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和毛笔分别是谁发明的?关于笔有怎样的故事?西方钢笔在19世纪的传入和使用,使沿用了2000多年的中国毛笔逐渐退居“二线”,引...
钢笔和毛笔分别是谁发明的?关于笔有怎样的故事?
西方钢笔在19世纪的传入和使用,使沿用了2000多年的中国毛笔逐渐退居“二线”,引发了中国书法史上的革命,产生了现代硬笔书法。可长期以来中国人却不知道硬笔本是中国古有之物,部分硬笔的形制和功能离现代钢笔只差一步之遥。
在上世纪进行的探险和考古发掘
中,西方探险家和中国考古工作者曾在中国西部发现过10多枚由竹管、芦苇管、竹批、红柳等材料削制的硬笔。在这之中,最称奇的是1906年英国人斯坦因从新疆若羌县米兰遗址中发现的芦苇管笔和1972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甘肃武威张义堡西夏遗址中发现的竹管笔。
从形制上看,这两种笔极为相似,都以木质材料精工削磨,有锋利的笔尖和马耳形笔舌。让人难以相信的是,这两种笔的笔舌正中都有一条缝隙,呈双瓣合尖状,与今日钢笔笔舌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学术理论委员会委员李正宇说:“笔舌形制及原理与现代钢笔笔舌大体相同,已开近现代钢笔笔舌制作工艺的先河。”笔舌正中劈缝,增加了笔尖的柔软性,减弱了僵硬度,降低了划破纸张的几率,同时为墨汁缓缓下渗开辟了一通道,书写起来较为流利。
从考古记载看,当时在新疆若羌县米兰遗址和甘肃武威张义堡西夏遗址各出土了3支相同的笔,表明这种笔并非孤物;从年代上看,这两个遗址出土的笔分别在公元3世纪和公元12世纪,这比现代钢笔的最早发明时间早了1600年和700年。可惜的是,这两种笔的价值和意义近年来才被中国学者所认识到。其实,这还不是中国出土的最早硬笔。1991年,在敦煌市西北哈剌淖尔湖东南岸汉代高望燧遗址中,一名矿工发现了一枚汉代觚、二枚铜箭镞及一件竹子削制的器物。10多年来,考古工作者一直用“状似竹签,用途不明”来解释这件竹器,殊不知,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竹锥笔,时间已有近两千年。
李正宇说,中国史书中有“古笔多以竹”的记载,敦煌高望燧遗址发现的这枚汉代竹锥笔,就是此类。该笔形状扁平,一头平齐,一头削尖,从笔尖上残留的漆痕看,显然已经用于写字,正好映证了中国古代“竹梃蘸漆而书”的历史事实。
钢笔:
西方最早的钢笔(自来水笔)是由英国人犀飞利于19世纪初发明的。1908年,英国人狄克奥休又设计出了把墨水贮入笔杆的新型自来水笔(同年美国人沃特曼也发明了类似的笔),这种笔因携带和使用方便,大受世人喜爱。钢笔的大规模推广和使用是20世纪派克笔的问世。1932年,美国派克公司研究人员发明了真空吸水结构的自来水笔,这种笔因操作简单,使用时间长,很快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 李正宇说,由于史料缺乏和相关研究的深入性不够,人们对中国古代硬笔的认识和研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部分多年前发现的硬笔至今还“深锁”在各地博物馆中,长期不为人知。
毛笔:
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
起源传说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蒙恬虽是个武将,却有着满肚子的文采。用上面说的那种笔写战况报告,常影响他的思绪。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样子。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 蒙恬并不甘心失败,仍然抽时间琢磨其他别的改进方式。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源源的,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蒙恬大受启发,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聿”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笔”(今日简写作“笔”)。
在上世纪进行的探险和考古发掘
中,西方探险家和中国考古工作者曾在中国西部发现过10多枚由竹管、芦苇管、竹批、红柳等材料削制的硬笔。在这之中,最称奇的是1906年英国人斯坦因从新疆若羌县米兰遗址中发现的芦苇管笔和1972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甘肃武威张义堡西夏遗址中发现的竹管笔。
从形制上看,这两种笔极为相似,都以木质材料精工削磨,有锋利的笔尖和马耳形笔舌。让人难以相信的是,这两种笔的笔舌正中都有一条缝隙,呈双瓣合尖状,与今日钢笔笔舌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学术理论委员会委员李正宇说:“笔舌形制及原理与现代钢笔笔舌大体相同,已开近现代钢笔笔舌制作工艺的先河。”笔舌正中劈缝,增加了笔尖的柔软性,减弱了僵硬度,降低了划破纸张的几率,同时为墨汁缓缓下渗开辟了一通道,书写起来较为流利。
从考古记载看,当时在新疆若羌县米兰遗址和甘肃武威张义堡西夏遗址各出土了3支相同的笔,表明这种笔并非孤物;从年代上看,这两个遗址出土的笔分别在公元3世纪和公元12世纪,这比现代钢笔的最早发明时间早了1600年和700年。可惜的是,这两种笔的价值和意义近年来才被中国学者所认识到。其实,这还不是中国出土的最早硬笔。1991年,在敦煌市西北哈剌淖尔湖东南岸汉代高望燧遗址中,一名矿工发现了一枚汉代觚、二枚铜箭镞及一件竹子削制的器物。10多年来,考古工作者一直用“状似竹签,用途不明”来解释这件竹器,殊不知,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竹锥笔,时间已有近两千年。
李正宇说,中国史书中有“古笔多以竹”的记载,敦煌高望燧遗址发现的这枚汉代竹锥笔,就是此类。该笔形状扁平,一头平齐,一头削尖,从笔尖上残留的漆痕看,显然已经用于写字,正好映证了中国古代“竹梃蘸漆而书”的历史事实。
钢笔:
西方最早的钢笔(自来水笔)是由英国人犀飞利于19世纪初发明的。1908年,英国人狄克奥休又设计出了把墨水贮入笔杆的新型自来水笔(同年美国人沃特曼也发明了类似的笔),这种笔因携带和使用方便,大受世人喜爱。钢笔的大规模推广和使用是20世纪派克笔的问世。1932年,美国派克公司研究人员发明了真空吸水结构的自来水笔,这种笔因操作简单,使用时间长,很快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 李正宇说,由于史料缺乏和相关研究的深入性不够,人们对中国古代硬笔的认识和研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部分多年前发现的硬笔至今还“深锁”在各地博物馆中,长期不为人知。
毛笔:
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
起源传说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蒙恬虽是个武将,却有着满肚子的文采。用上面说的那种笔写战况报告,常影响他的思绪。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样子。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 蒙恬并不甘心失败,仍然抽时间琢磨其他别的改进方式。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源源的,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蒙恬大受启发,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聿”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笔”(今日简写作“笔”)。
其实钢笔和毛笔并不是由单独的某个人发明出来的。准确的来说,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步完善。
钢笔:1809年,英国颁发了第一批关于贮水笔的专利证书,这标志着钢笔的正式诞生。1829年英国人詹姆士·倍利成功地研制出钢笔尖。到1884年,美国一家保险公司的一个叫沃特曼的雇员,发明了一种用毛细管供给墨水的方法。这种笔的笔端可以卸下来,墨水用一个小的滴管注入。
毛笔:毛笔是汉族,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据传毛笔为蒙恬所创)
毛笔的起源传说: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蒙恬虽是个武将,却有着满肚子的文采。用上面说的那种笔写战况报告,常影响他的思绪。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样子。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蒙恬并不甘心失败,仍然抽时间琢磨其他别的改进方式。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源源的,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蒙恬大受启发,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聿”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笔”(今日简写作“笔”)。
投笔从戎
东汉名将班超小时候家境贫寒,靠给官府抄写文书维持生计。每天从早抄到晚,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一天,班超抄着抄着,忽然把手中的笔一扔,大声叹息道:"大丈夫应当效法傅介子和张骞,像他们那样到边疆去建功立业,争取封侯的功名,哪能才顷笔砚之间讨生活呢?"班超弃文就武,发奋立功,被历代青年奉为学习的榜样。
王珣梦笔
东晋大臣王珣曾梦见一个人将一支椽木般粗细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王珣告诉别人说:"大概要有大手笔之事落在我身上了。"不久皇帝驾崩,朝廷果然要王珣负责起草重要文告。后人就用"如椽笔"、"大手笔"来称誉著名的文学家及其作品。
江郎才尽
传说南朝江淹少年时梦见有人送给他一支五色斑斓的笔,从此写诗作文文采斐然,进步特快。数年后,江淹奉旨出京办事,在冶亭住宿,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在你那里多年,应该还给我了。"江淹便掏出怀中的五色笔交还给他。此后,江淹写的诗文大不如前,清词丽句全无。当时的人十分婉惜,称之为"江郎才尽"。
判笔断案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杭州通判任内,曾受理了一桩民事纠纷案。原告指控对方欠了他两万绫绢钱逾期不还。苏轼将被告传来一问,才知道欠债人是做扇子的,因父亲病故。加上连续阴雨后天气转凉,扇子卖不出去,并非故意拖欠债款。东坡先生思索片刻,让欠债人从家里拿来二十把白绢团扇,取过案头签署公文用的判笔在扇面上挥毫作画,画完后吩咐欠债人拿去卖了还债。要知道苏东坡是当时的书画大家,人们往往不惜重金寻求他的墨宝。所以扇子刚拿出府门便抢购一空。爱民如子的苏轼用判笔巧断扇子案,赢得了杭州百姓的衷心爱戴
钢笔:1809年,英国颁发了第一批关于贮水笔的专利证书,这标志着钢笔的正式诞生。1829年英国人詹姆士·倍利成功地研制出钢笔尖。到1884年,美国一家保险公司的一个叫沃特曼的雇员,发明了一种用毛细管供给墨水的方法。这种笔的笔端可以卸下来,墨水用一个小的滴管注入。
毛笔:毛笔是汉族,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据传毛笔为蒙恬所创)
毛笔的起源传说: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蒙恬虽是个武将,却有着满肚子的文采。用上面说的那种笔写战况报告,常影响他的思绪。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样子。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蒙恬并不甘心失败,仍然抽时间琢磨其他别的改进方式。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源源的,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蒙恬大受启发,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聿”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笔”(今日简写作“笔”)。
投笔从戎
东汉名将班超小时候家境贫寒,靠给官府抄写文书维持生计。每天从早抄到晚,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一天,班超抄着抄着,忽然把手中的笔一扔,大声叹息道:"大丈夫应当效法傅介子和张骞,像他们那样到边疆去建功立业,争取封侯的功名,哪能才顷笔砚之间讨生活呢?"班超弃文就武,发奋立功,被历代青年奉为学习的榜样。
王珣梦笔
东晋大臣王珣曾梦见一个人将一支椽木般粗细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王珣告诉别人说:"大概要有大手笔之事落在我身上了。"不久皇帝驾崩,朝廷果然要王珣负责起草重要文告。后人就用"如椽笔"、"大手笔"来称誉著名的文学家及其作品。
江郎才尽
传说南朝江淹少年时梦见有人送给他一支五色斑斓的笔,从此写诗作文文采斐然,进步特快。数年后,江淹奉旨出京办事,在冶亭住宿,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在你那里多年,应该还给我了。"江淹便掏出怀中的五色笔交还给他。此后,江淹写的诗文大不如前,清词丽句全无。当时的人十分婉惜,称之为"江郎才尽"。
判笔断案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杭州通判任内,曾受理了一桩民事纠纷案。原告指控对方欠了他两万绫绢钱逾期不还。苏轼将被告传来一问,才知道欠债人是做扇子的,因父亲病故。加上连续阴雨后天气转凉,扇子卖不出去,并非故意拖欠债款。东坡先生思索片刻,让欠债人从家里拿来二十把白绢团扇,取过案头签署公文用的判笔在扇面上挥毫作画,画完后吩咐欠债人拿去卖了还债。要知道苏东坡是当时的书画大家,人们往往不惜重金寻求他的墨宝。所以扇子刚拿出府门便抢购一空。爱民如子的苏轼用判笔巧断扇子案,赢得了杭州百姓的衷心爱戴
本文标题: 有哪些关于【笔】的故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17408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