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读后感求助两篇1000+字的读后感~~急用~~谢谢了浩然之气,中国战国时孟子的用语。指人们在道德意识的支配下所产生的一种无所...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读后感
求助两篇1000+字的读后感~~急用~~谢谢了浩然之气,中国战国时孟子的用语。指人们在道德意识的支配下所产生的一种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孟子·公孙丑上》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气和道德意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果缺乏道德意识,或者因做了于心有愧的事而损害了道德意识,立刻会感到气馁。培养浩然之气的过程也就是加强道德意识的过程。这种气是通过长期道德实践的积累从内心自然产生的,不是凭偶然几次合乎道德的行为勉强袭取的。只要培养得法,这种气就会变得伟大而刚强,并且四处扩散,上下流行,充塞于天地之间。这个用语充分体现了孟子强调道德作用的思想以及他的学说中具有的神秘主义因素。
孟子的《浩然之气>> 读后感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上则为日星,下则为河岳。
怎样理解孟子的浩然之气
重读孟子的“浩然之气”
读书改变气质。读孔孟则深沉严谨,懂安身立命之道,从而既积极进取,不会懈怠,同时又恬然淡然,不汲汲于功名利禄;读老庄则思维开阔,神采飞扬,看破人生世相,蔑视那些投机取巧、善于钻营之小人。
每读《孟子》,我都会感觉精神抖擞,昂首挺胸,一种以德抗位、傲视王侯的大丈夫之气充溢全身。但对于孟子的“浩然之气”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却始终处在似懂非懂之间。不过,当我反复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昼思夜想后,终于有所体悟。
一切解释都应该在具体语境中体悟,否则是无法把握其精神实质的。孟子的“浩然之气”是在回答弟子公孙丑的问话时说出来的。下面我们把这段文字原文引录,再仔细揣摩分析之。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为理解的方便,需要深刻理解这段话中关于“浩然之气”的意思。孟子弟子公孙丑问:“敢问老夫子您最长于什么?”孟子回答道:“我长于理解人的话,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问:“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很难说清楚。这种气,最广大最刚强,要一直长期培养而不要损害它,就会充满天地之间。这种气,要配合正义与道德,如果没有正义与道德,就会馁败软弱了。是长期积累正义感而产生的一种精神,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所能取得的。只要行为有一点点有愧于心的地方,这种气就馁败消失了。所以我说‘告子不知道义’,因为他把义看成是身外之物。一定要在遇到事的时候,不要停止这种精神气质,内心要始终想着这种精神气质,也不要故意拔高这种精神气质。”其实,认真思索孟子这段话,就会发现在孟子那里,“浩然之气”有三个方面的要素。
第一,这种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至”是极致的意思,即最广大最刚强,是一种精神气质,其广大到可以充塞天地之间,无所不在,其刚强到任何东西都无法侵犯摧毁。所以说,这种“浩然之气”只能是一种精神活动,是一种心理,并不是实际存在的物质性的东西。
第二,“浩然之气”必须“直养而无害”。“直”包括正直和一直,即始终不间断地培养而不能损害。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君子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仁,“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颠沛流离时不能离开仁,匆忙紧急时也不能离开仁,只有这样,经过多年甚至是一生的沉淀累积,才能够培养出浩然之气。
第三,“浩然之气”必须“配义与道”。这种浩然广大的精神气质其间必须配备着正义和道德,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便不是浩然之气,很可能是邪气、歪气。这一点非常关键,即气的内核和基础是仁义道德,这才具备正义性。
根据这三种因素,我们可以对孟子的“浩然之气”有个总体的认识和界定:孟子的浩然之气是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仁义道德的行为,一辈子坚持做善事做正义之事而不做一件偷偷摸摸、有愧于心的小人之事,逐渐培养起一种光明正大,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间无愧于人的伟岸大丈夫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能够使人的正义力量充塞天地宇宙之间。
结合孟子的其他论述,我们可以知道,这种“浩然之气”一定要接受意志的统帅,要终身保持而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在意志指挥和统帅下的浩然之气便是志气。
人有血气和志气两种气。血气是人之共有,即维持肉体生命之血气也。血气是物质的,血气断,人就会死亡。而志气则是精神层面的,是士人、大君子所有,无志气则为庸人、俗人甚至是小人。故“浩然之气”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男子汉大丈夫所具有的充满仁义道德内涵的人间正气。
我们在讲解孟子散文艺术特点时总要强调“气势充沛”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呢?文如其人,其实是孟子自身这种“浩然之气”充溢于散文的字里行间。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之气便是这种浩然之气。而这种“浩然之气”也在中国历史上无数的英雄豪杰身上呈现出来。仔细品读文天祥《正气歌》中使他百折不挠、视死如归,战胜难以想象之困境的正气,便是孟子的这种“浩然之气”的延续。
但愿孟子反复提倡的这种“浩然之气”能够重新回归中华民族灵魂的家园,重新铸造我们的国魂,那将是中国全面复兴、完成伟大中国梦的宝贵精神财富。
来源:中国德育
本文标题: 关于孟子浩然之气的读后感(孟子的《浩然之气>> 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9171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