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作文教学一些孩子打怵,老师头疼,问题出在哪里?,答:您好!问得好。这也是我们当前中小学语文基础教学的一重要课题。更是中小学...
如今的作文教学一些孩子打怵,老师头疼,问题出在哪里?
答:您好!问得好。这也是我们当前中小学语文基础教学的一重要课题。更是中小学生一道坎。教如今的作文教学让学生打怵,老师头痛,问题出在哪里?
作文教学和写作文老师头痛在哪里?学生又怵在哪里?
老师头痛在于课堂课外反复讲写作文要如何如何写好作文,一遍又一遍,口干舌燥,可其结果收获甚微。这是因为炒冷饭一冷一热仍是品一个味,学生能不怵吗?老师能不头痛吗?
哪么头痛在哪里?出问题在哪里?归根在“双边活动”,“教"与“学”活动中互动缺胳膊少腿。
一是范文教学来让每一学生发挥到极致。农民“春种”在于"夏收”,结果重要一但要更重要于过程一只有成长性 健康 良好才收获结果丰硕。
关键在写作文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每个学生不同,所遇到困难不同。概括起来就是:
不会开头、词汇短缺、素材缺乏、中心不够突出、思想内涵单一、连贯性不强…等等。
其实我们只要能把“卖油翁”的故事真正学通,能运用在教与学中去,多问自已、学生。双边活动加强,找出问题各个击破。
不贪多,一个问题反复品和做,直至熟透和卖油翁一样,做到随手沾来。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如法炮制,岂有难之理?头痛之事?哪里会怵?
学习在于学法,具体做法的事例这里不一一介绍。方法对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谨以自已在多年教学体会分享给大家。谢谢!
我是语文教师,个人认为问题症结在于: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应试教育下,老师教学水平是否被学生、家长、学校认可,只看考试成绩高低,这就是教育功利性。作文教的好不好,中高考考好出好成绩是唯一标准!能写出脍炙人口文章的老师,教不出高分作文,也是低能。
功利写作教学。写作初衷是表情达意,其情真,其意切。功利面前的教学,教师基本不再遵从从写作初衷,而是从奉迎角度出发,夸大写作技巧,规范套路,滥用华丽词藻,用以取悦、征服评卷人。于是,初中生作文是虚情假意,高中生作文强词夺理。
师生写作的困惑。教育的功利性,让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从体悟生活出发,弱化个性,轻视真情实感,带着镣铐起舞;学生有功利性地筛选易模仿的优秀作文,钟情于华丽的词语,借鉴一个开头,克隆一个结尾,中间来段虚构,作文就是冷拼,时间一长,学生也自觉索然无味。
教师素质的制约。一些教师,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自身就是应试培养的人才,作文修养不高,但功于技巧,自知无趣,无奈为之。
生活环境的影响。应试环境下,家庭学校都重成绩,忽视生活,学生被禁锢在书本上,囚禁于课桌前,本来多彩的童年变成了苍白寡淡,丰富的生活变成单调乏味。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激不起一朵浪花;写作无米之炊,做不出无穷余味。
写作的明天是创作。写作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得作文者得高考,得高考者得人生。写作目的在于表达,写作根基在于独抒性灵,写作方法在于文无定法,写作的灵魂在于生活体悟。作文教学目的应该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教学生懂得一些理论知识、学作基础,爱上写作,喜欢文学,然以个性的方式表达真实 情感 。学生毕业后,随着对生活的感悟加深,明天的他把写作升华为创作。
综述。文无定法,仅授技法,固然乏味;文源生活,闭门作文,难出异彩;文在真实,虚情假意,误人误己。
"如今的作文教学一些孩子打怵,老师头疼,问题出在哪里?"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好,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去认真对待与思考。要使学生不害怕作文,乐于写作,我认为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去引导与训练。
一、指导学生学会说话。
学会说话,就是要指导学生有条理的说一句通顺的话。这是每一个人开始写作的基础,这个基础就在于我们平时的语文学习过程的“用词造句”的训练过程中。别小看这个训练过程,只有教师善于引导,让学生去模仿,去改写,去发现类似的事或物,日积月累,便能有话可说,集句成篇。
二、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当前教育最流行的一句话:“得语文者得天下。”这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个环节又不能忽视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只有两者合一,才能真正做到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要做到“初读”“细读”再“品读”。初读了解大意,细读找到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意图,品读找到你喜欢的词句段落,可摘录背诵,为个人以后作文的模仿、创新所用。可当下的问题是,你只有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那只有引导学生课后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记录生活。
生活给予了我们丰富多彩的创作素材,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学生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善于观察或去体验,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记录下来,写作文时才不会无话可说,无材可写。只要平时多善于观察就能给你的作文添加血液、色彩。
四、要善于分析思考,学会选材。
有了以上的基础、素材,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而去选材。一个作文题目出来了,就要分析、思考一下,平时积累的那些素材,哪些符合题意,可以用得上,再思考怎样入手,即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才能使文章的结构、脉络清晰,达到写作意图,与人共鸣或共勉。
综上所述,问题就在于我们对学生有没有进行过以上分步和综合的训练。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或去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我相信“大语文”时代的到来,必将使我们的语文老师和学生都受到严峻的挑战,得语文者得高分,失作文者失高分。“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因此,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 健康 的 情感 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将其称作“全人教育”、“全人作文”。
写作其实不难,只要做好几个方面。
1.阅读。泛化阅读可以扩大知识面,但是对写作帮助不是很大,学生作文里缺什么,就要有目的让他读什么。
2.读书笔记。这个非常重要,可以是心得型写法,可以积累型写,可以仿写。这个过程要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
3.构建。这个阶段就看教师的引导能力了,一定要明白“操千曲而后晓声”这个道理。
有点耐心,有点方法,写作真的不难。
如今的作文教学一些孩子打怵,老师头疼,问题出在哪里?
我是语文萍,让我这个语文老教师来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出在学生的活动少,没有亲身经历,缺少素材;问题出在读书少,词穷语乏。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学校大门紧闭,学生成了笼中之鸟。一次一次的无故伤害,学校里大门口都有保安,学生不能随便进出学校。把孩子们成天关在教室里死读书,读死书。 唯一的课外活动;唯一的 体育 课、唱歌课成了摆设。提高学习成绩,成了学生和老师追求的唯一目标!
学生缺乏实践活动。 过去我们上语文课,一个教研组老师提前备课,做研究;做按排。
如《公园的一角》作文课前,以同行班为单位集体活动,带学生去公园游览一次,尽管孩子和家长去过多次,但是不如老师带孩子们去这一次。带着写《公园的一角》的作文任务去。
老师有重点地带孩子们看几个景点,边游览边讲解,在实践活动中 教给孩子观察方法,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
素材来源于生活!
家长都很忙,陪伴孩子做亲子活动成了孩子的奢望。孩子没有生活,没有观察习惯,不会观察,让他写《我的妈妈》,朝夕相处几年的妈妈,孩子坐在那里苦思冥想,两节课结束了,好歹写了几句,干巴巴的语言,打动不了读者。有生活,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家庭是孩子幸福的港湾。最好的教育是来之父母的 家庭教育。 现在中小学的家长都是中年人, 在单位、在家里,压力都很大。有多少家长经常带孩子做亲子活动?打球、游泳、游览等等。
就是有陪伴,也没有目标,没有任务。 缺少方法;缺少记录。玩了做了,回来一切都忘到脑后!没有意识去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积累素材,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加强语文课的课文阅读理解,吸收课文的营养,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课本里的每天一篇文章,都选之名人名篇。 孩子们买一大摞《作文选》,但是没有好好吃透课本。
要学习好语文,大声朗读是很好的方法,做到熟读成诵,再遇到类似的作文题目和阅读理解,就能做个八九不离十。
大声朗读,可以记住很多字,记住很多美词佳句,开头和结尾。 如果把课本里的东西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吸收课本里的营养——字、词、句、篇章结构。作文还会有问题吗?
买一大摞《作文选》也不如跟着老师把 课本里的名人名篇学好!路走偏了,越走离目的地越远!
结束语:
没有生活,靠胡编乱造,作文确实很难!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积累素材,教给孩子们写作方法,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有素材、有方法孩子们才能把作文写好!
教学在中考和高考中所占的分数比很高,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如今的作文教学一些孩子打怵,老师头疼,问题出在哪里?
1、很多语文教师本身素质就不过硬,读的书很少,写作能力不高。不关心时事政治,思想深度不够,不深入生活,观察、感受、理解等能力都比较差,这样的教师怎么去指导学生的作文?
2、很多教师觉得教作文费力不讨好。
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每位学生一学期至少要交6篇作文,每篇作文不少于500字。实际上,为了迎接中考和高考,学生的作文一般都不少于800字。假如一位教师教两个班级,每个班级有40名学生,两个班级就是80名学生。按照大纲的最低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交六篇作文,就是480篇作文。这些作文都需要批改和讲评。教师批改作文时,每篇作文最低看两遍,用符号法批改,有眉批有总批,批完一篇作文最低十分钟,教师每天批十五本就很了不起了。一次作文批完,讲评完就得两周时间。而且作文的教学效果也不明显。
3、很多教师不认真进行作文教学。
很多教师基本不怎么布置作文,而是让学生背作文。即使是批改作文也只是批个优秀、良好,或者批个分数就完事,很多教师,一学期几乎没讲过作文,也没有认真批改过作文,更谈不上写个下水文。
4、教学时间不充裕。
一本语文书,六个单元,课程安排非常紧张。现代文、文言文、诗词都要讲,名著、修辞、语法都要学习,知识点很多,课时很有限,因此没有时间讲作文。
5、教学方法有问题 。
小学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刚上小学,学生就应该写好看图说话,可以多做口头作文,描述场景、复述故事等。要经常记日记,把口头作文整理成书面作文。作文教学应该从兴趣入手,不要限制文体,只要孩子能写,感兴趣即可,然后慢慢指导。指导作文既要找到共性,在班级上好讲评课,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做好面对面的单个辅导。批改作文要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修改。要指导学生观察、感受生活,积累素材。
1、阅读量太少。没有阅读积累,那么语言、文字、修辞等方面都不会太出色,要指导学生阅读好书,做好读书笔记。阅读的同时也是在锻炼写作。
2、不深入生活。学生除了做作业,就是宅在家里玩手机。对于大自然、对于生活没有深入地接触,不热爱生活,没有写作题材和素材,缺乏感情。不关心时事政治,没有思辨能力。
3、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觉得作文浪费时间,收获小。学生课业负担很重,没有时间写作。
现在的中考作文,学生只要写够字数,卷面整洁,段落结构清晰,标点符号运用得正确,不跑题。那么作文的分数差距很小。假如写好了开头结尾,那么还可能得到高分。这样的批卷方法,造成了学生的急功近利,学生不去认真练习写作,而是背诵好的开头、结尾和句、段,到时候套作。有的学生还背诵了十几篇,甚至几十篇范文,到时候整合。这样下去,学生的写作能力令人堪忧。
综上所述,如今的作文教学,存在着各种问题,有老师的问题,有学生的问题,也有考试批卷的问题,需要综合施策,才能使作文教学走上正确的轨道。
阅读量跟不上,肚子里没有货。建议多读书,这样,老师不讲你也会写的很好。当然,阅读是一个过程,需要慢慢地点滴积累。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实际上,学生发怵作文,由来已久,不是有这样几句话,在学生中流传吗?“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只不过,现在更加突出,问题出在哪了?
首先,整个 社会 焦虑,带来了教育的焦虑,使得看标准唯一,就是“分分学生的命根”。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了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家长老师都盯着孩子的成绩,学校取消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有些甚至连该开的课都不开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写作文,那只能是闭门造车,没有体验他怎么能写出作文呢?
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安全问题成了学校头等的大事,一旦有一些风吹草动,家长就校闹。所以学生整天被圈在了象牙塔内。
我记得我刚上班时,学校的活动有很多,我们可以领着孩子们去县里 旅游 ,可以几个人一商量,领着学生到公园看菊展。现在谁敢呀?
其次,没有时间读书,当学习成为唯一的评判标准的时候,语文的时间被挤占很多。读课外书都被视为洪水猛兽,家长和班主任都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而语文是需要浸泡在名著中的一科,没有大量的“厚积”,是不可能“薄发”的!
其三,学生没有学会观察,没有养成留心身边时的习惯。所以到写作文的时候抓耳挠腮的没有了素材。只靠老师在那引导,写出的作文,就没有了个性,没有了灵性。
这就是作文教学,孩子发怵,老师头疼的原因吧。
您好,我是教育领域创作者,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第一:孩子之所以打怵,还是因为写的少,原来上学的时候有日记,有周记,有作文,现在基本孩子们练笔太少了,俗话说,熟能生巧,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孩子平常就写的少,自然一写就发怵!
第二:写作这件事上,一定要多鼓励,先要写,再要质量,有的孩子刚写作文的时候,老师老批评,这流水账形式等,不断的打击,孩子自然觉得自己不行了,所以就不愿意写了,不信你夸夸你们家孩子的文章或者批评下他写的文章,看看结果有什么不一样,所以在写作初期一定要多鼓励写,只有先写,才有写好。
第三:多读书!见多识广,天天读书,就会仿写了,会仿写了后,时间长了就会创新了。不读书真的写好文还是比较费劲的。
第四:教师平常在上课的时候多讲讲文章结构,顺便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以文为例。
第五:老师也要多写吆,老师自己都写不出来,怎么教会孩子写呢?在这里没有贬低老师的意思,老师其实多写写才能更好的了解创作,也能更好的教会孩子创作。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其实作文难,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作文说难也难,说易也易。难与易之间,只隔着一层纸那么远的距离。
具体讲,责任在于老师没有帮学生把那层纸捅破所至。
对小学生而言,因大多是命题作文,一般来讲,学生的难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合适的材料,二是不会细节描写。
对中学生而言,不会审题,抓不住要求,详略不当,不会细节描写。
对高中生而言,不会审题,没有把握住题目的立意,容易跑偏。
对不同学段学生而言,老师训练的重点不同。但审题、选材和细节描写是具有共性的重点。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大多数学生写完作文,认为万事大吉,可以交差了。可他们知道吗,那仅仅是建了一个毛坯房,还需要装修的呀?他们做到了吗?
为什么提到作文有的学生就会纠结
我原以为孩子们是从写作文的第一天起就有着天然的恐惧心理,所以,当儿子某天向我宣布,老师布置了第一篇作文时,我怀着救难般的心理对他说,“我来帮你写。”不料儿子以自信且十分不屑的态度拒绝了我:“不用!我会写。”儿子的写作速度之快让我甚感惊呀,尤其令我自叹不如的是,他不写草稿,也没有停顿,可谓一气呵成。再看他的习作,文字通顺,内容充实,标点正确,没有语病。我得承认,当年我在儿子这个年龄,作文是写不到这个程度的。由此,我很庆幸自己有个不怕写作文而又能写好作文的孩子,使我免受了其他家长帮孩子写作文之苦。
然而,很快我就发现,儿子写作文的自信逐渐在消逝,他的作文尽管在我看来很合格,但并不被老师所欣赏。老师喜欢的作文不仅长,而且堆满了形容词,多是由家长帮忙写出来的。儿子一心要以这样的作文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于是写作文的速度越来越慢,畏难情绪也越来越大,没过多久,这个曾经是不怕写作文的孩子也最终迈入了怕写作文的行列。
作文令孩子们望而却步的一大原因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求完美、高要求远远超乎了孩子的年龄,并由此导致了孩子们不得不借助家长的帮助,这种对家长的依赖性因老师肯定了相应的作文而受到了事实上的鼓励,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难以提高。
写作要有良好的文风:言之有物,文字简朴。毫无疑问,朴实无华的文风应是中小学生首选的文风,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重要的是如何用常用词汇确切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而不是用华丽的词汇修饰点缀字句篇章。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界一直存在着追求华而不实文风的倾向,从语文课本的选材和作文的评价标准中都不难看出这一倾向。重文字的浮华外表必然导致轻文字的实际内涵,由此不仅培养了学生不良的文风,而且促成了低俗的审美观,同时也从文字上构成了孩子们写作的障碍。
作文的教学要改革,关键在教师。因为改变传统的作文观和作文的评价标准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及文字审美观有问题,孩子们在作文方面的误导则是必然的。
学生们写作文最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感到没东西可写,对此,教师们往往认为这是由于生活内容贫乏、观察力不足造成的。然而,更根本的原因还是出自作文选题和作文要求上的缺陷。作文的题目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正因为如此,学生们面对这类作文题便总也发不出老师要求的感慨来。教师对作文最普遍的要求则是写得生动、感人,即总是希望学生们能写出不平凡的作文来,其中包含着不平凡的经历和不平凡的感觉。这种追求“卓越不凡”的倾向,迫使学生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不得不刻意寻找乃至塑造、编造不凡。
我们的作文题目往往没有选择余地,一旦所要求写的内容与孩子的实际生活不符,写作文就必然变成了编作文。98年的高考作文题是关于如何面对挫折,教师们认为,众多学生以父母双亡来编作文实属恶劣,可是对于没经历过大挫折的孩子们来说,要把作文写得精彩,要打动判卷老师的心,即使不向父母“开刀问斩”,也还是要编其它精彩的、不平凡的故事才能闯过考试大关。有人认为,学生们只会编雷同的故事,说明现在的学生想象力太贫乏。其实,更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作文题目本身限定了想象的空间。限于目前既定且单一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模式,诸如战胜挫折这类的题目,无论是论理、论据还是写作结构都没有多少选择、变化的余地,面对这样的作文题,即使是文字能力强的学生也很难写出灵气来,而写作的模式化则成了必然且唯一的出路。同样,限于既定的政治观念、道德标准,在面对政治、伦理色彩浓厚的作文题时,学生们将不得不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假话、空话、套话。
在平时的作文讲评中,教师们更多的是强调作文的整体结构如何美满,词语如何动人,思想境界如何高超,却并不在意学生的表述是否真实。这种对作文最终结果的刻意追求和对作文写作过程的相对忽视,实际上是鼓励了孩子们信口编作文,只是老师们没有想到学生们“编”的能力会如此惊人,居然编到了父母双亡的残酷程度。以父母双亡来编作文也许是把作文编到极致的地步,但却是当今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必然结果。孩子们要靠“抄”来写作文,是因为在文字结构乃至内容上都难以达到老师的要求;孩子们要靠“编”来写作文,是因为自己的生活经历并没有包含老师要求写的内容。
作文对于孩子们来说为什么这么可怕,是因为我们的学校在作文这根扁担上压上了许多超出孩子认知能力的额外负担,其中之一就是政治负担。主题先行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普遍要求,而作为被要求的主题多是高大全的思想境界、规范的行为准则、模式化的价值标准,这些内容对于孩子们来说往往是缺乏基本认识,缺乏切身体会。从孩子们的年龄和实际生活范围来看,这些主题化的内容是远离他们生活世界的内容,要他们围绕这样的主题来写作文,当然就不可能是件轻松的事情。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作文题目乃至高考的作文题目往往包含了过多的政治含义,于是政治表述的难度就构成了作文不必要的难度。一旦作文背负了过重的政治负担,便使作文偏离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主导方向。语文教学的政治化在我国是由来已久的,政治的干扰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不仅使学生们的写作能力难以提高,而且使他们难以具备足够的文字审美能力。我们不难想象,让孩子们用成人的思维、成人的语言、成人的价值观、成人的审美观并按照一定的结构来写作文,这作文对于孩子们来说能不可怕吗?
从我国教师对作文的普遍要求来看,俨然是要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为政治学家、伦理学家,同时还是一个擅长写抒情散文的文学家。然而,中小学生语文写作练习的目的,是培养一个普通的公民学会使用文字这种语言工具,来流畅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各种真实的所思所感所为。
在我国学校的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把文字写作看作是脱离生活的、高高在上的一种需要高攀乃至高不可攀的错误认识。其结果,作文不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用限定的语言来描述模式化的生活,以及表述模式化的思想内容。目前中小学作文的误区是,好作文的标准是与模式化的范文看齐,而不是写出个性。在此,学生们写作是为了模仿别人以达到某种固定的要求。显然,这样的作文训练,只是培养了学生表达别人的思想意识的写作能力,而不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心绪的写作能力。
作文令孩子们害怕是因为作文的限制太多,价值观的限制、篇章结构的限制、语言文字的限制等等,这使孩子们在写作时犹如被捆住手脚的囚徒。作文练习的首要前提应是激发孩子们的写作欲、表达欲,然而,目前的作文教学却是以成人世界的种种规范消灭了孩子们原有的文字表达欲和写作兴趣。作文要求的程式化、成人化,则使孩子们丧失了写作的自由空间。各种限定的存在,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考虑很多问题,包括老师的看法、成人的看法、社会的看法,却偏偏没有学生自己的看法。孩子们有自己的世界和兴趣,如果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自己生活里的事情,作文就一定是有趣的而不是可怕的。作文之难写,最根本的是难在不是写自己,而当不是写自己的想法、看法,不是写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不是用自己的习惯语言来表达时,这样的作文恐怕对谁来说都是难而又难的大难事。
学生们普遍害怕作文,说明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是个别教师的教法问题,而是我国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致命的缺陷。要让孩子们不怕作文,我们需要改革的内容很多:作文的倾向要文学化,不要强行加入模式化的价值观;文字审美观要多元化,应鼓励语言表达形式的个性特征;作文评价的标准要层次化、阶段化,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作文的内容安排要生活化、趣味化、知识化,以便激起学生的写作欲、表达欲。另外,命题作文要给学生多种选择,无论是平时的学校作文还是高考作文,要有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以便从内容上给学生留有较宽的写作余地。不难想象,如果教师们能把作文像说话一样看待,让孩子们轻松自由地写他们自己想说的话,并能做到多鼓励、少挑剔,那么孩子们也就不会害怕写作文了。
总之,作文应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老师为中心,作文的语言应当是孩子们自己的语言而不是成人的语言,作文表达的价值观应是孩子们自己的观点,尽管不成熟却是多视角、多维度的,而不是成人限定的单一价值观。作文的内容应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成人感兴趣的内容。
童教灵感写作: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害怕写作
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呢?
1、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训练的实践中,可以采取模仿的形式,由教师提供一些模仿的句子和文章,让学生先品位、鉴赏,然后再去学写、仿写,以期达到模仿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一部分同学克服语言呆板、不够生动,谋篇布局杂乱无序的毛病,提高其写作能力。因此在平时加强仿写的训练,就能达到生动的目的。
经过反复的句、段模仿训练后再进行全篇训练,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就会消除,模仿起来也如鱼得水,写作能力也会像诗句中写的一样“润物细无声”。
2、学会积累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特别是农村的学生,除了一本语文课本,很少有阅读的材料。既要让学生有书可看,又要让学生学会积累,这就需要教师在为学生架设放飞自我的写作平台的同时,还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性,为学生创设激发创意、生发灵感的生动情境,提供利于撷取素材的较大空间。
课文中有大量丰富的词汇,优美的文句,特别是古典诗词中的名言警句以及说理、抒情、写景名段名篇,要注意及时积累、总结。引导他们进入文本所创设的广阔情境之中,用他们的情感和感受去同文本沟通,体验和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意义和深邃意蕴,从而促使学生提起笔来,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
但仅仅靠课堂、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获得更多知识,必须扩大语文外延:首先进行扩展阅读,所谓扩展阅读,就是以课文为中心,扩展到阅读有关作品,比如说,从节选的课文扩展到读整篇文章或整部作品;从读课文的引文扩展到读引文出处的全篇;从课文扩展到与课文内容类似或写法相近的其他文章;从改定的课文到作者的未定稿,并比较未定稿同课文的异同;从课文扩展到阅读课文作者的其他文章;从课文扩展到阅读对作者作品的评论。还可以从课文所写的某个人物、某件事件、某种景物、某个细节、某种写法甚至某句话、某个字,扩展到阅读相关的作品等等。
同时,还要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学会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美的事物,有意识的捕捉有意义的事,有趣的人,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捕捉生活热点,多思考多感悟,这样,材料积累也就多了,写作时就能轻松自如,达到“下笔如有神”。
3、走进生活,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存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学生就缺乏发现的眼睛。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心中无货,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究其原因,是写作与生活脱节。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叶老说过“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文章就会写到什么程度。”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一旦“源头活水”滚滚而来,思想的火花就会迸射出耀眼的光芒,内心的情感就会随笔端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
可目前,大多数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整天单调乏味,根本没有素材可写。的确,学生蜗居校园,生活单调,信息闭塞,没有轰轰烈烈的所谓大事。
用“心”去观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并告诉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
只要细心观察生活,我们就可以从一些看似平凡简单的事物中,发现其独特的一面,那么我们写作时就不愁无米下锅,写出的文章也会有新意。
4、多写日记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
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写作中去。多读是不够的,还要多写。事实上,学生都有写作的能力。可以想象得到,一个不会写作的人,怎样去完成语文考卷?又怎么能考取学校,进入初中或高中读书呢?
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学生在写作时应该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在有充足素材的条件下才有更多的内容得以呈现和感情的表达,并且坚持多写以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由此达到提 。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新平时就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取得了她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最后,要让孩子们学会坚持,坚持每天练习,十字成句,十句成章。著名发明家爱迪生蹭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去研制蓄电池,期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无万次左右的实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予“发明大王”的美称。
怎样教孩子写作六《写作文也不难》
一 中小学生作文现状—— 怕、空、乱
1 怕,就是指学生作文时出现的畏难心理。
首先,中小学生生活的空间狭窄,接触的人和事比较少,而对于身边司空见惯的事物却熟视无睹,缺乏观察提炼素材的能力 。
其次,词汇的贫乏也造成学生的畏难心理 。
2 空,就是作文内容的空洞。
内容的千篇一律、生搬硬套、无真情实感。
3 乱,指学生作文组织材料缺乏条理性。
二 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一)学会积累
1 建立语汇库:
第一是阅读,把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
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说话就能出口成章。
2 建立素材库:
平时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以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3 建立思想库 :
第一要善思。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二)学会观察
1 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2 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思索的也挺多,不善于随时记下来,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3 观察要持之以恒。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
(三)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1 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习惯。
天天动笔,即能练笔,还能积累许多作文素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成文,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某些片段或点滴的感悟及困惑等。
2 通篇构思,写作文提纲的习惯。
写作文切忌写了上段还不知道下段写什么,一定要通篇构思, 打好“腹稿”,做到心中有数,收放自如。
3 默诵文章初稿的习惯。
通过默读,体会句子是否顺通,语气是否连贯,文脉是否流畅,音韵是否和谐。
4 认真修改的习惯。
5 不说假话的习惯。
好文章,一定是作者真情流露,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6 不要硬写,强迫自己写的习惯。
对于还不成熟的和暂时无从下笔的文章,先“焖”段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三 作文辅导思路
1 分类赏读,总结相应的作文写作方法。
一首(诗)、一文(美文)、一篇(习作)
2 师生同题作文,互评(改),二次作文。
3 走进大自然,开展采风活动。
4 推荐优秀作文到各类报刊杂志发表。
总之,同学们平时只要勤于积累,善于观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掌握必要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敢于讲真话实话,就会发现写好作文其实并不难。
给我作辅导的张老师说:“这是因为有‘七不够’——词汇不够丰富;阅历不够广泛;观察不够细致;知识不够渊博;方法不够得当;写作不够勤奋;成绩不够理想。”我想了想,我词汇也算还好,别人说了三四个词我也能说上三两个。我的确很少看书,也很少注重观察什么,但我只是六年级的学生,我就是死记硬背。张老师说:“如果把七不够变成七‘很’的话”,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就会变成实。
人们常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还有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杆也能磨成针。 ”其实人世间不管任何事,只要有决心,有毅力,能持之以恒,那就没有爬不上的坡,过不了的河,闯不过的海,扑不灭的火!”
我想写作文也是如同此理,只要真正用心,掌握方法,勤学苦练,就一定有收获。
张老师说:“在老师的认真指导下,在自己辛勤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写出一篇篇观点鲜明,构思新颖,情节曲折,叙事完整,语言生动,首尾呼应,过度自然,结构严谨,标点正确,表达情深,语句流畅,漂亮动人的锦绣文章”。
当前,小学生作文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2、动笔困难(不知道从哪个字开始写)
3、书写困难(开始写作文了,心里很不情愿要写那么多字,怕写的多、怕累)。
4、词汇匮乏(经常遇到不会写的字、词,为了省事,不查字典,立即改用别的字、词代替,同时也改变了原来他想表达的意思,这就出现了作文中词不达意和写跑题的现象)。
小学生写作文难,是一个综合问题出问题的表现,是写作基本功、家长教育、学校教育、心理学教育的综合问题的集中表现。要想提高小学生写作文的问题,决不可贪图省事,是要在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上下一番功夫的。在这里,我想具体分析一下,提高小学生写作文能力,必须提高小学生的哪些写作基本功:
一、 提高小学生的观察事物规律和变化的能力
小学生写作文,他的所有素材都应该来源于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如果从小养成了喜欢观察良好习惯,那么,在写作文的时候,才有可能很容易的就找到了写作题材。写作内容也就丰富生动了。可是,现在很多的家长、甚至语文老师,平时忽略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学习的人和事,不少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人和事麻木不仁,总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没有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所以,写作文的时候自然是不知道些什么好,也不知道从何下笔,我看着他们手拿着铅笔,目光呆滞的坐在那里的样子,看我他们的这些表现,我真是替他们难受。
如何加强小学生的观察能训练能?那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的耐心和细心配合和引导,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树立小学生有意识观察事物的意识。
家长或者老师,根据季节的变化、或者天气的变化,要求小学生经常去观察周围的人物、环境,发现一些变化,说给同学或家长听,树立小学生强烈的观察意识。
2、 逐步引导和培养小学生观察事物习良好的惯。
(1)
经常让小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变化说给朋友听,家长或者老师,也把自己发现的事物变化说给小学生听。逐步培养小学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和激发小学生主动观察事物的兴趣。
(2) 观察图片或图像的变化,找出相同于不同,并用语言讲出来。(或者写出来)
(3) 阅读文字或数字,找出规律或变化。
3、 培养小学生用文字写出自己观察到事物的变化。
鼓励小学生每天把自己看到的事或(情、景、物)写一篇简单的日记,培养坚持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同时培养书写能力和对书写的兴趣。
(4)如何才能做到观察的好呢?
全面看,要从事物的整体入手观察,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比较。
③抓关键,找到比较重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全面、有序、简练的记忆、描述。
二、 提高小学生的观察比较事物相同与不同的能力
小学生写作困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小学生对两个或者多个事物的比较能力差,他们找不出两个或者多个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所以,写不出来变化的内容。比较不出来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实还是因为观察的不全面。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比较能力呢?
(1)引导小学生全面看、仔细观察,分析两个具体物件有那几个方面可以做比较,找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先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再找它们的不同点,然后抓住重点,有序说出来它们的相同与不同,再写出来它们相同与不同。(你看,这个学生就在说这两个几何体的相同点是色同形同材不同。
(2)引导小学生仔细观察两个或多个图片,让找出引导小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抓住重点,先有序的说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然后再用文字写出来它们相同与不同。
(3)引导小学生仔细阅读两段文字,比较出这两段文字的相同与不同在哪里,然后抓住重点,用文字有序写出来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4)让小学生找出在生活环境中,同时包含有相同点和不同点事或物,然后抓住重点,用语言有序说出来他们的相同与不同,再用文字写出他们的相同与不同。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