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里的趣事读后感800字(《宋词》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 2025-04-22 14:24:4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9

《唐诗宋词》读后感1000字,《唐诗宋词》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

唐诗宋词里的趣事读后感800字(《宋词》读后感800字)

《唐诗宋词》读后感1000字

《唐诗宋词》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唐诗宋词》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诗宋词》读后感1000字1

  赋予文字的灵魂 —读《唐诗宋词》有感 在我看来,现代人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古人那种字名经典、扣人心弦的文笔来。 最近我喜欢上了读唐诗宋词,觉得它们字字句句都是在用绵绵不尽的思想情感来写的。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情意缠绵,字字血泪,让人一读就感觉到了诗人那种无法言尽的忧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结尾句,更是将心中逆流成河的愁绪发泄了出来!再看看苏轼为悼念元配妻子王弗的词:“……纵使相适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让我想到了他在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中的颓废与失落,“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让读的人也不知不觉掉下泪来,那种渗进五脏六腑的痛,被表现得酣畅淋漓。

  怪不得呢,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的精粹。几十个字,虽短,却成为了被世人赞颂的经典之作。不说诗人词人们多元化高质量的文字,单凭他们的真情实感,或是表达了一种哲理,或是一种情绪,一件事,就能打动读者。像“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惆怅;“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惘然;“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思念……这些绵绵不尽的思想感情,赋予了文字动人的灵魂。 有些诗或词,则与以上的不同,它赋予文字的灵魂是哲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在一边沉醉在夕阳时的美丽中,一边又陷入已进黄昏的失意。在赞美夕阳的同时,又告诫大家要珍惜时间,不要错过了人生的大好光景。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借景抒情,告诫人们只有努力上进才能取得成就。 你感受到了古代文学的魅力了吗?或大气或唯美的字里行间,都注入了诗人词人们无限的真情,才得以引人入胜。但空有真情不行,得有扎实的文学功底才能写出真正的“文学”。 让我们在阅读《唐诗宋词》的同时,提高写作水平,朝着古人们的字名经典迈进吧!


  《唐诗宋词》读后感1000字2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以《唐诗宋词选读》和《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为主,根据备课组的计划,上半学期主要是教学《唐诗宋词选读》。虽然说是选修课的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尽可能多的掌握诗歌的知识,培养他们阅读古典诗歌的能力,提高他们解答诗歌类问题的能力。但现实是:

  一是由于小高考的冲击,语文停课一个月,课时减少了很多,而《唐诗宋词选读》精选了31首唐诗,32首宋词,分12个专题,因此不可能对每首诗、词都作详细讲解。

  二是因为诗歌不像小说那样有精彩的情节,学生对诗歌教学往往不感兴趣,在课堂上,往往呈现出一种无精打采的状态。

  三是学生认为高考不考课本上的诗、词,甚至连名句默写都不涉及选修教材,因此这本《唐诗宋词选读》上不上无所谓,反正高考考不到。

  面对这样的现状,在教学这门选修课之前,结合平时考试成绩,我首先让学生知道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平均得分,让学生知道做好诗歌鉴赏可以拉开与他人在语文成绩方面的差距,多得一分就多了一份胜算。而高中能集中学习诗歌鉴赏,一是现在,另一就是高三的一轮复习,而“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样即使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但最起码能加深学生对这门选修课的认识。

  其次,针对学生诗歌知识薄弱的情况,我初步从题材的角度介绍了诗词的分类,了解各类诗歌常用的意象、常见的思想情感等。之后,我和学生一起给专题一和专题二的诗歌进行分类。在停课之前,教学类容主要涉及到“思乡怀人诗&rd

  “送别诗”以及“怀古诗”。如《送魏万至京》、《春夜别友人》两首送别诗,在教学时,从读懂诗歌入手,引导学生积累这类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物象(月、浮云、鸿雁、柳、酒、泪)、时间(傍晚、拂晓)、告别地点(灞桥、长亭)、交通工具(帆、车马)、行为(目送、眺望、牵手、泣下、想象);然后从送别的原因入手,结合具体的诗句,深入分析诗歌中传达的细腻情感,如同样是送别诗,这两首诗虽然都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口吻不一样,李白的《春夜别友人》是朋友之间的,而《送魏万之京》这是长辈与晚辈之间,除了不舍之情,还有一个长辈对晚辈的诫勉和殷切期盼之情。

  第三,在教学中,不面面俱到,(.)对于设计到的手法,往往只分析最主要的或是最典型的,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做一道诗歌鉴赏题。

  曾经有人在新课程改革不久说:“新课程改革新在选修,难在选修,突破点也在选选修。”用好《唐诗宋词》,就能让学生诗歌阅读方面有所突破。

  《唐诗宋词》读后感1000字3

  古典诗词,是穿越千年依然至美的风景;是流传百代依然至纯的情感。它是中华民族永远的情感库藏,是历代中国人灵魂深处的至爱。惬意人生,哪能无诗词相伴在这个年代,幸好还有古诗词,让我们去追忆曾经的美好……

  我喜欢李白的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如挟天风雨扑面而来,有谁能写出这样的豪气与悲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曾让多少踌躇满志之人听后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这样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纯纯的爱情,又令多少的青春男女深深向往这就是李白,他有济世之才,也有济世之志,可他一生仗剑天涯,寄情山水,浪漫豪放,酒和诗才是他最好的伙伴。

  我喜欢李商隐的诗。“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诗人将浓浓的痴情化作奔流的江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无论是锦瑟华年,还是如玉如珠,最终换来的却是一片怅惘。“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感叹贾谊的才华无法施展,也哀叹自己的志向无法实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叹息,夕阳的余晖悄悄袭来,将世世代代的人击中,引起无数的伤感。

  我喜欢苏轼的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种徘徊在字里行间的淡淡忧愁,是如此震撼人的心灵!“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山水中品咂人生的况味,令人荡气回肠!但苏轼总算是一个重情的才子,“不凄凉,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王弗的病逝将两人的幸福终结。苏轼与王弗,才子佳人,珠联璧合,也算得上是一段人间佳话了。

  我最爱的是纳兰性德,我爱他的文武双全,爱他的虽生于富贵之家,却从不追求声色犬马,从不沉湎于风花雪月的独特。他的词太美了!“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于凄凉清怨的氛围中叹流水落花易逝,孤清岁月无情,真是哀婉动人,情真意切!“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一场古时候的思念,一个谢娘的故事,或许思念真的是从一座谢桥走向另一座谢桥,在不经意间品味思念似醉非醉的感觉。“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每个词、每个字都能让你体会到灵魂深处的战栗,那是一种幸福的忧伤。“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这种细腻,这种单纯,干净得几乎透明。他是一个奇特的男子,几乎拥有了世间的一切,但独独没有快乐;他是情深不寿的最典型代表,生命短暂却磨难重重;他是古来难得一见的情种,也是受尽造化捉弄的失意之人……一尺华丽,三寸忧伤!

  中国人的每一种心境,似乎都被古诗词吟咏过了。读这些古诗词的时候,自豪之情会油然而生,这就是中国人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唐诗宋词》读后感1000字4

  我喜欢宋词,喜欢她豪放,喜欢她哀婉,喜欢她清丽,喜欢她壮美……

  宋词是一杯陈年的酒,历久弥香。有“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李清照;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晏殊……无论是词还是词人,都令人回味,有人如词、词如人、人词合一的境界,你须小酌慢饮,才能品出个中滋味。他年重读,更是回味无穷。

  宋词是一盏新沏的茶,芬芳淡雅。“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拂面不寒杨柳风,不仅“吹皱了一池春水”,也吹醒了“一帘幽梦”,带给人无限的憧憬与遐想。“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秋的萧瑟又使你的心阵阵发冷,这种时候只能是“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了。宋词就像是一湾清泉,她的美是淡淡的,你只有在霏霏细雨的古巷中,撑着油纸伞,满怀期待。恰在此时,逢着了一个和你一样也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她有幽怨,也有哀伤,更有丁香花一样的颜色和丁香花一样的芬芳。

  宋词是一首激越的诗,雄浑大气。“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岳飞,面对山河沦陷,抬望眼,仰天长啸,发出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苍凉,满腔报国之志无法施展的绝唱让你灵魂震撼、心头滴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如一山西大汉持巨爵、弹铁铮,引吭高唱“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数次遭贬,一生飘零,空有满腹经纶的苏轼怎能不感慨岁月无情、人生短暂、事业无成呢?这时,词人们就像站在你的面前,随着他们的慷慨激昂,你也心情激荡,热血沸腾。

  宋词是一幅秀丽的画,意境幽远。“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恋,疑是湖中别有天”的`西湖美景;“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郊外春光;“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塞外秋景,哪一处不令人驻足、令人流连,纵使你是丹青圣手,也难绘出如此多姿的色彩。

  宋词是一首哀婉的歌,荡气回肠。既有忧国忧民的岳飞、辛弃疾,“臣子恨,何时灭!”“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饱含着词人的泪和血,他们的愁是悲壮的,悲壮中透出干云的豪气。也有对故国故乡的深切怀念,“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思乡之切,如杜鹃啼血!此词不可念,念之人肠断!还有对自我命运的叹惋和亲人的思念:“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种哀愁像绵绵的秋雨,侵入你的肌肤,深入你的骨髓,痛彻你的心扉。

  宋词是良师、是益友、是恋人。她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性情。

  《唐诗宋词》读后感1000字5

  我从5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五年多。在这几年中,我渐渐品味到了唐诗的优美,寓意深厚的宋词我也熟记在心。现在,让我们穿越到古代,去领略唐诗宋词中的古人生活吧。

  快乐孩童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是我最喜欢的两句宋词。刚开始背宋词时,大部分词句我都根本不懂是什么意思,直到遇见这两句。两位哥哥在劳作,幼小的弟弟在溪边剥莲蓬玩乐。不用看注释、不用问妈妈,读一遍就明白了它们的意思。读着读着,我也仿佛置身其中,在那温暖的阳光下,我戴着鲜花和绿草做成的花环和词中的小弟弟一起趴在河边剥莲蓬。啊,那莲蓬怎么那么甜!

  古诗词中的孩子都是快乐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明媚春光中,孩子在追逐一只飞翔的黄蝴蝶,虽然蝴蝶飞入了同样是黄色的菜花中再也寻不着了,可我想那个小朋友一定会愉快地再去追另一只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炎炎夏日,牧童在牛背上放声高唱,歌声在树林中久久回荡,也仿佛荡进了我的心中。“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秋天,夜深人静中那几点忽明忽暗的灯光是什么?那是家中孩子正在斗蟋蟀呢。寒冷的冬天,孩子们照样不闲着,你看“稚子金盆脱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他们将铜盆里的冰凿下来用丝带穿起来当铮玩。春夏秋冬,无论是哪个季节,小朋友们都能走出家门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我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开心地玩耍。

  寂寞佳人

  幼儿园时看《还珠格格》,剧中的小燕子堆着“云鬟雾鬓”的黑发,有着“人面桃花”般的红润脸颊。她每天都开开心心、嘻嘻哈哈,看得我羡慕不已。等读了唐诗宋词,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古代的佳人们哪有这样的自由,她们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受着各种规矩的制约,往往深锁闺房,足不出户。

  秋千应该是古代佳人最爱的游戏了。在那幽居深闺的日子里,荡秋千时偶尔地见一下墙外的景致,对她们来说,也许是像我们出国旅行一样的期待吧。“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如花似玉的佳人坐在秋千上,秋千荡起来了,那长长的裙摆随风飘动,就像仙女下凡一样。那欢快的笑声是不是因为荡起秋千时见到了墙外的广阔世界呢。

  寂寞惆怅是古代佳人的永恒主题。“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用14个字把她与爱人分别后内心的愁苦和孤独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这也是无数古代佳人的痛。不得以和亲人们分别,没有电话、没有微信,有的只是一天天一日日无穷地期盼。真愿时空能穿越,让这些佳人们“蓦然回首”时就能在“灯火阑珊处”见到心爱之人。

  真心英雄

  读唐诗宋词,最令人热血沸腾的是诗词中有关英雄的描写民。“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李广将军听到了风吹草动中的一声异响。他急忙拉弓射箭。第二天清晨,士兵们去寻找昨夜将军射出的箭,发现箭头已深深地嵌入了石棱中。李广将军随手一射就让箭入石三分,这臂力太令人惊叹了。有李广将军在,琅琊榜上的高手们都得纷纷靠后了吧!

  诗词中有很多关于英雄的描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是抗金名将岳飞的壮志豪情; “谈笑间强虏飞灰烟灭。”这是三国周瑜的智谋与气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守卫边疆的战士们宁死不屈保家卫国的英勇决心。

  诗人们不但用诗词来刻画与赞誉英雄,大多诗人的心中也都有一个英雄梦。“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辛弃疾献身国家恢复故土的雄心;“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是苏轼的爱国情怀。就连瘦弱的李清照都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千年前的历史已经渐渐远去,但我们仍能从诗作中感受到古人的冲天豪气。我的心中也有一个英雄梦,我将以努力和坚持为利剑成就我心中的梦想。

;

唐诗宋词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唐诗宋词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诗宋词读后感1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其中不乏“美言”可以让我们回味、品读、学习。

张若虚的“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用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有情有意。思妇因月而思念,欲通过卷帘、拂水把这恼人的月光赶走,可月光似乎故意和思妇作对一样,帘卷而月不卷,水拂走而月不走。月光似乎了解思妇的内心想来陪伴她,所以思妇赶不走它。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空灵、寂静的山间夜色美景图:皎洁的月光,汩汩流淌的清泉,浣女的喧闹声,满池塘的莲叶……山间夜色在王维的笔下描绘的令人神往,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写出了人生的可悲。时间就如东流的黄河水,一去不复返,生命也是这样,青春逝去追悔莫及。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之水滔滔从天上奔涌而来,而人生与黄河比起来就显得渺小多了。人生短暂、生命易逝的悲哀被这句诗渲染的淋漓尽致,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苏轼的“十年生死”更是为我们道尽了生离死别之苦。人生最远的距离莫过于阴阳相隔。十年,一个在人间,一个在阴间,不通音讯,十年的相思,十年的生活所经历的苦,十年的孤独寂寞,在这“茫茫”之中已包含无尽了,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唐诗宋词读后感2

直到上了高中,学了《唐诗宋词选读》,我才感受到那韵味。

如果说现代诗是揭示了现实的黑暗,讽刺社会丑恶嘴脸,是一把尖锐的匕首;那么唐诗是一杯茶。只有淡淡的品茶,宁静的看着茶水的雾气,才能知晓它的韵味,了解美丽与恬静背后诗人的思想与情绪。唐诗纵使带了太多的愤懑,伤感,豪迈不羁,离愁别绪…但在我眼中,它终究是一杯茶,一杯蕴含了无数情绪的茶。

这杯茶里,曾有一位诗人的豪情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杯茶里也曾融入了一个诗人的豪迈不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杯茶里暗含着一位忠臣的血泪“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这杯茶里也曾因边关的紧急战事而泛过一丝涟漪“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这杯茶里也曾包含了太多的叹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人已盈满热泪,只有重重的叹息…这杯茶里已融合了太多的叹息,它记录着唐朝的历史,它为唐朝而生,它是唐朝的倾听着,记录者。它让我们懂得了去品诗,感受唐诗的魅力。这杯茶是一位智者,它将那么多的情绪埋藏在心底,只为让我们去了解它内心深处的喜悦,叹息,痛苦,悲伤,秘密…我眼中的唐诗是充满韵味的,它是一位穿着古朴,举手投足之间有着一股风流的文人雅士;它亦或是一位出生在江南古镇的婷婷少女,一颦一笑间有一股难以描述的韵致…这就是唐诗,它可化作千万种景象,千万种情绪,千万种风情。惟一不变的是唐诗骨子里的韵味,让人思索,让人感慨万分。

唐诗宋词读后感3

我从5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五年多。在这几年中,我渐渐品味到了唐诗的优美,寓意深厚的宋词我也熟记在心。现在,让我们穿越到古代,去领略唐诗宋词中的古人生活吧。

快乐孩童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是我最喜欢的两句宋词。刚开始背宋词时,大部分词句我都根本不懂是什么意思,直到遇见这两句。两位哥哥在劳作,幼小的弟弟在溪边剥莲蓬玩乐。不用看注释、不用问妈妈,读一遍就明白了它们的意思。读着读着,我也仿佛置身其中,在那温暖的阳光下,我戴着鲜花和绿草做成的花环和词中的小弟弟一起趴在河边剥莲蓬。啊,那莲蓬怎么那么甜!

古诗词中的孩子都是快乐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明媚春光中,孩子在追逐一只飞翔的黄蝴蝶,虽然蝴蝶飞入了同样是黄色的菜花中再也寻不着了,可我想那个小朋友一定会愉快地再去追另一只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炎炎夏日,牧童在牛背上放声高唱,歌声在树林中久久回荡,也仿佛荡进了我的心中。“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秋天,夜深人静中那几点忽明忽暗的灯光是什么?那是家中孩子正在斗蟋蟀呢。寒冷的冬天,孩子们照样不闲着,你看“稚子金盆脱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他们将铜盆里的冰凿下来用丝带穿起来当铮玩。春夏秋冬,无论是哪个季节,小朋友们都能走出家门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我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开心地玩耍。

寂寞佳人

幼儿园时看《还珠格格》,剧中的小燕子堆着“云鬟雾鬓”的黑发,有着“人面桃花”般的红润脸颊。她每天都开开心心、嘻嘻哈哈,看得我羡慕不已。等读了唐诗宋词,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古代的佳人们哪有这样的自由,她们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受着各种规矩的制约,往往深锁闺房,足不出户。

秋千应该是古代佳人最爱的游戏了。在那幽居深闺的日子里,荡秋千时偶尔地见一下墙外的景致,对她们来说,也许是像我们出国旅行一样的期待吧。“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如花似玉的佳人坐在秋千上,秋千荡起来了,那长长的裙摆随风飘动,就像仙女下凡一样。那欢快的笑声是不是因为荡起秋千时见到了墙外的广阔世界呢。

寂寞惆怅是古代佳人的永恒主题。“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用14个字把她与爱人分别后内心的愁苦和孤独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这也是无数古代佳人的痛。不得以和亲人们分别,没有电话、没有微信,有的只是一天天一日日无穷地期盼。真愿时空能穿越,让这些佳人们“蓦然回首”时就能在“灯火阑珊处”见到心爱之人。

真心英雄

读唐诗宋词,最令人热血沸腾的是诗词中有关英雄的描写民。“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李广将军听到了风吹草动中的一声异响。他急忙拉弓射箭。第二天清晨,士兵们去寻找昨夜将军射出的箭,发现箭头已深深地嵌入了石棱中。李广将军随手一射就让箭入石三分,这臂力太令人惊叹了。有李广将军在,琅琊榜上的高手们都得纷纷靠后了吧!

诗词中有很多关于英雄的描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是抗金名将岳飞的壮志豪情; “谈笑间强虏飞灰烟灭。”这是三国周瑜的智谋与气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守卫边疆的战士们宁死不屈保家卫国的英勇决心。

诗人们不但用诗词来刻画与赞誉英雄,大多诗人的心中也都有一个英雄梦。“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辛弃疾献身国家恢复故土的雄心;“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是苏轼的爱国情怀。就连瘦弱的李清照都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千年前的历史已经渐渐远去,但我们仍能从诗作中感受到古人的冲天豪气。我的心中也有一个英雄梦,我将以努力和坚持为利剑成就我心中的梦想。

唐诗宋词读后感4

一是由于小高考的冲击,语文停课一个月,课时减少了很多,而《唐诗宋词选读》精选了31首唐诗,32首宋词,分12个专题,因此不可能对每首诗、词都作详细讲解。

二是因为诗歌不像小说那样有精彩的情节,学生对诗歌教学往往不感兴趣,在课堂上,往往呈现出一种无精打采的状态。

三是学生认为高考不考课本上的诗、词,甚至连名句默写都不涉及选修教材,因此这本《唐诗宋词选读》上不上无所谓,反正高考考不到。

面对这样的现状,在教学这门选修课之前,结合平时考试成绩,我首先让学生知道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平均得分,让学生知道做好诗歌鉴赏可以拉开与他人在语文成绩方面的差距,多得一分就多了一份胜算。而高中能集中学习诗歌鉴赏,一是现在,另一就是高三的一轮复习,而“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样即使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但最起码能加深学生对这门选修课的认识。

其次,针对学生诗歌知识薄弱的情况,我初步从题材的角度介绍了诗词的分类,了解各类诗歌常用的意象、常见的思想情感等。之后,我和学生一起给专题一和专题二的诗歌进行分类。在停课之前,教学类容主要涉及到“思乡怀人诗"、“送别诗”以及“怀古诗”。如《送魏万至京》、《春夜别友人》两首送别诗,在教学时,从读懂诗歌入手,引导学生积累这类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物象(月、浮云、鸿雁、柳、酒、泪)、时间(傍晚、拂晓)、告别地点(灞桥、长亭)、交通工具(帆、车马)、行为(目送、眺望、牵手、泣下、想象);然后从送别的原因入手,结合具体的诗句,深入分析诗歌中传达的细腻情感,如同样是送别诗,这两首诗虽然都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口吻不一样,李白的《春夜别友人》是朋友之间的,而《送魏万之京》这是长辈与晚辈之间,除了不舍之情,还有一个长辈对晚辈的诫勉和殷切期盼之情。

第三,在教学中,不面面俱到,对于设计到的手法,往往只分析最主要的或是最典型的,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做一道诗歌鉴赏题。

曾经有人在新课程改革不久说:“新课程改革新在选修,难在选修,突破点也在选选修。”用好《唐诗宋词》,就能让学生诗歌阅读方面有所突破。

唐诗宋词读后感5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以《唐诗宋词选读》和《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为主,根据备课组的计划,上半学期主要是教学《唐诗宋词选读》。虽然说是选修课的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尽可能多的掌握诗歌的知识,培养他们阅读古典诗歌的能力,提高他们解答诗歌类问题的能力。但现实是:

一是由于小高考的冲击,语文停课一个月,课时减少了很多,而《唐诗宋词选读》精选了31首唐诗,32首宋词,分12个专题,因此不可能对每首诗、词都作详细讲解。

二是因为诗歌不像小说那样有精彩的情节,学生对诗歌教学往往不感兴趣,在课堂上,往往呈现出一种无精打采的状态。

三是学生认为高考不考课本上的诗、词,甚至连名句默写都不涉及选修教材,因此这本《唐诗宋词选读》上不上无所谓,反正高考考不到。

面对这样的现状,在教学这门选修课之前,结合平时考试成绩,我首先让学生知道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平均得分,让学生知道做好诗歌鉴赏可以拉开与他人在语文成绩方面的差距,多得一分就多了一份胜算。而高中能集中学习诗歌鉴赏,一是现在,另一就是高三的一轮复习,而“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样即使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但最起码能加深学生对这门选修课的认识。

其次,针对学生诗歌知识薄弱的情况,我初步从题材的角度介绍了诗词的分类,了解各类诗歌常用的意象、常见的思想情感等。之后,我和学生一起给专题一和专题二的诗歌进行分类。在停课之前,教学类容主要涉及到“思乡怀人诗”、“送别诗”以及“怀古诗”。如《送魏万至京》、《春夜别友人》两首送别诗,在教学时,从读懂诗歌入手,引导学生积累这类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物象(月、浮云、鸿雁、柳、酒、泪)、时间(傍晚、拂晓)、告别地点(灞桥、长亭)、交通工具(帆、车马)、行为(目送、眺望、牵手、泣下、想象);然后从送别的原因入手,结合具体的诗句,深入分析诗歌中传达的细腻情感,如同样是送别诗,这两首诗虽然都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口吻不一样,李白的《春夜别友人》是朋友之间的,而《送魏万之京》这是长辈与晚辈之间,除了不舍之情,还有一个长辈对晚辈的诫勉和殷切期盼之情。

第三,在教学中,不面面俱到,(.)对于设计到的手法,往往只分析最主要的或是最典型的,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做一道诗歌鉴赏题。

曾经有人在新课程改革不久说:“新课程改革新在选修,难在选修,突破点也在选选修。”用好《唐诗宋词》,就能让学生诗歌阅读方面有所突破。

唐诗宋词读后感

读后感200字
读唐诗宋词
在中国所有的传统文学中,我最情有独钟于唐诗宋词。记得年少时,在云南边塞“支边”,思想苦闷,生活艰苦,但收工回来,清风徐徐的夜晚,不管有多累,也不管别人喝酒、聊天,我却就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把临走时从还关在“牛棚”的父亲的书箱里“偷”出的一本《唐诗三百首》细细翻阅,又四处搜集当时凡能找到的唐诗宋词,整整抄完了几个笔记本。对那些诗词歌赋当时虽然大多不解其意,但每一次读起来都是那么专注。唐诗宋词伴我度过了多少寂寞长夜,度过了多少艰难困苦。至今,我还保存着那本融入我青春热血的《唐诗三百首》。 回城之后,随着年岁的增加,读书的增多,尤其是读大学后,才知道自己以前所阅读的那些唐诗宋词,不过只是沧海一粟。于是,便疯狂地买起有关的书籍来,什么《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什么《古诗名句鉴赏辞典》,想方设法也要抢购到手。那时口袋里没有几个银子,却经常光顾沪渝书店,一家开在民生路小巷子里的小书店。直到今天,仍不改对唐诗对宋词的那一份痴迷和眷恋。每当夜深人静,从床头柜上随手拿过一本,低声读将起来,感觉琅琅上口,满口清香。
常想像那月照唐朝雨落宋朝,该是怎样的意境啊!
感谢唐诗宋词,感谢她们使那些古代大师们不朽的艺术和精神,千百年来得以源远流长。走进唐诗宋词,其实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王国。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古朴雄浑的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涣,闲静谈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奇诡璀璨的李贺,精巧艳丽的温庭筠,凄婉优柔的李煜,闲雅清婉的晏殊,豪放旷达的苏轼,雄放流畅的陆游……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恍惚之中,我也成了一名典雅的古代儒生,微风拂动我头上淡蓝色的逍遥巾。我坐上一辆古旧的马车,“吱吱呀呀”而去,驿道两边是一片火红的枫叶,把我的双也映照得微红,叫我怎能不停下车来望上几眼?“小令樽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夜色已深,打更人在窄窄的街衢上越走越远,而红楼之上酒兴正浓。箫是那精精致致的玉箫, 灯是那华华贵贵的银灯,音乐就在身边流淌着……
独爱唐诗宋词,独爱其中所展示的一个个古雅的诗歌意境,独爱一个个不羁的灵魂。可与之携手同游,可与之相对品茗。无论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还是“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渭城客栈,无论在“花市灯如昼”的元夜,还是在有“暗香盈袖”的黄昏,或笑、或泣,或长歌、或短叹,或无语徘徊、或滔滔不绝,都是那么令人难忘。
以前读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大脑中一片空白。今天,人到中年,在经历了一些世事之后,再来读它,便渐渐悟出一些意蕴来。想当年,晏殊徜徉在小园的香径上,借着老酒写下这首词的时候,又怎能知道千年之后的我能读到它?又怎能知道我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境去品味去咀嚼它?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沧桑了,这就是所谓的历史了,这就是所谓的缘份了。
我还觉得,这份沧桑之感,并非建立在“生命无为”的悲观基调上。相反,它是人对生命的自我意识。它教会我更加珍惜生命,理解生命,更加热爱生活。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事物正在不断地遭受抛弃。对物质的狂热追求,使心灵愈来愈贫穷。面对今天的生活,我们的心在隐隐作痛,我们痛苦:噪音、污染、人口爆炸、腐败蔓延、生态失调……人,成为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在复杂的人情世故中无休止地旋转……
好不容易觅个闲时,吟吟唐诗,读读宋词,在月色花影之中超越现实,进入那个理想的古朴纯美的世界,灵魂便找到了一个临时的寓所。有时候,我们是多么向往那种生活啊:归隐于一片“层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的田园,在燕子对月亮的喃喃细语中,汲泉煮茗,但觉人淡如花,一身宠辱皆忘。或者置身于一间“深深深几许”的庭院,绿柳如烟,院门萦雾,枕一帘幽梦,带半身闲愁,想想那些风花雪月的事情……作为渗透着人文精神的唐诗和宋词,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必将使更多的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她也必定使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投去怀旧的一瞥。
读唐诗宋词,应该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

唐诗宋词赏析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唐诗宋词赏析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唐诗宋词赏析读后感1

  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禁会有人想到唐诗宋词,都会以唐诗宋词为傲。但真正的作品是需要读者的共鸣,需要读者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这时我想到了老师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审美的享受,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从而领会到文学作品的意义。

  “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打就跨,永远受制于人,受人宰割;而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打自垮,自甘受制于人,自愿受人宰割。”中科院院士、华中理工大学教授杨叔子如是说。古人留给我们的财产要积极地继承和发扬,没有民族精神的国家是不可能有长足发展的,所以说朱熹的那段话真不为过“须是先将诗来吟咏四五十遍,方可看注。看了又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液浃洽,方有见处”。

  唐宋名诗词中既有“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么美的景色描写,也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种千古壮观的绝句,还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感叹。这么具有魅力的诗句在课堂上的教授有时总会死气沉沉,老师的讲解总是在分析诗句,让这么美的东西变得枯燥无味,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学策略,让民主进课堂,采取平等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自由的质疑问难,大胆发言。激起学生的热情后,让他们读--感悟--再读,让读者和作者的心境有相通感,那样的教学才是出彩的,学生才会受益。

  当然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继承性的发扬,并在我们的实际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具有阶段性特征的文化,才会让文化之路走得更远,才会让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唐诗宋词赏析读后感2

  不知是第几次拿起这本稍大的书,但还是情不自禁地像往常一样,深深的,深深的读下去,淡黄的.灯光下,岑参、杜甫、苏轼、易安……向我扑面而来,那油墨香气之中的悠悠难诉之情像一株株青草,悄悄地生长起来……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你迎风昂首,凌厉的边塞狂风让你的衣襟猎猎飞舞,你自岿然不动,暗色的双眸苍鹰般盯紧了那被朝晖涂抹的地平线,然而,那“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担,都护铁衣冷难着”的严寒并不能冷却你的心,“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的豪情壮志填满你炙热的爱国胸襟,纵然你在无数次的征战中离去,你那执笔昂然,豪情满怀的身影已铭刻在边疆的朝阳里……

   范仲淹:山映斜阳接天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却不断遭到当权者的阻扰,革新雄图猛然迎来一盆冷水,这怎能不令人愁肠满怀?“黯乡魂,追旅思”的苦恼向谁倾诉?眼见那“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你却只能“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那爱国之情汹涌于胸间却不能实现,祖国的沦陷使你“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泪眼中,我仿佛看见了深深的无奈……

   苏轼: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你独自坐于江心,叶舟随波摇曳,江中之月已映入你的酒中,两岸漆黑,但你有双明亮的眼眸,波涛汹涌,比不上你豪爽的胸襟,即使多次被贬,你依然有着“把酒问青天”的豪情,那杯中日月藏于你的腹中,也藏于你的笔尖,有这样宽广的胸襟,还要介怀什么呢?于是,你那永不熄灭的热情仿佛熔化了所有怨事,让我想与你一起“左牵黄,右擎苍”,领略那“西北望,射天狼。”的不眠之夜…

本文标题: 唐诗宋词里的趣事读后感800字(《宋词》读后感8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1535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天堂里的妈妈儿童文学读后感(妈妈走了读后感450\字以上)绘本外星人的一天读后感(读完《外星人》这本书后的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