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古顿巴 阿来读后感(伟大小说离我们有多远 重读阿来《尘埃落定》)

发布时间: 2024-11-26 22:54:3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2

阿来是哪里人阿来阿来,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中国当代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

阿古顿巴 阿来读后感(伟大小说离我们有多远 重读阿来《尘埃落定》)

阿来是哪里人


阿来
阿来,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中国当代作家。
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1994年冬,完成首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1998年,《尘埃落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凭借《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9年3月,当选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同年,出版长篇小说《空山》。2021年,出版长篇非虚构作品《瞻对》。2021年,凭借《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2021年,长篇小说《云中记》创作完成;同年,《尘埃落定》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中文名:阿来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藏族
出生地: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
出生日期:1959年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马尔康师范学校
主要成就: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代表作品:《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瞻对》《蘑菇圈》
人物经历
1959年,出生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一个有20多户人家的小山寨。1965年,开始上学,第一年不学课文,先上预备班,学汉语。初中毕业后,开始回乡务农。
1977年,考入马尔康师范学校,中专师范。毕业后调入马尔康县第二中学教初中。翌年,调县中学教高中,做中学教师近五年。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转向小说,并调到阿坝州文化局所属的文学杂志《草地》当编辑。
1994年冬,完成长篇小说《尘埃落定》。1996年,从《草地》编辑社辞职,应聘至成都《科幻世界》杂志,从普通编辑干起。1998年,成为《科幻世界》杂志的主编,后因“重述神话”项目,辞去社长职务;同年,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出版小说集《月光下的银匠》。
2000年,凭借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奖的藏族作家。2006年12月15日,以330万元的版税收入,登上作家富豪榜第21位。
2009年2月,任四川省作协主席;6月,长篇小说《格萨尔王》完稿,通过讲述藏族传说中的格萨尔王从作为天神之子降生人世,到降妖伏魔、安定三界,最终返归天界的故事,展示了藏民族的文化精髓。11月30日,第二次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排名第21位;同年,出版长篇小说三部曲《空山》,呈现藏族小村建国后的历史。
2021年,出版长篇非虚构作品《瞻对》,讲述了一段藏地故事,再现长达两百年的瞻对历史。2021年,出版散文集《语自在》;同年,中篇小说《蘑菇圈》发表在《收获》2021年第3期,讲述了青藏高原上的平凡小人物,与自然生灵互相依偎的生命故事。
2021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2月29日,连任四川省作协主席。2021年12月8日,凭借中篇小说《三只虫草》与散文《士与绅的最后遭逢》获得第17届百花文学奖小说奖与散文奖,拿下百花文学奖首个双奖;同年,获得中国版权卓越成就者奖。
2021年1月30日上午,当选为四川省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8月,凭借作品《蘑菇圈》获得第7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11月,散文集《阿来散文集》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包括《大地的阶梯》《成都物候记》《让岩石告诉我们》《人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一滴水经过丽江》。
2021年1月,补选为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月17日,由其担任编剧的电影《攀登者》开拍;5月26日,出版长篇小说《云中记》,讲述汶川地震后,祭师阿巴的经历;9月23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9月27日,被丽江市授予丽江市荣誉市民称号;12月13日,《云中记》摘得收获文学排行榜长篇小说榜榜首。
主要作品
文学作品
(:)
编剧作品
(:)
创作特点
主题思想
宗教情怀
阿来抓住了嘉绒藏区藏传佛教和现代性之间的冲突和张力,客观地书写出宗教在现代性面前的实际面貌。如《尘埃落定》中,阿来在文本中处理麦其二少爷时,形成了作者与主人公的同构关系,他既要主人公实现一个男人对权力的追求,也要求他时时考量藏传佛教一切皆空的思想和现代性历史当中土司制度终将灭亡的事实,所以才有“我在哪里,我是谁”的发问,其实背后是作者力比多在文本中的实现和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及复杂宗教情怀的集合。阿来通过一系列生态书写,提供从现代生态文明维度去重新认识藏传佛教生态理念。由于全球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人们越来越关心对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阿来借藏传佛教讨论与生态文明的关系问题,这也为他指向生态书写的创作赋予时代意义。
乡土情怀
阿来在创作中展现出乡土观念,尤其在《空山》中书写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90年代将近半个世纪的机村编年史。阿来的乡土叙事是要通过现代性视角来审视乡土空间,揭示出乡土世界与乡土生活者在现代性历史中的命运,表现出乡土空间和现代性进程之间的对抗与融合、吸收与批判、主动与被动的张力关系,使中国社会对于现代性追求深层渴望和矛盾都在乡土中体现出来。通过乡土描写,阿来的文学作品对藏族历史、文化命运进行表现和思考,主要体现为他对藏族历史往事的反思,对藏族文化的阐释以及对民族关的思考。
先锋主题
阿来作为先锋作家,在其文学作品中积极展开了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审视与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这些因此构成了他作品的先锋主题,或者说他的作品作为先锋文学的主题话语。与他的《尘埃落定》等长篇小说一样,阿来的中短篇小说表现了人性的异化、人生价值的虚无以及生存的荒诞等先锋主题。阿来看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一方面努力追寻自我价值的实现,却因为一些原因而在追逐中迷失自我,沦为外物的奴隶。阿来还揭示出人类的日常生活被琐事充斥,人的价值变得虚无,人类生存命运的荒诞与整个世界的非理性,以及人类对此进行的反抗。
反思当代
阿来对生态的反思和感悟尤其深刻,在其创作中既书写美好的自然状态也描绘现代性对自然生态破坏的本真面貌,充满了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美好共同发展的向往之情。阿来的生态书写纷繁复杂,从社会、自然、个体等多方面的交叉书写展示不同维度的现代性生态反思。阿来挖掘和批判导致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揭示人类的思想、文化、科技、生产和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了人类对自然的恶劣态度和竭泽而渔式的行为,如何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危机,展示了自然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阿来通过小说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互爱与伤害。小说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叙述作为文本的叙事核心,并由此来揭示人类所面临自然生态危机及其背后蕴涵的深层的人类文化危机,同时以生态系统整体为价值基础,对自然、人的整个生命系统中进行道德关怀和审美关照,吁求人与自然、他人、自我相互融洽和谐,从而达到自由与美的诗意栖居的小说。阿来歌颂自然的神秘优美,通过文学书写将自然从以往的背景转到前景,真正实在的以独立性和自足性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艺术特色
叙述视角
阿来的创作中,傻子视角比较突出,如在《尘埃落定》里,出现了还是小孩子的傻子“我”,常常说出有哲理的话,这样一种不和谐的叙述声音,最终造成人物身份的“不真实”。另外,重视角叠加也是阿来常用的一种视角,叙事视角的多样化,以及视角的转换位移,是阿来小说叙事上的重要特征。如《尘埃落定》中,阿来让主人公“我”变成了多重叙事视角承担者,目的是让一个特殊人物既充当主人公,又充当叙事者。在小说中,阿来往往交替运用了“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两种视角,并且常常对读者说话,与读者形成一种对话与交流,实现小说视角的转换。
叙述结构
在长篇小说中,阿来采用了两种叙述结构。一种是双线式的叙事结构,如在《尘埃落定》中,一条线索是土司盛而衰的过程,另一条线索则是“我"的心灵史,两条双线具有显隐之分:土司灭亡史是显线,“我"之心灵历程是隐线。两条线相互渗透,相互呼应,构成了小说文本张力,同时,也造成文本的诗意和哲理内涵。另一种是是“花瓣式”的结构方式,如在《空山》中,写一个二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每一个中篇或者一个短篇写一个人,以写人为主,最后描述出村庄的人物群像。这些人中的每一个在这篇小说是主要人物,到下一篇小说成了次要人物,互相穿插,浑然一体。
在中短篇小说中,阿来采用了三类叙述结构。一类是运用主副双线结构,如在《旧年的血迹》中,主线是写父亲沉浮的一生,另一条副线则是“我”的成长经历,小说没有按照时间线来叙述,而是通过倒叙、插叙、补叙等手法,不断变换时空,造成历史与现实的融合与模糊;第二类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单线结构,阿来所写的传奇故事类,善用这种结构,这种结构简单明朗,适合讲述民间故事;第三类是元叙述结构,叙述中有双我的存在,文本中有两条线索在运行,相互合作又相互拆解,元叙述的叙述者往往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裸露创作痕迹的欲望。
象征艺术
阿来的小说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特别是意象化象征、整体象征,借此达到普遍的意义与寓言般的效果。如《尘埃落定》整部作品就是一种象征,笼罩整部作品的中心意象“尘埃”,象征着一种必然消逝的历史趋势,土司制度的没落消亡,爱恨情仇的消逝,一种传统文化的消亡。小说往往重视写实又摆脱写实,超越特定时空的表层意义,具有隐喻性、表现性、象征性、寓言性、诗性和智性。
魔幻现实主义
在阿来的小说中,大量借鉴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使小说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在《尘埃落定》中,叙述者兼主人公“我’’,是一个常人眼中的傻子,然而,“我”却能预见未来。如在罂粟花战争中,门巴喇叭与汪波土司的神巫斗法,“我”预见了麦其土司的三太太央宗出事了,她的孩子刚生下来就死了;“我"与父亲在望楼上时,告诉父亲马上就有什么大事情发生了,后来,女土司在回去的路上遭遇拉雪巴土司的抢劫;在麦其土司设伏攻打拉雪巴土司时,“我”预见战斗的开始;“我”更是能预见土司制度消亡的历史趋势等等。魔幻现实主义在阿来小说中,成为叙事的手段和动力。同时,在现实与非现实之间自由转换叙述,使小说文本产生一个空间距离,增强作品的审美张力。
人物形象
愚拙形象
阿来是一个擅长写“傻”的作家,“傻子”的意义更加具有延展的空间,“傻子”形象的复杂性愈加地显现。阿来塑造的系列“傻子”形象,具有某些说不完的特质。从总体上说,阿来笔下的“傻子”都有一个共性,区别于其他文学作品中智力低下的傻子,阿来写的“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傻,而是倾向于“大智若愚”的“愚”,“大巧若拙”的“拙”。而从内部的差别来说,阿来的“傻子”形象大致有这样两类:一类如《尘埃落定》中的傻子少爷、阿古顿巴和《空山》中的达瑟,他们的“傻”是通晓世事后的透彻,是洞悉未来的先知,略带有的神秘色彩是用模糊性来掩盖智慧的锋芒,“愚”与“智”的跷跷板孰升孰降;另一类更接近于人的本性,没有大智慧和复杂的心理,他们“傻”在“简单”,在于对人性中某些可贵的品质有着超于常人的坚守,如《空山》中的达戈和索波,《格萨尔王》中的晋美和《蘑菇圈》中的阿妈斯_。这两种“傻子”,尽管一种是追求灵魂上的超脱,另一种则致力于精神上的坚韧,但是他们都在表达着阿来的用心,他希望人类可以在现实存在的意义上更加超越,只有这样的“傻”才能抵得住喧嚣和浮躁,他们的“傻”是一把双刃剑,一面反衬世界的虚伪和复杂,划开伪装的面具,一面又如一股清流涤荡人们的心灵,还原人类最本质的简单和纯朴。
英雄形象
阿来的创作中,英雄是很大一部分故事的主角。对于藏民族来讲,英雄是凝聚人心的力量,是民族发展的推动者;对于藏族百姓而言,英雄是希望,是黑暗社会里的光明,是领袖是摆脱苦难的救世主。英雄的故事之所以能广为流传,是因为人们在迷茫的潜意识里呼唤着、期盼着这样的人物。英雄是阿来的故事、里不可缺少的人物形象。只不过,阿来选择的是以“重述”的形式向着遥远的时代回溯,他“重”的是历史,“述”的却是现实,阿来真正想要呼唤的是英雄的精神和拯救人心的力量。
女性形象
在阿来的作品中,女性形象被塑成“欲望化”“符码化”的“女体”,文本成为一场男权主义话语的狂欢,是男性权利公开化、理性化和权威性的施展和表述。如在《格萨尔王》中塑造的几位女性,虽然仍被男权掌控,但在不同人物身上已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阿来在小说中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以及对那个时代女性身不由已的悲剧命运的同情。因此,阿来并没有在女性身上使用沉重的悲剧性修饰。
获奖记录
(:)
人物评价
阿来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多种文体的控制力和感觉,表现得都非常卓越,也给很多当代作家尤其是青年带来很大的启示。(作家邱华栋评)
很多人都认为纯文学的作品传播不会太久,但阿来恰恰打破了这种绝对。(批评家潘凯雄评)
阿来让人看到一个中国作家穿越纷繁复杂的信息与各式各样的观点的洪流,以文学的方式建立与中国的血肉关系,创造史诗的努力。(作家铁凝评)
阿来可以说用他的笔,把一个相对偏僻的地理位置变成了在文学上引人注目的地点。(作家莫言评)
在每个阅读者的眼中,作家阿来迄今为止的全部写作,已经以一种他独有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名字叫“阿来的世界”。(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评)
阿来一直在一个大的文明视角来看待故乡和生活,刻画鲜活人物。他具备理性的哲思,对生活以及文明历史,都有个人独特理解,深刻洞见的思考。(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评)

阿来的哪篇小说获茅盾文学奖

阿来的《尘埃落定》获茅盾文学奖。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8年。小说描写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但却有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并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展现了独特的藏族风情及土司制度的浪漫和神秘。

2000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21年9月23日,《尘埃落定》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小说讲述了一个声势显赫的藏族老麦其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然而就是这个傻子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不以常理出牌,建议改种麦子。

后来大批饥民投奔麦其麾下,麦其家族的领地和人口达到空前的规模,傻子少爷因此而娶到了美貌的妻子塔娜,也开辟了康巴地区第一个边贸集市。

傻子少爷回麦其土司官寨,受到英雄般的待遇,也遭到大少爷的嫉妒和打击,一场家庭内部关于继承权的腥风血雨悄然拉开了帷幕。

创作背景

阿来从小在藏族地区长大,阿来的《尘埃落定》创作思路时,坦言自己受到藏族文化的深刻影响,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创作方法的借鉴,语言的运用等等,都和一种藏族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傻子二少爷形象的塑造就受到阿古顿巴的影响。

小说写于1994年,由于阿来没有名气,被十几家出版社退稿,当时流行的是凶杀色情,大部分编辑都认为纯文学没有市场。1998年,在阿来已经不抱希望的时候,人民文学出版社将该书出版。

《奔马似的白色群山》阿来(2021年)

读后感:

1、对于景物环境描写:视野开阔却又不缺乏细微之处的描写,而且非常贴近藏地风物,多用字如“穹、莽,清”来描写景物,给人一种非常清冽苍茫之感。

2、藏地传说:本书主要就是对各种离奇流传悠远的传说进行再创造,又神话,有风俗,有风物等等。写起来也神秘曲折。我认为最吸引我的是,所谓传说迷信与现代科学的碰撞,以及现代人踪现代思维去追寻那些古老传说时遇到的种种,这一切让阿来在描写中犹如神脸上的那块面纱,虚无缥缈,却又仿佛真实存在。

3、细微处引人深思:阿来的作品的某些句子,读来总让我有种醍醐灌顶之感,关于历史,关于人性,似乎也是清晰可见。

摘录:

1、强烈的日光使谷中雾气蒸腾……春五月,蓬蓬松松的黑土解冻不久,草、树正在伸展最初的新叶,新叶的气味芬芳而辛涩。

2、夜晚下半山的雨使河水显得无比清澈又无比鲜亮。上半山,大概是海拔三千米以上的新积的白雪在阳光下晶莹夺目。日光强烈,雾很快就散尽了。拥积了许多沟壑和林木群落的宽阔山谷一时显得十分落寞。那几乎无所变化的路,跟谷中的河流一样,给人一种不知其何来,也不知其何止的感觉。

3、最后,是蓝空、白云与雪峰的色彩融汇在一起,化为迷蒙中透出淡紫的山岚,成为一种难以把握的东西。它已经不满于物质世界,而只是凝聚着人的万千意绪。

4、你看这莽莽群山的缄默。

5、他的感觉是那些奔马的铁蹄发出金属特有的声响,它们白色的鬃毛遮住了他的眼睑。

                                                                                                                    —— 《 奔马似的白色群山》

1、但我担心你的沉默。担心你对下人的同情。你要明白,下人就像牛羊。

2、他在洁净的泥地上静坐的时候,清新澄明的感觉渐渐从脚底升上头顶。

                                                                                                              —— 《阿古顿巴》

1、就这样,就已看到自己穿行于群山的巨大阴影与明丽的阳光中间……于是,一种投身于人生,投身于广阔大地,投身于艺术的豪迈感情油然而生,这无疑是一种庄重的东西。

2、我看见自己穿过下午四点钟的狭窄的街道,打着哈欠的冷落店铺,散发着热气的房子的阴凉、孤零零的树子的阴凉。

3、他的身影一从我眼光中消失,我的鼻孔立即扑满了未经阳光照射的木板和蛛网的味道。

4、一束强光立即照亮了屋子,也照亮了从窗帘上抖落下来的云母碎片。这些可爱的闪着银光的碎片像一些断续的静默的语汇在空气中飘浮,慢慢越过挂在斜坡上的一片参差屋顶。

5、这种聪明、礼貌、敏感,带着纤弱美感的孩子往往总是有某种不幸。

                                                                                                                —— 《野人》

1、阳光照亮起伏的山峦,蜿蜒的河流,孤零的村庄和覆盖这一切的白雪。野鸽群在天空中往复飞翔,搅起一个巨大的欢快声音的漩涡,在春天里分群的鸽子聚集起来,这样不知疲倦,在清冽的空气中欢快飞翔。

2、他一醒母亲就知道他醒过来了,不是相依为命的人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3、路上的雪已经化尽,到处是明亮的水洼。每个水洼里都有一角天空,或者是一片云彩。

4、酒变成了泡沫,轻盈透明的、欢乐吟唱的成百上千只蜜蜂一样上升到头顶。要使脑袋膨大,使双脚离开地面,到空中飞翔。

5、笛声一路在化雪后变得滋润的山野间飘荡。将要入冬的山野竟有了初春时的那种气息。那样的明朗清爽。

                                                                                                      —— 《欢乐行程》

1、他说解放以前他的庙子还在的时候,鬼就从这个地方给撵光了。后来没有鬼了,就把像鬼的人撵下河。

2、我想,没有一个人想会要显示自己的聪明,而去破坏公众的游戏规则。

3、黄昏时分,人们的脸隐入了朦胧的光线里。我们知道,人们的脸总是显露些不叫人喜欢的东西。

                                                                                                              —— 《有鬼》

1、它是那么锋利,从心上划过许久,才叫人感到一丝带着甘甜味道的痛楚。

2、科学回他们自己的地方去了,迷信还在老地方。

3、这声音是从过去,也是从未来传来的,只是我们听不出其中的意思罢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人类能够听懂这些声音的时代早就逝去了。现在,我们连自己内心的声音也听不清楚。

4、当真正的夏天来到时,我们竟然一点也不觉得。因为周围的山水,早已是一派混莽无际的绿色了。任何事物一旦达到某种限度,你就不能再给它增加什么了。

                                                                                                      —— 《宝刀》

1、这些树丛的轮廓由树叶叶面上反射的星光勾勒出来。我还望见灿烂耀眼的星光。

                                                                                                                        —— 《狩猎》

1、近处,洁白的鸥鸟在水上蹁跹,远处,一柱青烟笔直地升上蓝天。

2、风使绕着院墙的一排排镀铜的经纶隆隆旋转起来,一时间,四处金光灿烂。

3、一念及此,便只听得铮铮然一声响亮。是妙音仙女在空中拨动了手中的琵琶。只是一声,却余音绵长、轻盈、透亮,犹如醍醐灌顶,犹如是从采蜜花间的蜜蜂翅膀上产生的一样。

4、藏传佛教的一些书中说 ——凡是以雪山为栅栏有青稞和牦牛的地域都是自己流布的地域。佛教在这个地域流传过程中不断增添着神袛。

                                                                                                      —— 《群蜂飞舞》

1、阳光干净温暖,一无阻滞地从蓝天深处直泻在头发、眼睑和整个身体上,是一种特别的沐浴方式。

2、所有水面都在闪闪发光,都像我们阳光下的身体一样温软无助。

3、鱼哑默无声,漂在平静的水里,像梦中的影子一样。

4、草原上流行水葬,让水与鱼来消解灵魂的躯壳,所以,鱼对很多藏族人来说,是一种禁忌。

5、空中轻盈地浮动着一些絮状的破碎云彩。

6、它们躺在那儿一动不动,好像存心要用众多死亡来考验杀戮者对自身行为的承受极限。

7、在这个世界,我们时常受到种种鼓动,其中一种,就是人要战胜自己,战胜性情中的软弱,战胜面对陌生时的紧张与羞怯,战胜文化与个性中禁忌性的东西。于是,我们便能无往而不利了。

8、这些鱼从神情看,也像是些崇信了某种邪恶教义的信徒,想死,却还要把剥夺生命的罪孽加诸别人。

9、于是,人还没有离开事件的发生地,这件事本身,便变得虚无起来了。

                                                                                                        —— 《鱼》

我只感到世界扑面而来这书大致意思是什么

《我只感到世界扑面而来(中学生典藏版)/阿来作品》,这本书是作家阿来的散文小说集,分为“孔雀翎羽”“雪山霰粒”“物候新咏”“人文地理”“小说节选.五个部分,有些散文、游记,有些散文诗,有些小说,可使中学生更全面、立体地了解阿来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从而对中学生在语文水平上有更进一步的提升,也能使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散文,得到一些有益的人生启示。
本书目录如下
《我只感到世界扑面而来(阿来作品)(中学生典藏版)》目录
孔雀翎羽:最具美感的文字呈递
一滴水经过丽江
随风远走
文学延展的生命空间
音乐与诗歌,我的早年
我只感到世界扑面而来
西藏是一个形容词
李家山贮贝器
雪山霰粒:最有温情的家山絮语
玉树记
声音
灯火旺盛的地方
清晨的海螺声
露营在星光下
发现一部活着的史诗
我想从天上看见
仙人掌河谷
物候新咏:似曾相识的自然生命
蜡梅

紫荆


丁香

芙蓉
人文地理:时空穿越的心灵交响
平粮台
平武的黎明
乌鞘岭
哈尔滨访雪记
阅读地理与自然
火车穿越的身与心
从乡村到城市
走向海洋
小说节选:有声有色的诗意想象
阿古顿巴(节选)

国外短篇小说具有出人意料的结尾 你读过吗 请说说

  作家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的出版并非是一个顺利的过程,作家写完《尘埃落定》后,历经周折,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屡屡被各出版社退稿,98年才被人民文学出版社慧眼识中,孰料一出版立即获得巨大的反响,首印数即达五万册,没用多久,正版印数即超过十万册,并被翻译为英、法、德等15国语言介绍给国外的读者,其中英文版3万册的版税更高达15万美元。《尘埃落定》并于98年获得国内文坛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这一殊荣。2003年,根据阿来小说《尘埃落定》改编的同名长篇电视剧也获得了第21届大众电视金鹰奖长篇电视剧奖。《尘埃落定》自出版以来,也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可以说,《尘埃落定》是一部兼具艺术性和通俗性,在艺术上和商业上都获得了成功的作品,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芭。那么,《尘埃落定》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它在艺术上的特点又是什么呢?值得我们加以探讨。
  一、阿来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厚感情及对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是创作《尘埃落定》的基础
  尽管阿来本人反对读者和评论家只单纯关注《尘埃落定》作品中的与我们寻常生活不同的异质情调,认为作品本身"不只体现了我们藏民族或那片特别的地理状况的外在景观。"[1],但藏民族独特的文化却给了阿来独特的题材,这是作家本人也承认的事实。孔章圣在采访阿来的《阿来,人说他离诺贝尔奖很近,他说离文学圈很远》一文提到,阿来早在教高中历史课时,就接触到了"藏族土司制度",并查阅了大量的文字资料,收集了不少客观器物。他所在的马尔康县,俗称"四土",意思就是四个藏族土司管辖的地方。土司管理下的藏族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他研究了不是一年两年。作为藏族作家,阿来如果没有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厚感情不会在对本民族文化研究上投入这么大的精力,正是在对本民族风俗文化研究谙熟的基础上,阿来才能在作品中对藏民族文化风俗,生活习惯信手拈来,把土司制度及藏族人民权力架构、生活细节描写得这么真实生动,富有吸引力。如书中对藏族文化服饰,土司制度的详细解释,藏族人民的各种庆典以至宗教和巫术的描写都栩栩如生,令人如临其境。
  《尘埃落定》一书阿来虽然只创作了八个月,甚至未经修改,阿来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大量的案头工作却绝非旦夕之功,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阿来深厚的文化积淀正是《尘埃落定》一书能获得如此巨大成功的基础。
  二、故事的传奇性、通俗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傻子少爷的命运牵动人心
  《尘埃落定》无疑是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自问世以来便以其在艺术上独树一帜的成就备受赞誉,但这并不表明它在阅读上是一篇枯燥乏味儿的小说。事实上,《尘埃落定》在具有高度的艺术性的同时,也是一部兼具传奇性与通俗性,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作品。
  阿来本人十分重视在自己的小说中赋予作品及主人公以传奇的色彩。阿来小说中的传奇性一是体现在小说素材来源,二是体现在借鉴了民间文学的叙事方式。正如在冉云飞、阿来 《通往可能之路--与作家阿来谈话录》中,阿来自叙:"《尘埃落定》里我用土司傻子儿子的眼光作为小说叙述的角度,并且拿他来作为观照世界的一个标尺。这也许就是受像阿古顿巴这种稚拙智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口头文学它不可能像编年史那般有序,更不是对官方价值观念亦步亦趋的阐释。它所体现的东西,筒单点说,一切都是这么近,一切都是那么远。一个人的记忆就是整个部族的记忆。这些记忆都是一些可以随意放置的细节完整的时间碎片。关于这个,你只要看看藏传佛教寺院里的壁画立即就明白了。什么东西都在一个平面上,没有透视,就没有时间的纵深感与秩序感。昨天发生的故事仿佛是万年以前的,万年前的东西可能就在今天。于是,哪怕刚刚发生的事情,只要用了民间的故事方式,其传奇性立即就产生了。关于这个,你可以看看我刚发的一个中篇《宝刀》。"[2]
  在这里,阿来提到了他的两篇中短篇小说《阿古顿巴》和《宝刀》,阿古顿巴是藏族民间传说里一位貌似愚笨的智者,正如作者自承,傻子少爷的文学形象与阿古顿巴一脉相承,汲取了民间传说中的养分,使这两个文学形象有了很深的联系;《宝刀》则描写的是现代人的情感,但阿来在创作中同样加入了充满神秘的民间文学色彩:虔诚的喇嘛、坚信自己有个儿子而执着等待的老铁匠、亦真亦幻的黑龙传说、来历奇异的顽铁、宛若具有生命的宝刀。种种元素无不具有神奇而富有吸引力的审美魅力,从而使"刚刚发生的事情,只要用了民间的故事方式,其传奇性立即就产生了"[3]。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阿来对在作品中加入传奇性以增加故事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这一创作方式十分衷爱,作为作者倾尽心血的长篇力作,《尘埃落定》自然也不例外。
  在具体创作手法上,《尘埃落定》独特的以傻子少爷为视角叙述故事,与《阿甘正传》有异曲同工之妙,事实上,《尘埃落定》的创作在《阿甘正传》之前,阿来的匠心独具更令人激赏。大智若愚的傻子少爷不懂得最简单的生活常识,却常常能穿越贪婪、愚蠢、欲望、诡计和历史,一语道破事物最本质的一面,脱口而出的话常常有了一种神秘的预言般的魔力。就常识而言,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更近似于一种寓言。但阿来运用精心设计的情节,赋予了整个故事传奇般的色彩。综观全书,有一条很清晰的线索贯穿全书,即老土司家族的权力之争,既有傻子少爷的哥哥在感觉到弟弟给自己地位带来的威胁时,对弟弟由爱而恨,与弟弟展开争夺,倾轧,也有老土司不愿意放弃权力之柄,与两个儿子间发生的矛盾。在这场权力之争中,傻子少爷本是被土司家族忽略的人,但在阿来的笔下,正是这个最不可能获取需要复杂的心智、算计、狠毒才能获取的土司宝座的傻子,却一步步地展现了超乎常人的能力,成为土司统辖领域风云一时的人物,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便在整篇文章中造成了一个吸引人的悬念:那就是傻子少爷如何能达到这一步呢?为什么心智正常的人看不到他所看到的一切呢?这个悬念在阿来精巧的设计下,一步步解开悬念,深深地吸引读者看下去。所以说,《尘埃落定》除了很强的艺术性外,还具有很强的传奇性。另外,《尘埃落定》的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人物性格丰满,对话睿智充满哲理,家庭权力斗争中亲情、爱情与权力交织,爱与恨交织,让人情不自禁地对傻子少爷的爱、恨、痛苦、欢乐、无助产生代入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细腻而真实的爱情描写动人心魄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尘埃落定》中的另一个亮点。
  小说中描写的爱情,既有傻子少爷对卓玛朦朦胧胧的爱和依恋,也有侍女塔娜与傻子少爷间不平等的畸形的爱,更有引发兵戈与世仇的老土司和央宗的爱,至于全篇重点描写的傻子少爷和茸贡土司之女--美丽的塔娜之间的爱与恨,依恋与背叛更是动人心魄,把爱情的渴望、理想、美好、矛盾、背叛、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点到即止的傻子少爷与被奉献给他的少女们之间微妙的心理也表现得十分恰当。小说充满诗意的性爱描写在揭示人们在爱情面前的反映和心理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可否认,肉体的交融自然而然会使两个人的关系和心理变得微妙而复杂起来。
  《尘埃落定》中,傻子少爷一生都在怀念桑吉卓玛的奔放与激情,那是傻子少爷朦朦胧胧的初恋。阿来对这段感情的把握描写令人击节赞赏。从傻子少爷这方面而言,初恋源于朦胧的性别意识觉醒,源于最初的生理冲动,"这个早上,我第一次从女人身上感到令人愉快的心旌摇动"[4],但在与卓玛的旦夕相处间,傻子少爷不自觉地对卓玛产生了深深的依恋,这种依恋逐步加深,并在卓玛请求下嫁银匠时达到顶峰,"泪水一下子流出了眼眶,我听见自已用可笑的腔调说'可我舍不得你呀'"[5],作者在描写傻子少爷因卓玛对银匠的爱感到忌妒,在失去了卓玛后感到忧伤的感情时也显得十分细腻感人:"她的泪水一下来,我就觉得心上的痛楚渐渐平复了。"[6],"我的姑娘,她的心已经飞走了,我看见她的心已经飞走了。"[7]到后来,傻子少爷逐渐长大,在遭遇茸贡土司之女塔娜后,对爱情的理解逐渐加深,终于明白自已对卓玛并非是真正的爱情,作者通过描写卓玛成为厨娘后的窘迫以及卓玛失去了奔放和激情来说明傻子少爷明白了这一点,但卓玛的奔放与激情带给少年傻子少爷的感受却令他终生难以忘怀,傻子少爷在温泉边遭遇了与年轻的卓玛极其相似的女人并要了她,便是傻子少爷对自己的初恋难以忘怀的纪念。
  对卓玛而言,对傻子少爷的奉献源于对土司权力的敬畏,封闭落后的环境让被土司压迫的藏族人民纯朴温驯,土司及其家族有权在超乎婚姻关系之外得到任何女人已经被纯朴的藏族人民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卓玛与傻子少爷的性爱正说明了这一点,但卓玛对傻子少爷并非没有感情,感情起因于奉献,但卓玛在感受到傻子少爷对自己的日益依恋时,对傻子少爷的感情也逐渐增加,这是一种复杂的感情,或许不是爱情,但却如爱情一样深厚炽热。但卓玛毕竟是处于青春期的少女,年幼的傻子少爷无论从心理上不能给予卓玛一份正常的爱情,卓玛也需要正常的感情需求,因此,卓玛义无反顾地爱上了银匠曲扎,甚至不惜放弃地位较高的内侍的身份,而甘愿做一名低贱的厨娘来追求爱情,这里的卓玛是勇敢的,高尚的,勇于为爱所付出,这样的奔放和激情正是令傻子少爷毕生怀念青年时的卓玛的原因。但爱情虽然崇高,却并非生活的全部,怀着爱的激情,卓玛勇敢地与银匠结合,但艰难的生活磨历很快使卓玛疲惫不堪,于是卓玛选择了离开,选择了和跛子管家在一起。对爱情的追求和背叛集中在了一个人身上,爱情在面对现实时的无奈不仅仅属于那个时代,更是人性中的共性,极易引起人共鸣,震撼人心。
  侍女塔娜则是又一个因制度而被送到傻子少爷身边的女人,塔娜的奉献对傻子少爷来说具有成人礼的意味,"小女人真好,小女人真好",傻子少爷在性爱中爆发出男人独占一切的天性,但这份感情仍然不是爱,只是需要。这并不是傻子少爷和侍女塔娜自主选择的爱,源于制度的爱只能以悲剧收场,侍女塔娜在茸贡土司的女儿到来后甚至连名字都不配再拥有,而侍女塔娜也最终在傻子少爷危难的时候卷了金银珠宝离他而去。
  老土司与央宗的爱则是疯狂的,央宗虽处于被动,但女人天性中渴望强者的一面让她在爱中付出了同样的疯狂。但这份被阴谋和鲜血浇灌出来的爱,在家族权力的阴影下注定不能长久,土司太太面临失宠,大少爷面临出现新的继承人的威胁,都给央宗的未来蒙上阴影,而背叛丈夫的舆论以及不详的预言更紧紧围绕在央宗身边,这个无法选择的女人却承担了土司杀人与阴谋的一切责任,在作品中,作者描写麦其土司与央宗无法在土司专用的床上做爱,但野地里的性爱却也无法顺利进行,已经暗示了麦其土司最后一次疯狂的爱注定只能以失败告终。
  全篇重点描写的傻子少爷与茸贡土司之女塔娜的爱是傻子少爷一生经历的最刻骨铭心的爱情,这是傻子少爷主动选择的爱,对塔娜的爱意在见到她的一瞬间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了。"我情不自禁地大叫:'就是你!就是你……'前一声高昂,欢快,后一声出口时,我一身发软,就要倒在地上了。"[8]类似的喜悦和形容在傻子少爷初见塔娜时还有很多,傻子少爷对塔娜的爱是无比炽热强烈的!只有这样的爱情才能给予傻子少爷刻骨铭心的伤害。塔娜与傻子少爷的结合并非是两相情愿的爱情,美丽的塔娜对爱情有着青春少女美好的幻想,但身为茸贡土司的女儿,她的爱情只能为了权力和政治牺牲。塔娜不爱傻子少爷,所以她的心是痛苦而矛盾的,但随着傻子少爷在边境的成功,傻子少爷日益成为麦其土司的有力争夺者,女人天生热爱强者的一面又让塔娜逐渐对傻子少爷产生了感情,但傻子毕竟是傻子,傻子少爷终于放弃了最好的得到麦其土司之位的良机,强者变成了弱者,大智若愚的智者再次成为白痴,塔娜失望了,爱的破灭,对傻子少爷毁了自己一生的憎恨等等复杂心情趋使她与大少爷调情,和大少爷上床,背叛了傻子少爷,这伤害无疑是巨大的,即使是一个傻子,也无力承受这对男人最大的伤害。阿来把爱的美好、背叛、彼此的伤害、痛苦描写得入木三分,每个人被爱与恨趋使的行为和心理都十分合理真实,强烈的爱恨交织,动人心魄。塔娜和傻子少爷的结合注定是最大的悲剧,塔娜因不爱而背叛,到希望得到傻子少爷的爱而背叛,最后彻底的心灰意冷,在爱中绝望,读来让人为之唏嘘不已。
  总的说来,《尘埃落定》成功的爱情描写赋予了作品动人心魄的力量。
  四、复杂的人性纠葛打动人心
  关于《尘埃落定》的写作动机时,阿来强调自已想写的是一部关于"权力"的小说,作者力图围绕川西北藏区的社会变迁,展示人类历史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权力事象,揭示出权力的秘密,看其怎样产生,有何作用,并且怎样影响人的命运。就《尘埃落定》而言,即通过麦其土司的个别家世,透视出"权力的普世性"。[9]
  在权力与欲望的漩涡中,每个人身不由已地打转,或者由内心所驱使,或者为他人所驱使,真实而复杂的人性表露无遗。
  土司家族与其余三位土司的权力之争,土司家族内部的权柄之争构成了小说的主线。在权力争斗中,亲情与权力相互交织,爱与恨同时并存,每一个陷入权力争斗的人们都有着复杂而真实的人性,在这复杂真实的人性趋使下,每个人的所作所为甚至连自己也不能预料到。在欲望和权力的驱使下,亲情和爱情被扭曲变形,人的心理渐渐变得阴暗,对权力的追逐是那么贪婪不加掩饰,但父子之爱、兄弟之爱却又在这种扭曲中挣扎,使人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痛苦。所以说,《尘埃落定》中的人物性格并非简单单一,而是符合真实的人性的,符合人性真实复杂的一面。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当数傻子少爷与大哥的关系、大哥和麦其土司的关系及傻子少爷与麦其土司的关系。
  傻子少爷在成长的少年阶段,得到了做为大哥的大少爷无私的爱,傻子少爷也爱着他的哥哥。但傻子少爷无意识中体验到了做一个土司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而最终成为麦其土司的那个人不会是他,而是他的哥哥,傻子少爷本该纯净的心也感到了痛苦和权力的魔力。随着麦其土司在罂粟花战争中的胜利,傻子少爷逐渐成为下任麦其土司的有力争夺者。这令大少爷对他的爱慢慢冷却,代之以忌恨,亲情被权力粉碎,以至大少爷做出了勾引塔娜的举动,深深地伤害了傻子少爷,但大少爷在被仇人刺杀,弥留之际,兄弟俩的感情又再度复苏,亲情在权力无法触及之地--死亡的复苏给复杂的人性镀上了一层美好的光辉。
  而麦其土司与两个儿子之间的关系,既有着深深的爱,却又有着失去权力的恐惧,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麦其土司已经习惯了做一个无所不能的王者,所有的一切都被自己掌控,权力的魔力让麦其土司不能忍受失去土司之位,所以,麦其土司才做出了迥异于寻常人家的举动,体现了复杂的人性。麦其土司在宣布让位给大儿子后突然的衰老,在儿子即将死去时却精神焕发,虽已衰老却仍然将小儿子留在边地,迟迟不肯宣布将土司之位传给儿子,按理说,父亲对子女的爱应该是无私没有保留的,但麦其土司的所作所为却迥异常理,正是权力的驱使方能解释一切。但麦其土司又是深深地爱着儿子,对大儿子不遗余力的培养,对傻子儿子的爱都是十分真实的,身为父亲的麦其土司和渴望永远保持权力的麦其土司拥有不同的人格,人性的复杂之处,在他身上表露无遗。
  阿来对人物的心态把握,细腻的刻划十分成功,真实而复杂的人性给予了读者一种强烈的震撼。
  五、人物塑造性格丰满,个性鲜明,给予读者鲜活而强烈的印象
  《尘埃落定》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性格丰满、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无论是作为全书主要人物的傻子少爷的单纯、善良,卓玛的奔放与热情,茸贡土司之女塔娜的美丽与叛逆,麦其土司在权力与父亲两个角色之间的摇摆,土司太太对儿子的呵护与在争权夺利中不择手段的阴谋者形象, 还是作为全书中次要人物的哑巴书记官、黄师爷、跛子管家、侍女塔娜,甚至描写不多的奶娘等等点到即止的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廖廖数语将人物的性格及行为特点勾勒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成功的小说不仅仅限于编织情节,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与思想,成功地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更是小说吸引读者,成功的要素之一,从这一点来说,《尘埃落定》无疑做得很好。
  语言是反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在具体创作方法上,《尘埃落定》大量通过富有诗意,简洁生动,深具意境的人物对话成功地塑造了个性鲜明、丰满的人物。《尘埃落定》的对话出人意料之外,而又意境深远,对白睿智生动,毫无多余的赘述,读来赏心悦目,可以说,《尘埃落定》的人物塑造之所以成功,成功的对话当居首功。
  六、贯穿全篇的神秘预言谱写出没落土司制度的凄美挽歌
  作者通过傻子少爷之口,多次表明自已"看见了",看见了未来,傻子少爷当然不可能真的看见未来,但作为读者的我们,对这片雪域高原土司制度的消亡的历史却早已知晓,因而,阿来不必明言,我们便可知道傻子少爷看到了什么。巨大的历史变迁,世上最后一个土司,雪域高原翻天覆地的变化,藏族贵族阶级无可奈何的没落伤感,藏族人民渴盼摆脱欺压迎接新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都反映了雪域高原在面临变革前的动荡、傍惶、期待与困惑。这种预言营造的氛围和情绪贯穿全篇,自然而然带给了读者极强的感染力,在读到傻子少爷及其家人的悲剧性命运时,使全篇文章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七、结语
  综上所述,《尘埃落定》不愧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具有了一部成功作品应该具有的一切优点和特点,是一部兼具艺术性和通俗性的难得佳作。
  《尘埃落定》并不仅仅是一部族别小说,把《尘埃落定》的成功仅仅归功于题材的独特和异域风情是不恰当的,《尘埃落定》的独特审美魅力并不仅仅来源于此,阿来以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厚感情及对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充分运用民间文学的素材及创作手法,完美的把故事的传奇性、通俗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塑造出了个性鲜明,特点不同的人物,编织出了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使傻子少爷的命运牵动人心,而小说中细腻而真实的爱情描写动人心魄,复杂的人性纠葛打动人心,贯穿全篇的神秘预言更谱写出了一曲没落土司制度的凄美挽歌,从而使《尘埃落定》具有了独特而神秘的审美魅力。
  《尘埃落定》的成功表明,任何时候,关注人性中的共同点,写出人类共同的感情,才能使作品具有永恒的力量。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
  快来一起分享吧~~~
本文标题: 阿古顿巴 阿来读后感(伟大小说离我们有多远 重读阿来《尘埃落定》)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776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复联四读后感300字(I'm Iron Man 《复联四》观后感5篇)式微读后感800(学吟《式微》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