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之晁天王认义东溪村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要说梁山第一好汉,可能很多人会想到及时雨宋江,也自然熟悉那个智比诸葛亮的吴用,不过吴用之前跟...
《水浒传》之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这回内容让我真正认识了晁盖,不亏是托塔天王。先说这名号的由来,晁盖是东溪村的保正,估计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大村子的村长吧。东溪村和西溪村中间隔着一条溪,西村总闹鬼,所以在一个和尚的指引下,西溪村做了一个青石塔,放在溪边,这样鬼就跑到东溪村了。晁盖当然不乐意了,就强行把那青石塔夺了过来,放到东溪村,西溪村的人敢怒不敢言,因为这事晁盖就被称为托塔天王。
晁盖这村子有钱啊,而且晁盖最喜结交好汉,只要好汉有困难,晁盖都能帮衬一下。我最佩服晁盖的一点是他真的喜欢江湖上的事,不光结交好汉,还自己练武,痴迷到连媳妇都不找。
却说这天,官差雷横抓住个脸上有红胎记的汉子,而且时候有些晚了,所以就来到了晁盖所在的东溪村休息。晁盖一看官差来了,赶紧宴请一下,略表心意,但是又对被抓的那个大汉好奇,然后晁盖趁着上厕所的功夫,偷摸找到大汉,通过一番交流,晁盖决定救下大汉,并且告诉他:如果官差要把你押走,你就说是我的外甥。两人商量好后,晁盖又回到了宴席上。
原来这汉子人称赤发鬼刘唐,正是想来找晁盖,因为梁中书要给老丈人蔡京送价值十万贯的寿礼,就想把这个消息告诉晁盖,大家抢了这些不义之财。十万贯相当于十万两银子吧,也不知道搜刮了老百姓多少血汗。晁盖自然认可刘唐的想法,但还要和智多星吴用合计一下。
可能一听是村长,以为晁盖手底下没几个人,不过捋一捋保正这个职位,就知道晁盖也算是有点权利,过去十户人家设置一个保长,五十户人家设置一个大保长,五百户人家设置一个都保,都保的领导就是保正,可见晁盖也是个成功男人,但在他那个岁数,估计也快四十了,而且还在宋朝,居然没娶妻子,可见这家伙是有自己想法的人。
催婚这个东西好像自古就有,古代时候,媒婆就来说媒,现代社会,过年就催婚,有多少人因为这个催婚产生无尽的焦虑。自己都没活明白,就开始研究肩负人生责任了,所以有的人也因为承担不了这个压力产生轻生的念头。
继续关注晁盖,即使我知道他死的很早,但是他的思想是值得学习的,走自己的路,谁爱说啥说啥吧。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概括以及感悟 人物评价
故事讲述了雷横在灵官殿捉到了正在睡觉的赤发鬼刘唐,刘唐是晁盖的好友,晁盖得知后前往灵官殿救他。在这段故事中,晁盖表现出了他的豪爽和义气,他不顾自身安危,前往灵官殿救刘唐,同时也展示了他的领导风范和胆略。
人物评价:
晁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对朋友非常关心,为了朋友可以不顾自身安危。同时,他也是一个有着胆略和领导才能的人。
刘唐:虽然是一个赤发鬼,但他的性格直率,讲义气,对朋友忠诚。
灵官殿的士兵:虽然他们在故事中并没有被详细描述,但他们的职责使他们必须执行他们的任务,即使在面对强大的晁盖和刘唐时,他们也必须坚守岗位。
这段故事反映了《水浒传》中的一种英雄主义和义气精神,表现出了晁盖的豪爽和胆略,以及他对朋友的忠诚和关心。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有些人为了权力和利益,不惜牺牲友情和人性。
水浒传第十四回读后感
水浒传第十四回读后感
《水浒传》第14回主要讲述了雷横、朱仝他们在庙搜到可疑人物赤发鬼刘唐。以下内容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水浒传第十四回读后感,欢迎参考!
水浒传第十四回读后感一
水浒传第14回为: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感受:
《水浒传》第14回主要讲述了雷横、朱仝他们在庙搜到可疑人物赤发鬼刘唐。晁盖知道了,就假装说他是自己亲戚,也就是“认义”。实际上刘唐是专门找晁盖商谈关于劫生辰纲的事了。后来就是七星聚义。《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第十四回读后感二“吴用”,这个名字明晃晃地刻在正文第十四回上。
我“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两个宋体字在面前抹开时,脑袋中显现一个想法:多滑稽纠结的名词,外号“智多星”的先生竟取了个这么懦弱的姓名。而当我合上书本的那一刻,心中难以相信,作者取名在某种意义上达到了人如其名的境界。吴用的无常是他无用的根本,他的无用是存在的。
人们普遍知晓吴用是梁山排名第三,出谋划策的军师。他满腹经纶,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掌管着山寨的机密。在他的生涯中,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宋江酒醉写反诗被捉后用计劫法场,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了祝家庄,假扮算命先生把“玉麒麟”卢俊义骗上了山,后用无头帖子和大火救人,另外辅佐征伐辽国,功绩显著。每当吴用出场,越发觉得这个人渗出一股子超人的气息,如同一颗天机星,欣然自若地屡出奇言。不少人憧憬地认为,吴用就是那个时代的博士,是梁山智慧的代言人,他的名字只不过是作者开的玩笑,平添的一点儿笑料罢了。
所以我总不忍心再回顾文字中透露出的小瑕疵。
施耐庵在塑造吴用时微妙地定了性。吴用的出场就很有意思,是一个既像秀才又像兵的形象。这个形象暗示着他不中第的命运,迫切希望成才的心情在受到王伦的启发后得以释放。吴用选择走速成道路,想迅速成名成家,这也就为今后他本身的问题作了一个开端。的确,他很快上了梁山,让周围人对他的本事心悦诚服。然而,“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吴用特别喜欢说“等我略施小计,就让某人上当”,结果往往是牵扯进了自己或伙伴。这种速成伴随着速败,就像是一个学生面对无数次考试,得到高分洋洋得意,下一次便考砸,低落的心情中再次奋斗,再次成功,演变成一种红绿交加的股市走向。
表面上,吴用最大的亮点就是用计,最典型的事件是“智取生辰纲”。其实这个案例,在他一开始带着伙伴住店的时候就写下败笔了。店老板登记姓名时,吴用抢上前说一行人姓李,木子李。这些好汉都是当地人,就算你不报上自己的名号,城镇里朝夕照面的人也都知道你的.身份,何况是已经有名气的好汉们。而且,吴用自己也是人尽皆知的,他每天都任职教师,孩子们的家长心里就纳闷了:“先生什么时候姓李了?”反倒给人留下稀奇古怪的印象。之后老板询问是哪儿人,原意是给个台阶下,谁料想,吴用操着本地口音回答他们是从外地来的,简直是放着证据让别人抓,造成了虎头蛇尾的结局,劫得很漂亮,遛得那叫个不美观。这种事他干的还不止一件。比较出格的,是伪造书信的那一回。当初,宋江在酒楼写反诗被捕,吴用以知府父亲的名义写信来完善劫人的计划,落款却写了父子之间绝不可能用到的讳称,直到“神行太保”戴宗撒丫子跑出好远才发觉,连声叫苦,考虑得实在不周到,恰恰更加证明他虎头蛇尾的性格。甚至是在操纵卢俊义上下梁山的过程中,本该派人跟着的时机却大撒手,等卢俊义涉险被救出后,方想起漏掉的那一步,“玉麒麟”险些葬身山下。
客观来说,正是因为计谋的单一和实力的不济,他在军师的座位上破绽百出。他一生的写照只有四个字——且顾眼下。就连朝廷招安的事,在吴用的策划下越来越离谱,对话发展为战争,最后由宋江出马才收场,商议的结果也没有达到吴用一开始的目的。
这样看来,吴用只是善于运用小聪明,而无大智慧了。
很多时候,在学习生活中,时不时会发起思想的战役。做一个好学生,无疑是要懂得运用战术。但很多时候,我们要对小聪明和大智慧进行选择,不一味只求其一。吴用的“性格决定命运”验证了这一点,在水浒那些事里刻下了最深,最耐人寻味的痕迹。
;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