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感想急呀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我国首颗探月卫...
嫦娥一号感想
急呀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将在下半年择机发射,届时有可能进行全国实况转播。昨天,中国探月工程专家组在国防科工委网站向公众描绘了我国探月路线图、目标和风险。
“长相”:体重体积小于“神舟六号”
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泽洲表示,“嫦娥一号”搭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从西昌发射升空,先绕地球转5至7圈,轨道是椭圆轨道,需要10到12天可以飞到月球附近。
“嫦娥一号”的任务只是环月探测,将不再返回地球。孙泽洲说,“嫦娥一号”起飞重量为2350公斤,重量、体积都小于“神舟六号”,设计寿命为一年。这次探月任务的很多科学目标都是世界首次,如微波辐射计探测月壤厚度、立体成像技术等。
发射:成败与否取决于50余环节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人类共发射月球探测器122次,成功59次,成功率48%。长征三号甲火箭副总设计师金志强透露,火箭从准备点火、起飞到星箭分离的20多分钟的飞行过程中,有50多个重要的飞行动作或关键环节。这些环节如果出现问题将可能导致发射失败。
跟踪:最大口径望远镜无法见真容
奔月期间,用望远镜无法看到“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表示,因为其最大反射面积只有30平方米左右,就是用我国现有的最大口径光学天文望远镜也看不到距地38万公里之遥的“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将在太空中向国内传回30首歌曲,公众通过电视和广播可以接收到从“嫦娥一号”传回来的歌曲。神舟飞船天地之间的联系是间歇性的,这次嫦娥卫星飞行的整个过程能不能保持持续通讯呢?孙泽洲表示,在整个飞行过程中,由于地球的自转和环月后被月球遮挡的原因,会有部分时间“嫦娥”和地球之间不进行通信。
后期:专家将用探测数据造月球仪
“‘嫦娥一号’拍摄的照片将公布。”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肯定地表示。“‘嫦娥一号’是带着四个任务飞向月球的。”“嫦娥一号”将获取整个月球表面的立体影像,分辨率是120米左右。每一轨图像的覆盖宽度达到60公里左右。
另外,有关单位正准备用探测数据制作月球仪,探月卫星发射后在市场上应该能买得到。
晨报记者 王大鹏
“嫦娥一号”肩负4项任务
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
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
探测月壤特性
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将在下半年择机发射,届时有可能进行全国实况转播。昨天,中国探月工程专家组在国防科工委网站向公众描绘了我国探月路线图、目标和风险。
“长相”:体重体积小于“神舟六号”
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泽洲表示,“嫦娥一号”搭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从西昌发射升空,先绕地球转5至7圈,轨道是椭圆轨道,需要10到12天可以飞到月球附近。
“嫦娥一号”的任务只是环月探测,将不再返回地球。孙泽洲说,“嫦娥一号”起飞重量为2350公斤,重量、体积都小于“神舟六号”,设计寿命为一年。这次探月任务的很多科学目标都是世界首次,如微波辐射计探测月壤厚度、立体成像技术等。
发射:成败与否取决于50余环节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人类共发射月球探测器122次,成功59次,成功率48%。长征三号甲火箭副总设计师金志强透露,火箭从准备点火、起飞到星箭分离的20多分钟的飞行过程中,有50多个重要的飞行动作或关键环节。这些环节如果出现问题将可能导致发射失败。
跟踪:最大口径望远镜无法见真容
奔月期间,用望远镜无法看到“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表示,因为其最大反射面积只有30平方米左右,就是用我国现有的最大口径光学天文望远镜也看不到距地38万公里之遥的“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将在太空中向国内传回30首歌曲,公众通过电视和广播可以接收到从“嫦娥一号”传回来的歌曲。神舟飞船天地之间的联系是间歇性的,这次嫦娥卫星飞行的整个过程能不能保持持续通讯呢?孙泽洲表示,在整个飞行过程中,由于地球的自转和环月后被月球遮挡的原因,会有部分时间“嫦娥”和地球之间不进行通信。
后期:专家将用探测数据造月球仪
“‘嫦娥一号’拍摄的照片将公布。”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肯定地表示。“‘嫦娥一号’是带着四个任务飞向月球的。”“嫦娥一号”将获取整个月球表面的立体影像,分辨率是120米左右。每一轨图像的覆盖宽度达到60公里左右。
另外,有关单位正准备用探测数据制作月球仪,探月卫星发射后在市场上应该能买得到。
晨报记者 王大鹏
“嫦娥一号”肩负4项任务
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
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
探测月壤特性
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一号数据解析观后感
地面传回有关科学探测数据,首张月球图像也将随后向社会公布。
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数据将如何处理?人们期盼的首张月球图像又是如何“诞生”?有关专家详细解析了这一“生产流程”。
--月空拍照
当月球探测器进入正常的运
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数据将如何处理?人们期盼的首张月球图像又是如何“诞生”?有关专家详细解析了这一“生产流程”。
--月空拍照
当月球探测器进入正常的运
嫦娥二号发射的观后感怎么写 350字左右 急!!!
2021年9月29日, 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今日发布消息: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9时整起飞。如果遇到气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选择了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 嫦娥二号示意图
目前嫦娥2号已于2021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点火,19时整成功发射。在飞行后的1534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轨道。
29日敲定
记者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国防科工局探月中心了解到,目前,嫦娥二号已完成各项准备工作,进入发射“数秒期”。 据发射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嫦娥二号最终将从2号塔位发射升天。26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移动塔开始向2号固定发射塔靠拢。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已经正式宣布,嫦娥二号将于10月1日的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1]
时间拟定
2021年9月28日日中午1时许,[2]随着来自贵阳市老年摩托车俱乐部的五名六旬车手作为最后一批参观者走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大门即告关闭,直到嫦娥二号发射次日再行开放。 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门外看到,大院内宽敞的林阴道上少有人迹,偶尔会有几辆挂着军牌的车辆进出,驻地泽远乡派出所的一辆警车在附近不间断巡逻。发射中心大门侧边的一条通村公路入口,昨日开始由军人把守,其间有一位当地老乡,驾驶一辆贴着通行证的面包车试图开进,但被查出车上载有多名持外地身份证的人而被拦住。 在发射中心门外的水果摊上,发现几位身穿天蓝色工装的青年人。他们身后的“航天一院”4个字,表明他们来自北京,是火箭测试队的工作人员,他们身挂的出入吊牌上,不仅贴着各自的近照,写着各自的姓名,而且还有出入证的编号。离发射中心约5公里的铁路线上,一辆写有“成都铁路局西昌工务段”字样的巡线车正在专用线上检修。住在铁路旁的一位老乡称,估计马上就会有“罐罐车”运输火箭燃料进场。 据介绍,在发射时间上,目前有关方面的工作正在按照10月1日晚7时这一时间作准备,没有特殊情况,嫦娥二号将在国庆日晚7时开始奔月旅程。[3]
飞行数据
绕月高度:300公里 飞行时间:240小时
发射现场观看所需费用
700元人民币
携带的科学仪器
一.CCD立体相机 二.x射线谱仪 三.激光高度计 四.太阳能高能粒子探测器 五.微波探测仪 六.太阳风核能离子探测器 七.X射线谱仪
编辑本段主要任务
任务概述
“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此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嫦娥二号将运行半年 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孙辉先向媒体透露:“实际上,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备用星。”孙辉先透露,发射嫦娥一号时,为确保绕月飞行的成功,准备了两颗卫星。“如果嫦娥一号没有实现当初的目标,可能就会发射这颗备用星,嫦娥一号的任务圆满完成了,这颗卫星就成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卫星的先导星了。” 孙辉先透露,作为嫦娥三号的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任务将持续半年。[1]
编辑本段发射目标
进一步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
嫦娥二号肩负十大使命
一、配合运载火箭验证地月转移轨道直接发射技术 二、验证距月面100公里近月制动的月球轨道捕获技术 三、验证100公里×15公里轨道机动与飞行技术 四、对二期工程的备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五、搭载轻小型化X频段深空应答机,配合我国新建的X频段地面测控站,试验X频段测控技术 六、试验遥测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码技术,月地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及降落相机技术。 嫦娥二号还承担了4个科学探测使命 一是获取更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辨率由嫦娥一号卫星的120米提高至优于10米; 二是探测月球物质成分; 三是探测月壤特性; 四是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
嫦娥二号八大技术
即将发射的嫦娥二号将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 嫦娥二号卫星
移轨道,这将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缩短至不到5天。在举国上下关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之际,我国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嫦娥一号卫星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应邀在最新出版的《航天器工程》期刊上发表文章,透露嫦娥二号有八大技术改进。 “承前启后,持续发展”,这是欧阳院士对嫦娥二号承载使命的概述。他表示,嫦娥二号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在工程上的主要任务是试验验证与月面软着陆相关的部分关键技术和新设备,试验新的奔月轨道,降低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风险;其在科学上的首要任务是对月面着陆区进行详查,精细地测绘着陆区的地形地貌。总体来讲,嫦娥二号执行的是对月球“精细探测”的任务,以利于今后嫦娥三号能够安全地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它的表现将为探月二期的实施成功奠定科学和技术基础。相对嫦娥一号来说,嫦娥二号做了多方面改进和提高,欧阳院士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 首先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的轨道设计不同,这次发射的嫦娥二号将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这将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大大缩短; 其次,嫦娥二号卫星将在距月球表面约100千米高度的极轨轨道上绕月运行,较嫦娥一号距月表200千米的轨道要低,有利于对重点地区做出精细测绘; 第三,嫦娥二号直飞月球的方式对运载火箭的入轨精度和入轨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执行此次任务 嫦娥二号的任务
长征三号丙火箭,较之前护送嫦娥一号上天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增加了两个助推器; 第四,为获得着陆区的精细地形数据,嫦娥二号激光高度计在月面上留下的“激光足印”间距更小,激光测距精度也可达5米,从而获得月球上几个重点区域的高密度高程测量数据; 第五,嫦娥二号所携带的CCD立体相机的空间分辨率由嫦娥一号时期的120米左右提高到小于10米,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 第六,嫦娥二号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对月球着陆区和其他重点区域进行精细测绘、立体成像,精细探测月面的元素成分与分布,月壤的电磁特性、粒度纬度和月壤层厚度,近月空间的环境等。嫦娥二号将获得的这些更高空间分辨率的探测数据可以与嫦娥一号的探测数据进行互相校核; 第七,嫦娥二号将演练嫦娥三号软着陆前的15千米×100千米椭圆轨道,这是探月卫星首次如此近地接近月表; 第八,根据月球探测二期工程的要求,新增了X频段的测控,使得我国深空测控通信能力将扩展到“地球——火星”间的距离。 [4]
编辑本段研制阶段
11月6日,央视《新闻30分》报道:我国自主研制的嫦娥二号卫星已经进入正样研制阶段,将于2021 固定在发射塔架上的长征三号丙火箭
年发射升空。嫦娥二期工程也已经正式立项,计划在2021年前后,发射我国的月球着陆器和月球车。 嫦娥二号和嫦娥一号卫星一样,主要进行绕月探测飞行,因此卫星的重量都是在2吨左右。由于两颗卫星探测的内容和目的不同,研制人员对用于科学探测试验的有效载荷做了调整。 根据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战略,在发射完嫦娥二号卫星以后,就要发射一个月球着陆器和月面车,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大家看到这个一比一的月球着陆器的模型,这个是月球车的模型,在这里它可以模拟月球着陆器释放月球车的全过程。 专家告诉记者,月球着陆器可以对月球表面进行月壤分析,月球车可以在距离着陆器5公里直径的范围内进行巡视探测。主要突破月面软着陆技术,月面巡视技术,同时还有月面巡视的无人自主导航技术。 我国的探月工程将分为三期完成,要突破“绕”“落”“回”三大关键技术。[2] 中国探月工程显示图
[5][2]
编辑本段数字解析
——嫦娥二号卫星重量为2480公斤; ——发射嫦娥二号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全长54.84米,起飞质量345吨,运载能力为3.8吨,嫦娥二号发射将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31次飞行; ——火箭把嫦娥二号送入远地点高度接近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而嫦娥一号的入轨点远地点高度只有约5100公里; ——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轨道设计,嫦娥二号约用5天即可到达月球,比嫦娥一号近14天的奔月时间大大缩短; ——卫星环绕月球飞行的轨道高度为100公里,比嫦娥一号距月球近了100公里; ——卫星上新研制的相机,能够将对月拍摄图像的分辨率从嫦娥一号的120米提高到10米左右; ——嫦娥二号的设计寿命为半年,嫦娥一号的设计寿命是一年,实际寿命是494天,其中环月运行482天; ——火箭系统和卫星系统共有8万多个元器件,在空中点火起爆的火工品达200多种。
编辑本段“嫦娥奔月”时刻表
2021年10月1日11时:正式进入发射程序 今日11时许,正式进入发射程序,也就是不可逆程序。同时举行最后一次气象“大会商”,做出可执行气象报告。 13时30分:为火箭加注液氢 气象报告出炉,如果可以按期发射,那么在火箭发射前5.5小时(也就是10月1日13时30分许),开始低温为火箭加注液氢。为保证火箭的动力,加注工作要维持到发射前最后两分钟才断开。 嫦娥二号在发射塔内
17时:进入射前系统 17时许,真正进入射前系统。此时,地面开始给系统加电,同时,各种口令也在此时开始不断传达、下发。这一节点预示着火箭进入了最紧张阶段。 18时20分:塔架平台展开 倒计时40分钟(18时20分),2号塔架回转平台从上而下逐级展开。 18时45分:人员开始撤离 倒计时15分钟(18时45分),人员开始撤离,最后一批勤务人员离开2号发射塔架,撤离到塔架附近的山洞掩体。 18时58分27秒:系统内部电池供电 倒计时90秒(18时58分27秒),开始转电。即从地面供电转为系统内部电池供电,将连接在系统上的电缆插头拔掉。 18时58分57秒:准备点火发射 倒计时60秒(18时58分57秒),准备点火发射。 18时59分17秒:指挥员报告倒计时 倒计时40秒(18时59分17秒)01号指挥员报告倒计时。 18时59分47秒:点火倒计时 倒计时10秒(18时59分47秒)点火倒计时,01号指挥员开始读秒。 18时59分57秒:点火 0秒(18时59分57秒)点火。 19时整:嫦娥起飞 3秒后(19时整)火箭托举“嫦娥二号”起飞。 19时57分36秒:宣布发射成功 指挥中心宣布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编辑本段发射准备
2021年9月9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对外透露,目前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任务进展顺利,包括嫦娥二号卫星、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等在内的五大系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正在做发射前的测试准备,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实施飞行试验任务。
嫦娥二号2021国庆“奔月”
2021年9月25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完成了发射前的第三次合成演练,这意味着嫦娥二号发射已 承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火箭
进入了倒计时。10月1日,嫦娥二号有望开始奔月之旅。昨天记者获准进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零距离”接触了嫦娥二号,目前,有关专家正在做最后的发射准备。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距离西昌市区大约60公里,记者驱车将近一个小时,经过多道关卡检查后,才到达发射核心场地——发射平台。 “昨天下午,发射基地已经对嫦娥二号进行探月前的第三次合成演练,所有发射前的检查、调试都进行完毕,现在就等着对火箭进行加注燃料了。”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嫦娥二号奔月已经进入倒计时,如果天气允许,本周有望发射。 经过三次测试的嫦娥二号卫星火箭已被转移到2号固定平台内,进入待命状态。 “一旦决定发射,嫦娥二号卫星火箭将从平台内迅速转移到塔楼内,进行点火发射。”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让更多的人届时能在现场欣赏到嫦娥二号的完美升空,有关部门已经在离发射平台3公里外搭建了一座现场观测点,“那里可以容纳1000多人观看。” 据介绍,“嫦娥二号”的飞行程序和“嫦娥一号”相似,关键是它的工作轨道是200公里,这次计划把它降到100公里,能把月球看得更清楚,且其飞赴月球的时间将比“嫦娥一号”缩短,估计不到5天即可到达月球轨道。
嫦娥二号燃料加注发射阶段
模拟发射合成演练 2021年9月28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561控制大厅,数十位专家以及各个系统的在岗人员对嫦娥二号卫星和运载火箭进行了发射前的最后一次总检查,嫦娥二号各个系统运转正常,经评审团对检查结果进行评审,评审显示各个参数正常,各个系统间配合正常达标,嫦娥二号进入燃料加注发射阶段,预计在9月29日下午将进行最后一次模拟发射合成演练。 除了进行合成演练外,在正式发射前,“嫦娥二号”还将进行一项最关键的工作:加注燃料。嫦娥二号运载火箭的燃料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规燃料,在火箭发射前36小时内加注;另一种是低温燃料,将在火箭发射前7小时加注。水的沸点是100℃,而这些低温燃料的沸点分别为-253℃和-183℃。在空气中极易挥发,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爆炸,所以对加注燃料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记者28日下午在发射场看到,充当工作平台的活动塔与2号固定发射塔紧紧对接着,嫦娥二号被活动塔包裹在里面,接受专家和工作人员的最后测试。 据工作人员介绍,活动塔“脚”下装有64只滑轮,在进行模拟发射演练和发射前,活动塔被挪移到150米外。2021年9月29日下午,发射场将进行最后一次模拟发射合成演练,2021年9月30日下午或10月1日上午将加注最后一次燃料。 发射场全面戒严 2021年9月28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全面戒严,当日起至嫦娥二号发射时,发射中心停止接待游客。记者当日上午在前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专用公路上看到,距离发射中心10公里的路段上,4个哨卡严密审查过往车辆。 另据记者了解,2021年27日下午5时许,泽远乡召开了居民疏散动员会。 泽远乡跃进村村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在卫星发射前两小时通知乡亲们自备食物和饮用水前往安置点;若是夜间疏散、雨天疏散,卫星基地、乡政府还会为乡亲们准备电筒、雨衣。 为何选在2号塔架发射 此次嫦娥二号为何会选择在2号发射塔架进行发射,基地一位工作人员称,今年以来,基地内的发射任务较多,一般2号和3号两个发射塔架会轮流承担火箭发射任务,此前3号塔刚执行过任务。[6]
卫星测量船的准备
三艘"远望号布阵太平洋 静待嫦娥升空 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日期日益临近,记者昨日获悉,承担卫星海上测控任务的3艘远望号卫星测量船已经全部到达预定海域,一切准备工作都已部署妥当,同时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还制定了数千项应急预案。目前,远望测量船队在太平洋的风浪中等待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升空。 承担本次海上测控任务的是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所属的远望三号、远望五号和远望六号3艘卫星测量船。这三艘船经过数十天的航行,目前已经分别到达太平洋的预定海域。待卫星发射升空后,整个远望船队将通过“接力”的方式承担嫦娥二号卫星太阳帆板展开、卫星状态切换及监视等一系列重要任务 远望五号航天测量船
随远望六号测量船出海的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总工程师周朝猛向记者介绍说,执行本次任务的三艘测量船是“两代船”。其中,远望三号船是我国第二代综合性航天远洋测量船,主要担负卫星、飞船和其他航天器全程飞行试验海上测量和控制任务,全船集中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科学技术精华,船长180米,宽22.2米,高37.8米,排水量达1.7万吨,于1995年投入使用;而首次参加嫦娥任务的五号船和六号船是一对“姊妹船”,是我国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这两艘船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投入使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五号船和六号船都是首次参加嫦娥任务,这次任务与以往的有很大不同,具有相当大的挑战。” 海上测控不同于陆地测控,海上测控受气象水文等影响较大,需要航海动力、通信、测控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对卫星进行精确测控,中间哪一个环节出了纰漏,后果将不堪设想。同时,三艘船在海上的协同合作也十分重要。在等待卫星发射期间,三艘远望号测量船进行了多次任务联调演练,保障人员、设备处于最佳状态。以记者跟随的远望六号船为例,为确保任务万无一失,嫦娥二号任务的联调演练已经进行了上百次。 远望六号测量船船长凌元告诉记者,六号船在本次嫦娥任务中将主要负责卫星入轨段及地月转移轨道段的海上测控。其中,卫星太阳翼展开、定向天线展开以及卫星测控模式转换等一系列动作的控制与监视将是六号船的关键任务。9月28日上午,六号船又进行了卫星发射期间任务海域的天气气象会商。根据气象会商结果,卫星发射时六号船所在的任务海域将是多云间晴的天气,东南风5-6级,涌浪2.0-2.5米,能见度在10至15公里。凌船长表示,这样的气象条件对于海上测控来说是比较有利的。船党委书记史磊说,六号船各个部门信心坚定,士气高涨,完全有决心完成好嫦娥二号海上测控任务。 据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党委书记丁兴农透露,早在今年2月就开始从设备的调试、人员的培训等不同方面进行准备。三号、五号、六号船进行了设备线路的故障排查和升级改造;对于即将执行嫦娥任务的科技人员,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其中一个特点就是使科技人员具备一人多能的本领,一个人能够胜任多个不同的工作岗位。这次派出的三艘测量船也是实力最强、设备最先进的三艘船。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主任费加兵说,由于各个测控海域离祖国大陆的距离不同,三艘测量船自7月下旬先后驶离长江港口。为顺利到达预定海域,三艘船在航程中均经历了太平洋上的大风、大浪、大涌,有的预定海域还是之前远望船队从未到达过的。这些海域海况复杂,均有可能出现风速9级以上、涌浪高4米以上的危害性海况,同时在航行震动、海面温湿度、盐分腐蚀、设备使用年限等因素影响下,船载设备易发生故障,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有可能发生。为此,整个远望船队设计包括航海、测控、通信、调度、气象、船舶动力、航行、水电空调等各方面的应急预案。 记者所在的远望六号船就先后制定了80多项应急预案保障测量船与北京指挥中心的通信流畅,40余项用于保障测控稳定有效,40余项用来保障航海气象系统提供及时、准点、准确的航行测量数据,30余项确保供电、空调、设备用水的安全,130余项用于保障船舶动力。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确保嫦娥二号海上测控任务的万无一失。
卫星发射场的准备
发射场百余项技术改进迎接嫦娥二号 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陶钟山28日说,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嫦娥二号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百余项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发射场的可靠性和整体发射能力。 陶钟山说,在成功发射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后,发射场系统对相关设备设施进行了改造,包括更新测量雷达、更新遥测系统、改造光学仪器、优化加注系统等在内的技术改进达上百项。 在这期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连续成功进行了10次发射,把一系列导航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和广播电视卫星等送入太空。陶钟山说,这些发射进一步丰富了发射场工作人员的经验,对程序优化、岗位优化、人员训练等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此外,这个中心还先后通过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两个国家标准的认证,并于2009年再次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编辑本段发射窗口
嫦娥二号的发射窗口
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时,“零窗口”一直是关键词之一。所谓“零窗口”,即指在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升空,不允许有任何延误与变更。 在“零窗口”发射时火箭的发射时间几乎没有调整的余地,通常采用定时控制火箭点火的办法来实现“零窗口”的发射。如果火箭不能准时发射,则要推迟发射,等待下一次发射窗口,甚至要推迟一天或若干天才能发射。所以“零窗口”发射对火箭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前向媒体表示,“嫦娥一号”的发射窗口预留了35分钟,在这35分钟内都可以发射。但在最后一分钟发射与在第一分钟发射相比,相比卫星燃料将要损失120公斤,这对总共只有1200公斤燃料的“嫦娥一号”是很大的损失,将直接影响其工作时间和工作寿命。如果由于特殊原因在这35分钟内不能正常发射,就只能取消发射计划,推迟到第二年重新确定发射窗口。
发射窗口简介
确定发射窗口需遵循九项条件 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网站了解到,早期火箭的发射窗口是根据光学观察条件来确定的,发射时间一般选择在凌晨或傍晚,这时太阳处于地平线的位置上,阳光能照射到火箭,而大地处于比较暗的环境中,产生较大的反差,形成较好的光学观察条件,以便对火箭飞行进行光学测量研究。 应用卫星出现后,卫星对发射条件的要求更为复杂,这时光学观察条件成为极为次要的条件。由于卫星的功能、用途各不相同,各类卫星对运载火箭发射条件有不同的要求,相应发射窗口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发射窗口主要有下列约束条件:太阳照射卫星飞行下方(星下点)地面目标的光照条件(如气象、资源等卫星);卫星太阳帆板与太阳光线的相对关系(太阳能电池供电的要求);卫星姿态测量精度要求的地球、卫星、太阳的几何关系;卫星温度控制要求太阳只能照射卫星某些方向;卫星处于地球阴影内时间长短的要求(太阳能电池供电的要求);着落回收时间的要求(如返回式卫星、载人飞船等);对卫星轨道面的特定要求(如移动通信卫星星座、轨道交会、轨道拦截等);地球与目标天体相对位置的要求
目前嫦娥2号已于2021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点火,19时整成功发射。在飞行后的1534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轨道。
29日敲定
记者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国防科工局探月中心了解到,目前,嫦娥二号已完成各项准备工作,进入发射“数秒期”。 据发射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嫦娥二号最终将从2号塔位发射升天。26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移动塔开始向2号固定发射塔靠拢。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已经正式宣布,嫦娥二号将于10月1日的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1]
时间拟定
2021年9月28日日中午1时许,[2]随着来自贵阳市老年摩托车俱乐部的五名六旬车手作为最后一批参观者走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大门即告关闭,直到嫦娥二号发射次日再行开放。 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门外看到,大院内宽敞的林阴道上少有人迹,偶尔会有几辆挂着军牌的车辆进出,驻地泽远乡派出所的一辆警车在附近不间断巡逻。发射中心大门侧边的一条通村公路入口,昨日开始由军人把守,其间有一位当地老乡,驾驶一辆贴着通行证的面包车试图开进,但被查出车上载有多名持外地身份证的人而被拦住。 在发射中心门外的水果摊上,发现几位身穿天蓝色工装的青年人。他们身后的“航天一院”4个字,表明他们来自北京,是火箭测试队的工作人员,他们身挂的出入吊牌上,不仅贴着各自的近照,写着各自的姓名,而且还有出入证的编号。离发射中心约5公里的铁路线上,一辆写有“成都铁路局西昌工务段”字样的巡线车正在专用线上检修。住在铁路旁的一位老乡称,估计马上就会有“罐罐车”运输火箭燃料进场。 据介绍,在发射时间上,目前有关方面的工作正在按照10月1日晚7时这一时间作准备,没有特殊情况,嫦娥二号将在国庆日晚7时开始奔月旅程。[3]
飞行数据
绕月高度:300公里 飞行时间:240小时
发射现场观看所需费用
700元人民币
携带的科学仪器
一.CCD立体相机 二.x射线谱仪 三.激光高度计 四.太阳能高能粒子探测器 五.微波探测仪 六.太阳风核能离子探测器 七.X射线谱仪
编辑本段主要任务
任务概述
“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此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嫦娥二号将运行半年 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孙辉先向媒体透露:“实际上,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备用星。”孙辉先透露,发射嫦娥一号时,为确保绕月飞行的成功,准备了两颗卫星。“如果嫦娥一号没有实现当初的目标,可能就会发射这颗备用星,嫦娥一号的任务圆满完成了,这颗卫星就成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卫星的先导星了。” 孙辉先透露,作为嫦娥三号的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任务将持续半年。[1]
编辑本段发射目标
进一步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
嫦娥二号肩负十大使命
一、配合运载火箭验证地月转移轨道直接发射技术 二、验证距月面100公里近月制动的月球轨道捕获技术 三、验证100公里×15公里轨道机动与飞行技术 四、对二期工程的备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五、搭载轻小型化X频段深空应答机,配合我国新建的X频段地面测控站,试验X频段测控技术 六、试验遥测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码技术,月地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及降落相机技术。 嫦娥二号还承担了4个科学探测使命 一是获取更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辨率由嫦娥一号卫星的120米提高至优于10米; 二是探测月球物质成分; 三是探测月壤特性; 四是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
嫦娥二号八大技术
即将发射的嫦娥二号将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 嫦娥二号卫星
移轨道,这将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缩短至不到5天。在举国上下关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之际,我国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嫦娥一号卫星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应邀在最新出版的《航天器工程》期刊上发表文章,透露嫦娥二号有八大技术改进。 “承前启后,持续发展”,这是欧阳院士对嫦娥二号承载使命的概述。他表示,嫦娥二号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在工程上的主要任务是试验验证与月面软着陆相关的部分关键技术和新设备,试验新的奔月轨道,降低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风险;其在科学上的首要任务是对月面着陆区进行详查,精细地测绘着陆区的地形地貌。总体来讲,嫦娥二号执行的是对月球“精细探测”的任务,以利于今后嫦娥三号能够安全地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它的表现将为探月二期的实施成功奠定科学和技术基础。相对嫦娥一号来说,嫦娥二号做了多方面改进和提高,欧阳院士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 首先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的轨道设计不同,这次发射的嫦娥二号将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这将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大大缩短; 其次,嫦娥二号卫星将在距月球表面约100千米高度的极轨轨道上绕月运行,较嫦娥一号距月表200千米的轨道要低,有利于对重点地区做出精细测绘; 第三,嫦娥二号直飞月球的方式对运载火箭的入轨精度和入轨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执行此次任务 嫦娥二号的任务
长征三号丙火箭,较之前护送嫦娥一号上天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增加了两个助推器; 第四,为获得着陆区的精细地形数据,嫦娥二号激光高度计在月面上留下的“激光足印”间距更小,激光测距精度也可达5米,从而获得月球上几个重点区域的高密度高程测量数据; 第五,嫦娥二号所携带的CCD立体相机的空间分辨率由嫦娥一号时期的120米左右提高到小于10米,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 第六,嫦娥二号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对月球着陆区和其他重点区域进行精细测绘、立体成像,精细探测月面的元素成分与分布,月壤的电磁特性、粒度纬度和月壤层厚度,近月空间的环境等。嫦娥二号将获得的这些更高空间分辨率的探测数据可以与嫦娥一号的探测数据进行互相校核; 第七,嫦娥二号将演练嫦娥三号软着陆前的15千米×100千米椭圆轨道,这是探月卫星首次如此近地接近月表; 第八,根据月球探测二期工程的要求,新增了X频段的测控,使得我国深空测控通信能力将扩展到“地球——火星”间的距离。 [4]
编辑本段研制阶段
11月6日,央视《新闻30分》报道:我国自主研制的嫦娥二号卫星已经进入正样研制阶段,将于2021 固定在发射塔架上的长征三号丙火箭
年发射升空。嫦娥二期工程也已经正式立项,计划在2021年前后,发射我国的月球着陆器和月球车。 嫦娥二号和嫦娥一号卫星一样,主要进行绕月探测飞行,因此卫星的重量都是在2吨左右。由于两颗卫星探测的内容和目的不同,研制人员对用于科学探测试验的有效载荷做了调整。 根据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战略,在发射完嫦娥二号卫星以后,就要发射一个月球着陆器和月面车,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大家看到这个一比一的月球着陆器的模型,这个是月球车的模型,在这里它可以模拟月球着陆器释放月球车的全过程。 专家告诉记者,月球着陆器可以对月球表面进行月壤分析,月球车可以在距离着陆器5公里直径的范围内进行巡视探测。主要突破月面软着陆技术,月面巡视技术,同时还有月面巡视的无人自主导航技术。 我国的探月工程将分为三期完成,要突破“绕”“落”“回”三大关键技术。[2] 中国探月工程显示图
[5][2]
编辑本段数字解析
——嫦娥二号卫星重量为2480公斤; ——发射嫦娥二号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全长54.84米,起飞质量345吨,运载能力为3.8吨,嫦娥二号发射将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31次飞行; ——火箭把嫦娥二号送入远地点高度接近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而嫦娥一号的入轨点远地点高度只有约5100公里; ——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轨道设计,嫦娥二号约用5天即可到达月球,比嫦娥一号近14天的奔月时间大大缩短; ——卫星环绕月球飞行的轨道高度为100公里,比嫦娥一号距月球近了100公里; ——卫星上新研制的相机,能够将对月拍摄图像的分辨率从嫦娥一号的120米提高到10米左右; ——嫦娥二号的设计寿命为半年,嫦娥一号的设计寿命是一年,实际寿命是494天,其中环月运行482天; ——火箭系统和卫星系统共有8万多个元器件,在空中点火起爆的火工品达200多种。
编辑本段“嫦娥奔月”时刻表
2021年10月1日11时:正式进入发射程序 今日11时许,正式进入发射程序,也就是不可逆程序。同时举行最后一次气象“大会商”,做出可执行气象报告。 13时30分:为火箭加注液氢 气象报告出炉,如果可以按期发射,那么在火箭发射前5.5小时(也就是10月1日13时30分许),开始低温为火箭加注液氢。为保证火箭的动力,加注工作要维持到发射前最后两分钟才断开。 嫦娥二号在发射塔内
17时:进入射前系统 17时许,真正进入射前系统。此时,地面开始给系统加电,同时,各种口令也在此时开始不断传达、下发。这一节点预示着火箭进入了最紧张阶段。 18时20分:塔架平台展开 倒计时40分钟(18时20分),2号塔架回转平台从上而下逐级展开。 18时45分:人员开始撤离 倒计时15分钟(18时45分),人员开始撤离,最后一批勤务人员离开2号发射塔架,撤离到塔架附近的山洞掩体。 18时58分27秒:系统内部电池供电 倒计时90秒(18时58分27秒),开始转电。即从地面供电转为系统内部电池供电,将连接在系统上的电缆插头拔掉。 18时58分57秒:准备点火发射 倒计时60秒(18时58分57秒),准备点火发射。 18时59分17秒:指挥员报告倒计时 倒计时40秒(18时59分17秒)01号指挥员报告倒计时。 18时59分47秒:点火倒计时 倒计时10秒(18时59分47秒)点火倒计时,01号指挥员开始读秒。 18时59分57秒:点火 0秒(18时59分57秒)点火。 19时整:嫦娥起飞 3秒后(19时整)火箭托举“嫦娥二号”起飞。 19时57分36秒:宣布发射成功 指挥中心宣布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编辑本段发射准备
2021年9月9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对外透露,目前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任务进展顺利,包括嫦娥二号卫星、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等在内的五大系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正在做发射前的测试准备,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实施飞行试验任务。
嫦娥二号2021国庆“奔月”
2021年9月25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完成了发射前的第三次合成演练,这意味着嫦娥二号发射已 承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火箭
进入了倒计时。10月1日,嫦娥二号有望开始奔月之旅。昨天记者获准进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零距离”接触了嫦娥二号,目前,有关专家正在做最后的发射准备。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距离西昌市区大约60公里,记者驱车将近一个小时,经过多道关卡检查后,才到达发射核心场地——发射平台。 “昨天下午,发射基地已经对嫦娥二号进行探月前的第三次合成演练,所有发射前的检查、调试都进行完毕,现在就等着对火箭进行加注燃料了。”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嫦娥二号奔月已经进入倒计时,如果天气允许,本周有望发射。 经过三次测试的嫦娥二号卫星火箭已被转移到2号固定平台内,进入待命状态。 “一旦决定发射,嫦娥二号卫星火箭将从平台内迅速转移到塔楼内,进行点火发射。”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让更多的人届时能在现场欣赏到嫦娥二号的完美升空,有关部门已经在离发射平台3公里外搭建了一座现场观测点,“那里可以容纳1000多人观看。” 据介绍,“嫦娥二号”的飞行程序和“嫦娥一号”相似,关键是它的工作轨道是200公里,这次计划把它降到100公里,能把月球看得更清楚,且其飞赴月球的时间将比“嫦娥一号”缩短,估计不到5天即可到达月球轨道。
嫦娥二号燃料加注发射阶段
模拟发射合成演练 2021年9月28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561控制大厅,数十位专家以及各个系统的在岗人员对嫦娥二号卫星和运载火箭进行了发射前的最后一次总检查,嫦娥二号各个系统运转正常,经评审团对检查结果进行评审,评审显示各个参数正常,各个系统间配合正常达标,嫦娥二号进入燃料加注发射阶段,预计在9月29日下午将进行最后一次模拟发射合成演练。 除了进行合成演练外,在正式发射前,“嫦娥二号”还将进行一项最关键的工作:加注燃料。嫦娥二号运载火箭的燃料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规燃料,在火箭发射前36小时内加注;另一种是低温燃料,将在火箭发射前7小时加注。水的沸点是100℃,而这些低温燃料的沸点分别为-253℃和-183℃。在空气中极易挥发,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爆炸,所以对加注燃料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记者28日下午在发射场看到,充当工作平台的活动塔与2号固定发射塔紧紧对接着,嫦娥二号被活动塔包裹在里面,接受专家和工作人员的最后测试。 据工作人员介绍,活动塔“脚”下装有64只滑轮,在进行模拟发射演练和发射前,活动塔被挪移到150米外。2021年9月29日下午,发射场将进行最后一次模拟发射合成演练,2021年9月30日下午或10月1日上午将加注最后一次燃料。 发射场全面戒严 2021年9月28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全面戒严,当日起至嫦娥二号发射时,发射中心停止接待游客。记者当日上午在前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专用公路上看到,距离发射中心10公里的路段上,4个哨卡严密审查过往车辆。 另据记者了解,2021年27日下午5时许,泽远乡召开了居民疏散动员会。 泽远乡跃进村村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在卫星发射前两小时通知乡亲们自备食物和饮用水前往安置点;若是夜间疏散、雨天疏散,卫星基地、乡政府还会为乡亲们准备电筒、雨衣。 为何选在2号塔架发射 此次嫦娥二号为何会选择在2号发射塔架进行发射,基地一位工作人员称,今年以来,基地内的发射任务较多,一般2号和3号两个发射塔架会轮流承担火箭发射任务,此前3号塔刚执行过任务。[6]
卫星测量船的准备
三艘"远望号布阵太平洋 静待嫦娥升空 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日期日益临近,记者昨日获悉,承担卫星海上测控任务的3艘远望号卫星测量船已经全部到达预定海域,一切准备工作都已部署妥当,同时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还制定了数千项应急预案。目前,远望测量船队在太平洋的风浪中等待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升空。 承担本次海上测控任务的是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所属的远望三号、远望五号和远望六号3艘卫星测量船。这三艘船经过数十天的航行,目前已经分别到达太平洋的预定海域。待卫星发射升空后,整个远望船队将通过“接力”的方式承担嫦娥二号卫星太阳帆板展开、卫星状态切换及监视等一系列重要任务 远望五号航天测量船
随远望六号测量船出海的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总工程师周朝猛向记者介绍说,执行本次任务的三艘测量船是“两代船”。其中,远望三号船是我国第二代综合性航天远洋测量船,主要担负卫星、飞船和其他航天器全程飞行试验海上测量和控制任务,全船集中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科学技术精华,船长180米,宽22.2米,高37.8米,排水量达1.7万吨,于1995年投入使用;而首次参加嫦娥任务的五号船和六号船是一对“姊妹船”,是我国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这两艘船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投入使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五号船和六号船都是首次参加嫦娥任务,这次任务与以往的有很大不同,具有相当大的挑战。” 海上测控不同于陆地测控,海上测控受气象水文等影响较大,需要航海动力、通信、测控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对卫星进行精确测控,中间哪一个环节出了纰漏,后果将不堪设想。同时,三艘船在海上的协同合作也十分重要。在等待卫星发射期间,三艘远望号测量船进行了多次任务联调演练,保障人员、设备处于最佳状态。以记者跟随的远望六号船为例,为确保任务万无一失,嫦娥二号任务的联调演练已经进行了上百次。 远望六号测量船船长凌元告诉记者,六号船在本次嫦娥任务中将主要负责卫星入轨段及地月转移轨道段的海上测控。其中,卫星太阳翼展开、定向天线展开以及卫星测控模式转换等一系列动作的控制与监视将是六号船的关键任务。9月28日上午,六号船又进行了卫星发射期间任务海域的天气气象会商。根据气象会商结果,卫星发射时六号船所在的任务海域将是多云间晴的天气,东南风5-6级,涌浪2.0-2.5米,能见度在10至15公里。凌船长表示,这样的气象条件对于海上测控来说是比较有利的。船党委书记史磊说,六号船各个部门信心坚定,士气高涨,完全有决心完成好嫦娥二号海上测控任务。 据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党委书记丁兴农透露,早在今年2月就开始从设备的调试、人员的培训等不同方面进行准备。三号、五号、六号船进行了设备线路的故障排查和升级改造;对于即将执行嫦娥任务的科技人员,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其中一个特点就是使科技人员具备一人多能的本领,一个人能够胜任多个不同的工作岗位。这次派出的三艘测量船也是实力最强、设备最先进的三艘船。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主任费加兵说,由于各个测控海域离祖国大陆的距离不同,三艘测量船自7月下旬先后驶离长江港口。为顺利到达预定海域,三艘船在航程中均经历了太平洋上的大风、大浪、大涌,有的预定海域还是之前远望船队从未到达过的。这些海域海况复杂,均有可能出现风速9级以上、涌浪高4米以上的危害性海况,同时在航行震动、海面温湿度、盐分腐蚀、设备使用年限等因素影响下,船载设备易发生故障,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有可能发生。为此,整个远望船队设计包括航海、测控、通信、调度、气象、船舶动力、航行、水电空调等各方面的应急预案。 记者所在的远望六号船就先后制定了80多项应急预案保障测量船与北京指挥中心的通信流畅,40余项用于保障测控稳定有效,40余项用来保障航海气象系统提供及时、准点、准确的航行测量数据,30余项确保供电、空调、设备用水的安全,130余项用于保障船舶动力。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确保嫦娥二号海上测控任务的万无一失。
卫星发射场的准备
发射场百余项技术改进迎接嫦娥二号 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陶钟山28日说,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嫦娥二号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百余项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发射场的可靠性和整体发射能力。 陶钟山说,在成功发射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后,发射场系统对相关设备设施进行了改造,包括更新测量雷达、更新遥测系统、改造光学仪器、优化加注系统等在内的技术改进达上百项。 在这期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连续成功进行了10次发射,把一系列导航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和广播电视卫星等送入太空。陶钟山说,这些发射进一步丰富了发射场工作人员的经验,对程序优化、岗位优化、人员训练等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此外,这个中心还先后通过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两个国家标准的认证,并于2009年再次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编辑本段发射窗口
嫦娥二号的发射窗口
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时,“零窗口”一直是关键词之一。所谓“零窗口”,即指在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升空,不允许有任何延误与变更。 在“零窗口”发射时火箭的发射时间几乎没有调整的余地,通常采用定时控制火箭点火的办法来实现“零窗口”的发射。如果火箭不能准时发射,则要推迟发射,等待下一次发射窗口,甚至要推迟一天或若干天才能发射。所以“零窗口”发射对火箭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前向媒体表示,“嫦娥一号”的发射窗口预留了35分钟,在这35分钟内都可以发射。但在最后一分钟发射与在第一分钟发射相比,相比卫星燃料将要损失120公斤,这对总共只有1200公斤燃料的“嫦娥一号”是很大的损失,将直接影响其工作时间和工作寿命。如果由于特殊原因在这35分钟内不能正常发射,就只能取消发射计划,推迟到第二年重新确定发射窗口。
发射窗口简介
确定发射窗口需遵循九项条件 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网站了解到,早期火箭的发射窗口是根据光学观察条件来确定的,发射时间一般选择在凌晨或傍晚,这时太阳处于地平线的位置上,阳光能照射到火箭,而大地处于比较暗的环境中,产生较大的反差,形成较好的光学观察条件,以便对火箭飞行进行光学测量研究。 应用卫星出现后,卫星对发射条件的要求更为复杂,这时光学观察条件成为极为次要的条件。由于卫星的功能、用途各不相同,各类卫星对运载火箭发射条件有不同的要求,相应发射窗口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发射窗口主要有下列约束条件:太阳照射卫星飞行下方(星下点)地面目标的光照条件(如气象、资源等卫星);卫星太阳帆板与太阳光线的相对关系(太阳能电池供电的要求);卫星姿态测量精度要求的地球、卫星、太阳的几何关系;卫星温度控制要求太阳只能照射卫星某些方向;卫星处于地球阴影内时间长短的要求(太阳能电池供电的要求);着落回收时间的要求(如返回式卫星、载人飞船等);对卫星轨道面的特定要求(如移动通信卫星星座、轨道交会、轨道拦截等);地球与目标天体相对位置的要求
本文标题: 嫦娥一号读后感350字(对于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的感想)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7792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