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颂读后感读后感是谈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案例来说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而,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
中华颂读后感
读后感是谈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案例来说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而,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说,又有必要说理。叙说是谈论的根底,谈论又是叙说的深化,二者有必要联络。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证原文,当然引证不能太多,应以自个的言语为主。在体现办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论时应重于剖析说理,案例不宜多,引证原文要简练。在结构上,通常在最初归纳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侧重表达感触后,结束又回扣“读”。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证原文,当然引证不能太多,应以自个的言语为主。在体现办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论时应重于剖析说理,案例不宜多,引证原文要简练。在结构上,通常在最初归纳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侧重表达感触后,结束又回扣“读”。
中华颂诗歌读后感
只要是关于中华颂的,诗歌内容不限,200字的读后感,谢谢中华啊,我勤劳而勇敢的母亲
你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活化石
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语言
是人类的艺术之魂
是奋力拼搏、是奔走迎接的中国印象
公元2008年的中国
北京,用自己古老的雕刻方式
向人类文化艺术展示了中国奥运的魅力
相连缠绕的祥云
已飞上世界的高峰
向人类生命传播着“团结、友爱、和平”的火种
“中国加油、中国我爱你、四川雄起”的沸腾声
如一柄刺破乌云的冰雪利剑
闪出令妖魔无处藏身的耀眼之光
这是一种在大动力中磨练出来的巨大力量
中华啊,我勤劳而勇敢的母亲
看吧!你节日的场景
各民族的舞蹈已激越起来
听吧!你喜庆的门庭
威风的锣鼓已在天地间震响起来
欢乐的节日啊
藏着欢快的夜
也藏着炎黄子孙几千年来
所向往的和谐与幸福
这样的盛景,这样的夜晚
惹得满天星星的眼睛
都眨闪着羡慕和喜悦之光
有谁不相信
在这样狂欢的夜晚
祖先的灵魂已亮满四周
额上涂抹着吉祥祝福的酥油
听到自己血流旺盛而绵远
用家传秘方酿造的蜜酒与瓷杯
在松木清芬的光焰下
我们虔诚的聆听祖先的声音
让他们第五千次的告诉
我们是龙的传人炎黄的子孙
亲情和美酒一样醇酣
诗情与歌声一样浓烈
今天,我心中一直积攒着的力量
终于随着燃烧的红日喷薄而出
——祖国啊,我伟大的母亲
我是组成你亿万分之一的
穿越风雨的力量!
你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活化石
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语言
是人类的艺术之魂
是奋力拼搏、是奔走迎接的中国印象
公元2008年的中国
北京,用自己古老的雕刻方式
向人类文化艺术展示了中国奥运的魅力
相连缠绕的祥云
已飞上世界的高峰
向人类生命传播着“团结、友爱、和平”的火种
“中国加油、中国我爱你、四川雄起”的沸腾声
如一柄刺破乌云的冰雪利剑
闪出令妖魔无处藏身的耀眼之光
这是一种在大动力中磨练出来的巨大力量
中华啊,我勤劳而勇敢的母亲
看吧!你节日的场景
各民族的舞蹈已激越起来
听吧!你喜庆的门庭
威风的锣鼓已在天地间震响起来
欢乐的节日啊
藏着欢快的夜
也藏着炎黄子孙几千年来
所向往的和谐与幸福
这样的盛景,这样的夜晚
惹得满天星星的眼睛
都眨闪着羡慕和喜悦之光
有谁不相信
在这样狂欢的夜晚
祖先的灵魂已亮满四周
额上涂抹着吉祥祝福的酥油
听到自己血流旺盛而绵远
用家传秘方酿造的蜜酒与瓷杯
在松木清芬的光焰下
我们虔诚的聆听祖先的声音
让他们第五千次的告诉
我们是龙的传人炎黄的子孙
亲情和美酒一样醇酣
诗情与歌声一样浓烈
今天,我心中一直积攒着的力量
终于随着燃烧的红日喷薄而出
——祖国啊,我伟大的母亲
我是组成你亿万分之一的
穿越风雨的力量!
中华颂读后感200字
我要找2009年中国精神颂 读后感不久后,方志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后,方志敏立刻投身于抗日战争。可是,在1935年1月29日,由于叛徒出卖,方志敏不幸被捕。之后,敌人先是采用劝降的方法,以各种优厚的条件诱惑他,但都没起作用。他们又用常人不能忍受的艰苦的生活考验方志敏,这一切都没能让方志敏妥协。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泄露一点儿党的机密。方志敏真勇敢,敌人给他住的牢房一定是老鼠满地跑,可他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都没有妥协。
最后,敌人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拿来纸和笔,让方志敏写口供,方志敏之前因为敌人的残害患了重病,写一会就头晕,可他一直坚持着。就这样,方志敏在牢房里用自己的心血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作品。
1935年8月,敌人对方志敏已经无计可施,就残忍地将他杀害了。那一年,方志敏年仅36岁。
这篇文章结束了,但我还是忘不了方志敏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都坚持不透露出一点儿机密,我一定要像方志敏学习他的这种爱国的精神,我也要像他这样热爱自己的
最后,敌人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拿来纸和笔,让方志敏写口供,方志敏之前因为敌人的残害患了重病,写一会就头晕,可他一直坚持着。就这样,方志敏在牢房里用自己的心血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作品。
1935年8月,敌人对方志敏已经无计可施,就残忍地将他杀害了。那一年,方志敏年仅36岁。
这篇文章结束了,但我还是忘不了方志敏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都坚持不透露出一点儿机密,我一定要像方志敏学习他的这种爱国的精神,我也要像他这样热爱自己的
七年级中华颂读后感600字
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诗,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在我还没上学时,妈妈就教我读唐诗.
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无数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可我更迷恋宋代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十二岁能诗赋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他的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只因为他的诗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他的爱国激情,因此,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我尤为敬佩他!他不畏强权,主张整顿朝纲的精神,我自愧不如.一首充满悲愤的《关山月》,深切地体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那博大的胸襟让我不禁涕然泪下.“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金人入侵,强占国土,可这些富家子弟却紧闭大门,在家里享福享乐,弃黎民百姓于不顾,让他们背井离乡!那些打仗用的弓也都生锈得短了弦,这怎能不叫人气愤,怎能不叫人心酸?我读着读着,两行热泪不禁从眼眶中滚了下来.我为这些胆小鬼,卖国贼感到气愤,为老百姓感到不平,为自己感到后悔.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却不像陆游那般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平时什么新闻呀,报纸呀,我从不光顾.受我青睐的只是那些赶时髦的流行歌曲,什么超级女生,“状元360”,我是常挂嘴边.爸爸常劝我说:“孩子,你也长大,该关心关心国家大事了,该看看新闻了.你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呀!”我呢,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有时,老师布置收集新闻,我也是被动地随意摘抄一些……这是多么不应该呀!读了陆游的诗,我懂得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从今天开始,我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噢!古诗,你让我知道了我自己自身的不足,也让我知道了该怎样去纠正,怎样去学习.
古诗,我们的传家宝,你真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的传家宝!
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无数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可我更迷恋宋代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十二岁能诗赋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他的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只因为他的诗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他的爱国激情,因此,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我尤为敬佩他!他不畏强权,主张整顿朝纲的精神,我自愧不如.一首充满悲愤的《关山月》,深切地体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那博大的胸襟让我不禁涕然泪下.“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金人入侵,强占国土,可这些富家子弟却紧闭大门,在家里享福享乐,弃黎民百姓于不顾,让他们背井离乡!那些打仗用的弓也都生锈得短了弦,这怎能不叫人气愤,怎能不叫人心酸?我读着读着,两行热泪不禁从眼眶中滚了下来.我为这些胆小鬼,卖国贼感到气愤,为老百姓感到不平,为自己感到后悔.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却不像陆游那般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平时什么新闻呀,报纸呀,我从不光顾.受我青睐的只是那些赶时髦的流行歌曲,什么超级女生,“状元360”,我是常挂嘴边.爸爸常劝我说:“孩子,你也长大,该关心关心国家大事了,该看看新闻了.你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呀!”我呢,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有时,老师布置收集新闻,我也是被动地随意摘抄一些……这是多么不应该呀!读了陆游的诗,我懂得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从今天开始,我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噢!古诗,你让我知道了我自己自身的不足,也让我知道了该怎样去纠正,怎样去学习.
古诗,我们的传家宝,你真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的传家宝!
高一语文中华颂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_2000字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
本文标题: 中华颂 读后感(中华颂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4505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