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 2019-10-19 18:29:3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33

【第1篇】 历史,每次读来总是心潮跌宕起伏,那些事儿又都是大事,平凡如蚁的事,正史不关心,野史也不疼爱,既然是大事,就总会引来很多的假设,总会假如这个不这样,那咱们国家早就怎么样啦,如果那个不那样,咱们早怎么样啦。无论大事还是小事,只要是个事儿,就没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

  【第1篇】

  历史,每次读来总是心潮跌宕起伏,那些事儿又都是大事,平凡如蚁的事,正史不关心,野史也不疼爱,既然是大事,就总会引来很多的假设,总会假如这个不这样,那咱们国家早就怎么样啦,如果那个不那样,咱们早怎么样啦。无论大事还是小事,只要是个事儿,就没有如果的,哪怕你是王侯将相。但这也就构成了后人在阅读历史时的一个微妙的心理,这种奇妙的品味过程,相信每个读历史的看官都深有体会的。

  流水帐是对生活的一种平实态度,虽然当年明月也许会有更大的书写野心,但落到我这个读者手中,我是宁愿去细细体味那种涓涓的流水般的秋后之帐。

  明朝有一件事很出名,就是出过许许多多奇异非主流的皇帝,勤奋专制如朱元璋、朱棣这等主流君主读的是一种魄力和狠劲,但明朝这个让人感觉有点阴闷和阴郁的朝代,却曾出现过迷于搞化学实验的炼丹皇帝、坐拥天朝江山却喜欢敛财的财团皇帝、宁做鲁班不做王的木匠皇帝,在《明朝那些事儿》(三)里,也出现过这么两位皇帝。

  一位是明宪宗朱见深,后人都记得清朝一号的情痴皇帝顺治,却不直早在顺治几百年前的大明,明宪宗朱见深就以起几近“母子恋”而惊动俗世,这“母”不真是母亲,而是一个年纪可为母的“保姆”。当年明月在书写这段历史时,在几个段落结尾,用同样一个句式,强调出了这段骇世恋情。相遇——“那一年,她十九岁,他两岁”,患难——“这一年,她二十二岁,他五岁”,复荣——“这一年,她二十七岁,他十岁”,登殿——“这一年,她三十五岁,他十八岁”,嫉妄——“这一年,她五十五岁,他三十八岁”,直至亡去,成化二十三年(1487)春万贵妃去世,同年八月,明宪宗驾崩。

  另一位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孙子,明武宗朱厚照。此君以玩著称,说到玩,普通人家的孩子玩疯了,顶多也就一家之乱,皇帝玩疯了,就难免一国之乱了,哪怕不乱,也会慌。朱厚照其实有着男孩的天性——野、不愿受羁束。御驾亲征,讨伐蒙古鞑靼,竟然给自己封了个“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的堂号,更不理自己的曾祖父当年在土木堡被掳的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还担任正印前锋,却出奇地将当年蒙古的头号偶像“小王子”打成“小丸子”。朱厚照还喜欢玩离家出手,玩失踪,奸臣在旁陪着玩、忠臣在后焦急地追。就这么玩了一辈子,这位要玩耍不要江山的朱同学,甚至也忘了给自己留下个儿子。

  这祖孙两人在位时,群臣之间、官宦之间、宫里宫外的政治斗争也都达到白热化,奸臣误国盗取国家为已用,忠臣坚守三纲五常鞠躬尽瘁,这在历史上从来就是常事,无论任何的社会体制都是如此。

  我反倒是关注明朝的那些皇帝,无论是爱情还是孩子气,说到底,他们虽贵为天子,但不过也只是个人而已,只是在其位不谋其职,就会被后人所唾垢。但他们所体现出来的人性的一面,其实倒是令人感动和唏嘘。我想起报上提到的80后的人的慨叹,这辈首批计划生育的一代人,曾被大家称为小皇帝的一代人,很辛酸地说“曾经我们被家族的长辈所围着宠着,现在,照顾几位老人的重担也压在了我们身上”。皇帝本来就是不好做的,“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句话,包含着多少的哲理在里面。

  我还想起《一一》的结尾,六岁的小男孩在外婆的葬礼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皇帝不是人做的。

  【第2篇】

  元月份买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到今天终于断断续续读完了。这书感觉是个明史老师的讲稿,其风格和袁腾飞差不多,敢讲,也 还 风趣,整一个京油子的味道。读起来比较轻松,但太油,有时有的片段略感有淹没主题的不爽,不多总体上还是不错。明史是很多爱好历史的人喜欢研究的一段历史。我对这也有点兴趣,但看的这方面的书不多且零碎。小时就看过姚雪垠的《李自成》,呵呵,和这本书里描写的可不一样,印象最深的是郝摇旗。

  一个穷苦人起家打下的天下历经270多年,期间演绎的悲欢离合忠奸邪正权谋党争实在是让人掩卷而叹。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孩,有人说历史是政客的玩物,还有人说历史是权贵的妓娼,那是讲政治取用,但到我等老百姓就不同,没有那么强的功利性了,但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也就是一千个《王子复仇记》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了。

  这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篡位的朱棣、能干而贪财的张居正、奸相严嵩、魏忠贤、勤政廉政而又无力回天的崇祯、清廉敬业的奸臣温体仁、有战略眼光的孙承宗、忠贞的曹文昭、卢象升、有争议的袁崇焕、起义的流寇张献忠、高迎祥、李自成。

  这书讲的最多的是权谋党争,作者也认为历史其实就是权力的争夺史。他讲的明朝的那些事儿总的来说就是部宫廷斗争史。用现代的语言来讲历史算是讲的不错的,当然那里面的谬误我等非明史专家也就是姑妄说之姑妄听之了。

  作者最后用“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做结语,我觉得也许有一定道理。但是这个世界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的人极少。一是客观条件限制,二是主观条件的限制,三是绝大多数人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最终绝大多数人是以失败告终。我看欲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人生痛苦的缘由。就是心净的佛也有“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欲望啊。

  看历史既有恍如隔世之感,又有身临其境之叹,一切如过往云烟,但一切又循环往复不能自拔。人啊人!真不知道你是个宇宙的灵长,还是个貌似理性的食利的糟糠之物了。

  我看当年明月笑谈的《明朝的那些事儿》用《三国演义》中的一首词来总结也是不错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江山依就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第3篇】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自来有许多传说。

  朱元璋攻打泸州的那时候,把至关重要的洪都交给了自己的亲侄子——朱文正。而那时,朱元璋跟陈友谅之间的战争那是一触即发。洪都交给朱文正这样的命令谁都没有想到,每个人都以为朱元璋会派一位威武勇猛的大将去镇守洪都,他们觉得朱文正才二十多岁,年轻人能有多大的作为呢?凡是见过朱文正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纨绔子弟,成不了大事。果不其然,朱文正一到这洪都,每天是饮酒作乐,还自己谱曲让那些侍女们日夜排练。什么军事,布防,镇守城池啊,朱文正统统都不管,全让属下自己看着办去。看到他的人,只能是唉声叹气,心想着:这样的一个人,镇守如此重要的洪都,这洪都能镇守得住吗?

  可事事难预料,这陈友谅进攻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这洪都!陈友谅举国出动,动员了自己整个国家最强大的战阵武器,发动了所有的潜力,组成了60万大军,向着洪都浩浩荡荡地前进。

  而陈友谅却低估了朱文正,也不想想这朱文璋可是才智过人,这么重要的地方,让朱文正来镇守,必有原因!

  就在陈友谅向洪都进军的当天,朱文正那也收到了消息。再看朱文正,那整个是脱胎换骨。对着陈友谅露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大战在即,朱文正聚集各大参谋师,商量战事。洪都当时是有八个门,而陈友谅的60万大军,可以分成八批队伍分别进攻一个门。关键这朱文正可是一位军事天才。要知道,城里能用来防守的兵并不多,可被这朱文正调配的井井有条。

  终于,大战拉开序幕。陈友谅最先进攻的是抚州门。

  城内的士兵把事先准备好的大石头、大木头纷纷丢下去阻挡陈军来袭。陈军攻打抚州门三天三夜,也没攻下来,始终在原地,一步都没有前进。

  而朱文正却凭借自己的智慧、勇猛的大将和有限的人马,阻挡这60万大军一个多月,等待这朱元璋的救援。

  要想想,这朱文正从刚开始的饮酒作乐,看上去毫无用途的人转变成现在机智过人的军事天才。正因为他原来的特点,使陈友谅低估他,以为他没能耐,没想到,朱文正这家伙确实深藏不露,用心之深。

  无论什么事都阻挡不了一个人的才智,有些事只是没有到他该显露自己的时候,一旦显露出来,那可是一鸣惊人,惊天动地。

  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无需天天挂在嘴上,只要在最需要的时候发挥出来,这样就足以被大家铭记。

本文标题: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9438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800字茶花女读后感5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