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想通过《古都》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清馨、淡雅的情感,幽深、玄妙的眷恋,——川端康成的《古都》解读,沈洪泉,淡淡哀愁诉姐...
川端康成想通过《古都》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幽深、玄妙的眷恋
——川端康成的《古都》解读
沈洪泉
淡淡哀愁诉姐妹悲欢离合,悠悠深情写古都昔阳晚照。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幽玄理念、虚无思想和审美情趣在他的中篇小说《古都》体现的再明显不过了。
相对于村上春树,川端康成的确属于隔了好几代的日本作家。时下,“小资情调”已经没有了许多年前的那种让人唯恐避之而不及的贬义。而是一种风雅的时尚。那么,川端作品中的那种日本文学自《源氏物语》以来就固有的物哀情趣和幽玄理念就真的应该离我们远去了吗?
说起村上,我不敢妄自置喙。曾经有人借我一本《挪威的森林》,在我桌子上放了几个月,一直到被主人要回我也没有读上一页。他的《奇鸟怪行录》我买来有几年了,看了一点便不能卒读,现在还在书柜里放着。我真的悖时了吗?是不是该补上村上那一课?
但我确实曾经是一个日本文学的爱好者。川端康成、森村诚一、松本清张还有许许多多日本作家的作品我都读过。川端的作品更是我的至爱。我尤为喜欢看叶渭渠老先生的翻译的川端作品和他写得有关川端的研究和评论。我这篇文章是我1988年我在读研期间为了参加在广州举行的日本文学年会而写的。现在拿出来说声“献丑“绝不是谦逊之辞。
在川端的小说中,川端的《古都》不如他的《雪国》和《千鹤》名气响亮,但我觉得在表现日本文学的古典美方面,它却是独具一格的。且听我慢慢道来。
1968年,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千鹤》和《古都》“以其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他带来这一崇高荣誉的的三部代表作品之一的《古都》,是代表着川端康成后期更加成熟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的一部力作,在他一生的创作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中篇小说《古都》发表于1962年,在这部近十五万字的作品中,川端康成通过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孪生姐妹的悲欢离合,千重子父亲太郎追求古典美的艺术理想的破灭和绸缎生意的衰败,把渗透在这位作家一生创作中的虚无思想、幽玄理念以及物哀、自然美的审美情趣的艺术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
川端康成的《古都》到底在讲什么呢
1、命运的无常,千重子和苗子作为双生子,却因为领养的关系,命运产生了极大的差异,以至于两个人见面虽然都想念对方,但却不知道怎么延续两个人的关系。
2、人性的细腻,千重子一直知道但又不想太了解自己的身世,然而却控制不住去想,比如说一开头看到的紫花地丁,还有对话之间的反应。千重子的细腻也反映男生对她表达好感后的复杂情绪。
3、关西风情,川端是大阪人,不过上学以后一直在东京关东地区,可能是年纪大了,他决定专门写一部以京都为中心的反应关西文化的书,顺便说,本书日文里包含了大量的关西方言。
他大概并不觉得几个人的结局这样的故事是他想写的,所以当他把想要表达的内容表达了之后,就可以了。先写这些,回头有时间再加点儿。
《古都》这部书,你认为它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古都》所带给我的感觉真的就像一个古色古香的梦一般恬美,哀婉、迷蒙。想到孔老夫子的那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恐怕形容《古都》恰到好处。从两株盛开的紫花地丁,到千重子望着苗子在雪夜中离去,都透着动人的哀伤,千重子摆脱不了的作为弃儿的悲哀,太吉郎和阿繁对养女的无限怜爱,苗子对和同胞姐姐相见的祈盼以及相见后的不忍割舍,秀男对千重子的敬爱和对苗子的怜惜,龙助不顾一切的关心和渴望,真一的默默关怀和守护。
《古都》将一年中各种节日盛事穿插其中,也作为一个线索巧妙地贯穿人物活动,从葵节、袛园节再到送火节、时代祭,从赏花到参观各式各样的游行、祭祀活动,古老的都城,虔诚的信仰,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渗透其中,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这座城市、对由来已久的风俗以及淳朴善良的人民的挚爱。
如果《古都》真的就可以说是一个文学上的京都明信片的话,那么它难道就是一个欢欣鼓舞的在欢庆着古都之美吗?那当然不是,相反的,它的整个故事都带着一种淡淡的哀愁,但是这个故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说起来,这就是一个很奇特的问题了,川端康成那么有名的一个大文豪,许多人一开始拿起他的书来看,却往往觉得不容易看的进去,为什呢?你几乎不是那么容易察觉到他的故事线的前进,尤其是到了他的后期作品,故事本身似乎不是太重要,尤其是这本《古都》
《古都》,一个从寂静中来,也要走回寂静中去的故事。没有开端,没有结尾,像冬夜一场悄无声息的细雪。它的美,是凌晨四点半,看到海棠花未眠。只是终归要睡去。幸运的是,京都的风貌从未飘远。谨慎守礼的京都人,一辈一辈地守护着这座城市。守护着清洁的街道,守护着北山的白杉,守护着嵯峨山下的松枝,守护着大雄宝殿深掩的殿门。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