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2-02-08 00:01:1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6

《大学》读后感,200到400字就行了,不用太多。多谢《大学》读后感,我这个人不喜欢看书,特别是那种很厚的书,看几页就...

《大学》读后感

《大学》读后感,200到400字就行了,不用太多。多谢

《大学》读后感

我这个人不喜欢看书,特别是那种很厚的书,看几页就不想看了。可是,现在在大学就靠自己给自己充电,所以,只能强逼着自己看。最近老师要求我们看一些古代蒙学的教材,我看了《大学》,我觉得看过之后我整个人都变得有知识的气质了。真是应了那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书不仅对古代的学者影响深远,而且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有很高的价值。

《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二篇,今单独抽出印行,说明它们有独特的价值。《大学》中提出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命题就深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称赞;“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方法,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其中“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的论述,反映了作者先进的经济思想,这些都值得我们很好地体会。所以命名为《大学》者,正如郑玄所说,“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

下面就介绍我读《大学》的感想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作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写定于秦统一全国以后不久。它是我国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指有关政治、哲理的高深而广博的学问。《大学》依据孔子、孟子“仁政”的思想,阐明了新生的地主阶级“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文中提出三条基本原则(三纲)和八个方法步骤(八目)。“三纲”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大学》认为,人生来就是具有高尚的“明德”,入世以后,“明德”被掩,需要经过“大学之道”的教育,重新发扬明德,各心民心,达到道德完美尽善的境界。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中,“修身”是根本,也是关键。前四目是“修身”的方法;后四目是“修身”的目的。

书中我最认同的一句话是“经文”章里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通过探索了解道理,丰富知识,处事的意念诚实,对待事物的态度就客观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肃好,就能治理好国家,天下就太平了。如果我们都这样做,那该多好,天下能太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书中我们都应该做到的是:“孝子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衰,祭则致其严”。大意是:孝敬侍奉父母时,应当尊敬他们,使父母高兴,父母生病时,应当表现出焦虑,他们死后,应当十分悲痛,祭拜父母时要严肃,这样才算孝敬。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两句话,那么人人都有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品德、端正的态度,那家族就会兴旺起来,国家就会强大起来,那国家之间将很友好,天下就太平了,这是多么美好,希望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古典诗文《大学》第一章里的句子。意思是《大学》的原理,在于使人们的美德得以显明,在于使天下的人革旧更新,在于使人们达到最好的理想境界。读书自然不是为了统治国家或者从政,说亲民可能扯得过远,古代的大学指君子之学,为人君,至于人,恐怕现在人或者学生早已忘了何为仁,当然我也承认,我从没有认真考虑过仁是什么含义;我读了《大学》这本书之后,并没有从其中悟得太多哲理,只是学会了一种处世心态。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们的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已及人的过程。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提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性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意思是所强调说的:如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关键在于须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思想)。“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意思是所讲的要治好家族,关键就在于必先修养自身之品德。“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意思是所说的要治理好国家,关键须先治理好家族。“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意思是所说的是要使天下太平,根本在于先要治理好国家。因此,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
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说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过来讲,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的人,则永远被怀念、被学习。所以,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

《大学》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整的境界。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而且做事要分轻重缓急,否则本末倒置就糟糕了……

大学短短的两千来字,就深刻阐明了人生和社会的大学问,以及做学问的最高境界。学问不在于某一具体的技术,不拘泥于世俗的琐事。学问在于明辨世间的大是大非,在于促进社会进步,为天下人树立榜样。“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这里有两篇O(∩_∩)O~这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科幻小说,它结合了罗伯特所提出的“三要素说”。说的是一场台风过后,出现了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人们把各种垃圾都扔到这个洞里,似乎永远也不能把这个洞填满,然而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最先对着这个洞喊出的一声:
“喂——出来!”
在一座城市上空传来回声,而他原来扔到这个洞里的一块石头也不知不觉地从空中落到地上、、、、、、
文章到此嘎然尔止。
这个结尾出乎意料。句号后面是无穷无尽的想象世界,而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想到后面的内容。
我认为,这篇小说揭示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批评了人类的自私、贪婪与肮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告诉我们: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最终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呼吁人们再也不能破坏环境了,要保护环境,珍爱地球。
文章的题目含义深刻,“喂——出来”原是一个年轻人的喊叫,他想根据回声判断洞的深浅,却不闻回声,但是回声终究传来了,原先扔进去的东西也开始出来了,环境污染的因素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严重公害。不顾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
文章里“学者”的形象非常有趣。他们“都显示出一副极其渊博、无所不知的神色,镇定自若地朝洞里张望着”。他们作为“科学家”、“学者”本应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显示”一词却充分说明了他们其实是在装样子,是为了掩盖自己不明白这个洞是怎么回事的虚弱的内心。还有一位学者“装着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关掉了扩音机、、、、、、”
一个“装”字,充分体现了他的心理活动:自己刚才费了许多力气,却没有得到任何结果,为了不失“学者”身份,只好装出一副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
也许就是这样吧!“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大自然留下的那个洞,岂是人类能轻易了解的?
正是有了这个洞,“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好啦”,人们陶醉在自己一手造成的短暂的清洁与美丽的得意之中,尚未觉察到危险即将降临。
但大自然显示出惩罚人类的迹象:天空中传来回声和落下石头时,人们却丝毫没有引起重视。
读罢文章,在想象大堆的垃圾将要飞出来时,我又想起了老师给我们看的一个电脑动画。成群的动物在天上飞奔,它们身后是子弹掠过天空的痕迹,被子弹打着的动物变成导弹,在地球上爆炸、、、、、、最后,动物们在月球上望着地球逐渐变成沙漠的颜色、、、、、、,这些可能与文章不相干,但是我想,它们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之后。我又想到了作者星新一的另一篇文章《金星人的挫折》,也许绍格教授的话就会变成现实:
“如果我们学会了呼吸地球上空气,那么我们到达宇宙的任何地方都可相安无事了。”

在看了《喂——出来》这个标题后,还以为是一篇讲述关于道德礼貌方面的文章.但看了这篇文章的内容之后,不禁大吃一惊,这是一篇科幻小说,讲述一个不可思议的黑洞.不过,文章透出来的一个中心思想,依然是一个道德问题,一个人对自然的道德问题.
“人不给自然留后路,自然也不给人留后路.”这句俗语就很好地概括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所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像文章里所说的,人类把所有废物投进黑洞里,不用多久,黑洞又把废物送回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很微妙:有时像一对情侣——你爱护我,我保护你;有时像一对敌人——你破坏我,我伤害你.谁说不是呢?看看,眼下的地球,环境恶化的程度十分严重,人类应该算几笔大帐了,例如:现在地球上每年有700万公顷土地变成沙漠;每年从工业生产中排放220万吨二氧化碳,近1000立方公里污水;每天有百余种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环境的恶化,致使地球上平均每年递增400万环境病患者,每天有4万名儿童死去,乃至有难以统计的胎儿在母腹中就变成了畸形!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这不正是说明了如果我们继续破坏自然,自然就会向我们报复吗?
珍珠灰黑色坡帮他介绍下摆连衣裙修身无挑事就是这样子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不开心我都觉得不舒服……鹏之间也存在于我身上发生一见钟情很久以前一直很👂、在线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这次比赛活动吞吞吐吐入教的好课了!你们

古文《大学》读后感1500字

《大学》读后感 </b> 多年来,尤其通过二期课改《综合科学》实验教材的教学试点,对不同学科之间知识互相渗透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虽然身为物理老师,自己不仅能在学生做化学、数学作业时给予帮助,同时在学生背诵古文时,常常能把例如“岳阳楼记”,“琵琶行”等篇章吟诵如流,每每总也能赢得学生诧异的目光。自从参加了跨学科名师培养基地的学习后才发现,其实原本心目中的跨学科理解同刘老师的跨学科课程概念两者之间的实际距离,难免为自己的浅陋感到不安。而通过老师讲授和反复阅读《大学》篇,有点觉得茅舍顿开、获益非浅……大学之道讲的既是成人之道,更是儒家“入世”之道。作者曾子本人就是传承道统的中坚骨干,所以将人伦作为维系整个社会行为和政治规范的微观基础。《大学》卷首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意指理解掌握;而后一个明为形容词或名词,强调儒家的道统而非其它的歪门邪道。明明德与亲民、至善一直被认为是《大学》之重要的三纲。明德是根本,亲民为路径,至善则是境界,是个体行为的理想目标。纲举则目张,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认为是八目,由三纲统领又与之相互相成。明明德之所以根本,是因为任何行为个体不仅需要有明德的规范,例如曾子那个时代的强调的所谓周礼;同时,还要下功夫认真学习切实把握,以达到个体人格的自我完善推己及人,完成由形式到内容,由精神到物质,由内到外,个体到一般的演进过程。这对于一名教师就比较重要了。因为教师通常肩负明德和明明德的双重责任。所谓明德是规范的体例,说起来并非难题;关键在于明明德,这又是一个双向的行为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就需要循循善诱,通过传道释疑解惑,激发学生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同时,在言传的同时更可以身教。以教师自身的良好言行感染学生使其可以不断地明明德,日积月累而达到教学双方自立并立人。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的道德本性和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体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德性,由此同样再去施之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在八目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讲的是修身,是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的道德和能力要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讲的是不分门第不管出身,上至皇帝下到百姓,只要身正,方可达者既济天下而穷者也能独善其身。于是乎,天下方能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而官员四平八稳;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理解为是某种人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尾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其后是作为前提条件。身既不修奢言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又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关键。无论是三纲还是八目,是以明明德、修身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善行为过程。而亲民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包括其中。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确实可以吾日三省吾身,明明德,亲民,至善既不难;同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完美修身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亦不难。这就是通过《大学》篇学习受到的教益和启迪。

《大学》读后感500字

我的大学读后感

初中初一作文   作者:包雪松  

翻开人生的一页书,相当于走向人生的道路。

《我的大学》是写高尔基当翻开人生第三页书的人生道路!

这本书叙述高尔基抱着上大学的念头来到喀山,但他很快明白穷人上大学是无法实现的。他住在贫民窑里,为了谋生,他去当码头工人,又在面包作坊里干活。这使青年年代的高尔基更多地接近了搬运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密切了和他们的联系,更深切的体会到受剥削。受压迫的痛苦,增强了争取解放的革命欲望。这个读马克思的书,接受革命理论。他还不断地发动工人与剥削阶级进行斗争。虽然在这个时代中,由于反动势力的猖狂,革命斗争常常遭到失败和挫折,事得高尔基有时悲观失望,但是,在和工人群众的共同斗争中,高尔基受到了锻炼,革命思想日已形成。高尔基就在这样的“大学”中,成长起来了。

高尔基从小就受苦,但是他没有放弃,我向我们应该学习他,虽然人生的道路有长有困难,但是只有我们有决心一定会给自己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主人公那种强烈的读书欲望以及顽强的学习精神,使我想到了自己:家中厚厚的书,却让它们闲着,难道是“书非借不能读?”不,自以为知识已经很丰富了,可恰恰相反,不是说“学无止境”吗?难道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长?不,当我读完后,才真正明白“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才真正体会到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有所
本文标题: 《大学》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6678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多少人看了《向上生长》这本书并感觉很有收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观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