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敬茶,的,主要内容求妙玉敬茶的主要内容!谢谢了!贾母到了栊翠庵,带着刘姥姥,还有一拨小姐什么的去了。妙玉就给贾母献茶,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茶具呢...
妙玉敬茶 的 主要内容
求妙玉敬茶的主要内容!谢谢了!曹雪芹多省事啊,他要传达一个什么信息?显然,贾母跟妙玉的家庭,跟她的上一辈,还不仅是父母一辈,可能跟她爷爷奶奶一辈,曾经非常地熟悉。她知道妙玉家的待客习惯,在妙玉长辈在世的时候,妙玉那家人待客,总是要端出六安茶来,这已成待客的惯例。贾母她是贾府的老祖宗,妙玉是晚辈,她用不着客气,所以曹雪芹不多废话,就直接写贾母说,我不吃六安茶。然后妙玉这个角色在第一次出场中也就第一回开口了,妙玉这句话也很简洁,更妙,很厉害,她说,知道,这是老君眉。厉害不厉害?贾家和妙玉背后的那个家庭之间的关系,就点出来了。那家人过去跟贾家交往,老往外端六安茶,不合贾府人的口味,特别不合贾母的口味。而这一年妙玉她已经十八岁了,她父母虽然双亡,家庭记忆还是有的,她老早就有防备,是不是啊?所以她立刻回答了两个字,知道,然后告诉贾母,这是老君眉。妙玉也是软顶,她不能对贾母话多,说你不吃六安茶,但这不是六安茶,不用换,这是老君眉,老君眉你得喝吧,老君眉这名称含有祝寿的意思,你不能拒绝好意吧?贾母接过了茶,但贾母也很厉害,她就问是什么水?懂得喝茶才有这种话,对不对?不懂得喝茶,她会这么问吗?作者把贾母写得也很有性格,很会享受生活,享受到精致入微的地步,这种人真的是品茶,不能叫喝茶,叫品茶。会品的不仅要挑剔茶叶,光说茶叶是老君眉没有用,还要讲究烹茶的用水,所以必须问是什么水,如果水不合格,那么茶叶合格了,也还是不能喝。妙玉就告诉她,是旧年蠲的雨水。过去烹茶时兴把今年雨季那个雨水,拿坛子罐子接了,接了以后让它澄清,清了以后把水滗出来,搁在专门的一种瓷器里面,或者陶器里面,埋在树根底下,过了一年以后,再把它刨出来,然后用那个水烹茶,那才算是合格的水,现汲的井水是不行的。可能现在有人听着觉得,哎哟,那个能喝吗?咱们现在有自来水、矿泉水、太空水,陈旧的雨水怎么能喝啊?但是一个时代一种讲究,当时就认为旧年蠲的雨水是很高级的烹茶用水。贾母一听,茶也对路水也合格,当然也就算了,就品那杯茶,喝去半盅。
通过贾母和妙玉短短的两次对话,我觉得,妙玉这个人物固然是一个艺术形象,但她是有生活原型的,否则作者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来。我们不要忘记贾母的原型是康熙朝苏州织造李煦的妹妹,现在书里交代妙玉是苏州人士,她的原型应该就是苏州一个官宦人家的女儿。她父亲的官职可能与茶叶的生产贸易税收有关,所以她家对各种茶叶,以及烹茶用水还有茶具,都非常懂行,非常讲究。管宫廷织品,并且还经常兼管盐政的官员李煦,与同一地方管理茶政的官员之间,关系当然可以是非常密切的,两家的家属也会认识,礼尚往来。因此,前面写仆人跟王夫人介绍妙玉的情况,她不等听完就表了态,以及这里写贾母进了禅堂坐下,没等接待者开口就宣称不吃六安茶,就都不奇怪了。贾母的原型后来常住南京,之后王夫人成为她儿媳妇,一起住,但她们跟苏州的亲友保持着密切联系,与妙玉家是有来往的,用不着别人详细介绍,她们知其根底。我认为,曹雪芹这样写,就是因为在真实的生活里,有那么一个苏州的官宦人家,有那么一个比他大几岁的女性。我还特别注意到,六安茶和老君眉都是好茶,但六安茶——出产地在安徽六安——的特点是很本色,略有苦味。一个非豪门出身的靠科举当上官儿的人,他和他的家人喜好喝六安茶,来了客人也往往敬六安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很自然的现象。但是生活中的李家曹家,到了书里化为了史家贾家,他们是公侯的后代,世代簪缨,没有什么寒窗苦读的感受,犯不上喝略带苦味的六安茶来抚慰自己的心灵。他们爱喝的,是几种每年特别要向皇帝进贡的香茶,那么老君眉——产在洞庭湖的君山——形如银针,味甘气醇,当然就很符合他们的心理和舌喉的需求了。妙玉深知这些侯门贵族的讲究,不献六安茶而捧出老君眉,也就顺理成章了。我觉得这样的细节是很难凭空虚构的,应该是从生活的原生态里提炼出来的,难为曹雪芹把这么丰富的内涵,用如此简洁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红楼梦妙玉结局是怎样的
妙玉是《红楼梦》中人物之一,也是金陵十二衩之一。红楼梦妙玉为苏州人士,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出生。妙玉自幼体弱多病,妙玉三岁时,父母将妙玉送入玄墓蟠香寺带发出家。妙玉双亲离世早,此后妙玉一直跟随蟠香寺师父生活修行。
红楼梦妙玉
妙玉六岁时候,认识了邢岫烟,妙玉经常教邢岫烟认字读书,所以妙玉和邢岫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妙玉十七岁时,和师父一同到京城生活,居住在西门外牟尼院。不久后,妙玉的师父圆寂,妙玉本想将师父灵柩运回苏州,但是妙玉师父去世前告诉妙玉,她衣食起居不宜回到家乡苏州。妙玉只好在京静居居住,身旁有一个丫鬟和两名嬷嬷照顾着妙玉。第二年,贾府修建大观园,准备元妃省亲事宜。王夫人崇尚佛教,便被妙玉佛教修为所折服,于是请妙玉来贾府生活,并让她居住在栊翠庵。
妙玉在贾府居住期间,认识了林黛玉、贾宝玉、史湘云、薛宝钗等众多朋友。妙玉聪慧孤傲,却遭到他人的妒恨,在感情上,妙玉有自己心仪之人,所以妙玉尘缘未了。妙玉诗词俱佳,中秋夜诗词大会上,妙玉被众人封为“红楼诗仙”。红楼梦妙玉好似一朵高洁莲花,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注定妙玉的下场十分悲惨。贾母去世后,贾府的富贵也走入了尽头,随后妙玉被坏人掳走。贾宝玉听闻妙玉的遭遇后,不由得悲伤哭泣,后来又有传闻说,妙玉在海边被坏人杀死,又有人说妙玉被卖入了烟花之地。
妙玉图片原著《红楼梦》中,对妙玉形象描写出自于贾母生病,妙玉前去探望贾母一章。文中写到,妙玉穿着一件月白朴素衣裙,外面套着一件青缎镶边的长背心,腰间拴着一条秋香色的丝带,腰下身穿一条淡墨色的长裙,手上拿着一串念珠,头上带着发髻。
妙玉图片
世人根据书中妙玉形象,设计出了妙玉图片形象。后来,越来越多红楼迷设计出各种各样地妙玉图片,其中大多表现出妙玉典雅高洁的一面。
以上,就是一幅关于妙玉图片形象。妙玉的脸型为鹅蛋脸,颇具古典美人之态。此时妙玉身处荷花之中,并呈现蹲坐姿势,她的头向后侧方向看去,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吸引了这位孤傲的美人。妙玉身穿淡红色上衣,腰下穿着一条深灰色长裙,外面穿着一件灰蓝图案相间的长背心。为了突出妙玉婀娜的身姿,腰上方系了一条深蓝色衣袋。妙玉的头发梳成了一个发髻,头上带有一条长长的白色头纱,以突显妙玉身为道姑的身份。
从外貌来看,妙玉是位古典美人,她有着弯弯的柳叶眉,鼻子小而坚挺。从妙玉神情来看,透露出坚毅、孤傲的神情,与妙玉性格特征刚好吻合。除此之外,妙玉置身于荷花之中,整幅画面颇具美感。同时也借荷花这一意象突出了妙玉高洁、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品质。关于妙玉图片还有很多幅,大多以原著《红楼梦》中妙玉形象为蓝本,加以精心设计而成。
妙玉奉茶妙玉奉茶出自于《红楼梦》一书,讲述了妙玉为贾母、刘姥姥、林黛玉等人泡茶的故事,通过妙玉奉茶这一故事可看出,妙玉高超的品茶文化和妙玉为人处世的性格特征。妙玉奉茶具体出自于《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老老醉卧怡红院”。
妙玉奉茶
话说,刘姥姥进入大观园后,贾母盛情招待了刘姥姥。众人吃完饭后,便来到妙玉所在的栊翠庵,前来向妙玉讨一杯茶喝。随后,妙玉拿出了一套海棠花式雕漆填金的茶具,因得知贾母不喝“六安茶”,便为贾母泡制了非常珍贵的“老君眉”。妙玉用去年的雨水为贾母泡好了茶,交由贾母品尝,随后贾母将茶杯递给了刘姥姥,让刘姥姥尝一下其中滋味。随后,妙玉悄悄地将林黛玉和薛宝钗叫入到耳房中,贾宝玉便也跟了上去。原来,妙玉在耳房内重新泡制了一壶茶,专门给林黛玉和薛宝钗品尝。期间,妙玉告诉侍女,让她们将刘姥姥喝过的茶杯放在外面,不用加以理会。妙玉给黛玉、宝钗、宝玉倒茶时,拿出的是珍贵茶具,都为宋代年间的珍贵茶具。并用自己在玄墓蟠香寺采集的雪水为黛玉等人泡茶,妙玉告诉黛玉说,这杯烹茶的雪水已经存放五年有余,味道十分上乘。而刚才给贾母泡茶用的是去年的雨水,从“妙玉奉茶”这一故事便可得知,妙玉是位跟随本性,不刻意讨好他人的人。
妙玉身世之谜《红楼梦》中最引人深思的一点便是,金陵十二钗身世之谜。比如秦可卿,或者说妙玉等人,曹雪芹在人物开场时,只用了简短数十字交代了该人物的出身背景。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人物隐藏的身世之谜逐渐浮出水面,给读者留下无限深思的空间。那么,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妙玉身世之谜是什么呢?
妙玉剧照
如果要分析妙玉身世之谜,还应该考虑到曹雪芹写书的时代背景。曹雪芹写《红楼梦》时,恰好是康熙末年,九子夺嫡时期。于是,有人推测,妙玉其实是四阿哥胤的一位女儿。邢岫烟曾告诉宝玉说,妙玉父母之所以将妙玉寄养在寺庙,是为了救妙玉一命。后来,妙玉来到贾府生活,也是为了躲避权势之人。从中看出,妙玉父母当初送妙玉出家,是为了保全妙玉性命,让她免于权力争斗和政治迫害。而且妙玉在茶文化上有很高的造诣,妙玉虽然是一位道姑,但是她的茶品很高。妙玉的茶具多为稀有之物,比如犀牛角茶具,妙玉所拥有的茶具,贾府都没有,从中可看出妙玉身份上的尊贵。而且,妙玉身旁从来不缺侍女和嬷嬷,足以看出妙玉是位有权之士。妙玉来到贾府后,从不趋炎附势迎合他人。妙玉曾给贾母用去年雨水泡茶,从中可看出妙玉不在乎得罪贾母。按说妙玉在大观园中过着寄人篱下般的生活,她更应该讨好贾母,让自己在贾府有立足之地。但是,妙玉根本没有刻意迎合他人,足以看出妙玉来头不小。
妙玉性格以今天的话说,妙玉是位十足的冷美人。纵观《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她们各有各的性格特征,需要仔细品味,才能赏析出她们的性格特征。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妙玉的性格特点。说起妙玉,首先会想到的便是她孤傲自洁的性格特征。妙玉自幼熟读佛家经典著作,骨子便成为了一位高洁恬淡之人。
妙玉剧照
加上,妙玉喜爱老庄思想,她一直奉行和平处事的行为准则。在大观园中,王熙凤会为了自己的权力暗自斗争,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了得到宝玉的爱情而暗中较劲。此时只有妙玉以一副孤傲姿态生活在勾心斗角的大观园中。正因为妙玉性格孤傲自洁,即使寄人篱下生活,丝毫改变不了妙玉冷傲的一面。大观园中,妙玉不会刻意迎合他人,只知吃斋念佛,做一名恬淡的佛家弟子。当初,贾府修建大观园时,王夫人曾写请帖邀请妙玉来此居住。从中可以看出,妙玉为人处世都体现了孤傲自洁的一面。
其次,妙玉性格乖巧而温柔。妙玉进入寺庙修行,不是出于自己意愿。但是妙玉深知父母将自己送入寺庙修行的原因,便一直跟随师父学习佛法。妙玉六岁时,认识了家境贫困的邢岫烟,她不但主动和邢岫烟做朋友,还教邢岫烟认字看书,从中也可体现妙玉善良温柔的一面。一次,贾母来到妙玉处喝茶,妙玉专门为贾母准备了“老君眉”,从中可看出妙玉性格为聪慧乖巧。
贾母为何不吃六安茶?有什么深意?
刘姥姥到贾府贾母带着她游览大观园,除了看黛玉的潇湘馆、探春的秋爽斋等住所,贾母还特意去了妙玉的栊翠庵——家里的庙宇。因为都是向佛的人,所以也都愿意到栊翠庵去走一趟。
众人来到栊翠庵,妙玉煮茶相待,在妙玉为贾母奉茶的时候,贾母特意说了一句,她不喝六安茶,贾母一贯随和不挑剔,为什么到栊翠庵特别挑剔呢?
第一,贾母到栊翠庵讨茶喝,是对妙玉存了考验的想法
寺庙里的清茶和斋饭都是极佳的,贾母到这里来就是品茶的。妙玉出尘脱俗,目下无尘,对很多事物的要求和品味都不俗,所有贾母对她的标准自然也和其他人不一样。
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
贾母对妙玉存了考验之心的,这也就是贾母特意问询煮茶的水的缘故,还好妙玉的水也不俗,是旧日存下来的雨水。既然问了水,那自然也问一问茶。
贾母不是第一次到栊翠庵来,以前自然也来过,贾母说不吃六安茶就是在考验妙玉的记性。
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如果妙玉弄错了贾母也不会生气反而会以找到妙玉的小错漏而感觉有趣,可是妙玉早就想好应对之策了,她给贾母上的是老君眉。
妙玉的妥帖周全贾母找不到话说了,也就带着刘姥姥品茶了,只可惜刘姥姥喝不出老君眉的清香。
第二,贾母真的不爱喝六安茶
贾母对于饮食是有讲究,但是所以孩子们的招待她一般都不会苛求,可是偏偏对妙玉直言不喝六安茶,那是因为她真的不喜欢喝这种茶。
还记得听到六安瓜片是在《甄嬛传》安陵容喜欢这种茶,可是贾母对这茶却不喜欢。
一人一种口味,为了避免浪费妙玉的好茶好水,所以贾母就告诉了妙玉她不吃六安茶。
第三,贾母知道妙玉的脾气,将喜好直接明了
妙玉在建好大观园就被王夫人下帖子请进大观园了,她入大观园的时间比宝玉、黛玉等都要早,她的脾气秉性贾母也都是知道的。没有虚与委蛇,也不需要客套寒暄,妙玉的情感抒发很直接,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这从妙玉只请黛玉和宝钗喝体己茶就知道了。当时湘云以及三春都在场,可是妙玉却没有所有人都请,她只邀请自己喜欢的人。在这么多人面前,妙玉都不做表面功夫,可知她的真性情。
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而后喝完茶,妙玉对黛玉和宝钗也不挽留,她们二人喝完茶也就自行离去了。
贾母知道妙玉的脾气,所以直接就对妙玉讲了自己的喜好。没有别的什么深意,只是单纯的交流而已。
文/酒馆说戏人,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故事!
在大观园更读书社里梦回红楼
春日游 · 走进更读书社
START OF SPRING
京城的春日百花争艳
在“非著名”赏花地大观园公园里
我误打误撞走进了 更读书社
这家在上一个冬天刚开幕的书店
不仅置身浓厚红楼氛围的大观园内
它本身就像一部缩微的
《红楼梦》
高密度的红楼元素让书迷们总有惊喜
让不大的书店
仿佛有着好几倍于自身的空间
更读书社里梦回红楼
在书架上,我看到多到超过想象的各种版本的《红楼梦》,特别是看到自己小时候阅读的那个版本时特别亲切。
此外,我还找到了《1987我们的红楼梦纪念画册》、《红楼梦》连环画、《红楼梦诗词》,甚至是之前在地图主题书店看过的《红楼梦地图》……
书社里一草一木的装饰都离不开《红楼梦》的故事 ,比如莲蓬、葫芦、芦苇,甚至绿植上挂着的各色中国传统色卡,也把“黛”色、“绛紫”色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呼应着人物和情节。
书店负责人告诉我, 更读书社每家店特色不同,开进大观园肯定会充分开发红楼资源, 不过因为才开不久,还在不断完善中,比如《红楼梦》著作的各种版本仍在持续收集中,下一步想寻找更多红学周边书籍以飨读者。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家更读书社还 以《红楼梦》里的情节命名了六个空间。 分别是“木石前盟”珠宝区、“妙玉奉茶”品茗区、“探春结社”国学堂、“太虚幻境”文创区、“桃花结社”书法体验区、“香菱读诗”阅读区。不同的空间可以开展各自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这些活动的内容也和《红楼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非遗体验活动制作“北京绒花”就是呼应《红楼梦》里送宫花的情节。
负责人遗憾地表示,出于防疫安全考虑,原本计划的体验活动暂停了,之前举办过的小红迷的“探梅巡香”茶文化活动受到了青少年及家长的广泛好评,“希望疫情能快点过去。”
说话间,大观园的工作人员正在冲洗打扫更读书社的玻璃屋顶,当天阳光正好,从书社里望出去,如洗的天空更蓝了,露天小院内三棵高大的柏树树影婆娑,让书社的阳光、树荫比例恰到好处。下一步,书店准备将露天区打造成户外品饮区,让读者多享受到一个美好的角落。
“我们的书社诞生在冬天,既是季节的冬,也是实体书店关店潮的‘冬天’, 因为还是对实体书店有热情、有情怀,尝试着继续前行,尝试着将我们喜爱的书店也开成读者喜爱的样子 ,所以不断摸索调整和吸收读者的建议,以书作为社交平台,提供空间、活动、文创三大主题内容,希望红学爱好者帮我们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创意。”负责人诚恳地说。
文字:江帼涓
图片:闻昭
视频:王子雍
红楼梦中饮食描写的作用和文化寓意
一、以饮食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等
在饮食品味上的培养,是需要有物质基础的,所以自小生于富贵之乡的贵族公子小姐们的饮食习惯,自然与中下层的人有着明显的不同。
第六回里刘姥姥一进贾府,看到凤姐儿吃饭,吃完后,桌上仍是满满的鱼肉,不过略动了一两样。她的孙子板儿一见就吵着要肉吃,刘姥姥不得不打了他一巴掌才制止住他。
第四十一回里风姐介绍的“茄鲞”的做法,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来只鸡来配它,怪道这个味儿。”真是一个令人感叹的对比。可想当年的贵族与平民过的日子完全是天与地的差别;王公、贵族的生活已经奢侈到一个极点,竟然连一道普通的菜肴也须花费如此繁复的手续和过程。
除此之外,还有同一回,大伙儿用点心的那一段:贾母竟嫌螃蟹馅儿的小饺儿油腻不好,拣了个卷子,只尝了一尝,剩的半个,递给了丫头。别人也都不过拣个人爱吃的拣了一两样就算了。刘姥姥原不曾吃过这些东西,且都做的小巧,她和板儿每样吃了些个,就去了半盘子。还说舍不得吃,想带回家去。这里我们很容易就能从对待精致饮食的态度上,自然的区分出谁是贵族,谁是平民。贾府里的众人都是享用惯了的,所以不管是一两银子一个的鸽子蛋,还是做法繁杂的“茄鲞”,又或是花样精巧的小面果子,都不过是略尝则止,只有象刘姥姥这样的庄稼人才带着惊奇的心情大吃而特吃。
第三十八回写贾府在秋天赏桂花吃螃蟹,这顿螃蟹宴,一共吃掉螃蟹七八十斤。当时螃蟹市价是五分银子一斤,包括酒菜在内,这螃蟹宴估计花了二十多两银子。刘姥姥感叹地说:“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而这一顿还是薛宝钗为在家里做不得主的湘云而想出的省事的办法,然而却“够庄稼人过一年”,真是“富家一席酒,穷人半年粮”。
再以众人喝的茶来说,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拢翠庵”中,贾母、宝玉等到家庙拢翠庵作客,小尼姑妙玉向贾母奉茶,
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方才吃了半盏,且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味淡清香正是老君眉的特色,可庄稼人哪里品得出好坏呢?平日里他们吃的只是粗制茶叶,所以众人哄笑起来。同为老人,可地位、生活背景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口味差异。作者从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反映出贫富悬殊的巨大落差。
宝玉是贾府的宝贝,只有他品尝过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鲜花灵叶上所带的宿露烹制的天界仙茗“千红一窟”,平日里他喝的则是闻所未闻的“枫露茶”。黛玉,一个江南女子,多愁善感,须喝“龙井茶”才能展现出她的天生丽质、高雅不俗的气质。而暹罗贡茶只能出身采办外货的金陵王家的王熙风才能拿得出,一般之人则只能喝“并无清香,且无茶味,只一味苦涩,略有茶意”的劣质茶叶。
不单是各人饮的茶类不同,喝的酒,吃的米也大有讲究。贾宝玉平日里常饮用的是外国货西洋葡萄酒,这足以证明他在贾府集万千宠爱的地位。第五十三回里乌进孝进贡的单子里仅仅米就分为御田胭脂米、碧糯、白糯、粉粳、下用常米等,而且数量不同,珍贵的御田胭脂米只有两担,下用常米则有一千担,从进贡的各类米数量上,可看出不同的人吃的米质是绝对不同的。
第七十五回尤氏伺候贾母并探春、宝琴吃饭,贾母吃的是红稻米粥,也就是御田胭脂米,她见尤氏吃的是白米饭,问道:“怎么不盛我的饭?”丫头们回道:“老太太的饭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我们可以看出贾府中各人享用的级别和待遇不同,这点下人们是很清楚的。另外,下人的白饭是绝对不可以拿给主子吃的,即使主子愿意屈就,主子身边得势的丫鬟也绝对不肯乱了规矩。
别说米不同,就是主子沏茶的水也是各有专用,碰不得的。第五十四回里小丫头要一个婆子倒些热水,婆子道:“姐姐,这是老太太沏茶的,劝你去舀罢,那里就走大了脚呢!”
在第六十七回里管园子的祝妈想孝敬袭人一些新鲜葡萄,
袭人正色道:“这那里使得?不但没熟吃不得,就是熟了,上头还没有供鲜,咱们倒先吃了。你是府里的老人了,难道连这个规矩都不懂了?”老祝妈忙笑道:“姑娘说的是.我见姑娘很喜欢,才敢这么说。可就把规矩错,我可是老糊涂了。”
可见但凡有新鲜水果,下人们是不能先吃的。要先进献给上头,下人们才可以吃。贾府等级森严由此可见一斑。
不光如此,在丫鬓中也是有严格等级的,就是给主子递茶递水,也有一个配与不配的问题。有资格给主子沏茶递水的,比一般丫环要高一等。第二十四回里的小红就是因为给宝玉递了一回茶,结果受到秋纹、碧痕的严厉申斥,秋纹对着小红
兜脸啤了一口道:“没脸面的下流东西!正经叫你催水去,你说有事,倒叫我们去。你可抢这个巧宗儿!一里一里的,这不上来了吗?难道我们倒跟不上你了?你也拿镜子照照,配递茶送水不配?”
地位的不同不光表现在享用食物的优劣与否,还表现在所用器皿的质地与数量。如第四十回风姐和鸳鸯为了捉弄刘姥姥,单拿了一双四棱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她。刘姥姥见了,说道:
“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
以农具来形容筷子的沉重,符合刘姥姥乡下人的身份,也从侧面借着筷子的贵重来显现贾府的尊贵地位。
第四十一回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服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给贾母用茶。这个小茶盘中放着明代成化年间江西景德镇名窑烧制的五彩小盖盅,“云龙献寿”寓意祝贺贾母高寿。两件茶具都典雅高贵,兼有吉祥祝福之意,非常符合贾母身为一家之主的身份。而跟随贾母前来拢翠庵作客的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成窑是明代名窑,以五彩为上品,官窑填白窑则是清代御器厂的出品。一古一今的茶杯显示了等级地位的不同。一个出家的小尼姑拿得出这么多名贵瓷器来招待客人,也从一个侧面来证明了前文所说的妙玉官宦小姐的出身。当道婆收拾茶具时,妙玉却说“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原来她嫌刘姥姥喝了一口茶,就连这样的稀世之珍都不要了。进一步凸显出了妙玉的不凡身份。
后文里妙玉把黛玉、宝钗拉到耳房内吃体几茶,递与宝钗黛玉的都是古玩珍品,给宝玉的则是前番自己常日里吃茶的那只绿玉斗。因绿玉斗大概看起来并不十分起眼,被宝玉调笑自己得的就是个俗器,不想妙玉道:
“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妙玉好大的口气,竟然“白玉为堂金做马”的贾府也不放在眼里,更是进一步暗示了她的出身地位不同凡响,而且透露出她与宝玉的微妙关系。
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丫鬓为宝玉庆祝生日,一次就用了一色白粉定窑的碟子四十个,这是《红楼梦》中唯一一次用得最多件数的瓷器,除了被众人爱如珍宝的宝二爷谁可当得起呢?
二、以饮食来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性格
在这里,作者更多采用的不是靠食物本身来凸显人物性格,而是以饮食为话题,通过言行来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性格。
以茶来说,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进晚餐后,即有丫鬓用小茶盘送上茶,而黛玉先前在家,被教以惜福养身,饭后需过片刻才能喝茶,但此时她见了这里许多规矩,不似家中,也只得随和些,接了茶。又有人捧过漱盂来,方知此茶是漱口的,照样而为,不至于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了去。这一个小小的细节,显示了一个孤苦无依的弱女子初入豪门时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只有凭借自己的聪明、细心,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第十九回中元宵时节,贾宝玉偷偷的跑到袭人的家里看她,花自芳母子两个恐怕宝玉冷,又让他上炕,又忙倒好茶,袭人知道宝玉不敢乱吃东西,一方面将自己的坐褥拿了来,铺在一个凳子上,扶着宝玉坐下,又用自己的脚炉垫了脚,向荷包内取出两个梅花香饼儿来……然后将自己的茶杯斟了茶,送了宝玉,彼时她母亲、哥哥己忙着齐齐整整地摆上一桌子果品来,袭人见总无可吃之物,因笑道:
“既来了没有空回去的理,好歹尝一点儿,也是来我家一趟,”说着,捻了几个松子,吹去细皮,用手帕托给了他。”
这些描写,无不显露出袭人的温顺娇柔,怪不得宝玉对她如此依恋。
第二十回里凤姐问大家觉得前日里派人送来的暹罗贡茶味道如何。
宝玉说道:“我尝了不好,也不知别人尝着怎么样。”宝钗道:“口头也还好”。凤姐道:“那是暹罗进贡来的。我尝着也没什么趣儿,还不如我每日吃的呢。”林黛玉道:“我吃着好,不知你们的脾胃是怎样?”
在这段对话里,茶成为一种刻划人物心理的道具。国外贡茶,自是名贵,不言自明。然而个人口味爱好不同,因此有不同的评价并不奇怪。但凤姐说不好,是因为凤姐的娘家是金陵王家,自然要表现出富贵人家的气魄。而黛玉性子直率,所以直说“我吃着好,不知你们的脾胃是怎样?”宝钗很懂人情事故,善于应对,一句“口头也还好”,不得罪任何人。此处几句简单的评价,就把黛玉之直,宝钗之猾,刻画得入木三分。
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拢翠庵”,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在拢翠庵耳房喝“体己茶”。公认一尘不染的槛外人妙玉,将自己日常喝茶使用的绿玉斗斟茶给宝玉,隐秘地透露出她对宝玉的微妙情感。清高的妙玉身在槛外,内心却有不便与外人道的寂寞,所以她后来在中秋夜凹晶馆联诗时候说“芳情只自谴,雅趣向谁言。”可惜多情的宝二爷这次却不解风情,竟然道:
“常言‘世法平等’,他俩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宝玉知道这句话的内涵和份量,因而又笑道:
“俗话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这金珠玉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一个大盏出来,笑道:
“就剩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细吃了后,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
但林黛玉以为“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
“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一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的雨水,那有这样清淳?如何吃得?”
刘姥姥只吃了一口茶,尽管这个小盖钟是明代的,很是珍贵,但妙玉就毫不可惜地命婆子丢弃不用。这些描写,表现出宝玉精通茶道,所以后来被槛外人妙玉引为知己;黛玉不善饮,也不懂茶道,性子又直,怎么想就怎么说了,并不在乎会说错被人笑话;妙玉性子孤僻,在同辈中说话就不留情面。看似说茶论水,却从细微处展示了各人的性格及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妙玉这样一个身在佛门却热切向往世俗快乐的女子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眼前,真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第七十七回写晴雯被逐,贾宝玉前去看望,
“忽闻有人唤他,强睁双眸,一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一把死檬住他的手,硬咽了半日,方说道:‘我只道不得见你了。’接着,便嗽个不住。宝玉也只有嘎咽之分。晴雯道:‘阿弥陀佛,你来的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半日,叫半个人也叫不着。’宝玉听说,忙拭泪问:‘茶在那里?’晴雯道:‘在炉台上。’宝玉看时,虽有个黑煤乌嘴的吊子,也不像个茶壶。只得桌上去拿一个碗,未到手内先闻得油擅之气。宝玉只得拿了来,先拿些水洗了两次,复用自己的绢子拭了,闻了闻,还有些气味,没奈何提起壶来斟了半碗。看时,绛红的,也不大像茶。晴雯扶枕道:‘快给我喝一口罢!这就是茶了,那里比得咱们的茶呢!’宝玉听说,先自己尝了尝,并无茶味,咸涩不堪,只得递与晴雯。只见晴雯如得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了下去。宝玉看着,眼中泪直流下来,……”
宝玉看望晴雯,用自己的手帕为晴雯擦茶碗,侍候晴雯喝茶,我们从这段描写中,看到更多的是这个翩翩公子多情而敏感的心,他对那些可怜的女子有着深深的同情和眷恋。他对晴雯是心中有情,心中有愧,心中有怜,所以他此处有泪,所以他后来一而再,再而三的以茶为祭。
以酒来说,第八回写因宝玉夸起前日在东府里珍大嫂子的好鹅掌,薛姨妈连忙把自己糟的取了来给他尝。宝玉笑道:“这个就酒才好!”薛姨妈便命人灌了上等酒来。宝玉一时兴起,连是冷酒也不顾,众人赶忙相劝,宝钗更道:
“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变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改了呢。快别吃那冷的了!”
关切之情,温存之谊,都在这些话里体现出来。如此美意,宝玉怎能不领呢?结果惹得黛玉犯了小性子,借着雪雁送手炉语带含酸道:
“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
对于黛玉的旁敲侧击地奚落讽刺,宝玉、宝钗和薛姨妈都作了不同的反应:宝玉听这话,“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了一阵罢了”;宝钗呢,她“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理他”;只有薛姨妈,倚老卖老地做“和事佬”,笑嘻嘻地对黛玉说:“你素日身子单弱,禁不得冷,他们惦记着你倒不好?”并对黛玉的指桑骂槐进行了委婉的责备:“你是个多心的,有这些想头,我就没有这些心”。她理所当然地站在女儿一边,并轻轻地批评了黛玉。一杯冷酒,就像一面镜子,映现出三个女人的心,也把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与微妙微肖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其中,一个是温情脉脉(宝钗),一个是醋意浓浓(黛玉)。说穿了,两个少女都以不同的言语、不同的方式各有隐衷地表现了对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难以言明的关怀之情,至爱之心。而作为长者的薛姨妈,在这场唇枪舌战之间,却扮演着一个通情识礼的“仲裁者”角色。一杯冷酒见人心,多么生动自然地展示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惟妙惟肖的各异心态!
第十六回中王熙凤热情地对自己丈夫的奶娘赵妈妈说:“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让我们看到了一向杀伐决断不让须眉的琏二奶奶在家庭生活中也有温柔和顺的一面,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也更具有可信性。
以某种吃食来显示人物性格。第二十六回薛蟠要过生日,特地去请宝玉,对宝玉道:
“谁知老胡和老程他们,不知那里寻来了的,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大西瓜;这么长,这么大的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罗猪、鱼。”
这位薛大少爷只能以五个“这么”加上比划不清的手势来形容这四样难得的吃食,当真是粗俗不堪,不学无术!但从另一角度看,有了好东西并不独享,而是想着和大家一起享用又显露出这位公子哥儿粗豪中亦有可亲可爱的一面。
第六十四回贾琏贪恋尤二姐美貌,又不敢造次动手动脚的,因见二姐儿手里拿着一条栓着荷包的绢子摆弄,便搭汕着往腰里摸了一摸说道:
“槟榔荷包一也忘记了带了来,妹妹有槟榔,赏我一口吃。”二姐道:“槟榔倒有,就只是我的槟榔从不给人吃。”贾琏便笑着,欲近身来拿。二姐怕人来看见不雅,便连忙一笑,撂了过去。贾琏接在手中,都倒了出来,拣了半块撂在口中吃了,又将剩下的都揣了起来。
槟榔在古代南方是男女之间交好之信物,一撂一接之间,二姐之单纯轻信,贾琏之风流轻狂都表现了出来。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