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的构造是怎么样的?一把剑通常由“剑身”、“剑柄”、“剑鞘”三部分组成。1、剑身剑可以做出三种攻击:砍、割和刺。细分有二十种使用...
剑的构造是怎么样的?
一把剑通常由“剑身”、“剑柄”、“剑鞘”三部分组成。
1、剑身
剑可以做出三种攻击:砍、割和刺。细分有二十种使用法:错、挂、攅、劈、沉、弸、斩、拨、截、刺、削、砍、戳、摸、撩、缠、抛、托、剪、挑、栏。剑刃有单刃和双刃之分(西洋剑),还包括后来的剑尖双刃的单刃直型佩剑。
不同的剑有不同的剑术,简单来说,长剑或是剑的中后部可用来割或直击,而短剑或剑锋用来反手击。有的剑可通过手的位置进行长剑和短剑的转变。
剑刃上的血槽可以减轻重量但不减强度和硬度,与工字铁的原理相似。剑总是向剑锋渐细,锋利的尖端可用来刺。
2、剑柄
剑柄是与剑刃连在一起并可让人操纵剑的部分,包括了把手、剑尾圆头和护手(护手在中国称为格),护手可以是一字型、十字型(西洋剑)或是半圆型(佩剑)的。剑尾圆头只在西洋剑中出现,可以增强平衡性,中式剑中只有一个带环的钝头,可用来系剑穗。
柄脚就是剑刃包裹在剑柄内的部分。
3、剑鞘
剑鞘主要是用来保护剑刃。在人类历史中,剑鞘曾用皮革、木材、以及铜铁等金属材料充当。剑刃进入鞘的地方叫做鞘口,这一部分比剑鞘本体要宽,方盒状,上面有个小环或是圆扣便于携带。皮革剑鞘在保护剑端部分通常使用金属或金属环包裹,以免剑鞘被穿通。
文化
在东方和西方文明中,剑都是一种地位比较高的武器。在中国古代,剑被称作“百兵之君”。武术中有“百日刀,千日枪,万日剑”的说法。剑也常常被当作一种高贵的装饰品,通常不只是练武之人,从帝王到士人都习惯佩剑以显示身份。
此外,剑也被当作一种仪式道具,比如在中国道教仪式中,剑常常被作为一种降伏妖魔的法器。在欧洲,剑被用于册封爵士与骑士,这个习惯一直流传到今天。
剑是军事荣誉的象征,也代表自由及力量。新约圣经曾用剑代表上帝的话(希伯来书四章十二节)。在神话、文学或是历史中看到许多的剑的名字可以反映武器及其拥有者的威望。
剑由哪几部分组成?
剑由剑身、剑柄和剑鞘三部分组成。
一、剑身包括剑锋、剑脊、剑从、剑锷和剑腊五部分。
剑锋:剑身前端锋利部分;
剑脊:剑体中线凸起;
剑从:脊两侧成坡状部分;
剑锷:从外的刃,即剑身两旁的刃;
剑腊:脊与两从合称为腊。
二、剑柄包括剑茎、剑格、剑首、剑箍、剑缑、剑缰和剑穗七部分。
剑茎:也就是剑柄的把手部分,主要有扁形与圆形的两种;
剑格:剑茎和剑身之间的护手,又称为卫、璏、剑镗;
剑首:茎的末端常有的圆形部分,又称为镡;
剑箍:茎上的圆形凸起的纹饰;
剑缑:在茎上缠绕的绳子;
剑缰:系在剑首的皮绳,用于悬挂在手腕上便于取用;
剑穗:系在剑首的流苏,又称剑袍,有穗的剑称为文剑,佩戴于文人权贵身上,无实际用途。
三、剑通常配有剑鞘,又称为“室”,套在剑身之上,有保护剑身和方便携带的作用。
扩展资料:
古代名剑:
一、越王勾践剑
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剑上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这把青铜宝剑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但剑身丝毫不见锈斑,且依然锋利无比,闪烁着炫目的青光,寒气逼人。
二、吴王光剑
总长77.3厘米,剑格宽4.8厘米,剑体长65厘米,重1公斤。此剑于1993年春安徽南陵县盗掘出土,旋即流入香港古玩商肆,后由上海博物馆以重金购回。
这把剑身饰有精美花纹的吴王光剑在历经2500余年后仍锋利无比。由于此剑剑身近腊处有两行阴刻篆字铭文:“攻吾王光自乍(作),用剑以战戍人。”从而可以确认是吴王光(即吴王阖闾)使用的剑。
三、兵马俑秦剑
此剑出土于秦兵马俑二号坑,出土时被一尊高级军吏俑压弯。但是之后,这把被压弯千年的剑竟然弹直,当场去土锈后,表面光亮如新,剑刃非常锋利,一剑可划透12层报纸。
科研人员测试后发现,剑的表面有一层10至15微米的含铬氧化物保护层,表明曾采用铬盐氧化处理技术。这些兵器的表面有一层含铬化合物的氧化层,其含铬量达到0.78%至2.32%,厚度为10至15微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剑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剑鞘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