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籍读后感(历史名著读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 2024-11-11 05:03:5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1

历史书籍读后感500字读《中国通史》有感,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历劫不衰,必将复兴的坚...

历史文籍读后感(历史名著读后感600字)

历史书籍读后感500字

读《中国通史》有感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历劫不衰,必将复兴的坚实基础,并造就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底蕴。历史蕴含着一个民族世代的兴衰更替,以及透过事件表象所饱藏着的成败之道与内在规律,以历史作为审视现实的一个视角,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须正视的课题,学习历史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然而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籍浩如烟海,如《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及各类野史可谓多如牛毛。但是宗史著旧式的观念、晦涩的文字以及浩繁的卷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道与历史隔绝的鸿沟。而《中国通史》则突破了古典模式,以“章节体”编纂为代表体裁。叙述内容的重点已由王朝转向国家,由传统“贵族精英”转向社会民众,由政治、制度扩展至文化、经济、社会、宗教、美术,大都不再以“褒贬人物、胪列事状为贵”。章节体裁的逐级分编、分章、分节列题形式,有利于叙述内容自由剪裁、有机编织的灵活优势,较之传统分卷更容易表述作者的意向和内容叙述的内在逻辑联系。
  懂得中国的历史,才能使我们无愧为中国人,才能对我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有信心,才能是我们拥有中国人应有的优越感,但是正如先前所说,中国的历史书籍多如牛毛,又多以古文为主,对我们这些对古文向来不怎么“感冒”的人来无疑是一味难咽的苦药。《中国通史》以白话文的形式对中国历史进行阐述,对我们来说无疑是送来了一场及时雨,滋润我们那早已干涸的历史细胞。
  中国的兴衰成败,五千年沧桑流变.自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勃兴,仡今已有五千年.我们有过沉默,也有过辉煌;当然,也有过上百年的屈辱,沉默使我们奋进,辉煌使我们自信,屈辱使我们清醒。
  在我们古中国,有着无数的英雄。
  说到秦始皇,无人不说他是一个暴君,但谁又能否认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统一了我们中国,是他修筑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他,建筑了呀是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马俑,也是他建筑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
  这些事,在当时的百姓眼里,是一个苦不堪言的结果,都认为他是暴君,而在我们21世纪人的眼里,则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远古虽然已经逝去已久,而他们所创造的奇迹却留了下来,他们的事迹都记在了人们的心里。虽然他们可能当初并未意识到。
  《中国通史》浩如烟海,可就一点,如智慧来自实际,英雄从平凡起步等入手,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更能做好。当然,作为尝试未尝不可。
  我们不是搞历史的,不许对中国的历史有细致入微的理解与独到的见解,然而我们却不能容忍对我国历史的无知,《中国通史》对中国历史进行一简要描述,对于增加我们的历史文化素养还是很有帮助的,就我个人认为还是值得一看的。

历史文学著作读后感

急求一篇与历史有关的著作的读后感(注:不包括历史演义性质的文学作品)..1000字左右,初中一年级水平也可以。。谢谢!
我用了三个月读了《史记》.
这是一本能丰富头脑,补充知识的神奇的书.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先谈《史记》。读它,我有一个感觉,就是我是在和活人谈话。司马迁,好人。好人经常倒霉,我对他很同情,也很佩服,觉得他这一辈子没有白活。 《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大家都知道,它是一部史书,而且是史部第一,就像希罗多德之于希腊,我们也是把司马迁当“史学之父”。但此书之意义,我理解,却并不在于它是开了纪传体的头。相反,它的意义在哪儿?我看,倒是在于它不是一部以朝代为断限,干巴巴罗列帝王将相,孳孳于一姓兴亡的狭义史书,像晚于它又模仿它的其他二十多部现在称为“正史”的书。我欣赏它,是因为它视野开阔,胸襟博大,早于它的事,它做了总结;晚于它的事,它开了头。它是一部上起轩辕,下迄孝武,“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的“大历史”。当时的“古代史”、“近代史”和“当代史”,它都讲到了。特别是他叙事生动,笔端熔铸感情,让人读着不枯燥,而且越想越有意思。 司马迁作《史记》,利用材料很多。它们不仅有“石室金匮”(汉代的国家图书馆兼档案馆)收藏的图书档案,也有他调查采访的故老传闻,包含社会调查和口头史学的成分。学者对《史记》引书做详细查证,仅就明确可考者而言,已相当可观。我们现在还能看得到的早期古书,它几乎都看过。我们现在看不到的古书,即大家讲的佚书,更是多了去。这些早期史料,按后世分类,主要属于经、子二部,以及史部中的“古史”。经书,其中有不少是来自官书旧档,年代最古老。它们经战国思想过滤,同诸子传记一起,积淀为汉代的“六艺之书”和“六家之学”。司马迁“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是我们从汉代思想进窥先秦历史的重要门径。不仅如此,它还涉及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包含后世集部和子部中属于专门之学的许多重要内容,同时又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总汇。它于四部仅居其一,但对研究其他三部实有承上启下(承经、子,启史、集)的关键作用。借用一句老话,就是“举一隅而三隅反”。据我所知,有些老先生,不是科举时代的老先生,而是风气转移后的老先生,他们就是拿《史记》当阅读古书的门径,甚至让自己的孩子从这里入手。比如大家都知道,王国维和杨树达,他们的古书底子就是《史》、《汉》。所以,我一直认为,这是读古书的一把钥匙,特别是对研究早期的学者,更是如此。读《史记》,除史料依据,编纂体例也很重要。这本书的体例,按一般讲法,是叫“纪传体”,而有别于“编年体”(如鲁《春秋》、《左传》、《纪年》及后世的《通鉴》)和“纪事本末体”(如《国语》、《国策》和后人编的各种纪事本末)。但更准确地说,它却是以“世系为经”,“编年”、“纪事”为纬,带有综合性,并不简单是由传记而构成,在形式上,是模仿早期贵族的谱牒。司马迁作史,中心是“人”,框架是“族谱”。它是照《世本》和汉代保存的大量谱牒,按世系分衍,来讲“空间”(国别、地域、郡望)和“时间”(朝代史、国别史和家族史),以及“空间”、“时间”下的“人物”和“事件”。它的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纪”是讲“本”,即族谱的“根”或“主干”;“世家”是讲“世”,即族谱的“分枝”;“列传”是讲“世”底下的人物,即族谱的“叶”。这是全书的主体。它的本纪、世家都是分国叙事、编年叙事,用以统摄后面的列传。本纪、世家之外,还有“十表”互见,作全书的时空框架。其“纪传五体”,其中只有“八书”是讲典章制度,时空观念较差,属于结构性描述。原始人类有“寻根癖”,古代贵族有“血统论”,春秋战国“礼坏乐崩”,但“摆谱”的风气更盛(“世”在当时是贵族子弟的必修课),很多铜器铭文,都是一上来就“自报家门”,说我是“某某之子某某之孙”。司马迁虽生于布衣可取卿相的汉代,但他是作“大历史”。他要打通古今,保持联贯,还是以这样的体裁最方便。这是我们应该理解他的地方。 司马迁作《史记》,其特点不仅是宏通博大,具有高度概括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以“互文相足之法”,节省笔墨,存真阙疑,尽量保存史料的“鲜活”。比如初读《史记》的人,谁都不难发现,它的记述往往自相矛盾,不但篇与篇之间会有这种问题,就是一篇之内也能摆好几种说法,让人觉得莫衷一是。但熟悉《史记》体例的人,他们都知道,这是作者“兼存异说”,故意如此。它讲秦就以秦的史料为主,讲楚就以楚的史料为主,尽量让“角色”按“本色”讲话。这非但不是《史记》的粗疏,反而是它的谨慎。如果吹毛求疵,给《史记》挑错,当然会有大丰收,但找错误的前提,首先也是理解。
在中国这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泱泱文明古国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先贤们留给我们浩如烟海的精神财富——古文典籍。其中,满天星辰中,《史记》是最为璀璨,最熠熠生辉的一颗。细细品读完《史记》,可以是人感到3000年前,群雄蜂起,英雄拼搏,帝王称霸的峥嵘岁月。
《史记》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了中国第一部,也是最为著名的纪传体通史。
《史记》思想深邃、气势开阔、笔力雄放,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通史方法为历代“正史”开创先河。其丰富的艺术价值被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所传承并不断发展。从鲁迅“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高度评价中就可看出它对后世的影响。
读《史记》,使我认识了四面楚歌中,乌江自刎的项羽;生灵涂炭中,起兵反秦的陈胜吴广;紧急危难中,智勇双全的蔺相如;流亡在外,却终登皇位的重耳……历史风云,世间百态,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其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最为引人深思。
公元前494年,吴国进攻越国,越国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无奈勾践只得屈辱求和,按照吴王的要求。勾践得在吴国服苦役。三年里,他忍辱负重,一心复国。回国后,他又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与百姓同甘共苦,最终,“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吞掉吴!”
勾践卧薪尝胆,雪耻灭吴的佳话至今为人们代代相传,它也为我们这些“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后人多了许思考:生活在当今的竞争大潮中,应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居存思亡,艰苦奋斗;如果不具有忧患意识,不把目光放长远,畏惧困难而贪图安逸,得过且过,那么,他就会被这个社会淘汰,结果只会像吴王一样死路一条!
困难与挑战虽往往给人以挫折,却能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而安逸与保守虽可以暂时保身,但却可以使人堕落而遭淘汰,所以,遇到挫折,就做一只同暴风雨抗击的海燕吧!只有这样,才能见到雨后的晴天!
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水浒》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营养,因此,我也向大家推荐——《水浒》。
《水浒》为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所著,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因为用的是古白话,所以使人读起来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其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惟妙惟肖,绘声绘色,里面的人物大都形象鲜明,如粗中有细,豁达明理的鲁智深;头脑简单,直爽率真的李逵;崇尚忠义,疾恶如仇的武松等。
从《水浒》里,我们能品出豪情壮义,仗义疏财;能品出义气凛然,正气冲天,恐怕这就是水浒精神长存于世,乐不衰败的原因吧。
给分吧

历史书籍的读后感300字

仅供参考 希望对你有帮助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史书读得不多,《明朝那些事儿》是读过的史书中比较另类的一本。该书语言流畅,时不时调侃一下,真可谓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只是书中没有引经据典,也未注明出处,是否完全符合史实,咱也就没法考证了。好在它说的事儿,跟我这些年东鳞西爪地积攒起来的明史都对得上,我也就认为它是真的了。
《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部从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写起,直到永乐帝朱棣登基为止。算是一部朱元璋传和半部朱棣传。
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无所有的贫农,是通过造反才拥有了天下。放牛、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简单的简历。没受过教育,却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人事管理天才。
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员的腐败。做皇帝后,对腐败官员大肆杀戮,却没有止住大明王朝的腐败。这大概就是当今社会对腐败官员大开放生之门的历史依据。
朱元璋有个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靠着这样的逻辑,天下一点一点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逻辑也被很多人信奉着。
朱元璋为了保证天下是自己的,也是他的继承者的,精心、刻意地做了许多的安排,夺兵权、杀异己,却无法保证天下从他的继承者手中被夺走。
看来,无论你多么强大、多么精明,你可以将别人的东西巧取豪夺过来,却无法阻止他人又巧取豪夺走。皇帝如此,官员如此,商人如此,所有强者皆如此。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而历史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书写的,因此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而我们以前面对的事枯燥的叙述和总结,根本无法引起我们的阅读欲望。下面是我认为的一些有哲理的话。
1“我相信我是对的”。
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门。
在进行决策时,会有很多人在你耳边提出他们自己的意见,将他们手中的钥匙交给你,让你去选择,但这个游戏最残酷的地方在于:
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
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
在战役实施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能抓住这个时机的,即是天才——拿破仑
2 越接近对方的水平,就越了解对方的强大,就会越来越畏惧。当他的畏惧达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他能与对手匹敌的时候!
3 每一种主张的背后,都隐藏着某种势力或者利益的群体。如房地产商一定说房价会不停的涨,电信公司一定说自己的收费很便宜一样。而农民的主张只可能是种地或者收租。
4 张士诚是一个有着坚强的意志的人,他白手起家,最终成就一方霸业。但他的缺点和他的优点一样突出,作为乱世群雄中的一个,他有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却并不明白,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的,只能是淘汰赛,胜利者只有一个。
5 人生最痛苦的地方不在于有一个悲惨的结局,而在于知道了结局却无法改变。
6 是的,命运之神其实并不存在,他也不会将什么宝剑和钥匙交给一个乞丐,在那绝望的日子里,并没有人去同情和可怜这个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他告诉我们,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他告诉我们,执著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7 大家应该从朱元璋的话中吸取教训,一般领导提拔你之前总是要打压一下的,所谓磨练就是这样来的,千万不要为此和领导闹意见,否则就真有可能一辈子压制下去了。
8 朱棣过于得意忘形了,他似乎忘记了他当年是怎样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决定战争胜负的并不一定是先进的武器和士兵的数量,而是人的决心和智慧。
9 于是,当年的那个一心为民请命、为国效力的单纯的读书人死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跃跃欲试、胸有城府的政客。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也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只不过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罢了,但问题在于,解缙在作出这个选择的时候忘记了一个重要而简单的原则,而正是这个简单的原则断送了他的一生。
这条原则就是:不要做你不擅长的事。
10 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磨炼了杨士奇,使他变得老成而有心计。他为人十分谨慎,别人和他说过的话,他都烂在肚子里,从不轻易发言泄密,他是太子的忠实拥护者,却从不明显表现出来,其城府可见一斑。
而杨士奇之所以能够有所成就,其经验大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刚出道时要低调,再低调。
11 经历了那么多的波折和阴谋,自己身边的同伴不是被杀掉,就是被朱高煦整垮,为了自己的信念,杨士奇忍耐了很久,他曾经有很多机会向朱棣揭发朱高煦的不轨行为,但作为一个政治老手,他十分清楚权力斗争就如同剑客比武,一击必杀才是制胜的王道,因为一旦宝剑出鞘,就没有收回的余地。
品三国读后感
1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我们沉醉于其中......但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曾问自己:“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袁术为什么最后会饿死于长亭?”三国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疑问......
然而,一位学者跳了出来,他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了三国的历史,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他仍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欢迎。他使更多的人对三国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也是更多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角度,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读!这个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为《品三国》。
易中天,从《百家讲坛》走出来的文化名人,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收到的评论大多是溢美之词,如五月槐花,香气飘飘。当然,易中天的魅力也着实让人着迷,他的文才,他的口才,他性格的温厚,他口碑的甚佳等等这些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一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魅力十足的易中天,当然也有不一样的看法。于是,众多热门话题再次被放到台面上被人们热烈讨论着,品味着。
从此,三国不再只为史学家和军事家津津乐道,更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各公司的老板,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也纷纷参看。举一些例子:在曹操事业刚起步时,他的用人策略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就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曹操提出了如下政策:1、名至实归,更重实际。2、德才兼备,唯才是举。3、重用清官,不避小贪。这些政策时隔2000余年仍被许多专业人士所采用。《品三国》让我们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价值。
在各界人士关注《品三国》的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说这纯粹是学者明星的效应,但我认为《品三国》在演绎着一个文化普及的角色,不求每个人都参透真理,只希望每个人都能懂一点真理,从这一点来看,《品三国》做出的贡献还是相当大的。
《品三国》延续了三国的精彩,三国的璀璨,三国的传奇!
2
寒假里我读了 易中天先生所著的《品三国》,感想颇多。这本书很吸引人,它的独到之处是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我很欣赏这本书,它以《三国志》等正史为蓝本,而不是完全考虑小说《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它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许多三国历史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说曹操,他在人们心中是个大奸臣,篡位夺权,可那是他的儿子曹丕干的。曹操屠过城,也用五色棒打死了许多欺负老百姓的权贵。易中天老师给他的评价是一个奸雄,我觉得易中天老师的评价很客观。可易中天老师对诸葛亮的评价我就不完全同意了。易中天老师说他是一位很出色的外交家、政治家和发明家,并没有说他是军事家,我怀疑易中天老师是不是搞错了。通过阅读《品三国》一书,我才知道原来《三国演义》里的很多故事都不真实,但我也很钦佩罗贯中,能写出那么好看的篇章。易中天老师说火烧博望坡,空城计都是不真实的,但火烧新野是刘备的杰作。诸葛亮最大的贡献是说服孙权,联吴抗曹。诸葛亮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他还是杰出的发明家。他潜心钻研,发明了连发的弩。不过我最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看完这本书后,我更深地了解了这两位三国历史人物。此外,我还更深入地了解了另一位很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关羽。关羽是一员虎将,可是他把荆州给丢了。这个原因,通过易中天老师的分析,令我大吃一惊。原来关羽也有缺点。我以前一直认为关羽是位十全十美的英雄人物。关羽在孙权进攻合肥的时候,为了争得功名,擅自做主,进攻樊城,虽然水淹七军,可过于轻敌,没想到,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巧夺荆州。最后,关羽兵败麦城,走投无路,关羽连同他儿子一起被孙权所杀。分析关羽这个悲剧人物失败的原因,易中天老师认为关羽这个人一是很骄傲,二是对部下太严,三是他太轻敌,做事疏忽大意。他在离开荆州攻打樊城之前对自己的一个部下竟然这样说,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部下噤若寒蝉,敌人一来能不投降吗?关羽为什么能当荆州守将呢?因为整个蜀军就他一人会训练水军,而且他文武双全,工作能力强,加之刘备过于信任他。
通过这三个人物性格的描述以及围绕这个人的故事,使我明白很多道理。其实,三国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它给了我们很多经验教训。《品三国》里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面,确实是一本好书。

历史名著读后感600字

历史名著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历史名著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历史名著读后感600字1

  这本书写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的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权利和更多的金钱。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着人类、侵蚀着人性。而在这个大背景下,毕业于哈佛的这位智着,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他特立独行,怀着一颗向往自然的心,宁静地踏上了这段心灵的路基。而在这个被成为“神的一滴”的瓦尔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间里,孤独在思想中!

  梭罗是崇尚自由的。当他从瓦尔登湖到村镇中修鞋却被捕时,可以发现他向往的是美利坚的和平与自由。“什么也不能正当地迫使单纯而勇敢的人产生庸俗的伤感”。梭罗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勇敢地面对生活和一切他要正视的东西。并仍能保持自己单纯的、自然的、美好的伟大心灵。并且他有着同样并且他有着同样生活简单,在世人看来卑微而粗俗的人作为访客,这些访客在梭罗看来是渊博的、谨慎而智慧的。

  读完后,我对梭罗的行为感到不能理解,对他书里的思想和行动更不能去认同。而在多年之后的一次初夏的夜里,我在海湾沙滩上漫步的时候,我却突然地体验到了自然田园所 具有的独特 的审美情趣,并让我深深地认识到了梭罗以及他的《瓦尔登湖》所包容的的丰富而伟大的田园意蕴。

  最后,我明白了:不管你的生命多么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对它生活;不用逃避。你纵然很贫穷,也要喜爱你的生活。即使是在济贫院里,你依然还拥有喜悦、开心、荣幸 时光。

  梭罗亲眼目睹,一个心静知足的人,在那里生活得宛若在皇宫里一样,生活得如此开心又如此心满意足。

  《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它是简单生活的权威生活,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

  历史名著读后感600字2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人物有师徒四人和各路妖魔,师徒四人为取得真经奔赴十万八千里,西行路上坎坷不断,他们历经艰险,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西游记》里故事纷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的片段了,据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白骨精就打起了唐僧的主意,怎么样才可以吃掉唐僧呢?唐僧作为一个凡人不足为惧,可是他的身边还有三大高手呢!特别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曾经大闹天宫,几十万天兵天将都拿他无可奈何,武功甚是了得。“只有趁着悟空给唐僧化缘的时机了,我到时候再变成凡人的模样,他们定然认不出我的,一旦骗过他们,就可以逮住唐僧,吃到唐僧肉啦!”白骨精暗暗地计划着。

  白骨精摇身一变,化成一个芳华正茂的二八少女,扭了扭腰肢,仔细端详了自己的模样,阴恻恻地笑了起来。果然,悟空一走,白骨精就来到了唐僧、八戒、沙僧的面前,八戒一看,眼睛都瞪直了,脑子里全都是美女,丝毫没有怀疑她的身份。白骨精还没来得及下手,悟空就回来了,他的火眼金睛可不是吃素的,一下子便认出了妖精,劈头就打,白骨精抛下假尸,化成青烟落荒而逃。

  唐僧三人还蒙在鼓里,还责怪悟空,冤枉他打死了平民百姓,让悟空心里好生委屈。我读到这里,不禁想到了悟空平日里为唐僧斩妖除魔,可是唐僧却常常误会他,动不动就念紧箍咒,让悟空疼痛到翻滚在地上。但是尽管这样,悟空还是坚持保护唐僧,识破妖精的奸计,将妖精打得现出原形,真的是了不起的'英雄啊!

  在《西游记》中,我最佩服孙悟空,我要学习他高强的本领,学习他坚持不懈、坚守正义的精神。

  历史名著读后感600字3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能够说是源远流长。

  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向到今日,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完美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资料,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礼貌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

  整本家书,能够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研究,为我打算。

  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历史名著读后感600字4

  一个几经磨难,几经考验名叫奥利弗·退斯特的孤儿流离在伦敦街头,流浪在他的生命旅程里。他在生命的旅程中曾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但小奥利弗对自由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永不会泯灭。

  当我重重地把最后一页书合上,小奥利弗那真挚、淳朴的笑容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他好像在向我倾心诉说:“我是从贫民习艺所逃出来的,那是贫民的监狱。在伦敦我又被迫加人罪恶累累、堕落不堪的小偷、强盗、亡命之徒的行列中。但我没有丧尽天良,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我的心在流泪。啊!命运,你为什么这样考验小奥利弗?他还小,他没有理由承受这些不幸。为什么?为什么你要和他作对?

  小奥利弗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因为好人总比坏人多。南茜小姐、恰利、贝茨的心肠是好的,他们为什么要当小偷,这是他们的生活条件造成的。且不说教区干事班布尔先生的虚伪,也不说老犹太弗根的狡猾,更不说诺亚和夏洛特的自私,仅赛克斯的十恶不赦,就让你惊奇不已。还有可亲的布朗先生,露梓小姐……总之,这些人给小奥利弗带来了他实际年龄不该有的苦恼和应有的欢乐。

  在这篇小说的作者狄更斯生活的那个年代,是英国在军事上,经济上最发达的时期。但为什么有那么多像小奥利弗那样吃不饱、穿不暖的孤儿呢?这篇小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照亮了英国每个角落,有力地揭露出社会的黑暗、资本主义的不平等,这篇小说在抗议英国的法律置贫困潦倒的穷人和他们的孩子于不顾,英国政府正指望穷人千方百计逃避习艺所的命运,从而假惺惺地宣称:是穷人自己不愿接受救济!

  我的感受还有很多,就让它们化为我对小奥利弗的同情永远存在我的心里。

  历史名著读后感600字5

  在我生日的那一天,我收到了阿姨送给我的特别礼物:一本书。书名叫做《简·爱》。这是一本让人看了感受颇深的书,才读了几页,我就爱不释手了。

  小说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位坚强不屈、自强自立的人。简·爱从小就生活在舅妈家中,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可她没有绝望。最终因为不服管教,而被送进了一家“慈善学校”,在那里虽然也受到了同样的迫害,但却得到了良师益友的真诚帮助和教益,逐步成长为一位很有爱心,具有丰富学识的女性,她在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时,经历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事,并与庄园主人罗切斯特坠入爱河,最后,他们俩幸福地在一起了。

  我很喜欢《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在书中写到的一句名言:“我们是平等的……至少我们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到上帝面前。”事实上的确如此:每个人的心灵一样丰富,每个人的心胸一样充实。虽然有人富有,有人贫穷,但每个人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每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所以,我们不能埋怨上帝对我们不公平,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我也非常喜欢简·爱这个人物。虽然她受尽了别人的冷眼,歧视,迫害。但她坚强不屈,从不叫苦,不叫痛,也没有恨别人,并且也没有放弃自己,而是遇到困难不退缩,乐观开朗地去面对它。

  《简·爱》是一本女孩子必读的书、这本书宣扬的是一种坚强不屈,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这种精神人人都需要,它会让看过这本书的人变得勇敢,坚强,学会去战胜困难!

;

有关历史故事的书籍读后感

读《东坡乐府》有感
一直都很喜欢苏轼,最近读了他的词集《东坡乐府》,对他的了解更深。
苏轼,字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读了他的词集后,感触最深的还是他时时透露出来的旷达之风。他在北宋政坛,几度宦海浮沉,数遭贬谪却还保持着向上的心态,实属难得。他的旷达飘逸值得我学习。
由于“乌台诗案”,他被贬黄州。在黄州的的生活可以用拮据来形容,但他却还能自娱自乐,在东坡开一块田,躬耕陇亩。当我读到那首《定风波》时,仿佛看到一个飘逸的身影,拿着竹杖、穿着芒鞋,行在乡间的小道上,口中吟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后来,他又被贬广东惠州。他依旧旷达,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佳句。就连被贬到琼州,现在美丽的海南岛,当时还是蛮荒之地,他依旧潇洒。
纵观子瞻的一生,他不仅是个旷达飘逸之人,更是个用情至深之人。他和弟弟苏辙的感情令人感动,那首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便是想念子由时所作。他和妻子王弗的感情更是令人艳羡,“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怎样一个用情至深的男子啊。
读了《东坡乐府》后,我想做一个似子瞻一样既旷达飘逸又用情至深的人。在遇到挫折超然潇洒,对自己爱的人毫不保留。如果真的可以成为这样的人,那便是死而无憾了吧。
本文标题: 历史文籍读后感(历史名著读后感6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648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心理读本读后感500字(心理学书籍读后感7篇)在细雨中读后感(《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
    Top