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徐志摩写的《再别康桥》中的康桥,就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徐志摩在第一节写他离开母校的心情十分悲痛。下面是我整理的再...
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
再别康桥读后感
有一首诗,独特美妙,有一首诗,世人赞颂;它就是《再别康桥》。读完这首诗,我有了很大的感触。
相信有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句话很美,这首诗也是徐志摩的经典之作。徐志摩为了康桥写下了这首诗每一句诗都包含着他对康桥的爱,如果你闭上双眼,这首诗的景象就浮现在脑海之中,如画一般。康桥的一草一木都在向他招手,彩虹似的梦在他心中,他遐想着在康桥的生活。他几乎忘记了自己要离开康桥,他希望自己可以放声歌唱。但他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只能在心中唱响那首离别的笙箫曲。他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打扰康桥。他对康桥依依不舍,挥之不去的伤感一直绕在心头。
作者喜爱康桥的生活,迟迟不愿离去。我很喜爱这首诗。喜欢诗的优美,喜欢这首诗的深厚情感,更是为了我心中,那属于我的彩虹似的梦。
《再别康桥》读后感
母校微笑着拥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激励着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抱负,也抚慰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母校永远年轻。
今天,我挥着激动的心情阅读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徐志摩作于1928年11月第三次欧洲之行的归国途中。当年7月底,作者重游康桥,往日在那里度过的幸福时光又重新回到心头,但是因为当时要急于见一个英国朋友,没有时间记录自己的感受。直到11月他从法国马赛归国,才记下了这段精神之旅。全诗以优美绝伦的意境,清新华丽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再现了剑桥的柔美,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诗人对母校的深深爱恋。其中的诗句更是让人深有感触。
《再别康桥》开头的几句,它就把我的三魂六魄都摄了去。感怀着它给我的清幽的美和伤感的情绪。诗人的才情,诗人的多愁善感就如徐徐飘来的杨絮,平素中夹着深蕴,浑然天成。在你随心所欲中体味它的空灵、轻快。作者对剑桥大学的爱,对那读书生活的印象,挥之不去,萦萦于心,此中真情,此中真意,如何表达?这就莫过于康河了。“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康河周围的一草一木,成了作者感情发泄的寄托物。正因为作者情之所致,所以就连河畔的金柳也成了新娘,“自己”还情愿做水草。写到这里诗人心头“荡漾”起了一阵阵不可抑制的柔情。“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诗人澎湃的感情,在此达到了高潮。你看,“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永留在他心爱的康河。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此处的那一潭水,不再仅仅是一潭水,而是诗人美好情怀的溶合物。是斑斓多彩的,是有丰富内涵的。“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多么美好的意象,多么炙热的表白。“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现实与梦想,现在与过去,已如过眼烟云,飘然而逝。“我”极力的追怀,“我”想拥有那烂漫、甜蜜的生活。然而,当年的快乐、欢欣如今却化作了一片沉默,是再也找不回来了。早期热烈的罗曼蒂克,如今已变成了轻烟笼罩般的伤感。不用送行,不用洒泪告别,甚至也“不带走一片云彩,”只是“轻轻的来,”“悄悄的走“,但是,康河的美妙、清幽,将永远在诗人的心胸里长存,诗人的灵魂早已经和康桥融为一体了。
徐志摩作为伟大的诗人,对于自己的母校都那么热爱,我们作为母校中平凡的一员,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学习,为母校争光,让母校以我们为荣。
再别康桥 读书心得
康桥,就是英国着名的剑桥大学。1920年之1922年,这两年时间是作者在此学习。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所以他后来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1928年,作者故地重游。在回国的途中,他创作了这首诗。可以说,“康桥”两字一直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徐志摩在第一节写他离开母校的心情十分悲痛。连用三个“轻轻的”,让我们大家都感觉到诗人轻轻的来了,又轻轻的走了!
第二节至第四节,描写了康河的泛舟寻梦。夕阳中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这些景物都出现在眼中。这段又用了暗喻的修辞 方法 将“河畔的金柳”比喻成“夕阳中的新娘”。又将清澈的潭水比喻成“天上虹”。这种手法使这几段变得十分诱人美丽人。
第五、六节,作者借用“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是这首诗诗推向高潮。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第一段三个“轻轻的”形成首尾。
胡适曾经说过:“他的人生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主张。这首诗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猜你喜欢:
1. 《再别康桥》读后感1500字3篇
2. 《再别康桥》读后感500字3篇
3. 再别康桥读后感800字高中作文
4.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
《高绩效教练》的读后感
对于还没有正式上教练课程的我来说,这本书通俗易懂,干货满满,惊喜连连。接下来我会讲讲书中给我以启发的知识点。
什么是教练
这个问题也曾困扰过我,还记得当别人告诉我他/她是教练时,我完全不知道他的工作在做什么?
现在我明白了:教练是一段旅程,而不是指导或者教授,通过教练过程,教练对象澄清了事实,培养了新的技能和行为。同时,教练关注未来的可能性,而不是过去的错误。(关注过去未来也算和心理医生的区别吧)
内心博弈方程式
内心博弈方程式非常有效地总结了现代教练的目的: 绩效=潜能—干扰(P=p - i),教练会聚焦于通过开发潜能(p)和减少干扰(i)来提升绩效(P),请记住,内心的障碍通常比外部的障碍更加令人生畏。
教练的本质
教练将人们的潜能释放出来,帮助他们达到最佳状态。
思维模式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
在这个金字塔中,只有当我们底层需求得到满足,才会希望上一层需求得到满足,一层一层依次往上。如今,整个社会都集体在寻求金字塔中最高层级需求的满足。企业也应该多关注上三层需求,帮助员工进入书中所说的独立自主层次和相互依赖层次,同时,领导思维和领导风格也需要改变,“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已经过时,教练会成为领导者的需要,也会成为领导者风格改变的方向。
绩效曲线
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通过它,教练和教练对象可以探索组织的主导文化特质和思维模式,领导者可以探索组织文化。
现在,问问你自己:你的团队或组织的文化是什么?在考虑这一点时,务必牢记,你正在寻找组织或团队中主导的思维模式。你的组织不同部分可能在绩效曲线的不同部分运行。
觉察
一旦我们意识到某些事情,我们可以选择改变它。觉察有多方面:
自我觉察—— 理解你为什么做你正在做的事情。学会认识你自己人性倾向、内在干扰和偏见,以便有意识地选择回应而不是简单依靠生理反应
觉察他人—— 从一个人行为表现背后认识他。学会识别他人的优势、内在干扰和动机,以便与个人和团队进行成功的关系管理、激发他人以进行团队协作。
组织觉察—— 对组织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学会协同个人、团队和组织的目标,培育出一种教练型领导方式,促进组织的高绩效、学习和快乐氛围。
教练领导方式
不同于传统的管理方式,教练领导方式结合传统管理方式两个终端的益处又规避了二者的风险,在回应领导者的教练问题时,下属开始意识到工作的各个方面以及需要采取的必要行动,通过倾听下属所给出的回答,领导者不但知道下属的行动计划,还有其背后的思考。
其实,领导者的任务很简单:完成工作,发展人才。
觉察与责任感( 学习和绩效改进的核心本质 )
教练的第一个关键要素是觉察,它是专注、专心和明晰的产物。我只能掌控我觉察到的一切。我觉察不到的东西掌控着我。觉察给予我力量。
责任感是另一个关键的概念,或者说教练的目的。教练的成果是自信、自励、选择、澄清、承诺、觉察、责任和行动!
把觉察和责任感结合起来:
上图说明了当领导者按照两个简单却重要的概念进行教练时,它们的益处是多分支、多方面的。
教练沟通中的主要形式
1)强有力的问题
强有力的问题会促进积极主动的思考、专注及观察。问题被提出来通常就是为了引出信息的,作为一名教练,你只需要知道教练对象掌握了必要的信息。
记住提问采用开放式问题,避免引导性问题和批评。
2)积极倾听
真正地被“倾听”,并被真正的“听到”是很奢侈的。
教练过程需要教练充分关注教练对象的言语和他们所传达的感受,如果你积极地倾听某人,你可以感觉到与他们的语频“一致”,就好像你同时在几个层次上理解他们一样,甚至你的身体都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身体感受。然后,你就可以开始使用自己的直觉,倾听词语“背后”和“之间”的意思,并关注沉默、语调、能量水平、身体语言和其他情绪信号等传递的信息。
GROW模型
1)G:目标设定
首先区分终极目标和绩效目标,一个终极目标应该能够被绩效目标所支持,终极目标促进长期思维,并鼓舞人心,而绩效目标定义了具体内容,令关键结果可以测量。
在设置目标过程中,绩效目标和过程目标需要遵守SMART原则,教练需要确保教练对象能制定一个鼓舞人心、正向聚焦的目标。
2)R:现状是什么
检查现状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客观性,大多数人认为他们是客观的,但绝对的客观并不存在,我们追求的只有客观的态度,我们越接近客观越好。
教练应该使用,并尽可能地鼓励教练对象使用描述性的词语,而不是评判性的词语。这有助于保持一种抽离和客观的状态,减少扭曲的、起反作用的自我批判。
3)O:你有什么选择
在选择阶段的目的不是为了找到“对的”答案,而是要创造出和罗列出尽可能多的可供选择的方案。
给选项排序的几种方式:收益与成本、教练输入、罗列选项。
4)W:你将会做什么
将讨论转变成决策、让新的想法付诸实践,一般需要设定责任担当和跟进反馈两步。
教练最重要的角色就是维护责任担当,这意味着要求教练对象具体定义他们要做什么,什么时候会做,然后信任他们会那样做。
如果你想要更加成功,不要把任何你不想做的事情放在清单上。
跟进核对而非督查
教练激发人的意义和目的
最重要的不是要成为一名领导者,而是成为你自己,充分地发掘你自己——以你所有的天赋、技能和精力,使你的梦想成真。你无须任何保留。
教练方式的核心是“与之同在”,一旦你与某人的当下建立了连接,你就可以成为他们的伙伴,陪伴他们想走多远就走多远。
如何影响文化变革
改变组织的文化需要高情商的方法,去寻求组织“生命系统”中所有元素的一致和平衡。这包括两大部分,一个部分是“流程”“系统”和“架构”等“硬件”的技术要素,另一个部分是人员、社交和行为等“软件”要素,而领导力则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只有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组织才能发生转变。
总之,本书的很多知识点是可以单独拿出来练习,结合工作经验以后单独成篇的,希望大家有时间都去阅读。也期待下次可以在针对性的写一些案例。
大学生《徐志摩散文》读后感
大学生《徐志摩散文》读后感
许是因为他在诗的创作上成就过高而掩盖了他在散文方面造艺,人们记住徐志摩,多是因为他的诗,当然我也不例外。今年暑假,有幸拜读了《徐志摩散文经典》,对他的印象才从最初的浪漫诗人转变为一个有思想、有个性,而又热情高涨的、率真诚实的文学家。
徐志摩的散文的特点便是浓郁,人们总以为将纷繁的世界写简单是本事,殊不知将一件平平常常的事,一个平平常常的场景写得繁采到极致也是一种本事。徐志摩便是那种能把别人无话可说之事说得天花乱坠,让你目不暇接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洋洋洒洒,花雨缤纷,但更难得的是这些奇艳瑰丽的文字全都出自他的内心,出自一个"真字。正如梁实秋所说,徐志摩的散文无论写什么,永远都保持一个亲热的态度,没有教训和演讲的气味,而像是和知心朋友谈话,毫不矜持地掏出内心的真话。
这本书中,最浪漫的散文《想飞》,读后让我感觉到他的散文真的就像在和他亲切的谈话、聊天一样,而且他的散文充满着丰富的想象,有勇敢探索光明的热情。 其中的《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一段是这样写的: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二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澹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全部正像画面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
读里面的每一段文字都是一种美的享受,他的表达总是这样无拘无束。艳丽纷繁。这也正如周作人等所说:徐志摩的散文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与他的新诗一起形成“双峰并峙“的局面。其实,情感的真挚,态度的亲和,题材的宽广,表达的无拘无束。艳丽纷繁,像诗一样“浓得化不开“,构成了徐志摩散文的显著特色。无论是长篇,如《巴黎的鳞爪》和《秋》;还是短篇,如《丑西湖》,莫不如此。至于《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想飞》……等篇,则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了……
徐志摩散文选本众多,这本散文经典是最新的一种,较好的展现了徐志摩各个时期的文采斐然的散文佳作。读后确实让人感到:徐志摩以他的文字照亮了社会、照亮了中国文学。
大学生《徐志摩散文》读后感
许是因为他在诗的创作上成就过高而掩盖了他在散文方面造艺,人们记住徐志摩,多是因为他的诗,当然我也不例外。今年暑假,有幸拜读了《徐志摩散文经典》,对他的印象才从最初的浪漫诗人转变为一个有思想、有个性,而又热情高涨的、率真诚实的文学家。
徐志摩的散文的特点便是浓郁,人们总以为将纷繁的世界写简单是本事,殊不知将一件平平常常的事,一个平平常常的场景写得繁采到极致也是一种本事。徐志摩便是那种能把别人无话可说之事说得天花乱坠,让你目不暇接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洋洋洒洒,花雨缤纷,但更难得的是这些奇艳瑰丽的文字全都出自他的内心,出自一个"真字。正如梁实秋所说,徐志摩的散文无论写什么,永远都保持一个亲热的态度,没有教训和演讲的气味,而像是和知心朋友谈话,毫不矜持地掏出内心的真话。
这本书中,最浪漫的散文《想飞》,读后让我感觉到他的散文真的就像在和他亲切的谈话、聊天一样,而且他的散文充满着丰富的想象,有勇敢探索光明的热情。其中的《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一段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二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澹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全部正像画面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
读里面的每一段文字都是一种美的享受,他的表达总是这样无拘无束。艳丽纷繁。这也正如周作人等所说:徐志摩的散文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与他的新诗一起形成“双峰并峙“的局面。其实,情感的真挚,态度的亲和,题材的宽广,表达的无拘无束。艳丽纷繁,像诗一样“浓得化不开“,构成了徐志摩散文的显著特色。无论是长篇,如《巴黎的鳞爪》和《秋》;还是短篇,如《丑西湖》,莫不如此。至于《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想飞》……等篇,则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了……
徐志摩散文选本众多,这本散文经典是最新的一种,较好的展现了徐志摩各个时期的文采斐然的散文佳作。读后确实让人感到:徐志摩以他的文字照亮了社会、照亮了中国文学。
大学生《徐志摩散文》读后感
初次了解到徐志摩,是源于一首《再别康桥》,犹记得那潇洒的诗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次更深的认识到徐志摩,使自己偶然从同学那里得到一本《徐志摩散文》,我本来打算:在闲暇之时,读它消磨时间;在晚上失眠之时,读它催眠;找不到枕头时,拿来垫头……可谁想到,就在我每天漫不经心的读一些散文时,我渐渐的走进徐志摩,渐渐的开始崇拜他,读他的文章感觉就像久旱的田地初逢甘霖;行走在沙漠里,饥渴的旅行者发现绿洲;五岁的孩童在海滩上捡到贝壳……那份欣喜,那份快乐,让我如痴如醉的徜徉于书里,自由的翱翔,尽情的品味墨香追寻徐志摩的痕迹,领略一代才子的风采。
他让我看到自己。“昨天我是个孩子,今天已是壮年:昨天腮边还带着圆润的笑容。今天头上已见星星的白发;光阴带走的往迹,再也不容追赎,留下在我们心头的只是些揶揄的鬼影,我们在这道上停步回想的时候,只能投一个虚圈的‘假使当初’,解嘲已往的一切,但已往的一切,即使有,也不能给我们利益。因为前途还是不减启程时的渺茫,我们还是不能选择自由的途径———到那天我们无形的解差喝住的时候,我们唯一的权利,我猜想,也只是再丢一个更大的‘假使’。圆满这全程的寂寞。那就是止境了。”我不也有此感觉吗?总自己失败,撞到南墙后,独自哀叹“假使当初自己能……结果,也许就不一样了。”
一声声的悔言犹在耳际,我的心无法释怀那份酸楚,我不断的告诉自己:不到最后,鹿死谁手还不一定!怀揣着这样的信念,我整理起那疲惫的行囊,踏上征程,我不知前方等待我的将是什么,也许只是另一个“假使当初”的伏笔,但我没有选择,我只能义无反顾的向前冲!
他让我明白:做人一定要有原则。他说“不能在我生命里实现人之所以为人,我对不起自己;在为人的生活里不能实现我之所以为我,我对不起生命。”在我的朋友圈中,有人说我很随和,有人说我很圆滑。我时常自我反思:我到底有着怎样的性格?我写信问知心友人,友人说“想得太多,太在意别人的感受,总替别人着想,从而埋葬自己”听到她的回答,自己想想还真有几分道理。我承认自己是想多了,因为我害怕,害怕自己无意的一句话会伤害到别人。徐志摩说“一句话可以泄露你心灵的浅萍,一句话可以证明你自觉的努力,一句话可以表示你思想的糊涂,一句话可以留下永久的印象。”
自从读了徐志摩的《‘话’》后,我想了很久:我就是我我要有自己的个性,我要有自己的原则———“任天堂沉沦,地狱开放,毁不了我内府的宝藏”我无可取代!
徐志摩经典作品选别读后感
徐志摩经典作品选别读后感翻开那布满尘灰的书,看见了一张画像,那是徐志摩的头像。正巧,爸爸来到我身边,我缠着爸爸要他给我讲徐志摩的故事。
听爸爸讲,徐志摩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为人很好,他对人热诚,不管是九流三教,周围仕女如云,就像拜伦和雪莱一样,生活也招人物仪。他自谦不懂科学,可老早就发表文章介绍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徐志摩出身于浙江海宁县硖石镇的一个富裕商人家庭。他从小被泡在诗书礼教当中,被训练得能信手写洋洋洒洒的骈四骊六文章。家里要他当银行家,就送他出洋镀金。但是正好在美国看到欧战结束举国若狂的兴奋景象,反而促进他的爱国热肠。美国的资产阶级生活物质文明却又促使他违背父亲的初衷,抛下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位,跑去英国剑桥大学吸烟,划船,骑自行车,读闲书,过落后于时代的悠游日子。他在“五四”运动后不久回国,和由包办而结婚的夫人离婚,力争所谓人格的尊严,恋爱的自由。回国后,他的所谓“理想主义”,所谓
要“诗化生活”,在现实面前当然会碰壁,碰壁是好事,他的深度近视眼里也没有能避开过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人间疾苦。
这些复杂的思想感情,在他的诗里都有所表现。他的诗,不论写爱情也罢,写景也罢,写人间疾苦也罢,在五光十色里,有意识无意识,或多或少,直接间接表现的思想感情,简单化来说总还有三条积极的主线:爱祖国,发封建,讲“人道”。这三条不是什么“先进”思想。但是讲起来似乎是显得陈腐的三条,在我们的今日和今日的世界,实际上还是可贵的东西。
徐志摩的的诗自有特色,别具一格,生动、活泼、干脆、利落,多彩多姿,有气势。例如《再别康桥》中的“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写的干净利落,朗朗上口。又如《五老峰》中写道:
朝霞照他们的前胸,
晚霞戏逗着他们赤秃的头颅;
黄昏时,听异鸟的欢呼,
在他们鸠盘的肩旁怯怯的透露
不昧的星光与月彩:
柔波里,缓泛着的小艇与轻舸;
听呀!在海会静穆的钟声里,
有朝山人在落叶林中过路!
写得生动活泼,多彩多姿,有气有势。
他是我们写作学习的榜样,他是我们的精神支持,他那灵活的诗歌让我沉醉。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