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徐晓白院士的故事读后感(徐晓白的交叉学科)

发布时间: 2023-01-31 15:58:3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7

徐晓白的介绍徐晓白,女,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苏州人。环境化学家、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

读徐晓白院士的故事读后感(徐晓白的交叉学科)

徐晓白的介绍

徐晓白,女,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苏州人。环境化学家、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早期在荧光材料、稀土二元化合物以及在原子能方面配合核燃料后处理工艺作出了贡献。近20余年来在发展环境有机毒物的痕量分析、环境行为与生态毒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2021年3月27日15时30分,徐晓白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徐晓白的简历

徐晓白
1927年5月28日 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
1944-1948年 交通大学化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48-1949年 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所助理员。1949-1952年 上海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所助理员、助理研究员(自1951年)。
1952-1955年 长春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所、应用化学所助理研究员。
1955-1975年 北京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室主任(自1966年)。
1975-1986年 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自1978年),研究员(自1982年),研究室主任(至1984年)。
1980-1982年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访问学者。
1986年至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5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晓白的简介

徐晓白,1927年5月出生于江苏苏州。父亲徐祖藩为高级海员,曾任吴淞商航学校校长。徐晓白,1948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即受聘到中央研究院化学所师从梁树权教授工作。1950年中国科学院建立后,她跟随柳大纲教授先后在物理化学所、长春应用化学所和化学所主要从事无机化学研究至196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所(后更名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从事环境化学研究至今。其间于1980~1982年被选派去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合作进修。此后又于1986年、1991年、1994年三次去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作短期访问研究。
徐晓白现兼任全国环境监测技术委员会委员(自1989年),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自1988),SCOPE所属SGOMSEC(化学品安全性评价方法科研组)成员(自1995年),中国化学会理事(1978~1982年,自1998年)。徐晓白从事科研半个世纪,道路坎坷。她凭着坚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奋力拼搏,为国家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环境化学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徐晓白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21年3月27日15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徐晓白先生早期从事无机化学研究,首次研制出卤磷酸钙新型日光灯荧光材料,为我国日光灯照明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开拓了稀土元素高温二元化合物研究新领域,提出了六硼化镧的制备与加工全套技术并得到应用。1975年起从事环境化学研究,在环境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环境分析方法、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和生态毒理研究等方面成果卓著,是我国环境化学学科的主要开创者。
徐晓白先生一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事业。她学术造诣精深,治学态度严谨,为国家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环境化学领域学术带头人和高级专家。她的逝世,是我国科学界的重大损失。

徐晓白的交叉学科

开展化学与生物学结合交叉学科的前沿性研究
环境毒物(包括化学品)的控制管理是中国外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徐晓白于发展相应有机毒物痕量、超痕量分析技术的同时,结合生态毒理发展交叉学科,在化学品安全性研究(或称潜在危险性评价)方面负责组织进行了较深入的工作。为探寻NO2-PAHs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行为规律,她较早开展了若干NO2-PAHs的水溶解度和其它理化参数研究。在溶解度、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液相色谱容量因子、分子连接性指数、生物富集因子等参数间以及与致突变活性之间建立了一系列定量结构活性关系式,由此推算出其他多种NO2-PAHs的水溶解度,并预测其致突变性,后者与实测结果相符较好。同时也开展了NO2-PAHs在模拟水生生态系统中生物富集和归趋等研究,发现了2-硝基芴对鱼鳃组织损伤严重。还研究了NO2-PAHs光照后致突性变化与光解反应产物及其动力学。发现:经日光照射后其致突变性有的增大,有的减小,也有的无增减,它们在水中的光解速率大于在模拟大气中的光解速率。此外,还进行了2-硝基芴生物体外代谢的研究,说明还原代谢与氧化代谢产物不同。
徐晓白课题组还应用高灵敏度32P后标记法研究了DNA加合物。经试管反应和动物试验发现典型有机物苯、苯酚、苯醌、黄曲霉素B1、2-硝基芴对SD大鼠各主要器官均造成DNA加合物损伤。其中有的直接对活体动物DNA造成损伤,有的则需经Aroclor诱导,2-硝基芴形成DNA加合物的能力相当强,这方面工作将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和预测环境毒物的潜在致癌性,以利深入了解化学致癌机理及其防治。对中国低毒新农药天幼脲Ⅲ号环境行为的合作研究证明施用该农药不会导致重大地下水污染,但可能出现潜在环境问题,因其降解产物邻氯甲酰胺与DNA生成加合物,且Ames致突变试验呈阳性。
关于某污染事故地区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分布与模拟生物体系中的行为、在形成DNA加合物中的作用、在生物体内富集规律与若干毒性效应等研究证明PCBs已对该地区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并可能通过食物链富集等影响人体健康。这些研究不仅填补了中国空白,有的在国际上也尚少涉及,为环境毒物的管理控制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徐晓白,1927年生于江苏苏州。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所任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工作。
徐晓白在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 领域都有所贡献。在她科研生涯的早期,曾在荧光材料、稀土二元化合物以及在原子能方面配合核燃料后处理工艺作出了贡献。1975年以后,则致力于发展环境 有机毒物的痕量分析、环境行为与生态毒理研究。1995年,徐晓白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1年3月27日,徐晓白在北京逝世。
曾有人称赞徐晓白为成就卓著的巾帼豪杰,她的坚强、厚德让每一个认识她的人都难以忘怀。晚年的她,除了坚持参加各项学术活动,把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培养学生上。她甘于做一个辛勤的园丁,培养了许多环境化学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一个向着目标奋进的人,世界也会给他让步!”徐晓白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
徐晓白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徐祖藩是民国时期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长,还担任过台北港务管理局局长、前招商局总船长等职务,是一方名人。父亲才学横溢,因而对家里的孩子要求非常严格,这样便养成了徐晓白好读书、求上进的性格和习惯。
1944年,徐晓白以优异的成绩从南洋模范中学第一届女高中毕业。走出中学校门,没有多作思考,偏好理科的她选择了以化学作为毕生专业,以全校 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国立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就读。这位性格活泼又好强的女孩和时下大多数选择科学为职业的女学生一样,自求学以来便以居里夫人为女性追求科 学、追求独立精神之偶像。青春少艾的女孩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她憧憬自己未来能和居里夫人一样,在科学上有所建树。求学期间,她按照“以完成一日设定目标来 安排就寝”的方法,常常通宵达旦刻苦读书。她那时候的室友笑谈:徐晓白读书特别刻苦,无论什么时候,哪怕是夜里一觉醒来,她都会抓起书本阅读。正是因为下 了苦功夫,徐晓白的成绩在班级里总是名列前茅。
1948年徐晓白从国立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从此走上了工作岗位。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前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所担任助理员,当时吴学周所长本来让她 跟随柳大纲作研究,因为当时柳尚在美国,于是让她先跟随分析化学家梁树权。甫出校门便得遇明师,梁树权的教诲令徐晓白终身难忘。她一开始从事的是有关钨、 钼、硫等测定方法方面的研究,在梁师门下,徐晓白掌握了从事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打下了坚实的化学基础,这段经历对她后来的事业发展影响颇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科学院接收中央研究院在上海的化学、植物、动物和工学四个研究所,成立了上海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所。徐晓白在新单 位里展开了新的事业。自1950年起,她开始正式投入到了柳大纲门下,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柳大纲的引领下,徐晓白进入到了无机化学 的另一个研究层次,真正开始了自己事业的起步。跟随柳大纲的步伐,徐晓白从上海的物理化学所,调入到长春应用化学所,后来又回到北京的中科院化学所,他们 既有师生之情,也有朋友之谊。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基于国家必须迅速自主研制发光材料的需求,柳大纲带领徐晓白等青年学者,试制了以硫化锌、镉为基底的X 射线荧光料。在系统考察了荧光料发光性质对其组成和制备条件的依赖关系以及荧光光谱分布与参杂锑、锰相关的规律后,该课题组首次研制出卤磷酸钙新型日光灯 荧光材料,并向南京灯泡厂推广成功,后来又在北京推广,从而结束了我国生产有毒、价格昂贵的硅酸铍系日光灯荧光料的历史,为我国日光灯照明工业发展作出了 突出贡献。这个项目的成功让徐晓白在她的科研生涯中第一次收获到了巨大的喜悦,她投入科研的决心和劲头更加足了。
在事业发展的初期,徐晓白是紧追柳大纲的脚步的。她的研究方向曾经因为国家需要而面临过多次调整,但她并不计较个人得失,每次都欣然接受组织的 委派,哪里有需要,她就去哪里,绝不会因为个人的专业发展而无视国家的需求。例如,因国家大规模工业建设及保护古建筑的需要,虽然并非土建工程师,但徐晓 白毫不犹豫,毅然跟从柳大纲圆满完成了唐山林西煤矿风井流砂层和佳木斯糖厂厂房地基的土壤加固工程。1956年,徐晓白开始跟随柳大纲展开盐湖化学研究, 同时她还翻译一本俄文小册子——(苏)伊凡诺夫著《天然矿物盐》出版;1957年,跟随苏联专家妮娜·彼得罗夫娜·鲁日娜娅开展熔盐体系研究。1958 年,为了稀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徐晓白开拓了稀土元素二元高温化合物的系统研究,完成了一系列稀土硼化物和若干稀土硫化物等的制备、反应机理、元件成品加 工、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其化学行为的研究。徐晓白等人制备出的六硼化镧电子发射性能好,曾分别为有关研究所、工厂的大功率电子管和真空电子束焊接机试生产中 用作阴极材料,获得满意结果。20世纪60年代初,她又因配合国家原子能任务的需要,研究了核燃料前处理和后处理中的一些化学问题,例如,她负责了四氟化 铀到六氟化铀之间的中间氟化物的合成,为氟化动力学研究提供了X射线相分析的标准样品,阐明了氟化工艺的优选条件。
徐晓白的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科技界的认同,1959年,她作为“群英会”的代表之一,荣获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1978年,她又成为中国科学院重大技术成果奖的获得者之一。
从无机到有机
1975年,“文化大革命”余波未熄,徐晓白已人近中年。她曾经希望自己能去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继续她的无机事业。此时,一纸调令,她被派往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所参加工作。尽管这意味着重新开始,徐晓白还是欣然前往,并没有什么犹豫。
她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决心要好好弥补这些年被耽误了的时光。但一开始她并没有得到合适的科研工作。在等待新的工作安排之际,徐晓白没有 荒废时光,她有一个计划,便是准备着手翻译A.A.Levin所著《固体量子化学》一书。她参考了这部书的英译本和俄文原著,并请教了学术界的同仁。这本 小册子的内容与徐晓白的本职工作关联并不大,很多都是物理学的知识,但徐晓白却无比投入,她沉浸于翻译的世界里,并把这件事当成了一种休闲和享受。而这部 书在1982年得以正式出版,也标志着徐晓白从此告别了从事近三十年的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研究,踏上了环境有机化学新征程。
徐晓白深知专业转换给她带来的不利,为此,她争取一切可以争取到的学习机会,希望能在有机化学中也闯出一片天地。
1980年,徐晓白得到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已经到知天命之年的她背上行囊,踏上了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的行程。早在青年时代,徐晓白便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够赴美留学,可是一直到了中年才得以成行。
她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美国的实验室里,她如鱼得水。在南洋模范中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打下的良好英语底子,帮助她能够顺利和美国的学者交流。
在美国加州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她首次报道了从柴油机颗粒物中检出强致癌物2-硝基芴,继而又详细报道了50 多种硝基多环芳烃以及含氧硝基多环芳烃等直接致突变物,这是关于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环境风险研究的重要突破,有关结果已被百余篇国外文章引用,它是当时美国 有关部门决策是否实施柴油机化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其他国家的大气污染研究也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是徐晓白在环境科学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此后,她在环境化学这 条路上走得更远。
结缘环境化学
徐晓白的后半生一直在和环境化学打交道,她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有很多。徐晓白敏锐的学术思考力告诉她,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 带来的人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将越来越多。出于科学家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借鉴国外已有的经验和教训,徐晓白认为,如果不注意环境保护,我国也将会重蹈发达国家 经历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因此环境保护在现代中国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她敏锐地察觉到:环境化学将是一门大有可为的新学科!经过数十年的 发展,环境化学从一门边缘学科渐渐发展、壮大,也证实了徐晓白的高瞻远瞩。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徐晓白主要从事的是对有毒有机化合物的环境化学行为、生态毒理与分布调查等交叉学科的研究。1991年,她作为主 要负责人开展了“八五”国家重大基金项目——“典型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及生态效应”,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拓宽了我国环境科学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建立 了一套综合研究污染物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的方法体系,为阻断及防治相应污染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国家环保决策部门、环境监理部门等带来了重要的实用价 值。这个项目在199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徐晓白为获奖第一人。
1995年,徐晓白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她受国家环保局委托,开展了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初步调查,为中国代表团参加有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的国际公约谈判提供了重要科学资料。徐晓白根据多年从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成果和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现状,组织业内专家,联名给 政府上书,呼吁中国尽早加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该项公约意在关注和限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问题。如果加入《斯德哥 尔摩公约》,中国便需要在《公约》生效当日起计的两年内制订国家实施方案(NIP),采取必要的法律和行政措施,以安全、有效和对环境无害化方式处置 POPs库存及废弃物,达到持续减少并最终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目的。这是徐晓白为环境发展作出的一次重要努力,并取得了成效。2001年5月23日, 中国政府签署了《斯德哥尔摩公约》。2004年8月13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交存了批准、接受、核准和加入书。《斯德哥尔摩公约》于2004年11月11 日正式对中国生效。
不仅如此,徐晓白在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有效防治方案,她的科研成果在推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把很大一部分精力 都放在了培养学生上。她甘于做一个辛勤的园丁,培养了许多环境化学事业的优秀接班人。徐晓白一直工作到了她的身体不容许自己再辛劳的那一刻,她耗尽了生命 的最后一点火花,带着事业未竟的遗憾,2021年3月27日徐晓白溘然而逝。

本文标题: 读徐晓白院士的故事读后感(徐晓白的交叉学科)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8073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设计之美 读后感(几何A与现代城市建筑的设计之美 分享我的感受)中国梦 阅读阅读促成长读后感(儿系中国梦知书伴我成长的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