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通知主旨这首诗以黎明的口吻热切地唤起一切事物来迎接美好新世界的到来,充满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新社会新生活的坚定信念。这首诗歌赞美了解放区朝...
黎明的通知主旨
这首诗歌赞美了解放区朝气蓬勃的美好生活,同时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全诗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排比句式,两行一列的结构使得全诗节奏非常明快,富于音乐感。
《黎明的通知》创作于1942年,正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抗战初期,艾青辗转于西北黄土高原,又冒着生命危险从重庆来到了延安。在解放区,艾青清晰地感受到,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因此,艾青创作了这首《黎明的通知》,以特有的敏感向人们表达了这种新鲜的感受,传达了中华大地快要天亮的信息。
扩展资料:
《黎明的通知》作品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首先是诗人奇特的想象力作了陌生化的处理,独具新颖的特色。通常写这类诗,是写人们怎样渴望期盼黎明,或者从黎明到来之后着笔,描写渲染客观的情景。
而这里不一样,诗人把黎明拟人化,以黎明的口气把人们的企盼道出;以黎明为主体,发抒一切感情,投射各种印象。托尔斯泰说:“愈是诗的,就愈是创造的。”艾青在诗里,借助新视角给了黎明这一意象以新的姿态,开拓了审美的领域,唤出灿烂的春天。
第二,诗人来到延安,兴奋极了。他说:“如果我们要从古老的中国看见新生,看见希望,那首先就要注意延安,如果在‘旧中国’有地方已经披上黎明的微光,那地方就该是延安和各个抗日根据地。”
诗人要把这无比激动的感情告诉广大的人们,把这内心的激情表现出来。诗人不仅把黎明拟人化,而且把自己化作黎明,和黎明合二而一,借着黎明,倾吐了自己的情愫与希望。
诗里写“请你告诉他们”“借你的热情的嘴通知他们”,并一口气写了四十八句,都是用“我”呼喊,祈愿的抒情方式表现的,黎明的情意就是诗人的情意,黎明的愿望也是诗人的愿望,这种以自我为核心的主观抒情表现,显得更真挚,更亲切。
再者,《黎明的通知》只是一个象征性的题目,它并不具有客观的实在感;通知,更是一个虚拟的设定。所以诗人发挥想象,求得意象,用许多具体的细节与形象的事象布满全诗,“黎明”说自己是“踏着露水而来”,“借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他要人们欢迎他“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欢迎的形式如下,“打开所有的窗子来欢迎/打开所有的门来欢迎”“请鸣响汽笛来欢迎/请吹起号角来欢迎”“请清道夫来打扫街衢/请搬运车来搬去垃圾……”诗人就是这样:
黎明的通知读书笔记谢谢
艾青诗选(吹号者)赏析不少于600字
艾青诗选(吹号者)赏析
《吹号者》的作宅在这首诗里他为我们在中国历史的广场上塑立了一个吹号者和浸濡着血迹的铜号的形象,让我们在今天仍然能清晰地听到那曾经唤醒了一个民族并激励这个民族奋勇前进的号声。吹号者是被黎明最早惊醒的人。天还是一片黝黑,他就把黎明的声音与光明一起吹送到宁静的远方:“他最先醒来——/他醒来显得如此突兀/每天都好像被惊醒似的,/是的,他是被惊醒的,/惊醒他的/是黎明所乘的车辆的轮子/滚在天边的声音。”这是第一章开头的七行诗,诗人把“惊醒”这个词语重复了三次,加深了我们对“最先醒来”的吹号者被远方传来的黎明的滚动声所惊醒的印象。但其实惊醒他的并不是天边滚来的声音,而是他对于黎明的“过于殷切的想望。”他意识到自己是黎明的通知者。因此,他起身立即拿起号角。上面摘引的七行诗,朗读时三个不断加强音量和感情重量的“惊醒”形成一浪高一浪的节奏。起伏而回旋的号声是从号管里带着深情弯弯曲曲流出来的,并且带着吹号者被惊醒时的震动感。我以为这震动感正是作者创作这首诗时在心灵上引起的对黎明充满预感的颤动。从这里我们又可以深刻地领会到一首诗的语言和节奏是怎样生成的。作者在卷首的小引里�**3S邢傅娇床患难浚孀藕派沙隼础岛耪叩牧吵3J遣曰频摹U饩皇强湔胖省N掖岛挪坏揭荒辏屠鄣没剂朔尾。谝黄恼吕铮以匾涞秸舛尉D敲次业暮派镆惨欢ㄓ凶叛俊R虼说蔽叶痢洞岛耪摺返恼饧感幸保睦锓浅D咽堋N椅裁炊缘诙诟惺芴乇鹕钅兀空馐怯捎谡庖唤谑锎岛耪叩某绺叩母星樯钌罡卸宋遥骸八家栽案那逍碌暮粑�/吹送到号角里去,/——也夹带着纤细的血丝么?/使号角由于感激/以清新的声响还给原野,/——他以对于丰美的黎明的倾慕/吹起了起身号,/那声响流荡得多么辽远啊……/世界上的一切,/充溢着欢愉/承受了这号角的召唤……”.《吹号者》不但使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还懂得了诗人都应当是向人世间通知黎明到来的吹号者。象号声一样,诗人写的每一行诗里,都有看不见的纤细的血丝,当时,我十分相信。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向太阳》、《他死在第二次》、《吹号者》以及后来的《虎斑贝》等诗都夹带着来自诗人心灵的血丝。艾青是一个不惜付出生命的吹号者。诗的第五节使这首诗的悲壮的情感升华到了圣洁的境界。诗人以淳厚的笔触为吹号者的牺牲写下一曲高昂的哀歌。吹号者死得壮丽无比,直到“被一颗旋转他的心胸的**打中了”才寂然地倒下,然而号声并没有中止。最后两段诗使吹号者和映着血和阳光的号角得到了永生。“听哪,那号角好像依然在响……”首先,这首诗真正体现出一种生命感和生命形态。诗的“小引”就使我们深切地感到了吹号者和号角、号声以及广阔的原野,血肉地成为这首诗不可分隔的艺术生命的整体。如果没有面孔苍黄的吹号者发自心胸深处的呼吸和细微的血丝,号声不仅不存在,更不可能飞向远方去激励千千万万个战士。前面摘引的第二节诗生动地体现出这个完美的精神境界。我们常说一首诗写活了,说的就是诗中写活了一个艺术生命。《吹号者》从开始到结尾都充溢着强大的回荡不绝的**:这正是吹号者和号声所具备的生命特征。其次,《吹号者》使我们加深了对艾青艺术个性的了解,它是朴素的,自自然然的,不露痕迹的。个性蕴含在诗的整体情境里,而不是在表面的词句里,是修辞学无法达到的。第三,对艾青的口语和节奏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没有丰富的**,就**生不了诗的节奏,而口语是最富于人性的亲切感的,是直接从心灵里流出的脉息。第四,艾青的诗都是心灵的自白。没有纯客观的抽象,都是有真情实感的,即使是晚年写的哲理性小诗,也是他的人生体验的结晶,带有诗人的某个历史时期的真实的哀伤、痛苦和期望,以及诗人与现实人生的联系。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