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帮...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范文1《做最好的老师》,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的精华集萃。它包含了一个教师,或者说一个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良好把握。只要你怀抱一颗对教育的虔诚之心真正地进入到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你就可能会受到感染,并于潜移默化中提升教育教学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能力。李老师在教育实践中所提供的,就是师生逐渐建立彼此信任关系,并共同成长的经历。
李老师说,如果一个班级,没有一个让人头疼的学生,没有发生让人头疼的事情,才真正让他头疼。我理解这话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对教师而言,如果学生没有任何过失,教师的能力便不能够增长。二层是对学生而言,没有犯过错误的学生,亦得不到真正的成长。到今天,教育中安全问题早就压倒了一切,这一点导致了强调对学生严加控制,使之按照老师的要求顺利成长,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被取消了。我们一直没有看到错误的正面意义,更不愿意给学生设置相关的情景来让学生自己选择,结果是学生逐渐丧失了思考力以及真正的行动能力。一旦学生犯了错误,总视为坏事并采取严厉的手段加以惩罚,而没有把错误当成学生成长的契机。在这一点上,李老师培养“优秀生”、改造“后进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如何让学生接受教育而不伤害到当事人,有着丰富的教育技巧,而这些技巧的核心依然是尊重。在李老师看来,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民主,民主的核心则是尊重。
在现实生活中,我和许多同仁一样,常常拖着疲惫的身子忙得焦头烂额。而李老师和学生在一块却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是一种享受。不但如此,他还经常在体锻课上和学生一块儿跳绳,打羽毛球,真是其乐融融。或许与许多人相比,李老师是一个真正地享受教育的人。之所以能够享受教育,跟他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分不开,更与他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研究意识分不开。作为一个研究型教师,李老师对教育中的许许多多别人容易忽略的细节有些超乎常人的敏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双巧手,才与学生合奏出了最美的交响乐。我在工作中好好向李老师学习,彻底改变观念,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范文2最近,我认真拜读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书中的观点深深吸引了我,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具备“三心”,即童心、爱心和责任心。这对低年级的班主任尤为重要。
一、童心
工作中常觉得自己的思想和言语和学生有一道无形的隔阂,总是不能学生和很好的沟通,换来的是自己感叹这是一种代沟。
李镇西老师在关于童心的论述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说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是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当我们努力保持这一份童心时,其实我们已经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我们便够建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和自己变得“一样大”时,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当老师撕下成人的面具,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我想当我们怀着李老师所说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时,我们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即使学生做错了事时也是如此,因为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地动机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总是怀着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或许会好心办坏事,当是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自己就会变得平易近人,会使学生觉得你亲近,具有亲和力。
童心决定着童心,教育者的童心,是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
二、爱心
李老师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可见教育离不开情感。
常听到现在的一些班主任抱怨说:我付出那么多,我把心都掏给了学生,可我的学生为什么不领我的情,难道我还不具有爱心吗?其实他们片面理解了爱心的涵义。李老师告诉我们,爱心应该是是日常生活(即常态的条件下)所自然而然的一种情感和行为。
对学生的爱,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那些常抱怨的班主任说这样的话的原因或许是他并不懂得“爱心”的内涵,他们把爱心建立在成绩的高低的基础上来,“爱心”化作了分数,不会去考虑学生是是否承受的了这种爱之重。。其实质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李老师的话自己使我明白,只要我们真心爱学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们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那么,我们就算成功了。所以让我们真正做到爱学生吧!爱每一个学生。
李老师书中有一个例子最能说明我们怎样付出爱心。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曾深情地描述“水上旅行”的情景。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孩子出去的快乐,自己攒钱买船带孩子去旅行,他说“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我想就就是“爱心”。
三、责任心
常认为责任心就是从早到晚一直陪着学生,学生成绩好,考上好的学校这就是责任心的表现。李老师让我明白,所谓真正的责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的点点滴滴的工作中,认真细致和绝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
未来社会需要有责任心的人。为国家培养现代人才,是我们每个教育者神圣的使命,更应该是班主任的自觉意识和行为。班主任每天在学生面前所展示的言谈误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我们今天怎样对待学生,今天作学生怎样的榜样,明天的学生就怎样对待他人,我们手中诞生的是未来的人才,我们的责任重大。
责任心的背后是我们的班主任是否具有教育现想。现今社会越来越功利化、技术化、庸俗化,我们的理想正在渐渐失落,更多的人把教师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这些人把金钱的多少作为衡量的标尺,自然谈不上什么教育理想,也就不会所谓存在教育理想即责任心。而我们需要的班主任,是应该有直面现实的勇气,有超越苦难的精神,有披荆斩棘的双手,有遥望未来的眼睛,在他们的心中应有永远燃烧着教育现想(责任心)的火距。
教育者具有怎样的思想行为就会培养出怎样的人,因此,我们应该追求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理想,以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为目标,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班主任的责任心,我们才无愧于教师的历史使命。
我想当我们真正懂得了“三心”含义,明白班主任是“心”的事业时,我们跟优秀班主任的距离就在咫尺之间了。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范文3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做有思想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童心与爱心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李老师书的第二章便是“提高教师的素养”。最欣赏里面的三篇文章《做有思想的教师》、《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
书中这样说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仔细想来不无道理,回想从教几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吗?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的学生。在接受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很少主动去思考。近来,朱校长不断提起“做一名优雅的教师”,我想其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质,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做有思想的教师”是应该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成为一种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师”,除了有思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书中李老师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
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现如今,如火如荼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正在展开,我想自己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并且养成习惯,从中品尝思考阅读和写作的乐趣。付出多少汗水,才会收获多少果实!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范文4暑假期间,再次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书中内容清新隽永,语言质朴生动,犹如夏日里的阵阵清风,汩汩甘泉,沁人心脾,滋润荡涤着我的灵魂。字里行间,细细品味,禁不住总是被李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继而为之深深折服。书中诸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犹如一盏明灯,不仅给了我很大启示,更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谓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反省,不断超越,而并非与他人比较。万千世界,人各不同,受自身条件、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制约,我们的修为也各不相同,有的人可以成为艺术家、科学家、文学家;可更多的人却最终沦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工人、农民、个体经营者。即便如此,我们也无需抱怨,更无需沮丧,虽然我们也许成为不了“家”,但我们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正如李老师所说,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一片森林,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却是婆娑的杨柳。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学会不断反思,更应该学会自己和自己比,拿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而不是拿我们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唯有如此,方能迅速成长。古语云:“吾日三省吾身”,说的不正是这个道理吗?回想近20年来教学生涯,我也曾一度抱怨过中国式教育体制的种种不和谐;亦曾对“后进生”发出过“孺子不可教”的感慨;为人处事虽笃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却总不乏被人误解亦或埋怨。反思自己,讲的、信的尽是世间大道理,却从未想过如何从源头、细微处入手,从日常生活、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入手,从知己知彼、推己及人的关心理解入手。相反,总是在固有经验及学识水平的支撑下偏执、坚韧,故而往往弄得自己身心疲倦,却收效甚微。
此次读了李老师的'书,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应该每天学会从以下这些方面不断反省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我今天面对大家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也许每天都不是最好的,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只要我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学会反思,坚持自省,我就能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近。
“童心是师爱的源泉,爱心是好教师的基本条件,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细细品味,觉得李老师的话语实在是精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所面对的孩子小的6岁,大的11—12岁,他们纯朴、稚嫩,天真无邪。他们的话语或许天真,没有太多的逻辑性,却质朴真诚;他们的游戏或许简单,没有过多的刺激性,却带给人快乐;他们的礼物或许粗糙,不具备过多的收藏观赏价值,却弥足珍贵。如果我们不抱有一颗童心,那么孩子的一切,在我们大人的世界里又怎会得到认同,又怎能有一席之地?因此作为教师,拥有一颗童心弥足珍贵。
回想我以往的英语教学,机械单调的的重复,导致我的学生开始讨厌我的课堂,甚至对学英语表现出厌恶的情绪,究其原因,只因我的教学太过成人化,不符合儿童口味,未贴近儿童心理。而今,在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我摒弃、抛开自己那份固有的矜持,融入学生活动之中,和孩子们一起做着那笨拙如企鹅般滑稽可笑的动作。可正是这笨拙的动作,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我和还孩子们的距离。他们开始信赖我,愿意和我交朋友,同时也更喜欢上我的课了。其实,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和孩子一起说着天真烂漫的话语,并非降低了自己作为人师的尊严,相反却是多了一种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途径。只有懂孩子,才能爱孩子,才会欣赏孩子。
我是学校的值日教师,每周一当我迎着第一缕朝阳站在校门口迎接我的孩子们时,我的心情总是那样舒畅,感觉世上万事万物都不如那一刻美好,一切惆怅,所有的不如意都烟消云散。孩子们见到我总是主动对我说:周老师好!老师早上好!而我也从不漠视孩子们对我的问候,我总会亲切地一一回应孩子们问候,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真诚,我对他们的尊重、理解与关爱。
童心是师爱的源泉,爱心是好教师的基本条件。学会反思,缔造爱心,将是我教育生涯中孜孜以求的目标。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范文5很荣幸拜读了高金英老师的《做最好的教师》一书,让我受益匪浅,《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本书总共分为六章,种好师者的心田,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样教学最有效,左手教育学,右手心理学,抓住教育的契机,不做名师做明师这六个方面展开叙述,书中呈现了一件件用爱心堆彻的感人事迹,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真实事例,让我颇有感触。
书中有这么一段精辟的言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的确,我们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就好比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一个人。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渴望得到同学、老师、家长及社会的认同。
“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这是美国学者艾玛逊的名言,也许有人不以为然,或许不够重视,“了解学生”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条重要的“教育秘诀”。教师了解、尊重爱护自己的学生,又会促使学生自尊心的树立。实践证明,自尊心是推动人们不断上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将会促使他们努力地、创造性地学习,力争先进,不甘落后,会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遵守纪律,积极完成集体交给的各项任务。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老师也只是个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师要怎样拥有“师爱”呢?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带着儿童的兴趣去探寻学生的心灵深处的途径,怀着儿童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那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能理解学生的做法,从而让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这样的老师就善于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那他看到的学生,都是带着“可爱缺点”的可爱孩子。同时,如果想和学生相处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些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严厉,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阅读了高金英老师的《做最好的教师》,让我了解了最好的教育就在我们教师的教育信仰里,就在我们教师的师爱里。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范文6李镇西老师的书,可以说百读不厌。《做最好的老师》更使我受益匪浅。虽然它不能真的像一盏明灯,总在迷茫的时候点亮希望,但细细读来,它却出事我对自己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再认识,解答了我困惑很久的问题——怎样做才算是好老师。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冠军的运动员不是好运动员——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这也身份中做到最好。作为一名教师,努力帮助那些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精心备课,希望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时细致地批改、辅导,希望每个孩子的数学成绩能不断提高;我严格要求学生,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我想法设法养学生的创造力……总是我进自己最大努力做一名称职、合格、负责的老师,希望做一名好老师,让学生喜欢自己。的确,我的付出受到很多学生的尊敬,但是总有些学生不买账,常常有学生因“太严”而对老师心存敌意。我一直在想:是自己做的还不够?读了李老师《做最好的老师》,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不是不够,而是对于有些孩子,可能我努力的方向不对。
李老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作为教师,我从未曾真正去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我震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
是啊,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我们追求的不是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而是让这群长相各异性格万千的活生生的孩子个个都能健康地成长。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我们应该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不仅做学生的老师,更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这这样才能赢得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赢得了学生的尊重。
不断品读《做最好的老师》,我一再提醒自己: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一个真正的好老师。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范文7假期里读了教育名家李镇西写的《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多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颇有感触。
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 ;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读到这里不禁问自己,在两年的工作中,我有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呢,有没有超越自己呢?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学习优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关心。只有那些“不可爱的德孩子”、“后进生”才最需要你的爱,他们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温暖,需要阳光。对于“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师必须给他们一个空间,给他们更多的关怀,让这些饥渴的花朵,沐浴阳光,健康成长。
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并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
老师也只是个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师要怎样拥有“师爱”呢?李镇西老师用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工作以来我都是担任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总是要求孩子们达到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总是觉得他们错误很多,例如上课迟到,不讲卫生,上课讲话,路队不好……常常会责怪他们,这样对改正错误并没有太大成效,反而我用鼓励的方式,用允许他犯错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孩子们的错误越来越少了。
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当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时,心有戚戚,欣欣然向往。李老师的讲述不是刻板的学说,而以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为例,让我感受到一位教育家的睿智与虔诚,博爱与伟大;也让我的心一次次地感动着。
人说书如其人,《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正是对李镇西老师教育人生的最好的诠释。它展示了李老师教育的思想、艺术和具体的案例,是李镇西老师25年来教育智慧的精华。一句句朴实中浸着诗意的句子,让咱们深深地感受到李老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炽热的忠诚。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便是许多从教多年的的老师们大概也有着同样的疑问,毕竟谁也不敢肯定地说自我就是学生们遇到的最好的老师。然而,这并不妨碍咱们去思考这个问题。李老师说:“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我’,强调的是自我和自我相比——昨日的自我和这天的自我相比,不但地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我’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我的职业中到达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其实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正因“最好”都是相对的,它只是每个老师心中的一个理想。然而每个人心中对理想的追求又都是无止境的,虽说咱们无法做到“最好”,可咱们却能够做到更好。咱们经常会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我”,只要咱们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去战胜自我,不断地去争取每一个“更好”,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每一个“更好”融会在一齐时,咱们就已经做到了“最好”。(锦旗标语)
在现实的工作当中,咱们需要怎样地去做到自我的最好呢?
一、爱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去的人都能愉悦生命。”这句话也是李老师的最好印证。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是教育的灵魂。如果咱们承认教育的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是充满人情味……”作为老师,咱们就应领悟李老师那种关爱,让学生在关爱中领悟、成长,让他们感受到领悟是一种愉悦。有的老师却为了在孩子面前显示自我的尊严,却在不经意中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只能让学生越来越疏远,感情也越来越生疏。
爱,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通道;爱,是创造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正因有爱,咱们才会关心;正因有爱,咱们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因此,咱们要时时地持续着一颗爱心,要尝试着放下自我心中所谓的尊严,多以学生的视角同他们零距离接触,要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去赢得学生们的尊敬与爱戴。
爱同时也是一种职责,而非一年、两年短时刻的爱。然而,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爱的深度和广度。如果咱们把对学生的那种有限时刻的爱称作“小爱”的话,那么李老师赋予学生的爱就就应称作“大爱”,咱们的爱需要领悟李老师那种“大爱”,要有时刻的深度和空间的广度,让让咱们的爱延伸到学生的生命和领悟中的方方面面。
二、自我反思
读完李老师的书,咱们会期望成为李老师样样思维敏捷、知识丰富、功底深厚的大师。在他的书中,教育名言随处可见,教育理论,他都能随手拈来。咱们既要领悟李老师的博学,也要领悟他的细致入微。其中最让人受益的就是他的钟爱读书与反思。透过读书,咱们能够提升一个人的品味,能够提高一个人的素养。读一本好书,咱们不仅仅能够从中收获知识,还能够受到心灵的洗礼。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多读书,提升自我基本素养,这些都是最起码要求。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理论修养,咱们很难想象境界能提升到何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和思考是分不开的。教师的反思潜质决定了工作中开展研究的潜质。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的考察自我的行动及情境的潜质。成功及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其工作中重要的事情。咱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必须要结合工作的现实去思考、归纳,这样,咱们就会在读书与思考中逐渐成长起来。
三、善于研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的根本动力。咱们就应领悟李老师的研究精神,用心主动的将遇到的一个个问题都当做科研的课题,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做研究对象来看待。这样,当应对那些“后进生”、“考试作弊”、“早恋”等各种问题的学生时,心态就会平静下来,用解决矛盾的心态去研究,对孩子们的教育也就从容了。(真正的朋友)
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最好的科研课题来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正如李老师所说,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你就应高兴,正因新的科研课题在向你招手了——也许你走向教育专家之路的起点就在这儿呢!这样每一天都有发现,每一天都有新的顿悟,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一天都有新的愉悦。”咱们就应领悟李老师将教育中的难题看作研究的乐趣,领悟他执着的研究精神。为此咱们注意转换主角,使自我从一名教育者向一名研究型学者转变。这种转变是一种境界的提升,是咱们通向教育自由境界的阶梯。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心态,一种激情的行动,一种对欲望的放下,一种对理想的宣言。将咱们的爱赋予到教育过程中去,不断的研究与反思,超越自我,我坚信,我就是最好的老师!
怀着激动的情绪,我一口气拜读了着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读毕,感触颇丰。正因李校长的很多观点我都很赞同,读他的书既像是和一位智者在对话,是那样的朴实而自然;又像是和自我的内心在交流,是那样的真实而心动。我似乎找到了自我发奋的方向,似乎找到了那份激情。是的,从这天起,我要发奋做最好的自我,做最好的音乐老师!
翻开序言,里面有令我感悟最深的一段话,忍不住摘抄下来留作自勉:“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我’,强调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这天的自我比,不断地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我’,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我的职业中到达自我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每每读到此,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是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一向以来我都很自卑,认为自我不管在哪方面都不如别人,唱、弹、跳、吹、拉什么都不行,还阿Q似的安慰自我不是学专业的。虽然我也曾发奋过,虽然我也曾迷茫过,虽然和别人比我也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读了李老师的这本书后,我能够自信的对自我说,和昨日的我比,我在进步,我在超越,今后我要做得更好!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校长对教育工作无比赤诚,对学生无比钟爱的一颗教育者的心。而这种爱心成就了他的辉煌。爱孩子,才能明白孩子;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注成长的每一个细节;爱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亲密兄弟姐妹;爱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爱孩子就就应尊重每一位孩子领悟音乐的不一样方式、潜质和感受;爱孩子就就应让每一位孩子钟爱音乐,钟爱音乐课,让音乐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
一、纯真的爱心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钟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教师,首先就应做到爱学生。这些话听得多,看得多,而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我以前对我的学生说过,在音乐课中,没有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没有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和令人头疼的后进生,有的只是对音乐课的态度,一切都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因此在我的课堂,每个学生的起点都一样,都是平等的,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简单愉悦地领悟音乐,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愉悦。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量不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或歧视情绪。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学生们如何爱别人。
二、真挚的情感
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能够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做最好的教师要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透过精神的交流,到达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以前有个同学上课总是不太专心,之后有一次稍微表现得较好时,我立即表扬了他,还请他当小老师,得到我一次又一次的信任。从此在音乐课中他大变样了,同学们也都说他只有上音乐课表现得最好。
三、尊重学生
最好的教师要给学生以长辈式的关怀和爱护,从不以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爱学生始终坚持对学生持尊重的态度。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学生。教师尊重学生是学生进步的外因,学生自尊自强是他们进步的内因。实践中的许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用全心来理解教师的爱。在音乐课中,我不仅仅自我做到尊重学生,对学生的演唱和创编总给予正面评价,还要求学生不轻易取消别人,评价别人时先说优点。每次当有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如意时,我总是将学生单独留下来,先问清楚原因,再和他交流就应怎样做,因此有学生给我写到:您虽然很温柔,不像有些老师很严厉,但同学都很听您的。看着这些话,我很欣慰,也很愉悦。正因只有学生忘我地投入到音乐中时,我才能和他们一样感受音乐的魅力。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心灵的召唤。在今后的人生中,无论做什么事情,让咱们都尽自我最大的发奋,献出自我最大的爱心,做最好的老师,做孩子最钟爱的老师,让自我无悔!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篇二捧起《作最好的老师》阅读的时候,犹如一股甘泉涌入心底,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里,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带给我的是一次次心灵的震撼与感动。
一篇篇,一幕幕,李老师的育人之道是那么得匠心独具,与众不一样,那里面凝聚着他多少心血与智慧呀!合上书本,一个个感人的画面又仿佛浮此刻眼前。
开学入学教育,第一次与新学生见面,他早已给学生准备好一份礼物——一本书(他的作品《爱心与教育》)和一封信。信中郑重地送孩子们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愉悦!”并解释它的深刻含义,这既是一种伟大崇高的价值观念,同时也是一种平凡朴实的实践行为。用精神撒播精神,以真情赢得真情。他请同学们在心里默念一遍,并在黑板上写下这行大字,并结合初次见面所见一些学生的具体行为使学生看到这句话的含义,并期望每一个新兄弟姐妹用自我的行动来注释这句话。他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做人第一”的品德课。能成为他的学生,是多么愉悦和荣耀!
为加强班级管理,他与学生共同制定了班级管理条例,并提议条例对班主任也作了一些规定:“凡每月对学生发脾气超过一次,或错批同学,或利用自习课讲语文,或下课压堂两分钟以上,罚扫教室一次。”为了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他严肃地对学生讲:“纪律面前,人人平等,老师怎能例外呢?”两年过去了,从第一次“犯规”一个人拿起扫把,在教室里干得大汗淋漓而引起轰动,到之后他因各种“犯规”而五次罚扫地,大家都觉得这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了。
有一年的教师节,他竟然向同学们索要宝贵的“礼物”,原来他是请同学们对他的工作提出意见,为了鼓励和感谢同学们,还要来个“有奖征谏”,要同学们不好坐失良机。他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我的错误并发奋改善,用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他与全体同学精诚合作,同舟共济,创造了七月的辉煌。毕业时,学生送他一句话——“镇西兄:血脉虽不相连,心灵永远沟通!”
李老师目中有人,始终把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李老师满怀爱心在学生心田耕耘,学生成长便成了享受,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些?怎样才能做到最好、更好?……从李镇西老师的手记里,咱们能够得到许许多多的启示。
一、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愉悦地度过生命。”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李老师说的好:“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如果咱们承认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就应充满人情味……”作为教师,在学生的面前要持续着一份童心,用自我的童心唤醒孩子的童心,这样才会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感受你的爱。
爱学生,不仅仅仅是只对自我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生命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职责把欣赏与期盼投向每一个学生”。毕竟“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和“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职责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完美的开端。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我的心血。爱孩子,才能在十几年的时刻里坚持不懈地写下那么多手记、札记,为进一步探索教育的规律积累那么多原始的宝贵的资料。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学生,绝不是放下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生命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他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兄弟姐妹,而且是知心的兄弟姐妹。正正因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
二、把问题当成科研课题,做有思想、善思考的研究型教师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明白之心、平等之心、职责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咱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完美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职责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我缺点的杂草。如果咱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群众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和了,教育也从容了。李老师认为: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最好的科研课题来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你就应高兴,正因新的科研课题在向你招手了——也许你走向教育专家之路的起点就在这儿呢!这样每一天都有新的发现,每一天都有新的领悟,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一天都有新的愉悦。书中最震撼我的还有李老师对他对工作的执着、对教育的深思。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每一个失误中都能做深刻的反思,把教育失
误变成教育财富,而不是忽略一个个教育教学细节,也不是满足于现状,更不是为自我的失误找理由。坚韧、好学、勤奋、思考……构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三、在教育的沃土中勤耕不辍,提升素养
从教20余年,李老师一向不停地阅读,“阅读欲”就是他的“生存欲”。阅读不但赋予他独立思考的信念,而且让他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俯瞰语文教育。把自我首先定位于礼貌的传播者、思想的启迪者、人生的导航者。他的语文课堂重在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点燃学生思想的火炬,学生怎能不钟爱?李老师读书总是伴随着思考,而思考总是使他情不自禁地把自我的思维火花记录下来。于是,一篇又一篇的读书随笔发表出来了,一本又一本的教育教学精华诞生了。同样作为教学一线的咱们,与其抱怨教育的要求过高,不如静下心来用心“充电”。摆脱这种困境的最好途径就是读书和思考。“厚积”才能“薄发”,这是一个永久不变的真理。不做“经师”做“人师”,光读书还不够,还要善于思考。李老师推荐咱们用写作来进行清晰、完整、有条理的思考,这实在是1条促成教师互动交流、共同成长的专业发展之路。愿咱们都能拿起笔来,把所思所感所做都记录下来,这既不湮没自我的劳动,也是在帮忙别人,更是在收获做好老师的乐、
李镇西老师告诉咱们:“作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下,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作最好的老师,就应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李老师的这些教育理论将成为咱们的指路明灯,把教书育人当做是自我毕生的追求,一次一次地超越自我,作最好的自我。
老师,孩子人生的贵人
记得一次在聆听名师讲座,谈及怎样做个最好的老师?她讲过:“老师,你就是孩子人生的贵人。要当好这个贵人你就要多读书。”后来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做最好的老师》,阅读中我深受李老师对教育情感的熏陶。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愿意奋斗,老师们,朝着幸福的方向奋进吧!重要的是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阅读提升自我修养
善于读书的老师,他们的知识视野宽阔,面对教育教学问题时他们总会做出理性的决策。教师的精神成长,需要阅读优秀的作品来滋养;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经典专著来引领。常言说:“开卷有益”,作为教师,我们都懂得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获。读书如一日三餐,“时间太紧,没有功夫读书”不应该成为借口。当你把阅读真正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时,你总会找到时间去读书的。如今我已经把读书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阅读新书时,要边读边想,对于老师而言,阅读是最好的自我教育。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是一种力量,你的一次创新就是教育的一次小变革,无论这次创新关注的是哪一方面,必将有收获。 教师必须时刻进行教育思想和教育专业知识的更新,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要博学广闻。在教学中要能反映前沿成就,要比学生有更广的知识视野,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是教师的职业要求。
阅读会增加创新力量这是事实,每一次阅读之后,你的思维一定会有所改变。老师的阅读其目的除了增加自身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改变思维后,进一步去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每个孩子就像一本书,需要老师细细的品读,他内心渴望的东西就是你要体会的核心思想。
二、珍惜儿童心灵深处的渴望
许多年轻老师都有过这样的疑惑:“我平时都是尽心竭力的教育孩子,经常表扬孩子,很少批评孩子,可孩子为什么还是不进步?”在这里我想说其实老师误解“表扬”这个概念了,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往往会陷于学生行为的“表现良好”和“感觉良好”。孩子在“表现良好”中获得“真实自信”,而在“感觉良好”中获得“虚假自信”。那些建立在“感觉良好”基础上的“表扬”不是真实的称赞,对孩子发展是不利的,虚假空泛的评价可能导致孩子自卑,只有真实具体的评价才能培养孩子自信。
教师要学会控制称赞的程度,使之与孩子取得的成就相匹配,不要过分夸大。称赞一定要有理有据,要让孩子明白是因为在某一方面好才获得称赞。称赞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可以起到引导和强化作用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借助“称赞的理由”,让孩子所表现出的良好行为再次出现,从而固化成良好的习惯。你耐心等待之后所给予的称赞,会带孩子走向成功,这个耐心要求老师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技能。孩子的能力不是灌输,他应该是顿悟,突然的领悟一方面靠自己学,另一方面需要老师对症下药,正确指引。带有善意的、启迪性的、期待性的称赞语言,这就是一种良药。智慧的老师总会有一些奇思妙想,他的教是在启发,他的育是在引导。
三、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老师们,朝着幸福的方向奋进吧!如果你愿意奋斗,重要的是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尽管对成功有着各自不同的诠释。但是,一切成功者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艰难和曲折。可是我们又明白: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可以改变这一切的,态度决定你如何看待艰难和曲折,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有着充分体现人生价值的愿望。富有意义的人生是人生的积极态度;庸庸碌碌的人生是人生的消极态度。老师们,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当我们踏入了教育之门,我们就应该有明晰的教育人生方向,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教育,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是有意义的。
幸福的老师应该会善变的,使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思想。教师每天的工作都是新鲜的,我们不机械的重复做事,要做就做出灵气来。做幸福的老师,要学会动脑子,做出思想来。一个有思想的老师是当今社会的需要,我相信在时代需要的背后,一定也蕴藏着风雨。老师们,只要你积极的准备,就能赢得胜利。当你感觉这样的胜利使你得心应手,你的教育工作有了成效,你就是幸福的人了。一位老师要做出自己的风格来,每一个教育活动都要尽可能去彰显自己的个性。让你的学生感到老师身上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让学生感觉新鲜,许多事出乎意料而又合乎情理。学生的个性来源于教师的个性,只有老师和学生交流,产生的效果才有意义。
老师们毕竟我们的教育工作是时光雕琢生命的过程。投入地工作吧!教育即便有烦恼,烦恼背后也存在价值和意义。一个投入工作的老师,一定会领悟教育的幸福,实践教育的幸福,从而成为一名具有亲和力的,给学生带来幸福学习生活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将会发现一个教育人生的秘密:每个孩子带给你的不是苹果砸头的疼痛,而是苹果芳香的幸福。
学做孩子一生的贵人收获是什么
蔡老师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事例诠释了一个个做人的道理,给身为教师的我解开了教学中一个个困惑。读着书,仿佛和蔡老师促膝畅谈,向蔡老师倾诉着工作里的烦恼,收获着成长路上的谆谆教诲。读着书,并着快乐,行走在成熟的路上……
1.孝道是教育的根
孝心开,百善皆开。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所在。懂得孝道的人有德行,懂孝道的人成绩会越来越好。因为“亲所好,力为具”,父母希望他学业好,他又怎会让父母担心呢?!
一个人连对他恩德最大的父母都不爱,都不知感恩,又怎会爱别人,感恩别人?!“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是违背德行,是不正常。所以,我们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要教给学生的首先是孝道——“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孝乃百善之首也。
2.老者教,幼者学
孔子曰: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上一代没把下一代的教育放在心上,下一代又不学习,整个社会风俗就会快速堕落。
现在的孩子难教难管是我们一线教师面临的共同难题。但从与家长的一次次交流中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不是孩子难教,更难教的是成人是家长。因此,希望在推行伦理道德教育时,要常办家长课程。不然家长的观念与教师不一样,就会唱反调,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要想把孩子教好,也要常常对家长们推行德行教育。只有长辈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拥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心,才会和老师齐心协力把孩子教育的越来越好!
3.我慢高山,法水难入
我慢高山,法水难入,指的是一个人的傲慢就像一座山一样,把自己的心灵封死,圣贤之水都没办法进去。
从教二十多年的我,手里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懂教育的人。和家长、和年青老师交流之时,总是把自己放在云端,“指导”着他们应该如何如何教育学生和孩子,再听着他们恭维的话语,云里雾里不知自己是何人。现实中,一次次的教育教学的失败,并没有因为跌落云端而惊醒,反而不断地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找借口。从而心生怨言,职业的懈怠在我身上挥之不去……
当我读到“我慢高山,法水难入”时,幡然醒悟——虽然我从教多年,但在老祖宗的教诲之前却那么的微不足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老祖宗一句句的至理名言,因为傲慢渐渐离我远去,教育路上败得一塌糊涂,让我深切地体会了“谦受益,满招损”。
4.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老师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是绝对公平公正的。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遇到的学生却千差万别。有“样样都好的”,也有“屡教屡犯,屡教不改”的。前者在品行道德、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很省心,不惹事,不找麻烦,所以也很少收到批评,更多的是表扬。而后者,恨不得时时鸡飞狗跳,天天与老师在办公室作伴,老师一次次的看着他们“破罐破摔”的态度,满脸的“无所谓”,心中难免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怒气,言语之间不禁严厉了许多。这可能就是家长眼中的偏心,学生心中的偏爱。被学生在心中贴上“偏爱”的标签之后,“亲其师,信其道”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