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精神和文化 》读后感(普鲁士精神和文化对德国的深远影响)

发布时间: 2022-12-19 11:09:5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5

普鲁士精神和文化对德国的深远影响最好是有书可考查的,写论文用,各位大神帮帮忙啦!这个了解的真的不多,这方面的书也少估计没有。不过建议你多了解下普...

《普鲁士精神和文化 》读后感(普鲁士精神和文化对德国的深远影响)

普鲁士精神和文化对德国的深远影响

最好是有书可考查的,写论文用,各位大神帮帮忙啦!
这个了解的真的不多,这方面的书也少估计没有。不过建议你多了解下普鲁士时期的历史在和现在德国对照下应该名叫明显了,

什么是普鲁士精神

产生,发展,作用
柏林是一座死而后生的城市。柏林又似乎是一所历史学校。
在近代历史中,柏林扮演了一个非凡的角色:它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一度
把整个世界尤其是欧洲搅得天昏地暗。
可是,一个盛产黑格尔、康德、莱布尼茨、叔本华、尼采、费尔巴哈等哲学大师的
民族,那该是冷静的,怎么会走上过度非理性的道路?
那柏林街旁枝繁叶茂的菩提树,总不会是无本之木,德国的对外政策何尝不是如此。
还是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柏林的兴起。
约在1230年代,在施普雷河岸边,柏林建镇,建镇人是勃兰登堡边疆伯爵阿伯特。
因伯爵绰号为“熊”,故它的镇徽便是一只站立的黑熊。如今在柏林市勃兰登堡门
附近,有一处以各国名字命名的熊的立姿雕塑群,其中也有一个“中国熊”。
1307年,“柏林-科恩”两镇联盟成立。1415年,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
斯蒙德把勃兰登堡邦国赐给霍亨索伦家族,“柏林-科恩”成为勃兰登堡邦国的首府。
1525年,霍亨索伦家族建立普鲁士公国。1618年,普鲁士公国与勃兰登堡结盟。1701年,
联盟改称普鲁士王国,柏林-科恩及附近的三个城镇合并,被正式命名为柏林,成为
普鲁士王国首都。
1815年,“德意志邦联”在维也纳成立,它包括38个成员。此后,普鲁士和奥地利
展开了争夺“德意志邦联”主导权的斗争。1866年7月,普奥决战,普军大胜。奥地
利退出“德意志邦联”,这时,还有“德意志邦联”南部紧邻法国的4个邦国仍旧保
持着独立,普鲁士和法国都在打它们的主意。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次年普鲁士获胜,普军占领巴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
凡尔赛宫宣布成立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帝国,威廉一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
麦为首相。至此,德国完全统一,定都柏林。
在普鲁士时代,柏林市获得了快速发展。1838年,柏林至波茨坦的铁路通车。1881年,
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在柏林投入使用。1902年2月15日,柏林地铁正式开通,全长
6公里。
19世纪后期,柏林每年新建 的工厂达数十家之多,文化艺术也空前繁荣。1713年,
柏林人口约为6万。1877年,人口达到100万。1905年,人口又达到200万。1939年,
柏林的人口为480万,战后仅剩下了280万。即便在今日,柏林的人口也只有350万,
尚未达到二战前的水平。
“铁血政策”在俾斯麦的手上获得了成功,它对德国的影响是深远的。然而,它的
风险后来却被大多数德国人忽视了,正所谓“成功者是不会被责备的”。
可是,即便是俾斯麦本人,对“铁血政策”能够成功的把握并不很大,他在率领25万
普军与28万奥军决战之前,甚至带上了毒药,准备一旦失败就服毒自杀,把整个国
家和自己的命运付诸一场豪赌之中。
希特勒继承了俾斯麦的衣钵,有过之而无不及。似如赫拉克利特所言:“人不可能
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俾斯麦赢了,但希特勒输了。
1945年4月16日,朱可夫发起柏林战役,250万苏联红军围攻100万德军。苏军以近8万
人阵亡,25万多人受伤的代价,攻克柏林。4月30日,苏德两军在国会大厦里逐间
争夺,最终苏军战士将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的楼顶。国会大厦失守1个多小时后,希
特勒自杀。
此后,德国最高统帅部在发布的最后一份通告中说:“...德国海、陆、空三军
所作出的贡献和牺牲,已使我们的敌人都不得不感到敬佩。每一个士兵可以以此自
豪而无愧地放下武器,在我们历史上最艰难的时刻,为我们人民的万代幸福,勇敢
而自信地去从事工作。...柏林上空的硝烟散尽,是从来没有过的宁静。和平万
岁!”
残余的德军陆续从明碉暗堡中走出来,接受了德国战败这一事实。
战后的柏林满目疮痍。二战中柏林有5万平民死于轰炸,约60万套住房被炸毁,占总
数的一半。建筑被毁,衣食无着,公用设施无法运转,地铁设备全部被苏军拆卸运
走。“柏林死了!”
但柏林人民凭借着创业精神,在一片废墟上又重新建起了一个新的柏林。
现在,每天参观国会大厦的人群络绎不绝,在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在国会大厦新
修的玻璃穹顶内的圆形展示墙上,可以看到国会大厦昔日的荣耀和残迹,希特勒参
加议会会议时站立着的照片也被印在上面,提醒和昭示着参观的人们。
如今,属於原“东柏林”的菩提树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是柏林最有名的大街,
全长约1600米,沿街附近系柏林的历史精华所在。街边的菩提树则枝叶扶疏。
考究“Linde(n)”一词,在北大同济和上外合编的《德汉词典》中解为“椴树”,
应是有所本。“菩提树”一词,很可能为首译者误译,后人一直沿用。菩提树原产
於印度,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即如来佛)就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的。
菩提树下大街西端与勃兰登堡门相连。勃兰登堡门建于1788-1791年,它是柏林的标
志。城门高20米,宽65.6米,城门厚11米,设有5个通道。
勃兰登堡门堪称柏林兴衰的见证者:1806年,拿破仑率部攻占柏林,拿破仑还劲头
十足地在城门下接受了“柏林城钥匙”;1815年,柏林军民在此庆祝滑铁卢大捷;
1871年,他们再度在此庆贺德国的统一;1933年,希特勒在此检阅部队;1945年,
苏军穿门而过;1961年,柏林墙在门前不远处筑起,勃兰登堡门位居东柏林一侧,
柏林的地铁也一分为二;1989年,柏林市民又在此为柏林墙的倒塌而欢呼。
拿破仑率领法军进入柏林后,曾下令拆下了城门上的女神像及四马战车,并带回巴
黎。1814年,普鲁士在解放战争中获胜,从巴黎又取回了女神像及四马战车,重新
安放到城门上,并雕刻了一枚象征普鲁士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铁十字架,镶嵌在女
神的月桂花环中。在二战中,女神像及四马战车均被炸毁,后来文物专家们根据拓
下的石膏模型和档案照片重新铸造了一套四马战车及女神雕像,只是在重新安装时
去掉了女神权杖中的铁十字架和普鲁士鹰鹫。
据称柏林墙倒塌之时,许多柏林人流泪欢呼。在“东”“西”德重归一统之日,勃
兰登堡门下奏响了贝多芬的《欢乐颂》。
著名的洪堡大学位於“菩提树下”大街两侧。洪堡大学人才辈出,为灿烂的德意志
文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曾在洪堡大学学习或工作过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达到32人。
爱因斯坦、普朗克、基尔霍夫、弗朗克、赫茨、维恩、薛定谔、拜尔、黑格尔、叔
本华、费尔巴哈、海涅、马克思、恩格斯等,都曾在那里学习或工作。德意志挣得
“欧洲思想家”的称号,洪堡大学功不可没。
1933年5月10日,纳粹党徒曾经焚烧了从书店、洪堡大学图书馆等处收缴来的2万多
册图书。禁书的作者包括马克思、海涅、弗洛伊德等等,他们或是犹太人,或者在
意识形态上与希特勒纳粹政府格格不入。
1995年,柏林市政府在当年焚书的地点,洪堡大学前面的Bebel广场地表下修建了一
间具有象征意义的“地下图书馆”,人们透过与地面平行覆盖的玻璃可以看到:幽
暗的地下室里排列着一些空的书架。柏林人此举,用心良苦。
距洪堡大学广场不远,有两个较大的教堂,一称“德国教堂”,一称“法国教堂”。
“法国教堂”的存在,显示了普鲁士也曾是一个宽容、理性和明智的政府。
1685年10月15日,法国路易十四宣布废除1598年由亨利四世颁布的《南特敕令》,
颁布《枫丹白露敕令》,这是一部天主教主政的法国政府迫害胡格诺教徒的法令,
胡格诺教徒们被迫逃亡。
普鲁士主要为了自身的发展,借机颁布了《波茨坦敕令》,鼓励法国的胡格诺教徒
移居普鲁士。后来,约有3万胡格诺派教徒来到了普鲁士,其中约4000余人定居在柏
林。现今的“法国教堂”,就是由当年柏林的胡格诺教徒们建造,举行宗教活动的
地方。在二战中,“法国教堂”丝毫没有遭到轰炸,而相邻的“德国教堂”则遭轰
炸。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在这里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在“菩提树下”大街东端的“马克思—恩格斯广场”上,设有两人的雕像。此地原
为普鲁士王宫旧址。普鲁士王宫奠基于1443年,经过了历代普鲁士政府的增扩建,
堪称建筑瑰宝。1945年2月3日,盟军轰炸柏林时,普鲁士王宫受到了一些损坏,但
结构和雕塑还比较完整。1950年,普鲁士王宫被东柏林政府炸毁拆除,不少德国人
对此持有异议。
而修建于1893至1905年的柏林大教堂,在轰炸中虽曾同样遭到较大破坏,经修复后
现在重新对外开放。如今站在教堂的楼顶,可以一览柏林繁华景象,和近处缓缓流
淌的施普雷河。
事实上,柏林大教堂以前还曾经三度兴废,教堂存在的三个时期分别为:1536-1747年,
1750-1817年,1822-1893年。
选帝侯大街是原“西柏林”的一条主要商业街,成形于16世纪,在19世纪已经逐渐
被扩建成现有规模,是“西柏林”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在选帝侯大街一侧,耸立着二战中顶部被炸毁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它已成为二战时
德国被毁的象征,也是柏林主要的明信片画面之一。
胜利女神像也在原“西柏林”境内,位於胜利柱的顶端,建于1873年,用于纪念普
鲁士对法战争的胜利。在胜利柱的底基墙上,有许多弹孔,系苏军围攻柏林时所致。
据称,胜利柱目前的位置,是在希特勒时代根据“风水”理论确定的。
现在,柏林似乎已经从二战的阴霾中彻底走了出来。一年一度始于1989年的Loveparade大
游行,使柏林也变得前卫和疯狂。其时,在勃兰登堡门和胜利柱广场一带热闹非凡,
近年来参加的人数都达五、六十万。来自德国、欧洲以及世界各地的年轻人,随着
振耳的快节奏音乐,随兴而舞。这番景象,恐怕是昔日柏林学富五车的老学究们始
料不及的。
如今,柏林仍然是德国主要的文化窗口,一如二战前一样。柏林有众多的剧院、博
物馆、画廊、电影院和露天剧场。成立于1882年的柏林爱乐乐团更是享誉世界,卡
拉扬曾担任常任指挥35年。卡拉杨还曾经邀请中国人汤沐海指挥1983至1984年音
乐季柏林爱乐乐团的音乐会。
波茨坦是距柏林约30来公里的一座小城,它虽曾是普鲁士国王的夏宫所在地,但它
的建筑规模比北京故宫要小得多,只是它的绿化搞得非常好,像一处森林公园。
现今之波茨坦,以“波茨坦会议”曾在此举行而闻名。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美、
英、苏三国政府首脑,杜鲁门、丘吉尔、斯大林在此聚会,商讨战后国际事务的处
置问题,会议通过的《波茨坦协定》,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柏林曾是普鲁士的根据地,杨度先生曾经为普鲁士精神撰文歌颂。但是,对于一个
国家,究竟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当因时因地而异,普鲁士精神并非唯一正解。
有次我询问一位德国老人他的家乡在哪里,他说他的家乡以前属於德国,现在属於
波兰。听他如此一说,我没有继续多问。倒是他在说这话时,既没有显得黯然神伤,
也没有流露出向往之情。难道一切都过去了么?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失去了一些领土。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又丧失
了一些领土。这些领土中包括康德、基尔霍夫、希尔伯特的故乡柯尼斯堡,以及叔
本华的故乡但泽。前者是普鲁士的发祥地,划给了苏联(今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
后者划归了波兰(今波兰格但斯克)。两地的日尔曼居民则被强行赶回了德国,包括
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格拉斯,他于1927年10月16日出生在但泽,父亲是德国人,
母亲则是波兰人。
1701年1月18日,勃兰登堡选帝候腓特烈三世就是在柯尼斯堡举行登基大典,自封为
“普鲁士王”腓特烈一世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度陷入困境。德国政府曾
经向俄罗斯提出建议:俄用加里宁格勒州交还给德国来抵偿俄罗斯所欠德国的债务,
但遭到了普京政府的拒绝。看来要德国人忘掉这事,还不那么容易。
德国人守纪律,推崇秩序。私意以为,这种民族特性,归根结底,可能来源于德国
古典哲学和古典音乐。是哲学和音乐慰藉了柏林人战后落寞的心灵,也有人说,是
哲学和音乐使柏林重新获得了新生。
如今,柏林又已重新成为了德国的中心。柏林从血浴烈火中重生,柏林将前程远大。
罗曼诺夫指出,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罗斯与德国斗争、妥协和合作, 今日焦点 : 快速订阅短信新闻

· “神六”最快下月13日发射 预计在内蒙古着陆(图)
· 中印今第六次边界谈判 可能起草共同框架
· 清华博士不认同培养模式 申请退学起争议

广告

· 90天阴茎增大3英寸 · 让女人尖叫的核武器

· 让糖尿病病人告别病魔 · 成功救治强直性脊柱炎
对国际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两国互相支持,战后重生,给世人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列宁深信德国精神对俄罗斯人非常有益,他多次要求布尔什维克人向德国人学习。他在演讲中经常说:“有理智的人不会反对我们革命者向德国帝国主义学习。我们要学习德国人的纪律性,否则,我们民族将会灭绝,将永远被奴役。”
列宁还要求俄罗斯人学习德国人严格的自我管理、系统性、条理性及卓越的经济管理才能等优点。
罗曼诺夫认为,列宁要求用普鲁士人的榜样教育俄罗斯人一点也不奇怪。列宁认为十月革命远不是最好的无产阶级革命方案,俄罗斯人在与德国人的竞赛中败下阵来,他们不如德国人那么热爱劳动,那么纪律严明。
为了鼓励俄罗斯人学习德国精神,列宁经常发表演讲,称如果俄罗斯人成了德国人,对世界革命事业只会有益,不会有害。民族自豪感并不是什么优点,大国沙文主义更应该被抛弃。
列宁认为,德国的纯理性主义最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任务要求。列宁不仅要求身边战友和国民学习德国精神,他自己也在积极学习,并且身体力行,并在同德国人的斗争中体现了普鲁士人的理性精神。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为巩固新生的红色政权,列宁力排众议,对德国人做出了重大让步,签署了《布列斯特和约》,及时退出一战,集中精力维护苏维埃政权。
列宁当时受到了出卖无产阶级利益、葬送革命成果的严重指责,列宁反驳称革命者要正视现实,调整内外政策,学习德国人的理性精神。他举例说,19世纪初的普鲁士和其他国家,被拿破仑法国征服,遭到无数次的失败,特别是普鲁士。不过,德国人并没有感情用事,他们被迫签订了更为屈辱的和约,之后积蓄力量,奋起反抗,重新战斗,再次战败后,再次签署屈辱条约,最后又反抗,最终获得解放,避免了彻底灭亡的命运。(固山)

莫泊桑短篇小说 读后感

读莫泊桑小说有感
莫伯桑因《羊脂球》而一鸣惊人,这是偶然的成功吗?不是,只要我们回顾一下他的生平和创作经历。他又丰富的生活积累,有严师的精心指导,有长期的写作磨练。《羊脂球》的成功是他长期努力的结果,即所谓“功到自然成”!
莫伯桑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生性放荡,父母感情不和,他自幼随母亲生活在诺曼的一座乡镇上。这里濒临英吉利海峡,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大海、林场、田野,给了他无穷的乐趣。乡村生活陶冶了他热爱大自然的性情,培养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熟悉了诺曼底的风土人情。一九六九年,莫伯桑中学毕业,同年十月进入巴黎法学院攻读法律,不到一年,普法战争爆发,他被征入伍,在国民别动队服役,莫泊桑亲自经历了战争的过程,他亲眼看到政府的腐败和军队的无能,不久,拿破仑三世被俘,法军大溃败。莫泊桑本人也差一点被俘,一八七零年九月,他随军返回巴黎,有目睹巴黎人民英勇抗敌的壮举。民族危机时期的这些所见所闻,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战争结束后,莫泊桑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供职,过了十年的公务员生活,透过公务员这一特殊的社会地位,他看到了小市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简单的回顾一下莫泊桑的生活经历,我们便不难明白,他的中短篇小说为什么以诺曼底乡村生活、普法战争和小公务员生活这三个方面作为创作的基本题材,因为这是他的生活经历的三个主要阶段,这些生活经验,是创作的源泉。
莫泊桑敏锐精细的观察力和熟练高超的艺术技巧,都是在他的几个掩饰的精心指导下经过长期磨练而得来的。
第一位严师是莫泊桑的母亲,他母亲酷爱文学,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他和一说始末泊桑的第一位严师,他很早就发现自己的儿子好思索,富有想象力,因此从小就注意培养他的文学修养,指导了写作,莫泊桑受母亲熏陶,自幼爱好文学,十三岁开始写诗。莫泊桑成名后,母亲仍然不断帮助他,而且一直珍藏他幼年时练习写作的本子。
莫泊桑第二位文学导师是当时有名的诗人路易·布耶,他是莫泊桑母亲喝酒付的朋友,莫泊桑经常与他通信或当面求教,他曾对莫泊桑说过,造成一位艺术家的声誉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他作品中所包含的独创性,鼓励莫泊桑在艺术创造的道路上进行艰苦的探索,这些话都给莫泊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莫泊桑的第三位文学导师,也是他最重要的一位导师,是当时法国最著名的文学家福楼拜,福楼拜是位严师,他要求莫伯桑先下功夫练习基本功而不急于发表作品,他要求莫伯桑培养自己的独创性,并且告诉莫伯桑,获得这种独创性的途径就是进行持久的观察和练习。他说:“有才能就是持久的耐性,对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去观察它,以便能发现过去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就这样,七年的艰苦练习,早已把莫伯桑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成熟,只等有机会施展才能,崭露头角。
了解了以上这些情况,我们便明白,《羊脂球》创作一举成功,并非轻易所得,而是莫伯桑十几年细心苦练的结果,实际上,在发表《羊脂球》之前,他应是一个具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熟练的艺术技巧的作家了,在他的案头上和脑海里,早已积攒下数以百计的未曾写就的作品。所以《羊脂球》的成功,就如同闸门打开,无数的作品便喷涌而出,
形成了文学史上“流行”式的奇观。
我们说莫伯桑的短篇小说体现“以小见大”“见斑窥豹”的艺术,这里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从题材上讲,莫伯桑小说写的是凡人小事,然而包含着深刻的内涵,丰富的内容,二是从题材上讲,它篇幅小而容量大,正因为他能这样充分的发挥短篇小说的特长,做的作品也就成了这类文体的典范。
细细玩味莫伯桑得的杰作,我们便可以发现,他之所以能做到以小见大,关键在于他能大中取小,而是把他们放在一个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上加以处理,从而开掘出它们所蕴含的不平凡的意义。
在谈到莫伯桑小说的“以大见小”的功夫时,不能不提到构思的精巧是他的作品能在短小篇幅中发挥出无限意蕴的重要原因,短篇小说受篇幅所限,不可能写很多的事件,很多的人物,也不可能大段的描写和情节,因此,他最讲究构思的技巧,莫伯桑小说构思谋篇的方法多种多样,并无固定的模式,一般说来,莫伯桑的每篇小说的开端和结尾都比较重视,作为精心的安排,尤其是结尾,他常常出奇制胜,以出人意料的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造成一种耐人寻味的效果。
《项链》的构思具有典范性,这篇小说的开头平常只是简单的介绍主人公,说明这是一个羡慕富有生活的妇女,情节真正开端是她丈夫接到教育部长的舞会邀请信,随着莫伯桑按照从逆境到顺境在到逆境的思路,来安排一个细节,邀请信为他们夫妇打开了希望之门。但是,没有舞衣和首饰,使他们陷入困境,借来项链,买来舞衣,加上舞会上的一时风光,眼看玛蒂尔特踏上成功之路,不料乐极生悲,丢失项链,毁掉了她的希望和青春,在这样的构思里,第一个逆境显然是为了衬托顺境,而这个顺境有时为了衬托第二个逆境,它升的越高,玛蒂尔特的跌落就显得更惨,她所受到的惩罚也就更加沉重,主体部分的这样一波三折的构思,仿佛是对玛蒂尔特虚荣心进行了反复的有利的摔打,达到了讽刺和批判的目的。在这样的基础上,作家又安排了一个意外的结尾——项链原来是件赝品,这一下把读者的思路引入一个新的境界,读者可以从一个新的高度重新审视玛蒂尔特借项链、赔项链的故事,得到一种新的认识,作品也就大大加深了她的讽刺的深度和广度。
《羊脂球》的构思细致精致,美的像一片织锦,小说中所写的情节和事件,全无意外之处,平凡的出奇,其主体部分的情节结构可以简单分为三部分,一头一尾都写马车上的情景,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中间写旅店里发生的事情,在这一段里,作品的时间为经,一人物表现为纬,逐日描写四天里发生的事情,每天都逐个的描写十个人的所作所为,把那些上等人的丑恶灵魂,暴露得淋漓尽致。
可以看出,莫伯桑恰当的处理了小与大,个别与一般,偶然与必然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是他能写出一篇又一篇优美杰作的深层原因。
读罢莫伯桑的作品,让我对生活在最底层的小市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虽然他们被生活所迫 但都有一个善良的心 一颗朴实的心。当今的社会,也有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不要歧视他们,让我们每个人伸出援助之手,关爱之心。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本文标题: 《普鲁士精神和文化 》读后感(普鲁士精神和文化对德国的深远影响)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6722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走月亮的读后感100(《走月亮》读后感是什么)古堡 读后感(甜橙树之《古堡》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