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是怎么读书的(一)读三遍。我精读一本书,一般读三遍。第一遍,快速浏览,懂与不懂都一路看将过去,对不懂的,不会作过多的停留,...
二、我是怎么读书的
(一)读三遍。我精读一本书,一般读三遍。第一遍,快速浏览,懂与不懂都一路看将过去,对不懂的,不会作过多的停留,不去查阅资料、翻看字典。否则,不连贯的阅读,不爽快,无法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感。这第一遍,决定是否深入读下去,觉得好,就读第二遍,觉得不好,就丢开一边,读下一本了。看第二遍时,我就要做笔记了,自己的书,就在书中写画,借的书呢,我就找一个本子,或者打开电脑,把我的感动记下来,把我认为好的句子记下来。第二遍看完了,把做的笔记再看一遍,理一理,差不多就可以确定要写的主题了,就可以动笔了。我在动笔写的时候,就会发现还有不确定的地方,尤其是要引用的原文,一定要核实清楚,这时,我就要看第三遍。
(二)读一个人。我在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后,通过买,在图书馆借,我读了余秋雨的所有书。我在读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后,买来读了她所有的书。在看了白岩松的《白说》后,读了他的《痛并快乐着》《幸福了吗》。在看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后,读了他的《刀锋》,买了他的《人生的枷锁》。
(三)对比起来读。比如我把余秋雨与三毛对比起来读,我把教授龚志祥《从村庄出发》和作家谭功才《鲍坪》对比起来读,把北村的中篇小说《周渔的叫喊》和电影《周渔的火车》对比起来读,把北村的《周渔的叫喊》与杨绛的《我们仨》对比起来读。
(四)联系起来读。我把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的励志读本《给40岁的崭新开始》、英国小说家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和美国小说家肯恩·格林伍德的《这个男人四十三岁》联系起来读。
无论是对比还是联系,书读多了,自然就会有这样的对比和联系,自然而然的,就像白岩松所说的连线、成势。
(五)以分享促进阅读。“为了向对方传达自己想说的内容,我们会自觉把原来杂乱无章的想法组织起来,然后才能通顺地说或写出来。”这个把杂乱无章的想法组织起来的过程,就是提升自己的过程。还有一句话说得更彻底:“不是你是行家要说要写,而是通过写和说,你成为这个领域的行家。” 我把每一次分享,当作是提升自己的每一次机会,分享,有两个方面,一是写读书笔记,另一个是现场读书分享。我认真写好每一篇读书笔记,我扎实做好每一次现场分享准备。读书笔记我写了100来篇,现场分享做了二十多场。只有静下心来,慢慢阅读作品,品味作品,研究作品,才能深入地、准确地解读作品,才能以作品中的语句来说话,才不会天马行空地乱谈、胡谈。
三、我读书有哪些收获
首先,思想更加活跃。读书是一个人的事,一书在手,呆在安静的房屋就可以了。我的读书,不仅在书房里看,还在书房里写,在许多的群(微信群、扣扣群)分享,在众多的读书会里现场讲,更加开放,没有文人常见的自怨自艾、愤愤不平、嫉恶如仇,牢骚满腹。
其次,交到更多的朋友,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自己。通过在各种群发读书笔记,通过读书会的现场分享,我交到了许多朋友,我的微友有1400多,许多初次见面的朋友都会说:“你就是那个喜欢读书经常写读书笔记做读书分享的大才子呀!”虽然这话有些恭维客套的成分,我仍然为有这样的“大才子”标签而感到满满的幸福。
第三,对孩子形成正面影响,成为孩子的榜样。与孩子的沟通更加顺畅。我曾经有幸受到邀请,去给儿子班上做读书分享。儿子的成绩还不错,也喜欢阅读。
第四,收获了健康。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也自有健康君。我们在许多的书中,能找到许多健身、养生的办法。践行这些健身、养生的办法,我们会获得健康,这是其一。在阅读的浸润中,发生变化,不觉我已经度过了人生的低谷,充实地度过,健康地度过,而不是抱怨地、哀怜地、阴沉地度过。阅读会疏导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心灵获得平静,心理获得健康。这是其二。我前段时间去体检,身体前所未有的好,肝的所有指标都十分正常。这是我大学毕业二十一年来从未有过的。这或许是心情平静,心理健康的功劳。大家知道,肝病最怕的就是抑郁,没有平静的健康的心理,是不可能有这些变化的。
第五,找到了人生低谷的反弹点,着力点。在慢慢读书这个过程中,我仿佛找到了低谷人生的着力点,反弹点。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