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50字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50字《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想要提高自己写作的水平,就应该从小开始养成写日记这个习...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50字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50字《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想要提高自己写作的水平,就应该从小开始养成写日记这个习惯。同时也让我领悟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心急,而是要静下心来慢慢去克服困难。
《亲爱的汉修先生》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鲍雷伊的小学生,他阅读了一位大作家汉修先生写的作品之后,就很喜欢他,于是就经常给汉修先生写信,后来,等鲍雷伊上六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写日记,他们俩的联系就更加密切了。汉修先生很明确地告诉他一句话:想写好作文,就必须要多看多写,这样才会写出优美的文章。在汉修先生的帮助下,鲍雷伊的作文还获了奖。
《亲爱的汉修先生》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鲍雷伊的小学生,他阅读了一位大作家汉修先生写的作品之后,就很喜欢他,于是就经常给汉修先生写信,后来,等鲍雷伊上六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写日记,他们俩的联系就更加密切了。汉修先生很明确地告诉他一句话:想写好作文,就必须要多看多写,这样才会写出优美的文章。在汉修先生的帮助下,鲍雷伊的作文还获了奖。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30字
他们通常所说的工作其实是分层次的。如果我们把工作看作是养家糊口的饭碗,那仅仅是一份工作而已;如果我们把工作看成是一辈子安身立命的本领,那么工作就成为一门职业;如果我们把工作视为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和生活方式,这样的工作就上升为一种事业。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
急急急急急急急 读书随想- -
最近一期中文版的《财富》杂志里有这么一个论述:人们通常所说的工作其实是分层次的。如果我们把工作看作是养家糊口的饭碗,那仅仅是一份工作而已;如果我们把工作看成是一辈子安身立命的本领,那么工作就成为一门职业;如果我们把工作视为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和生活方式,这样的工作就上升为一种事业。
对照这个标准,我琢磨了一下自己,真是觉得惭愧,因为自己的层次实在是太低了,充其量能在下面两个层次之间混一混,那还是乐观的自我安慰呢!我想,或许这一点多少和以前的家境贫寒有些关系,因为无论是按照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还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要让工作达到“事业”的境界,恐怕还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就好比是艺术,不是随便一个穷人都可以玩得起的。中国有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也是这个道理。
实话实说,由于过去总是在没有自己思想的情况下读书和工作,所以活到现在我还不知道自己的事业终究应该是什么。为此,我总想通过多读一点书来寻找事业方向的蛛丝马迹。可是,书读得越多,似乎就越难找到真实的自我了。
对我而言,读书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所以好书滥书都会尽量多读,只是在花费时间上有所取舍而已。记得小时候读书是如饥似渴的,因为可以见到的书实在是太少了。那时候的梦想就是能有一间自己的书房,有半壁图书、清风明月、荷塘修竹、西窗卷帘,纯粹是模仿古人的意境想象出来的。就由于这个梦想的缘故,后来我在买房子的时候结结实实地被奸商欺骗了一回。因为刚开始看样板房的时候,我所见到的书房就是接近这个样子的,当时心里还窃喜,像遇到了知音一般,所以想都没想就买了下来。等住进去以后才发现,原来样板房是在一楼,对于开发商而言,我想要的那种“小农+书生”的情调很容易就办得到,不外乎就是在地上挖一个水坑、插几根竹子罢了,可到了楼上就远不是这么回事,差了有十万八千里。
说到读书,近二十年多年来其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读书是真正的啃书本,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许多读书人所向往的。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影、电视和电脑多媒体的出现,人们开始更加热衷于这些新的阅读方式,因为这些方式带来的是有声有色的娱乐感受,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学习。这一点同时证明了: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统统都是好色的动物。这也为读图时代的来临提供了依据。无可否认,这些“声色”读物之中包含的知识量是非常丰富的,而且阅读的效率要比读书高得多,这也是人们为什么会喜欢这种“快餐式”阅读的重要原因。但是,不幸得很,鱼和熊掌经常不能兼得。科学证明,通过电视或多媒体阅读方式在大脑中积累下来的知识要比读书留下的知识少得多!
然而,知识经济时代滚滚而来,我们都感觉到需要掌握的知识无穷无尽、日新月异,因此总会有一种愿望,那就是通过多读书来学习更多的知识,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此目的,我们可能会经常光顾书店,当翻看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图书的时候,人人都有一种买书的欲望,但是,紧张的工作之余,却人人都缺乏读书的热情,便纵有清风徐徐、荷塘月色,那也只会变成休息的好借口。
当然,对于勤奋的人来讲,工作之余有书可读,也算是一种休息的方式,而且能够一举两得,既解除疲劳又获取新知,但是,这样的书最好应该满足一个条件,就是不能太艰涩,最好是读起来毫不费劲,连小孩子也感兴趣的那种类型。去年,《谁动了我的奶酪》、《我能动谁的奶酪》等一些“故事书”成为成人领域的畅销书,就是因为它们迎合了人们希望休息学习两不误的口味。
现在,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快速学习都是一种必备的能力。基于这一点,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讲故事的世纪。为了让人们快速阅读,一些有学问的专家开始以讲故事的方式写书了,比如近期我们看到的《讲个故事给企业听》、《学习型组织“金”典故事》等书就是典型的例子。目前,这样的成人“故事书”主要在经济管理领域出现得比较多。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些书对于瞬间领悟一些道理是有效的,对于全面掌握一门学问或方法则是无效的。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从听故事变成自己讲故事,那才算是真的有些学问了。
==================================================================
读书,不是很遥远的事情。
读书,是离我很近的事情。
读书,不是不可及的事情。
读书,是近在咫尺的事情。
……
从会看书起,读了多少书,还记得吗?不记得了,不记得了,也没有刻意记过,更没有刻意数过。但是,真的,我读过很多书,很多很多。都读了什么书呢?不记得了,真的不记得了,只知道读过很多很多。
可是,我清楚地记得,我读的第一本书——《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其实,这不能算一本书,它只是一本小人书呢!小人书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太遥远了,遥远得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小人书。但是,小人书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太重要太重要了。它伴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陪我走过了人生的最快乐的时光,带给我的绝对不仅仅是快乐这么简单的事情。
那时候除了课本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课外书,家里似乎也没有余力给我们买课外读物。能买的,买得到的大概也只有小人书了。可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理解,我们真的是连看本小人书也是一种奢侈。
上初中的时候,偷偷地和同学借了一本《七侠五义》,那是我读的第一本小说,是除了小人书以外的唯一的一本课外书。当时,爸爸不给我买学习以外的书,他认为除了课本之外的书都是闲书,而同意我买的书只是和学习有关的什么教辅书、习题集之类的。我也不敢买其他的书,也不敢看其他的书。这本《七侠五义》借来以后,我是一直放在书包里不敢往外拿,每天写完作业后,就头朝里扒在炕梢儿,挨着炕柜,假装睡觉,没有人在的时候,我就偷偷地看,一听见有脚步声,马上把书塞进柜子下面,迅速地把脸埋在胳膊上假装睡着了。就这样,这本书我看了很久,但是后来还是被爸爸发现了,仅管我很小心。被爸爸臭骂了一顿,这书被勒令还给同学,可是我还有几页就看完了,不敢和爸爸乞求,只好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每天晚回家一点,看一页,书放在同学那里,终于把它看完了。
怀念,我的第一本小人书,更怀念我的第一本小说。
以后在初中里面读的小说之类的书也不多,因为真的是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喜欢去攻一些习题集之类的书,把上面的习题逐一做出来,写在自己的白纸本上,像自己制作的工艺品那样喜欢,那样欣赏。也喜欢去看一些文笔精华那样的书,学习学习,再学习。喜欢积累文学常识,了解一位位作家什么的,知道哪位作家都写了什么书,可是,从来没有想过去把那些书拿来读一读。倒是在要毕业的时候读过一本琼瑶的小说,是什么名字记不得了,反正和她其他的小说情节基本相似,大同小异了。
师范的时候真的是读了好多的书,当时的学校图书馆的书几乎让我看遍了,不够看连菜谱也看了。在那四年里,书读的真多,虽然不曾记得都读了什么,但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似春雨润物无声。
以后参加工作了,却很少读书了,即使是读书也是读一些诸如《女友》、《知音》、《读者》之流的书,图书馆里席绢的小说看了遍,最多也就是在要写论文的时候去翻一翻教育类的书刊杂志,面不改色地去把拿来主义发挥的淋漓尽致。
虽然自己不读书,却卑鄙地买了一大堆书,让自己的儿子去读,让自己的学生去读,还美其名曰“培养他们的读书习惯”。
儿子倒是真的爱读书了,而且和我一样,不管什么书,只要是书就读。并且还有一样比我强的地方,就是儿子读了书能够记住其精髓的部分,关键的时候总能用上,总是适时地让我发呆发愣。从儿子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危机,我已经要落后了。
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倒是没有那么顺利,因为毕竟不是我的遗传呀!但是,培养学生读书我却是不遗余力的。近一年来和学生一起读书起了儿童文学作品,也乐在其中。
现在带的班级的读书活动,其实是从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了的。班里有许多的獐读物和科普方面的书籍,开始的时候我买一些这类的书,放在教室里让学生随时可以自己拿来读,期末又作为奖品发一部分书给学生。我也曾经把这些书作为写完作业的奖励借给他们读,一个星期都完成作业的学生,周五的时候会得到一本书,可以看一个星期,当然都是一些连环画类的书,或者是一些比较薄一点的小册子。那时候只是想让学生丰富一下课外的知识,长长见识,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并没有让他们写读后感呀,摘抄什么的,怕他们生厌,其实让他们写也是给自己找麻烦。
今年的暑假里我自己和儿子一起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后来又陆续读了《乌丢丢的奇遇》、《特别的女生萨哈拉》等等,并且把这些书推荐给了班上的孩子。当然,由于我们这个学校的家长一般多数是打工族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不可能要求学生去买书了,会加重家长的负担。我用的办法是把我的书先借给几个孩子看,他们看完了,写好读后感贴在后面的园地上,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把书借给其他的学生来看,再写读后感。就这样传阅这几本书。
书毕竟太少了,以前的书很显然不适合他们读了。正好“十·一”放大假的时候市里办了书市,我和老公、儿子开车去淘书。二、三元一本的书,都是很好的儿童文学书,我如获至宝般地搬回来二三百本,有的儿子自己选的成套的书,先放在家里他自己读,其他的不成套的散的书,就放在我们班的教室里。把书分给学生回家去读,然后写出读后感来,交给我。
现在大多数学生读了两本书,有的已经读了三、四本,也有许多读后感写得特别精彩,放置在我的手中好长时间了,就是没有时间把它们敲上来。
找了2篇不错的也相对长一些的
选1篇修改一下应该可以用的
最近一期中文版的《财富》杂志里有这么一个论述:人们通常所说的工作其实是分层次的。如果我们把工作看作是养家糊口的饭碗,那仅仅是一份工作而已;如果我们把工作看成是一辈子安身立命的本领,那么工作就成为一门职业;如果我们把工作视为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和生活方式,这样的工作就上升为一种事业。
对照这个标准,我琢磨了一下自己,真是觉得惭愧,因为自己的层次实在是太低了,充其量能在下面两个层次之间混一混,那还是乐观的自我安慰呢!我想,或许这一点多少和以前的家境贫寒有些关系,因为无论是按照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还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要让工作达到“事业”的境界,恐怕还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就好比是艺术,不是随便一个穷人都可以玩得起的。中国有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也是这个道理。
实话实说,由于过去总是在没有自己思想的情况下读书和工作,所以活到现在我还不知道自己的事业终究应该是什么。为此,我总想通过多读一点书来寻找事业方向的蛛丝马迹。可是,书读得越多,似乎就越难找到真实的自我了。
对我而言,读书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所以好书滥书都会尽量多读,只是在花费时间上有所取舍而已。记得小时候读书是如饥似渴的,因为可以见到的书实在是太少了。那时候的梦想就是能有一间自己的书房,有半壁图书、清风明月、荷塘修竹、西窗卷帘,纯粹是模仿古人的意境想象出来的。就由于这个梦想的缘故,后来我在买房子的时候结结实实地被奸商欺骗了一回。因为刚开始看样板房的时候,我所见到的书房就是接近这个样子的,当时心里还窃喜,像遇到了知音一般,所以想都没想就买了下来。等住进去以后才发现,原来样板房是在一楼,对于开发商而言,我想要的那种“小农+书生”的情调很容易就办得到,不外乎就是在地上挖一个水坑、插几根竹子罢了,可到了楼上就远不是这么回事,差了有十万八千里。
说到读书,近二十年多年来其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读书是真正的啃书本,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许多读书人所向往的。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影、电视和电脑多媒体的出现,人们开始更加热衷于这些新的阅读方式,因为这些方式带来的是有声有色的娱乐感受,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学习。这一点同时证明了: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统统都是好色的动物。这也为读图时代的来临提供了依据。无可否认,这些“声色”读物之中包含的知识量是非常丰富的,而且阅读的效率要比读书高得多,这也是人们为什么会喜欢这种“快餐式”阅读的重要原因。但是,不幸得很,鱼和熊掌经常不能兼得。科学证明,通过电视或多媒体阅读方式在大脑中积累下来的知识要比读书留下的知识少得多!
然而,知识经济时代滚滚而来,我们都感觉到需要掌握的知识无穷无尽、日新月异,因此总会有一种愿望,那就是通过多读书来学习更多的知识,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此目的,我们可能会经常光顾书店,当翻看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图书的时候,人人都有一种买书的欲望,但是,紧张的工作之余,却人人都缺乏读书的热情,便纵有清风徐徐、荷塘月色,那也只会变成休息的好借口。
当然,对于勤奋的人来讲,工作之余有书可读,也算是一种休息的方式,而且能够一举两得,既解除疲劳又获取新知,但是,这样的书最好应该满足一个条件,就是不能太艰涩,最好是读起来毫不费劲,连小孩子也感兴趣的那种类型。去年,《谁动了我的奶酪》、《我能动谁的奶酪》等一些“故事书”成为成人领域的畅销书,就是因为它们迎合了人们希望休息学习两不误的口味。
现在,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快速学习都是一种必备的能力。基于这一点,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讲故事的世纪。为了让人们快速阅读,一些有学问的专家开始以讲故事的方式写书了,比如近期我们看到的《讲个故事给企业听》、《学习型组织“金”典故事》等书就是典型的例子。目前,这样的成人“故事书”主要在经济管理领域出现得比较多。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些书对于瞬间领悟一些道理是有效的,对于全面掌握一门学问或方法则是无效的。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从听故事变成自己讲故事,那才算是真的有些学问了。
==================================================================
读书,不是很遥远的事情。
读书,是离我很近的事情。
读书,不是不可及的事情。
读书,是近在咫尺的事情。
……
从会看书起,读了多少书,还记得吗?不记得了,不记得了,也没有刻意记过,更没有刻意数过。但是,真的,我读过很多书,很多很多。都读了什么书呢?不记得了,真的不记得了,只知道读过很多很多。
可是,我清楚地记得,我读的第一本书——《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其实,这不能算一本书,它只是一本小人书呢!小人书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太遥远了,遥远得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小人书。但是,小人书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太重要太重要了。它伴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陪我走过了人生的最快乐的时光,带给我的绝对不仅仅是快乐这么简单的事情。
那时候除了课本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课外书,家里似乎也没有余力给我们买课外读物。能买的,买得到的大概也只有小人书了。可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理解,我们真的是连看本小人书也是一种奢侈。
上初中的时候,偷偷地和同学借了一本《七侠五义》,那是我读的第一本小说,是除了小人书以外的唯一的一本课外书。当时,爸爸不给我买学习以外的书,他认为除了课本之外的书都是闲书,而同意我买的书只是和学习有关的什么教辅书、习题集之类的。我也不敢买其他的书,也不敢看其他的书。这本《七侠五义》借来以后,我是一直放在书包里不敢往外拿,每天写完作业后,就头朝里扒在炕梢儿,挨着炕柜,假装睡觉,没有人在的时候,我就偷偷地看,一听见有脚步声,马上把书塞进柜子下面,迅速地把脸埋在胳膊上假装睡着了。就这样,这本书我看了很久,但是后来还是被爸爸发现了,仅管我很小心。被爸爸臭骂了一顿,这书被勒令还给同学,可是我还有几页就看完了,不敢和爸爸乞求,只好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每天晚回家一点,看一页,书放在同学那里,终于把它看完了。
怀念,我的第一本小人书,更怀念我的第一本小说。
以后在初中里面读的小说之类的书也不多,因为真的是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喜欢去攻一些习题集之类的书,把上面的习题逐一做出来,写在自己的白纸本上,像自己制作的工艺品那样喜欢,那样欣赏。也喜欢去看一些文笔精华那样的书,学习学习,再学习。喜欢积累文学常识,了解一位位作家什么的,知道哪位作家都写了什么书,可是,从来没有想过去把那些书拿来读一读。倒是在要毕业的时候读过一本琼瑶的小说,是什么名字记不得了,反正和她其他的小说情节基本相似,大同小异了。
师范的时候真的是读了好多的书,当时的学校图书馆的书几乎让我看遍了,不够看连菜谱也看了。在那四年里,书读的真多,虽然不曾记得都读了什么,但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似春雨润物无声。
以后参加工作了,却很少读书了,即使是读书也是读一些诸如《女友》、《知音》、《读者》之流的书,图书馆里席绢的小说看了遍,最多也就是在要写论文的时候去翻一翻教育类的书刊杂志,面不改色地去把拿来主义发挥的淋漓尽致。
虽然自己不读书,却卑鄙地买了一大堆书,让自己的儿子去读,让自己的学生去读,还美其名曰“培养他们的读书习惯”。
儿子倒是真的爱读书了,而且和我一样,不管什么书,只要是书就读。并且还有一样比我强的地方,就是儿子读了书能够记住其精髓的部分,关键的时候总能用上,总是适时地让我发呆发愣。从儿子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危机,我已经要落后了。
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倒是没有那么顺利,因为毕竟不是我的遗传呀!但是,培养学生读书我却是不遗余力的。近一年来和学生一起读书起了儿童文学作品,也乐在其中。
现在带的班级的读书活动,其实是从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了的。班里有许多的獐读物和科普方面的书籍,开始的时候我买一些这类的书,放在教室里让学生随时可以自己拿来读,期末又作为奖品发一部分书给学生。我也曾经把这些书作为写完作业的奖励借给他们读,一个星期都完成作业的学生,周五的时候会得到一本书,可以看一个星期,当然都是一些连环画类的书,或者是一些比较薄一点的小册子。那时候只是想让学生丰富一下课外的知识,长长见识,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并没有让他们写读后感呀,摘抄什么的,怕他们生厌,其实让他们写也是给自己找麻烦。
今年的暑假里我自己和儿子一起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后来又陆续读了《乌丢丢的奇遇》、《特别的女生萨哈拉》等等,并且把这些书推荐给了班上的孩子。当然,由于我们这个学校的家长一般多数是打工族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不可能要求学生去买书了,会加重家长的负担。我用的办法是把我的书先借给几个孩子看,他们看完了,写好读后感贴在后面的园地上,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把书借给其他的学生来看,再写读后感。就这样传阅这几本书。
书毕竟太少了,以前的书很显然不适合他们读了。正好“十·一”放大假的时候市里办了书市,我和老公、儿子开车去淘书。二、三元一本的书,都是很好的儿童文学书,我如获至宝般地搬回来二三百本,有的儿子自己选的成套的书,先放在家里他自己读,其他的不成套的散的书,就放在我们班的教室里。把书分给学生回家去读,然后写出读后感来,交给我。
现在大多数学生读了两本书,有的已经读了三、四本,也有许多读后感写得特别精彩,放置在我的手中好长时间了,就是没有时间把它们敲上来。
找了2篇不错的也相对长一些的
选1篇修改一下应该可以用的
本文标题: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5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0469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