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兮归来”来自屈原的哪篇最好有原文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帝告巫阳曰:“有...
“魂兮归来”来自屈原的哪篇
最好有原文招魂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巫阳对曰:“掌梦!上帝:
其难从;若必筮予之,
恐后之谢,不能复用。”
巫阳焉乃下招曰:
“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
何为四方些?舍君之乐处,
而离彼不祥些。魂兮归来!
东方不可以托些。
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
归来兮!不可以托些。
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
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
雄虺九首,往来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
归来兮!不可久淫些。
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
旋入雷渊,[靡/灬]散而不可止些。
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
赤蚁若象,玄蜂若壶些。
五谷不生,丛菅是食些。
其土烂人,求水无所得些。
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
归来兮!恐自遗贼些。
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
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
归来兮!不可以久些。
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
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
豺狼从目,往来侁侁些。
悬人以嬉,投之深渊些。
致命于帝,然后得瞑些。
归来!往恐危身些。
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
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
敦脄血拇,逐人伂駓駓些。
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
此皆甘人。
归来!恐自遗灾些。
魂兮归来!入修门些。
工祝招君,背行先些。
秦篝齐缕,郑绵络些。
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天地四方,多贼奸些。
像设君室,静闲安些。
高堂邃宇,槛层轩些。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
网户朱缀,刻方连些。
冬有宎厦,夏室寒些。
川谷径复,流潺湲些。
光风转蕙,汜崇兰些。
经堂入奥,朱尘筵些。
砥室翠翘,挂曲琼些。
翡翠珠被,烂齐光些。
蒻阿拂壁,罗帱张些。
纂组绮缟,结琦璜些。
室中之观,多珍怪些。
兰膏明烛,华容备些。
二八侍宿,射递代些。
九侯淑女,多迅众些。
盛鬋不同制,实满宫些。
容态好比,顺弥代些。
弱颜固植,謇其有意些。
姱容修态,絙洞房些。
蛾眉曼睩,目腾光些。
靡颜腻理,遗视矊些。
离榭修幕,侍君之闲些。
悲帷翠帐,饰高堂些。
红壁沙版,玄玉梁些。
仰观刻桷,画龙蛇些。
坐堂伏槛,临曲池些。
芙蓉始发,杂芰荷些。
紫茎屏风,文缘波些。
文异豹饰,侍陂陁些。
轩辌既低,步骑罗些。
兰薄户树,琼木篱些。
魂兮归来!何远为些。
室家遂宋,食多方些。
稻粢穱麦,挐黄梁些。
大苦咸酸,辛甘行些。
肥牛之腱,臑若芳些。
和酸若苦,陈吴羹些。
腼鳖炮羔,有柘浆些。
鹄酸臇凫,煎鸿鸧些。
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
粔[米女]蜜饵,有餦餭些。
瑶浆蜜勺,实羽觞些。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华酌既陈,有琼浆些。
归来反故室,敬而无防些。
肴羞未通,女乐罗些。
陈钟按鼓,造新歌些。
涉江采菱,发扬荷些。
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嬉光眇视,目曾波些。
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
长发曼鬋,艳陆离些。
二八齐容,起郑舞些。
衽若交竿,抚案下些。
竽瑟狂会,搷鸣鼓些。
宫庭震惊,发激楚些。
吴歈蔡讴,奏大吕些。
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
放陈组缨,班其相纷些。
郑卫妖玩,来杂陈些。
激楚之结,独秀先些。
菎蔽象棋,有六簙些。
分曹并进,遒相迫些。
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晋制犀比,费白日些。
铿钟摇簴,揳梓瑟些。
娱酒不废,沈日夜些。
兰膏明烛,华灯错些。
结撰至思,兰芳假些。
人有所极,同心赋些。
酎饮尽欢,乐先故些。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乱曰:献岁发春兮,汩吾南征。
菉苹齐叶兮,白芷生。
路贯庐江兮,左长薄。
倚沼畦瀛兮,遥望博。
青骊结驷兮,齐千乘。
悬火延起兮,玄颜烝。
步及骤处兮,诱骋先。
抑骛若通兮,引车右还。
与王趋梦兮,课后先。
君王亲发兮,惮青兕。
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
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兮归来!哀江南!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巫阳对曰:“掌梦!上帝:
其难从;若必筮予之,
恐后之谢,不能复用。”
巫阳焉乃下招曰:
“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
何为四方些?舍君之乐处,
而离彼不祥些。魂兮归来!
东方不可以托些。
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
归来兮!不可以托些。
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
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
雄虺九首,往来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
归来兮!不可久淫些。
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
旋入雷渊,[靡/灬]散而不可止些。
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
赤蚁若象,玄蜂若壶些。
五谷不生,丛菅是食些。
其土烂人,求水无所得些。
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
归来兮!恐自遗贼些。
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
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
归来兮!不可以久些。
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
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
豺狼从目,往来侁侁些。
悬人以嬉,投之深渊些。
致命于帝,然后得瞑些。
归来!往恐危身些。
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
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
敦脄血拇,逐人伂駓駓些。
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
此皆甘人。
归来!恐自遗灾些。
魂兮归来!入修门些。
工祝招君,背行先些。
秦篝齐缕,郑绵络些。
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天地四方,多贼奸些。
像设君室,静闲安些。
高堂邃宇,槛层轩些。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
网户朱缀,刻方连些。
冬有宎厦,夏室寒些。
川谷径复,流潺湲些。
光风转蕙,汜崇兰些。
经堂入奥,朱尘筵些。
砥室翠翘,挂曲琼些。
翡翠珠被,烂齐光些。
蒻阿拂壁,罗帱张些。
纂组绮缟,结琦璜些。
室中之观,多珍怪些。
兰膏明烛,华容备些。
二八侍宿,射递代些。
九侯淑女,多迅众些。
盛鬋不同制,实满宫些。
容态好比,顺弥代些。
弱颜固植,謇其有意些。
姱容修态,絙洞房些。
蛾眉曼睩,目腾光些。
靡颜腻理,遗视矊些。
离榭修幕,侍君之闲些。
悲帷翠帐,饰高堂些。
红壁沙版,玄玉梁些。
仰观刻桷,画龙蛇些。
坐堂伏槛,临曲池些。
芙蓉始发,杂芰荷些。
紫茎屏风,文缘波些。
文异豹饰,侍陂陁些。
轩辌既低,步骑罗些。
兰薄户树,琼木篱些。
魂兮归来!何远为些。
室家遂宋,食多方些。
稻粢穱麦,挐黄梁些。
大苦咸酸,辛甘行些。
肥牛之腱,臑若芳些。
和酸若苦,陈吴羹些。
腼鳖炮羔,有柘浆些。
鹄酸臇凫,煎鸿鸧些。
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
粔[米女]蜜饵,有餦餭些。
瑶浆蜜勺,实羽觞些。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华酌既陈,有琼浆些。
归来反故室,敬而无防些。
肴羞未通,女乐罗些。
陈钟按鼓,造新歌些。
涉江采菱,发扬荷些。
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嬉光眇视,目曾波些。
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
长发曼鬋,艳陆离些。
二八齐容,起郑舞些。
衽若交竿,抚案下些。
竽瑟狂会,搷鸣鼓些。
宫庭震惊,发激楚些。
吴歈蔡讴,奏大吕些。
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
放陈组缨,班其相纷些。
郑卫妖玩,来杂陈些。
激楚之结,独秀先些。
菎蔽象棋,有六簙些。
分曹并进,遒相迫些。
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晋制犀比,费白日些。
铿钟摇簴,揳梓瑟些。
娱酒不废,沈日夜些。
兰膏明烛,华灯错些。
结撰至思,兰芳假些。
人有所极,同心赋些。
酎饮尽欢,乐先故些。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乱曰:献岁发春兮,汩吾南征。
菉苹齐叶兮,白芷生。
路贯庐江兮,左长薄。
倚沼畦瀛兮,遥望博。
青骊结驷兮,齐千乘。
悬火延起兮,玄颜烝。
步及骤处兮,诱骋先。
抑骛若通兮,引车右还。
与王趋梦兮,课后先。
君王亲发兮,惮青兕。
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
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兮归来!哀江南!
怅望千秋读后感
不要多,也不要太少.400-500字左右怅惘千秋
李元洛兄30多万字的系列学术散文<怅望千秋--唐诗之旅>(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以唐诗为题材,把诗与人、情与理、古与今、诗意的抒发描绘与精到的分析评论结合起来,文字优美,知识丰富,见解独到,激情洋溢,确实是别出心裁、别具一格.作者深厚扎实的学术功底、富有灵气的艺术智慧和才华横溢的亮丽文采,在这本书中得到了令人惊喜、赞叹的充分发挥.读它,既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欣赏唐诗的艺术享受,令人沉醉着迷,也是一次深入系统的对唐代诗人与诗歌的跟踪学习,获益非浅,深受启迪.
李元洛
一千多年后的高秋十月,我终于如愿以偿去拜望了杜甫的故里,当年的巩县现在的巩义市。就像瞻仰过浩瀚的沧海后,去寻觅和瞻仰它最初的源头。
汽车刚进入巩义市郊,公路两侧山坡上一栋栋漂亮的楼房就奔来眼底。同行人介绍说,巩义现在是全国百强县之一,这里是巩义的首富村,乡镇企业的农民所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曾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如此祈愿,如果他千年后回到故乡,该会展颜一笑吧?我们来时,正逢当地一位个体业主出资修建的“杜甫书画院”落成,并举行揭碑仪式,鼓声阵阵,鞭炮声声,彩旗飘扬,人潮汹涌。巩义市街头已少见蹄声得得的毛驴,而是驰四轮生风之“的士”,如果淡泊自守的杜甫不要专车接送,他自己会“打的”而来吗?我们左顾右盼,始终不见杜老夫子的踪影,只好驱车出巩县旧县城北门,过东泗河小石桥,直奔不远处南瑶湾村笔架山下的杜甫故居。
杜甫曾有过显赫的家世。他的十三世祖杜预,是晋朝名将和学者,京兆杜陵人,所以杜甫也自称“杜陵野老”。杜预之孙杜逊南迁襄阳,因而杜甫也屡次提起这个地方。杜甫的曾祖杜依艺任巩县县令时,将家搬到离县城一华里许的南瑶湾村,他的儿子杜审言是武则天时代的名诗人,所以杜甫曾说“诗是百家事”。父亲杜闲则做过兖州司马,杜甫有诗名《登兖州城楼》,而他大名鼎鼎的最早的诗篇《望岳》,大约就是他年轻时在兖州城楼远眺泰山时写成的吧。
桑田沧海,我来朝谒杜甫故居。我渺如轻尘的足迹竟然能够复叠在他亘古不磨的足印之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幸运?我来之前,虽然知道杜甫的门第已经衰微,但毕竟曾是钟鸣鼎食之家,他的故居一定还是颇为可观的,特别是他后来被尊为“诗圣”,而1961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团会议上,他又被列为当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的旧居该早已整修得美仑美奂了吧?结果却令人失望。
笔架山依然未变仍旧形如笔架,历经沧桑的是山下杜甫故居。青砖为墙的小小院落里,只在靠墙处有两三间同样小小的房间。一孔座东向西约十一米深的窑洞,就是杜甫的诞生之地。这里除了几通石碑,几张图表,就别无其他纪念物。湫隘(低矮狭窄的意思)的院落里,如果多来几个参观者就会人满为患。“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咏凤凰》),他幼年时的歌咏和书法,就是出自这小小而寒伧的庭院吗?“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几回”(《百忧集行》),这寒伧而小小的庭院,怎能容得下梨树和枣树摇曳迎风?瞻拜杜甫故居,萧瑟兮秋风吹来,心中不禁塞满悲凉。且不说国外的文豪,如莎翁在伦敦,雨果在巴黎,普希金在莫斯科,史考特在苏格兰,即使是国内许多其他形形色色的纪念馆,也远胜于杜甫的故居,更无论那豪华宾馆奢华酒楼和那些日益繁荣昌盛的夜总会了。“便下襄阳向洛阳”呵,“孤舟一系故园心”呵,“月是故乡明”呵,如果杜甫有知,如果月明之夜他魂兮归来,不知将作何感想?
杜甫陵园在与故居遥遥相对的邙山之上,北接黄河,西瞻嵩山,东临伊洛河湾,自有一种阔大苍凉的气象。走进相当宽阔但设施仍然简陋的墓园,杜甫墓和宗文、宗武墓便怆然入眼。所谓墓,除了一方墓碑,其实只是三个土堆而已。宗文早殁于四川,杜甫和次子宗武均病逝于湖南,杜嗣业去请元稹作墓志铭时,自己也年已花甲。正值大历年间马乱兵荒,他穷困如故,真能千里迢迢将父亲和祖父的灵柩选址葬于偃师再移葬于巩县吗?元稹说他“启子美之柩,襄附于偃师,途次于荆”,荆、偃无水路可通,如何人能从陆路绕道而跋涉千里?元稹也许只是听其设想而未亲见其事吧?在墓园中低回,我猛然忆起宋代周序来此写的《吊杜甫墓》诗:“杜甫诗客墓,遥倚北邙巅。断碣无人识,高名信史传。猿声悲落照,树色翳塞烟。惟有文章在,辉光夜烛天。”
杜甫最后的归宿到底在哪里虽然值得考证,疑幻疑真总不免使人怅望千秋,他生前困窘潦倒,千年后的故居仍然寒伧萧索,自然也令人感慨莫名。然而,墓之真伪有无和故居的落寞堂皇都无关根本,作为一位诗人,他的不朽的生命就是他不朽的文章。那些五陵裘马达官贵胄御用文人轻薄后生都早已如历史长河的匆匆过客而云消水逝,有的连一个泡沫一丝残迹都没有留下来,而杜甫流传至今的杰出作品,无论白天或是夜晚,都发出万丈光焰。陵园的秋日向晚,嵩山依然巍峨,伊洛河依然滔滔东流,你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也依然并永远和我们的民族同在。我从湖南来河南,从你的终点追寻到你的起点,捧上一瓣心香,在你千年前何日忘之的故乡。
夹缝中的历史
本书是作者对二千余年的中国文化,对在夹缝中喘息的中国人,对被扭曲、扼杀的人性,进行的一次深刻而痛苦的反省,是“重读大时代”系列中的一种。
全书共收录14篇文章,其中《我在孔庙的所见所想》剖析了本具有独立精神的孔子,其思想是如何最终沦为统治者需要的工具和滥觞的;《成功的罪孽》尖锐地指出商鞅在以“法制”为特色的铁腕政策帮助秦国日益强盛的同时,也开了钳制思想、压制民意的先河;《灰堆》则通过解析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无情地鞭苔了统治者灭绝文化、践踏人性的残暴行径,指出这一事件给灿烂的华夏文化和思想所带来的灭顶之灾。
全书以崭新的视角,从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回溯了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大时代下人文精神坚韧的嬗变和各个层面中国人的生存景观。
这是一本写作者自己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看法和对那些事件进行研究后的结论的书。书中写了很多耳熟能详的故事和人物,有孔子庙的建设、商鞅变法、荆轲刺秦王、王昭君远嫁匈奴、吴三桂的几次叛变等等。
这些故事和人物虽然早就有人对他们进行了评论和研究,而且他们的观点大多一致,认为孔子游列国是为了增长见识,荆轲刺杀秦王失败是因为剑术不精,王昭君出塞是为了匈奴和汉帝国的和平相处, 吴三桂的叛变则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等等,而作者得出的观点却和他们截然不同。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写荆轲刺秦王和吴三桂的叛变的部分。
荆轲是历来被人们赞扬的大英雄,是敢单枪匹马去刺杀一个欲一统天下的君王的英雄,他的最后功亏一篑,人们都认为他的失败是因为剑术不精,因此有人感慨他的英勇,有人感慨他的悲壮。而作者却指出了藏在荆轲心里的致命的弱点:荆轲并没有完全彻底的献身精神!因为荆轲并没有一个理由可以让他自己献出生命的, 他去刺杀秦王不过是为了报答燕太子丹,太子丹也只是把荆轲当作了,抵御秦国的一步棋,在利用与被利用的情况下,荆轲怎么会愿用自己的性命去报答太子丹呢?荆轲他也许想生擒秦王,那么他既可以达到行刺的目的,又可以保全自己,但是在秦王的宫殿里,他的一点犹豫便葬送一切。作者还说到中国人对荆轲的喜欢,“源于一种承认和肯定自己的需要”,荆轲“渐渐地变成了苦闷的灵魂得以出气的洞口”,他已“演化为一个反抗暴君的象征”。因此,中国人不愿意认真分析荆轲失败的原因,或刚刚为其失败而感到遗憾,便转而鼓吹他的神勇了。这是被压迫和被剥削的中国人的一种生存智慧。
而对于那个一叛再叛的吴三桂,作者更是毫不手软的指出了,吴三桂并不是像历史写的那样痴情,而为了陈圆圆去追杀李自成的部队,更不是为了恢复明朝的统治而来向清政府造反的。因为事实上他放了清军入关后,到了北京后并没有去找陈圆圆,而是继续一路追杀李自成的部队,到了康熙皇帝的时候,因为他要撤藩,这样吴三桂的利益受到损害,于是打着反清复明的幌子来造反,可惜他自己不争气,没多长时间便自封为皇帝,结果受到世人唾骂。
一位作家曾评价朱鸿说他一曰“文坛一把刀”,中国人灵魂的解剖刀;一曰“散文掘进手”,生活矿藏的掘进手。在他那里,古今和中外竟像两副拉绽方便、开合自如的电动屏风,手指一点,周秦汉唐元明清就到了眼前;再一点,东瀛西欧南非北美就和他的人物联系起来了。
李元洛兄30多万字的系列学术散文<怅望千秋--唐诗之旅>(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以唐诗为题材,把诗与人、情与理、古与今、诗意的抒发描绘与精到的分析评论结合起来,文字优美,知识丰富,见解独到,激情洋溢,确实是别出心裁、别具一格.作者深厚扎实的学术功底、富有灵气的艺术智慧和才华横溢的亮丽文采,在这本书中得到了令人惊喜、赞叹的充分发挥.读它,既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欣赏唐诗的艺术享受,令人沉醉着迷,也是一次深入系统的对唐代诗人与诗歌的跟踪学习,获益非浅,深受启迪.
李元洛
一千多年后的高秋十月,我终于如愿以偿去拜望了杜甫的故里,当年的巩县现在的巩义市。就像瞻仰过浩瀚的沧海后,去寻觅和瞻仰它最初的源头。
汽车刚进入巩义市郊,公路两侧山坡上一栋栋漂亮的楼房就奔来眼底。同行人介绍说,巩义现在是全国百强县之一,这里是巩义的首富村,乡镇企业的农民所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曾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如此祈愿,如果他千年后回到故乡,该会展颜一笑吧?我们来时,正逢当地一位个体业主出资修建的“杜甫书画院”落成,并举行揭碑仪式,鼓声阵阵,鞭炮声声,彩旗飘扬,人潮汹涌。巩义市街头已少见蹄声得得的毛驴,而是驰四轮生风之“的士”,如果淡泊自守的杜甫不要专车接送,他自己会“打的”而来吗?我们左顾右盼,始终不见杜老夫子的踪影,只好驱车出巩县旧县城北门,过东泗河小石桥,直奔不远处南瑶湾村笔架山下的杜甫故居。
杜甫曾有过显赫的家世。他的十三世祖杜预,是晋朝名将和学者,京兆杜陵人,所以杜甫也自称“杜陵野老”。杜预之孙杜逊南迁襄阳,因而杜甫也屡次提起这个地方。杜甫的曾祖杜依艺任巩县县令时,将家搬到离县城一华里许的南瑶湾村,他的儿子杜审言是武则天时代的名诗人,所以杜甫曾说“诗是百家事”。父亲杜闲则做过兖州司马,杜甫有诗名《登兖州城楼》,而他大名鼎鼎的最早的诗篇《望岳》,大约就是他年轻时在兖州城楼远眺泰山时写成的吧。
桑田沧海,我来朝谒杜甫故居。我渺如轻尘的足迹竟然能够复叠在他亘古不磨的足印之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幸运?我来之前,虽然知道杜甫的门第已经衰微,但毕竟曾是钟鸣鼎食之家,他的故居一定还是颇为可观的,特别是他后来被尊为“诗圣”,而1961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团会议上,他又被列为当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的旧居该早已整修得美仑美奂了吧?结果却令人失望。
笔架山依然未变仍旧形如笔架,历经沧桑的是山下杜甫故居。青砖为墙的小小院落里,只在靠墙处有两三间同样小小的房间。一孔座东向西约十一米深的窑洞,就是杜甫的诞生之地。这里除了几通石碑,几张图表,就别无其他纪念物。湫隘(低矮狭窄的意思)的院落里,如果多来几个参观者就会人满为患。“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咏凤凰》),他幼年时的歌咏和书法,就是出自这小小而寒伧的庭院吗?“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几回”(《百忧集行》),这寒伧而小小的庭院,怎能容得下梨树和枣树摇曳迎风?瞻拜杜甫故居,萧瑟兮秋风吹来,心中不禁塞满悲凉。且不说国外的文豪,如莎翁在伦敦,雨果在巴黎,普希金在莫斯科,史考特在苏格兰,即使是国内许多其他形形色色的纪念馆,也远胜于杜甫的故居,更无论那豪华宾馆奢华酒楼和那些日益繁荣昌盛的夜总会了。“便下襄阳向洛阳”呵,“孤舟一系故园心”呵,“月是故乡明”呵,如果杜甫有知,如果月明之夜他魂兮归来,不知将作何感想?
杜甫陵园在与故居遥遥相对的邙山之上,北接黄河,西瞻嵩山,东临伊洛河湾,自有一种阔大苍凉的气象。走进相当宽阔但设施仍然简陋的墓园,杜甫墓和宗文、宗武墓便怆然入眼。所谓墓,除了一方墓碑,其实只是三个土堆而已。宗文早殁于四川,杜甫和次子宗武均病逝于湖南,杜嗣业去请元稹作墓志铭时,自己也年已花甲。正值大历年间马乱兵荒,他穷困如故,真能千里迢迢将父亲和祖父的灵柩选址葬于偃师再移葬于巩县吗?元稹说他“启子美之柩,襄附于偃师,途次于荆”,荆、偃无水路可通,如何人能从陆路绕道而跋涉千里?元稹也许只是听其设想而未亲见其事吧?在墓园中低回,我猛然忆起宋代周序来此写的《吊杜甫墓》诗:“杜甫诗客墓,遥倚北邙巅。断碣无人识,高名信史传。猿声悲落照,树色翳塞烟。惟有文章在,辉光夜烛天。”
杜甫最后的归宿到底在哪里虽然值得考证,疑幻疑真总不免使人怅望千秋,他生前困窘潦倒,千年后的故居仍然寒伧萧索,自然也令人感慨莫名。然而,墓之真伪有无和故居的落寞堂皇都无关根本,作为一位诗人,他的不朽的生命就是他不朽的文章。那些五陵裘马达官贵胄御用文人轻薄后生都早已如历史长河的匆匆过客而云消水逝,有的连一个泡沫一丝残迹都没有留下来,而杜甫流传至今的杰出作品,无论白天或是夜晚,都发出万丈光焰。陵园的秋日向晚,嵩山依然巍峨,伊洛河依然滔滔东流,你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也依然并永远和我们的民族同在。我从湖南来河南,从你的终点追寻到你的起点,捧上一瓣心香,在你千年前何日忘之的故乡。
夹缝中的历史
本书是作者对二千余年的中国文化,对在夹缝中喘息的中国人,对被扭曲、扼杀的人性,进行的一次深刻而痛苦的反省,是“重读大时代”系列中的一种。
全书共收录14篇文章,其中《我在孔庙的所见所想》剖析了本具有独立精神的孔子,其思想是如何最终沦为统治者需要的工具和滥觞的;《成功的罪孽》尖锐地指出商鞅在以“法制”为特色的铁腕政策帮助秦国日益强盛的同时,也开了钳制思想、压制民意的先河;《灰堆》则通过解析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无情地鞭苔了统治者灭绝文化、践踏人性的残暴行径,指出这一事件给灿烂的华夏文化和思想所带来的灭顶之灾。
全书以崭新的视角,从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回溯了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大时代下人文精神坚韧的嬗变和各个层面中国人的生存景观。
这是一本写作者自己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看法和对那些事件进行研究后的结论的书。书中写了很多耳熟能详的故事和人物,有孔子庙的建设、商鞅变法、荆轲刺秦王、王昭君远嫁匈奴、吴三桂的几次叛变等等。
这些故事和人物虽然早就有人对他们进行了评论和研究,而且他们的观点大多一致,认为孔子游列国是为了增长见识,荆轲刺杀秦王失败是因为剑术不精,王昭君出塞是为了匈奴和汉帝国的和平相处, 吴三桂的叛变则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等等,而作者得出的观点却和他们截然不同。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写荆轲刺秦王和吴三桂的叛变的部分。
荆轲是历来被人们赞扬的大英雄,是敢单枪匹马去刺杀一个欲一统天下的君王的英雄,他的最后功亏一篑,人们都认为他的失败是因为剑术不精,因此有人感慨他的英勇,有人感慨他的悲壮。而作者却指出了藏在荆轲心里的致命的弱点:荆轲并没有完全彻底的献身精神!因为荆轲并没有一个理由可以让他自己献出生命的, 他去刺杀秦王不过是为了报答燕太子丹,太子丹也只是把荆轲当作了,抵御秦国的一步棋,在利用与被利用的情况下,荆轲怎么会愿用自己的性命去报答太子丹呢?荆轲他也许想生擒秦王,那么他既可以达到行刺的目的,又可以保全自己,但是在秦王的宫殿里,他的一点犹豫便葬送一切。作者还说到中国人对荆轲的喜欢,“源于一种承认和肯定自己的需要”,荆轲“渐渐地变成了苦闷的灵魂得以出气的洞口”,他已“演化为一个反抗暴君的象征”。因此,中国人不愿意认真分析荆轲失败的原因,或刚刚为其失败而感到遗憾,便转而鼓吹他的神勇了。这是被压迫和被剥削的中国人的一种生存智慧。
而对于那个一叛再叛的吴三桂,作者更是毫不手软的指出了,吴三桂并不是像历史写的那样痴情,而为了陈圆圆去追杀李自成的部队,更不是为了恢复明朝的统治而来向清政府造反的。因为事实上他放了清军入关后,到了北京后并没有去找陈圆圆,而是继续一路追杀李自成的部队,到了康熙皇帝的时候,因为他要撤藩,这样吴三桂的利益受到损害,于是打着反清复明的幌子来造反,可惜他自己不争气,没多长时间便自封为皇帝,结果受到世人唾骂。
一位作家曾评价朱鸿说他一曰“文坛一把刀”,中国人灵魂的解剖刀;一曰“散文掘进手”,生活矿藏的掘进手。在他那里,古今和中外竟像两副拉绽方便、开合自如的电动屏风,手指一点,周秦汉唐元明清就到了眼前;再一点,东瀛西欧南非北美就和他的人物联系起来了。
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读后感
500字左右今天,我读了《武侯祠,1700年的沉思》。文中有一句话说道:“一个人不管他官位多大,总要还原为人;不管他的寿命多长,总要变为鬼;而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幸被百姓筛选,历史擢拔为神,享四时之祀,得到永恒。”诸葛亮正是这种人!作者说得好:“你只要在门口一站,一种尘世暂离而圣地在即的庄严肃穆之感便油然而生。”曾经有一篇古风中写道:“孔明未出祁山前,愿以之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一时间国倾梁柱,民失相父。虽然诸葛亮不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军事家,而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但是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以汉代魏)而奋斗,六出祁山;终于,在公元234年,他在最后一次伐魏战争中病死军中。后人将他一生的伟大事迹在短短两句话中概括了出来:“功盖分三国,名成八阵图。”作者写道:“朝廷以礼不和,不许建祠。于是每年清明节,百姓就于野外对天设祭,举国痛呼魂兮归来。”在这里,我们已不难看出,此时的老百姓已将诸葛亮——蜀汉武乡侯益州牧诸葛丞相视作一个天人般的所在,不,天神!可见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了。他初出茅庐之际,司马徽(水镜)曾叹道:“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不错,但是,从上可看出,他虽不得天时但得人和。而人和也是
本文标题: 魂兮归来读后感2000字(《魂兮归来 听杨雨讲屈原》的读书笔记)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3366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