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春纪贵公读后感(吕氏春秋的读后感想怎么写 求一篇好点的)

发布时间: 2022-10-15 01:02:2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9

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翻译孟春纪,贵公【原文】简体,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尝试观于上志②,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

孟春纪贵公读后感(吕氏春秋的读后感想怎么写 求一篇好点的)

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翻译

孟春纪 贵公
【原文】简体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尝试观于上志②,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必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故《鸿范》③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④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⑤一人。
伯禽⑥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⑦曰:“利而勿利也⑧。”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⑨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⑩,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注释】
①贵公:贵在公正。②上志:古记,指古代典籍。③《鸿范》:《尚书》中的一篇。④或:有。⑤阿:偏私。⑥伯禽:周公之子。⑦周公:姓姬,名旦,武王之弟,成王之叔,辅助成王。⑧利:前一“利”为施利,后一“利”为谋利。⑨老聃(dān):即老子,春秋时人。⑩子:意动用法,以为子。
【译文】
以前圣王治理天下,一定把公正放在前头。做到公正,那么天下就可以平定。天下平定是由于公正所获得的。我曾经试过查看古代典籍,能够得到天下的人很多,他们能这样是凭借公正的原因,相对地,他们失却天下是出于偏私。凡是君主地位的确立,都缘于公正。所以《鸿范》中说:“不偏私不结党,王道平坦宽阔;不偏私不偏颇,遵守为王的道义;没有施行小恩小惠,遵照先王的方法;没有胡作非为,遵照先王的路去走。”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阴阳的调和,不仅仅使某一方有所增长;合时的雨水甘露,不是为了私自的东西而降下;万民的君主,不对某一个人有所偏私。
伯禽将要出行,向周公请教用什么方法治理鲁国,周公说:“要施利给人而不要向人谋利。”有一个荆楚地方的人丢了一张弓,但是不肯去找,他说:“荆楚的人丢了这张弓,由荆楚地方的人拾到它,又为什么要去寻找呢?”孔子听到了就说:“去掉‘荆’字就适合了。”老子听了说:“再去掉‘人’字就更合适了。”所以说老子是最为公正的了。天地那么大,生育了人却不把人作为自己的儿子,成就了万物但是不占有万物,万物都受到它的恩泽、获得它的好处,却不知道一切是由什么开始的。这是三皇、五帝的品德啊。

吕氏春秋的读后感想怎么写?求一篇好点的。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这是《吕氏春秋》的书面语,其阐述地非常有道理,道理非常深刻。这本书是战国末期秦相国吕不韦组织门客偏写的著作,又称《吕览》。
《吕氏春秋》共有三十二篇,内容涉及养生之道,生命的意义,为政之道,用民之道,农业以及商业,历史、天文、地理、经济、政治、音乐、舞蹈等都有所阐述。还用了很多比喻句、排比句,举例论证,形象生动,说服力强。
第一篇《本生》,其中就论述了养生之道。“人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天性是可以长寿的,但是因为身外之物不断打扰他,所以就不能长寿。我最喜欢的是这一句“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外界的东西是用来修养生命的,而不是用生命去追求的。然而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
由此可见,古人很重养生,文章多次提到养生之道,把养生作为自己的大事。
第二篇是讲《重己》。“凡生之长,顺之也;使生不顺者,欲也;故圣人必先适欲。”凡是寿命长久都是因为顺应它的本性,使生命不顺应的东西是人们的欲望。所以圣人一定要首先使自己的欲望适可而止。古人以劳形为养生之法。古代名医华佗曾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骨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能生。”可见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基本条件。人类如果不劳动就根本不能生存。所以我们要热爱劳动、向往劳动,劳动才能使人们获得幸福、欢乐和光荣。
《吕氏春秋》第八篇《劝学》说到,凡是进行说教,应使对方心悦诚服,而不是进行生硬的说教。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反倒生硬地说教,这就像拯救落水的人反倒用石头让他沉下去,这就像救治病人却给他和毒药。这是作为老师的要求,毕业后也许我也会做老师,所以从这里我也学会了一些为师应该如何去做的方法。
第九篇《尊师》,教会我们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百善孝为先”,古人是很重孝道的。同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人对老师也是毕恭毕敬的,这样的人才能得到老师的器重,才能学有所成。
古人很重视农业生产,第三十二篇《上农》:“重本逐末。”这一思想的原因,书中阐述得非常详细,不重本逐末的危害也写到了,归根结底是为了国家的统治。这一思想在今天看来是非常落后的,这也是吕不韦思想的局限性。
以全书来看,对儒此书文采独到,非常吸引人,除了很受人启发以外,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幽默感十足,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去宥》篇:“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晨到卖金人的住所,见重金而夺之。官吏抓住他审问:为什么当着人面拿人家的金子,他回答说:‘我只看到了金子,没看见人。’”
对家、道家、墨家等的思想,作者兼而有之。时而引用孔子、老子、墨子的话论证其观点,说服力很强。

全书论述最多的是治国方略,论述精辟独到、有理有据。以统治者治国为基础,即使是养生篇也是为了更好地治国。这部书为后来的统治者产生了重大和深渊的影响,即使是到了今天,许多观点我们也能采纳。
总之,吕不韦真不愧是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读罢此书,感概万千,受益匪浅,觉得此书不读非可也。

吕氏春秋中孟春纪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凤池西畔图书府,玉树玲珑景气闲。长听馀风送天乐,
时登高阁望人寰。青山云绕栏干外,紫殿香来步武间。
曾是先贤翔集地,每看壁记一惭颜。

《吕氏春秋》认为君道应该怎么样?

最近迷上了吕氏春秋,然后我爸爸就要考我,可是我根本没记住,求大神!
无谓和贵因,《吕氏春秋孟春纪》第四篇《贵公》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嬴政只是想建立一个全新的制度,让民众生活的好,不再有战乱,并不是要将天下据为己有,如不贵诸子,诸子与平民同,废除封土建国的封建制,私天下者连自己其他儿子都不私,又何来私,那职位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也没什么私的,秦始皇公天下,嬴政也是受过吕不韦教育的,其思想肯定有吕不韦的影响,这至少嬴政知道。

吕氏春秋 关于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这一句怎么解释?是去掉‘荆’字和‘人’字,变成‘遗之,得之,又何索焉’ 还是变成‘荆遗之,荆得之,又何索焉’? 如何理解这几句话?
去掉‘荆’字和‘人’字.《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载一寓言: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至公矣。 翻成白话,意为:楚国有人丢了一张弓,不肯去寻找,问为什么,他说道:“楚国人丢了,肯定被楚国人捡到了,何必找?!”孔子听到了这事,说道:“这回答,去掉‘楚国’字样更好了。”老聃听到了这事,说道:“倘然去掉‘人’字,不更好么!”老聃最大公无私啊! 这是从一个角度去诠释的。照《吕氏春秋》的作者看,荆人“小”因其还有“国”(族)的概念;孔子要比荆人大,可还是“小”,因其还有“人”的概念;老聃最伟大,因其已达到无“人”的境界,只有“天”(自然)的概念,天遗之,天得之,总量未增未减,“又何索焉”!
本文标题: 孟春纪贵公读后感(吕氏春秋的读后感想怎么写 求一篇好点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3343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秋天的怀念观读后感(《秋天的怀念》读后感怎么写)白雀 (二)读后感600(草房子第七章 白雀(二)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