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金》英文读后感100词左右,高一水平,急!!!!!!!!!!i,was,totally,moved,by,Matin,Luther...
《马丁 路德 金》英文读后感
100词左右 高一水平 急!!!!!!!!!!i was totally moved by Matin Luther King's presentation. in his presentation, he shows how Negro community has been treated sifferent. he shows his appeal which implies white people should not be satisfied because everyone should be equally in America. he used the word dream to express his eager for freedom. in his speech, he had lots of repetition and other lierary terms. after hearing his speech, i realize that it is not fair for the negro community and there should be no prejudice in this world. we should not care about the skin color any more. so i totally agree with his opinnion and i hope his dream come true.
《马丁路德全自传》读后感
《马丁路德全自传》读后感马丁路德是人尽皆知的伟大神仆,关于他的传记和写到他的书,多得我们不能尽读。我们所写的这个小传,主要是侧重“诗人”马丁路德,而不是伟大的“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若是你读过几本马丁路德的传记,再来读这本小传,会觉得更有兴趣。
一个特殊的背景
历代神所使用的器皿,都有他们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除了神所赐给他们的天赋和恩赐之外,还要加上从幼年时,神所给他们在环境上的长期磨练。这一点,在马丁路德的身上特别显着。整个的宗教改革运动在世界里奏效之先,就逐一在他心里发生作用,因为他将成为推广这些工作的器皿。只有当我们认识路德心里所起的变化,和他特出的家庭以及教育背景,所塑造成的复杂性格之后,我们才能明白他所以能成功伟大事业,而成为神仆人当中最特出一位的原因。
在撒克逊尼(Saxony)的爱斯里本(Eisleben)住着一对夫妇,男的叫翰斯路德(Hans),女的叫玛格丽特(Margaret),具有敬虔妇人的一切美德:她的谦虚,她的敬畏神,和她祷告的灵……等等,邻妇都视她作模范,争着效法她。一四八三年十一月十日晚上十一点,玛格丽特喜得一男,她第一个思想就是要把孩子奉献给神,并且给他取名叫马丁(Martin)。此后,马丁路德就一直生长在这个非常特出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位非常特别且不易认识的人,他被称为Luder、Ludher,或者Leuder,连他也不清楚自己到底姓什么。他曾多次因犯法判罪而逃亡,他在本乡之中,被人藐视、厌弃。所以,有人传说谓马丁路德是一个恶魔和一位妇人所生的孩子,甚至马丁路德工作成功时,许多人仍以此话来攻击他。
当然,我们可以想象这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矿工,因为犯罪和逃亡的生活,所以家计由他母亲来维持,路德自己也说:“我的双亲十分贫寒。”他的母亲经常要以肩背木头等苦工来增加收入,以供应孩子们,她所忍受的劳苦重担,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路德是第一个孩子,所以在他稍为长大之后,生活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他身上。
另外一点,他父亲的脾气非常暴躁、严厉,对孩子们的教育是以惧怕和惩罚并施的,路德比较性急,因此常受父亲的刑罚。在他晚年时曾说:“我的双亲待我极其严厉,使我变成十分的怯懦,他们满以为自己是对的;但他们不能分辨场合,不知道何时、何处或者如何惩罚。责罚虽是必须的,但是苹果与刑杖应当并施。”他提起有一个早晨,曾被连续鞭打十五下,路德说:“我们必须鞭打孩子,但我们同时也必须疼爱他们。”
当他年轻的时候,被送到一所纳尔弟兄会(Null Brethren)学校读书,然后在一四九七年他被介绍到马德堡(Magdeburg)去读书,而他父亲又把他送去另一所爱森纳(Eisenach)的学校读书,所以路德曾在两所学校受过教育。因为他的父母不能维持他的生活,以致他必须时常到街头去行乞。“某一天,教会庆祝耶稣基督降生,我们一同在邻近的村庄游行,高歌伯利恒城里的婴孩耶稣,我们停在一座农舍的前面,一位农夫听到我们的歌声,拿着食物出来给我们吃,他大声喊着:‘孩子们,你们在哪里?’”但因路德的性格,一听见声音就拔脚飞奔。“我们本来不需要惊恐的,因为农夫一片好心要款待我们,可是我们久受教师的斥责,已经变成惊弓之鸟了。这个农夫不断地呼唤我们,我们才停止脚步,原来他给我们二根大的腊肠,叫我们饱餐一顿。由这一点可见我们良心经常在亏欠惊惶战兢逃跑的光景。”这样一个令人悲悯的儿童和青年时期的背景,对一般人说,只是成为他们一生痛苦、不幸的回忆,而在路德身上却是陶塑他成为伟大诗人性质的摇篮。
一个十分刚强而又十分懦弱的人
长期在家庭和学校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使得路德的性格非常矛盾而且特殊。一方面,他是一个十分刚强的人;另一方面,他又表现得十分软弱,没有决断力,这样的性格影响了马丁路德一生之久。当他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可以看见他刚强的一面。当时盛行烦琐的哲学(Scholastic philosophy),他以非常的毅力,熟读其间的名著,穷究其中的原理,在早岁时即卓越杰出,全大学都羡慕他的天才,并且因为他从小所受的宗教教育,他恳切求神祝福他的劳苦,总是以祷告来开始他的一天,再赴礼拜堂,然后才用功读书,光阴从没有一分钟是荒废的。他常这样说:“好好祷告,是学问成就的大半。”并且他尽量利用时间在学校图书馆里阅读群书。当时书籍很稀有,他能利用学校丰富的藏书,实在是万幸。当他得到学位的时候,因为劳力过度,生了一场大病,几临死地。而像这样一个赋有毅力的年轻人,人们难以想象他在农夫面前听见声音就逃跑的故事。
一个无所惧怕而又常有敏锐恐惧感的人
其实,马丁路德的本性是十分刚强的,因有父亲的遗传,对于一切事情都无所惧怕。但是因为长期在上述的环境之下,他的性格变为非常复杂、过敏而充满恐惧。当他大病康复之后,他里头有了大的改变,圣经给他一种新的启示,但他仍旧不明白救恩的光辉。大约在一五○三年,他回家与家人欢度复活节,照着当时的风俗,他也配戴利剑。结果行路不慎,脚蹴剑鞘,利剑坠出,割断一根大动脉,同伴四出求救,留下他一人,他仰卧在地,手按伤口,血流不止,自感临近死亡,就大声喊说:“马利亚救我!”最后,医生赶到,包裹伤处,晚间伤口崩裂,他再次晕厥,醒时又呼叫马利亚救助,后来他承认说:“当时我倚靠马利亚实在该死。”而那时他对死亡充满了恐惧的感觉,后来那个城里他的一个朋友被暗杀,使他万分悲伤惊恐。他战兢自问说:“假若我死时也这样全无警告,结果如何呢?”
当年夏天返乡省亲,回校的时候,在艾福(Erfurt)附近斯坦黑(Sternhein)的乡村,突遇暴风雨,电光闪射,火球就落在他脚前不远处,他受惊仆倒,跪在地上,自念死期将到,永远死亡的审判正在严肃地呼唤他。正被这样的忧急和恐怖围绕之时,他听到一个呼召,无法再抗拒,便立誓说:“神若拯救我脱离这个危险,我就撇下世界,专心事奉神。”从地上爬起来之后,死亡的恐怖还是充塞在他的心里,知道这日早晚终要临到,他慎重自省究竟该作什么?过去的思想又开始更加有力的攻击他——他是如此不洁的人,怎能站在神面前受审判呢?因着这些深刻的感觉,在他早期所写的诗歌中,每首都能触摸到他对神的尊重和忠诚,对审判灭亡的战兢和恐惧,对救恩的饥渴和感激,使他诗歌有那样深切感人的力量。
从这二件事上,我们可以看见路德经常被恐惧所充满,这是十分痛苦的经验。但在另一方面,他又表现得十分刚强而无所惧怕。当他蒙召的时候,他就决心入修道院作一个修道士。他知道这会引起双亲和同学们的反对,所以特别邀请大学的同学来欢聚晚餐,席间有音乐助兴,这是路德向世界辞别之宴。从此以后,他将进入寂静的修道院,和修道士为伴;不再谈天说地,将静坐默思,不再高歌时曲,将静听钟声,这是他最后一次享受青年人的欢乐。同时,他也写信给父亲,而父亲覆函表示他的愤怒和轻视,声明从此脱离父子关系。这一切却不能摇动一点点他进修道院的意念。那一天深夜,他独自去叩奥古斯丁修道院的门,大门开而复闭。看哪!他从此离别父母,离别学友,离别世界,这件事发生在一五○五年八月十七日,他才二十一岁。
一个在严格的律法下受教而充满自觉的人
进入修道院之后,那里的严格训练,在路德的身上塑造出一个和他原来性格冲突的另一种性格。他初进入时,修道士大大欢迎他,引以为荣。渐渐地,他们待他十分苛刻,叫他作最卑贱的工作,并且以许多的事故意折磨这位哲学硕士,教训他学问并不使他的地位高过其它的弟兄们。他们不让他专心用功,反而叫他打杂,开关大门,按时打钟、扫地、整理房间。而这些杂事作完之后,他们就大声对他喊说:“拿着口袋去讨饭。”路德立刻顺服,提着口袋在街上逐家挨户去乞食。有时候必须在从前那些朋友和他的下属门前去乞食,对他来说,实在是非常残酷的训练和屈辱。
更可怕的一面,修道院给他的教训和生活,是希望用禁食、抑欲、守夜来克制肉体,他像囚犯一般关在房里,不断和内心的恶欲邪情搏斗。他平时的食物,常是少量的面包和一条小鲱鱼。而他认为只要能成圣,进入天堂,任何牺牲都无所谓。罗马教内很难得到像这样一位虔诚的修道士,他从未见过一个这么努力来购买永生福乐的人。但是对于路德来说,这条路是根本跑不通的,再强的人,再强的意志,都要在这条路上倒下来。他切望得到救恩的保证,他内心的愿望没有这个就没有安宁。当初是这个恐惧驱使他进入修道院,但是在斗室之内,恐惧只有增加,内心的哀叹,震荡在修道院的长廊,引起更响亮的回声。而他发现在进入修道院之后,自己好象成了一个更可怕的罪人,实行修道院式的圣洁,并不能绥靖自己的良心,路德在急难中也曾尝试过,可是不久就发现这是一个骗局,毫无拯救在内。那时候他在大学的图书馆中,发现了一本拉丁文圣经(在这之前,他从未见过圣经),同时他也发现圣经中埋藏了许多东西,是他在教会中从未听过的。一时兴奋,便开始由哈拿的故事来细读,并且他觉得读圣经并不如天主教所说的,是一种干犯神的行为,反而能带给他一些心中的平安。但在另外一面,由于未能发现救恩的亮光,反而看见自己在话语和行为上充满了罪恶,以致良心深受控告。以他这样一位高度智能的人,竭尽其智也没有办法解决自己被捆绑的问题,即便如此,他心中仍有一点微小的亮光:“或许这是神的道路——使我们实在没有办法拯救自己,而必须神来施行拯救。”从此以后,圣经成为他不能或忘的书籍,随时带在身边,当他的同伴们都到天主教堂里认罪,他却在神面前将自己所犯最微小的罪,都倾心吐意地直接向神承认,盼望从此得赦免。但他仍旧以为尚须加上禁食祷告的苦修,及神父们细心的审察才能赎罪。这初期生活中的矛盾,也造成了他一生中矛盾的性格。在这样越发的注意认罪,及神父越发的审察之下,他不仅内心得不到平安,而且发现自己的罪更多,心中陷入更深的痛苦。而这痛苦使他更常发脾气,失去忍耐,失去安息。
一个具有坚强独立性格又非常需要依靠的人
马丁路德面貌的特征正是他天性的一个最好的说明,他长得非常粗犷,特别两只炯炯发光带着棱角的眼睛,许多人称他为鹰眼,但反对他的人却讥他为鸡眼。加上他突出而刚毅的下颚,使他的外形成为一个使人一见就生畏的人,没有人愿意亲近他,所以他常感自卑而孤独。奇妙的是许多伟大的音乐家和诗人都有这一方面的相同点:伟大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和杰出的音乐家贝多芬在这一方面是十分相像的,但是这伟大的宗教改革家却同时具有一个伟大诗人和音乐家的天赋。经过这样艰巨的历程和背景,这个十分刚强自信的人里面搀杂着另一面完全不同的性格。由于他内心没有平安,所以迫切寻求永生之道,使他愿意长期忍受修道院的苦修、功行、禁食、不眠、认罪及各种赎罪的方法。虽然他心中也充满了怀疑,然而他要倚靠一切他所能抓住的,使他心中得安息。他用功遵守这些无意义的规条和律法,结果,消耗了他所有青年的力量,使他的骨头根根可数,眼球凹入眶内。他的容貌显出不安,时有挣扎;另外一面,他仍旧在这条路上坚刚不挠。神的怜悯使他遇见了一位年轻人约翰史道毕(John Staupitz),这是一位在那时代中少有的认识主的人,他因亲自认识救赎主,而得到内心的平安,尤其懂得恩典拣选的真理。当路德正因为自己所走的路而神志沮丧、默然无语,几乎不能进食的时候,史道毕热诚的来对他说:“这些试探是你所必须的,比饭更需要。”路德说:“我向神所许的愿都归徒然;罪的力量实在太强。”史道毕就把他所发的亮光和救恩告诉路德,而路德反问说:“这样,你怎么答复加在无数良心上千百种难当的苦行呢?我们岂非盼望因此获得天堂吗?”史道毕回答说:“圣经中悔改的意义,不是千百个挣扎,而是里面的改变——藉着神的爱而转向神,得着平安。人不能活在‘自我分析’中来过清洁的生活,因为人完全不能靠自己来拯救自己,也不能靠自己来满足神律法上的要求。相信神是满有宽恕和怜悯的心,并且相信神的救法,是要我们看基督为神所应许的救主,为人的罪受苦而死,他并不是那威胁人的审判者。”这些话对路德如同亮光照在死荫的黑暗里,实在太重要了。从此以后,史道毕不仅成为路德的朋友,也是他可敬的导师,指示他救恩的道路,路德说,若不是史道毕的帮助,他可能早就被仇敌的控告所吞吃,而在地上消灭掉了。
一个长期受盲目服从训练却同时对每件事都容易产生怀疑的人
路德的一生真是充满了矛盾,无论在他的性格、感觉和经历中,皆是如此。他说,属世的宗教都是要求盲目的服从,而他也的确如此行,但却无法消除他内心深处的怀疑。譬如,他一面严格遵守天主教认罪的生活;一面他又实在怀疑:一个真正盼望从罪得释放的人,会被这个宗教带入一种歧径里——藉着外表意识的操练而盼望得着平安。其实,这样的作法,只是叫人在思想上数算自己的罪而受痛苦,更被外面的宗教意识所捆绑;甚至叫人觉得,除了跟从教会错误的领导以外,没有其它的方法能叫人从神面前得平安。
在意大利炎日之下,长途旅行,终于到达七山之城。当他看见那座罗马大城的时候。他心里何等兴奋,双膝跪下说:“圣罗马,我向你致敬!”对于当地所行一切荒谬的遗传和规条,虽他已蒙光照,但悟性尚未全部脱离黑暗,更缺少知识。要脱出数世纪的黑暗,岂是容易。
他最初竭力遵守罗马教会所命令的赎罪方式。一心盼望获得教皇所应许的赦罪,他卑怯地用双膝爬上彼拉多的梯子,据说是神奇的由耶路撒冷迁来此地的。当他正在作这功德的时候,他听见一个雷声,从他内心的深处发出说:“义人必因信得生。”这句话曾经两次临到他,如同天使的声音一般,现在重新有力的向他发声。他在惊奇中站起来,全身寒栗,自愧迷信之深,火速起来走避。这次经历是路德一生中惊人的转变,从此困拘他多年的罗马教规条,都崩溃仆倒,不得在他里面建立。他成了一个新人,过去多年所受无数心灵的痛苦,现今完全得着释放。而神所赐予他惊人的天才,及在学校中苦读所得的学问,都成为他一生服事神的资本。他耗尽心血,为后代神的儿女立下信心最宝贵的根基。
他深深感觉以往年月所受的痛苦都是枉然。一五一二年十月十八日,他宣誓说:“我誓必全力保卫福音真理。”翌日领神学博士衔。他说:“凡无神的呼召而做事的,就是寻求自己的荣耀。但我马丁路德是被逼作博士的。罗马教想阻止我履行职务,可是我已经看见结果如何,将来结局更惨,他们不克保卫自己。奉神的名,我决践踏猛狮,蹂躏龙蛇。这个工作在我生时开始,在我死后完成。”
自那时起,路德在教室里、在讲台上传扬相信耶稣基督的道,他的教训带着权柄,也带着极大的亮光,引领人相信神的儿子,因他完全依靠圣经。他又深觉神学院使真理坠入黑暗,阻碍神儿女的信心,所以他心中燃烧着说不出的义愤,起意保卫真道,使信仰能在神儿女中恢复,就出了第一本保卫真理的书,攻击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说:“从你们得着一些空洞败坏的形式主义,在行为和生命的欢念上尤其盲目,因你们从不了解公义的中心和根据。”而路德寻索一切的方法,以抵挡天主教滥用圣灵以外各种荒谬的教导,他下定决心为真理打一场伟大的仗,因此引起神父们和神学院的学者,尽他们的力量来反驳路德的新理论,这一切可怕的攻击,从未摇动一点路德的脚步,反而使他心中充满了天上的平安和喜乐。直等到万圣节来到,他们说凡在迭亭侯所建之堂内认罪的,必得丰富的赎罪。因此在这年节,许多朝圣者从各地集来。一五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节期的前一日,是个伟大的日子,路德勇敢的走进礼拜堂,在大门上张贴九十五条反对赎罪票道理的标题。这宣告成为头一支利箭,射入天主教的心腑,而为神的儿女奠定了进入天门不能再被毁坏的根基。在这争战开始后,他更清楚地看出当时天主教已陷入极深的腐败当中,这邪恶的力量汇集起来,抵挡神藉着他所兴起的新运动,但这一切的反对,因着路德的性格和神所加给的力量,反而更催促他往前。万军之耶和华争战的灵如同火焰,在他里面烧燃。那些罗马教庭权贵愈愤怒、愈压制,他就越发无所惧怕,用更自由的灵和话语,讨伐罗马教的错误,和站在罗马教背后的鬼魔来争战。他说:“我已完全预备好了,我所作的一切,可以在神公义审判的那日,站在神的面前。”
一个经过可怕争战而得胜的人
自那时起,路德就成了一个非常孤单的人。朋友们都起来反对他,一片喊声说:“要听教会。”教廷的监察官麦曹利尼(Mazzolini)特别着论攻击说:“我愿意知道这个路德是否铁鼻铜头,不可击破。”并称“凡不以罗马教会与罗马教皇的教训为信心无谬准则的,就是异端。”当然路德所受的压力很大,在缄默了一段时期之后,他说:“神的话,全部神的话,只有神的话,乃是一切的准则,他相信——绝对的相信——教皇和一切的教法会议,都可能错误。现在我们只是为神争战,如果我们站在神这一边,我们就不相信任何人能够胜过我们。虽然我也知道任何可怕的事都会发生,但是我们永不摇动,因为神掌握着一切的事,而我们为着神的旨意,不以性命为念,因为他已经为我们舍了他荣耀的性命,并且我们将要经过死,和他一同复活,一同得荣耀,这是他对我们的圣召,和我们对他圣召的尊重。”
以后所发生一连串的事,他的传记中多有记载,在此不再赘述。我们仅提及他的二度争战:当最后命令到达,路德必须赴奥司堡(Augsburg)受审,他的朋友都劝他不要前往,各方面传来可怕的情报,有人预备半路谋杀他,史道毕劝他暂避一时说:“我看全世界都联合反抗真理,我觉得你毫无希望,只有等候逼迫杀害。”然而一切都不能摇动他。当他抵达奥司堡,在罗马使节前受审时,手中并无安全证,然而心中充满了平安。他们在审判的开始问他:“你愿意谁作你的审判官?”路德的回答真是伟大:“教皇并不能审判神的话和我们的信心,每一个基督徒都必须鉴察和审判自己。”该次审判所依据的,乃是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而路德迅速有力地回答说:“圣经在外!(教皇的权柄不能越过圣经之外)在这件事上,我靠着耶稣基督的恩典,绝不退让,绝不屈服。”第二天的审判聚会情形更可怕,审判官恼怒地斥责他说:“撤回你所见证的,否则永远不得回来。”路德弯腰鞠躬退出大厅,回到修道院满心快乐。他已尽了本分,神必负他的责任。值得一提的是,很少有一个神的仆人能像马丁路德那样,把他一生争斗的经历用音乐和诗歌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个特殊的背景
历代神所使用的器皿,都有他们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除了神所赐给他们的天赋和恩赐之外,还要加上从幼年时,神所给他们在环境上的长期磨练。这一点,在马丁路德的身上特别显着。整个的宗教改革运动在世界里奏效之先,就逐一在他心里发生作用,因为他将成为推广这些工作的器皿。只有当我们认识路德心里所起的变化,和他特出的家庭以及教育背景,所塑造成的复杂性格之后,我们才能明白他所以能成功伟大事业,而成为神仆人当中最特出一位的原因。
在撒克逊尼(Saxony)的爱斯里本(Eisleben)住着一对夫妇,男的叫翰斯路德(Hans),女的叫玛格丽特(Margaret),具有敬虔妇人的一切美德:她的谦虚,她的敬畏神,和她祷告的灵……等等,邻妇都视她作模范,争着效法她。一四八三年十一月十日晚上十一点,玛格丽特喜得一男,她第一个思想就是要把孩子奉献给神,并且给他取名叫马丁(Martin)。此后,马丁路德就一直生长在这个非常特出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位非常特别且不易认识的人,他被称为Luder、Ludher,或者Leuder,连他也不清楚自己到底姓什么。他曾多次因犯法判罪而逃亡,他在本乡之中,被人藐视、厌弃。所以,有人传说谓马丁路德是一个恶魔和一位妇人所生的孩子,甚至马丁路德工作成功时,许多人仍以此话来攻击他。
当然,我们可以想象这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矿工,因为犯罪和逃亡的生活,所以家计由他母亲来维持,路德自己也说:“我的双亲十分贫寒。”他的母亲经常要以肩背木头等苦工来增加收入,以供应孩子们,她所忍受的劳苦重担,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路德是第一个孩子,所以在他稍为长大之后,生活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他身上。
另外一点,他父亲的脾气非常暴躁、严厉,对孩子们的教育是以惧怕和惩罚并施的,路德比较性急,因此常受父亲的刑罚。在他晚年时曾说:“我的双亲待我极其严厉,使我变成十分的怯懦,他们满以为自己是对的;但他们不能分辨场合,不知道何时、何处或者如何惩罚。责罚虽是必须的,但是苹果与刑杖应当并施。”他提起有一个早晨,曾被连续鞭打十五下,路德说:“我们必须鞭打孩子,但我们同时也必须疼爱他们。”
当他年轻的时候,被送到一所纳尔弟兄会(Null Brethren)学校读书,然后在一四九七年他被介绍到马德堡(Magdeburg)去读书,而他父亲又把他送去另一所爱森纳(Eisenach)的学校读书,所以路德曾在两所学校受过教育。因为他的父母不能维持他的生活,以致他必须时常到街头去行乞。“某一天,教会庆祝耶稣基督降生,我们一同在邻近的村庄游行,高歌伯利恒城里的婴孩耶稣,我们停在一座农舍的前面,一位农夫听到我们的歌声,拿着食物出来给我们吃,他大声喊着:‘孩子们,你们在哪里?’”但因路德的性格,一听见声音就拔脚飞奔。“我们本来不需要惊恐的,因为农夫一片好心要款待我们,可是我们久受教师的斥责,已经变成惊弓之鸟了。这个农夫不断地呼唤我们,我们才停止脚步,原来他给我们二根大的腊肠,叫我们饱餐一顿。由这一点可见我们良心经常在亏欠惊惶战兢逃跑的光景。”这样一个令人悲悯的儿童和青年时期的背景,对一般人说,只是成为他们一生痛苦、不幸的回忆,而在路德身上却是陶塑他成为伟大诗人性质的摇篮。
一个十分刚强而又十分懦弱的人
长期在家庭和学校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使得路德的性格非常矛盾而且特殊。一方面,他是一个十分刚强的人;另一方面,他又表现得十分软弱,没有决断力,这样的性格影响了马丁路德一生之久。当他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可以看见他刚强的一面。当时盛行烦琐的哲学(Scholastic philosophy),他以非常的毅力,熟读其间的名著,穷究其中的原理,在早岁时即卓越杰出,全大学都羡慕他的天才,并且因为他从小所受的宗教教育,他恳切求神祝福他的劳苦,总是以祷告来开始他的一天,再赴礼拜堂,然后才用功读书,光阴从没有一分钟是荒废的。他常这样说:“好好祷告,是学问成就的大半。”并且他尽量利用时间在学校图书馆里阅读群书。当时书籍很稀有,他能利用学校丰富的藏书,实在是万幸。当他得到学位的时候,因为劳力过度,生了一场大病,几临死地。而像这样一个赋有毅力的年轻人,人们难以想象他在农夫面前听见声音就逃跑的故事。
一个无所惧怕而又常有敏锐恐惧感的人
其实,马丁路德的本性是十分刚强的,因有父亲的遗传,对于一切事情都无所惧怕。但是因为长期在上述的环境之下,他的性格变为非常复杂、过敏而充满恐惧。当他大病康复之后,他里头有了大的改变,圣经给他一种新的启示,但他仍旧不明白救恩的光辉。大约在一五○三年,他回家与家人欢度复活节,照着当时的风俗,他也配戴利剑。结果行路不慎,脚蹴剑鞘,利剑坠出,割断一根大动脉,同伴四出求救,留下他一人,他仰卧在地,手按伤口,血流不止,自感临近死亡,就大声喊说:“马利亚救我!”最后,医生赶到,包裹伤处,晚间伤口崩裂,他再次晕厥,醒时又呼叫马利亚救助,后来他承认说:“当时我倚靠马利亚实在该死。”而那时他对死亡充满了恐惧的感觉,后来那个城里他的一个朋友被暗杀,使他万分悲伤惊恐。他战兢自问说:“假若我死时也这样全无警告,结果如何呢?”
当年夏天返乡省亲,回校的时候,在艾福(Erfurt)附近斯坦黑(Sternhein)的乡村,突遇暴风雨,电光闪射,火球就落在他脚前不远处,他受惊仆倒,跪在地上,自念死期将到,永远死亡的审判正在严肃地呼唤他。正被这样的忧急和恐怖围绕之时,他听到一个呼召,无法再抗拒,便立誓说:“神若拯救我脱离这个危险,我就撇下世界,专心事奉神。”从地上爬起来之后,死亡的恐怖还是充塞在他的心里,知道这日早晚终要临到,他慎重自省究竟该作什么?过去的思想又开始更加有力的攻击他——他是如此不洁的人,怎能站在神面前受审判呢?因着这些深刻的感觉,在他早期所写的诗歌中,每首都能触摸到他对神的尊重和忠诚,对审判灭亡的战兢和恐惧,对救恩的饥渴和感激,使他诗歌有那样深切感人的力量。
从这二件事上,我们可以看见路德经常被恐惧所充满,这是十分痛苦的经验。但在另一方面,他又表现得十分刚强而无所惧怕。当他蒙召的时候,他就决心入修道院作一个修道士。他知道这会引起双亲和同学们的反对,所以特别邀请大学的同学来欢聚晚餐,席间有音乐助兴,这是路德向世界辞别之宴。从此以后,他将进入寂静的修道院,和修道士为伴;不再谈天说地,将静坐默思,不再高歌时曲,将静听钟声,这是他最后一次享受青年人的欢乐。同时,他也写信给父亲,而父亲覆函表示他的愤怒和轻视,声明从此脱离父子关系。这一切却不能摇动一点点他进修道院的意念。那一天深夜,他独自去叩奥古斯丁修道院的门,大门开而复闭。看哪!他从此离别父母,离别学友,离别世界,这件事发生在一五○五年八月十七日,他才二十一岁。
一个在严格的律法下受教而充满自觉的人
进入修道院之后,那里的严格训练,在路德的身上塑造出一个和他原来性格冲突的另一种性格。他初进入时,修道士大大欢迎他,引以为荣。渐渐地,他们待他十分苛刻,叫他作最卑贱的工作,并且以许多的事故意折磨这位哲学硕士,教训他学问并不使他的地位高过其它的弟兄们。他们不让他专心用功,反而叫他打杂,开关大门,按时打钟、扫地、整理房间。而这些杂事作完之后,他们就大声对他喊说:“拿着口袋去讨饭。”路德立刻顺服,提着口袋在街上逐家挨户去乞食。有时候必须在从前那些朋友和他的下属门前去乞食,对他来说,实在是非常残酷的训练和屈辱。
更可怕的一面,修道院给他的教训和生活,是希望用禁食、抑欲、守夜来克制肉体,他像囚犯一般关在房里,不断和内心的恶欲邪情搏斗。他平时的食物,常是少量的面包和一条小鲱鱼。而他认为只要能成圣,进入天堂,任何牺牲都无所谓。罗马教内很难得到像这样一位虔诚的修道士,他从未见过一个这么努力来购买永生福乐的人。但是对于路德来说,这条路是根本跑不通的,再强的人,再强的意志,都要在这条路上倒下来。他切望得到救恩的保证,他内心的愿望没有这个就没有安宁。当初是这个恐惧驱使他进入修道院,但是在斗室之内,恐惧只有增加,内心的哀叹,震荡在修道院的长廊,引起更响亮的回声。而他发现在进入修道院之后,自己好象成了一个更可怕的罪人,实行修道院式的圣洁,并不能绥靖自己的良心,路德在急难中也曾尝试过,可是不久就发现这是一个骗局,毫无拯救在内。那时候他在大学的图书馆中,发现了一本拉丁文圣经(在这之前,他从未见过圣经),同时他也发现圣经中埋藏了许多东西,是他在教会中从未听过的。一时兴奋,便开始由哈拿的故事来细读,并且他觉得读圣经并不如天主教所说的,是一种干犯神的行为,反而能带给他一些心中的平安。但在另外一面,由于未能发现救恩的亮光,反而看见自己在话语和行为上充满了罪恶,以致良心深受控告。以他这样一位高度智能的人,竭尽其智也没有办法解决自己被捆绑的问题,即便如此,他心中仍有一点微小的亮光:“或许这是神的道路——使我们实在没有办法拯救自己,而必须神来施行拯救。”从此以后,圣经成为他不能或忘的书籍,随时带在身边,当他的同伴们都到天主教堂里认罪,他却在神面前将自己所犯最微小的罪,都倾心吐意地直接向神承认,盼望从此得赦免。但他仍旧以为尚须加上禁食祷告的苦修,及神父们细心的审察才能赎罪。这初期生活中的矛盾,也造成了他一生中矛盾的性格。在这样越发的注意认罪,及神父越发的审察之下,他不仅内心得不到平安,而且发现自己的罪更多,心中陷入更深的痛苦。而这痛苦使他更常发脾气,失去忍耐,失去安息。
一个具有坚强独立性格又非常需要依靠的人
马丁路德面貌的特征正是他天性的一个最好的说明,他长得非常粗犷,特别两只炯炯发光带着棱角的眼睛,许多人称他为鹰眼,但反对他的人却讥他为鸡眼。加上他突出而刚毅的下颚,使他的外形成为一个使人一见就生畏的人,没有人愿意亲近他,所以他常感自卑而孤独。奇妙的是许多伟大的音乐家和诗人都有这一方面的相同点:伟大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和杰出的音乐家贝多芬在这一方面是十分相像的,但是这伟大的宗教改革家却同时具有一个伟大诗人和音乐家的天赋。经过这样艰巨的历程和背景,这个十分刚强自信的人里面搀杂着另一面完全不同的性格。由于他内心没有平安,所以迫切寻求永生之道,使他愿意长期忍受修道院的苦修、功行、禁食、不眠、认罪及各种赎罪的方法。虽然他心中也充满了怀疑,然而他要倚靠一切他所能抓住的,使他心中得安息。他用功遵守这些无意义的规条和律法,结果,消耗了他所有青年的力量,使他的骨头根根可数,眼球凹入眶内。他的容貌显出不安,时有挣扎;另外一面,他仍旧在这条路上坚刚不挠。神的怜悯使他遇见了一位年轻人约翰史道毕(John Staupitz),这是一位在那时代中少有的认识主的人,他因亲自认识救赎主,而得到内心的平安,尤其懂得恩典拣选的真理。当路德正因为自己所走的路而神志沮丧、默然无语,几乎不能进食的时候,史道毕热诚的来对他说:“这些试探是你所必须的,比饭更需要。”路德说:“我向神所许的愿都归徒然;罪的力量实在太强。”史道毕就把他所发的亮光和救恩告诉路德,而路德反问说:“这样,你怎么答复加在无数良心上千百种难当的苦行呢?我们岂非盼望因此获得天堂吗?”史道毕回答说:“圣经中悔改的意义,不是千百个挣扎,而是里面的改变——藉着神的爱而转向神,得着平安。人不能活在‘自我分析’中来过清洁的生活,因为人完全不能靠自己来拯救自己,也不能靠自己来满足神律法上的要求。相信神是满有宽恕和怜悯的心,并且相信神的救法,是要我们看基督为神所应许的救主,为人的罪受苦而死,他并不是那威胁人的审判者。”这些话对路德如同亮光照在死荫的黑暗里,实在太重要了。从此以后,史道毕不仅成为路德的朋友,也是他可敬的导师,指示他救恩的道路,路德说,若不是史道毕的帮助,他可能早就被仇敌的控告所吞吃,而在地上消灭掉了。
一个长期受盲目服从训练却同时对每件事都容易产生怀疑的人
路德的一生真是充满了矛盾,无论在他的性格、感觉和经历中,皆是如此。他说,属世的宗教都是要求盲目的服从,而他也的确如此行,但却无法消除他内心深处的怀疑。譬如,他一面严格遵守天主教认罪的生活;一面他又实在怀疑:一个真正盼望从罪得释放的人,会被这个宗教带入一种歧径里——藉着外表意识的操练而盼望得着平安。其实,这样的作法,只是叫人在思想上数算自己的罪而受痛苦,更被外面的宗教意识所捆绑;甚至叫人觉得,除了跟从教会错误的领导以外,没有其它的方法能叫人从神面前得平安。
在意大利炎日之下,长途旅行,终于到达七山之城。当他看见那座罗马大城的时候。他心里何等兴奋,双膝跪下说:“圣罗马,我向你致敬!”对于当地所行一切荒谬的遗传和规条,虽他已蒙光照,但悟性尚未全部脱离黑暗,更缺少知识。要脱出数世纪的黑暗,岂是容易。
他最初竭力遵守罗马教会所命令的赎罪方式。一心盼望获得教皇所应许的赦罪,他卑怯地用双膝爬上彼拉多的梯子,据说是神奇的由耶路撒冷迁来此地的。当他正在作这功德的时候,他听见一个雷声,从他内心的深处发出说:“义人必因信得生。”这句话曾经两次临到他,如同天使的声音一般,现在重新有力的向他发声。他在惊奇中站起来,全身寒栗,自愧迷信之深,火速起来走避。这次经历是路德一生中惊人的转变,从此困拘他多年的罗马教规条,都崩溃仆倒,不得在他里面建立。他成了一个新人,过去多年所受无数心灵的痛苦,现今完全得着释放。而神所赐予他惊人的天才,及在学校中苦读所得的学问,都成为他一生服事神的资本。他耗尽心血,为后代神的儿女立下信心最宝贵的根基。
他深深感觉以往年月所受的痛苦都是枉然。一五一二年十月十八日,他宣誓说:“我誓必全力保卫福音真理。”翌日领神学博士衔。他说:“凡无神的呼召而做事的,就是寻求自己的荣耀。但我马丁路德是被逼作博士的。罗马教想阻止我履行职务,可是我已经看见结果如何,将来结局更惨,他们不克保卫自己。奉神的名,我决践踏猛狮,蹂躏龙蛇。这个工作在我生时开始,在我死后完成。”
自那时起,路德在教室里、在讲台上传扬相信耶稣基督的道,他的教训带着权柄,也带着极大的亮光,引领人相信神的儿子,因他完全依靠圣经。他又深觉神学院使真理坠入黑暗,阻碍神儿女的信心,所以他心中燃烧着说不出的义愤,起意保卫真道,使信仰能在神儿女中恢复,就出了第一本保卫真理的书,攻击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说:“从你们得着一些空洞败坏的形式主义,在行为和生命的欢念上尤其盲目,因你们从不了解公义的中心和根据。”而路德寻索一切的方法,以抵挡天主教滥用圣灵以外各种荒谬的教导,他下定决心为真理打一场伟大的仗,因此引起神父们和神学院的学者,尽他们的力量来反驳路德的新理论,这一切可怕的攻击,从未摇动一点路德的脚步,反而使他心中充满了天上的平安和喜乐。直等到万圣节来到,他们说凡在迭亭侯所建之堂内认罪的,必得丰富的赎罪。因此在这年节,许多朝圣者从各地集来。一五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节期的前一日,是个伟大的日子,路德勇敢的走进礼拜堂,在大门上张贴九十五条反对赎罪票道理的标题。这宣告成为头一支利箭,射入天主教的心腑,而为神的儿女奠定了进入天门不能再被毁坏的根基。在这争战开始后,他更清楚地看出当时天主教已陷入极深的腐败当中,这邪恶的力量汇集起来,抵挡神藉着他所兴起的新运动,但这一切的反对,因着路德的性格和神所加给的力量,反而更催促他往前。万军之耶和华争战的灵如同火焰,在他里面烧燃。那些罗马教庭权贵愈愤怒、愈压制,他就越发无所惧怕,用更自由的灵和话语,讨伐罗马教的错误,和站在罗马教背后的鬼魔来争战。他说:“我已完全预备好了,我所作的一切,可以在神公义审判的那日,站在神的面前。”
一个经过可怕争战而得胜的人
自那时起,路德就成了一个非常孤单的人。朋友们都起来反对他,一片喊声说:“要听教会。”教廷的监察官麦曹利尼(Mazzolini)特别着论攻击说:“我愿意知道这个路德是否铁鼻铜头,不可击破。”并称“凡不以罗马教会与罗马教皇的教训为信心无谬准则的,就是异端。”当然路德所受的压力很大,在缄默了一段时期之后,他说:“神的话,全部神的话,只有神的话,乃是一切的准则,他相信——绝对的相信——教皇和一切的教法会议,都可能错误。现在我们只是为神争战,如果我们站在神这一边,我们就不相信任何人能够胜过我们。虽然我也知道任何可怕的事都会发生,但是我们永不摇动,因为神掌握着一切的事,而我们为着神的旨意,不以性命为念,因为他已经为我们舍了他荣耀的性命,并且我们将要经过死,和他一同复活,一同得荣耀,这是他对我们的圣召,和我们对他圣召的尊重。”
以后所发生一连串的事,他的传记中多有记载,在此不再赘述。我们仅提及他的二度争战:当最后命令到达,路德必须赴奥司堡(Augsburg)受审,他的朋友都劝他不要前往,各方面传来可怕的情报,有人预备半路谋杀他,史道毕劝他暂避一时说:“我看全世界都联合反抗真理,我觉得你毫无希望,只有等候逼迫杀害。”然而一切都不能摇动他。当他抵达奥司堡,在罗马使节前受审时,手中并无安全证,然而心中充满了平安。他们在审判的开始问他:“你愿意谁作你的审判官?”路德的回答真是伟大:“教皇并不能审判神的话和我们的信心,每一个基督徒都必须鉴察和审判自己。”该次审判所依据的,乃是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而路德迅速有力地回答说:“圣经在外!(教皇的权柄不能越过圣经之外)在这件事上,我靠着耶稣基督的恩典,绝不退让,绝不屈服。”第二天的审判聚会情形更可怕,审判官恼怒地斥责他说:“撤回你所见证的,否则永远不得回来。”路德弯腰鞠躬退出大厅,回到修道院满心快乐。他已尽了本分,神必负他的责任。值得一提的是,很少有一个神的仆人能像马丁路德那样,把他一生争斗的经历用音乐和诗歌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文标题: 马丁路德金 读后感(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怎么写)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8583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