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写作文写得很生硬的学生

发布时间: 2022-12-01 08:00:5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作文 点击: 97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习作的方法在习作教学工作中,我凭着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再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谈谈自己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习作的几...

如何指导写作文写得很生硬的学生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习作的方法

在习作教学工作中,我凭着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再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谈谈自己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习作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许多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很害怕写作文,不知如何下笔写,那是因为学生对某种事情不感兴趣引起的,学生没有深入了解事情,没有经历,没有体验,那么对这样的事情,就不感兴趣,也激发不出感情,却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说兴趣是写好习作的关键。怎样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
第一、写作教学时应贴近学生的实际,倡导学生“自主习作”。
教师在教学时贴近学生,是对学生的了解,只要对学生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激发学生对习作的习趣,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让学生主动地把自己的心理话表达出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新的表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第二,写作教学时,应该指导学生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进行习作。
教师在教学习作时,按照这种顺序来指导学生习作,就是排除学生对习作害怕的心理状态,为学生排除障碍,让学生促进对习作的兴趣,才是写好习作的保障。学生由易到难,逐步地习作,得到了一点点的收获,就会有了喜悦感和成就感,对习作却有信心,又有兴趣,就会积极地、主动地参与习作,这就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第三,写作教学时,应该指导学生仿写创新。
摹仿是学习习作的最初形式,摹仿能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仿写是学生学习习作的第一途径。仿写可局部仿,如学习《桂林山水》描写山水的两个自然段后,就让学生学习这段先用对比的方法开头,接着用排比、比喻的修饰手法进行描写一处景物的特点。还可仿篇,即对作文的立意、情节、写作技巧、结构的安排等方面进行全面摹仿,如写《我爱故乡的XX》可仿《我爱故乡的杨梅》的结构来进行习作指导,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后,可学习这篇课文中按游览路线顺序写自己游览的地方。如写《游览XX》让学生从范文中掌握其中运用的语言和写作技巧,领悟了描写事物的表达方式,通过想象引导学生促步创新,却能写出优美的文章。
二、要指导学生写好习作的方法——注意观察。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总会感到脑子空空,写不出什么新鲜的内容,特别害怕写作文。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要写的,能够写的材料很多很多。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不用愁没什么可写了。由此可见,观察是写好习作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注意观察就是写好习作的一个关键的窍门。
怎样揭开这个窍门呢?
第一,观察事物时,要全面、细致,只要我们观察全面,才能了解事物的全貌,才能找出所写的重点,这样所写的内容既真实又准确,既具体又生动。观察得细致,才能掌握事物本身独有的特征、风格。
例如:老舍笔下的《猫》,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他观察得很全面、细致。写猫老实时,主要表现在它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写它贪玩时,任凭呼唤,也不肯回来,一天一夜不回家,写它尽职时,屏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写它叫唤时,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写它有时胆小,有时勇猛。假如老舍先生没有认真的观察,观察得不全面,却不会写出这样优美的文采,也不能掌握猫独有的性格。
从这个例子说明:只要观察的全面、细致。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写好习作的窍门。
第二,观察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至于按什么样的顺序,则要根据观察的对象和自己所处的位置来决定。
观察不活动的静态的物体,最好按照空间的顺序。例如:《颐和园》作者在游览时,所看到的景点,都按照不同的空间顺序来描写的。写长廊时,作者先观察中间,再到两旁,按这样的顺序来描写长廓的长和美的特点,写万寿山时,作者是先按照从上到下,再从近到远的顺序来描写万寿山美的特点,写昆明湖时,作者又按从岸到桥的顺序来描写昆明湖的美。
观察运动着的动态的物体,就要注意时间的变化,弄清楚“原先是怎么样,现在怎样,后来又怎样了。”了解了这些物体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要描写动态的物体或者有变化的物体,最好要按时间顺序来写,例如:《火烧云》,作者萧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时,用了“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时间性的排比句式来描绘颜色的变化,又用了“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的时间顺序来描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幻无穷的特点。如写植物的变化时,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植物,因为植物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总之,写作文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要做到言之有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在动笔之前,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要做比较细致的观察,弄清物品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把作文写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别人读了以后,才会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这也是写好习作的一种方法。
第三,由于学生年纪比较小,知识有限,对于一些自己不熟悉或不大懂的东西,要多问多记,虚心求教。即使观察到的一些事物,自己也不一定明白。要观察时间长,几年或几十年,才遇到一次的物体时,例如:《看日食》或《看某某星》等物体时,就应该虚心地向教师或其他人请教,弄明白了,才能写出较好的文章。
第四,观察时,还要敢于想象,想象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这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写作文时离开了想象的话,写出来的文章就一定不会生动感人。例如:《颐和园》作者通过想象,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昆明湖静和绿特点,生动的描写出来。如:“昆明湖静得象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还有老舍的《猫》,平时我们观察会这样写:“在你写作的时候,它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了儿个脚印。”可是,老舍先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这样写:“在你写作的时候,它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两句话通过比较,前句写的猫,让人讨厌,因为脚印是脏的,人之所以讨厌。后句写的猫,让人喜爱,因为梅花是美的,爱美之心,人人皆有,所以人们喜爱,这句话生动感人,又能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又如:要写某个人脸型特征时,一般写法是:某某长着一张漂亮的脸。可是,同学们经过想象后写出的句子:某某长着一张白里透红的脸,像个瓜子一样,美丽极了。后一句写得有形有色,生动感人。如:学生平时观察小草时写了:“春天来了,从石缝里长出一堆堆嫩绿的小草。”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运用哪些修饰手法把小草写得更生动感人呢?”学生展开想象,写出这样优美的句子:“春天来了,小草从石缝里伸出一个个调皮的嫩绿的小脑袋。”写小草的动态时,如:“一阵风轻轻地拂过小草仿佛向我点头哈腰,和我打个招呼。”学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的展现出小草的动态美。学生写大树时,平常是这样写:“校园里,长着一棵棵高大的枇杷树。”但同学们展开想象后又写了这些句子:“校园里,长着一棵棵高大的枇杷树像一把把巨大的绿伞。”“我们的校园里,长着一棵棵高大的枇杷树像一座座小山似的。”
通过比较,平时观察写的句子和想象的句子中,想象的句子优美、生动感人,总的来说,从古至今,优美的诗句和语句都离不开想象,作者都会运用一些修饰手法描绘事物的美,表达出他们的情感。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修饰手法,才能写出优美的、生动感人的句子,才会写出较好的文章,才能激发学生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要指导学生写好习作不仅是注意观察,还有一种小方法——那是平时要多动笔,自主习作。
仅仅靠观察是不够的,要勤于动手把它记下来。正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那句话蕴含深刻哲理。
为什么平时要多动笔?由于我们平常观察的事物不是一次或一天就能全面的,细致的了解到事物的本质特征。要不断地观察,不断地积累。不间断地记录,再全面地分析与总结,才能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了解了、明白了事物的特征,才能写出较好的文章。例如:要写《我的爸爸》,学生最容易写出爸爸的外貌特征,可爸爸的性格、爱好,却很难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爸爸的性格、爱好。不是一两天内就能表露出来的,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又要经历很多的事,才能显露出他的性格、爱好。正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以要想写好习作平时要多动笔,最好是天天写日记,那是“自主习作”,没有任何体裁的束缚,自由表达,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乐于表达,才能写出丰富多彩的文章。
四、要指导学生写好习作,还有一种方法——多看课外书,积累词汇及优美语句。
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词汇的积累,所以要多看一些课外书,积累词汇。课外书的种类多,知识广泛,它就像宽阔的海洋,无限的宇宙一样,深不可测。多看课外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许多事物,明白许多道理,各种各样的知识也能了解到,它是一名优秀的、知识渊博的老师。我们不明白的事物或不太懂的东西,也可向它讨教。课外书有丰富的词类,有优美的句子,典型的事例,动人的典故等等。多看课外书,就能掌握许许多多的材料,了解各种各样事物的特性,写出的文章,内容才会丰富多彩。当习作时,可以引用课外书的一些名言名句或典故来说明,这样引用有根有据,让人心服口服,却有了更强的说服力,条理更加充分。例如:当你要写尊老爱幼的内容时,可引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来说明这个人的高尚品质。当你要写一个诚心做事的人时,可引用:“精诚所加,金石为开。”总之,课外书有着丰富的知识,取之不尽,用之不完,任你摘取及应用,只要你多看课外书,并把优美的词、句、典故摘录下来,归你所有,丰富你的习作内容,灵活运用这些摘录下来的优美词句及典故,就会写出一篇篇精彩的文章。
总而言之,想要指导学生写好习作,就要做到这几点:第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写好习作的关键。第二,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第三,催促学生勤动笔,自主习作。第四,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积累更多的词语佳句。能做到以上几点要求,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会大大的提高。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500字16篇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 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一、 引导阅读,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 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三、 自己评改,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 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

习作水平的高低就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可谈文色变的学生大有人在,老师往往也会感到无从下手,问题出在哪?我认为主要是学生的生活范围有限,缺乏观察力,感受生活能力没有养成,习作素材有限,心里有话倒不出。对此,我就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精辟地道出了习作与生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投入到生活中去,体验人间真情,丰富个人情感,积累习作素材,习作时才有事可叙,有景可描,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声有色,亦情亦景。才会使读者读起来有滋有味,妙趣横生。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动手写写的好习惯。正所谓肚中有墨,何愁倒不出。与此同时,教师必须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之间的众多的关系。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玩中感悟,赏中习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四带:带好自己的眼仔细看;带好自己的耳认真听;带好自己的脑边想边体验;带好自己的笔做必要的记录。我在教学中坚持让学生写日记,要学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发现生活中的精彩镜头,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感悟深刻的一刹那,尽量拓宽学生的活动场所。我往往利用课前五分钟及课外活动课的时间,让学生读自己的日记,师生共同评比,评出具有独特发现、独特体验的好日记。这样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写日记不再流于形式,日记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学生也日渐养成了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促使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为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二、创设情境,感受真实生活
亲身经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可贵的写作,有了切身体验才能动于中,发于言。倘若教师命题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又怎能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呢?学生只能在万般无奈下去胡编乱造,写出的文章只能是语无伦次,前后矛盾,缺乏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应适当地创设情境,给予学生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用眼、鼻、舌、手去摄取生活素材,让学生眼中有物,方能笔下有文。特别是听了齐白坚教授快乐大作文的观摩课,更是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齐白坚教授善于创设原始的情景,让学生运用眼、耳、手、鼻、舌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学生独特的体验,适当指导学生写作的基本要点,放手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高涨情绪中学会作文。回到学校,我马上利用两节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吹气球》比赛,布置了比赛的规则,在三分钟内谁吹得最大,谁就取胜,当然气球吹破的被淘汰。在比赛过程中我适当地引导学生做到眼、耳、脑、笔并用,比赛结束后,我便让学生动手写作,一节课时间学生就把自己的作文写好了,个个同学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往日写作时的愁眉苦脸已荡然无存。
当然,每一次习作都不可能先表演后再习作,这就需要老师放慢记忆镜头。尽管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但由于心理上的抵触,无法进入再现情景或再现时印象、感悟不够深刻。此时,教师必须善于用丰富的语言组织、启发或用生动的图片、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放松心情,唤起对当时的人、景、情感的回忆。在教师随风潜入夜的引导中,往事就犹如电影回放一样清晰地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此时提起笔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
人是桩桩全靠衣妆,其实文章也一样,准确华美的词句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足见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积累丰富的词汇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大量阅读既可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感,又可为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丰富学生的词汇。反之学生阅读量太少,积累的词汇有限,学生的作文也只能是茶壶里面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不能尽情表达,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吸众家之所长,要求学生多读、多想、多记、多用,丰富大脑,写作时这些好词佳句就能准确地为自己的文章增添光彩。当然积累好词佳句不能靠一朝一夕,要持之以恒,积少成多。同时还要注意积累的方法。我在指导学生阅读习作中,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勾、背、写好词佳句,积累的内容可以是名人名言、诗句或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优美句子,也可以是人物外貌,或细节描写的句子,也可以是好的开头和结尾或新颖的题目。平时有空时拿出来读读背背并默写下来。我总是利用课外活动课开放学校图书馆,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每个星期五下午的活动课让学生展示该星期积累的好词佳句,表扬课外阅读量多并做好读书笔记的同学,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兴趣。
四、指导学生审题,明确写作要点
学生作文中离题、偏题,详略不当的现象时有发生。可见,学生习作审题是关键。每一次作文均有一定的具体要求,习作的重点,教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否则学生一不留神,就会离题万里,写出的文章也就牛头不对马嘴了,即使是所写的文章妙语连珠也是白费功夫了。我在习作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反复读习作要求,让学生说说写作的范围及要求,弄清是关于写人、写事、写状物的还是写景的作文,明确写作的要点,确立写作的侧重点,并要弄清作文还有哪些限制。其次在审题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写作的类型,到底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属于自己命题作文;是属于想象、自由作文还是看图作文。教会学生审题之后,教师还要适当指导学生掌握各类习作的要点。小学生作文主要有写人、记事、状物、写景四大类。写人的文章要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的个性,记叙人物的一、二事,注意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从而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特点,做到言如其人,行似其态,必须强调所描写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与地位。如果是叙事的文章,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写,也可以运用首尾照应的写法,还可以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或事情的起因。事情发生的过程是习作的重点,要把其来龙去脉具体生动地叙述出来。关于写状物的文章应具体描述物品的颜色、形状,写出物品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多用一些比喻、拟人等方面的修辞手法,赋予它情感,使所写的物品跃然纸上,最好能够做到动静结合,这样就会给文章增添一些情趣,有些物品我们可以写它的独特用途,从而突出了物品的特点,在字里行间还要渗透作者的情感。如果是写景的文章,一定要精心设计好写景的顺序,可以按方位顺序来进行描写,也可以按游览参观的顺序来记叙,还可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记叙。同时还要注意寄情与景物的描写中,做到互相交融,将读者引进身临其境的境界。在进行景物描写时,要做到详略得当,切记面面俱到或泛泛而谈,应抓住一两处自己喜爱的,觉得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景物进行具体描写,其他景物可一笔带过。总之,只要学生明确了各类习作的要点,就犹如心中有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习作教学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一就而蹴的,它需要持久的动力,不懈的努力。广大教师要勇于探索,精于思考,长期指导,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习作技巧的指导,相信作文教学一定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提高作文水平技巧:

1.细观察。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

2.多阅读。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等。

我读书、学习、积累知识一般是用快速阅读法,这里说的快速阅读不是简单地阅读速度快,跟略读、跳读扫读等有着本质的区别。快速阅读是一种科学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快速阅读不仅体现在阅读速度的高效上,更是理解的高效:对抓住文章段落的脉络和重点有非常好的作用,帮助我们对文章做整理、分析和归纳。掌握速读记忆之后,可以把阅读效率提高很多倍,无论是阅读素材积累还是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的,特别是对于时间紧张的高中生来说,非常有必要练习提高一下。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我自己用的是这个。

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中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是非常必要的,阅读从大的作用来说,滋养着人的心田,提高自我修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终生收益,从小的方面来说,中学生阅读可以增加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尤其对于写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常练笔。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要想入作文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写日记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日记,以后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标题: 如何指导写作文写得很生硬的学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zuowen/25776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作文字太丑,特别是一考试写作文更愁,作文想写成老师看了起码舒服,点的样子,有什么推荐吗和朋友吵架,发小作文道歉和当众鞠躬道歉那个更真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