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简史读后感哲学简史读后感所谓读史能够明智,看一件事物需要了解它形成发展演绎的整个过程,方能对其现状理解的更为透彻。现代中国人的观念一定与古代...
哲学简史读后感
哲学简史读后感所谓读史能够明智,看一件事物需要了解它形成发展演绎的整个过程,方能对其现状理解的更为透彻。现代中国人的观念一定与古代中国思想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制度的改良与革命,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以坚船利炮促成两个文明碰撞所致的一次次的思潮,也无一不见证了中国人在思想上发生的变化,由传统的向现代的更为开放的观念转变。还记得高中那会儿上中国近现代史课,学到西方人一次次侵略我们的国土,一次次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心中难免很悲凉。总有个挥之不去的困惑萦绕在脑海里。为什么中华文明曾经在唐朝时候如此强大,综合国力在当时属世界前列;而到了明清,国家却一步步走向没落,政府的集权暴政和愚昧无知随着文字狱的兴起、闭关锁国政策的加强到达了极致。而与此同时,西方为什么能够促成社会的工业革命,科技振兴。等待中国的,却只有西方列强的欺辱践踏百般蹂躏。
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从宏观上对中国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原本的一些困惑也逐渐有了答案。任何事物都有个起源,中国人的思想也不例外。思想观念最初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理环境。中国是个大陆国家,与古希腊海洋环境不同,中国陆地面积大而且多山,地理上便有着封闭的特点。希腊人漫游列岛,中国人只能望洋兴叹。不能从事海洋活动的中国人便依附在土地上进行辛勤的耕作劳动。所以农业历来都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历代的统治者采取的都是重农轻商的政策,他们坚信,人可以不做生意,但不能没有饭吃。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社会便得以长期的发展,并成了维持社会运行的基础。农业这种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得中国的哲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思想。有了耕作的传统,农民世世代代依附在自己的土地上,家族制便应运而生。从这儿可以发现中国与西方海洋国家在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开始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可以说,儒家的整套伦理是家族制的一个理论升华。儒家的伦理很强调人们各自的位置,君臣父子,每个人都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从积极层面上讲,用伦理去规范人的行为可以避免由无序引起的社会混乱,强调人在各自的角色中做好份内该做的事情,对当今社会仍有积极作用;而另一方面,消极的说,在儒家的人伦关系中,人与人是不平等的,从而才会被统治者利用成为其专制统治的工具,发展成为后来的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绝对服从。而这正是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走不出盛衰怪圈的最根本的原因——平等制约的缺失。
中国封建社会主流哲学思想主要有儒、法、道三家。儒家重人伦,法家重赏罚分明,道家重无为。每个朝代之初,百废待兴,统治者大多励精图治,道家“清虚自守”、“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就其用来作为恢复国力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法律指导思想。而到了统治中期,社会需要稳定秩序,统治者大多采用儒家伦理来教化百姓,使子女孝顺父母,臣民忠于君主。盛极必衰,由于缺乏监督和制约,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每个王朝的鼎盛便预示着她开始一步步的走向衰败。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王朝末期,官吏贪污腐化,鱼肉百姓。此时民怨沸腾,统治者不得不采用法家的重刑法的那套办法来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纵观中国哲学,无论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把关注点放在具象的人伦关系上,所以被认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哲学。中国人不会像西方人那样去探究分析一个事物的本质,不会形而上的去思考讨论客观存在与主观意识的关系,所以产生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种子。文艺复兴是西方社会的转折点,大大解放了人性,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接之而来的启蒙运动,更是大力宣扬了理性与科学,给封建的宗教统治以致命的一击,促使西方社会大踏步的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远在东方的明清政府,正在一步步的把专制集权推向历史的顶峰,人性被磨灭,何来理性科学的土壤,有的只是进一步的封闭和愚昧。四大发明在中国被用作迷信活动,却被西方人用作制造打开中国大门的坚船利炮。悲哉!
1840年鸦片战争,随着国门的被迫打开,西方思潮的涌入也大大冲击了中国社会。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孙中山号召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提倡民主共和,可是民主思想并没有深入百姓,共和只是少数知识分子的美丽的梦。张勋复辟,袁世凯篡权,北洋军阀专制统治,中国的自由只是统治阶级的自由,民众仍被奴役。包括后来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眼看着现代化的火种正要燃烧,却被毛泽东酿造的灾难性的文革扑灭。统治者号召群众起来集体做一件事在中国是一个传统,然而,历史上每每灾难的发生,并非有些人故意把大家引向灾难,而是他们坚信,只有他们才能把所有人带向光明。当下中国有些人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些人想提倡学习西方文明,我想,这本身就是件好事,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不正证实着我们在向更为民主的社会迈进么。
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从宏观上对中国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原本的一些困惑也逐渐有了答案。任何事物都有个起源,中国人的思想也不例外。思想观念最初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理环境。中国是个大陆国家,与古希腊海洋环境不同,中国陆地面积大而且多山,地理上便有着封闭的特点。希腊人漫游列岛,中国人只能望洋兴叹。不能从事海洋活动的中国人便依附在土地上进行辛勤的耕作劳动。所以农业历来都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历代的统治者采取的都是重农轻商的政策,他们坚信,人可以不做生意,但不能没有饭吃。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社会便得以长期的发展,并成了维持社会运行的基础。农业这种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得中国的哲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思想。有了耕作的传统,农民世世代代依附在自己的土地上,家族制便应运而生。从这儿可以发现中国与西方海洋国家在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开始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可以说,儒家的整套伦理是家族制的一个理论升华。儒家的伦理很强调人们各自的位置,君臣父子,每个人都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从积极层面上讲,用伦理去规范人的行为可以避免由无序引起的社会混乱,强调人在各自的角色中做好份内该做的事情,对当今社会仍有积极作用;而另一方面,消极的说,在儒家的人伦关系中,人与人是不平等的,从而才会被统治者利用成为其专制统治的工具,发展成为后来的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绝对服从。而这正是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走不出盛衰怪圈的最根本的原因——平等制约的缺失。
中国封建社会主流哲学思想主要有儒、法、道三家。儒家重人伦,法家重赏罚分明,道家重无为。每个朝代之初,百废待兴,统治者大多励精图治,道家“清虚自守”、“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就其用来作为恢复国力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法律指导思想。而到了统治中期,社会需要稳定秩序,统治者大多采用儒家伦理来教化百姓,使子女孝顺父母,臣民忠于君主。盛极必衰,由于缺乏监督和制约,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每个王朝的鼎盛便预示着她开始一步步的走向衰败。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王朝末期,官吏贪污腐化,鱼肉百姓。此时民怨沸腾,统治者不得不采用法家的重刑法的那套办法来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纵观中国哲学,无论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把关注点放在具象的人伦关系上,所以被认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哲学。中国人不会像西方人那样去探究分析一个事物的本质,不会形而上的去思考讨论客观存在与主观意识的关系,所以产生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种子。文艺复兴是西方社会的转折点,大大解放了人性,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接之而来的启蒙运动,更是大力宣扬了理性与科学,给封建的宗教统治以致命的一击,促使西方社会大踏步的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远在东方的明清政府,正在一步步的把专制集权推向历史的顶峰,人性被磨灭,何来理性科学的土壤,有的只是进一步的封闭和愚昧。四大发明在中国被用作迷信活动,却被西方人用作制造打开中国大门的坚船利炮。悲哉!
1840年鸦片战争,随着国门的被迫打开,西方思潮的涌入也大大冲击了中国社会。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孙中山号召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提倡民主共和,可是民主思想并没有深入百姓,共和只是少数知识分子的美丽的梦。张勋复辟,袁世凯篡权,北洋军阀专制统治,中国的自由只是统治阶级的自由,民众仍被奴役。包括后来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眼看着现代化的火种正要燃烧,却被毛泽东酿造的灾难性的文革扑灭。统治者号召群众起来集体做一件事在中国是一个传统,然而,历史上每每灾难的发生,并非有些人故意把大家引向灾难,而是他们坚信,只有他们才能把所有人带向光明。当下中国有些人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些人想提倡学习西方文明,我想,这本身就是件好事,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不正证实着我们在向更为民主的社会迈进么。
急需一份西方哲学简史的读后感
1500字左右西方哲学史 读后感
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面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通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理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唯心让人傲慢)。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面对了死亡后,在面对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现在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己,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期望永恒的一种思想,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当然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天体物理给了我一个类似神秘主义的答案。
宇宙是如此的广袤,有着太多人类所称之为科学的东西,它是如此的寂寞,亿万年来是如此的安静(我用了好久时间才适应用“它”来形容宇宙)。它需要有什么来理解它,来认可它的存在,而人类作为一种智慧生物,承担起了这个责任。人类根本的责任,是发展科学,是尽可能的去了解这个宇宙的根本。
在这个基础上,我才展开其他的思考。
为了发展科技,在现今的情况来看,只有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才行。这样,我的思想难免的流于世俗了。
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面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通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理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唯心让人傲慢)。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面对了死亡后,在面对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现在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己,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期望永恒的一种思想,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当然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天体物理给了我一个类似神秘主义的答案。
宇宙是如此的广袤,有着太多人类所称之为科学的东西,它是如此的寂寞,亿万年来是如此的安静(我用了好久时间才适应用“它”来形容宇宙)。它需要有什么来理解它,来认可它的存在,而人类作为一种智慧生物,承担起了这个责任。人类根本的责任,是发展科学,是尽可能的去了解这个宇宙的根本。
在这个基础上,我才展开其他的思考。
为了发展科技,在现今的情况来看,只有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才行。这样,我的思想难免的流于世俗了。
西方哲学史全增瑕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以前看过几本哲学的书籍,一般都看不懂!这段有时间,从头又读了一遍西方哲学史,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哲学。西方的哲学是首先要推崇希腊哲学,也就是古希腊哲学。这里首先研究的就是自然,研究一下金木水火土是什么,由什么组成的,以及他们之间是怎么变化的。研究这些问题的一些牛人有记载很多,比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慢德......。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和行为问题被提出来了,就是说,真理的问题,那句“吾爱吾师,我更爱真理”的话大家就知道了吧。由于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都出来了,就会有人站出来了,说好多东西不合理,有名的就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位,他们去除糟粕,取其精华。把哲学的世界重新整理了一下。之后就是伦理问题,说实在的,我一直没有弄明白伦理到底说的是什么,好像是说,人的灵魂和世界还有社会之间的关系。但是是什么关系不太懂。 随着人类的进步,基督教出现了。基督教的出现,带来了很多神话的东西,被称作神学。有很多人研究和信奉这个东西。结果就著书立院,出现了经院哲学,也出现了教会。教会以信仰为背景,以神权为手段,以统治者的身份出现了。人类还在进步,科学的大门已经找到了,但是还没开。但是人类还是向着真理出发的,以当时的科学水平,发现很多经院哲学是错的,有人出来反对。结果也是悲剧了。历史的必然规律是:一个出现,就会伴随着另一个消亡。自然哲学的出现(科学)打击了经院哲学,经院哲学为了生存,只能改变了,变得更玄乎了。自认科学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个就叫做经验哲学。既然是经验,就自然出现个人主观色彩,大家就是出来理论一番。理论的最后结果一般是,出来一个大人物,以公正的身份去评判。以批判的眼光对待问题。这里面也参杂着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其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到现在还很实用。到现在的实用主义哲学登上历史舞台,看看身边的人,都是实用主义,不喜欢理论。各个问:有什么用啊?问这种话的人,我想还是先读读书吧,之后再问吧。要不会让人笑话的。因为理论是基础,理论很重要的。不要问他有什么用,比如问你:刚出生的小孩有什么用啊?与此相同,理论就是刚出生的小孩,等他长大了,就知道他有什么作用了。 可以说,在苏格拉底之前,人类的意识是由酒神的迷狂主导的,可以看到赫拉克利特在虔诚之中呐喊世界是一团不灭的火焰,可以听到荷马在疯狂之中演唱神与英雄们强大的力量;而到了苏格拉底,人类就开始冷静思考了,思考着人类自身的秩序,而把那种酒神迷狂的火焰被冷静的理智浇灭了,这就是为什么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要把荷马这样的诗人驱逐出他的理想国了。诗人的力量可以触及宇宙的每一个角落,而柏拉图的已经观察到宇宙的每一角落了,他却不愿承认自己是诗人:他用冷静的理智来反对酒神的迷狂,却不知自己已陷入迷狂之中。与其说他的“理念”是一种单纯的哲学,不如说他创造了一种关于美的意境,天地万物都可以归服于“理念”的名义下,这何尝不是人类意识中那种最纯粹的、统一的关于宇宙初生之美的体验呢!美在第一双眼睛看来是不可言说的,而柏拉图却说了出来!在无意之中,柏拉图的“理念”接近了上帝,可他终究只是接近。在苏格拉底之前的思想家则是和上帝融为一体的,他们就是神。可以说,柏拉图是最后一个体验到古希腊那种酒神的迷狂的人,而柏拉图之后的人更多的是看到他那种冷静的理智,仿佛再也听不到诗人那疯狂的呐喊了,仿佛再也没有和宇宙万物融为一体的体验了。
本文标题: 世界哲学简史读后感(急需一份西方哲学简史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0386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