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你开始意识到,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发布时间: 2023-10-02 01:01:1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情感文章 点击: 100

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爱的世界也一样图/来自网络,曾经无数次跟别人探讨过“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恶”这个问题,但很无奈,每次得到的答...

什么时候你开始意识到,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爱的世界也一样

图/来自网络

曾经无数次跟别人探讨过“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恶”这个问题,但很无奈,每次得到的答案都不同。学生时代,在老师的要求下练习毛笔字,就是从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开始写的,那时候自然认同性本善的理论。

慢慢长大点,逐渐看到了世界恶的一面,我开始动摇,常常会问自己:“如果没有教育以及法律约束,一个人自然生长是不是更容易变得穷凶极恶呢?那么,人之初似乎是性本恶的吧”。

而现在,通过身边、网络、新闻等等途径,领略过世间足够多的善与恶,渐渐明白,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善与恶,其实从每个人出生开始,就是在我们体内共存的,人性本就是这般复杂。

正如资深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在他的书《为何越爱越孤独》里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拥有两个“我”,一个自认为的好“我”,一个自认为的坏“我”,我们向外界展示的大多数是我们自认为的好“我”。我们苛求通过好“我”的展示,来得到他人甚至社会的认可。

  无论是在爱情世界,还是亲子关系里,我们努力展示自己好的一面,也尽可能“为你好”,可结局为何总是不如预期的那样好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任我怎么去想、去思考,始终没有搞清楚问题的答案。

直到看了这本《为何越矮越孤独》,我的这些困惑和迷茫终于得到了彻底的解答。在这本书中,武志红老师指出,其实问题的关键可能是:你陷入了自己创造的自恋幻觉中,于是你会不自觉地渴望控制所有人,包括你所谓的“为你好”也不过是在试图让他人接受你创造的幻觉,并妄想让他人成为你自恋幻觉中的一部分。

就拿父母对待孩子来说吧,绝大多数的父母都超级爱说这句话:“我还不是为了你好,所以你必须听我的话,否则你就是个不懂事的坏孩子。”是不是都听过这话?

小颜是一个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从小到大都是,成绩优异,长相乖巧,高考的时候,父母希望她可以填报师范院校,将来做一名教师,因为教师工作相对稳定、体面,他们觉得做教师是女孩子最好的选择。

但是小颜喜欢画画,她梦想可以做一名插画师,实在不行,也可以做个设计师之类的,创造美是她的梦想,但是父母却无法理解,甚至为了干涉她的决定,说出很难听的话,原先那么多年和谐、美好的亲子关系瞬间坍塌,父母觉得小颜不懂事,小颜认为父母变了、他们不理解自己。

其实他们都没有变,只是从前的那些年,因为各自相安无事的活在自己构造的幻想里,没有冲突,也就没有矛盾,一旦这个幻想被打破,所有的美好假象就会被撕扯,从而出现裂痕,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和父母之间,总觉得彼此有代沟,无法沟通的原因。

婚恋关系里,这种矛盾也是如此,甚至,只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得知美女也需要大便、男子转而提出分手的例子,因为男子幻想的美女是不是人间烟火的,自然也无需吃喝拉撒这些凡人才有的行为,一旦发现美女也需要大便,便觉得无法接受,只能用分手来逃避。

说到底,我们都活在自己的那套逻辑里面,一旦别人不符合我们的逻辑,我们就会出现排斥,觉得那是不对的,是无法接受的,这就是我们会越来越孤独得原因。

太自恋了,太强权了,可孩子也好,恋人也好,谁也不能做到完全听话,那是木偶才能做到的,一个独立的个人是一定没办法始终听另外一个人的指令的。

这就是为什么,一对恋人,刚刚开始恋爱的时候,总能甜甜蜜蜜,甚至逢人就说:“啊,我终于找到了我的梦中情人,他简直满足了我对男人的所有幻想(这里借用周迅说过的一句经典)”,这时候,似乎对方完全是自己想象的模样。

但是随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如果对方依旧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来爱你,那么就不会出现问题,但这个想法太理想化了,因为不可能有一个人始终按照另一个人想象的来行动的。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要是双方都各持己见,希望将对方纳入到自己的幻想世界,两个人可能都会产生“他/她没那么爱我了”的结论。

那么相反,如果有其中一方愿意改变自己原来的幻想和逻辑,接纳对方的真实模样,那么就算两个人磨合成功了。

都说,人是群居动物,我们都渴望被爱簇拥,害怕孤独,害怕不被接纳,可越是如此,越是不懂得如何去爱,越是害怕越是被爱伤害,好似进入一个无限循坏的黑洞,其实啊,学会包容他人的不同,才是被爱的第一步。

爱是成全,也是包容,但绝不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强加的给予,唯有一段平等的关系才能够长长久久,对爱人如此,对父母、孩子,也是一样,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接纳他人的不完美。

如果你也不太懂得如何去爱,真的推荐看一看武志红老师的《越爱越孤独》呢,从心理学角度去剖析不懂爱的原因,让你彻底明白错的究竟是谁。

  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爱的世界也一样。愿每一种孤独都有人陪伴,也愿真爱可以如灯塔般,照亮你我前行的路。

成年人的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

曾认真思考过,什么才是成年人所具备的特殊的气质,什么才是只有成年人才会懂得的道理。现在我明白了,成年人的世界里并不是非黑即白,就像是这世界上的所有人一样,并不是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

所有的事情该如何发展都是取决于我们看待事情的态度与眼光以及我们当下所处的位置,就像我们的感官决定了这个世界的是非对错。

我记得在读研究生之前,大四做毕设的时候,我和实验室的一个师姐关系特别好,我们一起做实验,一起吃饭,一起逛街,我们是人人眼里羡慕的闺中密友。但是又一次,做报告,我花了整整一个十月一的假期,没有出去玩,没有回家看望父母,激情十足地留在学校里查看文献,做PPT,精心准备开学后的那次汇报。可是当我将我自己最最满意的一次汇报成果呈现给大家的时候,我没有准备好的是,批评我最多的就是那个我最要好的师姐。我当时特别难过,走下台的那一刻,眼泪已经止不住留下来了。后来,我又躲在一个小角落里偷偷一个人哭了好久,我怨恨过她,我想我和她那么好,她是最应该懂得我付出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我不要面子的吗?这件事情我在心里默默记了好久,我甚至以为她和我的好是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敷衍,只是她的敷衍更加“高深”了一些,是不是我也只是她身边的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直到后来,我自己读研,有了自己的小课题,小团体,许多为人处世,细枝末节的小习惯都是来自于这个师姐的培养,我才意识到, 不是真正关心你的人,哪里会顾得你的低成高就,哪里会想到你的前途似锦。 所以现在我对师姐是又爱又敬。

所以我想说,无论是在学校这个小圈子里还是在职场中, 永远都是事在人先,结果永远比个人情绪更加重要,毕竟比你优秀的人,根本没有时间去针对你。理性大于感性地去对待这个世界,不要游走在给黑即白的分界线,要活在他们的交叉处。有时候的通透不一定是清醒。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

因为我们有二元对立的狭隘心,所以我们无论是看别人还是看自己都习惯用对错、是非、曲直等非黑即白的僵固想法去定义,这其实是非常大的局限,因为这种想法,让我们只有两条路可以走,非左即右,所以大多数人对待事情都喜欢用极端的方法去处理,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其实这个世界的一切,包括我们自己不是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做要么不做,要么对要么错,要么好要么坏。大家观察无论是再好的人也有他的缺点,再坏的人也有他的优点,再不好的事也有它的益处,再好的事也有它的弊端。所以这个世界的一切除了黑与白、曲与直,还存在着第三种乃至无数种可能,只是我们被固有的二元思维模式所束缚,看不到事情的其它面向而已。

所以,当我们困在问题中,困在对错中,困在左右为难中,就要明白自己已经困在自己的二元局限里,而非问题本身只能如此。这个时候要放下所有的固有思维,打破一切陈旧的观点,去看到更多面向的答案,其实这就是解脱,这就是智慧,这就是修行的真正意义所在。

世上没有绝对安静的地方,只有安静的心。

所有的人都在修行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因为我们心的局限和固有的下定义的习气,所以我们喜欢把修行也定义在佛堂、无人干扰的时候、必须要用念珠,实际上这种心态已经给自己造成了除其它局限之外的另一种局限,大家修行是为了不再局限不是吗?所以一定要记住一切局限皆与修行真正的目的相违。

修行其实不是一件事、一种信仰、一种新的生活模式,而是心与生活、与呼吸完全的相融。我们的心与我们是如此贴近,那么我们的修行也并不应该只是在没有人的时候,而是与呼吸一样,只要有念头就应该有修行,所以修行没有绝对固定的地方与时间。

过去有许多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在各自领域有着不同成就。他们这一切,多多少少离不开“禅”。

浮躁的心只能认识浅显的事物。当心静下来之后,进入细微的状态,才可能触及深邃之理。这与禅定非常相似。

“禅”来自梵语,中文意思是“静虑”,即波动的心达到平静状态,如此会见到事物的真相。你若不信,晚上也可以静坐一会儿,在此过程中,或许会领悟一些平时觉察不到的东西。

如今许多人一生都在奔波,从来没有观察过自己的心,也从未留出时间想想:人活在世上,除了成家立业、功名利禄,还有什么更值得追求?

很多时候,他们为了名利,像蚂蚁一样忙忙碌碌。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会心生痛苦;得到满足了,新的欲望又继之而起,如此欲望永远无法止息,这也是一种苦。

在此过程中,许多人纷纷倒了下去。这样的命运何时会轮到自己?谁也不清楚。现在人们的心普遍比较脆弱,不懂福祸相依的无常之理。

其实,福与祸是不定的。

当你特别痛苦时,好像一切已没有希望,但过了一段时间,或许又柳暗花明;

当你特别风光时,似乎阳光都很灿烂,但这种美好也可能转瞬即逝。

如同一些成功人士,得意时,无数人围绕承事;失势时,又有几人肯看一眼。人生至此,真的需要内心有一种力量。

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

在黑白对立的教科书成长起来的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习惯了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好人坏人观,所以擅长在角色粉墨登场的时候就分辨好坏、黑白,脸蛋抹上白色即奸臣。不是好,就是坏。

用肤浅的眼光看待别人筛选给我们的信息。

在这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更加放肆地进行着“道德捆绑”,碰到新的事物,不经思考消化就立即大赞、贬斥。

似乎习惯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评判他人。

曾经的我也是如此,喜欢把一切事物和人简单归类,一件事情非得争个是否对错才满足,按照自己的非黑即白的思维去衡量别人,希望每一个人都活成好学生的模样。直到毕业时候收到一位同学的毕业留言,只有短短的一句话:

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

这句话让我深思,是啊,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只有对或错,好或坏两种绝对的结果。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存在,我们也无法把它改变成简简单单的非黑即白。

突然我对自己有一种无力感,不知所措。

等我渐渐成熟起来,我发现在我生活的周围,其实大多数人都处在灰色地带,好像那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慢慢地我也学会适应这个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 内心里原本泾渭分明的处事原则和标准越来越模糊,原本持有的那根秤也越来越不平衡,我所认同的白,无形中变暗了,我所反对的黑,也有了那么一点点淡化。

也正是这种复杂的人生百态下让人性衍生出无限的魅力,在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路上走得欢快,虽然思索地无比痛苦。

这个世界,并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在黑和白之间还存在更广泛的渐进的灰色地带。

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保留一点非黑即白的简单,也要接受灰色地带的大千世界。
本文标题: 什么时候你开始意识到,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qingganwenzhang/33519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女朋友说她之前会取悦别人现在不会取悦别人,是我不值得她取悦吗我的对象在她的朋友那里受委屈了,除了安慰,还可以怎么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