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撇子》读后感,《左撇子》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
《左撇子》读后感
《左撇子》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左撇子》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左撇子》读后感1
《左撇子女人》的名字来源于玛丽安娜喜欢的一个专辑。玛丽安娜和丈夫布鲁诺分开居住,虽然她丈夫几次三番地向她表示想要一起生活,但玛丽安娜依旧不为所动。
书中从始至终都没有解释为何玛丽安娜要选择这样的生活,但字里行间又透露出玛丽安娜的特质。正如那位爱慕她的演员对她的的看法:“我还从没有追过女人。我找您好几天了。您的脸非常柔和——仿佛您一直意识到,人是要死的!请原谅我说傻话。”他觉得玛丽安娜身上有种绝对自由的气质,她的脸上有一条“生命的线条”。
玛丽安娜是追求自由的孤独者,她难以承受家庭的幸福,而选择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和。虽然她有时候会因为孤独而情不自禁地哭泣,但这依旧没有使她屈服于生活。
这是因为她深刻地明白人生的底色就是孤独,因此她选择一种英雄主义的悲剧式态度来应对她的存在。有的人意识到了这个道理,却没有玛丽安娜这样的'勇气;有的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道理,于是根据自身的情感本能想尽办法来逃避孤独。其实这些生活方式都是一种选择,并无好坏之分,只要自己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并且向这个目标前进,就是好的和适合自己的。
因此,在本书中,玛丽安娜的生活方式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或许不被很多人理解,但她给读者揭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促使我们思考我们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左撇子》读后感2《左撇子》是评剧演员、散文作家新凤霞写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作者小时候是个左撇子,拿东西、拿刀枪把子和写字都是用左手。正因为这个习惯,她的姐姐、大伯父、大姑妈和二伯母都说左撇子不能唱戏、不能认字写字、不能练功,没有大出息。她听了后,就拼命地练右手,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旁人咋说。终于,她能够左右手并用了。
我读完这个故事后,感觉受益匪浅。从新凤霞的经历中,我懂得了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达目的不放弃,不要因为旁人肤浅的认知而停下前进的脚步。其实,世界上有不少取得成就的人物都像新凤霞一样,具备这样的精神和品质。外国有一名奥运会金牌获得者威尔马·鲁道夫,被称为“黑色羚羊”。她小时候得了肺炎和猩红热,导致左腿失去了控制,不能动了。可是,她就是想站起来,甚至跑起来。所以,她每天坚持尝试着走路、站立。最终,她的坚持得到了回应,她跑上了奥运会。
“黑色羚羊”的经历和《左撇子》的故事,让我深受激励,我今后学习生活也要像她们那样,坚定信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勇往直前。
左撇子的女生什么性格
左撇子女生给人的感觉有智慧有气场,柔和优雅成熟,但是她们真正的内心冷酷残忍,敏感,超准直觉,对孤独迷恋,轻微精神分裂,做事考虑慎密。
她们有超强学习力,思维与常人不同,逆向思维非常强,成熟的比普通人要晚。潜力爆发力非常强,细微观察可能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内向。
但是说实话,我觉的这些都是迷信的说法,亲最好还是不要去相信,左撇子只是习惯性的问题,和性格是没有关系的,所以说是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的。不信也罢。
《左撇子女人》读后感—我们终将走向孤独
作家纪伯伦曾说:
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
应该很少人喜欢独自一人生活吧。一人面对空荡荡的房间,四周都是石灰石砌成的没有温度的墙壁,没有人可以说话,能听见的唯一回应只能是自己的呼吸声。可是,有的人却主动选择了这样做。这是为何呢?
小说《左撇子女人》由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创作,由他执导的同名电影入围了戛纳最佳影片奖。
小说的女主人公玛丽安娜是一位家庭女主妇,丈夫布鲁诺是欧洲著名瓷器公司本地分公司的销售经理,因为工作的缘故,他长年出差,两人有一个八岁的儿子,名叫施泰凡。
两人感情很好,丈夫每次出差回来都会跟妻子倾诉思念之情。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妻子突然提议要跟丈夫分开,自己带着孩子独自一人居住。
最开始,丈夫布鲁诺以为这只是妻子对他的考验,在跟他玩游戏,所以他没有多加挽留与劝说,就拿着自己的行李离开了家。
身边的人对玛丽安娜的这一做法都持有怀疑态度:“她就是在自找苦吃,迟早有一天她会回到她丈夫身边的”、“她的这个做法会以失败告终的,因为我也曾做过这样的事儿,但最终还是回归了正常”……
尽管身边没有一个人支持并理解她,但玛丽安娜还是一个人带着孩子,带着她心中那股说不出道不明的想法走上了一个人的生活之路,因为她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离开丈夫后的玛丽安娜重新捡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翻译。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拿起自己要翻译的书,看到书中的一句话,试着翻译: 在理想国:我期待遇到一个男人,他爱我,爱我现在的样子和我将会成为的样子。
在带着孩子独自生活的期间,玛丽安娜的生活中走进了很多人。其中有一个是演员,一天演员邀请玛丽安娜喝咖啡,并鼓起勇气向玛丽安娜表白。
他说:您的脸非常柔和--仿佛您一直意识到,人是要死的!……我觉得您是那么自由,您脸上有一条--生命的线条!
可是,演员等到的只是玛丽安娜静静的听着,没有任何回应。
夜里,她读着自己的翻译: 我梦想我的男人,应该爱我的独立性格。
直到故事的结尾,玛丽安娜都没有回到丈夫的身边,她和儿子两人孤独但又独立地过着他们的生活。
02
在未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想过有的人会主动选择独自生活,会与孤独为伍。以至于在刚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理解不了女主人公的做法,甚至与文中的看客一般,等待着她与丈夫一家团圆的时刻。
可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觉得我可以跟得上玛丽安娜的思想了。作为一个常年在家照顾孩子做家务的女人,玛丽安娜的生活有一半多的时间是在等待中度过,等待丈夫出差回来,等待儿子放学回来。
每天看着窗外的行人变换着不同的衣服来来回回,看着树叶绿了又黄。也许就是在等待的某一刻,玛丽安娜的脑海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她要摆脱这种生活,不再依赖于任何人,重新开始她的生活,一段真正属于她自己的生活。
过上独自生活的玛丽安娜经常会感到孤独,但她甘之如饴。因为她感受到了自己,感受到了生活的气息。
03
作家周国平曾说:
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够改变我们的而这个命运。是的,甚至连爱都不能。
你是否经常感到孤独?
你是否享受孤独?
你是否会独自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你又是否觉得周围人并不理解你,无法感知你内心真实的想法?
我们终将面对孤独。这是每个人能都必经的一种生存状态。
认清这一现实后,不如享受孤独,在独自一人时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人总有一段时间需要独自解决所有的事情。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学校走向社会,没有人能帮助我们度过这些过渡阶段。既然这样,何不享受它呢?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