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篇读后感(《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12-26 01:34:2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1

读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读曾国藩家书周末,我在南山书城读了一本曾国藩家书,曾的书我已经读过三本,其一是毛泽东曾点评过其人;其二,我从小就...

曾国藩家书篇读后感(《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有哪些)

读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读曾国藩家书
周末,我在南山书城读了一本曾国藩家书,曾的书我已经读过三本,其一是毛泽东曾点评过其人;其二,我从小就听一个真实的传说,我们当地有一清进士张韶南,清末比较有名气,史料几乎没有见到过记摘,在我读曾国藩生平是的确见到了有关其人的信息。
一。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二 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的高手
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华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谦逊的老脸,屡屡上书举荐部下,为部下谋官要权,争谋职位。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
三 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
有人认为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曾屠户”。处理天津教案不力,崇洋媚外,曾被辛亥革命后的部分革命党人斥之为“开就地正法之先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各种政治原因,对曾国藩等封建时期的人物大加斥责。但自文化大革命后学术界政治气氛下降后,对曾国藩的评价日趋活跃,不乏赞誉之声。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曾国藩故居是第二次去了,从我家出发,近一个小时车程。父亲说,故居已修缮一新,遂再访。路途上,有乡野之气从深广的山岭里升腾,朋友说前往山东的孔府,路途上也是有此灵山之气,笑。曾国藩当时能从这样一个偏僻贫苦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困知勉行,立志自拨于流俗,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实乃不易。

春光自是明媚。笔直的路终于到了终点,前面有一方明亮的池塘,一面湘军“帅”字旗在春风中猎猎招展。本是元宵佳节,前来瞻仰的游客竟然不少。曾国藩这样一个人物,身处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为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其生前身后,毁誉参半,始终让人争议颇多。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但敬重他的人也很多,毛泽东曾言“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的生后,或许就像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一样:“他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左宗棠就曾这样用联挽曾国藩:“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曾国藩的个人魅力是不能否认的,其勤通家书,著作留传下来的虽然太少,但是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梁启超对曾氏倾心推崇,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而今,老家几乎人手一套国藩家书,线装本的家书,包罗万象,为学为政为人之理、立德立功立言之道尽然囊括其中矣。有评论说,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

曾国藩故居自称为富厚堂,是典型的沿中轴线对称的明清回廊式建筑群体。其亲自营造的房屋只有一间“思云馆”,屋前有后人捐赠的貔貅辟邪之物。基本体现了曾国藩对建宅“屋宇不肖华美,却须多种竹柏,多留菜园,即占去四亩,亦自无妨”的意旨。真正让人羡慕的是他们家族的藏书楼,传统的木楼木梯木窗木阳台,倚一山的清幽竹林,古木参天,并时有好鸟嘤嘤,实乃读书之绝佳境地。在这样的地方读书,曾国藩说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文章写作,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详略得当,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清韵不匮,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这些心得,现在读来竟还是是满口余香。

曾国藩在养生方面也有自己的体会,并为后世效仿。他曾为自己立下课程十二条,摘录于下:“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读史:念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昧耽着,最易溺心丧志;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曾国藩的遗嘱同样让人玩味。这些言论是其一生身体力行留给后辈的箴言。曾氏后代破除富贵不过三代的常律,代有人才出,这样的景象应该说是与其家族一脉相承的家训密不可分的。

其遗嘱也一并摘录在此:“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曾国藩是怎样一个人
首先,曾国藩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在交通仍然不便的年代,一封封家书寄托了他对于父母、对于兄弟、对于家族的无限惦念之情。
其次,曾国藩是一个严于律己的官员。28岁中进士点翰林,此后一路扶摇直上,37岁已成为从二品的清廷大员,而这时的他在书信中还时常透露出经济上入不敷出的窘迫,为官之清廉令人钦佩。
再次,曾国藩是一个有不凡抱负的读书人。以他的升迁速度,如果没有遇到太平天国之乱,也应会成为清廷重臣,这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而太平天国之乱中,曾国藩以儒家思想为大旗,广聚四方豪杰,平反治乱,可谓实现了读书人自古以来“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之终极抱负。
最后,曾国藩是一个有卓越眼光的改革家。洋务运动的开展,至少使中国开始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正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不至于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继续陶醉。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曾国藩对于中国近代的发展功不可没。
看《曾国藩家书》,除佩服其为人成就,更当以其为榜样,躬身践行,成就人生。
本文标题: 曾国藩家书篇读后感(《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有哪些)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7007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葛冰爷爷的读后感(葛冰经典童话读后感50字)撒野读后感(撒野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