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管理读后感短句(心灵管理-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1-14 21:13:1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0

心灵管理-读后感阅读稻盛先生的《心灵管理》--人的心灵犹如庭园,如果不加耕耘,任其荒芜,那就会杂草丛生。人生就是一次伟大的经营,从肉体健康,到才...

心灵管理读后感短句(心灵管理-读后感)

心灵管理-读后感

阅读稻盛先生的《心灵管理》--
人的心灵犹如庭园,如果不加耕耘,任其荒芜,那就会杂草丛生。人生就是一次伟大的经营,从肉体健康,到才华智慧,再到心灵,无不需管理。健康才智虽为重要,但更高级的确是心灵上的管理,心灵是管理决定着格局大小,也决定着一个人能走多远,心至纯,行至美。

17年刚毕业的我,可谓是年轻力壮际,斗志昂扬时,平时也是喜欢运动的,身体素质不错。健康管理自认为没有多大的问题,目前只是在丰富学习各种能力,吸取经验,才刚刚开启才智管理之门。而在读完(心灵管理)这本书后,才猛然发现背后有更为重要的心灵管理。心灵管理之重要,重要在他决定着一个人的格局,及这个人的未来能够走到多远。

“螃蟹只会比照自己的壳的大小挖洞”。稻盛先生认为这是一个肚量问题,螃蟹洞好比经营,螃蟹的壳好比肚量,经营要是想扩大,那还得回归的经营者领导者的肚量上,唯有提高自己的心性,坚守本心,不断丰富自身知识、见识,才能壮大自身胆识与肚量,公司经营自然水涨船高。稻盛先生是有大智慧大格局之人,他的壳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是上升到一定高度了的,与其相比自是天壤之别,但是还是能借鉴一二。眼下我需要的是壮大我的“壳”,从工作中的一些细微感触,到前辈们的细细教诲,再到大大小小的培训会议,还是自己闲暇时的浏览学习,无论什么都得吸收,成为壮大“壳”的养分,派上用场的一天会到来的。

《心灵管理》读后感

  篇一:《心灵管理》读后感范文

  这是一个年长的科学家、企业家、哲学家和宗教家写的警世佳语。书中他总结了自己的事业的成功源于孜孜不倦的心灵管理。开辟了我们对心灵管理的新视野。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虽不认为“无商不奸”这一说话,但也不觉得经商的道理就像书中写的那样--作为人应该做的事,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这么简单。也许是涉世不深,把这世界想得太过复杂,才会不怎么相信思善行善就能改变命运,取得成功。但我还是会觉得作者的很多观点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同时心灵管理也是解决我碰到许多瓶颈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就怎样连接心灵管理和商业经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说说自己的看法。

  1、人生在世,需要三方面的管理:健康管理、才智管理和心灵管理。心灵管理是最容易忽视的,但是又是影响我们生活最大的一点。我们常常因为心灵管理不当而焦虑、痛苦、恼怒。甚至这些问题的出现时,我们都意识不到是心灵管理的问题。

  2、心灵管理就是抑自我,长真我的过程。然而我们要如何把握“自我”和“真我”之间的关系呢?作者在文中说到:自我多少要一些,但又必须让真我占据主要阵地。其实我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的中庸且正确,其中最难把握的是如何掌握留多少自我的那个度。这个度是每个人都不一样的,就像女生吃2两饭就饱了,男生吃4两才能饱,难道要说男生相对女生来说太过自我?

  3、如何抑自我,长真我呢?书中说:克己,于事事物物临机而克,则不克,平素修心则克也。我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的对,就像一个人给你的感觉是非常准的,他装得了样,装不了神,我个人还是很相信感觉的。所以要让别人感觉好,除非你本来就是很好的人,这需要你平日有意识的修炼自己。

  4、然而心灵管理不善对商业经营又有多大的关系呢?书中说到:以利他之心为基础判断时,就能看见事物的核心,判断就很少事物。利他之心是心灵管理的一部分,基础判断是商业经营中很重要的部分,通常一个对的判断带给你的商业财富是不可估计的。由此可见心灵管理对商业经营的影响之大。

  稻盛和夫说:“没有人生下来就具备高尚的人格和卓越的见识”。这些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意志塑造出来的。我想人生在世,不管你最后能积累多大的财富,我们追求的都是内心的平和,我们需要不断进行心灵管理来维持这种平和,经受灵魂的考验。

  篇二:《心灵管理》读后感范文

  大概数了一下,这可能是读的稻盛和夫的第12本书了。读完之后,整理一个感觉就是对稻盛和夫了解之后,再查漏补缺,补充细节。

  比如,西乡隆盛也叫西乡南洲;那个冒着战火劝稻盛和夫的父母送他去读中学的老师叫土井;那个让他读大学的老师叫辛岛;那个给他找到松风工业公司的老师叫竹下寿雄;那个夸他毕业论文不逊于京都名牌大学生的老师叫内野正夫;那个卖了房子给他开公司的人叫西枝一江;那个跟他亦师亦友的人叫宫村久治。

  他说,这些人缺了哪一个,都不能有今天的他。当然,这些感恩可能是他事后回想起来,才如此感激的,那么当时做出如此纯粹帮助他的人,他们的做法要更崇高一些。文中有两点,我个人非常赞同。

  一是很多人重视身体管理,才智管理,却忽略了心灵管理。心灵管理是幸福的源泉。其实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幸福来自于心灵。我们都需要幸福的能力。也许会有人说,我现在还没有达到那个“物质基础”,而其实,这个物质基础的高低也来自于心灵。

  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很大,就更要求我们时刻经营自己的心灵,坚守该坚守的,在世俗的奢靡中保持头脑清醒。

  二是身处适应的“磁场”,才能发挥伟大的力量(p133-p136)。一个人的能力会因为所处场所的不同而产生巨大的差异。面临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我逐渐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辗转这么多单位做实验,我发现在国有企业中,干活的都是临时工,拿钱多的却是正式工。所以临时工大都对正式工抱怨不已,这个“磁场”就造就了临时工大都想着何时转成正式工,我也可以“不干活”,却不会想等他成了正式工,也就是成了被下一批临时工抱怨的对象,如此恶性循环。

  有一句话说,我们不断成长,面对人情世故,当我们可以对喜欢的人冷漠,对不喜欢的人笑脸相迎时,也就成了我们当初所讨厌的那种人。

  时光转瞬,原来真的如此。我们做事越来越看重结果,所以实现的时候不再注意方式方法,而是不择手段。这是因为“世人只关注人成功时的光环”的普世价值观改变了我们成长中最最重要的东西。

  所以,我认为,做人最难的是要不在乎别人的目光,自己坚守。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大部分民众却习惯性站在人多的地方。最朴实简单的道理往往是最难做到的。零零总总,书不尽言,生活之中,个人自有成长吧。

  以前想不起在什么地方听过这样一句话:在论及日本改革触动部分阶层既得利益时,有一个日本人也曾不假思索大放厥词:中国和韩国遍地是钱,为什么不去抢,非要苛给自己人?写读后感时我在网上遍寻此人,却没有信息,只有一个博客里,说这个人叫西乡隆盛,他留下过南洲翁遗训,固也叫西乡南洲。

  篇三:《心灵管理》读后感范文

  关于稻盛和夫的`书,这几年跟着老师读了不少,从《活法》系列到《干法》,从《六项精进》、《垂直攀登》到如今的《心灵管理》。这本书简单易读,推荐序开头,具体案例结尾,中间的内容也和之前读过的书相似,稻盛和夫和大家分享他的成长经历及领悟,读起来熟悉而亲切,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敬天爱人”,“作为人,何为正确”,“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全书的正文分为三部分“对人生的思考”,“人为什么而活着”,“人生决定于在命运中与什么人相遇”,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巨大而深沉的话题,都引人深思。

  思考人生,人生是一个贯穿古今的话题,也是一个追随生命始终的话题。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我们时不时都会思考,回忆过去,总结当下,畅想未来。在我们小的时候,大家一定都有一个成为某某家的梦想,梦想着改变世界。慢慢的长大,随着见闻的增多,才发现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改变世界,改变国家,甚至是改变我们小小的家庭都是那么的困难。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太骨感。于是我们跟着别人一起投入到了人云亦云的潮流中,人生的道路变得越来越迷离扑朔。有的人跳进了所谓的一线城市,只为寻找机会为之一搏,还有的人不堪沉重的压力,喊出“逃离北上广”。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干什么,懵懵懂懂地摸索着前行。人生几十年,并不算太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能体会。但不论长短,轰轰烈烈或是平平庸庸,我们都不应该虚度自己的年华,多一分思考,少一分迷茫。

  人为什么而活着?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想必很多人都没去认真想过,亦或是想了但没有答案。人生就是人的生存,一切为了生存,更好的生存。有的人追求金钱地位,渴望活在别人的称赞声中,也有的人追求名誉为了获得自我满足。所有的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我们该知道除了物质还有精神。

  人生有成功,有失败,有幸运,有灾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人生的风浪磨练人的灵魂。在死亡到来之际,人生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都无法带走,拼搏奋斗的也好,处心积虑得来的也罢,统统变得毫无意义。就像稻盛所说的,我们应该修练心性,提升心智,祈求死亡时的灵魂比我们降临到世间时的灵魂更为高尚,寻求心安,寻求理得。

  人生决定于在命运中与什么人相遇。在现实生活中,朋友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稻盛在他的人生路上,遇到了多位良师益友,在他们的帮助下,自己拼命努力,最终取得巨大成就。但我认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也未必黑,关键在于自身。

  有人曾说:“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能登上巅峰。”君子固然能有帮助,小人对于我们的成长中也必不可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识千般人,才能有全面的进步。

  篇四:《心灵管理》读后感范文

  记得老师提前买了《心灵管理》一书,那时候保研一事还没确定,同学们都找工作去了,而心里却是蛮不安的,既不想去找工作,也没心思学习,这时候唯有读书可以让我静下心来,所以十月初就把这书给读完了。

  不久前,朋友在微信朋友圈上发了一句话“诺大的中国,竟然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然后我就给他回复说:“有时候,安静了才可以读书;有时候,却因为读书而变得安静”。现在看来,那时候也不是瞎说的,有点道理,读书确实可以使人静下心来。以前心里不开心时候,要么去打篮球,要么去骑车,唯有这样才可以使我得到发泄,心情才会好转。现在好了,多了另外一种方式——读书。

  以前大家一起读《论语别裁》和《孔子》的时候,都是挑着一些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句子来读,而现在读《心灵管理》,却是通篇读。刚开始的时候其实还有些不习惯,觉得有些句子没什么意思,怎么也要读,总是感觉怪怪的。但是后来才发现,这样通俗易懂的书如果还按以前的方式来读,不用什么时间就可以读完了,反而通篇读却可以让我们对整书的把握更好,更好地衔接整篇,效果很好。

  接下来可以好好谈谈对书上内容的一些理解。

  “作为人,何谓正确?”这句话,从我第一次接触稻盛和夫的《活法》,便印象深刻,坚持把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以此作为决策的标准,何等聪明!就像书中后面说到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我和一个真我,我们往往会把自我看得太重,做什么事情都是自己的利益为先,而忽略了真我,忽略了别人,甚至损害别人的利益!这样正确吗??自我是基于本能的,有些是基于生存的需要,我们当然不能完全抛离自我,那也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不能让低层次的自我过度膨胀,而要让真我在心中占据主要阵地,这样才是正确的。

  在做自行车协会会长的时候, 常常需要带一群人出去骑车,而这一群人里面,很多对于骑行上的观念并不太一样,有人喜欢追求速度,有人喜欢有些刺激的,而有些却只是追求路上的风景和美食。我们没办法一一满足他们的要求,有时候甚至可以说只需要把他们带出去再安全带回来就完成任务了。但是我们并没有这样做,每次策划活动的时候,包括目的地、路线、安全措施、吃饭地点,甚至是在哪里休息我们都需要详细地考虑,目的就是为了更多地考虑,每次活动能尽量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尽量让干事和会员有更多的收获,让大家对骑行有更深的理解。也会组织一些培训,让大家对团队骑行和修车有深入的了解,让他们有独立骑行的能力。我觉得这是正确的选择,因为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和我们一起骑车。

  “对于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因为现在做不到而设置界限,不要下定论说做不到。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是无限的’,自己设定的目标,在未来的某一时间一定会达到,并为此而不懈努力。”前段时间和朋友在聊天,发现我们有很多共通点,其中之一就是,在做很多事之前,我们总是会先估量一下自己能力,总是会觉得自己能力不够,迟迟不敢去做,其实说实话,我们并不比其他人差,但是别人敢去做,而我们却总是觉得自己能力不够,结果就是失去了机会,很可惜。现在我们也知道这一点,希望可以在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不断去改进。

  “劳动获得的喜悦是特别的喜悦,玩耍和趣味根本无法替代。聚精会神,孜孜不倦,克服艰辛后,达到目标时的成就感,世上没有哪种喜悦可以类比。不必脱离巨人,工作现场就是最好的磨炼灵魂的地方,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每天认真工作就能塑高尚的人格,就能获得幸福的人生。”在很多人眼里,工作其实是一项苦差事,很多人都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安分守己把工作做完就行了,真正把工作当作是趣事的人还真不多,而以工作做为磨炼灵魂的地方,更是少之又少。刚开始看书的时候,是因为心里有一些想不明白的事情,希望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再后来就是想多看看别人是怎么过生活的,从中获得一些灵感,到现在发现,看书(广义)和思考其实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

《心灵管理》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稻盛和夫《心灵管理》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灵管理》读后感1

  书,我确实还没有读完,读完后只是觉得我应该写一写,记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受。这是我第一次跟着老师读书,稻盛和夫——《心灵管理》。

  我平常不太会去看这类的书,觉得只是在讲大大的道理,不切实际,还不如去看小说,找点乐子。而且我一直都奉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理念,平常都不太爱读书,经常往外面跑,只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书才会很认真的去读,其他的书,有的看过了就忘记了,有的看了一半就不想看了……《心灵管理》也是闲暇的时候会看一下,但是看不久,看了几页就会做其他的事情,这也是我还没有看完书的原因之一。

  书还没有读完,我就说说已经读了一部分的感受。到目前为止,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做自己”。我们不需要想别人想的,做别人做的,喜欢别人喜欢的,我们只需做好自己。通俗一点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跟随自己的内心,只要你心无歪念,而且有利他大于利己的心,你做出来的事都会是美好的,即使有时候有的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但是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别人”都是浮云。

  感悟可能不够深刻,但这是我真真切切从书上学到并落实到实践上的。从小到大我都是特别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一个人,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评价。上了大学之后,好一点,但还是会在意其他人的各种意见。举个例子,前阵子处理班级的一些问题可能不够到位,事情做得不够好,从别人那里得知班里的某些同学对我有意见,从知道这个消息那一刻起我就闷闷不乐,想着他们原来这样看我的,怎么办?

  怎么才能改变他们的想法?怎么才能弥补呢?就是整天想有的没的,连上课也没有心情了。一两天之后就去读书会读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问题,然后联系到要做自己,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想法。最后就联系到最近发生的事情,其实我自己已经尽力把事情做好了,真的是尽了自己的能力,我不必懊悔,结果也不是我能控制的,其他人喜欢怎么想是他们的事情,反正我无愧于心。就是这样,整个人豁然开朗,轻松多了。

  最后,我对自己的两次无故缺席读书会也进行了反思。首先我必须承认自己是做错了,

  态度不端正,过于随意,不去读书会招呼也没有打一个,不过这周的读书会是彻底忘记了,更不用说要不要打招呼这回事。对此,我还是深感歉意的,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其次,是我对读书会的感受。去读书会就像是上课,说很重视,没有,不重视,也不是。基本固定的星期三晚上,探讨一下人生,思考学习书上教我们的东西。兴趣来时就读得津津有味,兴趣稍退就有时候开一下小差。认真的问了一下自己,读书会于我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第三,我是真真切切想跟老师做实验,但对读书不太感兴趣也是我的真实情况,老师您说不跟您读书就不能跟您做课题,这真的是给我出了难题。好好考虑了一番,我会为了能跟老师您做实验,而申请重新加入读书会,这也是为什么老师一提出每个月不能请假或者缺席两次的要求时,我会马上的答应的原因。不过我不知道老师您会不会接受我的再次申请,毕竟我的动机不纯粹,本身也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

  《心灵管理》读后感2

  这是一个年长的科学家、企业家、哲学家和宗教家写的警世佳语。书中他总结了自己的事业的成功源于孜孜不倦的心灵管理。开辟了我们对心灵管理的新视野。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虽不认为“无商不奸”这一说话,但也不觉得经商的道理就像书中写的那样--作为人应该做的事,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这么简单。也许是涉世不深,把这世界想得太过复杂,才会不怎么相信思善行善就能改变命运,取得成功。但我还是会觉得作者的很多观点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同时心灵管理也是解决我碰到许多瓶颈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就怎样连接心灵管理和商业经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说说自己的看法。

  1、人生在世,需要三方面的管理:健康管理、才智管理和心灵管理。心灵管理是最容易忽视的,但是又是影响我们生活最大的一点。我们常常因为心灵管理不当而焦虑、痛苦、恼怒。甚至这些问题的出现时,我们都意识不到是心灵管理的问题。

  2、心灵管理就是抑自我,长真我的过程。然而我们要如何把握“自我”和“真我”之间的关系呢?作者在文中说到:自我多少要一些,但又必须让真我占据主要阵地。其实我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的中庸且正确,其中最难把握的是如何掌握留多少自我的那个度。这个度是每个人都不一样的,就像女生吃2两饭就饱了,男生吃4两才能饱,难道要说男生相对女生来说太过自我?

  3、如何抑自我,长真我呢?书中说:克己,于事事物物临机而克,则不克,平素修心则克也。我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的对,就像一个人给你的感觉是非常准的,他装得了样,装不了神,我个人还是很相信感觉的。所以要让别人感觉好,除非你本来就是很好的人,这需要你平日有意识的修炼自己。

  4、然而心灵管理不善对商业经营又有多大的关系呢?书中说到:以利他之心为基础判断时,就能看见事物的核心,判断就很少事物。利他之心是心灵管理的一部分,基础判断是商业经营中很重要的部分,通常一个对的判断带给你的商业财富是不可估计的。由此可见心灵管理对商业经营的影响之大。

  稻盛和夫说:“没有人生下来就具备高尚的人格和卓越的见识”。这些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意志塑造出来的。我想人生在世,不管你最后能积累多大的财富,我们追求的都是内心的平和,我们需要不断进行心灵管理来维持这种平和,经受灵魂的考验。

  《心灵管理》读后感3

  大概数了一下,这可能是读的稻盛和夫的`第12本书了。读完之后,整理一个感觉就是对稻盛和夫了解之后,再查漏补缺,补充细节。

  比如,西乡隆盛也叫西乡南洲;那个冒着战火劝稻盛和夫的父母送他去读中学的老师叫土井;那个让他读大学的老师叫辛岛;那个给他找到松风工业公司的老师叫竹下寿雄;那个夸他毕业论文不逊于京都名牌大学生的老师叫内野正夫;那个卖了房子给他开公司的人叫西枝一江;那个跟他亦师亦友的人叫宫村久治。

  他说,这些人缺了哪一个,都不能有今天的他。当然,这些感恩可能是他事后回想起来,才如此感激的,那么当时做出如此纯粹帮助他的人,他们的做法要更崇高一些。文中有两点,我个人非常赞同。

  一是很多人重视身体管理,才智管理,却忽略了心灵管理。心灵管理是幸福的源泉。其实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幸福来自于心灵。我们都需要幸福的能力。也许会有人说,我现在还没有达到那个“物质基础”,而其实,这个物质基础的高低也来自于心灵。

  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很大,就更要求我们时刻经营自己的心灵,坚守该坚守的,在世俗的奢靡中保持头脑清醒。

  二是身处适应的“磁场”,才能发挥伟大的力量。一个人的能力会因为所处场所的不同而产生巨大的差异。面临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我逐渐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辗转这么多单位做实验,我发现在国有企业中,干活的都是临时工,拿钱多的却是正式工。所以临时工大都对正式工抱怨不已,这个“磁场”就造就了临时工大都想着何时转成正式工,我也可以“不干活”,却不会想等他成了正式工,也就是成了被下一批临时工抱怨的对象,如此恶性循环。

  有一句话说,我们不断成长,面对人情世故,当我们可以对喜欢的人冷漠,对不喜欢的人笑脸相迎时,也就成了我们当初所讨厌的那种人。

  时光转瞬,原来真的如此。我们做事越来越看重结果,所以实现的时候不再注意方式方法,而是不择手段。这是因为“世人只关注人成功时的光环”的普世价值观改变了我们成长中最最重要的东西。

  所以,我认为,做人最难的是要不在乎别人的目光,自己坚守。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大部分民众却习惯性站在人多的地方。最朴实简单的道理往往是最难做到的。零零总总,书不尽言,生活之中,个人自有成长吧。

  以前想不起在什么地方听过这样一句话:在论及日本改革触动部分阶层既得利益时,有一个日本人也曾不假思索大放厥词:中国和韩国遍地是钱,为什么不去抢,非要苛给自己人?

  《心灵管理》读后感4

  记得老师提前买了《心灵管理》一书,那时候保研一事还没确定,同学们都找工作去了,而心里却是蛮不安的,既不想去找工作,也没心思学习,这时候唯有读书可以让我静下心来,所以十月初就把这书给读完了。

  不久前,朋友在微信朋友圈上发了一句话“诺大的中国,竟然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然后我就给他回复说:“有时候,安静了才可以读书;有时候,却因为读书而变得安静”。现在看来,那时候也不是瞎说的,有点道理,读书确实可以使人静下心来。以前心里不开心时候,要么去打篮球,要么去骑车,唯有这样才可以使我得到发泄,心情才会好转。现在好了,多了另外一种方式——读书。

  以前大家一起读《论语别裁》和《孔子》的时候,都是挑着一些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句子来读,而现在读《心灵管理》,却是通篇读。刚开始的时候其实还有些不习惯,觉得有些句子没什么意思,怎么也要读,总是感觉怪怪的。但是后来才发现,这样通俗易懂的书如果还按以前的方式来读,不用什么时间就可以读完了,反而通篇读却可以让我们对整书的把握更好,更好地衔接整篇,效果很好。

  接下来可以好好谈谈对书上内容的一些理解。

  “作为人,何谓正确?”这句话,从我第一次接触稻盛和夫的《活法》,便印象深刻,坚持把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以此作为决策的标准,何等聪明!就像书中后面说到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我和一个真我,我们往往会把自我看得太重,做什么事情都是自己的利益为先,而忽略了真我,忽略了别人,甚至损害别人的利益!这样正确吗??自我是基于本能的,有些是基于生存的需要,我们当然不能完全抛离自我,那也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不能让低层次的自我过度膨胀,而要让真我在心中占据主要阵地,这样才是正确的。

  在做自行车协会会长的时候,常常需要带一群人出去骑车,而这一群人里面,很多对于骑行上的观念并不太一样,有人喜欢追求速度,有人喜欢有些刺激的,而有些却只是追求路上的风景和美食。我们没办法一一满足他们的要求,有时候甚至可以说只需要把他们带出去再安全带回来就完成任务了。但是我们并没有这样做,每次策划活动的时候,包括目的地、路线、安全措施、吃饭地点,甚至是在哪里休息我们都需要详细地考虑,目的就是为了更多地考虑,每次活动能尽量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尽量让干事和会员有更多的收获,让大家对骑行有更深的理解。也会组织一些培训,让大家对团队骑行和修车有深入的了解,让他们有独立骑行的能力。我觉得这是正确的选择,因为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和我们一起骑车。

  “对于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因为现在做不到而设置界限,不要下定论说做不到。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是无限的’,自己设定的目标,在未来的某一时间一定会达到,并为此而不懈努力。”前段时间和朋友在聊天,发现我们有很多共通点,其中之一就是,在做很多事之前,我们总是会先估量一下自己能力,总是会觉得自己能力不够,迟迟不敢去做,其实说实话,我们并不比其他人差,但是别人敢去做,而我们却总是觉得自己能力不够,结果就是失去了机会,很可惜。现在我们也知道这一点,希望可以在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不断去改进。

  “劳动获得的喜悦是特别的喜悦,玩耍和趣味根本无法替代。聚精会神,孜孜不倦,克服艰辛后,达到目标时的成就感,世上没有哪种喜悦可以类比。不必脱离巨人,工作现场就是最好的磨炼灵魂的地方,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每天认真工作就能塑高尚的人格,就能获得幸福的人生。”在很多人眼里,工作其实是一项苦差事,很多人都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安分守己把工作做完就行了,真正把工作当作是趣事的人还真不多,而以工作做为磨炼灵魂的地方,更是少之又少。刚开始看书的时候,是因为心里有一些想不明白的事情,希望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再后来就是想多看看别人是怎么过生活的,从中获得一些灵感,到现在发现,看书(广义)和思考其实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

稻盛和夫"心灵管理"读后感

读稻盛和夫《心灵管理》有感
  
  英国哲学家站莫斯。埃伦有一本著作《原因和结果的法则》,如此述说心灵管理:
  
  人的心灵像庭园。这庭园,既可理智地耕耘,也可以放任它荒芜,无论耕耘还是荒芜,庭园院不会空白。如果自己的庭园里没有播种美丽的花草,那么无数杂草的种子必将飞落,茂盛的杂草将占满你的庭园。出色的园艺师会翻耕庭园,除去杂草,播种美丽的草花,不断培育。如果我们想要一个美好的人生,我们就要翻耕自己心灵的庭园,将不纯的思想一扫而光,然后栽上清纯的,正确的思想,并将它培育下去。我们选择正确的思想,并让它在头脑里扎根,我们就能升华为高尚的人。我们选择错误的思想,并让它在头脑里扎根,我们就会坠落为禽兽。播种在心灵中的一切思想的种子,只会生长出同类的东西,或迟或早,它们必将开出行为之花,结出环境之果。好思想结善果,坏思想结恶果。
  
  每次读完这段话我都会陷入深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如何度过这段有限的人生才是正确的?看着周边的同事和朋友,热心关注于养生节目,养生书籍,或者因为单位的某一次体检项目不合格,眉头紧锁,忧心忡忡,我就在想,难道健康管理才是最重要的吗?有时候和朋友小聚,谈论最多的就是谁谁又有什么项目,又考了什么证书,又赚了多少钱,瞧人家多聪明,多能干,多有出息,那一刻我又会不经意的问自己,难道才智管理最重要吗?其实细细想想,我们哭着降临这个世界,来的目的就是忍受人间的凄苦,品尝人生五味。我们笑着离开这个世界,就是因为我们经历过这段旅程,然后释然、顿悟后离开。来时分文没有,走时无牵无挂。
  
  来到这个世上走了一趟,能留下的也许就剩下灵魂了。而所谓的灵魂其实不就是心灵管理吗?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儿时的我们单纯的像一张白纸,那时的行为就是“人何为正确”,世界要么是黑的,要么是白的,对于人的区分只有好人与坏人。渐渐地我们踏入这个社会,看见的,听到的,内心想到的逐渐成为“自我”。一切出发点都以“自我”为中心,能否升官发财,能否名利双收,能否对自己有利。眼中只有“自我”时,我们心灵的那张白纸也逐渐由白色变成五颜六色直到最终的黑色。
  
  当自我无限膨胀时,个人的占有欲望会变得贪得无厌。不信你看多少位青年才俊锒铛入狱,只因钱不够花,权不够用;不信你瞧,多少人忙忙碌碌只为金银满山,哪怕丧尽天良,祸害子孙;不信你瞅,山不再绿水不再清,天不再蓝,城市雾霾聚拢不散,只因企业要生产,政府要税收,环境要污染。无限的欲望,让企业变得不择手段,毫无诚信。地沟油,毒馒头,瘦肉精,红心鸭蛋……无限的欲望让政府官员沦为“硕鼠”,住豪宅,开好车,喝好酒,吃盛宴,出入有司机接送,公文有秘书代劳,生活有保姆伺候,花销有手下孝敬。见了上司摇尾乞怜,阿谀奉承,见了百姓横眉冷对,呲牙咧嘴。最终豪宅变成四面墙,美酒变成白开水,公文变成悔罪书,秘书变成狱中友,保姆变身教导员,盛宴变成窝窝头。
  
  人的一生究竟应该如何度过?每次读稻盛和夫的著作,我都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其实稻盛和夫的著作我已经读过很多本,有《活法》《干法》《六项精进》《经营十二条》《人为什么活着》《敬天爱人》《创造收益1.2.3》《阿米巴经营》《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坚守底线》《提高心性,拓展经营》《稻盛和夫》,算上这本《心灵管理》总共有13本了。最初的读书动机仅仅是因为想要了解经营的实质,特别是稻盛和夫创办了京瓷和KDDI两个集团企业位居世界500强之内;65岁时,他依然投入佛门,并对佛教的精髓“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智慧,做出了深入的解释,进一步完善了经营哲学内涵。2021年2月,已经78岁高龄的稻盛和夫出任濒临破产的日航董事,并让日航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扭亏为盈。可以说他同时掌管了3家世界500强企业,并且全部盈利。与其说是一个神话,不如说商场上不败的传奇。如今他开始在全球各地建立盛和塾,推广自己的经营哲学。
  
  由最初的经营哲学到如今的心灵管理,究其原因其实是对自我灵魂的救赎。“人,何为正确。”“自我”与“真我”,“利己”与“利他”包含的真理并非莫测高深。做人与处事,没有私欲出于公心,就会得到身边人的赞赏和信任。由此聚集强大的磁场,也可以理解为人脉圈子。由于你出于公心,出发点是利他的,而不是利己的,朋友就愿意与你相处,由此实现共赢。同样由于你的出于公心,公司员工就会信服你,愿意与你一起实现企业的共同愿景,甘心情愿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勇于付出。此刻员工就是自燃型的员工,他会比老板更用心自己的企业,更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阿米巴经营理念就是在经营哲学基础上,推出的一套管理会计理念。阿米巴就像是孙悟空身上的毫毛,变身为无数个向你一样热心企业发展的管理者。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班组,化身为独立核算的经营实体,班组或领班就是这个经营实体的管理者,他们会主动关注生产的每一个细节,因为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他们部门的成本核算。但前提是管理者首先是“利他”信念的坚定支持者,因为“利他”不“利己”才能出于公心核算本部门运营成本,并将公司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由于调动公司各个部门的每一个环节,就像激发了身体里的激情细胞,管理者的理念和愿景被同时调动起来,统一起来,怎能战无不胜呢?
  
  心灵管理将经营哲学推广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内心深处。如果说我们的心灵是一座花园的话。那么我们自己就是这个花园里辛勤劳作的园丁,如果我们忽视了对心灵花园的管理,我们的内心就会荒芜,长满杂草。眼中就只有“自我”,并以自我为中心,处处计较,精于算计,最终像红楼梦中的二奶奶,反倒算计了自己的卿卿性命。如果我们内心时刻反省自己的内心,不让杂草在心灵花园扎根,我们内心就会多一些“真我”,想问题,办事情就会从“人,何为正确?”为出发点,让自己的心灵磁场汇聚更多正能量,由此得到心灵的净化,灵魂的救赎,最终磨砺心智,实现道德高尚的境界。
本文标题: 心灵管理读后感短句(心灵管理-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0390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哈克贝恩历险记读后感(《哈克历险记》读后感)三年级上册读书读后感200字左右(小学三年级读后感作文200字(六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