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操作观后感静脉输液操作观后感,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一、接到医嘱:,1、准备药物,2、准备用物:注射器(1ml、2,ml、5,ml...
静脉输液操作观后感
静脉输液操作观后感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一、接到医嘱:
1、准备药物
2、准备用物:注射器(1ml、2 ml、5 ml、20 ml 注射器各2个)、输液器、棉签、输液贴、止血带、酒精、碘酒或安尔碘、快速洗手液、污物碗、输液卡、输液治疗卡、小飞机2个、砂轮 治疗车下面:浸泡止血带的消毒液桶、利器盒、医疗垃圾袋或桶 抢救药: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
二、开始操作:
1、自我介绍:
来自某院某科的护士某某某,我要操作的项目是静脉输液,物品已经准备齐全,无菌物品均在有效期,可以开始操作了吗,征得同意后开始操作。
2、二人核对医嘱: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次数;转抄输液治疗卡,再次核对。
3、评估病人:向病人讲解输液的目的并取得合作;核对病人姓名、床号、年龄、性别、病情、询问有无过敏史、生活自理情况、合作情况、选择注射部位及血管情况,并准备好输液架;调节室温;询问是否需要解大、小便,做好输液前的准备。
4、回治疗室: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帽子,衣帽要整齐。
5、检查:首先要用毛巾擦输液瓶上的尘土,再检查药物的有效期、瓶口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痕、对光检查药液有无浑浊、变色。然后套瓶套,起瓶盖,消毒瓶口(一遍碘酒两遍酒精或两遍安尔碘),插输液器,再次核对医嘱,将输液治疗卡、药品放置于治疗车上至病人床前。
A、如需加注药液为玻璃瓶:要检查需加注药液有效期、瓶口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痕、对光检查药液有无浑浊、变色,起瓶盖,消毒瓶口(一遍碘酒两遍酒精或两遍安尔碘),抽吸药液,推注到输液瓶或袋内,抽吸空气,再次核对,写输液卡,贴于输液瓶或袋上,酒精消毒瓶口后插输液器,将输液治疗卡、药品放置于治疗车上至病人床前。
B、 如为安郶:首先检查安郶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浑浊;再用酒精泡过的砂轮划瓶口,酒精消毒瓶口,掰开安郶抽吸药液(遗留药液不得大于0.1ml);向输液瓶内推注,抽吸空气;再次核对,写输液卡,贴于输液瓶或袋上,酒精消毒瓶口后插输液器,将输液治疗卡、药品放置于治疗车上至病人床前。
6、再次核对用物,推车至病人床旁。
7、核对病人,再次确认病人做好输液准备,挂输液瓶并排好空气至空气过滤处(小壶液面1/2~2/3),将小飞机倒挂于输液器小壶旁,将输液器袋当垫巾放于病人手下,扎止血带于穿刺点上6cm处,选好血管松止血带,消毒皮肤一遍碘酒待干时撕输液贴,输液贴粘于治疗盘内,两遍酒精脱碘,扎止血带,对污物碗二次排气,液体只能滴一滴,(用安尔碘消毒:第一遍后撕输液贴,输液贴粘于治疗盘内,第二遍后扎止血带,对污物碗二次排气,液体只能滴一滴)
然后绷皮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嘱病人慢慢松拳,同时松止血带,松水止,固定小飞机,依次将输液贴粘好,再次核对病人、药名、床号及输液治疗卡等,调节滴速,并嘱某某:
我已经为您扎好液体了,这是×××药,治疗××病的,滴速我已经调好,您不要调,如有不舒服及时按铃,我们也会随时来看您。整理用物,止血带浸泡于500mg有效氯的消毒液中,垫巾放入医疗垃圾袋内,整理病人至舒适体位,视情况加盖棉被等。洗手,在输液治疗卡上签字,注明滴速,执行时间,挂于输液杆上。
8、推治疗车回治疗室,处理用物,洗手,摘口罩。
一、接到医嘱:
1、准备药物
2、准备用物:注射器(1ml、2 ml、5 ml、20 ml 注射器各2个)、输液器、棉签、输液贴、止血带、酒精、碘酒或安尔碘、快速洗手液、污物碗、输液卡、输液治疗卡、小飞机2个、砂轮 治疗车下面:浸泡止血带的消毒液桶、利器盒、医疗垃圾袋或桶 抢救药: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
二、开始操作:
1、自我介绍:
来自某院某科的护士某某某,我要操作的项目是静脉输液,物品已经准备齐全,无菌物品均在有效期,可以开始操作了吗,征得同意后开始操作。
2、二人核对医嘱: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次数;转抄输液治疗卡,再次核对。
3、评估病人:向病人讲解输液的目的并取得合作;核对病人姓名、床号、年龄、性别、病情、询问有无过敏史、生活自理情况、合作情况、选择注射部位及血管情况,并准备好输液架;调节室温;询问是否需要解大、小便,做好输液前的准备。
4、回治疗室: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帽子,衣帽要整齐。
5、检查:首先要用毛巾擦输液瓶上的尘土,再检查药物的有效期、瓶口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痕、对光检查药液有无浑浊、变色。然后套瓶套,起瓶盖,消毒瓶口(一遍碘酒两遍酒精或两遍安尔碘),插输液器,再次核对医嘱,将输液治疗卡、药品放置于治疗车上至病人床前。
A、如需加注药液为玻璃瓶:要检查需加注药液有效期、瓶口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痕、对光检查药液有无浑浊、变色,起瓶盖,消毒瓶口(一遍碘酒两遍酒精或两遍安尔碘),抽吸药液,推注到输液瓶或袋内,抽吸空气,再次核对,写输液卡,贴于输液瓶或袋上,酒精消毒瓶口后插输液器,将输液治疗卡、药品放置于治疗车上至病人床前。
B、 如为安郶:首先检查安郶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浑浊;再用酒精泡过的砂轮划瓶口,酒精消毒瓶口,掰开安郶抽吸药液(遗留药液不得大于0.1ml);向输液瓶内推注,抽吸空气;再次核对,写输液卡,贴于输液瓶或袋上,酒精消毒瓶口后插输液器,将输液治疗卡、药品放置于治疗车上至病人床前。
6、再次核对用物,推车至病人床旁。
7、核对病人,再次确认病人做好输液准备,挂输液瓶并排好空气至空气过滤处(小壶液面1/2~2/3),将小飞机倒挂于输液器小壶旁,将输液器袋当垫巾放于病人手下,扎止血带于穿刺点上6cm处,选好血管松止血带,消毒皮肤一遍碘酒待干时撕输液贴,输液贴粘于治疗盘内,两遍酒精脱碘,扎止血带,对污物碗二次排气,液体只能滴一滴,(用安尔碘消毒:第一遍后撕输液贴,输液贴粘于治疗盘内,第二遍后扎止血带,对污物碗二次排气,液体只能滴一滴)
然后绷皮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嘱病人慢慢松拳,同时松止血带,松水止,固定小飞机,依次将输液贴粘好,再次核对病人、药名、床号及输液治疗卡等,调节滴速,并嘱某某:
我已经为您扎好液体了,这是×××药,治疗××病的,滴速我已经调好,您不要调,如有不舒服及时按铃,我们也会随时来看您。整理用物,止血带浸泡于500mg有效氯的消毒液中,垫巾放入医疗垃圾袋内,整理病人至舒适体位,视情况加盖棉被等。洗手,在输液治疗卡上签字,注明滴速,执行时间,挂于输液杆上。
8、推治疗车回治疗室,处理用物,洗手,摘口罩。
《输液带来的危害》读后感
今天看了一篇新闻《医院输液室常常人满为患》,内容是这样的:昨天,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去年8月至今,全国有50%以上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初步统计基本药物价格大约下降了30%。他还透露,去年一年中国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过度用药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看了这篇报道你会有什么感觉,这只是官方统计数字,实际数字我相信远远高于这些,因为我知道很多小卫生室都在偷偷的进药,远高于通过正规渠道进的药,我记得小的时候听说谁挂水,很害怕的,只有大病才会选择挂水,现在呢?孩子们是在输液中长大的,请问谁家的孩子没有挂过水,谁没有挂过水呢,长期挂水会有什么严重后呢?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我国已成了重灾区。
国内外医学专家呼吁:“医生在选择用药时,要遵循可以口服的不注射,可肌肉注射不静脉注射的原则”。如医生违背这一原则,滥用输液,会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这是因为强行将药物和水往血液中灌输,要比口服药有更大的风险。临床发现“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微粒剧增。“吊瓶”中如合用七种药物,其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有些药物配合不当,进入血管可发生化学反应性沉淀。例如氨苄青霉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联用,可呈现棕色沉淀。有的医生常大量为病人输注维生素C。其实连续大量输注维生素C,可使病人出现中毒反应。
滥打“吊瓶”的输液反应也很严重。某科研单位统计:6个医疗单位,一年之中就有326例输液反应,其中死亡7例。输液反应轻者头痛、低烧、药疹、心慌,重者高烧、寒颤、关节酸痛、烦躁、抽搐、休克甚至死亡,滥打“吊瓶”还可造成人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一毫升药液中含有这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由于输液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长期输液常会导致静脉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硬化等。
静脉输液和口服药物的最终效果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病人胃肠功能正常,是万万不可滥用静脉输液的。滥用静脉输液一则多花钱,二则可使你的身体受到伤害,严重的甚至断送性命。那么,什么情况才能静脉输液给药呢?专家认为只有3种情况: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
许多年来医学界一直延用老一辈专家提出的“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静滴”的用药原则,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药品不再短缺,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强调一步到位,动辄就进行输液治疗,已经带来了许多严重的不良后果,以至于国外同行把我们社区诊所的医生称之为“水大夫”!
输液治疗尽管作用强、见效快,但它的危害和不良反应也很突出,不当的输液治疗将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中国的过度治疗,包括滥用抗生素和过度输液,已经在为“医药带来的害处多于带来的好处”做出生动的解释。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之一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但是这一原则早就在中国被突破,人们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就是输液和使用抗生素。过度输液有害,没有哪个医生不知道,为何 “明知故犯”不外乎是为了个人和单位的利益罢了,杜绝输液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医生自律、病人及其家属配合外,要靠制度保障医生待遇,约束医生行为;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制约医疗机构“高大全、奇新尖”盲目扩张逐利行为,才有看可能制约盲目输液过度治疗。下面介绍输液看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引起全民警示。
1.发热反应
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41摄氏度。
2.肺水肿
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水肿。
3.静脉炎
因为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4.空气栓塞
原因在于,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绀紫和缺氧,并可导致猝死。
5.“恶性”药物不良反应
打点滴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还曾有媒体曝光某医院在输液瓶中发现黑色絮状物。有医生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最终还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静脉滴注导致了这种不良反应的加剧,严重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欣弗”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让人触目惊心,挥之不去的痛。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不合理用药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
6.肉芽肿危害
最近,英国一名25天的新生儿因肠炎死亡,治疗后期曾输液数千毫升,在其肺病理切片中发现了肉芽肿,这是由于大量输液带来的不溶性微粒造成的。
近几十年来,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径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恰恰是那些直径在2-50微米之间,肉眼看不见,会移动,不能在体内代谢的有害微粒进入血管,导致了各种输液污染病。
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一毫升药液中含有这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
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
7.医源性感染
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
另外:
据统计用电镜观察每瓶输入人体的液体里有大约30万个直径在10--30?玻璃碎屑及橡胶微粒,而人体毛细血管直径只有10?,所以这些看不见的微粒将沉积在肺脏导致肺功能下降,现代人肺功能下降、肺活量降低与此不无关系!
输液过多过快将引起急性心衰,长期输液将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对健康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输液过多往往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导致人体菌群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细菌抗药性的增加.这些都将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严重的恶果!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有病就选择输液呢?
首先,形成这个数据的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我们自己。如今,输液似乎成了一个潮流,一进医院的话,一进急诊大厅的话,你看到的基本上都是输液的。事实上。一些感冒、发烧等一些原本可以不输液、还能省钱的小疾病,我们也会选择输液。尤其是冬季一到,感冒发烧的多,输液大厅人满为患。以三峡在线自己来说,本人一直坚持锻炼,但偶尔感冒还是有的。到医院之后,医生问是吃点药还是输液?我一般也会选择输液,因为我认为这样会好得快一些。三峡在线相信,在中国,像我这样宁愿多花钱快治病的人并不在少数,这样的想法是过度输液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于医生。对于一般的病,医院的医生很多的时候也会建议你输液。这样一是可以增加医院的收入,二是医生选择输液有时候是为了自我保护。三峡在线有一个当医生的朋友,我们曾经聊天的时候,他就说:“感冒死人,中国人肯定没法接受,只要这种观念在,就无法杜绝有些医生会选择性输液。”一般来说,在可输可不输的情况下,医生为了保险起见,让病人输液,也是以免出现意外,引起医患纠纷。与此同时,输液的费用远远高于口服药与肌肉注射,可以增加医院的收入。如此一箭双雕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在国外,门诊一般是不给你输液的,就是给一些普通的一些药什么的,比如说在美国要是感冒的话,医生一般不建议你输液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小病,输液不但是一个浪费,而且还有危害。在美国看病,医生首选是口服药,然后是肌肉注射,那么静脉注射被当作一种就是最后的给药方式,在其他办法都不行了的情况下才进行。看来,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我们中国的医生,还是病人都与国外的人们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呀。
第三,就是我们管理制度上的漏洞。说句实话,之所以有今天这个人均8瓶的数据,不全是由医院、医生与病人自己造成,还在于我们的制度。比如,为了控制总体药价,卫生部门给医生制定了使用廉价药物的比例。为平衡指标,个别医生也许会配一些低价位的药物,比如让病人输液。还有,有些医院医生的收入与医生的处方直接挂钩等等。这些制度上的原因都直接导致了这样的数据的产生。因此,我们的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加强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
此外,我们的制度还应该更多地保障群众用药安全,破解看病贵难题。当然,还有增强基本药物制度的推广。给大家普及这样一些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这个输液的数量降到3瓶4瓶。人均输液8瓶,中国人成了典型的输液狂了。多数医生开出了输液方,多数病人输了液,病菌就产生了耐药。这个数据背后抗生素耐药菌问题,以及百姓对输液微粒对健康造成损害的忧虑,但愿能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关于这个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医疗问题了,更多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地去努力,宣传层面的,改革层面的,包括大家心理调整等等。因此,我们所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而且我们必须得坚定地把这个工作做好。毕竟,健康永远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看了这篇报道你会有什么感觉,这只是官方统计数字,实际数字我相信远远高于这些,因为我知道很多小卫生室都在偷偷的进药,远高于通过正规渠道进的药,我记得小的时候听说谁挂水,很害怕的,只有大病才会选择挂水,现在呢?孩子们是在输液中长大的,请问谁家的孩子没有挂过水,谁没有挂过水呢,长期挂水会有什么严重后呢?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我国已成了重灾区。
国内外医学专家呼吁:“医生在选择用药时,要遵循可以口服的不注射,可肌肉注射不静脉注射的原则”。如医生违背这一原则,滥用输液,会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这是因为强行将药物和水往血液中灌输,要比口服药有更大的风险。临床发现“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微粒剧增。“吊瓶”中如合用七种药物,其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有些药物配合不当,进入血管可发生化学反应性沉淀。例如氨苄青霉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联用,可呈现棕色沉淀。有的医生常大量为病人输注维生素C。其实连续大量输注维生素C,可使病人出现中毒反应。
滥打“吊瓶”的输液反应也很严重。某科研单位统计:6个医疗单位,一年之中就有326例输液反应,其中死亡7例。输液反应轻者头痛、低烧、药疹、心慌,重者高烧、寒颤、关节酸痛、烦躁、抽搐、休克甚至死亡,滥打“吊瓶”还可造成人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一毫升药液中含有这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由于输液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长期输液常会导致静脉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硬化等。
静脉输液和口服药物的最终效果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病人胃肠功能正常,是万万不可滥用静脉输液的。滥用静脉输液一则多花钱,二则可使你的身体受到伤害,严重的甚至断送性命。那么,什么情况才能静脉输液给药呢?专家认为只有3种情况: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
许多年来医学界一直延用老一辈专家提出的“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静滴”的用药原则,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药品不再短缺,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强调一步到位,动辄就进行输液治疗,已经带来了许多严重的不良后果,以至于国外同行把我们社区诊所的医生称之为“水大夫”!
输液治疗尽管作用强、见效快,但它的危害和不良反应也很突出,不当的输液治疗将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中国的过度治疗,包括滥用抗生素和过度输液,已经在为“医药带来的害处多于带来的好处”做出生动的解释。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之一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但是这一原则早就在中国被突破,人们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就是输液和使用抗生素。过度输液有害,没有哪个医生不知道,为何 “明知故犯”不外乎是为了个人和单位的利益罢了,杜绝输液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医生自律、病人及其家属配合外,要靠制度保障医生待遇,约束医生行为;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制约医疗机构“高大全、奇新尖”盲目扩张逐利行为,才有看可能制约盲目输液过度治疗。下面介绍输液看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引起全民警示。
1.发热反应
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41摄氏度。
2.肺水肿
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水肿。
3.静脉炎
因为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4.空气栓塞
原因在于,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绀紫和缺氧,并可导致猝死。
5.“恶性”药物不良反应
打点滴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还曾有媒体曝光某医院在输液瓶中发现黑色絮状物。有医生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最终还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静脉滴注导致了这种不良反应的加剧,严重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欣弗”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让人触目惊心,挥之不去的痛。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不合理用药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
6.肉芽肿危害
最近,英国一名25天的新生儿因肠炎死亡,治疗后期曾输液数千毫升,在其肺病理切片中发现了肉芽肿,这是由于大量输液带来的不溶性微粒造成的。
近几十年来,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径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恰恰是那些直径在2-50微米之间,肉眼看不见,会移动,不能在体内代谢的有害微粒进入血管,导致了各种输液污染病。
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一毫升药液中含有这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
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
7.医源性感染
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
另外:
据统计用电镜观察每瓶输入人体的液体里有大约30万个直径在10--30?玻璃碎屑及橡胶微粒,而人体毛细血管直径只有10?,所以这些看不见的微粒将沉积在肺脏导致肺功能下降,现代人肺功能下降、肺活量降低与此不无关系!
输液过多过快将引起急性心衰,长期输液将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对健康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输液过多往往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导致人体菌群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细菌抗药性的增加.这些都将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严重的恶果!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有病就选择输液呢?
首先,形成这个数据的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我们自己。如今,输液似乎成了一个潮流,一进医院的话,一进急诊大厅的话,你看到的基本上都是输液的。事实上。一些感冒、发烧等一些原本可以不输液、还能省钱的小疾病,我们也会选择输液。尤其是冬季一到,感冒发烧的多,输液大厅人满为患。以三峡在线自己来说,本人一直坚持锻炼,但偶尔感冒还是有的。到医院之后,医生问是吃点药还是输液?我一般也会选择输液,因为我认为这样会好得快一些。三峡在线相信,在中国,像我这样宁愿多花钱快治病的人并不在少数,这样的想法是过度输液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于医生。对于一般的病,医院的医生很多的时候也会建议你输液。这样一是可以增加医院的收入,二是医生选择输液有时候是为了自我保护。三峡在线有一个当医生的朋友,我们曾经聊天的时候,他就说:“感冒死人,中国人肯定没法接受,只要这种观念在,就无法杜绝有些医生会选择性输液。”一般来说,在可输可不输的情况下,医生为了保险起见,让病人输液,也是以免出现意外,引起医患纠纷。与此同时,输液的费用远远高于口服药与肌肉注射,可以增加医院的收入。如此一箭双雕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在国外,门诊一般是不给你输液的,就是给一些普通的一些药什么的,比如说在美国要是感冒的话,医生一般不建议你输液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小病,输液不但是一个浪费,而且还有危害。在美国看病,医生首选是口服药,然后是肌肉注射,那么静脉注射被当作一种就是最后的给药方式,在其他办法都不行了的情况下才进行。看来,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我们中国的医生,还是病人都与国外的人们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呀。
第三,就是我们管理制度上的漏洞。说句实话,之所以有今天这个人均8瓶的数据,不全是由医院、医生与病人自己造成,还在于我们的制度。比如,为了控制总体药价,卫生部门给医生制定了使用廉价药物的比例。为平衡指标,个别医生也许会配一些低价位的药物,比如让病人输液。还有,有些医院医生的收入与医生的处方直接挂钩等等。这些制度上的原因都直接导致了这样的数据的产生。因此,我们的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加强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
此外,我们的制度还应该更多地保障群众用药安全,破解看病贵难题。当然,还有增强基本药物制度的推广。给大家普及这样一些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这个输液的数量降到3瓶4瓶。人均输液8瓶,中国人成了典型的输液狂了。多数医生开出了输液方,多数病人输了液,病菌就产生了耐药。这个数据背后抗生素耐药菌问题,以及百姓对输液微粒对健康造成损害的忧虑,但愿能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关于这个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医疗问题了,更多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地去努力,宣传层面的,改革层面的,包括大家心理调整等等。因此,我们所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而且我们必须得坚定地把这个工作做好。毕竟,健康永远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本文标题: 静脉输液发展史的读后感(静脉输液操作观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0865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