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糖更可怕的健康杀手,都有什么?食用盐和烧烤,因为如果食用盐吃多了的话,会对血液造成极度的粘稠,而且会发生更多的病症,烧烤对身体的危害也是更大的...
比糖更可怕的健康杀手,都有什么?
吃糖果的超人读后感600字
吃糖果的超人读后感600字孔东东和孔西西虽然实现了很多愿望,可是随之而来的,也有接二连三的麻烦。
这本书我读完了非常佩服作者的想象力,我都被她迷的想试试书里头的方法了。
《谷物大脑》这本书怎么样和读后感
评价:
《谷物大脑》分饮食、睡眠、运动三大板块提出改善方案。最引发争议的是饮食部分,作者让我们戒甜食、戒麸质、戒高碳水化合物,提倡吃肉、吃蛋、吃脂肪类食物、吃含胆固醇的食物。这与市面上现存的大部分“健康食谱”产生严重分歧。难怪会被黑,大部分人都害怕改变,害怕别人说自己错了,让人们看到了自己人性的弱点。
《谷物大脑》这本书来自一位神经学医生,其核心观点与我们的认知大相径庭,真正危害我们健康,尤其是大脑健康的食品不是脂肪,不是胆固醇,而是谷物(麸质,比如面粉、面包)以及各种碳水化合物(比如糖)。
他建议我们生活规律,定点上床,排除干扰睡眠的因素,慎用药物;他建议我们给自己制定健身计划,每天来一次汗流浃背的有氧运动。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轻断食,建议一年最好安排四次断食,给身体排毒。
这注定是一本要颠覆你关于饮食健康观念的奇书。阿尔茨海默症、慢性头痛、癫痫、抑郁、焦虑,那些可怕的脑部疾病根源正是你吃下的食物——麸质、碳水化合物和糖,正是这些传统营养学上推荐的食物,对你的大脑和身体造成了永久的伤害。这个结论,是本书这位在神经学和营养学权威的学者在大量严肃的学术文献下得出的结论。
作者建议你需要打破目前这些流行的饮食观念: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低胆固醇。胆固醇对大脑健康意义显著,多项顶尖研究证明,总胆固醇水平与语言流畅度、注意力、抽象推理能力呈线性的正相关关系。而血糖处于正常范围偏大的人,其大脑萎缩的风险很大。
读后感:
这本书的套路很像减肥或者养身书,旁征博引加上实验数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最后推出一套最适合的饮食菜谱。只不过这本书所针对的主要是养大脑,或者说是避免阿尔茨海默病,而且提出了一个近乎是颠覆性的饮食方案:无麸质饮食。
作为东方人,对于碳水化合物的眷恋已经融到骨子里去了,看这本书的确会有些诧异和质疑。而且由于比较专业的一些论据让我的常识不断的被挑战。比如把阿尔茨海默病直接和3号糖尿病挂上了等号,而且还从自由基和炎症的角度出发,重新解构了糖、蛋白质、脂肪乃至和胰岛素的关系。最弹眼落睛的是为脂肪和胆固醇洗白,大肆的宣扬他们的优点和好处。就好像当初一个西方的传教士来到陌生的东方宣传基督教一样。
从这本书本身,已经能够自圆其说,而且因为不是专业人士,无法看出什么问题来。只是对于要完全剔除麸质的摄入对于我们东方人来说实在是有些困难。并且从个人价值观的角度出发,但凡过于极端的论点都会有些质疑。其实作者相对完整的结论应该是,“对于那些麸质过敏的人群来说,减少麸质的摄入有利于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如果你对麸质没有过敏,那你是没有必要去调整到无麸质的饮食的。
不过作者有几个小观点还是蛮受益的,值得平时多注意注意:
一来,平时我们说到麸质过敏都是在说乳糜泻,但其实这只是比较严重的状况。麸质过敏的人群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也许平时反应不是很大,但也的确不太适合摄入过多的麸质。
二来,平时我们经常说的吃啥补啥,或者说我们胖了脂肪多了就是因为吃脂肪吃多了。其实我们一直忽略一个问题,脂肪吃下去并不是直接就贴你肚子上了,还是有很多的化学反应会产生,至少吃下去的脂肪和你身上的脂肪绝迹不是一回事。
其三,再次强调了糖的来源,往往吃糖吃甜的还不算摄入太快,含麸质的碳水化合物才是真正的根源。我们虽然饮食习惯里少不了碳水化合物,但我觉得凡事不能过,少吃点总是没错的。
写完这些文字就要去胡吃海喝了。任何书都是一种不同的思想,我们不可能看一本就学一套,这样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都要辩证的去看待所有的观点以形成自己的见解,进而选择性的去影响自己的生活。如果没有消化的过程,任何书或者食物对于你来说都是垃圾。学归学,吃归吃,好好活着就行。
扩展内容:
作者简介:
戴维·珀尔马特(David Perlmutter)
戴维·珀尔马特医学博士是一名具有专科医师资格的执业神经科医生,并且是美国营养学院的成员。他创办了佛罗里达珀尔马特健康中心和珀尔马特脑部研究基金会。
在营养对神经病症的影响这个研究领域,珀尔马特博士是世界公认的权威。他曾获多项奖章,包括迈阿密大学医学院颁发的朗特里研究奖、美国营养学会颁发的年度人道主义奖,以及因他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而荣获的莱纳斯鲍林奖。
参考链接:谷物大脑-百度百科
糖是好东西,能维持基础代谢
吃糖之后,立马能量被用来维持人体基础代谢了,感觉比蛋白质和碳水好,因为这两个要转化成能量需要一定的时间,人体缺少能量,基础代谢就会降低,所以每天很少的糖是必要的,而且不会发胖吧,本人就是吃糖减肥的如何戒糖哪些不能吃
戒糖不能吃什么
其实戒糖并不是完全不吃甜食,而是要控制糖分的摄入,像一些高糖分的零食、饮料、甜点等等最好都不要吃了,不过水果蔬菜中的糖分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我们饮食中添加了许多的糖份,例如,冰淇淋蛋糕显然是糖份来源,但有些食物吃起来可能根本不甜,却充满了白糖,例如一些酱料、面包。如果能戒除生活中的人工添加糖,不但有助减肥,对健康的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但很少人能做到真正的戒糖!与其想着不能吃的各种含糖食物,不如专注于享受能够帮自己减少糖分摄取的食物,能让戒糖的过程更加轻松。糖被誉为新一代的健康杀手,因为糖是造成全球肥胖,以及一些当代最常见慢性疾病的首要原因。人的身体内并无任何生物进程需要摄入糖分。也就是说,人体对糖的需求量其实为零。最重要的是糖会让人上瘾,产生依赖,改变你的饮食习惯,于是有人把它与最具毒性的物质尼古丁相比较。糖吃多了,糖化程度逐渐变高,会造成肌肤老化、干扰血压、使眼睛晶体浑浊。
space
不吃糖的好处
糖太多就会带来炎症,生活中的日常的饮食就足够我们糖分的吸收,不能过多的食用太多的糖类食物,吃多了还是会有不好的影响的,直接的就是糖尿病。
1、过多食用糖会引起身体发炎,研究表明高糖饮食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肠道通透性增加和低度炎症反应。戒糖会使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的范围可以从腹胀、皮疹、到关节肿痛。减少糖的摄入脸上的粉刺有了好转。
2、糖与肠道中的有害细菌关系很密切,而糟糕的肠道系统是免疫力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开始减少糖的摄入的时候,有助于肠道内健康细菌的繁殖和肠道内壁的修复,增加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
3、经常吃糖,情绪是极大可能受到了糖的影响。研究表明,精制糖与人体内分泌水平最直接的关系就是对胰岛素的影响。而基本所有的激素都会受到胰岛素的影响。戒糖之后性激素、应急反应、饥饿感和代谢水平会恢复到平衡。
4、皮肤糖化就是指由我们体内的糖分和蛋白质相结合,导致蛋白质出现发黄变脆的现象,“糖化”如果发生在皮肤内的胶原蛋白里,就会令胶原纤维失去弹性,皮肤的紧致程度就会下降,变得松弛和产生皱纹。
5、补充适量的蛋白质:桃胶和胶原蛋白肽可以清血降脂,抗皱嫩肤,延缓衰老。
space
如何实施戒糖
第一步:揪出隐形糖
有些食物虽然吃起来不觉得甜,但其中的糖含量却高的惊人。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蜂蜜和玉米糖浆都属糖类,越是排在食物配料表前边的成分,其含量就越高。避免高糖饮食,首先就是不要选这些添加糖类的可口食物。一定要学会看食物标签,这样的话,即使是包装食物中的隐形糖,也能被我们揪出来。其次,不要再向你的热饮和食物中额外添加糖了,也能让人体少摄入点糖。烹饪也要注意,尽量避免糖醋、红烧等方法,而且添加糖不仅增加了糖的摄入,还掩盖了盐的味道,无意中也会增加盐的摄入量。
第二步:不用一下子戒掉
对于喜欢甜食的人,想要一下子戒掉,真的很难,不妨循序渐进来实现。因此,如果你偶尔抵制不住诱惑,吃了一点点小松饼或一块巧克力,不要就觉得自己戒糖失败了,要继续自信满满的坚持下去,要相信低糖膳食要远远好过我们对高糖膳食的依赖。在你降低糖摄入量几周后,你就会发现:身体内在和外在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会让你再也不想高糖膳食,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第三步:少糖的遗憾益生菌来补
糖类对人体肠道内的生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失衡的肠道菌群对糖类的需求是巨大的,而当你完全不摄入糖类时,这种需求会变得更加糟糕。有些时候,完全避免膳食中的糖类,会导致营养缺乏,增加肠道内有害菌的数量。杀灭体内有害菌比较好的方法是定期摄入益生菌,比如酸奶、奶酪、泡菜等食物,含有多种益生菌。
第四步:抑制你对糖的渴望
当你开始降低膳食中糖的摄入时,反过来可能会增加你对甜食的需求。这时,也不要太放纵,不妨用别的食物来代替甜食,比如含糖低的蔬菜、水果等。
第五步:饥饿时更需蛋白质
有时候我们感觉饥饿,完全可能是身体急需蛋白质的供应,而不是糖类。高蛋白食物分解较慢,在消化道中残留的时间长,使我们的饱腹感更强,比如肉鱼蛋、豆类和坚果。对于素食者来说,尤其要注意摄入豆类等含植物蛋白的食物。
space
多食甜品易引起妇科病
世界卫生组织曾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明显缩短,并提出了“戒糖”的口号。研究发现,经常过量食糖的女性易患多种疾病,常见的阴道炎就是其一。
众所周知,阴道炎和个人卫生密切相关。但专家却表示,个人卫生固然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很多人都忽视了另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喜爱吃零食。在临床诊断中,发现许多易得妇科病的女性,血糖或尿糖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当90%的患者在减少日常糖分摄入量后,一年内鲜有念珠菌阴道炎的感染或复发。这说明,糖分摄入量与念珠菌感染有密切联系。专家解释,导致念珠菌阴道炎的为双相菌,适合生存于酸性环境。30%的孕妇和10%-20%的非孕妇女阴道内都有此菌寄生,但只有在她们全身及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力下降时,才会出现明显症状。尤其当女性因食糖较多而导致血糖或尿糖偏高时,阴道内糖原增加,酸度增高,这样酵母菌大量繁殖,就容易导致发病。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