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寓言故事让孩子更加懂事?给孩子讲完整的故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生动地讲出来。问他是否理解故事的内容。然后告诉他什么是对的,...
如何通过寓言故事让孩子更加懂事?
给孩子讲完整的故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生动地讲出来。问他是否理解故事的内容。然后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寓言想表达什么,这就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指引。教学是有趣的,让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中了解真相,多读寓言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语感。你可以讲述风和太阳的故事。说风和太阳打赌,谁能让行人脱衣服。
双方都认为自己可以做到,于是风先开始了吹得很猛。摇晃着行人,但是越猛烈,行人裹得越紧。另一方面,太阳把阳光快乐地照耀在行人身上。过了一会儿,行人觉得热了,就脱衣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方法越粗糙,越不能解决问题。多读寓言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语感。读寓言的一个很重要的好处就是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们可以通过故事的描述理解一些新事物,他们的想象力可以。方便孩子理解和接受,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融入生动的故事中,令人印象深刻。培养孩子对文学的兴趣故事也是文学的一种形式。孩子们在听故事和读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接受这一点,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通过给孩子讲寓言,可以帮助孩子提高阅读兴趣。
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寓言。教学方法一般是先给孩子讲寓言,再简单地给孩子讲寓言的意思,不一定能让孩子理解寓言的深它们内容丰富,如语文学习启蒙诗歌阅读课文阅读等。这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帮助。两者相比,前者听故事更方便,故事列表更清晰。有独立外置播放器的电脑和手机都可以听。方便孩子理解和接受,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融入生动的故事中,令人印象深刻。
想让孩子懂得道理,怎么教育孩子才是最正确的?
家长要使孩子明白道理,不要仅仅把道理告诉他们,必须要让他们有机会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家长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允许孩子通过尝试错误明白道理。孩子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无法预料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家长苦口婆心的劝说,不仅不能让孩子理解其中的道理,还容易让他们厌烦。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妨分析一下孩子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如果预期的后果是家长和孩子都能够承受的,就可以考虑让孩子自己去尝试错误,并亲自体验错误行为的后果。孩子从这种亲身经历中获得的体会,往往比听家长讲无数遍道理要印象深刻得多。
比如,有个孩子学围棋,在连续赢得几场比赛后就沾沾自喜,不再好好练习下棋了。家长如果告诉他“不好好练习的结果就是下次会输掉比赛”,孩子必然听不进去。在这种情况下,不妨让孩子自己体验到后果:在一次比赛中输了。从这次失败经历中,孩子终于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第二,用读绘本、讲故事的方式代替讲道理。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故事对孩子能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在讲故事时,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温暖的氛围,孩子也更容易明白蕴含在故事中的道理。
比如,有的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可以给孩子讲《点点爱上幼儿园》、《我不想上幼儿园》等绘本;有的孩子胆小害怕,可以给孩子讲《我好害怕》;有的孩子不喜欢跟别的小朋友分享东西,可以给孩子讲《我不给你》,对于孩子成长中常见的问题,几乎都可以找到相应的绘本。不过,故事对孩子的影响不是当下就呈现出来的,而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才能显现的。
第三,家长通过行为示范来影响孩子。家长的行为是最好的教科书。身教重于言传,行为比语言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首先必须要做到。孩子可能听不懂复杂的语言,但是家长的示范能使他们了解很多说教不能奏效的道理。比如,带孩子出门时,家长可以主动跟熟人打招呼,通过大人的示范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总之,从长远来看,讲道理的教育效果未必好。家长应少讲道理,尝试用其他方法来代替讲道理,以发挥更好的教育作用。
小孩子在懂道理之前该如何教育?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就要让孩子体会自己也是家里的一员,也需要担负一些责任。不要过于多的保护孩子,什么都替他们做。

比如上下学帮孩子背书包,书包明明就是他自己的东西,如果孩子尚小,拿不了那还情有可原,但是上幼儿园、小学之后,就完全可以自己拿。

在空闲时间的时候,还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家务活当中,尽量让孩子自己也动手做,不要当一个小公主或者小皇帝。

树立榜样
不是说一定要让孩子向谁家的孩子看齐,而是告诉他怎么做是对的,养成他的一个认知习惯,这样等他懂事之后,自然而然的明白许多道理。

还在他思想萌芽阶段,学习能力比较强,告诉他们一些事情,他们会在心里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把握好这一段时间,可以给孩子多读读名人故事,教给他一些通俗易懂的小道理,让他习惯正确的是非观念。

学会自我反省
很多孩子在家长的溺爱之下,总是觉得自己不会犯错误,在学校里和同学发生冲突,首先就是指责别人的不对,而没有想到自己的不足。

家长要告诉孩子,多从自我反省的角度去考虑来考虑,不要一味的指责别人。当然,有些人会担心,这样会培养出性格懦弱的孩子,或者在学校里饱受欺负,但是从小教会他适应现实,培养孩子的耐力,承受一点磨难,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并非坏事。
如何从小故事中悟出大道理呢?
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段时间的处境非常悲惨。
有一次,孔子师徒被人困在陈国境内的荒野里,粮食吃光了,连续七天没吃上饭,以至于孔子饿得昏昏沉沉地睡在车上。
孔子的弟子颜回为了救师傅,不惜拉下脸皮求乞于人,四处奔波,找来一点粮米,便赶紧拾柴燃火,烧起饭来。在饭快要煮熟时,锅里飘出的香味使孔子来了精神,不禁抬头观看,正巧,他看见颜回正在用手抓出一把米饭填入口中。
过了不久,饭熟了,颜回首先盛来一碗,恭恭敬敬地捧给孔子。
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偷食之事,坐起来说:“刚才睡梦中见到我的父亲,这饭若是干净的话,我想先用来祭奠一下他老人家。”
颜回闻言忙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才烧饭时,有些烟尘落入锅中,弃掉沾上烟尘的米太可惜,我便抓出来吃掉了。”
孔子闻言大吃一惊,深为自己错怪了颜回而内疚不已,这才知道“颜回偷吃”的真相,十分感慨。
孔子当即把弟子们召到跟前,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从此,孔子更加信任颜回。
哲理点拨:即使是自己亲眼所见的事情,也还得加以仔细分析才能避免出差错。
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如果仅凭对事对人的表象就妄下结论,有时也难免出错误!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