠悠说着,他却不能平静,恨不得粉身碎骨不顾一切,一念执着,又何须惜我躯,恨不得穿越到那个时间那座阁楼,救你出来。只是当时毫不知情,如果。。。。。,这个世界应有尽有,偏偏就是没有如果。早早遇见,却偏偏失之交臂,都曾彼此苦苦寻找,却总是运气不够好,要么是地点不对,要么是时间不对。
如何,叫我遇见你,不在错误的地点,更不要在错误的时间。在此地,而不是在彼地。不要太晚不要太早,时间要足够恰恰好。
世钧:也许,也许,也许。还有法子来挽救。只要我做,一定能做到。
曼桢:不,能见上一面,就已经。。。。不知道多么的痛快。
当初,耳鬓厮磨,以为能陪钧漫漫一程路,最后,却昨夜黄花尽,咫尺陌路散落在天涯。初遇,相见欢。最后,多少恨。
多少恨,自古多情空余恨。
心中无怨,心中有憾。恨 应当如是观。
PS:黎明 半生缘 歌词:
别来还无恙那年少轻狂,却让岁月背叛。流转的时光照一脸苍凉,再也来不及遗忘。两个人闹哄一场,一个人地老天荒。聚少离多的纠缠,迷惘是唯一的答案
叶落可以知秋,而人生未到半坎,尚未读懂人世,又怎么可以轻易去回首《半生缘》,信笔胡涂,博君一笑耳,欢迎张迷来拍砖。 -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读后感600字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读后感600字《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张爱玲的小说哪一本最好看?
关于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张爱玲的电影不如小说,长篇不如中短篇。《金锁记》和《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写得最好的作品,而《金锁记》和《倾城之恋》则是张爱玲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因此,我们读张爱玲的小说最起码要读三篇:《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和《金锁记》。
1."香港传奇":《沉香屑:第一炉香》
她最初的几篇小说都是以她在香港的生活为题材的。《第一炉香》是张爱玲开始作家生涯的第一篇小说。
这是一个关于寡妇的故事,写了梁太太和葛薇龙两代寡妇。从此,张爱玲在创作中形成了一个"寡妇情结",她最好的小说写的大多都是寡妇,除作品中的梁太太和葛薇龙外,还有《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等。做寡妇,常常会被看作是女人的悲哀,但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却对做寡妇情有独钟,而且都是目的明确地为了钱而甘愿当寡妇。
同时,这也是一个关于"由良而娼"的故事,一个关于"沉沦"的故事。葛薇龙当初投奔姑妈梁太太是为了更好地读书,可当她的爱情在这里失败后,梁太太已经成为了她的人生榜样,她已经无法回到上海的家中,无法离开梁太太了。在作品最后,饶有趣味的是,当一群水兵喝得烂醉,不约而同地把薇龙当做了妓女,吓得她撒腿便跑后,乔琪笑道:"那些醉泥鳅,把你当做什么人了?"薇龙却说:"本来吗,我跟她们有什么分别?"乔琪不让她乱说,她却坦然地承认自己说错了话,错只错在:"她们是不得已,我是自愿的!" 写尽了葛薇龙沉沦堕落的自觉和无奈。
小说绘制精细,意象迷朦,似古实雅,美艳如初放的蓓蕾,出手不凡,一登文坛便立即引起了轰动和惊叹。
2."双城故事":《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富传奇色彩的小说。
这是一个关于"调情"的故事,重点描写的是范柳原与白流苏的调情表演。傅雷本来是张爱玲小说最早的肯定者,但他惟独对这部作品评价不高。他认为:"一个'破落户'家的一个离婚女儿,被穷酸兄嫂的冷嘲热讽撵出母家,跟一个饱经世故,狡猾精刮的老留学生谈恋爱。正要陷在泥沼里时,一件突然震动世界的变故把她救了出来,得到一个平凡的归宿--整篇故事可以用这一两行包括。因为是传奇(正如作者所说),没有悲剧的严肃、崇高,和宿命性;光暗的对照也不强烈。因为是传奇,情欲没有惊心动魄的表现。几乎占到二分之一篇幅的调情,尽是些玩世不恭的享乐主义者的精神游戏;尽管那么机巧,文雅,风趣,终究是精练到近乎病态的社会的产物。好似六朝的骈体,虽然珠光宝气,内里却空空洞洞,既没有真正的欢畅,也没有刻骨的悲哀。《倾城之恋》给人的印象,仿佛是一座雕刻精工的翡翠宝塔,而非莪特式大寺的一角。美丽的对话,真真假假的捉迷藏,都在心的浮面飘滑;吸引,挑逗,无伤大体的攻守战,遮饰着虚伪。……勾勒的不够深刻,是因为对人物思索得不够深刻,生活得不够深刻;并且作品的重心过于偏向顽皮而风雅的调情,倘再从小节上检视一下的话,那末,流苏'没念过两句书'而居然够得上和柳原针锋相对,未免是个大漏洞。离婚以前的生活经验毫无追叙,使她离家以前和以后的思想引动显得不可解。这些都减少了人物的现实性。总之,《倾城之恋》的华彩胜过了骨干;两个主角的缺陷,也就是作品本身的缺陷"。
但也有人认为,"柳原意在求欢,流苏意在求生,这是女性根本的悲哀,也是张爱玲的洞见所在"。也许,傅雷的意见仅仅代表着男性读者的意见,这个意见对于范柳原是合适的,对于白流苏则有些冤屈。站在女性的立场看,白流苏的调情的背后,是生存的焦灼和无奈。因此,张爱玲对此批评并不服气,她为此写了《自己的文章》反驳说:"我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他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因之柳原与流苏的结局,虽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旧是庸俗;就事论事,他们也只能如此"。
同时,这也是一个关于"弃妇"的故事,是一个弃妇在进行垂死挣扎和自我拯救之后终于修成正果的故事。因此,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张爱玲版的"娜拉走后怎样"的故事,一个关于"逃离"的故事。白流苏虽然几经努力得到了众人虎视眈眈的猎物范柳原,成功地逃出了家庭,但是,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削弱自己作品中常有的荒凉感。白流苏逃出了狼窝,又落入了虎口,而且,她得到的婚姻只是一座没有爱情的空城,而这座空城的获得也仅仅是因为战争的成全,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虽然战争加快和简化了许多人正式成婚的速度,但作者心里最明白,这种婚姻肯定是靠不住的。
张爱玲的电影不如小说,长篇不如中短篇。《金锁记》和《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写得最好的作品,而《金锁记》和《倾城之恋》则是张爱玲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因此,我们读张爱玲的小说最起码要读三篇:《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和《金锁记》。
1."香港传奇":《沉香屑:第一炉香》
她最初的几篇小说都是以她在香港的生活为题材的。《第一炉香》是张爱玲开始作家生涯的第一篇小说。
这是一个关于寡妇的故事,写了梁太太和葛薇龙两代寡妇。从此,张爱玲在创作中形成了一个"寡妇情结",她最好的小说写的大多都是寡妇,除作品中的梁太太和葛薇龙外,还有《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等。做寡妇,常常会被看作是女人的悲哀,但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却对做寡妇情有独钟,而且都是目的明确地为了钱而甘愿当寡妇。
同时,这也是一个关于"由良而娼"的故事,一个关于"沉沦"的故事。葛薇龙当初投奔姑妈梁太太是为了更好地读书,可当她的爱情在这里失败后,梁太太已经成为了她的人生榜样,她已经无法回到上海的家中,无法离开梁太太了。在作品最后,饶有趣味的是,当一群水兵喝得烂醉,不约而同地把薇龙当做了妓女,吓得她撒腿便跑后,乔琪笑道:"那些醉泥鳅,把你当做什么人了?"薇龙却说:"本来吗,我跟她们有什么分别?"乔琪不让她乱说,她却坦然地承认自己说错了话,错只错在:"她们是不得已,我是自愿的!" 写尽了葛薇龙沉沦堕落的自觉和无奈。
小说绘制精细,意象迷朦,似古实雅,美艳如初放的蓓蕾,出手不凡,一登文坛便立即引起了轰动和惊叹。
2."双城故事":《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富传奇色彩的小说。
这是一个关于"调情"的故事,重点描写的是范柳原与白流苏的调情表演。傅雷本来是张爱玲小说最早的肯定者,但他惟独对这部作品评价不高。他认为:"一个'破落户'家的一个离婚女儿,被穷酸兄嫂的冷嘲热讽撵出母家,跟一个饱经世故,狡猾精刮的老留学生谈恋爱。正要陷在泥沼里时,一件突然震动世界的变故把她救了出来,得到一个平凡的归宿--整篇故事可以用这一两行包括。因为是传奇(正如作者所说),没有悲剧的严肃、崇高,和宿命性;光暗的对照也不强烈。因为是传奇,情欲没有惊心动魄的表现。几乎占到二分之一篇幅的调情,尽是些玩世不恭的享乐主义者的精神游戏;尽管那么机巧,文雅,风趣,终究是精练到近乎病态的社会的产物。好似六朝的骈体,虽然珠光宝气,内里却空空洞洞,既没有真正的欢畅,也没有刻骨的悲哀。《倾城之恋》给人的印象,仿佛是一座雕刻精工的翡翠宝塔,而非莪特式大寺的一角。美丽的对话,真真假假的捉迷藏,都在心的浮面飘滑;吸引,挑逗,无伤大体的攻守战,遮饰着虚伪。……勾勒的不够深刻,是因为对人物思索得不够深刻,生活得不够深刻;并且作品的重心过于偏向顽皮而风雅的调情,倘再从小节上检视一下的话,那末,流苏'没念过两句书'而居然够得上和柳原针锋相对,未免是个大漏洞。离婚以前的生活经验毫无追叙,使她离家以前和以后的思想引动显得不可解。这些都减少了人物的现实性。总之,《倾城之恋》的华彩胜过了骨干;两个主角的缺陷,也就是作品本身的缺陷"。
但也有人认为,"柳原意在求欢,流苏意在求生,这是女性根本的悲哀,也是张爱玲的洞见所在"。也许,傅雷的意见仅仅代表着男性读者的意见,这个意见对于范柳原是合适的,对于白流苏则有些冤屈。站在女性的立场看,白流苏的调情的背后,是生存的焦灼和无奈。因此,张爱玲对此批评并不服气,她为此写了《自己的文章》反驳说:"我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他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因之柳原与流苏的结局,虽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旧是庸俗;就事论事,他们也只能如此"。
同时,这也是一个关于"弃妇"的故事,是一个弃妇在进行垂死挣扎和自我拯救之后终于修成正果的故事。因此,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张爱玲版的"娜拉走后怎样"的故事,一个关于"逃离"的故事。白流苏虽然几经努力得到了众人虎视眈眈的猎物范柳原,成功地逃出了家庭,但是,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削弱自己作品中常有的荒凉感。白流苏逃出了狼窝,又落入了虎口,而且,她得到的婚姻只是一座没有爱情的空城,而这座空城的获得也仅仅是因为战争的成全,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虽然战争加快和简化了许多人正式成婚的速度,但作者心里最明白,这种婚姻肯定是靠不住的。
本文标题: 张爱玲相见欢读后感(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读后感6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8653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