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读后感(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100字左右)

发布时间: 2022-07-10 20:58:2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11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的中国独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典籍,称之为国学。国学可以理解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部分。广义的国学包括从远古时期产生的...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读后感(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100字左右)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

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的中国独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典籍,称之为国学。国学可以理解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部分。广义的国学包括从远古时期产生的《易经》开始,到西周时期产生的巜诗经》,再到先秦诸子百家的文化汇萃,孔孟的儒家学说,老庄的道家学说,墨子的墨家学说等等。以及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四库全书、唐诗、宋词、历代散文、元曲、明清小说诗词等。狭义的国学专指以儒家和道家为代表的文化典籍,包括儒家的四书五经,从汉始至唐宋时期形成的儒家十三经,道家的老庄学说如老子的巜道德经》、《庄子》等。
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优秀品质,是维系中国统一的精神力量,是中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大国的根基。由于种种原因,从49年至改革开放前的近三十年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遭到比历史任何时期都严重的毁灭性的破坏,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出现了断层。如何学习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重塑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和道德修养,的确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足够的重视。
字习宏扬国学并不难,难的是文化领域的思想解放。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方面的思想解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文化领域的思想解放却裹足不前。改革开放以前对传统文化固定的错误的思维模式,极大的阻碍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至今提起传统文化仍然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给传统文化戴上一顶"封建"的帽子,动不动就要去其糟粕。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我们至今学习了解甚少,根本没有资格和水平去横加指责,乱扣帽子。"封建"一词在中国绝对是贬义词,是必须抛弃批判的东西。所谓封建制度是西周时期周王朝分封诸侯的一种统治国家的制度,自秦统一中国以后,除了短时期的分裂状态,大部分仍是中央集权的皇权制度,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两千多年中国何来"封建社会"?所以,要大力学习宏扬传统文化,必须要在文化领域解放思想,摈弃改革开放以前的各种错误的思想禁锢。要充分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儒家和道家中的有关修身、治国、伦理、礼仪、哲学等方面的论述,处处可见智慧的光芒,应该说已经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后人很难超越。正如巜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晓岚所说,我不过是编纂前人的学说而已,绝不可能超越前人。一部清代秀才编写的《弟子规》,当代民众如果能学习照作的话,绝对各个都是精神文明的模范。可以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仍可学习借鉴。
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经久不衰,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始终是主基调,这完全依赖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力量的支撑。儒家文化中的忠孝思想,对维护国家民族的统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忠就是忠于皇权,忠于国家;孝就是孝敬长辈,崇敬祖先,认祖归根。由孝而演化出来的宗法制度,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是维系家庭、家族、国家稳定的基础。至今,中国传统文化仍然影响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妄图割断历史,用强制的手段去消灭一种文化,重新建立一种和所谓的"封建文化"完全不同的文化,完全是徒劳的。结果新的文化没有建成,反而使优秀的传统文化背上恶名而被束之高阁,使民众不知传统文化为何物,更何谈学习传承?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指日可待。但成为经济强国还不够,必须也要建成一个文化强国,经济文化相辅相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国。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国亡了,还可以复国,如果文化灭亡了,才是真正的亡国。当前社会礼仪缺失,道德沦丧,恶习陋习随处可见,就说明一个国家的文化精神的建设多么重要。而且文化精神的建设并不会象发展经济那样立竿见影,而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必须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才行。

读中国传统文化有感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人内心的贪嗔痴,使我们的境界充其量也就仅仅局限于第一个问题而无法达到更高。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抛却世俗的欲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就是改变现代心浮气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但再好的良药也得有人愿意接受,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它,才能发挥功效。外国人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却时常有把薪火相传几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济世良药全盘否定和摒弃的冲动,岂不痛哉?
一人独自走在街上,发现戴手串的人越来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这的手串真能够安抚我们那份不安、焦虑、怀疑、悲观吗?我想只要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社会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我们还需要借助外来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内心吗?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我很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本文标题: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读后感(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100字左右)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8608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湖读后感(王蒙湖的读后感)《岁月凶猛》读后感(跪求 紧急 读后感450字(详细 最好是名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