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有误,周郎顾的故事?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
曲有误,周郎顾的故事?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曲有误 周郎顾,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像周瑜这样的正人君子宽宏大量的人,言而有信充满智慧的人,逢战必胜的大功臣,大家却说他是心胸狭窄的人,是常败将军,而像诸葛亮那样的奸诈无耻之徒,却说是大英雄,算起来周瑜打的胜仗要比诸葛亮多,至少一点周瑜打下了自己的国土,而诸葛亮的国土却是从周瑜的手上哭出来的也许是中国人喜欢奸诈小人,就像刘备的祖宗刘邦就是个好色又狡猾的小人,大家却喜欢他,像项羽那样的大英雄,人民就不喜欢,中国人真的很难理解,周瑜这样的人,看样子要有懂得去欣赏他的人,去欣赏他。意思是:传说周瑜是一个精通音律的人,有人弹奏音乐,如果弹错了,周瑜都会觉察。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白话译文:
周瑜听人演奏的时候,即使多喝了几杯酒,有些醉意了,如果演奏稍有一点儿错误,也一定瞒不过他的耳朵。每当发现错误,他就要向演奏者相顾,微微一笑,提醒抚琴者,错音了。因此有两句歌谣道:“曲有误,周郎顾。”
扩展资料后人引用:
唐代李端的诗作:“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大约是写一位青年女子,为了使情人能多看她几眼,而故意的“误拂弦”。这位情人当然是多情而又懂得音乐的了。
引申释义:
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就叫做“顾曲”。歌曲评论家、内行人,就称为“顾曲周郎”。明朝人沈德符撰著的一本专论戏曲的书,书名就叫“顾曲杂言”。
周瑜经历:
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在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曲有误周郎顾
三国时吴国的都督周瑜,字公瑾,当时吴中人们都习惯地称他为周郎。他不但足智多谋,善于作战,而且精于音律,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周瑜听人演奏的时候,即使多喝了几杯酒,有些醉意了,如果演奏稍有一点儿错误,也一定瞒不过他的耳朵。每当发现错误,他就要向演奏者望一眼,意思是说:“喂,你错了。”因此有两句歌谣道:“曲有误,周郎顾。”
唐代诗人李端的《听筝》诗,有两句道:“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为了让心爱的人多看我几眼,老是故意地弹错)。就是用的这个典故。
后来,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就叫做“顾曲”。歌曲评论家、内行人,就称为“顾曲周郎”。明朝人沈德符撰著的一本专论戏曲的书,书名就叫“顾曲杂言”。 (本人比较懒,直接复制粘贴了一位前辈的话……)
不过对于你的补充,咱还是想侃几句哒。大诗人杜牧有诗云: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其实就在赞颂周瑜啦。话说,咱也挺喜欢周瑜滴~
曲有误周郎顾
大家帮忙找片文章 是在大众网络报上 登过的 作者是 重庆 天涯海椒 文章名 曲有误 周郎顾我不大爱读《三国演义》,因为觉得里面男人多,女人少;杀戮多,爱情少。之所以去看《赤壁》,不过是出于对“曲有误 周郎顾”的好奇与期待。
读过一篇名为《曲有误 周郎顾》的小说,描写的是小乔身边一名侍女的爱情故事。她与周瑜一样精通音律,却得不到都督的垂爱,有一次她发现自己曲调出错,却引来了都督如火一般的目光。于是每有周瑜在场,她都故意弹错一两个音符,好博得周郎的一次回头。还读过唐朝诗人李端的《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于是,我一向以为“曲有误 周郎顾”应该是出自一个与爱情有关的典故。可看了《赤壁》,发现竟然只是跟老农和小童有关。
办公室一位称得上是“三国专家”的前辈跟我说,电影《赤壁》的很多故事情节与原著都有出入。而“曲有误 周郎顾”的典故是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虽然如此,我还是宁愿相信“曲有误,周郎顾”与爱情有关,为了吸引所喜欢的人注意,抓住时机,想尽办法,故意出错,听起来很美。朋友阿茹就跟我说,她曾经以“曲有误,周郎顾”的创意,用手机短信为自己赢得了一段爱情。那个时候她暗恋一个男孩子,却不知道如何向他表白,于是就故意给他发错了一个短信,因这个错误的短信,使那个男孩注意到她,并与她慢慢接触到最后相爱。
看来有时候出错也不一定是坏事的。就如电影《赤壁》中的小童,因为笛声不够标准,引来周瑜为他操刀改孔,令笛声更完美。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在有意无意间出现错误,有时候会坐错车、答错题、认错人、入错行……我们常常为此感到苦恼和抑郁,明明要往东走,却坐上了一辆朝西的车,大有“马蹄南去人北望”的惆怅。可是换个角度想,人生如旅,往东走或许能达到一时的目标,但既然已经朝西走了,那就不妨将错就错,好好领略一下那西边的风貌,说不准还能邂逅一个丁香一般的姑娘呢。只要不是“上错花轿吃错药”,偶尔出出错,有时也很值得。
曲有误周郎顾:周瑜发现演奏有误,就会提醒演奏者
“曲有误,周郎顾”是什么意思?
三国时吴国的都督周瑜,字公瑾,当时吴中人们都习惯地称他为周郎。他不但足智多谋,善于作战,而且精于音律,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周瑜听人演奏的时候,即使多喝了几杯酒,有些醉意了,如果演奏稍有一点儿错误,也一定瞒不过他的耳朵。每当发现错误,他就要向演奏者望一眼,意思是说:“喂,你错了。”因此有两句歌谣道:“曲有误,周郎顾。”
唐代诗人李端的《听筝》诗,有两句道:“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为了让心爱的人多看我几眼,老是故意地弹错)。就是用的这个典故。
后来,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就叫做“顾曲”。歌曲评论家、内行人,就称为“顾曲周郎”。明朝人沈德符撰著的一本专论戏曲的书,书名就叫“顾曲杂言”。
周瑜一生最得意之事就是“赤壁大战”,在这次战争中,他以鄱阳湖一支薄弱的水军,击败了曹操南下的大军团,从而威名大震,使敌人闻风丧胆。杰出的军事家周瑜又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在少年时代他已精通音乐,在别人演奏乐器时,如果稍有错误,他一定听得出来,并且能够予以纠正。因此,时人谓之:“曲有误,周郎顾。”一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引用“顾曲周郎”的典故。后人的许多诗作中,也都运用了这个典故,如唐代李端的诗作:“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大约是写一位青年女子,为了使情人能多看她几眼,而故意的“误拂弦”。这位情人当然是多情而又懂得音乐的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