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之路观后感500字,你看过玄奘之路这部纪录片吗?你感觉怎么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玄奘之路观后感500字,与你分享!,...
玄奘之路观后感500字
你看过玄奘之路这部纪录片吗?你感觉怎么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玄奘之路观后感500字,与你分享!
玄奘之路观后感500字【1】
昨晚央视一台,《玄奘之路》。
这一晚,除了感动就是感受,与玄奘法师飞身去了大漠。
遥远的西方,遥远的路,遥远的空间无法体会的孤独和痛。
如果没有信念,这条路不会存在,如果没有玄奘,大唐不会声名远播。
就是为了寻求佛的解脱大道,有一个人九死一生,就是为了证明佛法的宇宙真理,有一个人放弃了我。
踏出了别人从不敢踏出的脚步。
从此,世界有一位圣人,中国有一位高僧——玄奘。
也许是历史赋予的使命,也许,是人类共享的福德,也许,这个世界上的神灵发现,要有一个人出现来整救万物。
于是,各种考验铺天盖地袭来,想难为这位了不起的僧人,取一本真经,必有九死一生,千苦万痛。
僧人一旦发愿,不管地裂天崩义无返顾。
所以,世界上才有最伟大的圣人——但他一定是大修行者,一位举世的僧人。
这样,宇宙才会有灵魂的内核。
今晚,请大家一定要看看《玄奘之路》用眼睛一同去陪他行走,体会什么是真正的佛。
什么是修行者。
看看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在心中发现什么?有何所得?做何感受!今晚10.30请注意观看,用心收听!谢谢!阿弥佗佛!
玄奘之路观后感500字【2】
这两天晚上看电视,发现北京台有个《光阴》栏目在播“玄奘之路”。
由于本来我对这些就有点兴趣,我看了下去。
就看了两集,怎么说呢?
三藏法师去印度取经的过程实在艰辛,我看到的是路途中即使遭遇险情磨难依然坚忍不拔的他,对佛法绝对的热忱与信念,
使得他的各种情绪显得异常动人:在看到佛法衰落时他的悲伤,在看到佛祖释迦摩尼佛像时他的脆弱,站在菩提树下虔诚膜拜时他的信仰,
在那烂陀拜戒贤法师为师时他的喜悦,似乎都是太过浓重的情感,他的眼眶里溢满了泪水。
信仰真是很神奇的东西。
一个人能爱它信它到狂热的地步!他可以不顾一切阻碍,甚至不惧舍弃生命,也要追求到自己信仰的。
在我心里,这是非常感动我的一种品质。
为了一件东西,可以牺牲一切,可以心甘情愿放弃一切,这是绝对虔诚绝对忠心而德高的信徒。
不管信仰什么,有信仰都是幸福的。
拥有自己认可的认知,有明确而真实的目标,有甘愿花费余生为之奋斗为之探索的未来,可还有什么不安?这样的我们有自己在意的事,世间各种情态,每个人都有可依托走下去的支撑。
这是多么容易被满足多么真实的存在啊!
玄奘之路观后感500字【3】
用了两天的时间把《玄奘之路》这部纪录片看完了,从开始的好奇变为震撼,心情五味陈杂,说不清、道不明。
镜头第一个画面就是玄奘在广袤的'沙漠上孤单的身影,让我不得不叹服他的伟大!
整部纪录片以玄奘法师撰写的《大唐西域记》为主,以及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叙述编写的《三藏法师传》为辅,从人文、地理、历史、现状四方面来述说这段历史行程,
以玄奘西行取经的过程为重点叙述他的一生及他一路的经历和见闻,还阐述了佛教的发展史,复原当时西域的风土人情,还根据《大唐西域记》里当时的人文地理结合现状来讲解,
使简单的一段西行取经又东归的行程变得生动、立体!
玄奘是充满智慧的!他能从大唐偷渡,通过丝绸之路,历经西域各国,到达印度,后又成功返回,靠的决不仅仅只是运气,而是他的智慧、勇气和毅力。
如果没有智慧,他不会说服石槃陀助他偷渡,不会说服石槃陀放他一条生路,没有智慧,他早就死在了焉耆土匪的刀下,没有智慧,
他即使到了那烂陀寺也会因辩经辩不过对方而死去,没有智慧,他取得真经回到大唐也会因为当年的偷渡行为而被判死刑……当土匪杀人抢掠时他无畏、
勇敢的身影让人折服,面对高昌王的威胁时他的绝食反抗的毅力让人敬佩,他从28岁开始西行印度取经之旅,到回到大唐一共经历了19年,从青年变成中年,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多么强大的内心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所以这位来自东土大唐的高僧才会先后受到凉州众僧侣的保护、大唐高官李昌的援助、高昌王的厚待及护送。
突然想到了那些急于赶路而不与僧侣结伴同行的商人,他们一个不漏的死在了土匪的刀下。
他们为了追求财富,急功近利,然而欲速则不达,最后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看完影片之后,一直有一个伟岸的身影立在我的心头,他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那大雁塔,走走玄奘之路。
唐玄奘西行取经读后感
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样的文章有了哲理,给予读者的感受也就更加丰富了。
我非常佩服唐僧,他虽然是一个凡人,但取经他从不向妖怪屈服,从没有经不住妖怪的诱惑。我也非常喜欢孙悟空,他是吸天地灵气而生的石猴,他受观音点化,向一位仙人学得七十二变,并拜唐僧为师,一路唐僧,忠心耿耿,对妖魔没有半点畏惧,也从没未产生过半点屈服。
虽有时他会被唐僧误解,但他从不会离开唐僧。我也喜欢沙僧,他是唐僧三个徒弟中最小的一个,他因触犯天规被贬下凡间,流落到流沙河。之后被唐僧收留并取名“沙僧”,他一路跟随唐僧,护他周全,任劳任怨。最后便是猪八戒,他在唐僧徒弟中居第二,是孙悟空的师弟,沙僧的师兄。
他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为酒醉后勾引嫦娥,触犯天规,被贬下凡间。他到了高老庄,喜欢上高员外家的千金小姐。但因他拥有猪的外表,别人都把他当妖怪来对待。
猪八戒却一心想娶高小姐当媳妇。他受观音点化,一路跟随唐僧取经,途中曾多次因贪恋美色要留下来,一遇到就要回高老庄。但他也曾多次在降妖除魔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才能使唐僧平安无事。猪八戒虽贪吃贪睡,但他也多次为唐僧化解灾难。
这师徒四人一路降妖除魔,为保百姓平安,做了不少的好事。而许多妖怪误入魔道,想取唐僧肉来换得长生不老,但天下从来没有那好事。我想劝那些误落凡间的妖魔,帮它们重返天庭,为老百姓们造福。
我喜欢《西游记》,我要学习唐僧师徒四人,他们那种不畏艰险,永不屈服的精神。
大唐玄奘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大唐玄奘观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唐玄奘观后感1中国人最熟悉的唐朝年间的僧人玄奘去西天取经的故事,终于被霍建起导演拍成了一部完整的电影《大唐玄奘》,高僧玄奘历时19年,不畏艰难险阻,终于到天竺取回了真经。这部电影不仅在故事上还原了历史,霍建起导演还不惜重工,不怕车马劳顿,进行了实景拍摄,茫茫大漠和印度的异域风光令人耳目一新。并且在角色塑造和人物造型上,为贴合史实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高僧玄奘由黄晓明饰演,黄晓明本就是小麦肤色,搭配上僧袍,俨然一副真的高僧形象。在片中他是一个一心去西天取经,并无二心的“死心眼”僧人,在旅途中历经磨难,重重阻碍,可他丝毫没有畏惧,把每一个情节应有的情绪都表达得准确到位,富有感染力,也让观者容易与之共情。可以说这一次黄晓明的表演是值得点赞的。
全片最为感动之处是高僧玄奘在最后一次磨难的时候,生命危在旦夕,识途的老马就仿若通人性一样,它可能记得这个主人在自己濒临死亡的时候还喂它水喝,老马就像是懂得感恩的人,在玄奘倒地不起的时候,老马迅速趴下,引导僧人玄奘爬上他的马背,载着他找到了那个湖。找到水源的那一刻,玄奘开心的跳入水中。可以说黄晓明的演技确实不赖,把一个人物从绝境到久旱逢甘霖的过程中应该有的表现演活了。
都说天时、地利、人和,玄奘是幸运的,虽然一路上经历各种磨难并且数次命悬一线,但每一次在将死之时,都会遇到幸运,先是遇到木叉法师,但木叉法师最后败给了玄奘的修行;之后又遇到驻守西域边陲烽火台的孤独大将王祥,玄奘帮其解了心结,于是他将玄奘放走;后来又遇到了瓜州太守李昌,从相信玄奘再到敬佩玄奘,最后冒死讲玄奘放走。这都是玄奘一路上遇到的贵人。更令人感慨的是,在没水喝、人马都将死的时候,茫茫大漠居然下起了一场阵雨,这一场及时雨再次救了玄奘的命。所有的这些命中注定的事件,都说明了僧人玄奘确实得到了天时和地利。最后的人和,全因玄奘这个僧人内心中始终不变的信念,无论遭遇了什么,他都从未想过要放弃,哪怕是去死,他也没有想过要回头。就是因为这样坚不可摧并且常人不可及的信念,助力玄奘完成了这一段不可能的旅程。
片中很多有关佛学的知识都很有道理,有关人生,也有关人心。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参悟不到的道理,但玄奘在取经的漫长19年中都已经参悟了。比如人们经常说起的“念念不忘”,念是念顷,佛学中表示是很短的时间,在片中高僧详细的解释了什么叫做所谓的“一念之间”。在这样种种的道理中玄奘最后参悟了自己的一生。
而他所认为的他的一生,就是为取经而生。历经19年,取回真经,并且不顾昼夜的把经书翻译成汉文,最后编纂成册,为后人学习和参悟,整个过程都是他所喜欢的,向往的,想要做的事情,这就是高僧玄奘人生的意义。他的人生真谛或者说他向往的极乐世界就在于此。
就是这样一部充满艰难险阻和苦难的电影,看过令人久久不能平静。最想感慨的就是,每个人存活于世一定要有一个目标,那个目标会让你想要往前走,让你敢于与一切邪恶力量作对,战胜他人,也要战胜自己,最后才能到达自己的极乐世界。
大唐玄奘观后感2五四青年节那天,我赶上末班车,邀友人到电影院看大唐玄奘。走进电影院,空旷的大厅,除了我们一行4人,其他观影人寥寥无几。我想一部与宗教有关的电影,在缺乏信仰的社会里,问津者少是不足为奇的。但作为一个对佛学越来越感兴趣的人,我却是带着无比景仰的心态走进电影院的,期待一代伟大僧人的生平事迹,去顶礼他的光辉人格,并增进对佛学的领悟力。
影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述了玄奘法师,西出长安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天竺国,取回真经,并带回长安翻译传播的故事。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我没有激情澎湃,更没有被点燃智慧思绪纷飞的情况,连准备好的纸巾也未派上用场。走出电影院,我有一种落寞的感觉。为什么如此好的题材却拍不出我心目中的`味道?
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没有资格对电影制作提出专业意见。但作为普通观众,我应该有资格问问导演这部电影到底想要表现什么?突出什么?既然是一部人物传记类型的电影,刻画人物的个性品质就应该是这部电影重中之重。历史上的玄奘法师,不畏艰难险阻,跨越千山万水求取真经。毫无疑问,他除了是一个意志坚强、坚韧不拔之人,更应该是一个有坚定信仰,心怀天下大慈大悲之人。
在创作的时候,我想导演必定也应思考诸如以下的问题:法师他独自一路西行,都遭遇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化解?内心又有什么样的情感变化?他遇见了哪些人,他们各自的命运是否因为这样的交集而产生过影响?他可曾遇到过意志动摇之时?又是什么支撑着他继续前行?这样的经历对他关于佛学、人生的理解又有什么样的帮助?一个好的导演,电影就是他内心世界在幕布上的投射。他一定会精心挑选素材,努力向观众传达他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与见地。
可纵观全片,说实在的,《大唐玄奘》的导演让我十分怀疑它的立意和取材能力。导演花了很多时长交代法师经过的路线,并用许多笔墨描绘法师在途中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人们。透过这些表层的故事线索,我理解到取经确实不易,不易来自于人为的阻挠。而法师如何感化这些阻挠的人们放他西行,影片处理得有些含糊不清,前后对照变化有些更是生硬突兀。对于人物设定方面,除了一个戌卫将军以及小国国王,我看不出其它人物对突显主角的个性有什么助益。
再比如穿越沙漠这一幕,本应该是全片的亮点,而导演的处理却令人大失所望。干裂的嘴唇——抱着抛洒的水袋无声哭泣——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恍惚中见到母亲,昏迷——被马儿叫醒——驮到饮马泉。导演这样的取材,真是让我啼笑皆非。尽管演员极力表现,但我也只读到了人类在对大自然时的无助与悲伤,没有其它。似乎这场穿越生死的考验与信仰的力量无关,无梦想无关,只是一场侥幸。
终于到达了天竺,玄奘法师在这里渡过了人生最重要的十几年光阴——在那烂陀寺的佛教经论学习,成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游历印度各国,访师参学,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曲女城的佛学辩论中,任人问难,无人能诘难,从而名震五印;无遮大会成为归国前的谢幕演出。可以说,玄奘法师在天竺的学习与游历,不仅将他推向了人生的巅峰,也深远地影响了之后中国佛学的发展。
可是再回头来看看电影的处理,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导演处理起来有些轻描淡写。如果表现法师努力钻研用了几组与僧人讨论的画面还算差强人意的话,对于访师参学这一部分,只想通过解释一个名词“刹那”就来阐述深邃的佛学,制作人也太小儿科了。另外,对于巅峰对决的曲女城佛式辩论,它之于法师与印度的深远影响,基于影片的基础,我想一个对佛学不了解的人大约也是没有多大感触的吧!
也许我的观点对于电影人而言会觉得有些委屈。但是影片的好坏也是不以我的个人意见所左右的,票房从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人们对一部电影的认可程度。对于拥有庞大数量的佛教徒而言,这部电影定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会抽空去看的一部。除去这一部分人群,还有多少人真得会为这部电影点赞呢?我只期待我们中国电影人有一天也能生产出一部有真正文化
大唐玄奘观后感3原本没打算去看的。衣柜尚未整理,诸多衣物待洗,内心纷乱杂扰,并无心思观影。因姐姐有多余的票,不能白白浪费,于是草草收拾一番便去了。
《西游记》的原著小学的时候已读过,电视剧从小看到大,大多情节历历在目。而《大话西游》的无厘头早已深入人心,《西游降魔篇》又是另一番风情,这些年,玄奘取经的故事被各种篡改,早已不是最初的样子——我也不知它最真的样子。影视剧看来看去,不过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因此对于该电影并不抱有期待,然而当音乐响起,画面铺开,一个熟悉的冗长的故事就此娓娓道来,竟是久违的感动,几乎是流着泪看完了全剧。
玄奘克服重重艰险取经的故事想必人人耳熟能详,自不必赘述。剧中的玄奘目光坚定,拒绝高义王的盛情,宁死不屈,在沙漠里几度晕厥……我的眼泪像是没有闸门的小溪水,一直流,一直流……这应该只是他取经路上万分之一的艰辛。电视剧里的玄奘懦弱无能,无四位徒弟的保护便寸步难行。但我们都明白并没有神通广大的大师兄护师父西去,唐僧肉也没有长生不老的神效,没有那么多妖魔鬼怪要抓他,几乎所有的影视作品都在神话他,唯独在这部剧作里玄奘是一个人,同我们一样的有情感的人,会怀念,会害怕,会难过,会脆弱,而一人前行的孤苦、恶劣的气候、饥无处食困无处眠才是最大的困难,玄奘用他的坚定和坚持战胜了苦难,终得实现宏愿,如果吸引力法则成立的话,那么他一定是得佛庇佑。
剧中用一个成语“吸风饮露”来描述玄奘西去的艰辛,我很喜欢这个词,它原是庄子形容神仙的词语,此处用给玄奘却格外妥帖。每一种伟大必定伴随着沉重,玄奘为了实现梦想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人生原本就没有捷径可走,享乐太过轻飘,刹那即逝,而我们应当为自己的生命做点什么,才不枉此生。
感谢千年之前的玄奘给我们带来佛法普渡众生,如果你问我佛法对我影响是什么?譬如,当我泪眼朦胧中听到邻座的大叔传来了轻微的鼾声,如果佛法没有感化过我,我可能会讥笑他鄙视他,但是我知道了,因此心里是一样的安宁祥和,这,就是我敬仰佛法的意义。
——谨以此文献给电影《大唐玄奘》
大唐玄奘观后感4这几年我对佛学兴趣渐浓,关注玄奘自在情理之中。去年我看过央视拍的12集大型纪录片《玄奘之路》(很震撼的),近期听完了钱文忠教授讲的36集《玄奘西游记》。我了解到,作为一名高僧,玄奘不像大多数高僧那样平静,他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值得反复学习和回味。听说电影《大唐玄奘》上映,心怀期待,便去看了。
成功之处有二:
一是电影的配乐;
二是风景画面壮阔唯美。仅凭这两点,这部电影值得收藏。
一部关于玄奘的电影仅取得上述成功,当然不算成功,具体说来如下:
一、编剧缺少重点,情节矛盾缺少力度。
以我现在对玄奘的了解,他一生“拍点”很多,如果表现他的一生,电视连续剧恐更为适合(具体可参照钱文忠教授的讲座)。如果拍成电影,需要精心选择玄奘人生经历中的动人情节。应该说,这部约两个小时的电影基本涵盖了玄奘的几个重要“节点”,内容足够全面,但感觉哪一段都没表现到位。我个人认为拍玄奘可以重点表现三个节点:第一,九死一生西行路(重点表现野马泉死地而生),克服人与自然关系;第二,感动高昌王,克服人与人之间关系;第三,执意回国。主线是求取真经。比较可惜的是,如此宝贵的电影时间竟然加了个毫无意义的印度图书馆的开头和那位对玄奘含情脉脉的少女,这两个情节实在是不可原谅的败笔。
二、黄帅哥的表演远未成熟。
这部电影的一大看点是黄晓明如何演绎玄奘这位旷世高僧。我的感受是黄仅仅表现了玄奘的“帅气”,而远未演绎出玄奘的内涵。黄还没有学会表达深邃复杂的心理活动。黄在表情、台词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他的台词风格更适合演现代剧。他的表情浮在脸上,怎么也不发自内心深处。上天给了黄无可挑剔的帅气外表,但没有给他太多表演才华,可惜,也可以理解。他还年轻!
三、配角几成道具。
这部电影更像一部有角色扮演的纪录片,配角的戏份设计的非常呆板,整个电影感觉就是玄奘一个人。这显然不符合戏剧的经典要求。没有好配角的电影也不可有好主角。
最后,我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比较失败,没有塑造出丰满的玄奘形象,也没有从玄奘跌荡起伏的人生经历中导示佛理。当然,拍好玄奘很不容易。从表演角度,演员很难了解高僧的内心世界,对一千多年的高僧更是难以琢磨。虽然黄晓明没有演好,当下谁能演好呢?我期待有人重拍此片。
像玄奘这样的高僧,能演好他的人也许只有他自己。
大唐玄奘观后感5“既已西来,誓不东去”——这是《大唐玄奘》中的一句台词。
没有大唐皇帝“御弟”的西行通牒,没有会法术神通的三个徒弟,没有暧昧缠绵的儿女情长,没有想吃”唐僧肉”的百变妖精,甚至连一句接地气的现代台词都没有。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看似什么亮点和噱头都没有的电影,看得我和军师泪眼婆娑,感慨万千。
我不懂拍摄手法,我只知道从来没见过那么美的航拍,茫茫大漠中一位孤独的行者和一串长长的脚印;我不懂经营,我只知道这样一部脱胎于史实经过多位佛门大德严格把关的电影,从拍摄伊始就注定了没笑点没噱头没多少人看,今天四个人包场的现实也证明了这点;我不懂演技,我只知道黄晓明真的在用一颗虔诚的心去体会、揣摩、还原玄奘大师传奇的一生,我不是他的粉丝,但在我看来这是截至目前我所看到的他演技的巅峰。
1300多年前,一个僧人,只身行走19年,途径110个国家,历经重重磨难,濒临次次死亡,只为到达佛教发源地取得真经,将佛陀的教育带回祖国,广播智慧,惠泽万世众生。这是怎样一颗至诚至真的慈悲之心?1300多年后,一个团队,历时1年,从策划到投资,从拍摄到发行,不顾得失,不计众苦,只为给世人呈现出一部有历史有生命有内涵有意义的高质量影片。这又是怎样一颗纯粹真挚的慈悲之心?
在这个爱情偶像悬疑恐怖片深受欢迎的快速消费时代,我都能看出这种亲情友情爱情情情都没有的片是不会有市场和观众的,换言之是不会有利可图、有钱可赚的,难道出品人和公司看不出来吗?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依旧去做去拍了,在我眼中,他们都是慈悲度世的佛菩萨。
我知道,在这个欲望膨胀,诱惑繁多的时代,为了幸福的生活,大家平日里都很累,希望得空能看看轻松愉快的电影。但还是忍不住想推荐一下《大唐玄奘》,这部制作精良、用心呈现的优秀电影。山珍海味吃惯了,偶尔换个青菜豆腐,或许也会有不一样的美味体验呢!
“把有带去没有”这句台词很简单,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不主动进电影院的我,还是在军师的推荐下知道的这部冷门电影,现在我真心将它推荐给大家,希望你们也能看到这部电影所有工作人员的精心用心真心尽心。
军师说,她以前看电影出来,心情都是特别“爽”,唯独这部电影给她的感觉是“平静和震撼”。希望有缘的朋友抽空也能走进电影院看看这不电影,让自己的心获得平静和喜乐。
玄奘西天取经后的感想。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尽万般辛苦终于到达西天修得正果,有人说这是小说。其实在历史上的唐僧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冒着生命的危险,凭着一颗赤诚的心和惊人的毅力,历经死地,孤身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才到达印度取得佛经。
一、十三岁破格为度僧
唐僧,世称唐三藏,俗姓陈名玮,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南)人,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600),另说仁寿二年(602),开皇十六年(596)卒于唐麟德元年(664)。出家后法名为玄奘,故又称为玄奘法师
陈玮的父亲潜心儒学、经术。他共有兄弟四人,二兄。从小出家,法名长捷,住洛阳净土寺。玄奘排行第四,自幼赋性聪颖,仪表非凡,八岁即从父受业,勤学不懈。当听父讲书至孔融避席故事,忽然站立起来。父向其故,答以孔融见长辈避席,今父为儿解经,儿岂敢安座?父甚嘉许。且其幼时别具素质,不与顽童为伍,不听邪言媚语,常随二兄长捷法师学习佛教经典。
经过这片沙漠,才到高昌国。国王曲文泰是虔诚的佛教徒,他得知玄奘之事,遣使迎往。见玄奘到,如获至宝,敬礼备至,认作异姓兄弟。并要强留高昌,以“如不肯留下决将之送回中国”来威胁玄奘。玄奘乃绝食抗议,坚决不肯留下,终于使对方感动,准许放人。同时还派二三十人护送,盛治行装,赏赐了很多马匹财宝,并亲自修书知照各国当道,通容优待。于是,玄奘就沿着天山南麓西行,通过神秘的西域高原,经阿富汗,到达西北印度的迦湿弥罗国(即今之克什米尔)。
此后,又碰到了艰难的路程,要翻过终年白雪皑皑的高山峻岭,渡过一片没有人烟的大沙漠,牵着白马在严寒的冰山上穿过羊肠小径,稍有不慎,就有滑下千丈深渊,粉身碎骨的危险。同行的商客,不时有人被冻死在冰山上,或是滑下深渊中,葬身冰窖。玄奘游记上说:“连我自己亦不敢向渊底注视,因下面有数不清的千年不化的僵冻尸首。”在这艰难的历程中,所遇之险境确实数不胜数。经过七日七夜的行程,终于渡过冰山雪岭,再继续前进,便是印度境内了。
三、菩萨点化高僧传授
玄装经过两年的出生入死,西行途中历经一百一十国终于在贞观三年到达印度西北,进入加湿弥罗、犍陀罗等处。他便从小乘论师研究小乘经典。为了更好掌握佛教理论,他还向婆罗们学者研究吠驮哲学,专心学习梵文,以成为研究梵典之工具。在此地住了二、三年,便从北印度沿河东下中印度。
在恒河过渡,遇到一批强盗打劫,看到他生得眉清目秀,仪表非凡,要杀他祭天神,以为敬天徼福。危急之际,狂飙突起,雷电交加,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吓得强盗面无人色,以为触犯天怒,不敢下手。继而询问缘故,知是大唐三藏来西天取经,于是跪地哀求忏悔,改邪归正。这一消息不胫而走,使玄奘的名声,远近传闻,深为印度人所崇敬
那烂陀寺是中印度一座著名佛刹,也是全印度最高佛教学府,住众一万三千人,其中知名高僧学者甚多。玄奘入寺时,那烂陀寺四大德出面欢迎,二百余僧众和千余施主手捧幢盖华香,赞叹围绕迎引,玄奘拜戒贤为师。住持戒贤论师,年高百岁,尤其是唯识学的泰斗,深受国王尊重。虽然他智慧高深,但因身患奇疾,时时会痛得求生不得,欲死不能!
有一夕,忽梦见三位圣者,一是黄金色的文殊菩萨,一是银白色的观音菩萨,一是水晶色的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告诉他:“你前生曾在此土做国王,因伤杀太多生灵,今生招致此痛疾之报,虽是痛苦不堪,但不必寻死。三年后中国将有一僧来印求法,您可尽量将唯识学传授给他,使佛法流传中土。其业愆便可消除,痛疾也即消灭”。梦后,戒贤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