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是低头去捡六便士,还是抬头追寻月亮?月亮和六便士其实并非只能选其一,若二者兼得,那自然是最好的选择,若必须要弃...
《月亮与六便士》:是低头去捡六便士,还是抬头追寻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其实并非只能选其一,若二者兼得,那自然是最好的选择,若必须要弃其一,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更应该先低头去捡六便士,再抬头去追寻月亮。
在著名的文学作品《月亮与六便士》中,月亮和六便士都代表了不同的事物,月亮是代表人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而六便士作为当时社会上最小的货币单位则是现实物质生活的代表。
在这部文学作品中,主人公毛姆放弃了自己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朝着艺术的殿堂狂奔,对毛姆来说,远方的月亮是比六便士更为美好的存在,但是,对广大读者来说呢?或许我们会钦佩毛姆的勇气,但是我们自己或许不会选择与他同行。
远处的月亮固然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和最憧憬的向往,但是若是要以放弃原本的生活为代价,那这份代价未免太过沉重了。事实上,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精神追求,我们都应该用更为理智的态度去对待,生活要踏踏实实地过,精神世界的需求也要一步一步去满足,尚未做好万全准备就冲动做了决定,那么未来的后悔也是必然的。
精神世界的满足从来都不应该是脱离现实生活的所在,我们只有经营好自己的现实生活后,才能有更充足的动力去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同样地,精神世界得到满足后,也会让人在现实生活中过得更加充实;而且安稳的现实生活也能在你追求远处的“月亮”的时候,给你提供最牢靠的保障。
最后,无论是“月亮”还是“六便士”,都是人的一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两者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
你要月亮还是六便士?
思特里克兰德是个在伦敦做事的证券经纪人,他有一个富裕和美满的家庭:妻子漂亮,爱慕虚荣,两个孩子健康快乐。按理说,他应该满足于这种人世的快乐才对,尽管这种生活未免庸俗和平静。但是,就在他们婚后的第17个年头,他突然离家去了巴黎,抛弃了在外人看来很好的事业和家庭。就在人们以为他的出走是因为有外遇的时候,人们发现的事实却是:他原来只是为了画画。
“我得画画。我管不住自己。一个人掉进水里,游泳游得好或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不得不挣扎出来,否则就会被淹死。”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有时候,人们把面具佩戴得天衣无缝,连他们自己都以为在佩戴面具的过程中自己实际上就成了和面具一样的人了。”
“同样坠入情网,男人和女人的区别是:女人可以一天到晚谈恋爱,而男人只有几分钟。”
思特里克兰德不仅人到中年抛妻弃子,还勾引了画家朋友的妻子,后来又将其抛弃,四处流浪后落脚塔希提岛,娶了当地土著姑娘,并生了两个孩子。这是不是个很渣的人?尽管他可能是个天才。
英国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的这篇小说,成书于1919年。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贫穷的纠缠,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后悔从来没有光顾过他的意识。作品表现了天才、个性与物质文明以及现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有着广阔的生命视角,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手术刀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地解剖。
满地都是六便士,只有他看到了月亮。
如果是你的话,你是会选择月亮呢,还是六便士呢?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我们可以看的不同的人放弃现在的生活勇于追求梦想的故事。月亮代表梦想,是遥远皎洁的,每个人都看得到却很难触及。六便士代表财富,是大多数人选择的方向。选择月亮的人很难为别人所理解,即使得不到金钱,那些追逐梦想的人在追逐的过程中依然很快乐。作者毛姆不仅仅表达了梦想和财富的选择关系,还折射出多方面的人生哲理。
现在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
如果不是,那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呢?
无论选择月亮代表的那崇高而不可及的梦想,还是选择代表现实与卑微的六便士,只要是自己一心所求都是有意义的。
也许,月亮和六便士可以兼而有之。善良,温暖,有血有肉的一生更为可期。
“月亮”还是“六便士”?
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人亦如此,人们在理想与现实的主要矛盾推动下,不断的从二者中做出选择,然后在人生旅途中持续的前进和成长,继而书写自己特有的、独一无二的人生,成功的或者失败的、辉煌的或者平庸的,也就有了成千上万条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那么“月亮”和“六便士”,到底怎样选择才算是正确的答案、正确的人生?
在我看来,理想与现实、“月亮”与“六便士”二者的选择,并不是简单的对与错,非黑即白的问题。“月亮”与“六便士”既然是矛盾体,就必然有着对立和统一的属性,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二者是一个共同体,同等重要,两者之间应是动态平衡的关系。可能在你人生的某个阶段,“月亮”需要 多一点,有时“六便士”得多点。我们需要在人生中的不同阶段,随时进行调整,去掌控好二者的平衡,找寻他们每个时期的黄金分割点,合理的分配二者的占比,去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实现我们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最底层的是基本生活的需要,就像是“六便士”。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月亮”。人类的需要,只有满足了基本需要,才会想再往上一层的需要,一层层的向上满足。最基本的还是基本生活的需要,简而言之,就是你如果想要“月亮”,你得活着。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纵观斯特里克兰德的一生,“月亮”与“六便士”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四个阶段:
1️、“月亮”>“六便士”:40岁,证券公司经理人,生活富裕,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想实现自我,开启绘画生涯。
2️、“月亮”<“六便士”:40-47岁,无业、偶尔做点零工,仅能满足基本需要,绘画上无任何突破,为了生存苦苦挣扎。
3、“月亮”<“六便士”:47岁,马塞流浪,靠救济生活,绘画工具都买不起,活着已属不易,“月亮”又该从何谈起。
4、“月亮”>“六便士”:48-51左右,塔希提,妻子阿塔有自己的一份产业。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全心创作,实现自我价值。斯特里克兰德决定开始绘画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这两个时期,都是在一定“六便士”的支持下实现的。于斯特里克兰德,有了“六便士”方有了“白月光”。
“月亮”与“六便士”的矛盾动力,推动着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匍匐前进,向着我们自认为好的方向或者坏的方向。我们的人生能达到什么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很好的处理理想与现实关系、能否轻松自如的随时调整二者的平衡。在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把控好他们的黄金分割点,做到恰到好处的切割,才能让我们在拥有美好人生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而拥有美好而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故,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是每个人人生中的必修课。
愿大家都能:手握六便士,抬头观明月。
月亮和六便士,哪一个更值得?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讲述的是主人翁斯特里克兰为了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而抛弃妻子、放弃优越生活的故事。他不停地流浪,陪伴他的是贫穷、疾病、孤独和冷嘲热讽。但他却心若止水,不曾有一丝一毫的后悔,一如既往地热爱和坚守着自己的绘画创作。最后客死他乡,但人们也永远地记住了他。
小说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
自私利己,是人的本性,若不伤及他人,则无所厚非。
斯特里克兰,虽然已至四十不惑的年纪,但为了要画画,抛家弃口,放弃了幸福温馨的家庭生活,放弃了股票交易所的体面工作。只身来到艺术之都巴黎,身后留下的是人们的各种流言蜚语和唏嘘不已。
作者时叙时议,这种笔法正好可以帮助我们解读主人翁的心灵状态。为什么斯特里克兰在人到中年会作出这样惊世骇俗的选择?
书中有几段斯特里克兰和作者的对话,从中我们可以一窥究竟。
下面是作者的评论:
人,往往都是最爱自己的。斯特里克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爱自己,爱自己的绘画理想,放弃一切,无所顾忌,一往直前。
什么样的人生值得过活?或许要听从内心的召唤。
月亮和六便士,这是两个比喻。月亮,高高在上,皎洁明亮,代表着理想和崇高;六便士,则更接地气,现实而琐碎,代表着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几斗米和几两碎银,或许还有名利、地位等等,诸如此类。两者相较,究竟哪一个更有意义?更值得我们终其一生去追求呢?
或许从毛姆的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寻觅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小说为了突显作者的思想感情,不仅仅只讲了斯特里克兰的故事,书中还对比描述了他的两位故交,他们都是作者医学院的同学。
一位是亚伯拉罕,他为人谦和,才华出众,大学期间拿遍了所有的奖学金和奖励。一毕业,就被同时任命为内科住院医师和外科住院医师。他的出类拔萃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不出意外,今后肯定会平步青云,攀上职业生涯的金字塔尖,荣誉和财富唾手可得。
履新之前,他想去度个假。于是他上了一艘开往亚历山大港的货船。当货船停靠亚历山大港时,他从甲板上望着这个城市,在太阳照射下一片白色,还有码头上熙攘的人群……
下面的一段描述,颇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着实精彩:
没过几个星期,医院的管理层就收到亚伯拉罕的辞呈。声明他正式放弃那个大家梦寐以求的职位。从此他就人间蒸发了。
另一位是亚力克,他被五六家医院高薪礼聘,年薪上万英镑,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巧合的是正是因为亚伯拉罕的离去,亚力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亚力克为亚伯拉罕感到惋惜遗憾,认为他那样做真是糟蹋了自己的人生。
下面又是一段作者精彩的评论:
作者所言极是啊!月亮和六便士,究竟哪一个更值得我们去追求?人各有志,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英国作家王尔德说: 我们都身处阴沟,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斯特里克兰也好,亚伯拉罕也罢,满地的六便士,他们看到的却是头顶一轮明月。当我们厌倦于眼前的苟且和生活的琐碎时,不妨抬起头,仰望一番那璀璨星空和一轮明月。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